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校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建议
对学校课程体系
教学环节的建议
学院:经管学院
班级:会计08-1
姓名:
学号:
对学校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建议
一、当前课程体系的弊端
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中国经济的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会计本科高级人才输送的主要基地,其教学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要,然而,近几年却出现了大量的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会计人才,同时会计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这说明中国的会计本科教育和市场需求已经严重脱节。众多事实表明,会计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课程设置要么设计老套,几十年不变;要么课程太多、太杂、太乱,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许多学校对课程设置的改革,仅仅是盲目地增加了课程的门数或课时,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没有重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反而使课程交叉重复的内容增多,学生厌烦,失去了对专业的兴趣。笔者认为,会计本科教学改革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必须从课程教学的源头上进行考虑和探索,进行会计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改革。而检验是否优化的唯一标准就是市场满意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对未来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及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会计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一)优化会计本科课程体系原则:科学性、合理性、层次性、创新性
科学性是指会计本科课程设计是经过市场调查的,满足市场需要的;与社会发展和新会计准则、会计法规要求一致,是经过论证和考察过的,不是盲目随意设计的。
合理性是要考虑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具体指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选修课的比例合理;专业课和相关课程的挑选合理;课时分配合理。既要保证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要兼顾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不能过分强调专业化程度或政治理论的学习,使整个课程体系相互协调形成相互统一的知识理论和实务框架。
层次性不但是指专业课程,也指其它经济管理类及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计要有梯度、在安排上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各门学科各自为政。即使都是公共课程,也应选择对以后专业学习和思维判断、开阔视野有所帮助的;如果都是专业课程,也应该考虑先学习哪些课程、达到什么目的,后学哪些课程、达到什么效果,哪些课程是为哪些课程作铺垫的,在课程设计时这些都要有所考虑和安排。
创新性是指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突破惯有的思维模式,体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体现最新信息和最新学科的要求。学科要具有前沿性,要能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征。
(二)优化会计本科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第一,重视思想品德,加强文科、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在课程设计比例上,增加非专业课程的比例,减少专业课的比例。
第二,减少会计专业的划分。实现学生就业的多方向发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多元化需要。当前很多学校将会计专业设置了不同的方向如注册会计师方向、企业管理方向、涉外会计方向、电算化方向等,学生一进校门就归到不同方向组成的班级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这样的专业方向划分本身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由于划分专业方向过细、课程设置过窄,造成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就越单一,适应性差、后劲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层次高能力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和现代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议专业方向不必太多,最多可划分为会计方向、审计方向和公司理财三个方向即可,而且在大三上或下期时开始划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长进行选择。
第三,体现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将会计课程设置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建立基本知识体系阶段和拓展知识体系阶段。逐步由低到高达到能力的提升,第一阶段为大学一、二年级和三年级上的会计本科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即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通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洞察力、基本操作能力。这一阶段课程,包括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配套实践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专业方向选修和非专业方向选修)。基本素质课程设置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技术,职业道德与责任,行为科学、人文社科等学科教育;会计专业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