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单元五海湾战争教案

单元五海湾战争教案

2、“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沙漠风暴”行动——空中袭 击(1)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军事行动
(2)伊拉克的对抗 ①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②向沙特阿拉伯进攻
③点燃科威特油井 ④向波斯湾倾泻石油
“沙漠军刀”行动——地面攻 势 (1)经过: 1991年2月24日,三路进攻(东、西、中)
(2)结果: 1991年2月27日,伊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
祈祷和平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几乎使用了所有现代化常规武器。 他们通过在海湾上空部署的多颗先进的侦察、通信、导航、 气象卫星,掌握伊军动向和伊军事目标的具体位置。 多国部队多作战计划是用计算机编排处理的,因此对空袭 作战行动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周密的安排。
“战斧”式巡航导弹
“战斧”在启动发射前,由电子侦察卫星、侦察机等 对预定攻击目标进行侦察,资料输入“战斧”并自动确定 攻击路线,“战斧”飞抵目标时会自动进行图像比照,验 明证身后,用计算机调整弹冀弹尾,以确保准确攻击。 它还能在距地面仅15米的高度做超低空飞行。射程达 1297公里(飞毛腿50-300公里)
吞并科威特



里 海

中 海
色 列 以
伊 叙 利 亚

拉 约 旦
巴格达


科 威 特

科威特城
斯 湾
海湾战争形势图





二、海湾战争的经过
1、阻止伊拉克侵略的努力(1990.8——1991.2.27) 各方努力或态度 联合国 美国及西方国家 中国
[资料回放]
安全理事会…… 注意到伊拉克悍然蔑视完全理事会,虽然 联合国作出种种努力,仍拒不遵守其应当执行……的义务。 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 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 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

原创2:第7课 海湾战争

原创2:第7课  海湾战争

1.“沙漠风暴”行动——空中袭击(1991.1.17~2.23) (1)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军事行动 (2)伊拉克的对抗
①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②向沙特阿拉伯进攻 ③点燃科威特油井 ④向波斯湾倾泻石油
■伊军部署: 由萨达姆直接指挥,其作战企图是:以藏避炸、保存实
力,以有限反击拖住对方,以导弹袭击分化瓦解多国联盟;依 托既设阵地,发挥兵力优势并利用日益严酷的气候,使战争长 期化、复杂化,最终迫使多国部队撤出波斯湾,以永久占领科 威特。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沙特阿拉伯的海夫吉发动进
攻的目的是
A.把战争变成反对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圣战”
B.在沙特找一个军事据点
C.把战争扩大化、复杂化
D.把多国部队拖入地面作战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沙 特 阿 拉伯


威 科威特城



美国为首的多 伊拉克部队 国部队
兵力
660,000
378死 1,000伤
13人
360,000 伤亡
25,000死 75,000伤 被俘
8,6000
三、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一场高科技战争。 (2)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 (3)媒体直播的即时性战争; (4)实力极为悬殊的战争。
1990.8.2,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 会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并 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
1990.8.7 美国战舰在阿拉伯湾 南部水域巡逻,对伊拉克开始 进行海上封锁,以阻止其石油 出口和食品进口。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空中袭击 (1)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军事行动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1:第7课 海湾战争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1:第7课 海湾战争

第7课海湾战争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原因(1)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归属和边界纠纷方面的矛盾由来已久。

(2)伊拉克对科威特提出取消债务和的要求,遭拒绝。

(3)如果占领,伊拉克国际地位将极大地提高。

(4)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衡。

2.经过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

二、“沙漠盾牌”行动1.背景(1)联合国决议:1990年11月安理会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2)西方国家:美国为了保证它在海湾的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

2.行动(1)美国:1990年8月,美国实施“”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一支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2)伊拉克:拥有120万兵力,5 600辆坦克和700余架飞机,在科威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3.和平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国领导人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但都未能达成协议。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1.“沙漠风暴”行动(1)经过:1991年1月17日晨,多国部队对境内和伊军在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开始了“沙漠风暴”行动。

(2)结果:伊拉克军队遭到沉重打击,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2.“沙漠军刀”行动(1)经过: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在近五百千米的宽大正面上,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代号为“”的地面攻势。

