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网络新闻采访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ffe92f453610661ed9f4da.png)
课程编号:01118课程名称:网络新闻传播(Network news media)新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网络新闻传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和时代发展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新闻学理论》、《传播学导论》、《计算机基础》、《广告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36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验学时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网络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传播网站建设与经营网络营销网络中的传播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机动42622644422 合计36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网络应用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互联网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网页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主要熟练掌握制作网页的有效工具Dreamweave和Flash。
教学重点和难点:网页设计原则、网页设计过程、网页设计技巧和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和Flash。
媒体新闻采访写作指导手册
![媒体新闻采访写作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9980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5.png)
媒体新闻采访写作指导手册第一章媒体新闻采访概述 (2)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意义 (2)1.2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3)第二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4)2.1 了解采访对象 (4)2.2 收集背景资料 (4)2.3 制定采访计划 (4)第三章采访技巧与方法 (5)3.1 提问技巧 (5)3.2 倾听与观察技巧 (5)3.3 应对突发状况的方法 (6)第四章采访中的沟通与交流 (6)4.1 建立信任关系 (6)4.2 有效沟通的技巧 (6)4.3 应对敏感问题的策略 (7)第五章采访记录与整理 (7)5.1 采访记录的方法 (7)5.2 记录整理的技巧 (8)5.3 记录资料的保管与利用 (8)第六章新闻写作基础 (8)6.1 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 (8)6.1.1 标题 (9)6.1.2 导语 (9)6.1.3 正文 (9)6.1.4 结尾 (9)6.2 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 (9)6.2.1 准确性 (9)6.2.2 简洁性 (9)6.2.3 客观性 (9)6.2.4 生动性 (9)6.3 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 (9)6.3.1 严谨的逻辑结构 (9)6.3.2 注意新闻来源 (10)6.3.3 尊重事实 (10)6.3.4 避免语言错误 (10)6.3.5 注重新闻价值 (10)6.3.6 遵循新闻伦理 (10)第七章采访素材的筛选与运用 (10)7.1 素材的筛选原则 (10)7.1.1 紧扣主题 (10)7.1.2 突出新闻价值 (10)7.1.3 保证真实性 (10)7.1.4 多元化与平衡 (10)7.2 素材的运用技巧 (10)7.2.1 素材排序 (10)7.2.2 素材整合 (11)7.2.3 素材提炼 (11)7.2.4 素材创新 (11)7.3 提升新闻价值的方法 (11)7.3.1 挖掘独家新闻 (11)7.3.2 突出新闻亮点 (11)7.3.3 注重新闻策划 (11)7.3.4 加强新闻互动 (11)第八章新闻采访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11)8.1 新闻采访的道德准则 (11)8.2 新闻采访的法律规定 (12)8.3 遵守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12)第九章采访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13)9.1 采访团队的组织结构 (13)9.1.1 项目负责人 (13)9.1.2 采访记者 (13)9.1.3 后期制作团队 (13)9.1.4 支持团队 (13)9.2 团队协作技巧 (13)9.2.1 明确分工 (13)9.2.2 沟通协调 (13)9.2.3 信任与尊重 (13)9.2.4 资源共享 (13)9.3 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 (14)9.3.1 增强自信心 (14)9.3.2 培养团队意识 (14)9.3.3 提升决策能力 (14)9.3.4 优化激励机制 (14)9.3.5 增强团队凝聚力 (14)9.3.6 持续学习与成长 (14)第十章媒体新闻采访的未来发展趋势 (14)10.1 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14)10.2 新技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15)10.3 新闻采访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15)第一章媒体新闻采访概述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意义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专业的信息搜集与传播活动,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新闻信息,通过访谈、观察、调查、记录等手段,对新闻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报道的过程。
