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68例,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常规对症治疗(退热、肠道黏膜保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加入葡萄糖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 d。
观察组给予炎琥宁10 mg/(kg·d)及西咪替丁10~20 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 d。
观察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主要症状好转时间、抗原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标签:炎琥宁;西米替丁;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otavirus,RV)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在中国流行多发于夏季,以五六月份为最高。
潜伏期通常为2~3 d,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1周。
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d,重者超过20次/d。
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
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5~26个月的婴幼儿中出现,可发生流行或大流行[1]。
本研究通过两种治疗方案的对照实验,旨在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急性RV肠炎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个月~2岁4个月,其中5~6个月2例,>6个月~1岁29例,>1岁~2岁4个月37例,均符合RV肠炎的典型表现。
其中有发热49例,体温>39℃12例,无发热19例,呕吐42例。
所有病例入院后即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

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轮状病毒性肠炎简介轮状病毒性肠炎,简称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尤其在食物、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易传播。
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特点是起病急、传播迅速。
轮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是造成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短,通常在感染后1-2天出现症状,病程轻重不一。
儿童是该病的易感人群,特别是6个月到2岁的幼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轻者症状可在数天内自行缓解,重者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预防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饮食清洁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等措施。
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补液、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支持疗法。
在临床实践中,免疫球蛋白治疗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方法。
免疫球蛋白是由人类血浆中提取而来的一种含有免疫活性物质的制剂,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抗体来增强免疫功能。
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中,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地中和病毒,减轻病情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
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优点包括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
通过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的发生及加重,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帮助其尽快康复。
正是基于这些优点,免疫球蛋白治疗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2. 正文2.1 病例分析我们回顾了一组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并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儿童患者病例,该组患者包括10名年龄在2岁到5岁之间的儿童。
这些患者大多数出现了典型的轮状病毒性肠炎症状,如腹泻、呕吐、发热等。
其中有两名患者除了经典的肠道症状外,还出现了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影响分析

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这种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症状缓解和康复速度。
消旋卡多曲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病毒复制和释放,抑制病毒感染;而利巴韦林则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发现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也需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对患者进行监测和管理。
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并持续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利巴韦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影响分析、作用机制、效果分析、副作用、生活质量评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造成患儿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易引起暴发流行。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案,传统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缺乏特异性和有效性。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消旋卡多曲和利巴韦林作为两种药物被广泛研究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消旋卡多曲是一种抗生素,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起到抗病毒作用;而利巴韦林则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能够直接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分析,有望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药物方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影响,并评估其对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消旋卡多曲和利巴韦林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希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种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通过对消旋卡多曲联合利巴韦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用蒙脱石散剂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方法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50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130例,联合运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剂;对照组120例,单用蒙脱石散治疗。
