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近几年我区种鸡场在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工作中,采用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鸡分饲,产蛋后期补充后备公鸡等措施,使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

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

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角的健壮公鸡。

2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2.1公母分开饲养(1~20周)2.1.10~6周的饲养管理在这一阶段为了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胫而采用自由采食,不能限制它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以后腿胫的生长速度就很缓慢了。

育雏料要求粗蛋白18%、能量11.7MJ/kg。

1日龄剪冠断趾,7~8日龄断喙,公鸡的喙要比母鸡留的长,烧掉喙尖即可,如果断喙过多会影响交配能力。

断喙前后3天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防止鸡群应激和喙部流血;料槽上料应适当增加,防止因断喙疼痛而影响采食;鸡群密度适当,槽位充足,以免强弱采食不均,鸡群均匀度差,弱小公鸡太多。

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让鸡适应黑暗的环境;4~9日龄光照22小时,8日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发挥鸡群早期生长优势。

4周龄时抽测体重,要求均匀度85%,公鸡体重达到同批日龄母鸡体重的1.5倍。

均匀度差的鸡群按体重分群,小鸡群增料10%~20%,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留种公鸡、母鸡比例(15~17)∶100。

在选种之前不实施限饲,否则会降低日后商品化肉鸡的生长性能。

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

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

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种鸡换羽时产蛋减少,或完全停止。

在饲养管理上应设法推迟换羽时间,一旦开始换羽应力求缩短换羽期,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一、种鸡的饲养管理1、宁都黄鸡种鸡的饲养方式为了提高种蛋品质和生产效率,便于操作管理,宁都黄鸡种鸡的饲养一般采取一笼一鸡的笼养方式。

(1)种鸡的选择首先应选择具有羽、胫、喙三黄典型特征的个体,公鸡应选体型大而健壮、活泼、性欲强的个体,母鸡可选中等体型、丰满、冠鲜红的个体。

(2)公母比例笼养采用人工授精的宁都黄鸡的种公鸡与种母鸡的比例以1∶20~25为宜,但在实际生产中,在选留公鸡时,数量要比实际需要多一些,以作备用。

(3)上笼时间宁都黄鸡生长到70—80日龄左右时,即应上笼饲养,以方便限料饲养。

(4)人工授精公鸡采精2—3天后要休息一天,时间应固定在下午2~4点进行,一般是使用原精液,不要稀释,现采现用。

输精后当日下蛋的母鸡重复输精一次,一般宁都黄鸡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0%以上。

2、种鸡的饲养种鸡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直接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

影响种鸡产蛋量和受精率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还是和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种鸡鸡群的整齐度有关,种鸡的饲养既要充分满足种鸡产蛋的全面营养需要,又要防止种鸡过肥,造成产蛋率和受精率低。

(1)适时调整饲粮的营养水平种鸡产蛋后,对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的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对营养要求要全面,粗纤维含量应少于5%,但对淀粉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要控制饲喂。

应根据产蛋率的高低和体重的变化,适时调整饲粮的营养水平,产蛋旺盛时,要适当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

(2)抓好鸡群整齐度有些鸡群平均体重已达标准要求,但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大的过肥,小的过弱,都是低产鸡,增加整齐度,即可提高产蛋量。

如发现整齐度太差,应立即全部称重,然后根据不同体重,分别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尽量使绝大部分鸡只体重保持同步增长。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定期对鸡舍、饮水系统、饲料槽等进行消 毒,消灭病原菌,预防疾病传播。
02
疫病防治
防疫制度
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
包括定期消毒、隔离饲养、禁止外来人员和动物进入鸡舍等措施 ,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定期检查和监测
对鸡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如观察鸡的食欲、活动和粪便情况, 测量体温等,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合理配制饲料
根据种公鸡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其 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保持饲料新鲜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饲料不变质、不霉变,保证种公鸡 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饲养卫生
定期清理鸡舍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垃圾和杂物, 保持鸡舍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滋生。
VS
做好消毒工作
提高种公鸡利用效率的技术措施
做好种公鸡的营养管理
提供适宜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满足种公鸡 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
做好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以提高种 公鸡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做好种公鸡的繁殖管理
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和配种频率,避免过度使用种公鸡,以保证种公 鸡的繁殖性能和利用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生化检查
进行生化检查,测定精液 中的pH值、渗透压、蛋白 质含量等指标,以评估公 鸡的生殖生理状态。
人工输精技术
输精前的准备
01
在人工输精前,需要做好输精工具的准备,如输精管、稀释液
等。
输精操作流程
02
人工输精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包括保定母鸡、将输精管插入
母鸡阴道、注入精液等步骤。
提高输精受胎率
03

大公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公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公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大公鸡是家禽中重要的资源,养殖大公鸡既可以满足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也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大公鸡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大公鸡养殖。