网络新闻的采访
![网络新闻的采访](https://img.taocdn.com/s3/m/550715e06294dd88d0d26bda.png)
个 叫“ 虚拟旅行者” 的栏 目, 他们外 出采访 的经历制成有声有 色的 将
多 媒 体 报 道 , 冈站 的访 问者 如 临 其 境 闻其 声 . 生 强 大 的视 觉 冲 使 如 产
击力 网络新 闻的采访要求网络记者必须是一个多面手 , 不仅要 具备
文 字记 者 、 影记 者 的采 访 能 力 , 且 要 具备 广 播 记 者 、 摄 而 电视 记 者 的采 访 能力 , 任 何情 况 下都 能 独 立 完 成 采 访 任务 。 在
方式 :
则 要求携带 录音机和摄像机到现场去录音或摄像 。 阿络传播是现代高 科 技的产物 . 它以数字化和多媒 体为特征。网络记者 随身携带的不是 笔记本 、 照相机 、 录音机或摄像机等单一 的采访工具 , 而是包括 由数字
照 相机 、数字 摄 像 机 和 便 携式 计 算 机 组 成 的数 字 穆 动 采 访 设 备 柯 莓动
互 联 阿络是一 个全 开放 交互式 的传播 工 具 .在饲 上传 播 信息
的 有多 个媒 体 种声 音 。 不管 是 在线 聊 天 ( h r ) 冈 上论 坛 多 C  ̄ig 、 i
( B ) 网上 浏 览 ( BS、 wW W ) .还 是 电 子 邮 件 ( — i 、文 件 传 输 E ma ) l ( l) 远 程 登 录 ( ent都 可 能 成 为 记 者 寻 找 和 发 现 新 闻 报 道 的 兀P 、 T le)
通 信设备 。 这些现代化的采访 工具使 网络记者在任何 时间和任何地点 实 地 采 访 是 传 统 媒 体 记 者 最 经 常、 最普 遍使 用 的采访方 式 , 也是 网络 新 闻采 访仍 采用 的基 本方式 。 它要求 记 者 亲临现 场 ,与被采 访者 进行 面对
国媒体采访管理规定(3篇)
![国媒体采访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9f896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d.png)
(一)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采访许可申请,并附具以下材料:
1. 采访申请表;
2. 采访计划;
3. 采访团队组成情况;
4. 被采访人的基本情况;
5.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第七条 采访许可撤销:
第十六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不得采取非法手段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应当尊重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捏造、歪曲事实。
第十八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应当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
第十九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第1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媒体采访活动,保障新闻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媒体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采访活动的各类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 媒体采访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六)利用采访活动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第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媒体采访活动,保障新闻采访的合法权益,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网络采访复习整理
![网络采访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5ff885a0116c175f0e4888.png)
网络采访一、网络采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为互联网媒体新闻发布而进行的采访,即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发布新闻的媒体;二是在互联网上进行采访,即把互联网看作一种采访的工具。
二、网络采访的特点:1、采访工具的全数字化;2、采访范围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性3、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4、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和利用的便利性5、记者选择新闻资料的自主性;6、记者采访业务和使用技术能力合一性三、网络采访的类型:1.邮件采访:可以用来传送文本、图像或音频信息。
这给电台或电视台的记者进行采访带来很大方便。
局限:利用电子邮件采访互动性较弱;电子邮件的安全性一直是使用者的隐忧;双方要对电脑有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发送邮件的方法。
2.聊天室采访:聊天室嘉宾与网民的互动,通常是一种多对一或多对多的交流,不适合做深度采访。
文体明星等公众人物,比较适合于聊天室采访。
聊天室采访也适合于一些服务性报道。
3.微博采访(微访谈)四.网络新闻采访:即为互联网媒体新闻发布而进行的采访,其采访形式可能是传统的,也可能是网络的。
故可称为广义层面的网络新闻采访。
五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1.网络采访不受时空限制,因而能高效、便捷地进行采访;2.网络采访能使记者的信息来源更具广泛性;3.网络采访“互动性”强,为公众的参与和不定时的双向交流打开方便之门。
六.网络新闻采访发展中的问题:1、电脑辅助手段导致对不同对象报道的不均衡(网络新闻采访大多依托网络完成,失去了耳闻目睹新闻现场机会,可能影响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和生动性)2、大多网络新闻内容由简单“移植”、“嫁接”等方法完成,使网络新闻采访缺失特色,“千篇一律”的网络新闻信息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3、有些网站为了争“快、独、奇”,使采访工作缺失,以致损失了新闻的真实性4、记者采编合一,容易造成错别字,过度渲染等问题。
