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地震处理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油藏地质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研究,涉及到沉积学、地层学、地球物理等多学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滩海、浅海油气勘探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但滩海、浅海地区高风险、高投资、环境差以及工程实施困难等因素导致了井稀少、以地震资料为主的研究特点,这就给传统的基于井点资料分析的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以地质规律为指导,发挥井点资料(包括测井、录井、取芯及试油、试采、生产资料等)的纵向高分辨率与地球物理信息的横向连续性,将地球物理与测井、沉积学、地层学、开发地质学等多学科结合、联合反馈,从而对研究区油藏地质特征进行合理、细致的表征。

一、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内容本文所开展的地震油藏地质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井震结合的地层划分对比、沉积微相研究、井震结合的油藏微构造研究、地震储层预测研究以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地质建模和油藏评价研究。

重点解决在以地震资料为主的地区,如何发挥各种资料的信息优势,真正实现多学科结合,研究油藏地质问题。

二、井震结合的等时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地层划分对比是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在地层对比研究中既要分析地层自下而上的旋回性,又要考虑地层横向上发育情况。

井资料垂向上的高分辨率使单井划分到小层完全有可能,而其连续性差的特点给地层对比带来困难。

在只有井资料的情况下,井间地层对比更多地依靠地质规律的指导,这种横向对比的方法要求对研究区沉积发育史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对地质人员的经验要求很高。

代写论文在这一问题上,地震资料显示出了其横向信息连续性好的优势。

陆基孟在《地震勘探原理》一书中指出,所谓沉积层序是指一个地层单元,它由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成,其顶底是以不整合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由于地震上可识别出这两类界面,所以在地震资料上识别地层界面是可行的。

1、井震结合划分地层的思路由于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地震层序的划分仍然要建立在井资料的基础上。

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

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

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引言: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对技术方法的依赖程度较高。

从勘探历程来看,岩性油气藏勘探进展的两大基石是地质理论的进步和勘探技术的提高。

本文主要介绍了岩性圈闭识别中一些有效的技术方法以及其应用条件。

这里有效的方法技术是指在岩性圈闭识别中确定岩性圈闭的几何要素和可靠性评价过程中有效的方法。

而岩性圈闭识别的主要问题是薄层问题,即小于调谐厚度的砂体的识别问题。

关键词:层位标定全三维地震解释地震属性频谱分解储层预测地震反演一.地震层位精细标定技术任何地震属性只有经过地质标定才可能有明确的地质含义,因此,地震层位精细标定成了岩性圈闭识别中地震地质解释的基石。

通常选取较稳定强反射、角度不整合面作为标准层,其地质属性本身也需要用USP资料标定。

在岩性圈闭识别中,地震层位标定是一项精细而又重要的工作,要完成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地震资料极性和相位角判定、子波求取与选用、时间位置认定。

要求一般精度时,声波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同相轴要对应,要求较高精度时,二者的能量强弱关系亦对应,要求高精度时,则要用叠前道集来标定。

在岩性圈闭识别中,要在层序标定和准层序标定尺度上完成层位标定。

①层序标定:在层位标定中子波的相位和主频非常重要,利用井旁地震道统计子波是常用的方法,统计子波的形态与时窗和统计所用的道数关系较大。

用统计子波制作合成记录用标志层法可以完成层序标定。

(2)准层序标定:在利用统计子波做好层序标定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子波校正,增补其高频部分,进一步提高合成记录与井旁道地震道的相似性。

可以标明准层序或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建立较准确的井震关系。

子波提取的两个方法:(1)统计方法确定子波:使用自相关统计原理,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震道的振幅谱来作为子波的振幅谱,对子波的相位谱则做最小相位或零相位的假设,这样就可以唯一地确定子波。

(2)测井曲线确定子波包括两种,a.使用测井曲线提取场相位子波,子波的振幅谱由地震数据自相关获得(同于统计法)。

油气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油气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油气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通过向地下发射震波,接收地下反射的波将地下结构的信息传递给地球物理学家,从而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层状况。

在油气资源勘探中,地震勘探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勘探方法,已成为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地震勘探中生成的巨量数据,如何进行处理,以从中挖掘出油气资源的高质量信息,成为了勘探人员的新课题。