正文:引言大公鸡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其品种繁多,具有丰富多样的肉质口感和营养价值。

因此,大公鸡的养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肉类的需求,而且还能够给农户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然而,养殖大公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大公鸡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合理的饲养环境饲养环境是大公鸡健康生长的前提。

大公鸡的养殖场应选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距离人口稠密地区远离的地方。

养殖场应有适当的排水设施,保持环境卫生必不可少。

鸡舍通风采光要做好,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为鸡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二、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饲料是大公鸡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来源。

我们需要根据大公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一般来说,大公鸡的饲料主要包括粗料和精料。

粗料通常是玉米、高粱等,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能提高消化道蠕动能力。

精料包括豆饼、鱼粉等,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促进大公鸡的快速生长。

三、疾病防治与入库检疫合理的疫苗接种和日常疾病防治是保障大公鸡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方面,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必要的驱虫和消毒,保持饲养场的卫生。

同时,需要注意防范致病菌的传播,做好人员出入的检疫工作。

如果发现大公鸡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

四、定时监测与饲养管理在大公鸡的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时监测和评估鸡群的生长情况。

通过定期测量体重、饮食量等指标,可以了解大公鸡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饲料配比。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大公鸡的行为表现,如觅食活动、饮水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行为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肉种公鸡饲养标准

肉种公鸡饲养标准

肉种公鸡饲养标准
1. 场地要求:饲养肉种公鸡的场地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且应具备一定的隔离外界环境的能力,以防止病害的传播。

2. 饲养密度:按照国家标准和品种特点,合理确定肉种公鸡的饲养密度。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饲养2-3只肉种公鸡较为合适。

3. 饲料配方:根据肉种公鸡的生长发育需要,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

一般来说,肉种公鸡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如玉米、大豆粉、鱼粉等。

4. 饮水设备: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设备,保持水质清洁并及时更换。

肉种公鸡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应确保饮水充足。

5.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做好疫苗接种、驱虫等工作。

定期检查鸡群健康情况,确保肉种公鸡的生长健康。

6. 环境调控:根据肉种公鸡的生长发育需要,调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7.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工作,如实记录鸡群的生长情况和疫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屠宰标准:肉种公鸡的屠宰应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确保鸡肉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以上是肉种公鸡饲养的一般标准,具体的饲养要求可根据当地
实际情况和鸡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建议饲养者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饲养管理,做好记录和监测工作,确保肉种公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公鸡的养殖方法如下6

公鸡的养殖方法如下6

公鸡的养殖方法如下61. 养殖场选择公鸡的养殖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地。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此外,场地应远离居民区,以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2. 养殖设备准备在养殖公鸡之前,需要准备好养殖设备。

这包括鸡舍、饮水设备、饲料器等。

鸡舍应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饮水设备要保持水源的清洁,并保证鸡只随时可以饮水。

饲料器也要保持清洁,并及时补充饲料。

3. 饲养管理饲养公鸡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

每天要定时给公鸡喂食,并控制饲料的摄入量。

同时,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包括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并定期消毒杀菌,以防疫情的发生。

还要定期对公鸡进行体检,确保它们的健康状况。

4. 饲料选择公鸡的饲料要选择适合它们生长发育的饲料。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合理的混合饲料,包括粗粮和浓缩饲料。

另外,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以补充鸡只所需的营养物质。

5. 疾病防控公鸡的养殖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选择健康的种鸡,并确保其来源可靠。

其次,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鸡病。

此外,还要注意养殖环境的卫生,并做好防虫、防鼠等工作,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6. 销售和市场在养殖公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它们的销售和市场。

可以选择将养殖的公鸡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或者供应给餐馆、食品加工厂等经销商。

