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吴行才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吴行才
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柔性微凝胶 SMG
(1)SMG微胶团大小和形态特征 平均直径30nm—112μm,是凝胶胶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直径小,易于 进入油藏深部;可根据实际油藏孔喉尺寸分布设计。
为了解决调剖技术只能在近井地带进行处理的限制,人们试图进行“ 大剂量调剖”,也有人称“深部调剖”,但实际上其处理半径往往不过 十几二十米,效果虽然较之早期的调剖要好得多,但处理成本较高, 而且随着油田含水的升高,水驱矛盾进入储层深部,甚至贯穿整个油 藏流场,这样做最多也只能达到单井增产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高含水期油田的提高采收率问题。
缓膨封堵性能
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高强缓膨体膨颗粒
主要技术特点
• 吸水体膨:5~25倍 • 缓膨时间:2~30d(体膨颗粒在2小时内) • 强度为原体膨颗粒的10~20倍 • 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可实现油藏 深部放置
缓膨颗粒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
缓膨性能 高强性能
应用与效果
•在大庆、新疆等油田深部调驱先导试验26井次, 初见良好效果。新疆六中东区块试验效果显著, 至7月底累增油1.6万多吨
技术理念、认识
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
调剖-大剂量调剖-堵大孔道:几百方--几千方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了调剖堵水技术,从粘土、粉煤灰、水 泥等无机类调剖剂发展到有机冻胶类调剖剂,调剖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但因其注入量小,处理半径小,仅对近井地带的纵向非均质问题产 生一定作用,严格说来还只是一种生产措施。
调驱≠调剖+驱油 调驱=不论是在近井地带还是储层深部、不论是
宏观还是微观的局部,都需要不断地调整驱动 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和水洗效率,达到有 效驱替的目的,是宏观和微观水驱流场的改善 ,实现较根本地改善油田开发形势、提高采收 率。
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d s lc me t a e n t e mo i c t n Me n i ,i p s e s s t e d a f cs o r v n h o  ̄ n ln e e ce c n i d s ip a e n s d o d f ai . a wh l t o s se u le e t f i o i g t e c n o T c f in y a d o l i— b h i o e h mp a i f p a e n f ce c .I h s p p r n i t d ci n i ie o t e P e i o e h o o ff r t n s l ci n h e emi ai n l c me t e in y n t i a e ,a nr u t s gv n t h /d cs n t c n l g o o ma i ee t ,t e d t r n t i o o i y o o o a o t e r d u fmo i c t n a d ds lc me ta d t e c mmo aa tro o p rt n b u a i so d f ai n ip a e n n o h t i o h n p r mee s t e a i . f p o o Ke r s e t e u a i ga d d s lc n ; /d c s n p r me e p r t n y wo d d p r g lt n i a i g P e ii ; a a t ro o e ai s h n p o f o
夹层 和异 常层 ,它们 的渗 透率 比地层 基质 的渗 透率
高得 多 :纵 向波及 系数较 差 的原 因是 由于地层 中较
高 渗透率 区域 与较 低渗透 率 区域纵 向并列 。平 面 和
HS油田裂缝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及应用
新疆化工
21 0 1年第 1期
通过大规模 的重复调剖堵水措 施 , 裂缝水窜通道
得到有效封堵 , 裂缝储层 比例不断下降 , 双重介质 储层 占比增加 , 天然裂缝 的封堵 , 使在试井上表现 为裂缝型储层模 型 向双重介质转化 H S油 田现
温度 3 ℃ 一 O ; 胶时 间 1 3 d 残余 阻力系 O 9℃ 成 —0;
从 18 年开始进行调剖堵水 治理 , 99 大量高强
度堵剂的使用 , 使裂缝水窜通道 得到 了有效 的封 堵, 注入水利用率提高 , 水驱效率提高。 从 H 油 田历年不 稳定 试井 资料 统计 可以看 S 出, 初期裂缝非常发育 , 裂缝储集层 占比达 3 .% 。 46
2 6
流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是很大 的, 以特高导流裂缝 系统和特低渗流基质共存为特色 。
1 12 裂缝水驱油机理 ..