目前,油气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分为预处理、成像和解释三个阶段。

其中,前两个阶段是数据处理的核心,也是决定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一)预处理预处理通常在成像和解释之前进行。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去噪、纠正时间延迟和音速扰动等。

预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信噪比提高。

因为地震信号很弱,常常被大量噪声所掩盖,导致信噪比较低,所以在预处理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以提高信噪比。

此外,时间延迟能够使地震数据以一定的速度生长,以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音速扰动是指地震波在地下物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非均匀性引起的波形畸变。

为了减少这种扰动,勘探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音速校正,保证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因此,预处理是数据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成像成像阶段是数据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生成反映地下地质结构的剖面图,使勘探人员更好地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有利地层的特征。

成像技术通常分为时间域成像、频率域成像、正演成像等多种方法。

时间域成像方法是众所周知的。

在时间域成像中,勘探人员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反应来确定地下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生成地下地质模型。

此外,时间域成像方式可以通过积分式的方法得到高质量的地下结构信息。

频率域成像主要基于正演操作和最小二乘逆滤波的技术。

它利用地震数据的频率响应信息生成地下结构的频谱图,从而成像。

正演成像技术则借鉴了声波波动方程,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储层中的行进、反射、折射、衍射等复杂过程,从而形成地质构造的成像图像。

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

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

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石油勘探是为了寻找地下油气资源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作为现代石油勘探的重要工具之一,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环节,对于准确判明地下油气储层的分布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研究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地震勘探简介地震勘探是一种以声波反射观测和记录为基础的地下构造勘探方法。

它利用短时间的人工震源激发地下的弹性波,并通过观测和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来获得地下构造的地震勘探图像。

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

第三章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地震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布放震源和接收器、记录地震波信号等步骤。

通常采用的震源有爆炸震源、振动车、液压震源等。

地震数据处理是将原始的地震记录数据转化为地下构造的合成图像所需的过程。

常见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地震记录预处理、漂移校正、共振频率校正、去除噪声和多次反射影响等。

第四章地震数据解释与分析地震数据解释与分析是根据地震数据的反射波特征和反射系数来推断地下构造的过程。

这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地质模型和其他勘探资料进行解释。

常见的地震数据解释方法有层析成像、叠前深度偏移、波动这个方法等。

第五章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反演是通过多次观测的地震记录数据,根据声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推断出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分布。

地震反演技术主要包括速度模型反演、密度模型反演、接收函数反演等。

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构造。

第六章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应用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为油气资源寻找提供精确的地下构造分布和性质信息,为勘探公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也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探、地质灾害识别和预测等领域。

第七章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面对复杂地质构造和非均质介质时,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