(2)结果: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是二战后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2.影响(1)给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地区的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的原因,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作用;多国部队的基本战术,高科技战争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海湾战争一两伊战争的特点,对多国部队的评价,对萨达姆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历史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科方法和能力,比如把特定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环境去认识历史事件本身的方法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而教材对历史事件轻过程重结果,正是体现这些。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沙漠风暴”行动;湾战争的特点。

学习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问题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

7海湾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7海湾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7海湾战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7 海湾战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目的,认识伊拉克发动对科威特战争的侵略性。

2.结合海湾地区的战略地位和资源重要性,分析美国实施“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行动的本质意图。

3.联系时政热点,分析当前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及海湾战争的特点。

3.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标签海湾战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见原书P118)学案导学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原因:(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也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资源纠纷: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3)而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被伊拉克领导人看作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2.经过: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伊军很快就占领了科威特王宫,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海湾国家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一直存在争端。

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不到一天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请思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掠夺财富,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二是夺取领土,改善海湾战略态势;三是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二、“沙漠盾牌”行动1.原因:(1)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伊拉克侵略邻国的野蛮行径。

(2)西方国家: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

(3)美国为了保证它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

2.爆发: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一支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联合国领导人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 5-7 海湾战争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 5-7 海湾战争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5-7 海湾战争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威特;联合国安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解:伊拉克出兵侵略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威特的矛盾根,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技在当前和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重点与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邻国威特,挑起海湾战争,及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最终臸止其侵略行径的全过程。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并增加伊拉克在国际能领域的发言权,萨达姆挑起了侵略威特的战争。

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受到了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并最终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击溃伊拉克侵略军,解放威特的胜利。

此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了长达十余年的臸裁。

本课内容叙事性与分析解并重,建议教师采用讲解描述法、问题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历史教的一些方式,引导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尽可能地达到习最优的目的。

★教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右图照片,并作解说:“这是美国新闻记者史蒂夫〃麦克卡瑞拍摄的作品,发表在1991年8月号的美国《国家地》杂志上。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5.7海湾战争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5.7海湾战争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分析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地区安全的影响,如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中东地区冲突等。
-探讨战争背后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因素,了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
课堂
-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合作能力。
针对高二学生,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国际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分析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及地区安全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海湾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教学难点为: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及地区安全的影响。
6.历史责任感:通过总结海湾战争的历史教训,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海湾战争的背景:掌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以及此次入侵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海湾战争的过程:了解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如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等。
-海湾战争的影响:分析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地区安全及伊拉克国内局势的影响。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战争的影响,如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一步深入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
-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5.7海湾战争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5.7课 海湾战争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5.7课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指导学生分析“石油经济”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时空观念:从海湾地区尤其是伊拉克与科威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伊拉克与科威特领土争端历史缘由的角度,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3、历史实证:通过历史史料证明历史观点,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必然性。

4、历史解释:通过对海湾战争的探究学习,合理解释这场战争的特点,认识到战争对一个国家所起到的影响。

5、家国情怀:海湾战争让中国认识到与自己与美国在科技方面的巨大差距,激励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与高科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湾战争的过程。

2、难点: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三、授课过程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张召忠将军谈海湾战争)师(问):看完刚才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师:这段视频资料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对许多平民所带来的巨大伤害,揭示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试验新式武器,美国完全暴露出其霸权主义行径。

授课:师:海湾战争是指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师:海湾战争的导火线就是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那伊拉克为什么要入侵科威特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五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

请同学研读材料一:海湾地区,也称波斯湾,阿拉伯人叫它阿拉伯湾。

海湾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介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之间的一片狭长海面,海湾往东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连接,出阿曼湾南口,通过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洋。

1990年,海湾地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890.5亿吨,占世界的65.2% ;原油产量7.8亿吨,占世界的26.0%。