开发 中存在 以下问题 : 初期油井产能不到 ① 位, 低产井多 , 产量递减快 , 采出程度低。② 油井
通过裂缝水驱油机理的真实砂岩微观模 型实 验研究认为 , 注入水驱油过程 中有 高含水井多。③ 水驱控制 程度低 , 水驱效果差。④ 多轮次各项措施后 , 治理
难度加大。 多年来开展 了大量 的工艺试验 , 最终确定 了 以油 田调剖堵水为 主要治理措施 , 并取得 了突破 性 的进展。多轮次 的调堵措施后 , 近井地带含油
个是裂缝 或大孔道 中部水驱油 的推进速度 , 另 个是束缚水剥离油膜向前推进的速度。
针对裂缝性油藏及大孔道处理研发 了预交联 技术 , 其核心技术为交 联剂 的复合选 用。通过 室 内实验 , 筛选 出耐温性 、 抗盐性、 剪切性及 稳定 抗
性 良好 的交 联 体 系 , 通 过 流 动实 验 评 价 其 耐 冲 并
纳米驱油技术的研究分析
纳米驱油技术的研究分析摘要:纳米科技(Nano-ST)是一项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迅速崛起的一项全新技术,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是尺寸在0.1-100nm的物质组成的互动作用、运动规律以及实际使用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全面发展,纳米驱油技术成熟度明显增强,尺寸小、分散油聚以及强憎水强亲油三大特征合并的纳米智能驱油剂战略计划被正式提出,极大改善过往油田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
基于此,文章就以纳米去油技术为立足点,针对纳米驱油剂在油田中作用机理以及性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纳米驱油技术;作用机理;性能引言:现阶段,我国在发展中各类老油田经过一次、二次开采,虽然极大提升原油开采率,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仍旧大量的原油并未得到稳定开采,而新增的原油资源主要以致密储层以及低渗透率为主,储层难以注水,无法通过超低渗储层注水操作构建一个驱替关系,这也使得“注不进、采不出”已经逐步成为中高渗老油田开采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
对此,可以将纳米材料当做主要载体,利用相同纳米颗粒实施多功能集成操作,适当减弱水分子具备的强氢氢键缔合功能,让“油”分子互相影响功能被破坏,形成纳米油,以此来逐步实现驱油功能。
一、纳米驱油作用机理和性能(一)让岩石润湿性被改变纳米驱油剂自身颗粒越小,其表面积也就越大,单位体积当中分子数将会逐步增多,将纳米驱油剂在岩石表面注入,将会形成一个专属单分子薄膜,让岩石表面具备的润湿功能被改变,降低原油对于岩石吸附作用,进而实现增强原油开采效率,让注水压力降低等各种目的[1]。
(二)毛细作用分析通过毛细作用系统针对毛细管驱替时期注入压差的改变进行测量,利用改变毛细管内径的实际大小以及排布形式来模拟渗透率油藏,可以发现注入压差越小那么注入性能就越优异,其对水分子间氢键破坏能力就越强,与之相关水扩散系数将会随之提升[2]。
并且依托毛细作用系统以及动力学模型比例实施盐溶液配置,展开注入性能分析则可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注入盐溶液,所获取到的压差大小与扩散系统之间规律也会呈现相反情况。
国内深部调驱技术研究进展
丙烯 酰 胺凝 胶 、 膨 型凝 胶 颗粒 和乳 液 等堵剂 体 系 , 体 通 过 将调 驱 剂 注入 储 层 深 部 而 对 水相 形 成 封 堵 , 迫 使 注入 水 进入 原 来 波 及 少 的 区 域 , 而 扩大 水 驱 波 从 及范 围、 善驱油 效 率 [ 。 目前 , 部调 驱 技术 发 展 改 3 ] 深 迅速 , 药剂 研 究开 发 、 在 数模 技术 和施 工 工艺 技术 等 方面 取 得 了很多 新进 展 。 1 深 部 调驱 剂 的研 究开 发 我 国深 部调 驱技 术起 步 于 9 代 , 入新 世 纪 O年 进 后 , 于 油 藏工 程 的深 部 调 剖 改 善水 驱 配 套 技 术 的 基 提 出, 向深 部调 驱 技术 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 由于 处理 目标是 整 个 油 藏 , 业 时 间 长 , 调 驱 剂 的 流 变 性 作 对 能 、 堵性 能 、 封 耐久 性 能 以及旖 工工 艺 技术 等方 面都 提 出更 高要 求 。 目前使 用 的深 部调 驱剂 主要 包 括 : 部 分 水 解 聚 丙 烯 酰 胺 ( 下 简 称 HP 以 AM ) 凝 胶 深 部 弱 调驱 技 术 、 AM 胶 态 分 散 凝 胶 ( DG) 体 膨 型 凝 HP C 、 胶 颗粒 、 AM 反 相乳 液 、 HP 含油 污 泥复 合调 驱剂 等 。
2 1 年第 6 00 期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7 3
国 内深 部 调 驱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赵 梦云 张 锁 兵 欧 阳 坚 赵 青。 , , ,
(. 国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油 田化 学 研 究 所 ;. 国石 油 集 团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研 究 院 , 京 1中 2中 北 1O8) O O 3
新型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
m ua e h h o t t er s le l c a a ewa e lw r u d c m p eey a d t u c iv t e p lt d i t et r a ,h e ut d bo k c nm k t rfo a o n o n lt l n h sa h e e i d e s p o i n fe tse y se . r u h e t n iel e a u ers ac t ep p rf c s d o n o ev e o e r f i g efc t p b t p Th o g x e sv i r t r e e r h,h a e o u e n a v r iw fr — l t s a c n t e m ir — e e p p o i o to y tm b o d, u e r h o h co g ld e r f ec n r ls s e a r a s mm e p t e m a r s a e a d t e itr a l d u h co h p n h n e n l c o sb n i gsr cu eo ir — e , u ma ie h x a so r p risu d rh aig c n iin n h r s o dn tu t r f co g ls m m rz dt ee p n in p o e te n e e tn o dto sa dt e me h ns o l g igo ir — e, n lz d t ei a to ai i n e e a u eo t x a so r p c a im f u gn f co g l a ay e h mp c fs l t a d tmp r t r n ise p n in p o — p m n y