! 地球物理方法
! " ! 利用地震信息识别火山岩储集层 与沉积岩相比, 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 密 度大、 磁化率高、 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为特 征, 这就为综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供了物
[ ] ! " 理依据。因此, 可通过地震岩性地层模拟 、 地震相 [ , ] ! # ! $ 解释、 合成记录反射特征、 瞬时信息特征 、 储层反
演、 三维可视化、 属性聚类分析! 、 层位综合标定、 协调 振幅、 瞬时振幅" 等地震技术来识别 “高波阻抗” 的火 山岩相与 “低波阻抗” 的陆源沉积相。成功的地震相带 解释依赖于高质量和精细处理的地震资料, 许多盆地 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完全可以用于火山岩油气藏解释。 ! " # 非地震综合勘探技术 随着各种非地震勘探仪器精度、 资料处理及解释 水平的提高, 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及先进运载设备的应 用, 非地震勘探领域已扩展到所有复杂地表及地质条 件地区, 其作用已远远超出早期油气普查的范围, 非地 震勘探方法在识别和解释火成岩油气藏方面正在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火山岩普遍表现为具有较高密 度、 较高磁性和电性、 但埋深较大、 异常较弱的特征, 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 4 5 1 % ) ’ ,6 , 2 ) ( / " % ( 0 " , ) ’ " ’ . ’ : ’ ( ) ; < " 2 )= , > " ( 2 ) #$ # * # *3 #,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0 " , )A " 2 " % ( 1 ; B , 2 ) ) 5 ) " ’ % , .E " . 4+ ’ 0 % , ) 4, F % ( & ,& , ’ ( 7 7 */ C 9D 7 #$ : , 6 7 * % $ + D 7 E ? F ? 7 G ? ; E I G C ? J 6 K K 6 F L : G ; 7 J E 6 I MC ; N ? 6 7 F E ? ; I ? JO 6 G C G C ? 6 > E " N ? > ? 7 G " K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K " E G C ? I G E L F G L E ; : ; 7 J H H P P P , I 6 : 6 F 6 F : ; I G 6 F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6 E I ; 7 JO 6 G C G C ? F " 7 G 6 7 L " L I J 6 I F " N ? E " K G C ? N " : F ; 7 6 F 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IO 6 J ? : J 6 I G E 6 R L G ? J 6 7 G C ?S ? I " T " 6 F H H H H ; 7 JB ? 7 " T " 6 F R ; I 6 7 I 6 7B C 6 7 ; # / C ? N " : F ; 7 6 F 9 E ? : ; G ? J E " F M E ? I ? E N " 6 E I ; I ; 7 ? OK 6 ? : J " K C J E " F ; E R " 7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C ; I E ? ; G : ; G U H P P 8 H G E ; F G ? J G C ? ; G G ? 7 G 6 " 7; 7 J E ? ; E J" K G C ?8 ? " : " 6 I G I 6 7 G C ?P ? G E " : ? L >? 7 G ? E E 6 I ? IO " E : J O 6 J ? # / C ? I L > > ; G 6 " 7; 7 J I G L J 7 G C ? E ? I ? ; E F C> ? G C U 8 8 P H" , " J I I L F F ? I I K L : ? Q ? E 6 ? 7 F ? I ; 7 J I " > ? ? Q : " E ; G 6 " 7; 7 JJ ? N ? : " > ? 7 G G ? F C 7 " : " 6 ? I K " E G C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R E " ; J; 7 J; G C " > ? ; E ?R ? 7 ? K 6 G G " P P P 8 , G C ?C J E " F ; E R " 7? Q : " E ; G 6 " 7? K K ? F G I # A ? 7 ? E ; : : G C ? E ? I ? ; E F C; 7 J? Q : " E ; G 6 " 7> ? G C " J I K " E G C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6 7 : 6 7 F : L J ?8 ? " C I 6 F ; : H P H P H P H , , , > ? G C " J I " K I ? 6 I > 6 F 6 7 K " E > ; G 6 " 7E ? F " 7 6 G 6 " 7 > ; 7 ? G " G ? : : L E 6 F I L E N ? C 6 C 9 E ? F 6 I 6 " 78 E ; N 6 G 9 > ; 7 ? G 6 F> ? G C " J G 6 > ?J " > ; 6 7?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8 8 H 8 P H 8 8 , , , , J ? G C I " L 7 J 6 7 K E ? L ? 7 F " > ; 6 7 F " 7 G 6 7 L " L I ?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E " K 6 : ? ? " C I 6 F ; : : " 6 7 ; IO ? : : ; I G C ? N " : F ; 7 6 F F C E " 7 " : " ? G E " : " ? G U P 8 V HJ 8 P 8 P H 8 8 8 8 H P 8 H P , , E " E ; C ; 7 JP ? G E " F C ? > 6 I G E " : F ; 7 6 F 9 E ? I ? E N " 6 E F C ; E ; F G ? E 6 I G 6 F I ; 7 JJ 6 ; ? 7 ? I 6 IP " " : 9 K " E > 6 7 ; 7 JP " " : 9 G ? ; 7 ; : I 6 I # 8 P H HN 8 8 H P H : ; ; ; ; 8 ) ’ % .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E ? I ? ; E F C> ? G C " J I ? Q : " E ; G 6 " 7 G ? F C 7 " : " E ? I ? E N " 6 E F " 7 J 6 G 6 " 7 I E ? I ? E N " 6 E> ? F C ; 7 6 I > P 8 H &9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岩性油气藏是指油气藏中储集层岩性对油气分布、运移、储集和开采有重要影响的油气藏。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大多数油气藏都是岩性油气藏,而岩性油气藏的开发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和评价。

储层预测是指通过对油气藏区的岩性、构造、地球物理、地质化学等方面的分析,预测油气藏的分布、储量、产能等参数。

目前,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油气藏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建立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提高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采效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探究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建立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为勘探和开发提供前期技术支持,降低勘探和开发成本。