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销售渠道拓展市场。

以上就是养殖公鸡的六个关键要点。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可以提高公鸡的产量和品质,为养殖者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家禽产品的需求,推动家禽产业的发展。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4 均 匀度控 制
由于 在育 雏 过程 中 ,难 免 会 现 一些 弱 小 鸡 ,
如 果不 及 时对 其 采取 措 施 维持 整个 鸡 群 的均 匀 度 , 会 对公鸡 的性 能力 造成 不可估 量 的影 响 。饲养 前期 应 加 强对 弱 小鸡 的照顾 ,使 其尽 快达 到 日标 体 重 。 饲料 要 均匀分 布 ,避免 出现布 料不 均 的现象 。心细
饲 喂设 备 、混 群 、加光 等应激 ,易导致公 鸡 出现 周 增 重不理 想 的情况 ,严 重影 响种公 鸡生 产性 能 的发
种 公鸡 选 育择 一 般 分 为 2 ~ 3 次 ,第 1 次在 6 - 8 周 ,把腿 长 、体 重 跟标 准相 当 、体 型好 的公鸡选 出 来 。第 2 次在 l 8 ~ 2 0 周 ,把 身 体 发育 良好 ,体重 与 标 准 相 当 ,雄 性 特 征 明 显 的公 鸡 选 来 留作 种 用 。把 弱 小 、过 肥 、嘴 歪 、驼 背 、腿 病 等病 病 鸡
产蛋 期保证 每 周要有 一定 的体重 增长 ,不 可 降
料或降体重 ,否则都会对公鸡的睾丸造成一定的损
5 8 饲料博览 2 0 1 3  ̄ - 第3 期
2 断 喙
心 观察 ,调 整前后 出料 口的大小 ,使前 后料 盘 m料 量 一致 。保证 每 个料盘 内的公 鸡 数量相 对合 理 ,一
般为 7 ~ 8 只・ 盘~ ,避 免过 多或 过少 。在 免疫 或每 周 称重 时对 太大 或太小 的鸡要 分开 饲养 ,并 根据体 重
为 减少 公鸡 交 配 时对母 鸡 的伤 害 ,要在 5 H龄 时对 公 鸡 进 行 断 喙 。 剪 切 长 度 不 超 过 喙 长 的 1 / 3 , 直 线剪 切 ,要 平 齐 。要 求 由熟 练工 人或 技术 人员 给

如何做好种公鸡优质饲养管理措施

如何做好种公鸡优质饲养管理措施

如何做好种公鸡优质饲养管理措施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饲养。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如何做好种公鸡优质饲养管理措施。

种公鸡的饲养:饲舍安排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

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舍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

其实,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

在全阶段饲养程序中,建议不要使用棚架,因为6周龄~12周龄期间,正是鸡只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刻,棚架会对鸡只腿关节造成重大应激。

种公鸡的饲养:骨架养护7日龄时要达到目标体重140克(必要时可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开食料);4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分栏,此时要淘汰特别小的鸡只;如何做好种公鸡优质饲养管理措施10周龄时做最后一次选种工作,必要时重新制定体重生长曲线,此后至交配开始不要再对种公鸡做任何工作。

要确保种公鸡的饲养密度不要拥挤(应3只公鸡/平方米~4只公鸡/平方米),要为其提供充裕的采食空间(15厘米/只),饲喂器的运转速度要足够快(最快2分钟/栏~3分钟/栏)。

种公鸡的饲养:育雏阶段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

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的交配。

要使雏鸡获得良好的开端,应确保在前14日龄内完全按照体重曲线生长。

为达到此目标,许多种鸡场使用商品代肉鸡的育雏料(无球虫药)。

如在1日龄或1周龄内实施断喙,应备加小心,否则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

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饲喂系统必须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

蛋种鸡饲养管理

蛋种鸡饲养管理

(二)方法:
1.畜牧学法:停水、停饲和控制光照等。前3天停水停料,自然 光照;4-7天,停料,每天供水2次,每次30min,自然光照;8-12 天,称重标记鸡,体重减轻25%时,进入恢复期。
2.化学法:1-7d喂含2%锌的日粮,>8d普通日粮,光照降为8h/d, 后恢复。
3.生物学法:注射睾丸酮、甲状腺素或喂孕酮,昂贵极少使用。
强制换羽期的管理
1.严格挑选:淘汰病、残、弱及低产鸡。 2.换羽时间:秋冬之交强制换羽效果好。 3.定期称重:了解失重率,决定实施期的结束时间。 4.观察鸡群:鸡群死亡率前10天<1.5%, 前5周<2.5%, 前8周<3%。 5.不宜强制换羽的情况:公鸡和已开始换羽的母鸡不宜强制换羽。 6.提前做好免疫:延长了种鸡的使用期,抗体效价降低,需重新接 种。 7.光照:初始光照降低为8h/天,30天后,增加1-2h/周至16h。
三、强制换羽技术
定义:人为采取强制性方法,给鸡群造成突然的应激,使新陈代 谢紊乱,停产换羽。 自然条件下,母鸡一个产蛋年后,特别在秋季往往发生换羽停产 现象。自然换羽需要3-4月,鸡群换羽时间参差不齐。 (一)优点 1.加快换羽速度。自然换羽11-16周,强制换羽7周。 2.开产整齐。提高第二个产蛋年的产蛋量和蛋品质,可利用6-9 个月。 3.延长鸡的利用期,降低后备鸡的培育费用。
二、产蛋期种母鸡的管理
1.适时转群:可在20周龄转笼上架,网上平养可在18周转群。 2.公母比例:自然配种1:10-15;人工授精 1:20-30 。 3.公母合群适宜时间:在18周龄前完成公母合群,夜晚天黑合群。 4.控制开产日龄:种鸡开产比商品蛋鸡晚1-2周。
二、产蛋期种母鸡的管理
5.检疫与疾病净化:净化垂直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白血 病、支原体、脑脊髓炎等,通过检疫淘汰阳性个体。 6.种蛋管理: ✓ 25周,蛋重50g以上收集种蛋至64~66周,最佳28~56周 ✓ 勤捡蛋:平养4~5次/天,笼养2小时一次 7.母鸡使用年限:种母鸡一般到64-66周龄即淘汰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
生长期公鸡有两种饲养方式,一种是公母混养。

