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1)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试题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试题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公共政策的本质是()A 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B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 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D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2、政策主体制约、影响政策客体,反过来,政策客体也会制约和影响政策主体。

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A 利益倾向性B 目标指向性C 合法性D 相互依存性3、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B 政策目标的确定C 政策方案的规划D 政策的合法化4、以下哪种政策分析模型强调政策是精英们的价值偏好()A 团体模型B 精英模型C 系统模型D 渐进模型5、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A 非正式评估B 正式评估C 内部评估D 外部评估6、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主要的是()A 功能B 组织C 政策D 计划7、政策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A 政策宣传B 政策分解C 物质准备D 组织协调8、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A 渐进性的B 激进性的C 断裂性的D 突变性的9、政策分析的首要环节是()A 明确政策问题B 收集政策信息C 确定政策目标D 提出政策方案10、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A 国家权力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利益集团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 导向功能B 调控功能C 分配功能D 创新功能2、政策问题的特征包括()A 相互依存性B 主观性C 人为性D 动态性3、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A 行政手段B 法律手段C 经济手段D 思想教育手段4、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A 效益标准B 效率标准C 公平标准D 回应性标准5、政策终结的方式包括()A 政策废止B 政策替代C 政策合并D 政策分解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公共政策的特征。

公共政策具有以下特征:(1)政治性。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2)权威性。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 简答题

公共政策  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公共政策分析习题汇总

公共政策分析习题汇总

一、简答题。

1、简述政策研究中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方面。

答:政策研究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方面:政治、经济和技术、法律与伦理的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是指方案在政治上与国家的性质、政治制度和目前的方针政策相符合,以求得政权的支持,如果不一致,则不具备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是指该政策方案在经济上合理,即效益与成本的差额最大。

技术可行性是指政策实施有技术上和保证,如果没有,则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法律的可行性是指政策方案的内容与现行国家法律没有冲突和矛盾。

伦理的可行性是指政策方案与现行社会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相一致,否则,则没有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是指政策方案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认同、接受、拥护和支持。

可行性分析实际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是实践层面的分析。

有些政策的实施进行上述内容的分析外,可能重点是国家安全层面、环境层面的分析,三峡工程就是一例。

4、简述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

答: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1.政策理解:政策理解包括两个方面:要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执行政策的人员充分理解政策的目标、精神、含义、内容等有关细节;其二,政策相关人员的理解。

政策总是关系到社会一定成员的利益分配和再分配。

因此,要使政策取得社会广泛支持,从而得以有效推行,就必须使政策相关人员充分理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社会价值。

其次,政策理解不仅仅是指理解政策的目标、精神、含义、内容等细节,而且还包含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对于政策的认同。

无论是执行政策的人员,还是政策的相关人员,都只有在认同政策的情况下,才能使政策得到执行。

在政策理解这一阶段中包括两个环节:(1)政策宣传、(2)政策分解,政策分解就是制定执行计划2.实施准备:A.人力准备、一定的政策需要一定的人员去执行。

为了使政策的执行能够在有关执行人员的积极行动下进行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要使执行人员掌握执行政策的有关信息。

