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决策演进
航母发展与国家战略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
世界各国航母发展情况
现在当今世界上真正有航母的国家, 实际上就9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 国、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巴西、阿根 廷。(中国是第10个。)大约航母数量大 约是22艘,其中美国现在有11艘。
英国伊丽莎白级航母
世界各国航母发展情况
(一)美国 航母战略→轰炸机战略→航母战略 (二)俄罗斯 战略核潜艇→直升机航母→战略核潜艇→ 航母 (三)英国 重型航母→轻型航母 (四)法国 航母→核动力航母→燃气轮机航母
中国航母的发展
现代背景 世界上主要的海上强国就是美苏这两家, 我国就仅就舰艇吨位来说可能排在世界 前三。但海军实力的标志是作战能力不 是吨位。 日本的舰艇吨位才30多万吨,印度达到60 多万吨,但是印度的海军实力,作战实 力,要远远低于日本。 中国必须增强海军的作战能力。
中国航母的发展
民国时期 中国人第一艘航母是1927年张作霖建造的“镇海 号”,搭载两架飞机。 1928年底(民国十七年),国民党海军部长陈绍 宽第一次提出要建中国航母的计划。
1988年中越海战
1988年3月14日,中国海军502、531、556护 卫舰编队在赤瓜礁海域痛歼越南侵略者,取得了 我国自蒸汽舰艇以来抵御外族侵略战斗中最为辉 煌的胜利。这次海战的胜利使我国收复了8个岛 礁,这为我国1992年提出的“主权归我、搁置争 议、共同开发”南沙领土争端解决方针提供了现 实依据。 注:南海诸岛中中国中央政府占了8个。主要有华 阳礁、永署礁、南熏礁。台湾当局占领太平岛。 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越南占29 个,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占2个。 1988年 中越南沙海战发生前,当时海军司 令员刘华清看完敌情资料后也慨然说出,“不搞 航母,我死不瞑目”。
中国航母历史
• 建造航母是中国海军几代人的梦想,是大 国的象征。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航母发展 历程。
•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 绍宽 ,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 舰。 • 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 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 可惜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 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 行的可能。
• 方今中国诸敌环伺,列强对其政治孤立军事 包围。作为祖国的花朵,初升的太阳,我们 能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做得了什 么???
谢谢大家
• “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 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 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 的海上战斗力量。 ”
“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 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 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 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 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 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一个船队在远海 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 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首任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
• 中国发展航空母舰能展示大国形象,解决领土 争端,威慑觊觎中国领土的国家,推动军事力 量升级转型,提升军事干预能力,更好的守护 中国的海上利益。
透过钓鱼岛事件,台ຫໍສະໝຸດ 问题 及南海争端不难看出,美国 正利用日本,台湾及东南亚 国家制衡正在崛起的中国, 在中国周边拉起封锁线设下 天罗地网意图围堵中国。 中国航母的到来有利于中国打破周边国家的封堵, 在中国周边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 支撑海军突破海上锁链,走向远洋,保卫海上运 输线,保护海上利益。
• 中国终于有航母了,老一代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半个世纪以 来领导人民不懈努力终于出了成果,然而,我国航母现在 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即使入列,瓦良格号也只是一个试验 科研训练的平台。因为航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中国 拥有自己的国产航母还需要一段时间。航母梦依旧是段 “未了情”,建一艘中国自己的航母依旧任重道远!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相比英美俄等国家,中国的海上战斗力一直以来并不是很突出,虽然中国的潜艇可圈可点,其海上防御系统足够保证国家的安全,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对周边国家产生足够的震慑,正如今年在南海发生的一些领土资源争端问题和钓鱼岛等问题,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航母也就呼之欲出。
其实中国的航母梦起步比不算晚。
据资料得,早在1928年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署长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
这离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差十年。
而第一次提出建立航母计划是在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
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
而这种延滞间接地导致了当时被外强所侵略。
也导致了中国航母的起步比较晚。
中国为了加快更强大海军力量的建成,中国进行有计划的购买航母。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功买进4艘航母,其中一艘被拆,2艘当作娱乐设施,还有一艘被搞糟使用。
四艘航母分别是从澳大利亚买的“墨尔本”号,从苏联买的“明斯克”号、“基辅”号、从乌克兰买的“瓦良格”号。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二大继承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对我们研制航母的路上给以很大的帮助,“瓦良格”号(即“辽宁”号的前身)在1998年转给中国,并且在2002年正式落户于大连造船厂,通过中国人的智慧将这艘航母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第一艘的航空母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创造。
其中有我国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作为航母的动力来源,是航母的心脏。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首次试航并在同月14号返回大连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改进,在2011年12月21日第三次高调出场试航,在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
这一刻军迷们为此振奋,全国人民为此振奋!中国的航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而且出现在2012年,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呢?首先,我认为中国近几年在海上收到的威胁有关。
中国航母历程
中国是大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 二,拥有航母理所当然,只是来得太迟。 航母的诞生让国人喜忧兼并;喜的是 中国即将拥有航母,拥有航母可进入蓝色 海洋;标志着大国形象忧的是中国的第一 艘航母毕竟还是来自乌克兰的“二手”产 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其它先进武器、 飞机、发动机,正在用别国的先进技术进 行复制、借鉴,还不能与美国与西方国家 的航母相媲美。
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 目前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用 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 出海航行试验。
瓦良格概况 :
“瓦良格”号长约302米,宽近 70.5米,满载排水量约为6.7万吨,舰载 战斗机、反潜直升机和预警直升机的总数 量应该不会超过50架。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
•
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 舰“定单106”(1143.6),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初名 为“里加”号。
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 1985年12月4日开工,1988年11月下水,由 于苏联解体,其后期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被划 归为乌克兰拥有。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 乐公司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
由此,我们 从中国对航母的配置上来 说,属于中型常规动力航母,而且装备远 远不如欧美海军。综合考虑,中国建造航 空母舰的动机已经十分明显。所谓的“中 国威胁论”无疑是无中生有,杞人忧天 。 从对航母的改造和装备及未来的训练 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建造航母的根本目 的并不是为了侵占别国领土,只是为了维 护自身主权。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同时更 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泱泱大国, 我们热爱和平,崇尚要
1.中国为何要造航母?