3. 推动我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促进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综述:回顾国内外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岩性油气藏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对油气藏区的岩性、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筛选有效的数据指标。

3.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分析和处理的数据,建立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具体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4. 模型应用与评价: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并对模型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油气藏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筛选有效的数据指标。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摘要岩性地层油气藏是中国陆上最具潜力的油气勘探领域,其勘探难度大,对勘探技术要求高。

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并简要介绍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岩相-古地理和古地貌分析法、地球物理方法和层序地层学方法。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圈闭;地球物理技术21世纪以来,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进入了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的新阶段。

近几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已占60%以上。

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岩性地层油气藏仍然是中国陆上最有潜力、最普遍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对构造油气藏勘探而言,岩性地层油气藏地震成像困难、油气水关系复杂、储量风度低、单井产量低,勘探难度大,对勘探技术要求高。

本文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基本概念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是指由沉积、成岩、构造和火山等作用而造成的地层削截、超覆、相变,使储集体在纵、横向上发生变化,并在三度空间形成圈闭和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气藏。

其圈闭条件是由于储油层本身的岩石性质变化造成的。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形式,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为岩性型、地层型和以构造为背景的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

有人将已发现的岩性地层圈闭细化为18种类型:侧向沉积尖灭、侧向相变化、河道充填、区域隐伏露头、沟谷充填、构造侧翼不整合上的超覆、胶结、区域不整合上的超覆、裂缝、深盆气、边缘削截、古构造隐伏露头、白云岩化(溶蚀)、煤层吸附甲烷、碎屑岩构形、深切谷充填、水动力、沥青封堵等。

2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特征2.1岩性地层圈闭的储层特征从岩性地层圈闭的储层特征来看,对美国共计320个圈闭进行统计,砂岩储层占到总数的63.4%,碳酸盐岩储层占26.2%,砂岩与碳酸盐岩混合储层占10.3%;对前苏联1177个圈闭进行统计,砂岩储层占89%,碳酸盐岩储层占11%。

2.2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对已知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产出时代统计来看,大部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在白垩系、古近-新近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熊翥【摘要】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这一论题,本文从几个特定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讨论。

首先给出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然后围绕怎样得好一个三维数据体,研讨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八个在地震数据采集时及十个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问题;第三是论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技术系列,包括地震数据反演技术、属性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地质建模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最后讨论了地震数据的综合地质解释。

文章并没有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而是针对上述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相关方法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认为所述问题对应用地震方法勘查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实际意义。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2(047)001【总页数】18页(P1-18)【关键词】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技术;三维数据体;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地震数据的地质综合解释;储层特性预测与表征【作者】熊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007年5月14日的《中国石油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理论突破、领域转型、技术升级,我国陆上油气勘探进入岩性地层新阶段”的文章。

该文指出:从剩余资源潜力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将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在本世纪初我国已系统建立了“四类盆地、三种储集体”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圈闭与成藏的地质理论;近几年,在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已占60%以上。

如今,有关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文章和著作纷来沓至,但多数是论述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以及所取得的勘探成果,且深入探讨有关勘探技术特别是基础技术的文章为数不多,而这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显得十分重要。

在对盆地区域地质、地层、沉积、圈闭及其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有利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和重要的勘探目标以后,如何有效地实施工程技术,充分挖掘勘探技术的潜力,是提高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成功率的基本保证,也是决定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

利用地震技术研究地层岩性油气藏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术要点

利用地震技术研究地层岩性油气藏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术要点

利用地震技术研究地层岩性油气藏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术要点1 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勘探现状概括而言, 地层- 岩性油气藏是指储集层因岩性横向变化或纵向连续性中断而形成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狭义的岩性油气藏包含砂岩透镜体、砂岩尖灭体、白云岩化带、裂缝- 洞穴状石灰岩、火山岩透镜体等; 广义的地层- 岩性油气藏尚应增加地层超覆体、地层不整合遮挡( 各种古潜山) 、生物礁以及水动力封闭等类油气藏[1]。

从形成机制考虑,可归纳为3类:①与沉积作用有关的。

如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生物礁、灰岩相变等。

②与不整合有关的。

如下切河道砂体、潜山、削截、超覆等。

③与构造裂隙有关的。

如成岩裂缝型圈闭及成岩带封闭型圈闭等[2]。

1966 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莱复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