剂量: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12月患儿,每次0.1g,12~30个月患儿,每次0.2g,3次/日,口服。
蒙脱石散剂:≤12个月患儿,(1/3包)/次,12~30个月患儿,(1/2)包/次,3次/日,口服,治疗72h。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5%和95%,对照组分别为43%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剂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标签: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剂;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小儿腹泄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潜伏期为1~3日,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在发病初期即发生呕吐而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在10次/日以内,亦可达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常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1]。
我科于近2年应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单用蒙石散剂治疗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住院患儿250例,年龄4~30个月,粪便为稀水或蛋花样,镜检除少数有少许脂肪滴或红细胞、白细胞外,余均无异常,大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均为阳性,依据1992年腹泻病诊断分型标准[2],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布上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例分布情况组别1例数1男1女10~12月112~24月124~30月1发热1呕吐1轻度脱水1重度脱水1入院前病程(d)治疗组1130178152156152122 152 148 1 102 1 28 1 1.8±0.8对照组1120 170 150 152 1 48 1 20 145 140 198 1 22 1 1.7±0.81.2治疗方法治疗组两药联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剂:≤12个月患儿每次0.1g,12~30个月患儿每次0.2g,3次/日,口服;蒙脱石散剂:≤12个月患儿,(1/3包)/次,12~30个月患儿,(1/2)包/次,3次/日,口服。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健康宣讲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 疗
除了保持身体卫生,儿童应及时就医, 进行规范治疗。 一般通过饮食调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到目前为止尚无特定有效的药物治疗 。
急救处理
急救处理
转移到医院前,家长应确保患 儿有充分的液体补给和营养, 尤其注意补充钠、钾等电解质 物质。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儿,要送往 专业医院进行救治。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家长要重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预防 和治疗工作,学会正确地应对和处理婴 幼儿发生腹泻的情况,避免造成不良后 果。
儿童在恢复期内应该从淡食起步,控制 饮食,以免引起二次感染或加重病情。
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灌肠或通 便剂等,以免对宝宝产生过多 的刺激。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轮状病毒 性肠炎健康宣
讲
目录 了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 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
了解小儿轮 状病毒性肠炎
了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是导致小儿腹泻最常 见的病原体之一。
婴幼儿因免疫力不足而易感染 该病毒,病毒通过口腔摄入后 症状。
预防小儿轮 状病毒性肠炎
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 用餐、厕所后。 避免与患病儿童互动,尤其是接触其粪 便时。
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积极预防婴幼儿的营养和健康 状况,增强其体质,提高免疫 力。 合理饮食,避免生冷食品,不 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
小儿轮状病 毒性肠炎的治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健康教育PPT课件

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 何时就医
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脱水或腹痛加剧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
早期干预可以避免病情加重。
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患病儿童可能会感到不安,家长需给予心理 上的支持和鼓励。
保持积极的情绪对康复也有帮助。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疾病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教育,能够有效降低轮状病毒 性肠炎的发病率。
该病常表现为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流行情况
轮状病毒是导致全球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每年造成大量儿童住院。
尤其在冬季和春季,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发病率较 高。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 触被污染的物品和水源感染。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减少传播风险。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2.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与诊断 3.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与预防 4. 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定义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肠 道感染,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与诊断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腹痛、频繁呕吐、腹泻和 脱水等。
部分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和乏力的情况。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与诊断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通过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如 大便检测)来确诊轮状病毒感染。
快速检测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与诊断
腺病毒感染与儿童病毒性肠炎

腺病毒感染与儿童病毒性肠炎在儿童的健康世界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且令人担忧的疾病。