这种方式,鸡群的社会秩序容易形成,啄斗现象较少。

但不利于控制体重和腿病的发生。

公母混养是从7~9日龄公雏断喙后,将公母混群,公鸡料槽位置15cm,饮水位置5cm。

限饲方案、光照程序等同母鸡一样。

但为了减少公鸡在停料日的应激和啄斗现象,可以在停料日,将小麦或其他谷粒放在较高的料盘里,让公鸡跳起啄食。

饲料喂料按公母总数计算,公鸡的称重时间和方法与母鸡相同,但要分别记录。

24周龄时,公鸡体重要求大于母鸡约30%。

另一种是生长期公母分养:这种方法是从1日龄开始直到20周龄,把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

其优点是可根据公母鸡的不同生理特征给予不同的管理,可以做到有效地控制公母鸡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缺点是,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要多,相对成本增加。

公鸡所占饲养面积和饲喂设备一般比母鸡多20%。

公鸡在生长期也需要限制饲喂,在限饲期间,应在无料日给公鸡小麦或玉米粒啄食,每只每日5g,以免公鸡啄羽和打斗,并随时淘汰有生理缺陷的公鸡和雌雄鉴别错误而混入的母鸡。

生长期公鸡的光照可比母鸡多2h,以促进性发育稍早于母鸡,20周龄时将发育正常的公鸡,按母鸡数11%的比例均匀放入母鸡群。

为了避免啄斗并减少应激反应,要在晚上或鸡舍黑暗时进行。

如果采用生长和产蛋两段饲养,即公母鸡都需要转舍,则应提前5~7天先将公鸡转到产蛋舍,使其熟悉环境,获
得环境优势,不致被母鸡所欺。

怎样养公鸡

怎样养公鸡

怎样养公鸡怎样养公鸡公鸡是法国的国鸟,原因是由于它那英勇、顽强、好斗的性格。

不过公鸡怎么养呢?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公鸡的饲养方法土种鸡通常适合散养,除了可以在山地,果园内散养外,还可以在旱作农田散养。

由于作物生长期较短,农田养鸡应养公鸡,养140-150天出栏,母鸡生长期在350天以上,不宜在农田散养。

一般选择种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田地养鸡,要求地势较高,作物的生长期在90天以上。

进雏时间可以安排在玉米、高粱等作物播种前后1周左右。

育雏方法与常规养鸡基本相同,只是应从雏鸡1周龄开始对鸡进行训练,在每次饲喂前吹口哨或敲击碗盆等建立条件反射,以便于以后放养管理。

雏鸡转群前,在农田地势高的一头建简易鸡棚,供鸡避雨和晚间栖息。

棚高3米左右,棚内靠近两山墙和后墙处倾斜着放几个栖架,架高1.5-2米,一般3-4层,宽度依鸡舍大小而定。

始先小规模半圈式散养。

在鸡舍周围用网围出一块场地,让鸡在场内自由活动,适当提供一些青绿饲料。

同时要训练鸡上栖架,夜晚两人合作,一人打手电筒照着鸡群,另一人双手抓鸡,将鸡逐只放到栖架上。

一周后,鸡便会自己上栖架了。

此时鸡对外界环境已经逐步适应,可以将围网去掉,让鸡到农田中自由活动,采食,每天晚上补饲精料。

放鸡入田时要求作物有一定的高度(50厘米以上),以免对作物造成大的损害。

农田养鸡密度不能高,每亩地不超过150只。

遇暴风雨及时吹口哨或敲盆将鸡群唤回。

鸡在受雨淋、水淹之后常发生扎堆现象,要及时赶开,防止一些鸡被压死。

在炎热多雨季节注意防暑,可以在补饲的精料中加抗应激药物。

到秋后鸡痘多发季节,注意预防鸡痘,防止鸡长痘影响售价。

作物到了成熟期,如果鸡还不能上市,可以半圈养为主,大量补饲精料催肥。

公鸡鸡冠发红即可上市公鸡的养殖育成期本期通过严格的饲养管理,使其建立良好的性反射。

要做好以下几点:1.严格限饲,使公鸡适时性成熟:为使育成种公鸡在适当的周龄达到性成熟,除去遗传因素和日照影响外,必须采取限制饲养,使性成熟和体成熟一致。

公鸡的养殖技术

公鸡的养殖技术

公鸡的养殖技术一、引言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鸡业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养殖形式。