(2)要赋予执行人员明确的权力和责任。

B.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简述政策分析的内涵:(1)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3)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2、简述政策研究的内涵:(1)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3)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3、个案研究的步骤: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起草研究4、个案研究证据的来源: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物理人工制品5、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1)线性结构(2)矩阵结构(3)线性一参谋结构(4)职能结构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7、政策群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8、政策链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9、政策一般的含义:(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2)公共政策的概念、命题、理论,通常都是建立在对政策一般的认识之上的(3)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过程,是对政策一般的反映和摹写,是对政策制定和执行一般规律的阐释,因此它只能是一种逻辑过程10、政策系统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1、决策科学化的含义:这里的“科学化",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即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12、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13、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14、简述公共政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15、三论的产生:(1)内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2)思维方式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3)它提供的基本方法:①系统方法②信息方法③反馈方法④功能模拟方法16、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总结的公共政策学科的特点:(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它是—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合作研究的学问(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17、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2)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方向(3)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18、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19、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2)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20、论述公共政策的内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的内涵有:(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21、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22、近代公共政策转型为现代公共政策的四大表现:(1)公共问题形成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3、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1)在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之间则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2)元政策,或者叫做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3)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是具体政策的原则化,是联结总政策和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4)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24、简述行政决策的定义与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包含以下形式: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25、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26、简述公共政策与法的联系:(1)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都是公共权力机关(2)政策和法都是国家意志的表现(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4)法和政策都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5)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27、简述法与政策各自强调的重点的不同点:(1)政策注重于“要做什么,怎样做”;法注重于“不能做什么,做了给予什么惩罚”(2)法的执行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地加以干预;政府主动地进行政策实施,政策对象是否要求或反对实施政策,政策对象是否请求给予以及请求多少,都不是影响政府行为的根本因素(3)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4)法的适用必须力求统一,因此对法律适用来说,法律明文优于法律精神、不得偏离法律的明文成为公认的原则;政策执行则强调精神优于条文、实质重于形式(5)虽然政策和法都具有强制性,但是政策执行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如果没有法律依据一般不直接动用强制力;法是由国家来保证其执行的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如果越限国家就要依法惩处(6)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地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7)法和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干预。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简答题、论述题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简答题、论述题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简答题、论述题参考答案四、简答题1、简述市场失灵的原因。

答:①个人自由与社会原则存在矛盾。

②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定。

③外在效应的存在是市场无法解决的。

④单纯的市场调节无法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造成“市场失灵”。

⑤单纯的市场调节无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形成“市场失灵”。

2、简述政府失灵的原因。

答: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存在差异。

二是现有的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本身有缺陷。

三是信息不完全。

四是政府机构效率低下。

五是政府角色错位。

六是政策的滞后效应。

七是寻租活动。

3、简述政策工具选择的策略。

答:政策工作选择的策略问题。

①政策目标主导型的政策工具选择策略。

②政策环境主导型的政策工具选择策略。

③以政府的工具偏好为主、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辅的选择策略。

④以政府单方面的政策工具偏好为标准的选择策略。

⑤综合因素的政策工具选择策略。

4、试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

答:政策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②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

5、简述中国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

答:中国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

①注重政策宣传。

②重视政策实验。

③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的执行手段。

④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的领导方法。

6、简述我国政策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答:当前我国政策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评估者缺乏对政策评估的科学认识和认真态度。

②评估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③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④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

⑤资料和评估经费的欠缺。

⑥公众未能广泛参与政策评估。

7、何谓政策监控。

答:政策监控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政策系统的良性运作,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输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在公共生活领域,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威主体针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制定并执行的公共行为规范或行动方案2、利益整合: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二、简单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6)合法性: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政治性、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价值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2、简析公共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制度:①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层面②公共政策与制度的本质相同③公共政策与制度存在交叉④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公共政策与法律:①公共政策与法律的本质相同②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订的基础③政策与法律互为补充④制定主体不同⑤制定程序不同⑥表现形式不同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答案解析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答案解析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满分100分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政策调整:答: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答: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

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

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答: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4.建议:答:建议,通常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答: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答:政策执行的方式有:行政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思想诱导方式。

其中法律方式有较高的强制性、稳定性和较普遍的制约性。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1.什么是损益分析?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效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答:政策调整、政策控制、政策监督5.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三、论述题(共20分)请你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料一、简答题(21小题)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

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

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政策问题的关联性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影响因素:1公民个人的作用2利益团体的作用3政治领袖的作用4政府体制的作用5大众传媒的作用6专家学者的作用7问题自身的作用试述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1投入工作量2绩效3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7执行力8社会发展总指挥试述公共决策系统:1决断子系统2咨询子系统3信息子系统4监控子系统5执行子系统试述追踪决策与原有决策的区别: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当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是发现原有政策本身有原则性错误,就必须及时进行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不是对原有政策方案的修修补补,而是要进行根本性的修正与变革,追踪决策试针对原有政策问题的重新决策。

追踪政策是在原有政策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的二次决策。

试述有限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认为人类行为受知识、能力、心理及信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办法达到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要求。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对决策过程的正确的现实描述。

在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中,决策者就不需要穷尽所有的选择方案,从而简化了决策过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主张,实践中的公共决策并不是沿着收益成本最大化的思路,而仅仅是满足决策者在某个问题上的满意标准。