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姚俊材【摘要】深部调驱技术是以深部调剖为主,在"调"的基础上又结合了"驱"的效果,并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
介绍了PI选层决策技术、调驱处理半径的确定以及现场施工常用参数的确定。
%The depth regulating and displacing technology centers around the deep profile control and combines with the effect of oil displacement based on the modification.Meanwhile,it possesses the dual effects of improving the conformance efficiency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In this paper,an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the PI decision technology of formation selection,the determination about the radius of modification and displacement and the common parameter of spot operation.【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年(卷),期】2011(027)010【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深度调驱;PI决策;施工参数【作者】姚俊材【作者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广东湛江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目前,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1]。
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发展战略
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发展战略
郭奇峰;蔡美峰;吴星辉;席迅;马明辉;张杰
【期刊名称】《工程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2(44)4
【摘要】深部开采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向地球深部进军,着力推动采矿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展深部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立足国家
深地战略背景,剖析金属矿深部资源开发对采矿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依托工程技术
预见技术方法开展全球技术态势分析,梳理出本领域关键热点和前沿技术清单,后经
专家研判,形成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基础理论和深部开采环境
智能感知、深部开采过程智能作业、深部开采系统智能管控三大类前沿技术.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包括发展目标与需求、基础研究方向、关键技术装备等.针对我国金属矿
深部开采技术变革和智能化升级的科技发展路径,从政策、产业、技术、人才等方
面提出了发展和保障建议.
【总页数】11页(P476-486)
【作者】郭奇峰;蔡美峰;吴星辉;席迅;马明辉;张杰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01
【相关文献】
1.深部开采,亟待解决的矿山开采现状记2011年全国金属矿山现代采矿关键技术学术研讨会
2.基于绿色开采的深部金属矿开采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
3.金属矿深部开采现状与发展战略
4.金属矿山深部智能开采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5.金属矿山深部矿体卸压爆破开采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作者:刘晓丽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19期【摘要】众所周知,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之后注采井网会遭受严重损害,水驱效果逐渐降低,纵向与油藏平面波及系数均出现大幅下降,从而使油田储量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而油田深部调驱技术在本质上就是通过“驱”和“调”的相互结合,使油田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文在介绍深度调驱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调驱处理半径和PI选层决策技术等深部调驱施工参数的确定。
【关键词】油田深部调驱 PI 决策处理半径当前,我国油田的长期注水及其在平面和纵向上固有的非均质性,使其平面和纵向波及系数逐渐降低。
而平面和纵向波及系数下降导致注入水流动剖面波及效率不断下降。
尤其是当纵向不均质层或者其他结构的异常层与井筒连通时,注水波及系数将会下降更多,极大的降低了油田的注水开发经济效益[1]。
因此,深挖老油田的潜力是实现油田增产并提升油田的注水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结合国内外油田的成功经验可知,深入研究并应用深部调驱工艺技术,通过运用调剖措施可不同程度的改善产出剖面与吸水剖面,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油藏层内与层间矛盾。