2.中国航母的最新进展。
刘华清——新中国最早主张建造航空母舰的人
2012年9月,随着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一个延续百年的中国航母梦终于成真。
毫无疑问,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航母梦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刘华清。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刘华清这一明志誓言,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人生“第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刘华清出生于湖北大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8岁入私塾,10岁在村办新学堂读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回忆童年时代,刘华清说:“我家很穷,……我母亲刘黄氏,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不识字,但善持家。
在我记忆里,她总在忙,很少休息。
她活得很苦、很累,却从没怨言,最后因劳累过度,49岁就去世了。
母亲去世时,我在外革命,没能见上一面,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1929年10月,参加革命后,刘华清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
被他称为“第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是1933年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之后。
由于“左”倾错误的军事指导,红二十五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部队打散了,他只身来到天台山、老君山地区,被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收留,在鄂豫皖边区坚持游击战争。
这是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斗争环境十分恶劣。
敌人常来搜山“清剿”,找不见人,就放火烧山。
时至寒冬,山上很冷,刘华清和战友们都还穿着破烂的单衣。
白天躲避敌人,夜晚则要抵御寒冷。
晚上大家在山坡上挤在一起,互相用体温取暖。
如果战事缓和一点,能找个山洞,再燃起一堆篝火,躺在火堆周围睡个觉,就是奢侈享受。
如果说物质条件的艰苦还能忍受的话,精神上的痛苦则更加折磨人。
许多同志失去了亲人,国民党的“清乡团”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红军就杀,更多的人有家难归、无家可归。
特别是那时党正经历错误路线的煎熬,革命前景不明,许多同志精神非常苦闷。
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不知道刘华清的死活。
1934年11月,刘华清随红二十五军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长征中,刘华清不幸在独树镇之战中刘华清——新中国最早主张建造航空母舰的人刘华清(1916—2011),湖北省大悟县人。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以来,中国航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一、中国航母的起始
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
2. 1998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艘航母。
二、第一艘中国航母
1. 200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兴建工程开始。
2. 2011年“辽宁舰”服役,并成为中国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
三、中国航母的发展进程
1. 2012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二艘航母。
2. 2017年第二艘航母下水,并且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3. 2020年第二艘航母完成海试并投入使用。
四、中国航母的性能和特点
1. 中国的航母采用了滑跃起飞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
2. 航母上搭载的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5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设计和生产都是自主完成的,表明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五、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
1. 中国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建造多艘航母。
2. 未来中国的航母可能会搭载更为先进的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作战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充分展现航母在海战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母在过去几十年里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能够预见到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前景。
苏联犯过的错误中国绝不能犯
苏联犯过的错误中国绝不能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渐强大,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安全对于中国来说显得日益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要建造航空母舰”的话题在二十一世纪初被提了出来。
2002年,中国从乌克兰手里买回了尚未竣工的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并将之停泊在大连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此开始了研究和制造航母的历程。
中国建造航母的历程与前苏联有几分相像之处。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50多年中,限于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制造能力等,海军的发展非常缓慢,大型水面舰艇的数量、吨位、续航力、作战能力等方面,甚至不能保证“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的基本要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海军中的“潜艇派”占据绝对上风。
这使得我国潜艇的制造水平、实战能力和装备数量在几十年中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装备的潜艇数量约63艘(其中核潜艇8艘),具备了水下长时间静音潜伏、潜射对舰攻击导弹、远距离弹道导弹的能力,是一支不容小视的水下战斗力量。
