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第4讲 升华和凝华(教师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2.学习升华和凝华的常见实例,如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变化,了解潜热的概念。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要求:阅读后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设想。
要求:讨论要有深度,观点要有创新,鼓励发表不同见解。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新课讲解:系统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能量变化等,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升华和凝华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量变化、生活中的实例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升华和凝华作为物态变化中的特殊现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根据本节内容制定的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等现象,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规律、吸热和放热特点。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回答: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升华和凝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结合图像进行描述。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规律。
4.知识拓展:介绍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5.问题探究: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巩固所学内容。
4.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表述清晰。
-分析冰箱制冷过程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冰箱能耗的影响。
3.拓展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化工等,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普小短文。
3.4升华和凝华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优质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制作:
导入课题 教学目标
学前准备
五、课堂评价: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堂小结 课堂评价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春天,河水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4)除尘设备,治理生产中的空气污染问题,会用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 凝华 而
成的小冰粒。 C.②③④ D.①②④
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连通器的原理可用液
一④、半温 衰要度期更放短 热,是液化现象。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 噪声的产生 、 噪声的传播 和 噪声的接收 三方面加以控制。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制作:
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应保持相平。
水蒸汽 D.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不合理.
B.该材料的密度为6 g/cm3
变成
小冰晶
填写物态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小林在做“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像,下列四幅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A )
态 态 常生活中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填写物态变化 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图2)。太阳光通过棱镜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配套课件]
4.[物理观念]寒假期间,家在南方的小东一家去哈尔滨旅游, 体验到了北方冬季生活的乐趣.对以下北方冬季景象中包含的物态 变化判断错. 误. 的是( )
化,故 B 错误;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
属于升华,故 C 正确;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由液态变为
气态,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 D 错误.
答案:C
知识点 2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典例 3:(2024 年南京市二模)如图是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示意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山上的积雪升华,直接变成小水滴,升入天空 B.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时,有的凝固成小冰晶,有的液化成 小水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两种方案都需要对碘进行加热,说明碘在升华需要 吸收热量.
(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定碘不可能发生 熔化,因此可以确定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为 500 ℃,高于碘的熔点,所以碘锤中的碘 蒸气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所以乙方案比甲方案更合理.
甲
乙
(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说明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 时是______热的.
(2)将碘锤冷却一段时间后,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已知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约为 500 ℃,碘的熔点温度约为 113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中,图_______的实验能更合理地说明 碘的升华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的水蒸发升到高空中聚集成云,在条件适合时又通过雨、雪、冰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提问:“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回答。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定义、特点、吸热和放热情况等。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基础知识,对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深层次原理和实际应用还不够清晰。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物理思维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1.物理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和加深对物质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物质状态变化观念。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物质状态变化进行深入思考。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原理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拓展学习进度,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答案:升华;凝华。
(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发生了_______,同时伴随着_______的变化。
3.艺术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告诉他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对升华和凝华这两个过程的理解却仍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原理。
3.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新人教版
对烧杯微微加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物质
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吗?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对 象是吸热还是放热? 略
(2)停止加热,冷却后揭开玻璃片,你在烧杯内壁和玻璃片上 又看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吸热还是放热?
略
(3)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吗?本实验为什么要对碘进行 加热? 答: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本实验对碘进行加 热是想让实验更快进行,现象更明显.
(4)升华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你能举些生活事例来证 明你的观点吗?
略 (5)①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 固 态直接变为 气 态,这一过程属于 升华 现象,需要 吸 热.
②烧杯壁上碘的结晶体是碘蒸气由 气 态直接变为 固 态, 这一过程属于 凝华 现象,需要 放 热.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 节 升华和凝华
1.概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 现象.(重点) 2.明确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能用物态变化说明雨、雪、露、霜的形成.
探究:升华和凝华 小组利用图3-4-2所示的装置,完成探究实验,思 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碘,烧杯口用玻璃片盖住,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了哪些属于升华现象,哪些属于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中介绍了水循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两种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中比较难观察,学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知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凝华的事例出发,把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我们生活中的物质有几种状态?分别是哪几种?(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4)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5)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第三章 物态变化 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题秘方:记住、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 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解析:读图可知,环节①对应的物态变化过程为汽 化,环节③对应降水过程涉及多种物态变化,A 错 误;虽然水会不断地循环,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淡 水资源较少,需要提倡节约用水,B 错误;
感悟新知
华、也不是凝华。
(3)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如图1。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中考·新疆]寒冬,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C )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液化 解题秘方:冰在温度高于其熔点的环境中会熔化, 在温度低于其熔点的环境中会升华。 解析:寒冬,气温低于0 ℃,冰无法熔化,只能升华。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2 [中考·南充]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 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 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 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 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 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讲
2. 珍惜水资源 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 仅占约3 %,而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是仅 占淡水资源的0 .3 %。
感悟新知
知3-讲
问题思考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节 约用水?