其中,腺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儿童病毒性肠炎,更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重视。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 DNA 病毒,它有多种血清型。
这些血清型在引发儿童病毒性肠炎方面,作用和表现各有不同。
腺病毒感染引起儿童病毒性肠炎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它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一个孩子咳嗽、打喷嚏,周围的孩子就可能吸入带有腺病毒的飞沫而感染。
此外,接触传播也是常见的方式,比如孩子们共同玩耍时接触到被腺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双手就拿东西吃,就容易“中招”。
还有粪口传播,患病孩子的粪便中含有病毒,如果卫生条件不好,病毒就可能污染环境,进而传播给其他孩子。
当腺病毒入侵孩子的身体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孩子可能会先出现发热,体温有时会高达 39℃以上,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胃肠道症状逐渐显现,比如频繁的呕吐、腹泻。
腹泻的粪便通常是水样便或者稀便,次数较多,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孩子脱水、电解质紊乱。
对于腺病毒感染导致的儿童病毒性肠炎,诊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医生通常会根据孩子的症状、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粪便常规、病毒检测等。
在粪便中检测到腺病毒的核酸,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治疗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病毒性肠炎,重点在于对症支持治疗。
如果孩子有发热,体温超过 385℃,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于呕吐严重的孩子,需要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和营养。
腹泻的孩子则要注意预防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预防腺病毒感染方面,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
教导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避免病毒通过这些途径进入身体。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30例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30例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病毒性肠炎婴幼儿随机分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点喜炎平注射液,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照组静点病毒唑。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
两组从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相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婴幼儿病毒性肠炎有抗病毒,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作用。
标签: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童;穿心莲;思连康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期多发病、常见病。
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点,配合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患儿均来源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小儿科,年龄为5~24个月。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9.8±0.6)个月。
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0.4±0.4)个月。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及轻、中型腹泻病分类标准[1]。
全部患儿大便均呈稀糊样、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5~10次不等,多者达数十次,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和发热,大便镜检无红细胞及脓球,白细胞12个月,5~10mg/(kg·d)静脉滴注,1次/日;<12个月,4~8mg/(kg·d)静脉滴注,1次/日。
同时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100mg/次,每日3次(温水溶散后服用)。
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唑注射液,每日8~1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
1.4疗效标准采用全国腹泻病防治委员会关于腹泻疗效判断标准[1]。
宝宝病毒性肠炎怎么办,这样治疗效果好【母婴健康常识】

宝宝病毒性肠炎怎么办,这样治疗效果好
文章导读
在临床上,小儿肠炎的发病率很高,其所分为的类型也依据成因不同有好多种。
在常见的发病类型中,病毒性肠炎的出现频率就很高,因此,家长们在为宝宝治疗肠炎的
时候,也需要先弄清楚其所属的分类。
那么,宝宝病毒性肠炎怎么办?
宝宝病毒性肠炎怎么办
1.柳氮磺胺吡碇(SASP)
本药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
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2.甲硝唑
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丝虫病等。
3.激素类
具体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4.硫唑嘌呤
此类药物在体内产生巯嘌呤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淋巴细胞的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6例

邹 文 庆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613(2012)01—0067一O1
婴 幼儿轮 状病毒 性 肠 炎是 由轮状 病 毒 引起 的一 种 急 性传染 病 ,多 发 于 秋冬 季节 。属 于 中 医 “泄 泻 ”范 畴 。研 究 认为其 病机 关键是 脾虚湿 盛 ,并 以运 脾化湿 法 …治 疗本 病可取 得 良好 效果 。我 院应 用 运 脾化 湿 清 热配 合 思 密达 灌 肠治疗 ,取得较好 疗效 ,现 报道如 下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第 7卷第 1期 World Journal of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2,Vo1.7,N。.1
‘67 ·
· 临 床 研 究 ·
Hale Waihona Puke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婴 幼 儿 轮 状病 毒性 肠 炎 86例
作者单位 :商丘市 中医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通讯作者 :邹 文庆 ,Email: q0806@126.eom
三 、结果 1.两组患JLIl ̄床疗 效 比较 ,结 果见 表 1。
表 1 两组患JL(I ̄床疗效 比较 [例 (%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0.O1
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 比较 ,结果见表 2。
参 考 文 献
[1]许华 ,曾繁东 ,罗笑容.苍苓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100例 的临床观察 [J].新 中医 ,2006,38(12):30—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 断治疗方 案 [J].中国实 用儿科杂志 ,1998,13(6):381—384.