试述渐进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一个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利的决策者的讨价还价和妥协起着主导的作用,最终达到的决策在实践中便具有十分的可行性。

在渐进决策模型的视角中,公共事务的复杂性使决策者不可能面对一成不变的问题,而是先要找出问题并说明问题。

试述精英模型:1精英分析模型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操纵的。

2在精英决策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3在决策过程中,占少数的决策精英与大多数的无决策权的群众分隔开来,决策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在公共决策中占据支配性地位。

公共政策简答题

公共政策简答题

简答题0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2)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02、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引导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4)分配功能(5)象征功能03、试析公共政策快速分析的必要性。(1)分析人员所面临着约束(2)分析人员有局限性(3)行政标准的迫切性(4)在研究基础上开发快速分析的技术04、试析政策分析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素质。(1)专业素养:政治头脑、总体观念、创新、洞察力、悟性、未来导向、富有弹性(应变)、其他;(2)知识素质:选择标准的知识、选择分析工具的知识、明确分析工作边界的知识、使用直觉思维的知识(隐含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政治知识、更新分析工具的知识、目标与结果关系的知识、价值知识等。05、试析政策问题的特点。(1)客观性:客观存在(2)主观性:主观感受与思维加工(3)人为性:人类行为结果与利益诉求(4)依存性:问题系统(5)动态性:多样解决方案、政策问题与方案、时效性06、试析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1)政府有限介入策略(2)政府主动介入策略(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4)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都有限介入07、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1)政府本身也有自利性和价值偏好,因而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性;(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做出的规划也难保科学性;(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桂花明显缺乏民主型。0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产生、政策负作用的产生。09、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因素:(1)目标的不确定性;(2)影响的广泛性;(3)资源大的混合与政策重叠;(4)主体有关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的错误;(6)信息系统不完备;(7)获取经费不易;(8)意识形态的影响。对策:高层领导重视;建立多种评估信息收集渠道和长效机制;讲究政策评估时机;明析评估的多重价值;保持评估者的价值中立;把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适当运用政策评估分析工具: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风险分法、系统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发挥公共政策评估结果的多种用途:与资源分配、公共部门绩效等结合起来。10、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容。(1)广义的合法性: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途径(不作要求):a:合法、合理的形式取得政权;b:社会的传统习惯取得政权;c:超凡魅力领袖取得政权;d:革命或战争的形式取得政权。(2)狭义的合法化:a:合法的决策主体;b:合法的政策内容;c:合法的过程(程序);d:政策的法律化。(a: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b;具有长期稳定的政策;c;较成功的政策)11、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标准;后续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12、绝大部分政策变动采取渐进调整的原因(1)利益刚性的限制(2)现行政策的制约(3)公共意志的趋中(4)变革成本的约束(5)人类理性的局限(6)社会稳定的需要。13、政策终结的作用(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有利于促进政策的优化(3)有利于提高政策的绩效14、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及表现。含义: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本质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是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1)、象征性政策执行;(2)、附加式政策执行;(3)、残缺式政策执行;(4)、替代式政策执行;(5)、观望式政策执行;(6)、照搬式政策执行;(7)、规避式政策执行。15、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1、为政策方案提供指导;2、为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16、简述政策议程及其建立条件。在发现公共政策问题后,政策主体选择某个或某几个政策间题作为急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这一选择的过程就是建立公共政策议程。条件:大众传播媒介对政策问题强烈反应;政策问题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成为共识;受政策问题影响的利益群体产生诉求;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产生预测性发动。17、具体政策的含义、特点和功能含义:为解决社会发展中某个领域某个区域中具体问题而制定特点:a:涉及面广;b:针对性强,内容强尽;c:时效性强,变动性大;d:执行性强,操作性强;功能:a:切实保障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b:直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c:直接调节公共利益,实现政策目标18、公共政策过程。广义的公共政策过程指的是:政策问题构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控制与政策终结。狭义的公共政策过程是指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建立—政策规划—政策的合法性。