直到现在笔者仍然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海军发展策略是对的,以潜艇为主攻方向使我国在军费拮据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海军的发展空间,保持了一定的战力。
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必须要建造航母了。
中国必须尽快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具备较强的远洋作战能力,方能维护中国的海上权益。
由于建造航空母舰技术复杂,而具备自主建造航母能力的国家,美、英、法限于意识形态和利益联盟的约束,是不可能向中国出售设备、转让技术和传授经验的,中国在研发航母的起步阶段只能师从于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而且很可能会深受其设计思想、开发策略的影响。
在中国正在加力打造航母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顾苏联的航母发展历程,从它的成功与挫折中吸取养分,为自主研发航母增添动力,也力避重犯苏联犯过的错误。
前苏联是上世纪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在苏联的鼎盛时期,苏联的综合军力是稍强于美国的,很多美国人谈起那时候的苏联都怀有敬畏之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联的核弹头、远程导弹、坦克、火炮、战斗机数量都多于美国,性能则与美国大致相当。
中国航母的崛起与挑战
中国航母的崛起与挑战近年来,中国航母的建设和崛起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航母力量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航母发展不仅意味着国家安全和海洋利益的维护,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海军实力。
然而,中国航母的崛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中国航母建设的背景和进展中国航母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
2002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购买了一艘退役的乌克兰航母并进行了改装。
2012年,这艘改装后的航母正式命名为“辽宁舰”并加入中国海军。
之后,中国又建造了自己的航母——“山东舰”。
这两艘航母的建造和服役显示了中国航母发展的坚定意志和宏大计划。
二、中国航母的意义和作用中国航母的崛起使中国能够在地区安全和战略竞争中获取更强有力的话语权。
航母作为海军力量的象征,不仅可以执行军事任务,还可以向其他国家展示实力。
中国航母不仅能够巩固本国海洋利益,还能够参与国际海上救援、反海盗行动以及和平使命等国际行动,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三、中国航母建设面临的挑战1. 技术挑战:中国航母的建设需要掌握大量的复杂技术。
航母的舰载机系统、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等都需要高水平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虽然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需持续投入研发和生产。
2. 人才培养:航母的运营和维护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人才。
中国航母建设面临着培养航母指挥员、飞行员、船员等专业人才的挑战。
这需要长期的培训计划和投入。
3. 海上力量平衡:随着中国航母数量的增加,其在亚太地区的活动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关注。
一些国家可能会加强本国的军备发展以维护海上力量平衡,这将对中国航母战略构成一定的挑战。
4. 区域安全环境:中国航母的崛起也会引发地区的安全担忧。
一些国家可能对中国航母的意图和行动表示担心,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维护良好的地区安全环境对于中国航母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应对挑战的策略1. 加强技术研发: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航母的性能和可靠性。
航母中国发展历程
航母中国发展历程
航母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舰队现代化计划,计划包括建造航空母舰。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有限,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才有了建造航母的能力。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第一艘航母。
这艘航母被命名为辽宁号,原本是苏联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由乌克兰建造。
中国于1998年购买了这艘航母的废弃船体,并在之后的几年中进行了改造和装备。
最终,辽宁号于2012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成为中国第一艘现役航母。
辽宁号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中国发展更多航空母舰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母建造项目。
中国于2017年底正式服役了第二艘航母山东号。
山东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母,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的航母发展还在继续。
据报道,中国海军已经开始了第三艘航母的建造工作,这艘航母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服役。
此外,中国还在研发更先进的航母技术,包括使用电磁弹射器和核动力技术。
中国发展航母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国防能力,增强海军实力,并成为全球海洋事务中的重要一员。
中国的航母发展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有些国家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表示担忧,担心中国可能会利用航母来扩大地区影响力。
总的来说,航母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年的努力和技术突破。
中国已经建造了自己的航母,并正继续进行航母项目的研发与建设,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地位。
中国第一次航母梦:中华民国的航母计划
中国要建造航空母舰八十年前就有了计划。
当时虽然还是航空母舰诞生的初期,也就是距离1917年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诞生的十一年后,国民党海军将领陈绍宽就曾提出过一项建造航母的计划,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原因,致使的国民党的航空母舰的计划结果成为了南柯一梦。
近日,一些媒体披露了1928年国民党的航母计划从梦想到梦碎的鲜为人知的全过程。
一、考察一战,航母使中国大开眼界据有关史料,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以后,这种新型的作战利器频繁穿行于战争硝烟中。