四、运用网络采访的好处1、了解最新的信息,寻找新闻线索。
2、通过开展网上访谈、调查,了解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搜集报道资料。
网络新闻采访培训课件
![网络新闻采访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8378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8.png)
确定合适的采访方式,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制定合理的采 访提纲,关注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
03
网络新闻采访的实践应用
网络新闻采访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报道突发事件的网络新闻采访
案例二
采访专家学者的网络新闻采访
案例三
追踪报道的网络新闻采访
网络新闻采访的现场操作
操作一
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
操作三
进行采访前的沟通
在采访过程中,网络新闻记者应尊重被采访 者的隐私权,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不进行 未经许可的跟踪和调查。
保持公正公平
遵守新闻行业规范
网络新闻记者应对所有新闻事件保持公正、 公平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进行带有 明显倾向性的报道。
网络新闻记者应遵守新闻行业规范,包括新 闻报道的基本规范、新闻编辑的基本规范、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范等。
网络新闻采访的流程与规范
流程
确定采访对象和主题,搜集背景资料,制定采访提纲,进行在线采访,整理和编 辑采访内容,发布和推广。
规范
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尊重采访对象,合法合规,关注公共利益,保持客观公正。
网络新闻采访的技巧与策略
技巧
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沟通技巧,保持客观中立,注重采 访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弘扬正能量
网络新闻记者应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自 己的报道和言论引导公众积极向上、奋发
向前。
强化责任意识
网络新闻记者应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对 自己的报道和言论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有 清晰的认识并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
05
网络新闻采访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网络新闻采访的发展趋势
移动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新 闻采访逐渐向移动化发展,记 者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第六章)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1d7ee43fee06eff9aef807c5.png)
3.音频
补充信息: 渲染现场感: 加强真实性: 传达报道的基调:
4.视频
5.Flash
6.时间线 7.互动
受众调查 受众评论
第三节 网络多媒体新闻专题的形式设计
一、多媒体新闻专题的版面设计 (一)专题栏头设计 1.醒目抢眼
2.文字表述准确 3.情绪传达到位 栏头所采用的图片:
栏头的文字的字 体、字号与色彩 的运用:
1.平行聚合式 2.层层递进式
时间上的递进关系: 观察事物的顺序: 认识事物的顺序:
3.观点争鸣式
(三)多媒体新闻专题的信息手段的策划 1.文字
及时、全面传递信息: 进行深度分析: 评论: 粘合各种素材: 提供背景与知识:
2.图片
传达现场感: 定位报道基调、烘托气氛: 补充、解释新闻信息: 提供旁证: 调节视觉感受: 消除距离感: 设置导航: 提供比较: 传授知识:
(三)客观性专题与主观性专题 (四)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四、网络多媒体新闻专题报道的原则
1.具有深度报道意识 2.将多媒体思维贯穿始终 3.保持线索的完整性 4.合理体现信息层次 5.突出网站的特色与资源优势
6.提高互动的目的性与有效性
第二节 网络多媒体新闻专题的策划
一、网络多媒体新闻专题的选题与角度策划 (一)多媒体新闻专题的选题策划 1.重大突发事件 报道思路: 后果式:
(二)专题的版式设计 1.“日型”
专题的核心信息被安排在 屏幕的中间地带。周边信 息和辐射性信息分别位于 屏幕的两边。
(二)专题的版式设计 2.“T型”
(二)专题的版式设计 3.“门型”
(二)专题的版式设计 4.平行线型
(二)专题的版式设计 5.“三型”
(三)专题的色彩
网络新闻采访培训
![网络新闻采访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006810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8.png)
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
在采访前应征得被采访者的同意,尊 重被采访者拒绝采访的权利。
维护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
在采访和报道中维护被采访者的合法 权益,避免对被采访者的名誉、形象 造成损害。
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
在报道中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不泄 露个人隐私信息,除非被采访者自愿 公开。
04
网络新闻采访实践与案例分析
为。
特点
网络新闻采访具有便捷性、实时性 和互动性,能够迅速获取新闻信息 ,并实现与采访对象的实时交流。
目的
网络新闻采访的目的是获取新闻事 实,了解事件真相,为新闻报道提 供第一手资料。
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
01