19、简述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1)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说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则有效执行的作用则占90%。(2)它是政策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3)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20、中美公共政策横向构成上的差异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中国:公共政策构成=人大决策+行政决策+党的政策2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客观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性、团体与组织的活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必要的政策行动。22、政策方案评估择优的标准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能最大限度实现有关政策目标;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实现政策目标风险尽可能小;政策实现的副作用尽可能小。23、政策变通的含义及合理政策变通的原则含义:是原则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原则: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这是衡量合理变通的标准;摸清实际情况,这是合理变通的实践基础;上情、下情有机结合,这是合理变通的关键24、政策评估的标准含义:依据政策目标设立的可供比较的准则,包括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两类。事实标准:政策效率、政策效能、政策效益、回应的充分性和执行力;价值标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正。25、谈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2)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学科性质:(1)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崇尚理性又不拒绝非理性思考,强调定量与定性的结合;(3)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既是描述性学科,又是规范性学科;(5)软科学的重要分支。26、试述公共政策的分类。(1)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科专门将公共政策作为自己的全部研究内容,并且将公共政策的理论构建、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公共政策的规划分析以及具体公共政策的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是描述性学科,又是规范性学科;是软科学的重要分支。27、政策问题的特点。相互依赖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28、试析公共政策主体含义及其基本构成。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等阶段上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人员。公共政策主体的基本构成:(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体;(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包括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29、试析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1)组织功用--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2)知识结构--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体制构成--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组结合--矩阵体制(4)组织运行--研究、教学(培训)、开发(咨询)三位一体(5)道德与价值--实事求是、科学性(6)组织环境--尽可能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对独立性30、简析政策合法化的特点。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制定的政策和地方、基层制定的政策,都必须经过合法化过程。其特点:(1)公共政策合法化有其特定的主体。即不是随便哪个国家机关都可以使一项公共政策合法化,它必须是享有权力的国家机关。(2)公共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方案规划存在相似性。政策合法化决不是简单表决和通过政策,而是要进行严格的审议,而审议实际上是新一轮的政策方案规划,只有在重新修改、补充政策方案后,方案才能获得批准,成为具有合法性、权威性、普遍性的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性十分鲜明。要使一项政策方案成为合法的政策,必须要经过一道道的程序,缺少任何一道,都难以实现政策的合法化。31、简述政策终止的实质。公共政策终止是指一项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在正面效用已经完全失去的情况下,公共部门制定出新的政策强制性地对其加以取代。具有强制性、衔接性、多样性特点,具有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的作用。32、简述政策终止的障碍。(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政策受益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制定者;(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机构惯性、机构生命力、机构动态适应性;(3)行政机关联盟:内部人;(4)利益集团的阻碍;(5)法律障碍:法律程序的复杂性、法律的滞后性;(6)终止的成本障碍:高昂的成本---终止行为本身的成本、沉积成本;(7)社会舆论的压力:第四种权力。。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word版本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word版本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简答题(50 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1、阶级性: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 ,必须建立动态模型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调整。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超前性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实质性议程:实质性议程是引起了更具综合性关注和回应的议题,它的处理包含着最广泛与最具潜在爆炸性的公共政策议题。