二十世纪初,一些对战争富有想象力的军人提出了让飞机跟随舰艇赴远洋作战的大胆设想。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美好景象。
他在《军事飞行》一书中,提出了航空母舰的新概念以及建造航空母舰的初步设想。
在以后几年中,各国海军争先恐后,进行着大胆的尝试。
终于在1912年,英国海军将一艘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向航空母舰的建造迈出了第一步。
这艘军舰尽管不能让飞机直接起降,但它可以携带水上飞机执行远程作战任务。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以后,与列强拉开了很大距离。
饱受海上战争之苦的中国人不甘心这样的结局,意识到必须追赶列强,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
1916年12月,两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征程。
他们先到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海军,然后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亲临战场,体验欧洲海战场上异样的火药味。
当时,英国完成了“竞技神”号的改装以后,又将“恩加丹”号、“女皇”号、“坎帕尼亚”号、“勇敢”号、“光辉”号、“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
到了一战结束时,英国共改建了十五艘水上飞机母舰,这支海上新军为海战增加了新的看点。
在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出击,将一艘五千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令参战各国刮目相看。
中国航母发展史
中国航母发展史中国的航母之梦早在1928底就被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提出。
就在提出这个议案的前10年,英国就制造出这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
1929年,国民党的《整理军事案》指出,“国海防线之长,版图又大,海军实力微弱......在今后的发展中,实事求是,发展海军.....在咸宁舰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说:“为了国家的权利,应该建立强大的海军,使我们成为世界上一等的海军国……”1930年的时候,海军提出了庞大的六年造舰计划,计划包含航母、巡洋舰、潜艇等等。
建造航母一直是几代海军军人的梦想,是国家强盛,国力富强的象征。
1930年第一次正式提出建造航母的计划,由于海战的失败等等原因未能完成建造。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提出要建造核潜艇、航母等的设想,这些计划被提上日程。
中国开始了百年之梦,开始建立强大的海军。
1958年海军提出新舰艇的建造计划,为以后在还是形成强大战斗力打好计划,强壮海军的口号在那个时候被提出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毛泽东喊出了这个响亮的口号。
海军在1958~1961年间进行航母等技术的研究,但是没得实质型进步。
从海军发展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决定出发,考虑是否需要航母,在确定海军的战略需求后,投资是战略的全盘考虑,能力是决定航母计划能不能启动的直接因素。
用两弹一星来说,举国之力来发展两弹一星,说明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必须达成目标,这是战略的定论。
航母的战略决定了是否实质启动计划主要是由能力来决定的,在拥有一定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才去爱具有安全性。
建造航母的能力要由造船工业和航空工业的能力共同决定,寻找二个工业的共同点来进行寻找和探索。
在造船技术上,1958年进口的苏联的图纸“跃进”号下水,1960年自行研制的“东风”号下水。
面对一些数万吨的大型货轮,中国的造船工业大大落后了。
说起来都有些底气不足对海军的冲击巨大,差不多要无地自容的地步了。
经历了五年的计划调整,国防建设基本恢复正常了,核潜艇、远洋测量船、导弹驱逐舰计划都在国防计划中。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
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
;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航母的发展历来是增强海军实力的关键手段,当前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之中,惟有中国没有自己的航母。
中国的邻国印度早已有自己的航母,2020年前将实现拥有三艘航空母舰的梦想。
日本也拥有等同于航母的舰只,并背靠强大的美国航母编队力量。
而超级大国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两到三艘航母一直在游弋,且美韩军演美国经常派航母参加。
并且,就连泰国都有了一艘小航母。
对中国来说,早已陷入从日本一直到印度的半弧形包围圈之中。
且中国有着长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历史上一直备受西方国家的蹂躏。
当前中国民富国强,拥有航母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早已是情理之中,应有之义。
强调制海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谁控制了世界重要的海道和海峡,谁就能有效的控制海洋,就会成为世界强国。
对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说,现在处于三条岛链之中,无法冲出到达远洋。
远距离作战还不是很成熟,发展航母对于我国冲出三条岛链走向海洋深处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现在的南海海权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一系列的主权纠纷问题困扰着我们,发展航母对于解决这一系列的主权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展示我国的实力对其它小国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对我国海权的维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修改)
教育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 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 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 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 万名;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 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 录取新生达567万名。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报名人数939万,录取人数 698万名。 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 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 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 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