[3]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 症诊 断标准 ·中医儿科 病症诊 断疗 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79. (收稿 日期 :2011—11—17)
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

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引言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小孩。
轮状病毒性肠炎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和发烧等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和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而免疫球蛋白治疗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就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概述免疫球蛋白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的一类免疫蛋白,包括IgG、IgA、IgM等成分,是一种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球蛋白在抵御病原体侵袭、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免疫球蛋白治疗在许多感染性疾病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其中包括轮状病毒性肠炎。
1. 中和病毒:免疫球蛋白中的抗体成分可以与轮状病毒结合并中和病毒,阻止病毒进一步侵害肠道上皮细胞,减轻病毒对肠道黏膜的损害。
2. 调节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成分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从而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
3. 促进组织修复:免疫球蛋白中的成分可以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加速肠道上皮细胞的修复,减少肠道黏膜的损伤和渗透性增加。
三、基于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炎性反应具有显著的疗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炎症反应: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缓解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2. 减少继发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常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继发感染对患儿健康的影响。
3. 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疾病持续时间,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减少疾病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的负担。
4. 降低并发症风险: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预防和措施

如何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传播
个人注意卫生,勤洗手,从公共场合回 家,及时换衣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如何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传播
清洁室内空气,避免室内空气污染 。 找到患者后,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 施。
小结
小结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发于幼儿、老人 和免疫力较低的患者。
在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方面,个人 注意卫生、避免污染、及时就医是关键 。
小结
在出现症状时,保持水分、应 对症状、充分休息有助于恢复 身体的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预防小儿 轮状病毒性肠
炎
如何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手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婴幼儿 、餐前等环节要认真洗手,经常清洗玩 具、衣物等物品。 饮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婴幼儿、 餐前等环节要认真洗手,经常清洗玩具 、衣物等物品。
如何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避免污染:避免接触患者的呕 吐物和粪便,避免使用已被污 染的生活用品。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腹泻、呕 吐等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 治疗。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预防和 措施
目录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如何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如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见误区 如何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传播 小结
什么是小儿轮 状病毒性肠炎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小儿轮状 病毒引起的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 为腹泻、呕吐和腹部不适。 该病通常在秋冬季节流行,易感人 群包括幼儿、老人和免疫力较低的 患者。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见误区
饮食过于节制:小儿轮状病毒引起的腹 泻可导致失水和营养不良,但并不意味 着要过度控制饮食。 盲目用药: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缓 解症状,但不应盲目滥用药物。
加减黄芩滑石汤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48例

加减黄芩滑石汤治疗婴幺
★ 姚 梦华 ( 江省桐 庐县 中医院 浙
桐庐 3 l( l5
关键词 : 黄芩 滑石 汤; 幼儿; 婴 病毒性肠 炎; 中医药疗法 来自・3 ・ 8
墼在胞呈法有,便 无检水,3便, 轮抗(H花球H 镜细细 性, 病以便金例便O 状内胶或脂< 检原胞P样无P 病,≤)大脓 3 大5 5 1 毒 体3 粪均 红测 便 肪血 天白样 例培 阳 养 6 蛋