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3]。

随着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探索岩性油气藏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四大重要领域之一(其他3个领域是前陆冲断带油气藏勘探、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老区精细勘探) ,也是目前中国陆上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

从中国陆上近年来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规模来看, 已经从90 年代初的20% 逐步上升到目前的55% 左右, 初步显示出岩性油气藏在增储上产方面的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中国陆上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勘探实践证明, 中国陆上绝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应具有发育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地质背景[4]。

2 地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勘探方法和技术现状世界范围内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以地表地质调查为主。

第二阶段,20世纪30-70年代,主要依靠井筒资料地质解释和老油田、老井复查,相当一部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发现具有一定偶然性。

地震谱分解技术在岩性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地震谱分解技术在岩性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7212220 [作者简介]李劲松(19682),女,1990年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现从事储层地震预测综合研究工作。

地震谱分解技术在岩性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李劲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李艳东,张 昕,孙夕平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地震谱分解技术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丰富的地质信息,从而提高对地下地质体,特别是薄层的解释识别能力,因此对于我国以陆相沉积为主要勘探对象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地震谱分解技术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

为此分别介绍了地震谱分解技术在我国多个盆地的应用实例,论述了其在层序地层学解释、地震相研究和薄储层识别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谱分解;地震属性;分辨率;地震相研究;薄层识别;油气检测[中图分类号]P631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8)022*******地震谱分解技术[1~4]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丰富的地质信息,提高对地下地质体的解释识别能力,因此在岩性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空间是很大的。

为此笔者研究了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解释、地震相研究以及薄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认为地震谱分解技术在我国以陆相沉积为主要勘探对象的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地震谱分解技术在层序地层学解释中的应用利用地震谱分解技术能够克服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提高叠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及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良好的资料基础。

图1(a )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上段碳酸盐岩地层原始地震剖面响应,图1(b )为经过小波变换谱分解处理后得到的地震剖面。

在原始地震剖面上,重点层序界面SB2(图1(a )上为白色粗虚线,图1(b )上为黑色粗虚线)无法全区分辨,在小波变换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上,在圆圈圈定的范围内SB2能够清晰分辨。

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车排子地区为例

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车排子地区为例

岩性油藏地震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车排子地区为例穆玉庆;石好果;任新成;修金磊
【期刊名称】《油气地球物理》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岩性油藏埋藏浅、厚度薄、成岩作用差,勘探效果不
理想,寻求和总结适合该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地震描述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该区地质构造特征,利用层拉平切片技术确定有利储集相带,分频技术雕刻砂体,“类亮点”特征、拟声波反演两步法鉴别流体,结合振幅一厚度分析技术预测油藏厚度。

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穆玉庆;石好果;任新成;修金磊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8
【相关文献】
1.地震沉积学在湖盆缓坡滩坝砂体预测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为例 [J], 赵东娜;朱筱敏;董艳蕾;吴冬;朱茂
2.基于保幅纯波的多属性模型回归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以准西车排子地区沙一段1砂组为例 [J], 王月蕾
3.快速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中拐地区为例 [J], 张伟;杨洪;蒋学光;季川新;彭松乔
4.基于反射系数反演的隐蔽油气藏薄储层精细描述技术——以车排子地区白垩系为例 [J], 吴笛
5.地震技术在车排子地区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J], 汪彩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地震解释技术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地震解释技术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地震解释技术研究引言: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地震解释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地震解释技术可以帮助地震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地下岩石层的结构和性质,为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地震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地震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1. 岩性识别与储层预测地震解释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速度和幅度变化,来识别不同的岩性和预测潜在的石油储层。

地震解释技术结合地震反射理论和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进而提取出有关储层性质(如孔隙度、饱和度等)的信息。

2. 地质结构分析与构造演化研究地震解释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的过程。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中的反射和折射波,可以判断地下断层和构造的发育情况,更准确地解释地壳运动和变形的过程,对于地震灾害的预测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 油气运移路径研究地震解释技术可以提供有关油气运移路径的信息。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中的反射强度和相位变化,可以确定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的运移路径,为油气的寻找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二、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的挑战1. 数据质量问题地震勘探中获取的地震数据往往存在噪音和成像不清晰的问题,这就对地震解释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对地震数据进行有效的去噪、增强成像等处理,是地震解释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 多参数约束问题地震数据中包含了多种参数的信息,如地震波的速度、振幅、频率等。

