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复习 文言实词 教师
江苏省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复习 含解析
高考文言文复习课题●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难点重点:1.识记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翻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难点:1.在语境中对相关实词迁移运用的能力2.整体把握语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堂反馈●一、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1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玉盘珍馐直万钱。
、金樽清酒斗十千,5) 6、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二、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1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 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4三、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3、势拔五岳掩赤城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7、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课后测评薛潭学讴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翻译划线的句子● PPT (见附件)第二课时●课堂反馈解释下文中加点的词语。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
第一讲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来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包括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是重点。
考查角度一:多义词多义词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这些都取决于具体语境,如“去”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里,是“离开”之意,在“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里,是“前往”之意,在“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里是形容词,“过去的”意思。
总之,辨析多义词的词义,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兼顾词语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对词性与词义作出准确判断。
典题探究【典题】(2018·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详解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言实词(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考查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在文中”即指文中的具体语境。
实词往往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有着特定内涵的。
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Ⅰ文言实词的5大命题点通假字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可以通用的字。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颊毛”,假借为连词“而”。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C[A项,“受”通“授”,传授。
B项,“颁”通“斑”,花白。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共”通“供”,供应。
]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
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1)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019高考语文实词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2、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结交,亲附)3、孔子曰:“吾与点也”。
(《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招致)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
(《公子列传》)(介绍,引见)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让公子曰。
(《公子列传》)(责备)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
(《公子列传》)(遗憾)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陷入困境)12、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礼物)13、至,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刺客列传》)(礼物)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15、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归附)(遗憾)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悬赏捉拿】18、良曰:“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刺客列传》)(助长,帮助)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22、孔子贫且贱。
(《孔子世家》)(地位低下)【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论》)(发扬,发展)(功业)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2019-2020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掌握实词意义推测的方法2.提升文言知识的迁徙能力二、教课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测的方法并灵巧运用三、教课课时: 3 课时第 1 、2 课时一、考点阐释“理解常有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纲领》保存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有实词”,这是考察范围,重点是理解教材中150 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详细要求,既是考察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神态,又是考察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取,一定累积必定数目的实词。
但是,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拥有多义性,重点是要确立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详细含义,这就不是不过靠累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一定在累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测的详细方法,以便灵巧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究竟就是要能依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测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后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测上,因此掌握推测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测法(一)字形推测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 以上,其形旁为我们意会词义供给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 左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偏旁写作王) ,凡形旁从“玉”的字,本意都与玉石珠宝相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韩非子》) 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相关;“贝”与金钱相关;“皿”与用具相关;“宀”与房舍相关;“阝”与地名相关;“求”与毛皮相关;“言”与说话相关;“隹(zhuī)”与鸟雀相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盖相关;“系”与捆绑相关;“纟”与丝织品相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相关;“页”与首相关;“自”关鼻,“目”关眼。
高中语文课件-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 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 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 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 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1、词义扩大
❖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3、词义转移:
❖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 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 “涕”,
❖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 “偷”,
❖ 古代指苟且、马虎、不厚道,(先秦及两汉) 今义转移为偷窃。
4、感情色彩变化
❖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 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6、双音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亲戚 妻子 中国
非常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妻子儿女
中原地区
意外事故 (名词)
旁系亲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华人民共
和国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很、大(副
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绝境
1、缘故 (名 表示因果关 词)2、表原因 系的关联词
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
译:使……鸣,或意译为敲响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 之。 译:使……归
吞二周而亡诸侯。
译:使……亡,或意译为灭亡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使……跟从,或意译为带领
意动 用法
名词 的意动
形容词 的意动
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教学内容:如何推断实词的词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下面提供的八种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还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也会有帮助的。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4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含答案)
教材整合 必修4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一尊还酹江月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予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拜送书于庭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召有司案图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作文复习教案:文言高频实词复习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作文复习教案:文言高频实词复习一、学习目标:能准确翻译“安、亡、就、数、知、固”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二、学习重点:能准确识记“安、亡、就、数、知、固”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三、学习方法:点拨法、讨论法四、学习过程(一)直接导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2019届高考复习高考文言文实词
研究启示:
1、高三这一年文言文复习应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
传记文本为重点,把历年考过的这些文段按史书 归类整理,总结并掌握各部史书的语言风格特征。 每一史我们都要做最少两篇练习。(第六册语文 读本《孔子世家》《伯夷列传》《魏其武安侯列 传》《毛遂自荐》《优孟传》《淳于髡》《孙膑 减灶》第二册语文读本《晋书 阮籍不拘礼法》 《晋书 王羲之爱鹅》《乌江自刎》《汉书 苏武 牧羊》《三国志 华佗》《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004年全国卷二)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2003年全国)【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讽:劝告。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遇:优待。
务:致力。
•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2002年全国卷)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 1、部使者檄刚扶定 檄:文告(2008年 全国卷第8题) • 制府檄下(第四册语文读本《指南录后 续》)檄后带了宾语所以应活用为动词 “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 2、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2008 年全国卷第8题) • 而又有剪发杜门(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课下注释为“塞,闭。”此处根据后面的 宾语就可推断是正确的。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课案PPT