l性首男数3均数个 疗8 ,日治年2月 治4间,例组1 对 。诊2女 ,,日 。 组 , 者平龄5照 按时例2疗偶. 例单 为 者 5 为
中图分类号 : 2 .9 R 73 1 文献标识码 : B
本人在 20 2 0 06— 08年 , 采用加 减黄 芩滑石 汤治疗 , J
_病肠 与较定生肠保 毒炎 结为的态粘护 法比将报下 和膜 l资 目道: 进较 前肯微 临料 果如 行 性, 床并 现
窖 婴儿毒肠患共7, 4月3 幼病性炎 儿 8 年 个 一 例龄 岁
儿童肠炎的正确治疗方法是什么

儿童肠炎的正确治疗方法是什么小儿肠炎是不可忽视的疾病,因为婴幼儿在六岁以下,肠胃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完善,因为饮食的不注意,卫生都不注意,都是导致肠炎的原因,一旦出现肠炎就会和健康挂上关系,患者的长期腹水,呕吐危害性很大,因此家长要通过饮食,用药,日常的生活方面改善纠正,缓解肠炎加重。
★小儿肠炎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毒、细菌。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等。
本病通常根据症状即可诊断,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检测细菌、病毒或寄生虫。
怀疑严重脱水的病人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
★小儿肠炎的治疗:★1、饮食疗法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但应根据个体进行合理调整。
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
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
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轻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可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
新生儿,或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盐。
★3、药物治疗病毒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可不使用抗生素。
中毒症状明显,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重症患儿可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
寄生虫感染所致肠炎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可酌情选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疗法。
关于小儿肠炎疾病相关治疗方法就为大家总结到这里,我们能够了解小儿肠炎疾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在患有疾病的时候,及时发现疾病及时的治疗疾病,避免疾病的发生给我们的患者带来太多的危害。
消旋卡多曲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 年第 1 08 卷
改变, 而降低药物积累而产生耐药有关 … 。四 四环素
类药物的敏感 性较 高, 这也可能是 四环素类抗生素强力 霉素
圣
学 ,0 62 ( ) 353 6 20 ,8 5 :0 - 0
显示了 良 的抗菌活性 , 好 其耐药率分别 为 85 和 90 , .% .% 因
此可作为 临床治疗 u u感染的首选抗生 素。 各地 区由于经 济状 况 的差异 、 药习 惯及 用药方 法不 用
2 蒋筱凌 , 方德仁 , 方
从而减轻了疾病程度及患病家庭 的经济负担 , 同时
旋卡多 曲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作用, 我 科于 20 20 05~ 06年问应用消旋卡多 曲颗粒治疗急
性 轮状病 毒肠炎 3 3例 , 疗效满 意 , 现报 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两组疗效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4 讨 论
患儿 6 0例 , 随机分成治疗组 3 例 , 1 例 , 3 男 7 女 l , 2个 月 l 6例 5~l 5例 ,3~ 4个 月 l 。发 热 l 2 8例
< 3天 。两 组年 龄 、 病情 具可 比性 。诊 断均 参照 《 儿
节剂 、 肠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应暂停乳类及双糖类
食物。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 补液以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 。消旋 卡多 曲为脑啡肽
抑制剂 , 通过抑制脑啡肽 的分解提高肠道中脑啡肽 的水平 , 从而减少水和 电解质 的分泌 , 】 防止脱水
科学》 6 第 版中“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 [ 确诊。
2 治疗 方法
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剂( 商品名 : 思密达) < 岁 , 1 10 , ~ .g1 2岁 1次 15 , . g 1天 3次 , 口服。妈 咪爱 ( 乳酸杆菌, 枯草杆 菌活菌制 剂) 1次 10 , . g 1天 3 次, 口服 。治疗 组在 对 照 组基 础 上 加用 消 旋 卡 曲颗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病毒性胃肠炎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给患儿带来不适和困扰。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抗病毒药物等,然而其疗效并不十分明显。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至关重要。
双歧三联活菌片和复方消化酶胶囊作为两种常见的药物,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减少病毒繁殖;而复方消化酶胶囊则可以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缓解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和复方消化酶胶囊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双歧三联活菌片在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增强肠道免疫力方面的作用;2.探讨消化酶胶囊在促进肠道消化吸收、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方面的效果;3.研究双歧三联活菌片与消化酶胶囊联合应用对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机制及临床疗效;4.为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和结果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患者更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指本研究中参与实验和观察的人群或实验对象。