公鸡作为繁殖的重要载体,其养殖技术对于养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公鸡的养殖技术,从饲料、栏舍、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环境要求1. 温度:公鸡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

需要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避免过度寒冷或过度炎热对公鸡的不良影响。

2. 通风:公鸡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避免繁殖疾病的滋生。

3. 光照:公鸡需要充足的日光照射,一般每天需要8-10小时的光照时间,保证公鸡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公鸡的饲料需求与其生长阶段有关,一般分为起始期、育成期、产蛋期。

饲料配方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调整,保证公鸡的健康生长。

2. 饲喂量和次数:公鸡的饲喂量和次数需根据其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设定,注意避免过度饲养或饥饿,保证公鸡的营养摄入。

3. 饮水管理:公鸡需要充足的饮水量,确保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

四、疫病防控1. 疫苗接种:公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常见的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

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公鸡的抵抗力。

2. 定期检疫:定期对公鸡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疫病扩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五、栏舍建设1. 圈舍规划:圈舍的规划需充分考虑公鸡的生长需求,包括合理的密度、通风、隔离等措施,确保公鸡舒适的生长环境。

2. 圈舍卫生:定期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预防细菌滋生和疫病的传播。

3. 圈舍修建: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设计,确保圈舍的结构稳固,防止外界危害和损害。

六、繁殖管理1. 公母比例:根据养殖需求和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公母比例。

一般建议公母比例为1:10,确保公鸡的繁殖效益和产仔质量。

2. 繁殖选种:选择健康、品质优良的公鸡作为种鸡,提高下一代的遗传质量。

3. 繁殖环境: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02
定量:根据公鸡的生长阶段 和体重,合理控制喂食量
03
饲料选择:选择营养均衡、 适合公鸡生长需求的饲料
04
饲料投放:将饲料均匀地投 放在食槽中,避免浪费
05
观察进食情况:注意观察公 鸡的进食情况,及时调整喂
食量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检查种公鸡 的身体状况,包 括体重、羽毛、 精神状态等
定期进行疫苗 接种,预防疾 病发生
Hale Waihona Puke 饲料配方01 蛋白质:
20%-22%
03 碳水化合物:
55%-60%
05 维生素:0
02 脂肪:2%-
3%
04 矿物质:3%-
5%
06 水分:10%-
12%
日常管理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023
定时定量喂食
01
定时:每天固定时间喂食, 让公鸡形成规律
降低湿度
04
避免阳光直射: 避免高温和紫
外线伤害
05
定期监测:定 期检查并记录
温度变化
适当的湿度
保持鸡舍内的湿度在50%70%之间
湿度过高会导致鸡舍内空气 污浊,增加疾病传播风险
湿度过低会导致鸡舍内空气 干燥,影响鸡的健康和生长
定期检查和调整鸡舍内的湿 度,确保鸡的健康生长
良好的通风
01
保持鸡舍空气流通, 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定期进行饲料营 养成分分析,确 保饲料营养均衡
定期进行环境消 毒,保持饲养环 境清洁卫生
定期进行疾病监 测,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01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散养公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散养公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散养公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散养公鸡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它与笼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散养公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饲料供应、疾病防控等方面,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散养公鸡的养殖。

正文:第一部分:饲养环境1. 充足的空间:散养公鸡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采食。

一般来说,每只公鸡至少需要1平方米的空间。

鸡舍应该建在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避免积水和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2. 合理的温度:公鸡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在夏季高温天气或者寒冷的冬季,可以给鸡舍安装适当的通风和供暖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

3. 干净的饮水:鸡群需要干净的饮水,水源应该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新鲜的饮水。

水盆要放在适合鸡群饮水的位置,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

第二部分:饲料供应1. 多样化饲料:散养公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包括谷物、蛋白质、维生素等,以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

可以采用混合饲料或者自己配制饲料,确保饲料的品质和营养均衡。

2. 适量的饲喂:饲料的供给量要适量,切忌过多或者过少。

可以根据公鸡的体重和每只鸡的平均食量来合理计算饲料的供给量,避免浪费和营养不良。

3. 定时补充饲料:公鸡的饮食需要有规律,每天定时供给饲料,避免断粮或者过度饲喂。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鸡群饿太久,否则它们可能会进食过饱,导致消化不良或者肠胃问题。

第三部分:疾病防控1. 定期检查:散养公鸡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因此应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

注意观察鸡只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合理隔离:若出现疾病传染,需要及时将病鸡隔离,避免疾病蔓延。