海湾沿岸是世界最大产油中心和石油出口地区。

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生:答师:海湾地区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又拥有丰富石油资源,海湾地区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请同学们研读材料二:伊拉克在两河流域上中游,科威特在下游。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7《海湾战争》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7《海湾战争》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冷战后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2.详细讲解海湾战争的起因,包括两伊战争、科威特危机等,解释战争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
3.叙述海湾战争的过程,重点介绍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多国联军的行动以及主要战役。
4.分析海湾战争的影响,从中东地区、国际关系、世界格局等方面进行阐述。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列举海湾战争的起因。
2.描述海湾战争的过程。
3.分析海湾战争对中东地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也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总结归纳(500字)
2.论文、评述等作业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3.提交作业时,请附上相关资料来源,培养学术诚信意识。
4.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按时提交,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方法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史料分析、地图解读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增强国家意识。
2.价值观引导:通过学习海湾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价值观。
(4)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冷战后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地缘政治因素等。
(5)史料分析:选取与海湾战争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教案

第7课海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右图照片,并作解说:出示几张海湾战争后的图片,大家可以试着观察这张图片,看看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接着问:(稍事停顿)劫后余生的海湾地区,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炎炎烈焰狂舞飞腾。

几头仓惶无助的骆驼,正试图逃离这人间地狱。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幕人间惨剧?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原因:(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也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资源纠纷: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3)而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被伊拉克领导人看作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5-7《海湾战争》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5-7《海湾战争》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5-7 海湾战争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挑起海湾战争,及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最终制止其侵略行径的全过程。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并增加伊拉克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发言权,萨达姆挑起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

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受到了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并最终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击溃伊拉克侵略军,解放科威特的胜利。

此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制裁。

本课内容叙事性与分析理解并重,建议教师采用讲解描述法、问题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一些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尽可能地达到学习最优化的目的。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认识到战争涉及的各方利益、冲突和争夺,以及战争对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4.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海湾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表达和交流技巧。
6.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认识到战争的破坏性和对人类社会的伤害,倡导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②国际合作与竞争:世界各国在维护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形式。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参与感。通过分析具体的海湾战争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内容逻辑关系
②战争过程:多国部队与伊拉克进行激烈战斗,最终伊拉克军队被赶出科威特。
③战争结果:伊拉克面临国际社会的制裁,国内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2. ①国际政治格局: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
②后续影响: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一系列后续冲突。
3. ①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美国维护全球利益和中东地区稳定,伊拉克获取石油资源和改变国际地位。
问题:海湾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
答案:海湾战争的导火索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战争的结果是伊拉克军队被赶出科威特,但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战后伊拉克面临国际社会的制裁,国内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2.例题二:根据材料,分析海湾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材料:海湾战争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霸权地位;另一方面,战争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导致了一系列后续冲突。

海湾战争精品教案

海湾战争精品教案

海湾战争精品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5-7海湾战争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挑起海湾战争,及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最终制止其侵略行径的全过程。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并增加伊拉克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发言权,萨达姆挑起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

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受到了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并最终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击溃伊拉克侵略军,解放科威特的胜利。

此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制裁。

本课内容叙事性与分析理解并重,建议教师采用讲解描述法、问题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一些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尽可能地达到学习最优化的目的。

单元五:海湾战争教案

单元五:海湾战争教案
海湾战争教案
演讲人
目录
01. 海湾战争背景 02. 海湾战争过程 03. 海湾战争影响 04. 海湾战争启示
1
海湾战争背景
历史背景
01
海湾战争爆发于 1990年8月2日
02
起因: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
03
国际反应:联合 国安理会通过决 议,要求伊拉克
撤军
04
战争过程:以美 国为首的多国部 队对伊拉克进行
02
战争原因:领土争端、资 源争夺、宗教矛盾等
04
和平解决:通过国际合作和 谈判,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 途径
国家战略
海湾战争展示了国 家战略的重要性, 国家战略是维护国 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的重要手段。
海湾战争表明,国 家战略需要根据国 际形势的变化进行 调整,以适应新的 挑战和机遇。
海湾战争提醒我们, 国家战略需要注重 综合实力,包括经 济、军事、科技、 文化等方面的实力。
05
沙漠风暴行动:多国部 队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
02
沙漠盾牌行动:多国部 队在伊拉克边境集结
04
沙漠之狐行动:多国部 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06
沙漠之狐行动:多国部 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战争结束
01
停火协议:1991年2月28 日,伊拉克同意停火
03
战争损失:海湾战争造成大 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2
撤军:伊拉克军队开始从科 威特撤出
海湾战争表明,国 家战略需要注重国 际合作,通过与其 他国家建立合作关 系,共同维护国际 和平与稳定。
谢谢
海湾战争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剧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经济影响
01
海湾战争导致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全球经济