02
03
04
采访方式多样
网络新闻采访可以通过视频、 语音、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
满足不同采访需求。
数据可视化呈现
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网络新闻采访中,使新闻报道更加直观 、易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记录和整理的技巧
详细记录
在采访过程中,要详细记录采访对象 的回答,包括重要信息和细节。
整理和分析
采访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和分析所获 取的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核实信息
对于采访对象提供的信息,要进行核 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撰写新闻稿件
根据采访记录和分析结果,撰写新闻 稿件,将新闻事件呈现给读者。
价值的信息。
倾听和观察的技巧
认真倾听
在采访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采访对象 的回答,避免打断或干扰。
捕捉细节
留意采访过程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成为 重要的新闻素材。
观察非言语行为
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非言语行为,如表情、 动作等,以获取更多信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六章 新闻的选题与采访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六章 新闻的选题与采访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b7c57dca4b35eefdc9d33301.png)
第六章 新闻的选题与采访筹划
目录
第一节 新闻选题与采访筹划的内涵及其作用 新闻选题与采访筹划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采访筹划的内涵与作用
〔三〕采访筹划的误区 【案例】2021年3月26日,有那么题为?深圳 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 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新闻讲述了一个名叫文芳的 湖南新化女孩,目前在深圳某展会销售门票, 24日下午,文芳在下班返回住处的途中遇到了 一位饥肠辘辘的老人,于是便掏钱为老人买来了 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
第二节 新闻选题确实定
一、筛选事实与搜寻事实 〔一〕筛选事实 筛选事实就是通过发散思维,按照新闻选题的标准,对新闻线索逐
一进行新闻价值的评价,据此选择新闻事实: 〔1〕哪个事实更有利于政策宣传的需要? 〔2〕受众可能对哪个事实有兴趣? 〔3〕哪个事实更具有普遍性? 〔4〕哪个事实更具有典型性? 〔5〕哪个事实报道后预期的社会效果更好?
能的重要环节。 2.新闻选题与媒体的影响力密切相关。新闻选题的质量,往往影响并
决定着媒体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案例】中央电视台1993年?东方时空?栏目和1994年?焦点访谈?栏目的
开播,使得舆论监督类选题得以通过专门的栏目,经常性地、成规模地传 播,有力地拓 展了媒体 “监督社会〞的社会功能。
新闻。在采访筹划中,不仅各种事实要素、各种细节要准确无误,而且 对事实的判断、推理也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逻辑性。
〔二〕遵循传播规律的原那么 1. 时机性。2.独家性。3.现场性。4.典型性。5.可行性。
网络新闻的采访特点
![网络新闻的采访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2c9cfb33d4b14e852468c8.png)
网络新闻的采访特点作者:杨尚峰来源:《活力》2009年第17期网络新闻采访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从事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起步环节。
它主要以因特网作为新闻素材采集的环境,用搜索、采访、下载和编辑加工等方式采集素材及相关资源。
网络新闻采访直接从传统新闻采访和计算机辅助新闻学发展而来。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寻找采访线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核查数据,如何利用电子邮件、BBS、新闻组、邮件列表、网络电话和聊天工具、可视化交互式设备等进行远距离的全球性、实时性的全数式新闻采集和新闻调研等活动,亦包括利用数字化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在现实空间中所进行的新闻素材采集和调研活动。
网络新闻采访主要是由网络记者完成的。
网络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记者包括全体网民。
李希光教授认为,互联网降低了进入记者行业的深门高槛,人们不用在政治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不用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投资,也不需要专业文凭和记者证;只要接入了互联网,就与成千上万的受众连接起来了,就可当上记者。
因网络新闻的传播通道相当多,有WWW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BBS和网络寻呼或其复合使用等,这就决定了其发布者(即首发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批上网的个人用户成为业余甚至专职新闻记者。
从这一点上看,李希光教授的界定是有一定依据的。
狭义的网络新闻记者是指网络传播媒体(网站)中所有从事新闻实务的专业人员。
这一定义与传统的广义记者定义相当。
不同的是,网络记者应是一种身兼数职(采写摄录、编辑、播音、主持人、发布等)的多媒体数字记者(Digital Journalist)。
广义的网络记者大都未经过特定的专业训练,其采访活动往往是盲目地偶尔为之。
在网上采写和发布信息时,他们的目的一般不明确。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般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上网,采访和写作多为机动性的,大多是随心所欲的创造。