同时,散养公鸡与其他农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杜绝交叉感染的可能。

3. 预防接种:合理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地区和季节特点,咨询兽医进行接种,以提高公鸡的免疫力。

结语:散养公鸡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饲养环境、饲料供应和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

通过提供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温度、多样化的饲料和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帮助公鸡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蛋用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蛋用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蛋用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中国传统的蛋用公鸡饲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饲养前期、饲养中期和饲养后期。

饲养前期:
1.准备鸡舍:根据鸡舍的面积和尺寸,建议每羽公鸡的面积为1.0㎡,补白料根据外围温度选择不同材质,以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
2.选育公鸡:收购或割鸡有关公鸡特质时,要考虑母禽与公禽的比率、公鸡的亲子关系、血统等;
3.饲喂饲料:应按照规定的饲料标准,为每羽公鸡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同时可添加对公鸡发育有利的因素,如维生素或中药;
4.采取良好的管理措施:饲养前期期要进行分群,建立数据追溯系统,注意公鸡的个体生长情况,定期进行体内免疫,增强免疫力。

上述是蛋用公鸡饲养前期管理措施,下面介绍饲养中期管理措施:
1.在养殖期间对公鸡的疾病和驱虫要加以严格的把握,防止病毒传播;
2.定期对公禽进行例行检查,以及定期给养殖公鸡注射疫苗,防止公鸡因感染疾病而造成损失;
3.适当调剂养殖房内的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合理,避免公鸡过度劳累而损害其体质;
4.及时处理垃圾,检查窝梭等,保证养殖环境的空气流通性和卫生,以保证养殖公鸡快乐健康地生长良好;
5.改善公鸡繁殖屋的外形,改造室内布置,改善公鸡生活舒适程度。

1.一定要仔细分类管理,把公鸡分2组,一组是未孵蛋的,一组是已孵蛋的,防止混入;
2.及时发现采蛋次数减少的公鸡,必须及时给它们进行健康检查;
3.假日要加强公鸡的饲喂,增强其抗病能力;
4.在采蛋期间常检查公鸡窝,保证其卫生。

要定期消毒,清洗,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5.要按照科学及技术指导原则,及时调整用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全面,确保蛋的质量。

种公鸡饲养方法

种公鸡饲养方法

种公鸡饲养方法肉用种公鸡的饲养方式直接决定着种公鸡的优良状况,种公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户应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最好。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公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公鸡饲养方法公骨骼生长发育在8周之前大约完成85%,在12周之前大约完成95%,如果我们错过这个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以后再补救的话就来不及了。

10周~15周期间,睾丸和生殖系统开始快速发育,16周~24周在生殖系统分泌的激素刺激下睾丸的质量迅速增加,在15周时睾丸大小在0.5克左右,20周时达到2.0克,23周时为12克~22克。

这段时间的管理措施是首先要保证密度合适,并使雏鸡严格按照标准体重生长和发育。

这段时间骨骼的大小与体重高低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每周称重的方式来简单了解鸡的生长趋势。

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多触摸鸡的胸肌,胸肌发育不好的要及时淘汰。

保证公鸡的均匀度最重要,在5周以后,如体重不达标,要及时淘汰。

我们的目标是养出骨骼适中的公鸡,此段时间低于标准体重的公鸡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体重达标,这样的鸡在产蛋初期的受精率比较正常,但是到产蛋中后期的生产力会迅速下降。

因此,在15周~22周期间,通过每周的称重及时挑出体重不达标的公鸡并淘汰,使鸡群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这才是保证产蛋中后期受精率的最重要措施。

一般22周龄公母混群,混群后要密切关注公鸡的采食与体重,并在产蛋前期及时挑出不适应母鸡舍环境的公鸡。

种公鸡饲养技巧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1. 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