教学设计1:第7课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1:第7课  海湾战争

第7课海湾战争【课程标准】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学建议】1、本课主要介绍了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学习时注意总结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和海湾战争的特点。

2、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目的,认识伊拉克发动对科威特战争的侵略性。

3、结合海湾地区的战略地位和资源重要性,分析美国实施“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行动的本质意图。

4、联系时政热点,分析当前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本课可采用多种形式导入。

例如:展示一系列像课本提供的“被油污所困的海鸟”等表示海湾战争结果的图片,配以去死奥相对比较哀婉的音乐,使学生在直面战争残酷性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背景: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

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

2、开始: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

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

3、主要原因是:1)领土纠纷。

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

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

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2)关于石油政策。

3)债务问题。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

二、1990年的“沙漠盾牌”计划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

初中历史海湾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海湾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海湾战争教案
教学内容:海湾战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掌握海湾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当代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海湾战争的起因与过程;
2. 海湾战争的结果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准确理解海湾战争的核心问题;
2. 如何分析海湾战争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海湾战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海湾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主题;
2. 内容讲解:介绍海湾战争的起因与过程,以及涉及的各方国家和军事行动;
3. 分析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海湾战争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包括中东局势、美国地位等;
4. 总结归纳:通过向学生提问,总结课上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验学生对海湾战争的理解程度;
2. 深化拓展:通过讲解相关历史事件,拓展学生对海湾战争的认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就海湾战争的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4.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海湾战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同时,学生应该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当代历史事件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湾战争精品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5-7海湾战争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挑起海湾战争,及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最终制止其侵略行径的全过程。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并增加伊拉克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发言权,萨达姆挑起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

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受到了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并最终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击溃伊拉克侵略军,解放科威特的胜利。

此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制裁。

本课内容叙事性与分析理解并重,建议教师采用讲解描述法、问题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一些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尽可能地达到学习最优化的目的。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右图照片,并作解说:“这是美国新闻记者史蒂夫•麦克卡瑞拍摄的作品,发表在1991年8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

大家可以试着观察这张图片,看看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接着问:(稍事停顿)劫后余生的海湾地区,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炎炎烈焰狂舞飞腾。

几头仓惶无助的骆驼,正试图逃离这人间地狱。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幕人间惨剧?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XX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

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

科威特在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

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

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

、原因:(1)边界纠纷:伊拉克方面认为科威特自古以来是伊拉克的一个省,两国存在着边界纠纷;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伊拉克和科威特还都属于奥斯曼帝国。

实际上,科威特这块1.8万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当时隶属伊拉克巴士拉省。

1913年,爆发战争的传闻在欧洲甚嚣尘上,英国和土耳其签了一个协议,将科威特变成一个自治县。

法国和英国为了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于1916年签订了锡克—皮科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伊拉克由原土耳其的三个省组成:即巴格达、巴士拉和摩苏尔。

有一个说法绝妙地概括了这种状况:“伊拉克是丘吉尔发神经病时造出来的,丘吉尔要把基尔库克和摩苏尔这两个毫不相干的油井连成一体,又要把三个水火不相容的人民凑到一块儿,即库尔德人、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

”(2)石油利益:两国之间的鲁迈拉油田之争是战争的重要导火索;伊拉克寄望于吞并科威特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

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

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

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

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

伊科之间有长约120公里的陆地边界,其中盛产石油的沙漠地带未划定边界,伊指控科在两伊战争期间蚕食伊拉克领土,在属于伊拉克的地区建立军事哨所和石油设施,还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南部盗采了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

(横穿两国边界的鲁迈拉油田呈锅底状地形,“锅底”在科威特境内,造成了伊拉克的石油开采量总是低于科威特。

)科认为,鲁迈拉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应属科领土,并要求阿盟组成一个仲裁委员会,根据科伊现有的条约和有关文件划定两国边界。