1 深部调驱作用机理概述众所周知,常规调剖作用机理是使油井注入水调转方向,增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从而调整并改善油井的吸水剖面。
而深部调驱较常规调剖其调驱处理剂量和处理半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能从深部调剖并使液流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提高油田驱油效果。
其作用机理如下[2]:(1)调驱剂起到提高流度比的作用,进而使处于较低渗透带的剩余石油得到驱动。
在调驱剂成胶前后,普通的地下交联聚合物的黏度没有太大的改变,因而使地层流体的流度比在注入以及成胶后的移动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使原先压差不小于凝胶转变压力但水驱不到的范围内的剩余油发生驱替。
(2)使残余油的附着力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促使其保持移动状态。
(3)调驱剂进行动态调剖从而导致深部液流转变方向。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圆 度 更 好 , 可 动 凝 胶 运 移 阻 碍 程 度 相 对 较 低 , 使 对 这 得 可 动 凝 胶 的 流 动 更 流 畅 。 时 , 期 的水 驱 也 使 得 同 长 大 孔 道 的 壁 面 呈 强 亲 水 性 。可 动 凝 胶 为 水 溶 性 聚 合
物 配 制 而 成 , 有 负 电荷 表 现 出 亲 水 性 , 易 于 占据 带 更 亲 水 表 面 , 此 可 动 凝 胶 在 大 孔 道 中运 移 时 的 界 面 因
收稿 日期 :O 9 2 4 2 0 —1 —1
作者简介 。 叶银珠 (9 3 ) 女 , 士在读 , 18- , 博 主要从事化学驱油藏工程及提 高采收率新技 术方面的研 究。
18 5
内 蒙古石 油4 r L_ -
2 1 年第 9 00 期
深部调驱注入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
深部调驱注入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H油田在實施深部调驱技术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设备存在不足之处,导致调驱体系配制质量差、剪切严重等难题,为些开展注入工艺技术创新改造,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标签:深部调驱;注入工艺;创新1.研究背景深部调驱技术是H油田原油上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该项技术将传统的堵水调剖与聚合物驱的特点综合于一体,可在油藏深部调整和改善地层非均质性,同时弱凝胶又能作为驱替相改善水驱油不利的流度比,提高注入水的扫油效率。
H油田在实施该项技术过程中,由于传统设备存在不足之处,导致调驱体系配制质量差、剪切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难题,开展地面及地下注入工艺技术创新研究。
2.地面注入系统创新传统地面注入系统存在两项不足:一是加药装置简陋,会造成聚丙烯酰胺分散不均匀,易形成鱼眼,影响熟化效果;二是配制系统为配液罐与储液罐串联,弱凝胶转移过程中经过转液泵,体系剪切严重,粘度损失查达52.6%。
为提高体系配制质量,降低弱凝胶体系粘度损失,改善地面注入系统的可操控性与安全性,开展地面注入系统创新研究,形成新型调驱地面注入系统。
2.1高压射流混配器的研究与应用。
高压射流混配器利用管线内的变径,使高速通过的水流产生负压,可将配制弱凝胶所需要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均匀吸入至配液罐内,提高药剂的分散均匀度,利于聚丙烯酰胺的熟化。
高压射流混配器现场应用后,提升了配液质量,增加了操作简便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2.2配液与储液罐并行设计。
将原有的“配液罐—转液泵—储液罐”串行连接方式,改为两个配液罐并行连接,交替使用。
当一个罐配制完成,便连入柱塞泵进行注入,另外一个配液罐则启动配制工序,当前者将药剂注尽时,通过调节出口阀门,使两罐工作状态互换。
经过此次改进后,配液罐与储液罐实现一体化应用,。
既满足了连续注入需要,又移除了原系统两罐间的转液泵,避免了转液过程弱凝胶体系受到剪切而导致的52.6%的粘度损失。
3新型调驱管柱的研制3.1新型调驱管柱的设计。
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动机 (4)1.3 研究意义 (5)1.4 研究内容及结构 (6)2. 人机混合智能的定义与特征 (7)2.1 人机混合智能的定义 (8)2.2 人机混合智能的特征与优势 (9)2.3 人机混合智能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11)3. 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方法 (13)3.1 传统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方法 (14)3.2 人机混合智能在产品评价中的应用 (15)3.2.1 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品评价模型 (16)3.2.2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评价方法 (18)3.2.3 人机器协同评价框架设计 (20)4. 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决策 (21)4.1 产品创新设计决策步骤 (22)4.2 人机混合智能在产品决策中的应用 (24)4.2.1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 (26)4.2.2 基于人机交互协同决策 (27)4.3 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29)5. 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30)5.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5.2 典型案例分析 (33)5.2.1 案例一 (35)5.2.2 案例二 (36)6. 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挑战与展望 (37)6.1 技术挑战 (39)6.2 伦理挑战 (40)6.3 未来发展趋势 (42)1. 内容描述为了深入探讨人机混合智能驱动在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中的应用与前景,本文档旨在全面概述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潜在的发展趋势。