网络新闻采访培训课件
![网络新闻采访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98b5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7.png)
适时调整采访策略
1 2 3
观察采访对象反应
在采访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反应,包 括语言、表情和动作等,以便及时调整采访策略 。
灵活应对突发事件
在采访过程中,如遇到突发事件或不可预测的情 况,应保持冷静、灵活应对,以保证采访的顺利 进行。
整理图片、视频等素材
对采访中拍摄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进行整理,确保清晰度 和可用性。
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
01
根据新闻类型选择平台
根据新闻类型选择适合的发布平台,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02
考虑目标受众
选择目标受众较为集中的平台,以提高传播效果。
03
评估平台影响力
选择具有较高影响力和传播能力的平台,以扩大新闻传播范围。
采访方式与技巧
01
02
03
04
面对面采访
运用语言、肢体语言、面部表 情等多种手段与采访对象沟通
交流。
电话采访
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进行远程 沟通,需注意礼貌用语及提问
技巧。
网络采访
运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即 时通讯工具等网络渠道与采访
对象进行沟通交流。
隐性采访
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进 行采访,需注意保护采访对象
行业自律与规范发展
01
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规范发 展
02
建立新闻媒体评价机制,对新闻 媒体进行评估和监督
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培训,提 高从体奖惩机制,表彰优 秀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对违规
行为进行惩戒
04
THANKS
感谢观看
隐私和遵守法律法规。
新闻稿撰写与发布
网络新闻采访
![网络新闻采访](https://img.taocdn.com/s3/m/3c2277f64b73f242326c5f38.png)
一,什么是网络新闻采访 1,网络新闻采访的含义 网络新闻采访的概念具有两层含义: 1)为互联网媒体发布新闻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主要是指目前我国拥有采访权的省级以上新闻媒体网 站的编辑记者举行的新闻采访活动。即广义的网络新 闻采访。 2)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采访活动。这是一种特殊 的采访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传统的采访方法 (如现场采访、个别采访)配合使用。即为狭义的网 络新闻采访。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把互联网作为发布新闻 的媒体,是为网络而采访;后者则把互联网看作一种 采访工具,是利用网络进行采访。
的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活动,新闻网站主要从事编 辑加工、网页制作和上网发布的工作。
只有少数网络媒体设有专职网络记者,如《人
民网》和《千龙网》等,他们的网络采访业务也在 探索中。可以认为,目前国内尚未形成一支有特色 的网络记者队伍。
专职的网络记者,应是一身兼数职(采写、摄
影、摄像、录音、编辑、发布等)的多媒体数字记 者(Digital Journalist)。
对这些网站的新闻报道查询,要善于应用其“超级链 接”的特点,扩大信息查询面。
对这些网站新闻信息的使用,要注意版权的合法性问 题。
2)各级政府建立的网上政务网站,定期发布政 务信息和各种工作报告、文件,并开通有网上热线, 可以获得有权威性的新闻信息及背景资料。政府网 站已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源。
3)专业机构、企业建立的专业性网站,直接 在网上发布本行业或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获得专 业类的新闻信息和背景资料,其信息的可靠性也较 高。
据调查,美国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新闻 工作者,有93%在实际工作中已利用互联网作为调研 和报道工具。上网寻找新闻线索、构思报道题材、收 集有关资料,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主要上网目的。
第六章 网络新闻采Word免费范文精选
![第六章 网络新闻采Word免费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211e1ce915f804d2a16c1bf.png)
第六章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采访它是指利用各种网络手段,来完成一个新闻报道中的部分采访或全部采访工作。
常见的网络新闻采访类型有:电子邮件采访,聊天室采访和BBS采访, ICQ采访,视频采访等。
电子邮件采访优点: 1、信息采集与传递快捷高速 2、所需费用相对低廉 3、比较自由、尊重他人 4、它保留了采访对象的书面答复;可以迅速而廉价的进行跨时空的联系,采访过程富有很高的效率,可以避免采访对象的个性影响;不足之处 1、无法确定被采访者的真实身份; 2、互动性较弱,沟通中理性思维较多,兴发挥与即时思维无法凸显; 3、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即邮件采访适用的场合 1、从采访目的看,电子邮件采访适合于获得基本的情况。
如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发展历史、领导成员等常规材料。
其次电子邮件采访还便于获得观点和意见性材料。
但电子邮件采访不适合去获取事件的细节,不适合调查性报道。
2、从采访的距离看,在许多面对面采访不可能或成本较高时,电子邮件采访是一个适合的远程采访方法。
3、从记者所处的媒介来看,报纸、杂志、网站等比较适合电子邮件采访,而电视台、电台等对声音、图象要求较多的媒介目前还比较困难。