对于本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患有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儿童患者。
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通常为3个月至12岁,病情轻重不同。
他们在就诊时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需接受治疗。
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易在人群中流行。
在治疗中,往往需要针对病毒感染和消化不良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以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该如何诊治?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该如何诊治?Chengdu Women's and Children's Central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91,China.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常急性起病,恶心、呕吐为主要首发症状,伴不同程度发热,随后出现水样便或蛋花水样便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肌炎、惊厥、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正确的认识和诊治轮状病毒肠炎意义重大。
1.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特点轮状病毒是无包膜双链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A组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轮状病毒可通过胃酸屏障进入小肠造成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流行时间为10月~次年2月,夏季的检出率相对较低。
5岁以下儿童对轮状病毒普遍易感,6~24月龄患儿是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危人群。
6月龄以下婴儿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发病率低且病情轻,2岁以上小儿多数感染过轮状病毒,有保护性抗体,发病率明显降低。
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
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损伤小肠绒毛顶端的成熟肠道细胞,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分泌性腹泻。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为1~3天,常在急性呕吐后出现稀水样便或蛋花水样便腹泻,大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无粘液和腥臭味,病程约3-8天。
轮状病毒肠炎可导致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休克、死亡,还可继发乳糖酶缺乏,使腹泻时间延长。
轮状病毒进入血液可引起全身感染,并发心肌损害、心肌炎、肝功损害、肺炎、神经系统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早期发现及时诊治可防止并发症及疾病的传播。
轮状病毒可反复感染,但是临床症状可随着感染的次数逐渐减轻。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排病毒时间可能较长。
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的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能会引起危及生命的胃肠炎。
辨证论治小儿病毒性肠炎60例

本组 6 , 0例 均为住院病例, 男性 3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最小者 5月, 最大者 15岁, . 平均 1 个月; 3 轻度脱水 3 例 , 3 中 度脱水 2 例, 1 重度脱水 6例; 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者 2 例 , l 低 血容量性休克 1 病程最短者 2 , 例; 天 最长者 l 天 ; 5 疗程最短 者3 , 天 最长者 1 5天, 平均疗程 6 5 湿热型 1 . 天; 3例, 脾虚型 4 例: 7 化验 检查: 粪轮 状病毒强 阳性 者 2 5例, 阳性 者 2 弱 6 例, 阴性者 9 血白细胞数升高者 3 例 , 例; 6 正常者 2 4例; 分类 淋 巴细胞升高者 4 例 , 8 中性粒细胞升高者 6 ; 例 大便检 出白 细胞者 2 5例, 未检出 白细胞者 3 例 : 5 钠<15 m l L者 3 3 mo/ 5 例, 钠>1 5 m l L 2 , 4 m o / 者 例 钠正常者 2 例: 3 钾正常者 3 6例,
归。 组 6 本 O例 患 儿 , 者 采 用 中医 辨 证 施 治 , 病 毒 性 肠 炎 笔 将
食, 舌质红 , 薄黄 , 苔 指纹紫滞 , 显于气关。治则: 清热利湿 , 消食健胃。 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味 。 药物组成 : 煨葛根、 黄芩 、 黄连 、 云茯苓 、 莱菔子 、 炒薏苡仁 、 山楂、 焦 炒麦 芽、 陈皮 、 生
小儿病毒性肠炎 , 属于中医“ 泄泻 ” 范畴 , 为小儿常见病 之一 , 婴幼儿发病率高, 夏秋季节多发, 本病病程长短各异, 轻重 悬殊 , 期多伴有上 呼吸 道感染症状 , 初 挟有湿热之 象, 病情 迁徙后多表现 为脾 胃虚弱之象 , 且病程 中均伴有不 同 程度 的脱水 。 "L 4 J脏腑娇嫩 , , 形气 未充 , 藩篱不密, 易为外邪 所侵 , 且脾胃薄弱 , 不耐受邪 。 因此 , 论感受外邪或 内伤饮 无 食 ,均可导致脾 胃运化失职 而发泄泻 ,发病之后易耗伤气 液, 若治疗失 当常可发生伤 阴伤 阳的变证 , 若迁延不愈 , 易 引起营养 不 良, 因此 治疗是否得 当、 时, 及 直接 影响病情转
儿童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和预防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者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引起传播。
诺如病毒所致的急性肠胃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但诺如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对于儿童群体来说,具有群体暴发、反复感染、反复发病的风险性。
本文针对诺如病毒所致的儿童急性肠胃炎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介绍。
什么是诺如病毒性胃肠炎?1.诺如病毒的特点诺如病毒属于一种嵌杯病毒,其直径在25~35纳米,不存在包膜,显微镜观察发现,病毒是对称性的二十面体,具有羽状外缘,表面比较粗糙,存在凹痕小圆状结构。
诺如病毒仅有GⅠ、GⅡ、GⅣ3种可以感染人体。