首先,文档将详细介绍当前人机混合智能系统的发展状态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集成方式,接着将详尽分析这些系统如何辅助设计师评定产品创新性、功能性及用户友好性等参数。
通过对已有的案例研究进行系统评估,本文档旨在揭示影响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
在分析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创新设计评价决策过程中的技术与方法时,文档也将探讨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和其他相关算法在分析与优化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应用
靖安油 田长6 油藏 属于典型的特低渗 油藏 ,同时部 分区域储层微 裂缝发 育 。无法进行较大强度的注水 ,导致井组注采 失衡 ,地层能量 得不到及时补充 ,井组内有效驱 替系统难 以建立 ,水驱效率较低 。自
20年 以来 ,该区应 用延缓 交联 聚合物 深度调驱技术实施裂缝带水淹 08 井治理 , 通过 交联 聚合物延迟生成冻胶体 系起到封堵 高渗透或裂缝水
化堵后水井效果 分析— 吸水剖面 :从吸水剖面( ) 图2对比来看 ,化 堵前吸水剖面吸水不均 .上段不吸水 , 化堵后 ,吸水剖面明显得到改 善 。不 吸水层段 开始吸 水 ,原吸 水层段 ,吸 水 、扫 油面积进一 步扩 大 ,吸水较为均匀 ,说明地层大孔道 得到 了一定的封堵 ,提高了注水 波及体积 ,减少了无效注水。
南 红 科 技 2 1年第 01 8
石 油 地 质
延 缓 交联 聚合 物 深 度 调 驱 技 术 在 靖 安 油 田长6 油藏 的应 用
王 江 波 ① 何 曼如 ② 李 洛 锋 ①
( 中 国 石 油 长 庆 油 I分 公 司 第 三 采 油 厂 ②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 气 藏 地质 及 开 发 工 程 ”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① t t 油
() 1 络合物的形成 。 ( )交联 中心离子从络合物中离解出来 。 2 ( 中心离子经过 “ 3) 水解” 、 “ 羟桥 ”反应 ,进行活化 ,具有
较高的反应交联活性和效率 。 () 4 活化后 的中心离子与聚合物进行交联反应 。
32 柳1 Biblioteka 2 化堵效果评 价 . 3— 3
延缓 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 术又称水 井化堵 调剖技术 , 所用交联 聚合物是以聚合物为主剂 ,以有 机络合金属离子做交联 剂而形成的冻 胶类调驱剂 。其主剂与交联剂在 地层条件下发 生交联 反应 , 延迟生成 冻胶体系而封堵高渗透或裂缝水流通道 ,迫使水流改向到剩余油较 富 集的部位或层位 ,以有效地扩大波及体 积 , 高原油采收率。交联 聚 提 合物 调驱体 系具有弹性特 征显著 ,吸附滞 留量 大 ,残余 阻力系数极 高 ,调 剖作用明显 等性 能特点 ‘ 。实施 化堵调剖 后 ,由于裂缝带 及 大孔道被封堵 ,井组油井动态表现为 :主向水淹井 ( 高含水井 ) 液量 大幅度下降 ,含水下降 ,侧向油井逐步见效 ,注水井注水压力明显 上 升 ,吸水剖面测试吸水厚度得到明显改善 ,水驱指数明显上升 ,存水 率保持较高水平 。
沈84-安12块二次开发深部调驱油藏方案研究
沈84-安12块二次开发深部调驱油藏方案研究
梁武全;杨霄霞;张亮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11()S1
【摘要】针对沈84-安12块储层非均质强、注水效率低、常规注水手段难以有效提高油藏的采收率的现状,通过"三分四重一大"的二次开发思路进行综合筛选和评价,优选静67-59块为二次开发试验区,并综合论证了深部调驱的可行性,在方案设计上,以精细研究为手段,针对油藏的地质特点,进行深部调驱方案优化设计,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总页数】3页(P33-34)
【关键词】沈84;油藏;二次开发;深部调驱;方案设计
【作者】梁武全;杨霄霞;张亮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
【相关文献】
1.深部调驱技术在砾岩油藏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油藏深部调驱试验为例 [J], 袁述武;韩甲胜;萨如力·草克提;袁帅;沙荣
2.水驱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单井动态分析及提液时机研究——以沈84-安12块为例[J], 柳东
3.沈84-安12块调剖剂与驱油剂配伍性实验研究 [J], 王树霞;卢祥国;王荣键;李强;张吉昌
4.沈84-安12块高凝油油藏注水井大孔道深度调剖技术 [J], 陈怀满
5.沈84-安12块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试验 [J], 陈鸿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的应用
复杂断 块油 气 藏 总 体 上具 有 断 层 发 育 、 造 破 构 碎, 砂体 横 向分 布稳定 性差 且分 布 范 围较 小 , 油层 分 布 零散 等特 点 。 在 油 田开 发进 入 中 高含 水 期 ,
率 为 2 4 3×1 m , 均 渗 透 率 级 差 为 3 . 。 3. 0~ 平 1 6
为显 著 , 用深 部调 驱 技 术 可 以达 到 进一 步 改 善 油 利
田开 发效 果 的 目的 。 。 下 面 以 深 部 调 驱 技 术 在
平 均为 2 "。依据高 压物性 资料 , 层油 黏度 156 61 2 地 6 .
mP ・ , 缩 系 数 8 5 a S压 . 8×1 ~ 1 M a 体 积 系 数 0 / P, 1 19 .0 。地层 水 总矿化 度平 均为 81 9m / 水 型 以 5 g L,
油递 减 速 度 快 、 层 能 量 亏 空 严 重 、 间 吸 水 差 异 加 大 以及 不 同部 位 和 区域 动 用 程 度 差 别 明 显 等 四 大 关键 问题 , 油 层 进
而提 出了相应 的挖 潜建议。研 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 类似 区块凝胶 调驱 的开发 效果评 价及挖 潜措 施 制定有一 定的
表明 c 6断块 为 中高 孔 中高 渗 储 层 , 面上 各 井 储 平
层 物性 变化 大 , 有较 强非 均质 性 。 具
2 储层 流体 及温 压 系统 .