实质性议程的特征有: 一是大量的公共资源的分配必须是利害攸关的;二是议题必须要引起公民和公共政策制定者的严重关注;三是议题必须包含重大变化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实质性议程大量来源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它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来源。

2.公共政策激发机制:激发机制是触发机制。

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整个事件),该事件把例行的日常问题转化成一种普遍的共有的、消极的公众反应。

公众反应反过来成为政策问题的基础,而政策问题随之引起触发事件。

当一个事件把一种消极状况催化为要求变化的政治压力时,就会因触发机制的持久性而发生性质改变。

3.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能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政策工具概念往往与政府工具、管理工具、治理工具、政府手段以及政策手段、政策机制等术语相关联。

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执行过程中为取得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技术或途径,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二、简答题1.公共政策有哪些特征?(1)公共性(2)整体性(3)动态性(4)规范性(5)目的性(6)多样性2.简要回答公共政策的目标构成。

(1)效率(effciency)。

(2)公平(equality)。

(3)秩序(order)。

(4)发展(development)。

3.简要回答公共政策议程本质。

公共政策议程实质是列入政府或其他社会主体讨论的问题清单。

公共政策议程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特定的互动,人们要争夺公共官员的注意力,官员也要对问题进行筛选列表。

公共政策议程在政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首先,公共政策议程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其次,公共政策议程是政府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配置的基础。

因此,研究公共政策的人与制定公共政策的组织都需要认真讨论与解决与公共政策议程相关的问题。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调整。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超前性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50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1、公共政策问题。

包括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6、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7、简述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

2、体制或制度条件。

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

3、政治文化,影响政策输入,影响政策体制的组织方式,影响政策执行。

4、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选择。

8、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总任务、价值取向及其对公共政策的要求:总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新时期的;价值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对公共政策的要求: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2、经济体制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政府经济角色和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等产生影响,要求实现公共政策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换。

9、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在公共政策方面的重要价值1、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出操作主义倾向。

2、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10、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及特征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脑库",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

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设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

其特征表现为: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1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1. 地位:(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在社会利益与权势集团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2. 功能:(1)进行政策咨询;(2)从事政策研究;(3)提供政策评估;(4)充当政策宣传机构;(5)形成"旋转门"机制。

12、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1)象征性执行。

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2)附加性执行。

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3)选择性执行。

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观望性政策执行。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6)照搬式政策执行。

执行主体机械照搬照抄。

13、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是如何构成的。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

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

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

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4、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2)意义: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1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

(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

(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的构成:1、决策中枢体统。

它拥有最后决定权,是决策体制的核心,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参谋咨询系统。

这是充分开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织,负责提供备选方案和提供建议。

3、信息情报系统。

在决策过程中专门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存、加工和处理的系统,为决策提供信息。

17、简述决策中枢体统的地位与作用:(1)中枢体统拥有最后决定权,中枢系统形成的基础是拥有最后决定权,其他系统围绕决策中枢系统建立的,按照中枢系统的要求工作;(2)中枢体统处于决策体制的核心,核心是拥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或领导者个人,其组成与政治体制和行政领导体制相关;其构成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3)中枢体统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18、简述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的因素。

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公共政策水平、个人的法律观念、个人对问题和公共政策方案的判断力、个人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及个人对信息的敏感性。

19、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1)问题诊断。

通过突破重点、带动全面,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进行问题察觉、问题诊断、问题描述。

(2)目标确定。

原则是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3)制定方案。

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后果预测,尽量用数据表达公共政策,且方案应至少在两种以上。

(4)方案验证。

对备选的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判断备选的方案是构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宣布公共政策。

以各种载体和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共政策。

20、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目标(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的是政策制定科学化的保证(3)民主化与科学化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败21、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

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22、简要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及其特征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内容包括将决策转化为操纵的过程,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进行的努力,主要特征是: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有序性,动态性,协调性,时限性。

23、简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1)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的目的与归宿(2)政策执行决定着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如何(3)政策执行效果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4)政策执行及其后果是使原政策得到修正、补充、完善或形成新的政策的重要根据24、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1)政策宣传(2)制定执行计划(3)组织准备(4) 政策实验(5)全面实施(6)再决策、协调与监控25、简述制定执行计划原则(1)客观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26、简述如何做好政策执行再决策及其作用政策执行再决策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做好宣传解释工作,2做到集思广益,发挥民主3做好总结经验的工作4实事求是5时效性6信息原则政策执行再决策作用是:(1)使政策的执行顺应主客观的实际情况(2)为以后解决相关的政策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了前提和保障(3)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4)纠正政策执行偏差27、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2) 法律手段(3) 经济手段(4) 思想引导手段28、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1)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2)忠实执行(3)实事求是(4)注重实效(5)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29、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是决定公共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a引导政策运行趋于正确、科学的方向;b确定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的必要前提(2)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a知晓政策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b确认每项政策价值,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3)是实现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a政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参与民主化b集思广益,从而事项政策持续运行的科学化(4)厘清政策责任归属的必要手段a促进民主法制社会的"责任政治"b促进"责任政府"以及行政管理中的"问责制"的构建30、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1)政策投入标准,目的在于了解政策过程中各类资源投入的数量和分配、使用状况;(2)政策效益标准:政策实现其既定目标的程度(3)政策效率标准:政策效益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4)公平标准:政策实施后所造成的资源、收益和成本在社会群体之间分配的公正程度(5)政策回应度:特定政策满足相关社会团体的需求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