2.诺如病毒的检测主要采集粪便、肛拭子、呕吐物、水、食品、环境涂抹样等标本,其中粪便、呕吐物、肛拭样、环境涂抹样等用病毒采样管采集,病毒采样管和食品样等样品均冷藏运送至实验室检测。
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需要采用核酸检测和基因型鉴定、抗原检测等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比较高。
由于实时荧光PT-PCR的敏感度高于传统RT-PCR,可检测诺如病毒GⅠ群和GⅡ群,临床工作中更多是采用这种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诺如病毒。
3.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诊断根据患者的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发病地区、实验室检查及患者流行期腹泻的典型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另外,还需要符合以下几点:①潜伏期在24~48小时;②50%以上患者会出现呕吐;③病程在12~60小时;④粪便、血常规检查并没有特殊发现;⑤排除常见细菌感染与寄生虫感染。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诺如病毒所致的急性肠胃炎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
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一般采取临床支持治疗为主,也不需要应用抗生素药物,主要给予文/舒高林 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和预防青春护航青春期健康54补液和对症支持治疗,预防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在儿童群体中,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多以轻症为主,起病突然,以轻重不等的呕吐或腹泻为主要表现,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
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在儿科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上的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确诊的病毒性肠炎婴幼儿80例。
随机分组为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治疗组。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加用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治疗的患儿恢复更快,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方法。
[关键词]金双歧蒙脱石婴幼儿病毒性肠炎婴幼儿病毒性肠炎,是高发于秋冬季节的6个月-2岁婴幼儿的儿科疾病。
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呕吐、大便次数增多、蛋花样便。
其病因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
由病毒性肠炎带来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笔者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肠炎婴幼儿80例,采用常规治疗、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治疗的方式分别处理,其中后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选取于我院儿科门诊2010年8月-2011年8月就诊的患儿80例。
患儿诊断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选择。
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43例。
年龄6 个月-2岁,平均月龄为19.8月。
患者在入院前均为接受过任何其他治疗,起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在3日以内。
1.2 治疗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入组患儿分为对照组、治疗组。
两组患儿在病程长短、年龄平均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补液对症处理、抗病毒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和蒙脱石散联合灌肠治疗。
其中6个月-12个月患儿采用金双歧1片、蒙脱石散1g置于30ml温生理盐水混匀灌肠15min。
12月-24月患儿采用金双歧2片、蒙脱石散1.5g置于30ml温生理盐水混匀灌肠25min。
患儿每日灌肠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幼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
导语:病毒性肠炎是危害幼儿比较严重的一种肠道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会对婴幼儿的肠道,造成很严重的损害,所以对于很多婴
病毒性肠炎是危害幼儿比较严重的一种肠道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会对婴幼儿的肠道,造成很严重的损害,所以对于很多婴幼儿患上病毒性肠炎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尽快给孩子治疗,那么幼儿病毒性肝炎的食疗有哪些?就来看看下面介绍。
病毒性肠炎是一组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疾病,感染途径为主要为粪口途径,多在秋冬季流行。
据了解,这种病毒有1-3天的潜伏期,刚开始没有特别明显的不舒服,紧接着就会出现发烧等相应的症状。
如果家里的小朋友出现了以上症状就要做好护理工作。
其中,预防脱水是应对病毒性肠胃炎的首要原则。
家长可以在家里用口服补液盐给腹泻呕吐的孩子补充水分,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
医生也做了相应的预防提示。
小儿病毒性肠炎属于腹泻病的范畴,主要由轮状病毒等病毒引起,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发病年龄4个月~2岁占90%以上。
近年有不少新生儿室流行轮状病毒感染的报道。
我国还发现成人轮状病毒肠炎流行,流行时儿童发病约占15%,而且以学龄儿童为主。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秋季发病率最高,发生于秋季的腹泻又称为“秋季腹泻”。
小儿病毒性肠炎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但其并发症严重,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危重证候,对小儿健康危害极大,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儿病毒性肠炎属中医泄泻中的外感性腹泻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