层 间 、 内剩 余油 分布 极 为零散 的情 况下 , 动凝 胶 层 可 深 部调 驱技 术具 有 调整 注水 剖 面 、 高驱 油 效 率 的 提 双重功 能 , 挖 掘高 含 水 主 力 砂体 剩 余 油 极 为 有 效 是
c 6断 块油 藏于 1 8 9 0年发 现 ,9 3年 投入试 采 , 19
连续相与分散相驱油体系驱油机理及其性能对比
连续相与分散相驱油体系驱油机理及其性能对比孙哲;吴行才;康晓东;卢祥国;李强;姜维东;张晶【摘要】为了对比连续相驱油体系(传统聚合物溶液)与分散相驱油体系(颗粒型聚合物SMG水分散液)驱油机理及性能,利用微流控技术模拟SMG水分散液在孔隙运移中的颗粒相分离现象,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浓度分布理论为指导,建立SMG在不同孔隙中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开展连续相与分散相驱油体系的微观和宏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表明,连续相驱油体系无区分地进入所有波及区域,增加不同大小孔隙中的流动阻力,而分散相驱油体系注入过程中产生颗粒相分离现象,SMG 颗粒在大孔隙中聚集形成桥堵,携带液进入小孔隙中驱油,SMG颗粒与携带液分工合作,逐级启动相对低渗区域的剩余油,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分散相驱油体系的增油降水效果比连续相驱油体系更好,这与矿场试验结果一致.【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9(046)001【总页数】9页(P116-124)【关键词】聚合物驱油;颗粒型聚合物;聚合物水分散液;颗粒相分离;微流控技术;深部液流转向能力;驱油机理【作者】孙哲;吴行才;康晓东;卢祥国;李强;姜维东;张晶【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北京100010;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0 引言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1-5]。
可动凝胶体系发展现状及调驱机理分析
1 1 传 统 可 动 凝 胶 体 系 .
收 率 的 目的 口 。 ]
本 文 综 述 了 可 动 凝 胶 的 发 展 现 状 , 比 分 析 可 对
该项 技 术 中可 动凝 胶 是 的 地 下反 应 生 产 的 , 对 近 井地 带 的较 严重 的层 问矛 盾 和水 窜通道 具 有较好
的 抑 制 作 用 。 但 是 其 成 胶 特 性 取 决 于 很 多 因
石 21 0 0年 5月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O UM OI G D E GI E I G E R I E GE Y AN N NE R N O
第2 4卷 第 3期
文 章 编 号 :6 3 2 7 2 1 ) 3—0 7 —0 1 7 —8 1 ( O 0 0 03 3
是 粘度 过高 时 难 以推 进 到 深 处 , 且 当注 入 量 达 到 而
一
定 的 规 模 时 , 大 影 响 生 产 井 的 供 液 能 力 , 致 重 大 导
新 被驱 动 的剩余 油 不 能 充 分 产 出 ; 些 都 将 影 响到 这
可 动凝 胶深 度 调驱 的效 果 。 12 预交联 可 动凝 胶体 系 .
体 系利 用 自 身的 选 择 性 封 堵 大 孔 道 、 克服 贾敏 效 应 和 “ 变形 虫” 独 特 特 点 , 以在 油 藏 深 部 实现 “ 堵 一 突破 的 可 封
安徽313队研发深部钻探技术
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钻机是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新
机型; 深 孔绳 索 取 芯 钻 杆结 构 和 螺 纹形 式 提 高 了钻 杆 的强 度 、 柔韧 性 和耐磨 性 ; 在 小 口径 岩芯 钻探 中采 用全 景 钻孔 数 字成 像 技 术 , 解 决 了单 孔 中 岩矿 层 延 伸方 向判别 难题 ; 开 发 了全 方位 定 向钻孔 设 计 与 轨 迹 动态 监控 软 件 , 实现 了钻 孔地 质设 计 书 、 钻孔 地 质
2 0 1 3 年2 月
时。
地 质 装备
9
效果 , 受 到施工 合 作 方 的赞 许 。静 力 碎 管 管 道 原 位 更 换设 备 及工 艺 的试 验成 功 , 对 于 目前 逐 渐 形 成 的
管 道原 位 更换 工 程和 设备 市 场具 有极 大 的意 义 。
通 过 野外 现 场 试 验 , 将 静 力 碎 管 的 管 道 原位 更
规 划 。按 照规 划 , 海外 市 场都 占了很 大 的 比重 , 中 国 工 程 机械 产 品能 否 大量进 入 国 际市场 将 面 临巨大 挑
据 了解 , 继 哥本 哈根 气 候 大会 之后 , 国际上 对碳
排放 、 节能 减排 、 保 护环 境更 加 重视 。 由于 非公 路用 机 动设 备 的发 动机 有 压 燃 式 发 动 机 ( C I , 即柴 油 机 )
能增 加成 本 , 压 缩利 润 。“ 中 国工程 机械 最大 的优 势
和颗粒物( P M) 等有害物质的总量几乎相当于公 路 用 车辆 发 动机 的年 排放 总 量 。 因而欧 盟委 员会 公 布
对 非道 路 机械 功率 范 围 1 3 0  ̄5 6 0 k W 的柴 油 发动 机
最新PLC技术动向
最新PLC技术动向
林善哲
【期刊名称】《《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上述的三种技术是目前产业自动化市场的趋势。
其中对控制硬件独立性、平稳运行、低价自动解决方式的要求不断促使硬件控制和软件分离,PLC平台和I /O分离。
随着这种趋势的加深,输出输入设备内置控制功能,分散控制(DCS)也被广大制造商所采用。
【总页数】2页(PC005-C006)
【作者】林善哲
【作者单位】LG产电北京办事处自动化部门总经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碳纤维复合物的最新技术动向 [J], 刘辅庭
2.聚丙烯酰胺类干强剂的最新技术动向 [J], 杜伟民
3.半潜船最新技术动向 [J], 李源
4.高密度化高性能化PCB的最新技术动向 [J], 蔡积庆
5.PLC最新技术动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1700 产 液 1500 (t)
1300
砂西断块可动凝胶规模化推广生产曲线
1100 开始注胶
900
700
日 150 产 油 130 (t)
110
90
70
50
含 96 水 (%) 94
92
90
88
8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8- 2008- 2008- 20081-1 2-15 4-1 5-16 6-30 8-14 9-28 11-12 12-27 2-10 3-27 5-11 6-25 8-9 9-23 11-7 12-22 2-5 3-21 5-5 6-19
物性差异(非均质):波及范围、程度不均 —— 含水上升快
粘度差异:粘性指进、舌进 ———————— 含水上升快
影响:物性差异 > 粘度差异 K -----新思路
提出:物性调整 应 > 粘度调整 = —— μ -----传统思路
二者统一?