专题一
富强
2015年3月30日主题班会
1. 富强的内涵
富强,就是国家整体实力的富足和强盛。 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 国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 的根本价值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是促进 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经济的富强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基础。 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硬实 力、软实力的发展和增强,使国家走向 全面富强。 富强首先在于富民,即人民富裕。 其次,富强还在于强国,即国家强盛。 体现为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财富和强大 的综合国力,能对他国和国家秩序产生 强大的影响力。国家的富强是为民造福 的重要前提;实现富强的最终目的是增 进人民的自由和幸福。
6. “神舟”成就中国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搭乘 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等人搭载神舟七号飞船 完成“飞天”任务,翟志刚担任飞船
指令长,成为中国出舱活动第一人。
2012年6月,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 刘洋驾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 施自动交会对接。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开始 了他们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载人飞
8.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少年当自强
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决策演进_徐焰
学习时报/2013年/3月/11日/第007版军事国防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决策演进徐焰1992年,我作为一位受邀访问美国的中国军官,曾登上过美军的航空母舰。
看到这一航空和航海技术的复杂结合体,本人最大的感触,便是深感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基础才能构成现代战争最强的战斗力。
那时中美科技水平的差距远比今天大得多,中国的GDP只及美国的1/13,还很难想象国产的航空母舰何时能问世。
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GDP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在此科技和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航母也终于由设想变成了现实。
回顾国人对航空母舰的长期向往,以及历代领导人的相关决策,也是中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缩影。
航母梦延续80年国家缺乏实力时只限于构想1911年1月18日,美国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完成了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起降成功的试验,这种划时代的新武器接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亮相,使海战从此由平面发展到立体。
当年的中国虽然极其贫弱,却也有一些熟悉世界大势的人开始重视这种海空一体的新技术兵器。
查一下中国海军史,1932年1月民国海军部长的陈绍宽上将最早提出了应拥有航空母舰。
他从国防角度特别是对抗假设敌日本考虑,提出应拥有20艘航母的计划。
不过从花费看,仅购买这些航空母舰的舰体(还不包括舰载机)便需18亿银元,等于民国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这不禁让蒋介石等要人瞠目结舌。
陈绍宽提出这一计划时,明知全无实现可能,只是想让民国重视航空母舰。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仅有的6万吨陈旧舰只未经海战便全部沉没。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绍宽又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预定30年内拥有12艘航空母舰,前10年内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艘造价6000万美元。
对于急于在陆战中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而言,这一计划根本顾不上考虑。
何况当时中国的造船业只能建造百吨级的小型作战艇,发动机还需进口,谈起建造航母真属天方夜谭。
中国航母发展之路1
中国航母发展之路--瓦良格
摘要
回顾中国航母发展之路,走的异常艰辛。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建立了很多航母主题公园,航母也第一次近距离的为国人所接触。
自周恩来总理开始提出航母战略计划,刘华清正式提出建造航母,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到瓦良格号下水试航,中国航母发展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这是中国“走向海洋”之梦的萌芽,现在才是开始。
中国海洋权益和战略安全呼唤航母
50年南海的争端、四十年钓鱼岛的含恨,必须拥有航空母舰,凸显的不仅仅是南海主权争端、维护海洋权益的问题,还有保护贸易、能源通道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我国必然面临更多的非战争类军事行动,这些都迫切需要拥有以航母为标志的海军力量的增强。
下面请跟随我一起走进历史,揭秘中国航母发展之路。
我国航空母舰从购买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发经历的历程福建舰
我国航空母舰从购买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发经历的历程福建舰公元2022年6月17日,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我国003航母“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成功下水。
距离上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下水仅过去了短短5年时间,这次新下水的航母福建舰与前两艘航母不同,它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艘平直通飞行甲板的电磁弹射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二艘采用电磁弹射的航母。
福建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曾经撰文指出,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一个船队在远海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