采访邮件的撰写 1、礼仪性部分 (1)记者个人背景的介绍; (2)记者所在媒体的介绍; (3)适当提及采访对象的背景或成就; (4)说明此次采访的目的;采访提纲部分 (1)采访内容要具体、集中; (2)提问切忌过泛、过大,将问题从小的提出; (3)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周全; (4)提纲中的问题文字表达要准确;大化(5)注意行文格式:将问题按重要性次序或内在逻辑编号排序;每个问题或段落之后留出空白,便于回答;邮件最后要表示感谢,并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联系。
聊天室和BBS采访采访的适用场合 1、文体明星等公众人物的采访;2、某些基础较好的论坛也可对专家学者进行专访; 3、服务性指导类的项目采访。
采访的方式 1、由记者或编辑控制采访流程,网民提的问题由他们筛选后再转提; 2、对嘉宾与网民的交流不作任何干预,只是记录交流过程; 3、记者作为参与者,主动提问,在网民的帮助中获得采访资讯。
!网络新闻实务第二课:网络新闻采访
![!网络新闻实务第二课:网络新闻采访](https://img.taocdn.com/s3/m/1ad3be3d31126edb6f1a10ef.png)
传统新闻采访
面对面采访
主讲:刘建民
传统新闻采访
金牛女——王璐璐
射手男——魏有祥 • 面对面采访: • 是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通过 蝎女——陈宝贵 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 解客观情况,收集新闻素材的采访 方式。 处女男——金忠凯 鱼女——冯恺欣
鱼女——冯恺欣
主讲:刘建民
传统新闻采访
金牛女——王璐璐
射手男——魏有祥 提问、追问、设疑
三个常用提凯 鱼女——冯恺欣
主讲:刘建民
传统新闻采访
金牛女——王璐璐
网络新闻实务——刘建民
传统新闻采访
寻找新闻线索 选择采访对象 赢得采访机会 进行采访准备 设计采访提问
网络采访
体验式采访 调查是采访 暗访 记者招待会采访
2015-6-1
面对面的采访 视觉采访 电话采访
传统新闻采访
寻找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指示新闻事实发生的讯 息或信号,是新闻记者发掘题材的 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 活动的出发点.
鱼女——冯恺欣
主讲:刘建民
射手男——魏有祥
提问禁忌 1,忌主观诱导 蝎女——陈宝贵 2.忌揭人隐私
处女男——金忠凯 鱼女——冯恺欣
主讲:刘建民
传统新闻采访
面对面的采访 视觉采访 电话采访 网络采访 体验式采访 调查是采访 暗访 记者招待会采访
2015-6-1
寻找新闻线索 选择采访对象 赢得采访机会 进行采访准备 设计采访提问
主讲:刘建民
传统新闻采访
假设你是一名
网络记者,
金牛女——王璐璐
射手男——魏有祥 蝎女——陈宝贵
如果让你去 采访,采访前你将在自己的行 李中准备哪些必需品?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网络新闻采访解析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网络新闻采访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518bc276eeaeaad1f330b8.png)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网络新闻采访解析网络新闻采访具有两重含义:“利用网络进行新闻采访”;“网络新闻的采访”。
一、 利用网络采访的依据:1、 网络是新闻采访的辅助通讯工具;2、 网络是获取新闻线索的一种途径(抢到某条新闻;信息整合;零星信息挖掘) ;3、 网络是进行采访准备是不可或缺的帮手(背景材料;最新动态;竞争对手报道动态)。
二、 利用网络采集新闻信息的方式:1、 信息获取型:浏览万维网;使用网络检索工具;查阅网上数据库。
2、 人际联络型: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络寻呼工具如OICQ 等。
3、 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电子论坛;聊天室;新闻组;邮件列表等。
三、 对网上信息的搜寻和评估:评估:1、 网站或网页的拥有者是否可靠?2、 网页是不是经常更新?3、 网页材料是否是第一手的?4、 信息发布者是否权威?5、 信息来源是否可靠?能否得到相关的证实和支撑?6、 信息发布的动机?7、 信息的准确程度如何?观点是否前后一致?8、 信息是不是最新的?等应用:由于网上信息来源复杂,种类繁多,目的各异,信息总量巨大,故我们要树立以下基本认识:1、 网络上的资料信息只能作为报道线索,要完成报道还要进一步证实和采访调查;2、 对于网上庞杂的信息要做科学有效的取舍,避免时间浪费;3、 网络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有些信息传统方式更容易获取或根有权威性、可靠性;4、 搜集和整理资料永远不可能代替记者的亲自采访,要随时做好深入一线采访的准备。
四、 网络媒体的新闻采访:网络记者采访的特性:1、 采集方式的多样性,录音、摄像等十八般武艺全面出击;2、 更强的时效性,争分夺秒毫不含糊;3、 可能的交互性,随时准备与受众面对面。
第六章 网络新闻采访
![第六章 网络新闻采访](https://img.taocdn.com/s3/m/1c878701bed5b9f3f90f1c9b.png)
第六章网络新闻采访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功能及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第一节通过网络采访新闻第二节网上信息搜索和评估第三节网络新闻采访面临的问题实验九网络新闻设计(之一)复习与作业要求:考核知识点: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辅助教学活动:互联网络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现的新的传媒,随着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如今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也成了新闻业务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通过网络采访新闻何谓网络新闻?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就其特性来看,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
网络新闻的采访业务正是为这种报道所作的准备。
网络新闻的采访大致有两种基本方式:一.实地采访。
