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教学方向思考1. 引言1.1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趋势分析近五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是主题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题材,而是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发展、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
其次是体裁多样化,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考生需要具备不同的写作能力。
要求更加具体,评分标准趋于严格,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等方面。
这些变化意味着考生在备考高考语文作文时需要更加全面地准备,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观点表达。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变化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挑战。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社会观察力,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目的和意义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趋势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了解高考语文作文的发展变化,掌握最新的考试动向和要求。
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作文题目的主题和体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要求也更加具体和严格。
通过对作文评分标准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作文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了解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的变化趋势,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向。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题目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对高考语文作文的趋势分析还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向和评估标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趋势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考试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主题多样化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中,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与解读
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与解读高三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语文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一部分,不可忽视。
而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将对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作文考试。
一、多样性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在高考中,语文作文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议论文、叙事文、说明文、描写文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和对不同文体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在备考期间需要熟悉并掌握各种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做到应变自如。
二、主题突出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之二是主题突出。
作文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明确的主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写作。
主题可以是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学科知识等。
学生要通过解读作文题目,确定主题,并在文章中贯穿主题,展开论述。
因此,在备考期间,学生要善于思考、理解题目,把握住作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准备。
三、思辨性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之三是思辨性。
语文作文不仅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学生通过思辨和思考,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作文题目往往涉及到社会现象、价值观念等问题,要求学生全面思考,理性分析,做出有力的论证。
因此,学生在备考期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会合理思考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四、文采要求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之四是文采要求。
作为语文考试的一部分,语文作文不仅要求学生写出逻辑严密的文章,还要求文采飞扬,富有个性和想象力。
文采要求体现在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
学生在备考期间需要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磨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包括多样性、主题突出、思辨性和文采要求等。
学生要在备考期间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应变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教学导向探究——也谈近六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型与审题对策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教学导向探究因蔡开盛摘要:六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大体是以任务驱动型为主的新材料作文。
根据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可将它们分为:一般新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漫画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题型设计呈现思辨性、任务型、情境化、实用性等特点;命题材料选择聚焦立德树人,不回避时政热点。
分清作文类型,洞悉命题趋势,采取相应策略,方能精准备考。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型;策略;导向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自从2006年开启“乌鸦向老鹰学抓羊”这样的材料作文模式以来,它的题型大体属于“新材料作文”。
它明显有别于之前“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种三自模式的话题作文,并且在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这两方面呈现渐进嬗变的趋势。
尤其是2015年全国I 卷出现以“明华”的身份“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这样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为新材料作文命题开启了任务指令设计的新征程。
从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两方面来看,近六年的“新材料作文”命题大致可分为:一般新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漫画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等四种主要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讨以上四种“新材料作文”的题型特点及审题对策,亦冀从中洞悉命题趋势,明确作文教学导向。
一、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策略:理清逻辑,审慎推导一般新材料作文是指试题只提供一则材料,而不限定话题,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审题立意的作文命题样式。
近几年的一般新材料作文还出现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审题立论中考查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
伏尔泰曾说:“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思考问题要比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行动更重要。
”2018年全国II 卷有关“幸存者偏差”这道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恰好就证明“怎么思考问题”比“怎么行动更重要”这一观点。
说它是“一般新材料作文”,是因为它的试题材料是一则逻辑学中的案例;更因为它的写作要求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没有附加特别的“任务指令”。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题目再现:(小作文)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
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例文:在我看来,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功能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潜在问题。
一方面,点赞是对他人分享内容的认可和鼓励,有助于增进友谊和社交互动。
另一方面,过度关注点赞数量可能导致虚荣心的滋生,甚至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
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点赞,用它来传播真相传递公平正义,而非成为虚荣心的奴隶。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
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