遗憾的是,当时中国百废待兴,急需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工业发展才刚开始起步,没有任何技术储备,更没有钱;那个时期谈航母建造在许多人眼里跟天方夜谭没什么区别,所以关于航母的建造计划便搁置了下来,但却像一粒种子,扎根在了每个科研人员的心里。
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会见外宾时曾感慨:“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
看不到航空母舰,我不甘心!”总理的这一呐喊,喊出了当时中国的无奈和对航母的渴望。
经过刘华清持续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7年,他主持召开的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许多军内外领导和专家,不少参会者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国家支持发展航母,这和刘华清的想法不谋而合。
71岁的刘华清在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发展航母的详细时间表,从此,航母发展的论证终于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上来。
同时也在那次研讨会上,他把藏了十几年的心里话说了出来,“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我对航母作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中国海军必须建造航母!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从陈绍宽首次在中国提出航母建造计划到刘华清将军“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再到2022年6月17日第二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的航母之路走得比任何国家都要漫长。
1970年中央最高决策层下达研制航空母舰的指令
1970年中央最高决策层下达研制航空母舰的指令2005年2月3日,海军司令员张定发和海军政委胡彦林来到刘华清住所,向老首长恭贺新春。
他俩为老首长备置了一份特殊“贺礼”。
“您的愿望就要实现啦!”刘华清粲然一笑:“耄耋老朽,哪还有什么愿望嘛。
”胡彦林告诉他:“中央已经正式决定研制航空母舰啦!”欣闻航母立项,刘华清连道三声:“好啊!好啊!好啊!”刘华清想起了20世纪70至90年代他主持航母论证的历史。
本文摘自《纵横》2013年第3期,作者:施昌学。
“航空母舰总是要造的!”1984年1月11日,刘华清在海军第一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投放了一颗“震撼弹”———“海军想搞航母的时间也不短了。
由于国家经济能力不行,看来90年代以前已没有这个可能了。
但是,航空母舰总是要造的!”这是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以来,首次就建造航空母舰在公开场合表明决心和态度。
航母,是一个绵延了近百年的中国梦。
可以说,航母的历史有多久,中华民族的航母梦就有多长。
航母,不仅跨越时空,跨越世纪,而且也早已跨越海空,跨越军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象征与图腾!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刘华清任舰艇研究院院长时就十分关注世界海军强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和应用,思考过航母研制问题,并于1970年亲自主持起草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母工程报告。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1970年早春,海军党委意外接到中央最高决策层关于研制航空母舰的指令。
这项“非常光荣的政治任务”,幸运地落到了刘华清的头上。
斯时,他被无端撤销国防科委副主任领导职务,撵回海军做了一个小小“船办”———“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如今,能够亲自主持起草中国第一个航空母舰建造工程报告,是身处逆境的刘华清备感荣幸和骄傲的一件大事。
由此发轫,中国航母令他魂牵梦绕整整40个春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70年5月16日,是应该被载入中国航母发展史的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刘华清主持完成了题为《关于建造航母问题的初步意见》的报告。
中国航母发展史
除 去 一 大 害 , 赢 得 国 际 声 誉 和 主 导 国 际 发 展 趋 势 。
其 他 各 国 船 只 不 受 海 盗 欺 负 , 甚 至 可 以 更 加 主 动 的 为 国 际 社
就 可 以 在 亚 丁 湾 常 年 巡 洋 , 不 单 保 护 本 国 的 船 只 , 也 可 以 保
马 里 海 盗 事 件 , 如 果 中 国 拥 有 庞 大 而 坚 不 可 摧 的 航 母 战 斗 群
另 外 , 拥 有 航 母 的 中 国 就 可 以 承 担 更 大 的 国 际 责 任 。 例 如
恐 来 挑 战 中 国 的 基 本 利 益 。
心 存 顾 忌 。 知 道 随 时 可 能 遭 到 中 国 的 打 击 而 不 敢 随 意 的 持 远
可 欺 , 可 以 利 用 航 母 战 斗 群 航 行 在 世 界 各 地 让 敌 视 中 国 的 国
苏联明斯克 号航空母舰 。前苏联明 斯克航母1995 年俄罗斯以 1300万美元卖 给了韩国, 1998年韩国以 530万美元卖 给了中国。 明斯克号航 母被中国购 得后停泊在 深圳,现已 成旅游设施
前苏联基 辅级航空 母舰。 2000年 中国竞买 成功。现 停泊天津, 已成军事 主题公园。
关于辽宁舰
中国首艘航母建造进程表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 2009年5月底:前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开始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瓦良格”也被铲 去 2009年10月:相控阵雷达安装基座出现在舰岛上 2010年5月30日汽轮机组锅炉点火吹管 2010年9月: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人员防坠网支架安装完毕 2010年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机和动力舱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 扰机安装完毕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 战系统天线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7月3日:“88”大型辅助船现身大连,停靠在“瓦良格”边上 2011年7月19日:“瓦良格”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 2011年7月22日:“瓦良格”飞行甲中板国开航始空多母处舰同辽时宁涂号装交。接完成,成功入列服役,
旧中国海军的航母梦
旧中国海军的航母梦作者:张召忠来源:《百年潮》2012年第11期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曾经名噪一时的七镇八远等名舰不是被击沉,就是被重创,曾经排在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的中国海军从此一落千丈。