思考结果 每次用水,干净的废水要留下来,存于水桶内,以备生活
中其他用水需要,如擦地、冲厕所、浇花等。
箭头向下表示的物态变化,是放出热量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其特点。
(2)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升华和凝华物理过程的理解。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联系实际应用,介绍升华和凝华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验教学法则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物理过程。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动手操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喜欢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奥秘。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探究、实践来建构知识。此外,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 4 节 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实验探究
理论分析
资料:碘是晶体,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 114 ºC,碘的沸点是 184 ºC,水的沸点是 100 ºC。
分析:因为碘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
熔点,且能够吸热。而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用热水
加热时,固态碘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所以不会熔化。因
热水
此,不会出现液态的碘,实验中观察到的气态碘是固态
分析:因为碘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 到熔点,且能够吸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 点,实验中碘的温度会达到熔点,且持续吸热,一部 分固态碘会熔化成液态碘。
实验探究
思考:气态碘能否直接变成固态碘呢?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气态碘 直接? 固态碘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冷水
气态
放热
固态
水资源少
水污染现象
水浪费现象
新知探究
说一说:节约用水的措施。
喷灌 坎儿井
滴灌
节水倡议
课堂练习
1. “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北方某些地区的温度往往会骤 然下降到 0 ºC 以下,地面或植物上有时候会出现洁白的霜,这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冷___放__热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___凝__华____(填物态 变化名称)形成的。
固态碘
吸热 直接
直接 放热
气态碘
气态
吸升 热华
吸汽 热化
液放 化热
液态
吸熔 热化
凝放 固热
固态
凝放 华热
冷水
成的,不会出现液态的碘,固态碘是由气态的 碘直接变成的。
实验探究
理论分析
冷水
碘的温度 t/ºC
114 ºC 碘的凝固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精品课件
气态
新课讲解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 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 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D. 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水结冰 (凝固放热)
F.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G.冰化成水 (熔化吸热)
H.冬天嘴里பைடு நூலகம்出的白气
新课讲解
水 的 家 族 成 员
霜:夜晚,气温降到0 摄氏度以下时,地面 附近的水蒸汽遇到地 面上冷的物体,凝华 为冰花附在物体上, 这就是霜。(凝华) 霜会使农作物遭受冻 害。
常见的自然现象
云 (液化)
雨(液化)
雪( 凝华)
雾(液化)
霜(凝华)
露 (液化)
新课讲解
在高空,水蒸汽 凝结成小水珠
水蒸气上升
新课讲解
人 工 降 雨 剖 析 图
小冰粒变大
下
而下降
降
新课讲解
人 工 降 雨 剖 析 图
遇到暖流熔化为 雨点降落
暖 流
新课讲解
人工降雨
干冰(固态二 升华 氧化碳)
热
空气中的 水蒸气
凝华 液化
二氧化碳气体
冰晶
小水珠
遇到暖空气后, 冰晶熔化
雨
新课讲解 物质状态的转变
固态
液态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凝华
水蒸气
小冰晶
3.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与潮湿衣服晾干进行对比)
4.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
钨丝 固态
吸 热
升华
钨蒸气 气态 放 热 凝华
钨的 颗粒
3 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导入新课:师播放吉林雾凇视频导入二、新课教学(一).分组探究请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64页中的“想想做做”,并试一试.1、将碘升华和凝华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看到什么现象?2、放入冷水中,在管内壁看到了什么现象?3、有无液态碘出现?4、通过实验你能说一下实验中的物态变化吗?(二).探究成果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
2、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最 后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将的四种物态变化——融化、凝固、 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课文 通过视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 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 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视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 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 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二)升华与凝华 活动一: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碘的升华 和凝华》视察物理现象。 把视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会出现"冰花"。 (4)气温低于0℃时,草木、屋瓦上会有小冰粒附在上面,学生分 小组讨论,并小结:"冰花"和"霜"都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 成的小冰粒(都是凝华现象)
(四)课堂作业: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升华和凝华》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中的课文《升华和凝华》,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1. 2. 3. 4.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丰富物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强调升华和凝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章第四节后的习题1、2、3,要求学生在理解升华和凝华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升华和凝华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与家长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增进亲子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书面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分析到位。
3.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分工明确,合作紧密,成果共享。
4.拓展阅读和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以致用。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
第4节升华和凝华【2022年版课标要求】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认识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升华现象,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法: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将物理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酒精灯、碘升华管、烧杯、热水、冷水、有关升华、凝华的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易拉罐中装入三分之二的冰与三分之一的食盐的混合物后,大约半分钟的时间,其外壁和底部会出现霜。
对于这个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易拉罐外壁和底部的霜从何而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从而引出凝华与升华的概念。
二、新知学习(一)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创设情景:教师展示雾凇和舞台仙境的图片,提问:如此美丽的雾凇和舞台烟雾效果是怎么形成的呢?(附:图片)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说明: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颗粒,舞台白雾的形成与干冰密切相关,是干冰直接变成气态时,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就是说,物质可以直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变化。
展示PPT图片: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了解升华与凝华过程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2.水的沸点是多少?3.碘的熔点是多少?实验过程:用热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固态碘颗粒加热,提醒学生观察是否有液态碘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用冷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紫色的碘蒸气降温,提醒学生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液态碘出现,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3.4升华和凝华(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节升华和凝华素养目标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重点难点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知道了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2.(情景导入)寒冷的冬天,在气温低于0 ℃的户外经过较长时间后结冻的衣服仍能晾干,这是为什么?寒冷冬天的早晨,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些冰花是从哪里来的?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有“霜降”一说,古时候人们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故而称为霜降.你赞同这个观点吗?通过今天的新课学习,同学们就能知道上面问题的答案了。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升华和凝华问题1:寒冷的冬天雪人上的雪是怎样变成水蒸气的?灯泡使用久了后,为什么会灯丝越来越细,灯泡越来越黑?固体是直接变为气体的,还是先变成液体后再变成气体的呢?实验1:碘的升华和凝华在试管中放少量碘。