真题初做体验 考点分解突破
⑥ ⑦ ④ ⑤
③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 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 . 于旧。中外姻亲 .. 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
⑨ 微为文学。母忧 去职,居丧以孝称,服 阕 .. . 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 ⑧
真题呈现 (2017·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①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 . 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 ② 弘微为嗣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 .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
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 . 贫俭,而所继 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 .. ,一不关豫 ..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 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 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 . 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 . 诛, 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7
真题初做体验 考点分解突破
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曰、云、
言”是断句标志。本句大意是:(谢弘微)童年时代性格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 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因善于识人,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
“这孩子内心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才,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
解析 答案
10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文意。B项,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B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掌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
3、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借用多媒体,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一:知识准备一、考点阐释:《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如果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成正比。
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获取理解和分辨实词词义的能力。
实词不仅总量大,而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要大得多。
二、解题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例如: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和着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应答(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教师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基础地位。
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
一、高考考什么——文言实词5大命题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指出了考查范围(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还明确了考查方向(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方面。
命题点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一”的本义为“数词,一个”,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
[考点感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利(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变得锐利,变得锋利(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使……快(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4)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5)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 利润2.谢(1)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 辞谢(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歉,认错(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道谢3.举(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发动(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举起,抬起(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推举,举荐(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提出,列举(5)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全,合(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尽命题点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考点感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词义扩大(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2.词义缩小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词义转移(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来往和运输(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外交使节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4.词义弱化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5.词义强化(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古义: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6.感情色彩变化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古义:爪子和牙齿,中性今义:恶势力的帮凶,贬义命题点三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悟”同“晤”,面对面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同“背”,违背 (3)冯虚御风(《赤壁赋》) “冯”同“凭”,乘 (4)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共”同“供”,供给 (5)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辩”同“变”,变化(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同“授”,传授 (7)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同“按”,审察,察看 命题点四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
如:名词用作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后面跟了宾语“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可译为“救了他”。
理解了词类活用,对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提示:本知识点将在后面“打牢文言基础(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中详细讲解。
命题点五 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1.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偏义复词:车骑释义:马车(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指南录后序》)偏义复词:虚实释义:实情2.语素意义相反或相对(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偏义复词:异同释义:不一样、不相同(2)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偏义复词:去来释义:离开二、怎样准推断——意义推断5技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思。
如:2016年山东高考中“下之疾.其上甚矣”一句,“疾”有多个义项:“疾病”“生病”“毛病、缺点”“痛苦”“痛恨”“迅速”等。
根据上下文晏子所述情况来看:景公“好治宫室”“好游玩”“好兴师”,已经让百姓疲困,财物用尽,身临死境(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了,这种情况下百姓对统治者会十分痛恨,由此可知此处的“疾”为“痛恨”的意思。
[应用体验](2016·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患:(2)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利:(3)尝有使客亡.橐中物亡:(4)与盗物民家有间.矣间:(5)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比:解析:(1)结合语境看,“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所以会“担心”镜湖的水泛滥。
(2)语境中上文曾公亮设立了闸门挡水,且将湖水排到曹娥江,这一做法肯定有好处,据此,“利”应理解为“好处、利益”。
(3)结合本句后面的语境:使者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曾公亮回答说境内没有盗贼,并且怀疑为同行人所为,果然从同行人那里搜查到东西,由此可知上文“亡橐中物”中的“亡”应该为“丢失”的意思。
(4)结合语境:曾公亮认为偷取银子的做法与到百姓家盗取财物是有区别的,以此来为偷取银子之人开脱罪责,并且下文中也证实了曾公亮的说法正确,故此处的“间”,应该是“差别”的意思。
(5)结合语境来分析,针对偷取银子一事,皇帝让手下人讨论,如何裁决,最终强盗没有被处死。
“比”若依“比照”之意,则可能有“强盗被处死”的过重处理,只有“按照”法律处理,强盗才得以不死。
参考答案:(1)担心(2)好处,利益(3)丢失(4)差别,不同(5)依照,按照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做会稽县知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闸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了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财物,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管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悉法令条文,久经历练,熟悉懂得了朝廷官府的规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储君,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
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但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交有关部门讨论,按照抢劫禁物的法律,强盗得以不死。
[(2015·广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善射,娴.将略娴:(2)象昇击却.之却:(3)逐贼危.崖危:(4)象昇提刀战益.疾益:(5)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犯:解析:(1)“娴”可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词语“娴熟”与《屈原列传》中的“娴于辞令”来判断,此处的“娴”应为“熟习”。
(2)“却”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语句“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却”,意为“击退”。
(3)“危”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推断为“高峻”之意。
(4)“益”可联想到课文《师说》中的语句“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意为“更加”;还可联想到成语“多多益善”“精益求精”中的“益”均为“更加”之意。
(5)“犯”可联想到词语“进犯”“来犯之敌”“秋毫无犯”中的“犯”,解释为“侵犯”。
参考答案:(1)熟习(2)击退(3)高峻(4)更加(5)侵犯参考译文: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熟习用兵的谋略。
(崇祯)六年,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西山,象昇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贼兵逃回西山,包围了冷水村,象昇设下埋伏,大败贼兵。
象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搏斗,(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失去战马就步行作战。
有一次他在高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额头,象昇提刀更加勇猛地作战。
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
”句式推断法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
如:2015年湖北高考中“则千金有所必割”“则锥刀有所必算”两句为相同句式,句中的“割”和“算(算计)”处于同一位置,在词性上相同,由意义相反的角度可推知“割”解释为“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