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 1200克。

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 克。

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种公鸡的管理技巧

种公鸡的管理技巧

04
孵化管理:控制 孵化温度、湿度 和时间,确保孵 化成功率
4
常见疾病及症状
01
呼吸道疾病:咳嗽、 呼吸困难、流鼻涕等
03
皮肤病:羽毛脱落、 皮肤红肿、瘙痒等
05
传染病:禽流感、新 城疫等
02
消化道疾病:腹泻、 食欲不振、呕吐等
04
寄生虫病:贫血、消 瘦、生长缓慢等
疾病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 定期消毒
繁殖周期对公鸡 的影响:繁殖周 期会影响公鸡的 产蛋率、受精率、
孵化率等
繁殖周期控制技 巧:根据公鸡的 生长阶段和生理 特点,制定合适 的繁殖周期控制
方案
蛋的收集与孵化
收集鸡蛋:每 天定时收集鸡 蛋,避免破损 和污染
01
鸡蛋保存:将消 毒后的鸡蛋放入 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环境中保存
03
02
鸡蛋消毒:收 集后的鸡蛋进 行消毒,防止 细菌感染
演讲人
目录
01. 公鸡的选择与饲养 02. 公鸡的日常管理 03. 公鸡的繁殖管理 04. 公鸡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1
选择优质公鸡
健康检查:观察公 鸡的外观、行为、
精神状态等
繁殖性能:选择繁 殖性白来航
鸡、洛岛红鸡等
生长速度:选择生 长速度快、饲料转
04
记录公鸡的生 长发育情况, 如体重、身高、 胸围等
3
母鸡的选择与配对
01
选择健康、高产 的母鸡
03
确保公鸡和母鸡 的品种匹配
05
定期检查公鸡和 母鸡的健康状况
02
观察公鸡和母鸡 的体型和年龄
04
控制公鸡和母鸡 的比例
繁殖周期控制
公鸡的繁殖周期: 一般从18周龄开 始,持续到60周

公鸡的养殖技巧

公鸡的养殖技巧

公鸡的养殖技巧
养殖公鸡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品种: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养殖环境的公鸡品种,如蛋鸡品种或肉鸡品种。

2. 圈舍设计:建立适宜公鸡生活的舒适圈舍,包括合理的通风、防潮、保温等设施。

3. 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确保公鸡获得足够的营养,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多样性。

4. 领地划分:给予每只公鸡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和斗殴现象的发生。

5. 预防疾病:定期检查公鸡的健康状况,注意预防和控制常见的鸡类疾病,如禽流感、鸡传染性腹膜炎等。

6.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定期为公鸡接种必要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7. 清洁环境:定期清理圈舍,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8. 良好的血缘:选择健康的种鸡,避免近亲交配,以防止遗传疾病的发生。

9. 饲喂管理: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科学合理地调整饲喂比例和饲养密度。

10. 注意育雏技巧:如果养殖母鸡的目的是繁殖后代,需要掌握合适的配种时机和操作技巧。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通风设计
鸡舍应有良好的通风设计,确保空 气流通,减少疾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管理
饲养密度适中
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拥 挤,影响种公鸡的生长和健康。
分群管理
根据种公鸡的年龄和体型,进行 合理的分群管理,避免不同群体 的争斗。
饲养环境卫生与消毒
日常清洁:定期清理鸡舍的粪便和杂物,保确保种蛋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孵化。
孵化管理
严格控制孵化温度、湿度和通风,提高孵化率和雏鸡质量。
雏鸡饲养与管理
为雏鸡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合理配制饲料,确保雏鸡健康生长。同 时,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疾病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配种技术与繁殖管理
配种方法
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配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配种方法。
配种频率与配种比例
合理安排种公鸡的配种频率与配种比例,避免过度配种造成的种 公鸡体力消耗。
繁殖记录管理
详细记录种公鸡的配种情况、产蛋数量、受精率等数据,为后续 繁殖工作提供参考。
种蛋孵化与雏鸡管理
种蛋收集与保存
03
疫病防控与健康管理
种公鸡常见疫病防控
01
02
03
禽流感
加强饲养场所的消毒,避 免与野生鸟类接触,定期 接种疫苗。
新城疫
定期接种疫苗,增强种公 鸡的免疫力,避免与感染 家禽接触。
传染性支气管炎
保持饲养环境干燥通风, 防止病毒在潮湿环境中传 播,定期接种疫苗。
免疫程序与疫苗接种
制定免疫计划
根据种公鸡的生长阶段和 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 的免疫计划。
选择合适疫苗
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 疫苗,确保疫苗的安全和 有效性。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生长期公鸡的饲养管理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生长期公鸡的饲养管理

2023-11-04CATALOGUE目录•饲养前的准备工作•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公鸡的选择和利用•公鸡的饲养技术•公鸡的管理技术01饲养前的准备工作了解肉用种公鸡的品种特性、生长速度、生产性能等。

确定饲养规模和饲养计划,包括饲养密度、饲喂方式、饲料营养等。

了解肉用种公鸡的饲养计划根据肉用种公鸡的品种特性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目标。

考虑饲养成本、饲料来源和季节性因素,确保饲养计划的可行性。

制定饲养计划和目标准备鸡舍、笼具、饮水器、食槽等饲养设备。

准备防疫、消毒用的器械和药品。

安排好饲料、水源和日常管理所需的其他物品。

准备饲养设备和用具02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质量,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避免使用发霉、变质、受污染的饲料。

饲料质量饲喂时间饲喂方式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饲喂,保证公鸡有足够的采食时间。

采用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喂的方式,根据公鸡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030201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使用自来水或深井水,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