如何将这些多参数的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对地下岩石层的性质进行综合解释,是地震解释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3. 非线性问题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涉及到多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如何建立更准确的地震传播模型,进一步提高地震解释技术的解释能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地震解释技术的发展方向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不断优化和完善勘探理论和方法。最后,针对准噶尔盆地这样的复杂地区, 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内容
引言
岩性油气藏勘探在能源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球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岩 石圈中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资源在勘探和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 题,因此,
3、储层预测方法
储层预测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 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等工作。通过储层预测,可以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物性特 征、含油性等参数,为油气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油藏描述方法
油藏描述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工 作。通过油藏描述,可以了解油气藏的构造形态、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参数, 为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研究和建立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
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岩石圈中的油气资源。这些 油气资源的成因主要包括生物化学作用、热动力作用和地球化学作用等。其分布 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如岩相、沉积环境、地层压力、地下水动力等。岩性 油气藏的主要特
感谢观看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 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岩性油气藏勘探 理论
03
三、岩性油气藏勘探 方法体系
04 四、准噶尔盆地岩性 油气藏勘探实例分析
05 五、结论和建议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气勘探和开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准 噶尔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其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对于我国的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针对准噶尔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 系进行深入研究

油气藏中的地震模拟研究

油气藏中的地震模拟研究

油气藏中的地震模拟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储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其中又以油气藏中的地震模拟研究最为重要,因为地震模拟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了解地下油气储存和运移的情况,为油气勘探开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油气藏中的地震模拟研究。

第二章油气藏地震模拟的基础理论地震模拟研究的基础理论是地震波理论。

地震波理论是研究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论。

地震波的传播受到地质介质的影响,因此地震波理论实际上就是研究地质介质的声学性质。

地质介质中的声波传播与固体弹性力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固体弹性力学的基础理论是地震波传播理论的基础。

对于油气储藏而言,地震波的传播可以给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储存层的厚度、有无断层、岩石层的密度等。

因此,地震模拟是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第三章油气藏地震模拟的数值方法数值方法是地震模拟研究的基础。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将地震波传播的过程数值化,从而获得信息。

目前主要采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方法进行油气藏地震模拟。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是一种利用差分逼近微分的数值方法。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易于理解,但对于不规则的地质介质,使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会有误差。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是将地震波模拟区域分成许多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的介质参数被假定为均匀的,在每个小区域内进行方程的求解,最终得到整个模拟区域中的地震波传播规律。

有限元法适用于不规则的介质,但是相对于有限差分法需要编程难度较高。

第四章油气藏地震模拟应用案例1.利用地震模拟研究油气储层的性质通过地震模拟,可以确定储层中不同地层的位置及厚度,并可以对不同岩石类型的密度和速度进行推断。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根据地震数据推断储藏层的大小、分布等信息。

2.油气勘探中的地震反演地震反演是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数据,反演地下介质的数值模型。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油气勘探开发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

然而,油气资源的获取并非易事。

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对于油气勘探开发中安全、高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其中,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传统重要方式之一。

如何提高地震勘探技术的质量和效益,成为了当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找到地下岩石结构的反射来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可分为地表反射法和地下震源法两种。

地表反射法是将震源置于地表上,然后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各层次中反射的情况来推断油气藏的位置。

地下震源法则是将震源置于地下的某个位置而非地表,并同样通过地震波反射情况来探测石油藏。

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在于覆盖范围广泛,应用广泛,能够有效降低探矿风险。

但是,缺点则是成本过高,需要在地面或井下引入大量设备和工人进行实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如海底生物、地形等等。

二、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更新。

对于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高精度三维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了其中最关键的部分。

现代地震勘探技术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探查地下地质情况,同时能够准确地确定石油藏的位置和储量。