为了振兴中国海军,重圆走向远洋的梦想,中国开始把眼光投向世界。
20世纪初期是一个军事技术革命的高峰期,飞机上天,潜艇下海,航母远航,中国海军对这些新型武器装备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于1916年12月派出两名年轻的海军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
他们到达英国后,登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亲临战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
1916年英国还没有正式建造航空母舰,主要是使用战斗舰艇、民用船舶进行航母改装。
当时英国海军先后改装了多艘水上飞机母舰,在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出击,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令参战各国刮目相看。
1917年中国对德国、奥地利宣战后,当年5月,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战列舰编队和潜艇部队对德国海军作战。
1918年7月,英国完成了大型舰艇暴怒号的改装,安装了飞行甲板,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从这艘航母上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空军基地,展示了航母的巨大威力。
航空母舰和潜艇在当时都属于最新型的武器装备,这两种武器刚投入战场就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给陈绍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促成中国海军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兵力。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陈绍宽又奉命前往法国、意大利海军考察调研,并在英国担任海军武官。
1919年奉召回国后,翌年担任通济号练习舰舰长,1923年任应瑞号巡洋舰舰长,1926年升任中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
陈绍宽从欧洲战场归来后,对于如何加速发展中国自己的海军有一套完整的想法。
在担任中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后,他本想把自己的宏伟构想变成为伟大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决策演进
1992年,我作为一位受邀访问美国的中国军官,曾登上过美军的航空母舰。看到这一航空和航海技术的复杂结合体,本人最大的感触,便是深感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基础才能构成现代战争最强的战斗力。那时中美科技水平的差距远比今天大得多,中国的GDP只及美国的1/13,还很难想象国产的航空母舰何时能问世。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GDP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在此科技和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航母也终于由设想变成了现实。回顾国人对航空母舰的长期向往,以及历代领导人的相关决策,也是中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缩影。
1999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创律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增平,以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名义购得“瓦良格”舰。随后因美国向土耳其施加压力,阻挠该舰通过海峡。结果该舰停在乌克兰港内近两年,经中方向土耳其做工作,终于在2001年11月间以拖行方式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四个多月航行,2002年3月这个只剩下空壳的航母最终被拖到大连港。随后,创律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增平决定改变此舰修复后交澳门当赌船的原议,将其交给解放军。
2003年,中国的“神舟”飞船载人航天获得成功,下一步上马航母项目便统一了认识。不过,当时国内对是利用“瓦良格”号的空壳航母还是自己从头新建还有争论,毕竟“老瓦”在海中泡了十几年已是锈迹斑斑,造船吨位已居世界前茅的中国按理应该建造新舰。经过反复论证,中央军委领导还是采纳了将其修复的意见,因为利用现成舰体来做训练比较合算。
1975年夏天,病重的毛泽东批准了海军建造70万吨军舰的计划,随后海军领导机关又规划了航空母舰工程,不过经费和技术难题仍难以解决。1978年,担任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同意,海军准备向英国购买或合作制造1.8万吨级的轻型航母,并搭载英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个“小航母”的计划在当时即使实现,也只能有限地提供舰队防空,并不能真正夺取南海的制空权。
西沙海战催唤空中掩护中央曾计划对外合作搞航母
进入1970年代后,解放军海军仍然以快艇、小艇和潜艇为主战兵器,不过国内经济实力和造船能力却已有提高,海外贸易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控制远海岛屿和航道便提到议事日程上。1974年 1月,解放军进行西沙海战以“小艇打大舰”获胜,却暴露了舰艇缺乏空中掩护是最大的“软肋”。1975年南越政权崩溃时,中国海军未能抓住时机收复过去南越政权控制的南沙六岛,结果这些岛屿被南下的越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军占领。接着,越南民主共和国便改变原来的立场,宣称对南海岛屿拥有所谓“主权”。这些令人叹息的无情事实,证明了海军实力才能决定远海岛屿的实际控制权,同时也催唤着中国注重海上力量建设。
2005年4月,“瓦良格”号被拖进大连造船厂的船坞,因一些技术问题和舰载机选用,修复工作又拖了几年。2009年“老瓦”舰岛改建作业正式开始。与此同时,沈阳飞机公司研制成功歼—15舰载机,又解决了形成战斗力的基本要素。
2011年8月10日,利用空舰壳重新建造的“瓦良格”号在万众瞩目下,开出了大连造船厂码头,开始了首次试航,并引起世界关注。通过出海反复测试性能,2012年9月25日该舰正式举行交付海军的仪式,并且有了自己的舰名——“辽宁”号。此前,美国等西方媒体反复炒作该舰将命名为“施琅”号,纯属恫吓台湾的无稽之谈。“老瓦”试航后,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便已经说明,该舰是一个利用旧舰体建造的试验平台,这确实是一句大实话。因为该舰体毕竟是苏联1980年代前期设计,有些理念早已落后,改进余地也有限。中国利用这艘舰进行各种试验,积累了建造和使用经验后,今后海军真正的作战航母还是要靠自己的船厂新建。
航母梦延续80年国家缺乏实力时只限于构想
1911年1月18日,美国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完成了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起降成功的试验,这种划时代的新武器接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亮相,使海战从此由平面发展到立体。当年的中国虽然极其贫弱,却也有一些熟悉世界大势的人开始重视这种海空一体的新技术兵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航空力量的发展也十分关注。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就针对航空工业的发展特别强调:“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在现代局部战争中,“首战之军”便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海军想夺取制海权的前提又是夺取海面上的制空权。