水质保证每只公鸡有足够的饮水空间和足够的饮水器数量。

饮水器数量定期清洗饮水器,保持饮水器的卫生和水的清洁。

饮水卫生温度适宜保持舍内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公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温度控制根据公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变化,适时调整温度,保持舍内温度的稳定。

温度管理根据公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品种特点,制定适当的光照时间表。

光照管理光照时间保持光照强度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对公鸡造成不利影响。

光照强度保证光照均匀,避免公鸡出现背光和受光不均的情况。

光照均匀度03通风设施定期检查通风设施是否正常运转,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和有效性。

通风管理01通风量保持舍内通风量适宜,避免通风不良导致空气污浊和湿度过高。

02通风方式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调节。

03疫病防治制定疫病防治计划制定防治计划根据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消毒措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
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

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

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角的健壮公鸡。

2、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2.1 公母分开饲养(1~20周)
2.1.1 0~6周的饲养管理在这一阶段为了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胫而采用自由采食,不能限制它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以后腿胫的生长速度就很缓慢了。

育雏料要求粗蛋白18%、能量11.7MJ/kg。

1日龄剪冠断趾,7~8日龄断喙,公鸡的喙要比母鸡留的长,烧掉喙尖即可,如果断喙过多会影响交配能力。

断喙前后3天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防止鸡群应激和喙部流血;料槽上料应适当增加,防止因断喙疼痛而影响采食;鸡群密度适当,槽位充足,以免强弱采食不均,鸡群均匀度差,弱小公鸡太多。

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让鸡适应黑暗的环境;4~9日龄光照22小时,8日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发挥鸡群早期生长优势。

4周龄时抽测体重,要求均匀度85%,公鸡体重达到同批日龄母鸡体重的1.5倍。

均匀度差的鸡群按体重分群,小鸡群增料10%~20%,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留种公鸡、母鸡比例(15~17)∶100。

在选种之前不实施限饲,否则会降低日后商品化肉鸡的生长性能。

2.1.2 27~20周种公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特点,采用四三法限饲,使胸部过多的肌肉减少,龙骨抬高,促进腿部的发育,降低体内脂肪。

改用育成鸡料,粗蛋白含量15%,能量11.63MJ/kg,使体重恢复到标准或高于标准范围10%以内。

若限饲过度,造成公鸡体重太轻,增重不足,会影响公鸡生殖器官的发育。

种公鸡性成熟要比母鸡性成熟稍早,在此期间公鸡舍光照比母鸡舍光照多2小时/日,否则混群后未性成熟的公鸡会受到性成熟母鸡的攻击,而出现公鸡终身受精率低下的现象。

19周龄对公鸡群进行一次选育,选择鸡冠红润、眼睛明亮有神、羽毛有光泽、行动灵活、腿部修长有力、龙骨与地面呈45角、胸部平坦、体重是母鸡1.4倍左右的健壮公鸡,选留比例(12~13)∶100。

在第20周龄时混饲,先把公鸡转入鸡舍再转入母鸡群。

2.2 公鸡混养分隔饲喂(21~66周)
2.2.1 种公鸡配种前期饲养管理(21~45周)21周龄开始公母混养分饲,这一阶段管理要点是确保稳定增重、肥瘦适中、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

鸡群全群称重,按体重的大、中、小分群,饲养时注意保持各鸡群的均匀度。

混养后在自动喂料机食槽上加装鸡栅,供母鸡采食,使头部较大的公鸡不能采食母鸡料,公鸡的料桶高45~50cm,使母鸡吃不到公鸡料。

公鸡增重在23~25周龄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睾丸和性器官在30周龄时发育成熟,因此各周龄体重应在饲养标准的范围内。

体重太轻、营养不良,影响精液品质;体重过重,会使公鸡性欲下降,脚趾变形,不能正常交配,而且交配时会损伤母鸡。

2.2.2 种公鸡配种后期饲养管理(46~66周)在28~30周时,种公鸡的睾丸充分发育,这时受精率达到一个高峰;45周左右,睾丸开始衰退变小,精子活力降低,精液品质下降,受精率下降。

受精率下降的速度与公鸡的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条件好坏有关,在这一阶
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种公鸡饲养品质,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在种公鸡料中每吨饲料添加蛋氨酸100g、赖氨酸100g、多种维生素150g、氯化胆碱200g。

有条件的鸡场还可以添加胡萝卜,以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

及时淘汰体重过重、脚趾变形、趾瘤、跛行的公鸡。

及时补充后备公鸡,补充的后备公鸡应占公鸡总数的1/3,后备公鸡与老龄公鸡相差20~25周龄为宜。

补充后备公鸡工作一般晚上进行,补充后的公母比例保持在(12~13)∶100。

综上所述,了解种公鸡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种公鸡的遗传潜力,才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充分发挥种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