因此,地震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高分辨率、高速率、高精度的方向进行发展。

例如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更准确、更高效的计算模型,实现更加便捷的数据处理。

同时,更清晰的地下地质图像也将是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加强区域勘探和开发。

三、地震勘探技术的实践应用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加拿大起源石油公司在其位于西南偏南8000英尺的加拿大艾伯塔省的一个研究项目中,通过地下三维成像技术,成功找到了祖达克页岩油藏。

同时,中国也已经在海洋油气勘探中广泛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如海底地震和灰泥地震等。

这种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探明海洋油气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四、地震勘探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专业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方向引言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一、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1.早期地震勘探技术早期的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依靠单一的地震记录和简单的数据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虽然为勘探带来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勘探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2.地震勘探技术的突破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

地震数据记录设备和处理软件的不断改进,使得地震勘探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精准和可靠。

地震勘探技术在成像、解释和定量分析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3.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当下,智能化技术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效率大大提高。

智能化技术使得勘探成本降低、勘探效果提升的也为勘探提供了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二、当前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方向1.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勘探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为勘探带来了新的突破。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完善,使得勘探数据的解释和分析更加准确和高效。

2.多能源地震勘探技术多能源地震勘探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结合地震波、电磁波等多种勘探手段,实现对地下油气结构的更加全面和精准的识别。

3.高精度成像技术高精度成像技术是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不断改进成像设备和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对地下结构的高精度成像,为油气储层的识别和评价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能源勘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对地下油气结构的更加准确、全面的识别和评价,有望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岩性油气藏是指油气藏富含特定类型岩石如页岩、煤层、致密沙岩等,其储层特点是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储层类型。

针对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其地质构造和油气富集规律,为寻找新的油气藏提供科学依据。

二、选题意义岩性油气藏具有地域分布广、储量丰富等特点,但是储层性质复杂、地质调查难度大、探测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其勘探难度大、成本高。

因此,开展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的研究,对于探测和评价岩性油气藏储层类型和空间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和管理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三、研究内容本文拟采用实验分析、理论探索、数值计算等方法,结合地震勘探技术,深入研究岩性油气藏储层类型、地质构造、油气运移和富集过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探究其规律和特征,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岩性油气藏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计划1.调研和文献综述: 介绍现有的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2.岩性储层探测技术的研究: 介绍岩性储层探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特点等。

3.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的分析:通过地质调查、实验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的规律性和特征。

4.地震波俯冲方向估计方法研究:本文针对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中波场的波动性能展开研究,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和格点数据计算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进行超正则化处理和逆问题求解,提高地震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5.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采用相关仪器设备对岩性油气藏进行测量与测试,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相关的土壤信息及地质地震数据。

五、预期成果1.针对岩性油气藏地质地震特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2.相关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技术手册;3.相关成果的论文和报告的撰写;六、研究的难点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难点在于储层形成机理和特性复杂,需要运用多种探测技术,但目前地震勘探技术仍然存在局限,如数据缺失、精度不高等,这些都将对本研究带来难点和挑战。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指在地壳中由岩层和地层圈闭形成的油气聚集。

这类油气藏通常具有较厚的储层和良好的封盖层,储存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受到地质历史、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岩石类型、沉积厚度、有机质含量等都会有所不同,直接影响着油气藏的生成和聚集。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层会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

储盖组合:储盖组合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特点。

在理想情况下,储层应具有良好的孔渗性能和连续性,而盖层则应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以保持油气的聚集状态。

地层对比与圈闭评价:地层对比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地层对比,可以确定有利储层的分布和厚度,进而进行圈闭评价,优选勘探目标。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手段。

包括地震勘探、重磁电勘探等多种方法,可帮助确定储层的物性和构造特征,进而推断油气藏的分布和性质。

钻井与试油:钻井和试油是证实岩性地层油气藏存在的直接手段。

钻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井液性能,保护储层不受损害。

试油则是对油气藏进行评估和优选的重要环节,可确定油气藏的数量和质量。

开发工程与数值模拟:开发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优化油气藏的开发方案。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可以对油气藏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开采效率。

以某地区大型逆冲断层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例,该油气藏位于一个大型逆冲断层之上,储层厚度较大,且具有较好的物性和含油性。

通过综合运用地层对比、地球物理勘探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发现了这个具有高产能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

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

2021年4月第56卷第2期.综合研究.文章编号:1000-7210(2021)02-0323-09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张明<孙夕平崔兴福张昕李凌高杜文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张明,孙夕平,崔兴福,张昕,李凌高,杜文辉.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1,56(2) :323-331 '摘要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