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例文:选择绍兴作为研学目的地的理由如下:首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鲁迅的故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创作环境以及思想形成过程,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其次,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绍兴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我们可以游览东湖、鉴湖等自然景观,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综上所述,我建议将“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的目的地定为浙江绍兴。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例文:月的独白我是那高悬夜空的明月,静静洒下银白的温柔。
我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却只能默默无言,静静守望。
我在夜空中独自轮转,穿越云层,历经风霜。
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趋势与写作建议
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趋势与写作建议作者:方英来源:《中学语文·中旬》2023年第10期摘要深入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趋势和写作技巧,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通过对高考作文的题目进行梳理,发现其主要涵盖社会热点、时事问题、价值观反思、人文关怀、个人经历与成长等内容;其次探讨了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明确立意、构建清晰逻辑、用具体细节和案例支持、运用表达技巧等;最后提出了高中生备考高考作文的建议,包括多读多写、积累素材和写作技巧、关注时事动态等。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写作技巧备考建议高考是中国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重要考试。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科目的一部分,占据相当大的分值,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和录取情况,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高考作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试环节。
在过去的高考中,作文题目涵盖了广泛的题材,涉及社会、文化、人生、科技等各个领域,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积累、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对于考生来说,如何应对高考作文题目,掌握适合高考的写作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然而,由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许多考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写作思路。
同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相对较为严格,要求考生的作文不仅要有正确的论述和观点,还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流畅的表达。
因此,许多考生的高考作文成绩不理想。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掌握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写作技巧,笔者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和对高考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总结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和评分要点,提供针对不同题材的写作技巧和应对策略,以帮助考生提升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自信,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笔者也对高考作文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趋势1.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高考作文题内容丰富。
将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常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洞察 2024 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走向,掌握后期备考关键
洞悉2024年作文命题趋势,把握后期备考重点——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2024年作文备考策略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应对方案绿阴不减来时路,守正创新不二门,以此形容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趋势,亦无不可。
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始终体现了"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辨,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在材料、提示语等方面迥异于往年,但考查核心价值、时代精神等旨归不变。
如上海卷"好奇心",指向科学精神,涵养高远的科学志趣;天津卷,指向青年如何立德修身、躬行实践;新课标 I 卷,指向奋斗追梦,讲好中国故事;全国甲卷,指向科技发展中如避免人被物化等时代命题;新课标 II 卷,指向自我与环境、自我与时代;全国乙卷,指向立己达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这些主题,都紧扣时代脉搏。
材料虽然一反往日的宏大叙事,代之以清新蕴藉的材料,但就其内容本身,可谓绿阴不减来时路,与往年考查并无二致。
鉴于此,笔者纵观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深入解析,洞悉高考命题特点,亲自进行写作实践,并总结出应对之策,以期有所裨益。
命题趋势一:回归教材将2023年高考作文题与教材对接,不难发现,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强调回归教材。
如全国甲卷作文"人·技术·时间"与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作文题大同小异,必修下I 卷作文"故事的力量",直接呼应选择性必修中册外国文学作品研习单元中的"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
解决方案:深耕教材,积学储宝与其漫无边际"做加法"-﹣横扫各地联考题,不如"做减法",回归课本,对每篇课文深耕、开掘、盘点,使课本成为写作的"无尽藏也"。
充分发挥课文的作文功能,不妨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课本素材挖掘、整合、阐释、盘点;二是对课文典型写法总结运用;三是重视课本单元人文主题、单元研习及活动任务等。
高考语文作文试卷研究报告
摘要:高考语文作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卷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作文题目的特点、趋势以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备考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高考语文作文是衡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考试项目。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逐渐趋向多元化、开放化,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考作文试卷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对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卷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1. 收集近五年高考语文作文试卷,包括全国卷、地方卷等。
2. 对试卷中的作文题目进行分类、分析,总结题目特点。
3. 分析作文题目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包括语言表达、思维创新、文化素养等方面。
4. 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备考建议。
三、研究结果1. 题目特点(1)多元化:高考作文题目涉及生活、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放化:题目设定较为开放,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现个性。
(3)情境化:部分题目以具体情境为背景,要求学生在限定条件下进行写作。
2. 学生写作能力要求(1)语言表达: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
(2)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深入分析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展现创新意识,提出新颖的观点。
(4)文化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策略和备考建议1. 教师教学策略(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的水平。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写作,培养创新意识。
(4)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学生备考建议(1)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社会热点、文化现象,提高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2024高考命题变化趋势(名篇名句默写+作文试题)
高考语文命题变化趋势一、名篇名句默写1.开放性与限定性的统一2021年适应性测试中,“名篇名句默写”试题首次出现开放性试题。
这种考查方式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给了喜爱古诗词的考生更多的作答空间,考查的重点由固定篇目的记忆理解转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育部考试中心《立德树人自然融入内容改革持续深化——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这类试题是开放性与限定性的统一,增加试题答案的多种可能性是建立在给定的意象基础上的。
这些意象或是古代地名(如“三秦”“京华”),或是自然事物(如“落木”“花鸟”),或是常见代称(如“杜康”“谢公”)。