实地采访是传统媒体记者最经常最普遍使用的采访方式,也是网络新闻采访仍采用的基本方式。
它要求记者亲临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或者亲眼目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现场目击和认真核对,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
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上播出的大量新闻特别是原创性新闻,仍是记者包括网络记者通过在实地访问、观察、调查研究的结果。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些我们过去耳详目熟的格言在网络时代仍然不会过时。
如今,在国内外许多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如美国“九.一一”被袭事件、美国打击阿富汗战争、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AOEC国际会议和全国人大政协两代会召开的现场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网络记者活跃的身影。
如在2001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期间,人民网就派出了自己的记者深入现场参与报道。
在人大会议开幕仅一分钟后,人民网就刊发了开幕的消息;十五分钟之后就刊载出来自大会现场的图片。
网络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技巧
![网络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6536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4.png)
网络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技巧网络时代,新闻的传播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新闻在媒体市场中已经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闻工作者要在网络上获取和传递信息,也需要掌握网络新闻采访和报道技巧。
网络新闻攸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成败,因此,网络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技巧必须要让人信服,必须以合理、准确、全面的方式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这不仅是传媒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社会责任的要求。
1. 行业基础知识把握新闻工作者必须对所涉及的领域有所了解。
如果一篇报道和读者的实际接触不到,读者会立刻质疑这篇报道中的内容。
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进行网络新闻采访之前,必须熟悉所涉及的领域或者在现场进行实地报道。
这是新闻采访的基础,新闻工作者只有有基础,才有利于采集背景的信息以及组成完整的新闻报道。
2. 采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采访前,新闻工作者应该先了解所要采访的对象,获取对象的联系方式和其在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新闻的背景和相关情况。
如果在采访中缺乏先前积累的背景信息,采访和报道很可能变得无用。
此时,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深入思考和提出具体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交流中引导信息交流回到报道中,使新闻报道尽可能全面、准确和丰富。
3. 采访技巧采访是一种互动过程。
新闻工作者与新闻对象之间的沟通自然及简单,不仅要建立友好、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还需要掌握良好的谈话技巧。
例如,新闻工作者应该注意观察新闻对象的表情语言,分析对方可能难以明确表达的不确定心态。
同时,可以运用开放性问题,在其他方面进行对话,在新闻对象的讲述中意识到背景和新闻对象之间交织的知识面,以便把信息转化到报道中去。
4. 坚持事实、把握重点新闻报道是一种描述事实的方式,不允许采用颠倒、编辑和加上自己的意见的方法。
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事实、把握重点,全面准确的叙述事实。
在新闻报道中,关键信息、事实和证据必须被准确描述,以避免造成任何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网络新闻采访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功能及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第一节通过网络采访新闻第二节网上信息搜索和评估第三节网络新闻采访面临的问题实验九网络新闻设计(之一)复习与作业要求:考核知识点: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辅助教学活动:互联网络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现的新的传媒,随着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如今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也成了新闻业务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通过网络采访新闻何谓网络新闻?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就其特性来看,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
网络新闻的采访业务正是为这种报道所作的准备。
网络新闻的采访大致有两种基本方式:一.实地采访。
实地采访是传统媒体记者最经常最普遍使用的采访方式,也是网络新闻采访仍采用的基本方式。
它要求记者亲临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或者亲眼目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现场目击和认真核对,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