(3)债务问题: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为缓解危机,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了包括勾销债务和租借岛屿等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即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所欠700多亿美元债务中,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的债务约350亿美元。

伊拉克提出它与伊朗作战是保卫阿拉伯民族,因此应正式免除战争期间所欠科威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

科认为,伊未经协商单方面提出取消全部债务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阿联酋指出,伊的做法引起争论,不利于阿拉伯民族履行义务。

另外,由于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从1990年1月的每桶21美元下跌到7月的14美元。

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有意超产石油、降低油价,使伊拉克损失14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

科威特表示,两伊停火后,科一直遵守欧佩克规定的生产配额,为限产保价政策作出了牺牲。

科要求增加生产配额,是为了满足它在西欧发展石油“下游业务”的需求。

阿联酋也拒绝伊的指控,指出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稳定是欧佩克内外产油国的共同责任,为稳定石油价格,阿联酋宁可将产量减少到配额以下。

2、经过:战争爆发、科威特埃米尔流亡、伊拉克宣布吞并科威特。

(1)战争爆发:1990年8月2日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

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

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

(2)埃米尔流亡: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

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

作为波斯湾产油大国科威特的元首,贾比尔除了富可敌国的个人资产外,其人生也十分具有传奇色彩。

1977年12月31日贾比尔从他叔叔手中继任第13任埃米尔之后,他设立了一项为了下一代基金,以保证科威特人在石油开采完之后还可以生活,他每年要求将石油收入的10%捐入基金中,到现在这笔基金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

萨达姆和贾比尔可以算得上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不但表现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萨达姆还多次计划暗杀贾比尔。

萨达姆还形容贾比尔是一个十足的“玩弄女人”的人,他一生结婚40多次,有70多个孩子。

XX年1月15日,贾比尔因病去世,享年77岁。

(3)伊拉克吞并科威特:990年8月2日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8月28日,萨达姆签署法令,将科威特并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9月24日,伊拉克决定取消科威特货币,限期兑换成伊拉克货币。

9月27日,又颁布法令,限令所有科威特籍公民改领伊拉克身份证。

二、“沙漠盾牌行动”(1990年8月):、联合国的反应:(1)联合国第660号决议(1990年8月2日):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即召开第2932次会议,讨论伊科局势并作出了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继660号决议之后,安理会于8月6日通过661号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对伊实施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

8月8日,伊拉克公然宣布吞并科威特,安理会于8月9日通过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兼并科威特为非法。

此后至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对伊拉克的最后通牒之前,先后通过了11个相关决议,一再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宪章》,无条件撤军,以恢复科威特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伊拉克置若罔闻。

(2)联合国第678号决议(1990年11月29日):伊拉克撤军的最后通牒(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

要求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前完全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关伊拉克非法入侵科威特的问题)以及之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如伊拉克拒不执行,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利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并执行第660号决议和之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并恢复这个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

决议要求伊拉克完全遵守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第660号决议及其它所有有关决议,同时规定了期限,给予伊拉克最后一次遵守决议的机会。

决议请求所有成员国对执行该项决议所采取的行动提供适当支援。

2、美国的反应: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

一向视海湾地区的石油为其生命线的美国,迅速对此作出强烈反应。

(1)关注:石油利益8月2日凌晨,也就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即向安全理事会递交了一封信,表达美国对此事的关注。

美国总统布什甚感震惊,国防部五角大楼指挥中心也处于一片忙乱。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连发几道命令:命令停泊在巴林麦纳麦港的6艘美国军舰立即起锚驶离港口,以防伊拉克空军突然袭击,造成“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命令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向阿曼湾靠拢待命;命令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美军基地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基地上的B-52轰炸机随时准备出击;命令美军驻希腊苏扎湾海军基地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美国为什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如此关注呢?美国总统布什说过:“如果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的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

”伊拉克地处海湾的心脏,是波斯湾南北两翼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美国控制了伊拉克,就有利于从南北两翼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

显而易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首先是严重触犯了美国在中东的根本利益――石油输出的安全畅通,破坏了美国寻求控制石油资源,从而维护自身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命脉的战略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