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

主要包括:①研究初期的规划阶段,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分析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关键技术,形成处理与解释整体技术流程;②处理解释阶段,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动态分析各处理环节对刻画地质目标的影响,实时反馈到处理流程中,及时对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获得满足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的高品质地震资料;③储层描述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一步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对岩性油气藏储层做出更精细的判断。

整个一体化流程中,处理、解释人员始终协同工作,从过去的“单向串联”工作模式变为“双螺旋并联”模式。

地震解释工作时间前移,与处理工作同步开展,二者相互指导,螺旋上升,实现了处理、解释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地震预测处理解释一体化保幅提高分辨率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13810/ki.issn. 1000-7210. 2021. 02. 014〇引言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具有储层薄、圈闭面 积小且分散、边界条件复杂、赋存状态隐蔽等特征[13],为了有效识别和刻画复杂勘探目标,在不断发展地震技术的同时,需要转变地震储层预测的研究思路,由过去处理与解释分割管理转变为统一运作管理,开展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性油气藏地震处理技术研究
在岩性油气藏地震处理技术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分频噪音衰减技术、井控反褶积处理技术、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效果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地震资料的保幅保真处理,为今后的岩性油气藏地震处理工作提供了基础。

标签:岩性油气藏地震处理;井约束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1 原始资料特点
1.1 能量差异大
研究区两块资料采集方式不同[1]及地表地質条件的影响,两个区块的单炮能量存在较大差异,两块资料的覆盖次数最少为20次,最多为170次,这种不均匀,导致两块区块间能量差异比较悬殊,不利于偏移成像,降低了偏移成像精度。

1.2 干扰波类型复杂
由于研究区多样变化的地表条件以及复杂多变的深层地质条件,该区发育的干扰波类型比较多,主要有面波干扰、多次波干扰、公路干扰、机械干扰、异常噪声、高能噪声等。

其中,面波干扰和多次波干扰非常严重,影响目标区成像质量,保幅性较差,不利于储层预测。

2 主要处理技术
2.1 分频噪音衰减技术
该项保幅保真技术其原理[2]:根据噪音频率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在尼奎斯频率范围内,将数据等间隔分成若干个频率段,在每个频率段内每个单道振幅值与振幅平均值之比大于限定的通过值即视为异常道,该频率段内的该单道数据被充零,而其它频率段内的该单道数据不受任何影响。

并且可以全方位应用于处理流程不同环节,对后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随机噪音起到进一步压制作用,真正做到保幅保真的目的。

2.2 井控反褶积处理技术
不同以往,利用速度控制反褶积分析时间窗,其优势在于统计分析来自同一地层有效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同相轴连续性加强,分辨率提高,层间高频信息丰富,有利于岩性研究,同时剖面背景干净。

根据解释人员提供的井分层数据,利用Paradigm软件输出合成记录,有效地验证了上述反褶积结果的正确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3 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在偏移之后适度提高时间方向上的分辨率很有必要,因此我们采用了调谐反褶积技术,目的提高纵向分辨率,其原理:单一采样最小相位褶积算子应用到地震数据的每一个样点,其目的是增强系列处理后被弱化的有效高频信息,加强垂向地震数据分辨率。

3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使用以上各种技术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资料的品质。

通过新、旧处理的偏移剖面对比可以看出,新处理的偏移剖面断面成像清晰,尤其是沟通不整合面的油源且断至浅层的小断裂易于识别;层序界面的地层接触关系清楚(图1)。

4 结论
①将分频噪音衰减技术应用于岩性油气藏资料,可以能够完全压制噪声的同时不降低振幅级别、对有效数据不产生任何影响,真正做到保幅保真的目的。

②针对进行岩性油气藏解释,在处理过程中,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如多域组合衰减多次波技术、火山岩下伏地层成像技术,能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邬达理.复杂三维地震连片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实例分析[J]. 石油物探,2001,40(1):9-19.
[2]罗圣贤.几种叠前去噪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3):411-417.
[3]张文坡,郭平,等.辽河油田叠前偏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A].赵正璋,杜金虎,等主编.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9-64.
(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专项课题编号:2017E-1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