2023年新课标Ⅰ卷和Ⅱ卷则更进一步,设置真实生活情境考查对古代名句的应用,要求填入内容符合设定场景,它不仅考查考生是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背诵古代诗文名篇,而且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将背诵的名句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利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要求考生抓住题干提示信息。
2.限定性下的唯一可能性与此同时,这种限定性还表现在作答的篇目选择上。
例如,包括2021年适应性测试旧课标版和新高考Ⅰ卷旧课标版和新课标版试题、2022年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新课标版试题在内,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未对《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进行修订)的范围内,均有且仅有1句诗句符合题意。
因此,开放性试题下并不一定意味着课程标准要求下试题答案的多种可能性。
这样的考察方式既突破了以往答案的唯一性,又能够鼓励考生在课余多积累古诗词,很好地落实了有关上位法命题要求。
《广东高考年报(2021年)》3.命题倾向诗、词、曲篇目新增“开放性试题”并非新高考这三年“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的主要特点,“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的最大变化应当体现为命题时对篇目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的诗、词、曲篇目。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7篇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都很熟悉吧。
高考语文写作指导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1.语言、文学味愈加浓郁 2.进一步注重学生为主体 3.关注人生、社会、自然 4.呈现情感、态度和价值 5.调动学生丰富文化积蓄 6.注重对思维品质旳检验
命题关注已然与未然: 2023年天津卷:“留给明天”
命题关注原因和成果: 2023年全国1卷:看图作文“出事了”……
6.注重对思维品质旳检验
(2)注重引导学生在对事物关系发掘中作辩证旳思索 窥一斑能知全豹。 另外,我们是否能够在下列逻辑关系上,有所预想: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共性与个性: 量变与质变: 主要与次要: 个体与集体: 实践与认识: 真理与谬误: 物质与精神:
二、部分作文训练设计与构思举隅
话题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旳文字,按要求作文。 “碰撞”是一种物理学上旳名词,指物体相碰或相撞。它 还有更丰富有意味,诸如文化旳碰撞、思想旳碰撞、观点旳 碰撞、心灵旳碰撞…… 请以“碰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二、部分作文训练设计与构思举隅
近年作文命题走向及特点分析 (三)局部命题旳创新与回归
2023年福建卷:“等待戈多/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空白”其中旳一种为话题 2023年,题目是“季节”,让人感觉似乎又回到稳妥、朴实中来。
近年作文命题走向及特点分析 (三)局部命题旳创新与回归
从形式上看,以2023全国1为例。选了看图作文旳形式,形 式上与早十几年前旳“给六指做手术”形式相同。这些,或许也 能给我们某些某些方面旳启示。
——直指“愿”
2023年上海卷:“我想握着你旳手” ——直指“握”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及命题思路报告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及命题思路报告202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语文作文试题共4道。
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高擎思想大旗,坚定理想信念。
统筹设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入试题。
一是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原著原文;二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讲话精神,如“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维能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等。
立足学生生活,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题与考生生活息息相关,每道题可书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都相当多,学生既能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
精选思辨材料,提升思维品质。
全国甲卷思辨型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启人深思,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观察、归纳相应现象,并凝练成鲜明的观点,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阅读写作关联,引导深度学习。
新课标II卷是读写结合类新题型,根据本试卷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做到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2023年高考四道作文试题合理布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细悟笃行。
试题精心选材、精心设问,题面简洁但意蕴丰富,启人深思,切实发挥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思路报告,一起来看全国甲卷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思路:“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及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
2024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命题特点分析一、教考衔接加强,回归教材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回归教材”的表现,即体现统编语文教材和试卷的关系,试卷中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可以看到教材的因素。
①显性的,如文言文第11题,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联系。
②隐性的,如古代诗歌阅读中,选的是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连--考查学生能否由试题给出的诗句联想到《兰亭集序》,联想到《琵琶行》。
这样的试题设计能够引导一线重视语文课文,打破刷题的怪圈,促使老师真正重视手头的教材使用,而不是去猜题押题刷题。
☞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教材本身的研读掌握,语文教材是学习与备考的第一基础。
学习与备考首先不能背离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要学会深挖教材。
二、跨学科素材与强烈的语文学科特色毫无疑问,这些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命题方面,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这也将是以后命题仍贯彻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作文题与科技有关。
这是中学教育对学生广泛的、跨学科阅读要求的体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素材本身只是命题思路与学科考察能力的载体,语文考试根本上还是服从和服务于语文学科能力的,即试卷考点设计、学生答题运用的能力依然是语文学科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范畴。
强调文本细读,学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筛选和把握,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和备考训练中,要克服当下碎片化阅读和粗略阅读的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方式灵活多样,强化了知识运用的考查,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要求。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将会紧跟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突显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对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的一些预测和展望。
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围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
作文题目可能涉及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垃圾分类等热点话题,鼓励学生思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2.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很有可能涉及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
作文题目可能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机器人在社会中的角色、科技创新对教育的改变等话题,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索人与科技的关系。
3. 多元文化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邀请学生讨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多元文化的价值,鼓励他们展现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促进全球化时代的心灵沟通。
4. 青少年成长与社会责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社会责任备受关注。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以青少年成长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和使命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5.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传统文化又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对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的预测,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主题将会更关注社会、环境、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3高考语文命题启示类作文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3高考语文命题启示类作文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2022年全国高考的8道作文命题中,有3道是启示类作文:新高考Ⅰ卷的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全国甲卷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浙江卷的“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经验”。