技术理念、认识
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
非均质的形式及剩余油的分布形态
机理、原理的提出
B:注入连续粘性驱替流体,可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动用剩余油,但如果粘度大,
则对高渗层区、大孔喉“堵塞”较好的同时,同样粘度的流体也将对低渗层 区、小孔喉产生“堵塞”,难以对低渗层区、小孔喉中的剩余油进行高效驱 替;最终导致油井供液不足,影响产量,如果粘度小,则有利于对低渗层区、 小孔喉中的剩余油高效驱替,但因同样低粘度的流体不能对高渗层区、大孔 喉有效“堵塞”,则在高渗层区、大孔喉窜出,而达不到波及控制的目的; 如图中B所示,对于聚合物溶液和交联聚合物凝胶等连续粘性驱替流体来说, 其粘度是一定的,既要求它能很好地堵塞高渗层区、大孔喉,又要求它同时 能对低渗层区、小孔喉中的剩余油进行高效驱替,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合适的粘度下,其在注入初期能够驱动一部分低渗层区、小孔喉中的剩余 油,但很快类似A中的水锁,大部剩余油仍被锁住。
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交联聚合物可动凝胶
双液甚至多液,受储层条件影响,成胶可靠性较差。聚合物浓度一般200-1500 mg/l,交联剂一般为Al3+、Cr3+等金属离子,主要适用于中、低温油藏(<60℃);一 般必需采用清水配制;聚合物浓度在浓度200-600mg/l时,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粘度 低、注入性好但封堵能力差,适于中低渗油藏;聚合物浓度在600-1500mg/l时,以分 子间交联为主,粘度高、封堵性好,适宜中高渗油藏;交联技术方面也发展到使用有 机交联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耐温性能。
高含水期单纯堵大孔道效果有限或无效
技术理念、认识
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
聚合物(二三元)驱:难以适应高温高盐复杂断块油田
因为原油粘度高导致不利的水驱流度比,我国从七五开始了聚合物 驱油技术的攻关试验工作,在大庆、胜利油田获得很大成效。虽然 聚合物驱能进入储层深部,但对较强的非均质问题调整作用不够, 也会发生聚合物窜流的现象;尤其是在储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 高的条件下,因聚合物溶液不稳定而不能采用聚合物驱。
意义
中石油“二次开发”战略,主导技术“深部调驱” ——中国石油70%的 产量来自“双高”老油田,73%的剩余可采储量存在于“双高”老油田, 进一步挖掘“双高”老油田的潜力是中石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老油田开发技术、理论的重大突破。
技术理念、认识
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
水驱非均质老油田的开发矛盾(原生问题)
技术理念、认识
同步调驱技术理论
调与驱的矛盾
谁去调?谁去驱? 如何调?如何驱?
调(堵)好驱不 好,驱好调不好
自相矛盾不如分 工合作!
