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滇红茶的来历和故事(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庆滇红茶的来历和故事(五)
冯绍裘来到云南后,风尘仆仆,他辗转于云南各大茶叶主产区,进行调查分析。

从1938年的9月到抗战结束,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茶叶的调查、研制和市场开拓上。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它的清新自然——很显示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中国文化内涵。

尤其是红茶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初到云南,冯绍裘对云南茶仅停留在黑茶的认识上。

在进行茶样的审评后,对出自滇西的茶样,感受是香气馥郁、回味带甘,与其他茶区的茶种相比有较大的不同。

他与同事郑鹤春(中茶公司专员)一商量,先去滇西茶区看看。

1938年9月,冯绍裘、郑鹤春来到了滇西名城下关(今大理市)。

下关城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

在汉代为叶榆县地,唐南诏政权时为南诏都城,名羊苴咩,当时在南、北建筑关口,北为龙口城(龙首关,即上关),南为龙尾城(龙尾关,即下关)。

宋时仍为国都地。

元以后均属太和县。

大理历史上是中国与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也是唐南诏和宋大理国五百余年都邑所在地。

当年下关主要生产一种碗状的紧压茶,当地人习惯上将碗状物称之为“坨”,因此,茶商们将此紧压茶命名为“沱茶”。

最早见于1902年,下关“复春和”茶商生产的“沱茶”。

经打听加工“沱茶”的原料主产地有此去400多里地的顺宁县。

在对滇西茶区一番调查后,了解到此去400多里地的顺宁(今凤庆),茶叶面积、产量大。

冯绍裘与同事商议前往考察。

到顺宁,没有公路,仅是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

一打开地图,人们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

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

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

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滇、黔、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南亚诸国。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

道旁的玛尼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

有些跨越江河连接古道的铁索吊桥和木架悬臂桥,便是由马帮们的血汗钱架设而成的。

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许多岩洞、树洞和道旁被火烟熏得黝黑的巨石在倾述着无数代马帮风餐露宿、如歌如泣的传奇经历。

上了年岁的老人喝着酥油茶,用苍凉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
从古到今,茶马古道像一个谜一样地存在着。

自古以来,“茶马古道”作为大西南地区联接不同地域文化,打通中国对外交流途径的道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藏族先民及氐羌族系中的各族群已经分布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各族先民之间经由山间谷道来来往往,并接受了黄河文明的影响,已存有共同的文化因素,先民们已突破了大山大川的局限,分享着共同的文化。

及至唐时,随着生息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代藏族逐渐兴起,向东发展的一支到达喜马拉雅山南麓、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据藏族典籍记载,他们当时已经获得了产于许多中华内陆的茶叶。

滇西顺宁茶传入西藏,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

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也最遥远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

冯绍裘要走的是滇西茶马古道其中一段。

在1938年的金秋时节,冯绍裘等人邀约当地马帮同路。

他们一路随着马铃清脆的叮当铃声,出下关,经蒙化(今巍山),进入顺宁地界。

这一日,冯绍裘一行与驮运着锅盐、布匹、洋伞、洋碗、洋火等百货的马帮来到了巍宝山下、蒙化(今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城中。

蒙化是古南诏国所在地。

南诏王是世袭的王位,自九隆王在永昌(今云南保山)建立哀牢国起,王位传至第八代柳承,已历经两百多年。

哀牢王柳貌归汉后,哀牢王后裔一支在蒙化崛起,势力日益强盛,吞并了大理饵海地区六诏,建立南诏政权,王府设在蒙化,蒙化遂即
成了西南的都会城市,成了西南丝绸茶马道上的第一重镇。

当年的南诏王府雄踞山下,自今断壁残瓦依稀可见。

马帮的人找了一家马帮店自行住下。

当时的马帮店可为来往的马帮提供住宿、伙房和马厩。

马帮的赶马人,俗称“马锅头”。

“马锅头”随马带有锅具、大米,无论在荒山野林,都可支架造饭。

“马锅头”风里来雨里去,颠簸于崇山峻岭、险滩湖泊,是传播文明的使者。

马帮店一般以店主的姓氏命名,姓杨的叫杨家店,姓马的叫马家店。

当时的马帮店具有现代车站旅社的功能。

这里往往也是外部讯息的联络站。

蒙化小城是一个小桥流水的去处,过往的人们憨厚祥和。

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这里有独特的风味小吃凉虾米、臭豆腐、凉蹄,很是诱人。

这些都给冯绍裘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于蒙化逗留了两日,冯绍裘及同事继续向南走。

虽已是十月,比起中国北方来说,这里的气候非常凉爽,一路的山茶花、杜鹃花竟先夺目。

(未完,待续)作者:沧江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