今天,我们结合这几道命题,一起来聊聊启示类作文命题的特点,以及在备考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研磨真题细致把脉(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材料由“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围棋术语的含义入手,思考其启示意义。
我的建议一是由情境思考我们启示意义是什么,二是由思辨构思启示怎么来写。
情境的思考就是确定材料到底让我们谈论什么话题,也就是我们的审题立意的过程。
首先是由材料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叙述,展开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在学习生活、社会现实中关联其象征意义。
比如,我们的学习过程……哪些做法是本手?哪些做法是妙手?哪些做法是俗手?思辨的表达就是如何去阐述所得观点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结合材料的内容,我们来确定论证过程的关键是在强调“本手”意义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术语相互之间的关系。
要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妙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本手做到了位,才可能出现妙手。
如果本末倒置,妄图不切实际地偷奸耍滑追求妙手,常会弄巧成拙,把事情搞砸,从而沦为俗手。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课件
二、命题特点
①材料作文得到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得以回归,更强调对话题 的理解,突出考查思维能力。 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进行价值引领。高考命题关注个人与时代、 个人与国家,从一个角度切入大的社会主题,同时又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③思辨色彩进一步加强。应该说高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一 贯的,且有加强趋势。
卷别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作文题(关键点) 题型分类
故事是有力量的 材料作文
有时希望有一个自 感悟延伸类材料作
己的空间
文
本手、妙手、俗手 材料作文(多元)
“选择 创造 未来:任务型驱动作文
主题征文
(多元)
“体育之效—强弱 材料作文 转化”
描红“人”字对人 漫画作文 生的启迪
谢谢大家!
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
一、作文研题 二、主观感受
一、作文研题
1、题目解析 2、命题特点 3、具体思路 4、呈现问题 5、突破关键点
真题回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
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三、具体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 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 是否会越来越少?
第一次:越来越多【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第二次: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该如何理解?
①互联能高效地解决许多具体 的问题。
二、主观感受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往年命题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凸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
试题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应用、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整体来看,试题难易程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具体分析1.语言文字应用:这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等。
整体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2.古文阅读:这部分试题选取了古代经典文献中的段落,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除了对古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涉及到了对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3.现代文阅读:这部分试题选取了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段落,要求学生理解作者意图、分析文章结构等。
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4.写作:2023年的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趋势,以材料作文为主。
题目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情境,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写出有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的文章。
这不仅考验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对未来的启示从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试题特点来看,未来的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好的写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
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
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
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
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
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
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
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
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
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
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
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
这种变化,
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
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
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考生自由驰骋。
4.命题风格:紧扣整体趋势,地域特征存在。
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往往会与全国的整体风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又往往能够反映考区的思想状况与经济水平。
从命题形式上看,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更为明显,纵观近两年的考题,上海、江苏等地采用的均为命题作文,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海南等地采用的均是材料作文,四川、山东仍然采用话题作文,其余等地则年年有所变化。
从要求上看,有些考区特色鲜明,如湖南卷连续多年对文体都提出强制性要求,浙江卷近三年的考题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考题或在题目中、或在材料中、或在要求中蕴含着“情感”。
二、2009年作文预测
为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选拔性,纠正盲目猜题的不良风气,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
“稳”是前提,“变”是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三大新趋势:
1.内容:关注生活
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考的角度如下: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这些角度,常考常新,2009年将会更加关注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
2.题型:稳中求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
虽然各地命
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是今后的命题趋势,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应该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材料作文进行考查的省市,则多关注命题作文。
3.要求:限制增加
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
为了从根本上整治文体不明的现象,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不限”,改为“文体自选”。
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
而湖南卷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在文体上要求特别严格,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更应该注重议论文的训练与写作。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用兵作战的这句名言,对于我们高考作文也非常贴切。
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