1980年代初,中国同英国就购买或合作建造航空母舰进行了谈判,结果英方对舰体和舰载机的报价都过高。随后,中国为保障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大幅压缩军费,航母计划随之被取消,军队也进入了一个“忍耐”期。
当时,苏联建造“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即“瓦良格”的姊妹舰)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美国大型核动力航母造价达30亿美元,中国的财力和科研力量都无力建造大中型航母。像英国、西班牙建造的只能搭载垂直起落战斗机的轻型航母价格有3亿美元左右,中国却因西方的武器禁运已不能买到舰载机。何况当时中方想在南海掌握制空权,又必须拥有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大中型航母。
查一下中国海军史,1932年1月民国海军部长的陈绍宽上将最早提出了应拥有航空母舰。他从国防角度特别是对抗假设敌日本考虑,提出应拥有20艘航母的计划。不过从花费看,仅购买这些航空母舰的舰体(还不包括舰载机)便需18亿银元,等于民国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这不禁让蒋介石等要人瞠目结舌。
陈绍宽提出这一计划时,明知全无实现可能,只是想让民国重视航空母舰。在随后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仅有的6万吨陈旧舰只未经海战便全部沉没。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绍宽又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预定30年内拥有12艘航空母舰,前10年内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艘造价6000万美元。对于急于在陆战中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而言,这一计划根本顾不上考虑。何况当时中国的造船业只能建造百吨级的小型作战艇,发动机还需进口,谈起建造航母真属天方夜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这一世界头号强国的海上威胁和封锁,解放军海军建设方针长期确定为重点发展“航(空兵)、潜(艇)、快(艇)”。当时国家发展经济又主要立足于内陆资源,只占GDP2%的对外贸易额又主要通过陆路同苏联进行,解放军海军的护卫目标只限于保卫沿海渔业,控制远海岛屿都缺乏力量。50年代中期,新中国年度国防费只保持在50亿元人民币左右,海军每年分到的装备费不足2亿元(按同期汇率只相当8000万美元)。因此,那时海军主要购买和自建单价几十万人民币、排水量不过几十吨的鱼雷快艇、护卫艇,同时在苏联帮助下开始建造1000吨级的潜艇,作战设想是打海上游击破袭战。
1988年 3月,中国海军到南沙礁盘设 点,遭越南武力阻挠被迫进行了规模不大的“3 14”海战,此仗虽胜却又暴露出缺乏空中掩护的危险。当时中国最南端的机场距南沙也有 1000公里,作战半径仅400公里的歼击机真是鞭长莫及。
南沙赤瓜礁海战后,海军再度呼吁建造航空母舰。当时主管海军的刘华清曾提出一个方案,即在1991—1995年间开始论证,“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可此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仍不强,1990年财政收入不过3800亿元人民币(按汇率合700亿美元),军费仅290亿元人民币(按汇率仅合50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在10名之后。解放军海军在国防费中分到的份额更少,能造舰、购舰的款额还不及中国台湾。
任何武器想发展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时日,何况航母这样复杂的系统。“瓦良格”号修复下水后命名为“辽宁”号,又解决了舰载机起降,这是关键的一步。不过,下一步还需要掌握弹射、预警和飞行组织等一系列难题。在法国,航母建成后完全形成战斗力耗时4年,在俄罗斯竟达10年之久,相信中国通过抓紧时间,可能比法国更快完成这个过程。在此期间,国内还会利用这艘训练舰使用的各种经验同步建造国产新航母,从而形成自己的远洋航母编队。
利用外国旧舰体造航母逐步掌握使用技术
19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期,科技水平也不断跃升,终于为增大国防投入创造了可靠前提。从1999年至2009年这10年间,国防投入便超过了此前50年的总和,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又迫切要求海军具备保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当国家权益延伸到远海时,解决空中防御就要靠航空母舰,有远洋利益的大国必须拥有航母,这在进入新世纪后成为国内的共识。
现代航空母舰是国家工业化的结晶,掌握其建造技术需要长期摸索和经验积累。中国因在此领域白手起家,预研时便需要找一些借鉴物。苏联解体后处理了几艘旧航母的舰体(不过都拆除了武器),中国便以废钢铁的价格买到了“明斯克”号、“基辅”号,却因缺乏参考和修复价值而只能作为游乐公园。真正有借鉴修复价值的,是 1985年在乌克兰开工且已将舰壳造好的“瓦良格”号。
正如古语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真正启动航母工程后,国人才发现想解决一个个难题都需要不少时日和投入。修复“瓦良格”号的好处,就在于设计、使用可以走一些“捷径”,能在重修时熟悉原来的设计思想,包括以往的材料、工艺、结构,并通过测绘、研究来重现它原来的设计思路。事实证明,中方人员通过对其原有设计思想的摸索,再结合新需求和技术可行性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学到航空母舰的建造理念,比自己从头摸索要节省不少时间和费用。
事实证明,中国领导人建造航母的决策虽然历经曲折,终于在国家财力和科技力量都已具备的时候得以实现,应该说是恰逢其时。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航母,不过中国拥有航母就像拥有核武器一样,主要是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兵法的最高境界。有了这种具有远洋威慑力的武器,其战略作用并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卫星),远非经济账所能计算。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海洋大国的地位,也将就此得以完全奠定。
在当年困窘的条件下,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却在中国领导人中首先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58年6月21日,这位雄才大略的领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要搞“海上铁路”即发展远洋船队。此时有这一构想,主要是相信“大跃进”会使国家财力迅速倍增,海军随之计划于60年代初开工建航母。随后无情的事实却证明,国家贫困和科技落后的面貌不可能很快改变,“大跃进”背景下的海军造舰60万吨的计划刚提出一年,便在经济严重困难时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