塞好塞子,摇动试管,让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瓶中晃动时的声音。
再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出现的现象。
现象:放入热水后,试管中固态碘减少,出现紫色气体。
归纳:①固态碘在烧瓶中时间久了会产生气态的碘,但是非常的缓慢,不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所以给它加热。
②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 ℃,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到500 ℃,应该用热水加热,能够避免碘熔化。
小结: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出现液态碘,这个过程需吸热。
把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向学生展示试管壁和试管塞上附着的固态碘。
是由碘蒸气通过凉水放热又变成固态的碘,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液体出现。
小结:我们把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需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需要放热。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升华★ 2 210二凝华★ 3 3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吸热;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答案】C【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答案】D【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D。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答案】C【解析】解:A、由于冰棍的温度低,导致冰棍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这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冬天,室外温度低,玻璃窗温度也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冰花,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衣箱中的樟脑丸直接变成樟脑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故C正确。
D、夏天,盛水的水缸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水缸变成小水珠,出现水缸“出汗”的现象,这是液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答案】C【解析】解:A、水壶嘴处冒白气,是因为从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
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地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
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2. 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3.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PPT展示提出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1,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2,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化。
2: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
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华和凝华探究实验。
引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2.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等.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例题1】(2017·济宁)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答案】C【解析】A选项中是由于水蒸发吸热所致;B选项中水烧开冒出的“白气”是从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选项中雪在低于0℃的环境中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跑到空气中去了;D选项中湿衣服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例题2】(2019山东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课前预习知识点解读与典例突破(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例题3】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雨滴。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升华;液化。
【解析】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例题4】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杯中液态氮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不变;凝华.【解析】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例题5】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水蒸气遇冷液化化形成小水滴。
从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
习题精练一、选择题1.(2019河北省)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答案】B【解析】(1)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2)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的初、末状态即可判断,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A.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B.由于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可以使食物降温,防止变质,故B正确;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小水滴吸热汽化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
2.(2019北京)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3.(2019山东临沂)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自然现象。
下列由凝华形成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缥缈C. 秋天,露珠晶莹D. 冬天,雾凇簇簇【答案】D【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4.(2019湖南怀化)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A.凝固B.升华C.液化D.凝华【答案】D【解析】当气温骤降时,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
5.(2019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C.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D.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答案】B【解答】A.初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只能说吸收,所以盛夏地面温度升高,不能说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故C错误;D.严冬,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了做功增大内能,6.(2019陕西省)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答案】B【解析】A.雪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所以A是错误的。
B.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所以B是正确的;C.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所以C是错误的;D.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所以D错误的。
7.(2019四川巴中)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汽化、凝固 D.液化、凝固【答案】A【解析】形成雾的过程中,水蒸气→液态水,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过程;形成雪的过程中,水蒸气→固态的雪,属于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
8.(2019贵州贵阳)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
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答案】D【解析】冬季,室内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室内玻璃窗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若室外气温更低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还会凝华形成小冰晶,都会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D正确,ABC错误。
9.(2019湖南省邵阳)邵阳新宁崀山是国家5A级景区,2019年春节期间,崀山八角寨风景区山顶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答案】C【解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雾凇是水蒸气在较冷的冬天凝华的结果。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属于凝华现象。
10.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积雪消融B.湖面起雾C.瓦上结霜D.衣服变干【答案】C【解析】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A.积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瓦上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衣服变干是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汽,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1.(2019湖北随州)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答案】C【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12.(2019湖南郴州)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
这是因为()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答案】D【解答】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