技术理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
同步调驱技术理论
机理、原理的提出
我们从水驱开发后期非均质储层深部大小吼道(高低渗层、区)的剩余油主 要形态和不同驱替方式的作用过程和结果来说明同步调驱的调驱机理: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了调剖堵水技术,从粘土、粉煤灰、水 泥等无机类调剖剂发展到有机冻胶类调剖剂,调剖技术取得较大进 展,但因其注入量小,处理半径小,仅对近井地带的纵向非均质问题 产生一定作用,严格说来还只是一种生产措施。
为了解决调剖技术只能在近井地带进行处理的限制,人们试图进行 “大剂量调剖”,也有人称“深部调剖”,但实际上其处理半径往往 不过十几二十米,效果虽然较之早期的调剖要好得多,但处理成本较 高,而且随着油田含水的升高,水驱矛盾进入储层深部,甚至贯穿整 个油藏流场,这样做最多也只能达到单井增产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高含水期油田的提高采收率问题。
✓ 在水流优势大孔道、渗流优势孔道、渗流优势孔隙等大、中、小三个尺 度级别的低效、无效水循环日益严重;
✓ 对该三个尺度物性非均质进行调整干预,抑制低效、无效水循环、大幅 度提高波及系数和水洗程度是进一步挖潜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关 键。
技术理念、认识
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
调剖-大剂量调剖-堵大孔道:几百方--几千方
“调”即调整驱动方向,使注入水从非均 质储层内长期注水后所形成的高渗透老通道转 向水驱程度较低的中低渗透部位,有效地扩大 注入水的波及体积;“驱”即在调的基础上的 有效驱替,驱出分散于中低渗透部位的剩余油 。
空间连续、时间连续 不是固定靶,是移动靶
技术理念、认识
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
非均质的形式及剩余油的分布形态
饱和油结束
水驱结束
SMG驱 5s
SMG驱 20s
SMG驱 60s 高渗层突破
SMG驱 70s
SMG驱 90s
SMG驱 120s结束
技术理念、认识
同步调驱技术理论
初始 吸水 膨胀
蒸发 失水
彻底 失水
再吸 水膨 胀
蒸发 失水
彻底 失水
三次 吸水 膨胀
蒸发 失水
彻底 失水
吸水膨胀-脱水收缩-再吸水膨胀-再脱水收缩的稳定可逆变化过程
技术理念、认识
同步调驱技术理论
机理、原理的提出
C: SMG为微凝胶胶粒在注入水中的分散体系,表观粘度低,易于进 入储层深部,凝胶胶粒在微观上通过对水流通道(孔喉)暂堵- 突破-再暂堵-再突破的过程、增加大孔隙喉道的阻力同时,注 入水进入小孔隙喉道,直接作用于其中的剩余油,实现高效的波 及控制,提高注入水利用效率;宏观上体现为原有的水驱优势高 渗带或优势方向的水驱沿程阻力增加,储层深部水驱方向改变; 如图中C所示,分散体系中的微凝胶胶粒优先进入高渗层区、大 孔喉,产生堵塞作用,同时分散体系中水进入低渗层区、小孔 喉,直接作用于其中的剩余油。
技术理念、认识
分类分级调驱技术方法
➢ 人工裂缝:可基本堵死--强胶+大颗 粒
➢ 天然微裂缝:较强封堵、但堵而不死 -- “中强胶+小颗粒”/大粒径 SMG交替注入
➢ 高渗层:弱胶/中粒径SMG交替 ➢ 中低渗:SMG调驱
不同类型油藏、不同级别的非均质区别对待,系统整体设计 大级别非均质的“堵”是为孔隙尺度的“驱”服务的,因为主体的目标剩
报告主要内容
✓ 技术理念、认识 ✓ 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 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 注入工艺流程 ✓ 下步总体攻关方向
技术理念、认识
为什么要调剖调驱?
水驱非均质老油田的开发矛盾(原生问题)
物性差异(非均质):波及范围、程度不均 —— 含水上升快 粘度差异:粘性指进、舌进 ———————— 含水上升快 老油田:长期注水冲刷、多种多轮措施、高含水,剩余油分散,开发矛
技术理念、认识
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
先导试验区
推广Ⅰ区
工业推广区
扩大试验区
日产油 (t/d)
蒙古林砂西先导区可动凝胶驱生产与方案预测曲线对比图
100
90
砂西工业推广又覆
水驱预测产油
80
盖先导区,相当二 次注胶
实际产油量 胶驱拟合及预测值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203 200303 200403 200503 200603 200703 200803 200903 201003 201103 201203 201303
这些油田一般地质条件恶劣、开发矛盾复杂,采用深部液流 转向与调驱技术进一步提高其水驱采收率、是当前现实可见 的主要技术方向。
什么叫调驱?为什么要调驱? 做到怎样才是真正的调驱?
调驱的概念目前还有争议 调驱的内涵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就我们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些许可能还不成熟
的认识、体会与油田专家共同探讨、商榷,以 利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
✓ 在水流优势大孔道、渗流优势孔道、渗流优势孔隙等大、中、小三个尺 度级别的低效、无效水循环日益严重;
低渗 系统
高渗 系统
大小 孔喉
技术理念、认识
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
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
调驱≠调剖+驱油 调驱=不论是在近井地带还是储层深部、不论是
宏观还是微观的局部,都需要不断地调整驱动 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和水洗效率,达到有 效驱替的目的,是宏观和微观水驱流场的改善 ,实现较根本地改善油田开发形势、提高采收 率。
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交联聚合物可动凝胶
需进一步提升耐盐、耐温能力和在储层中的稳定性;
不断优化配方,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改进和匹配,提高 性能、降低成本
进一步研究交联聚合物凝胶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成胶 性能和流动特征
A:水驱非均质老油田后期,除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外,剩余油大部高 度分散于储层深部、低渗层区或小孔隙吼道,常规水驱很难有效 动用;如图中A所示,注入水在高渗层、区或大吼道很快突破, 将低渗层、区或小吼道中还未驱出的油“水锁”,继续水驱或常 规措施很难干扰到这种储层深部的剩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