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上播出的大量新闻特别是原创性新闻,仍是记者包括网络记者通过在实地访问、观察、调查研究的结果。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些我们过去耳详目熟的格言在网络时代仍然不会过时。
如今,在国内外许多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如美国“九.一一”被袭事件、美国打击阿富汗战争、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AOEC国际会议和全国人大政协两代会召开的现场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网络记者活跃的身影。
如在2001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期间,人民网就派出了自己的记者深入现场参与报道。
在人大会议开幕仅一分钟后,人民网就刊发了开幕的消息;十五分钟之后就刊载出来自大会现场的图片。
美国“九.一一”被袭事件爆发后,我们也是从网上最先看到来自纽约世贸大楼被毁现场的报道。
在实地采访上,网络记者应向传统媒体的记者学习,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坚持深入实际、艰苦细致、一丝不苟的采访作风。
我们知道,不同的媒体有是不同的传播方式,记者的采访工具会因为媒体的传播方式不同而各异。
如报社记者有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采访工具主要是笔记本、钢笔和照相机;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则要求携带录音机和摄像机到现场去录音或摄像。
网络传播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它以数字化和多媒体为特征。
网络记者随身携带的不是笔记本、照相机、录音机或摄像机等单一的采访工具,而是包括由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和便携式计算机组成的数字移动采访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
这些现代化的采访工具使网络记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与编辑部保持着热线联系。
随时发回采访中获得的最新消息并在编辑直接指挥下作现场报道。
如美国《休斯顿纪事报》网络版的网络记者就经常带着数码摄像机和其它先进的电子设备外出采访,专门为网络版采制第一手的多媒体报道。
他们还在网上用多媒体特写的形式创办了一个叫“虚拟旅行者”的栏目,将他们外出采访的经历制成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报道,使网站的访问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1网络新闻的采访要求网络记者必须是一个多面手,不仅要具备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的采访能力,而且要具备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的采访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完成采访任务。
二.在线采访在线采访是一种借助在线服务进行新闻采集或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采访方式,国外称电脑辅助报道(Computer Aided Reporting,简称CAR)。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上信息的“爆炸”,不仅给网上大量的、实时更新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平台,也为网络新闻的采访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工具。
在线采访已经成为网络记者以至于传统媒体记者的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
在线采访在采访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网上寻找新闻线索互联网络是一个全开放交互式的传播工具,在网上传播信息的有多个媒体、多种声音。
不管是在线聊天(Chatting)、网上论坛(BBS)、网上浏览(WWW),还是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都可能成为记者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或事件线索的新闻源。
如1999年4月15日,大韩航空公司一架麦道MD11货机于16时4分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一分钟后坠落在上海郊外的莘庄附近。
当天17时57分一网友将主题为“飞机坠落”的帖子贴到新浪网的“谈天说地”上,并简要地描述了自己所目击的事故现场的情况。
根据这条线索,18时11分,新浪网以“快讯”形式在国内新闻栏目中报道:“一架飞机今天16点在上海附近失事”。
随着事态的发展,新浪网在滚动播发的“要闻”和“国内新闻”栏目中共播发了20多条相关新闻和图片。
2再如1999年12月31日下午,人民网负责监看BBS的编辑发现网友在“强国论坛”上贴了一条叶利钦辞职的简短消息,在证实了这条消息的准确性后,人民网组织记者密集采写和报道有关叶利钦辞职的消息。
在网上电子邮件、网上浏览,甚至个人网页,都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好地方。
(二)网上进行新闻访谈谈话,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的方法,记者与被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谈,能够“察言观色”,具有现场感、真实感和亲和力,但缺点是采访所花的时间、人力、费用较多,采访的范围有限,还可能影响新闻报道的时效。
而在网上通过E-mail与采访对象“交谈”,缩短了与采访对象的空间距离,节省了采访时间,相应地扩大了记者的活动范围,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
如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博士克隆出五头牛犊的消息见报后,《文汇报》记者想就此写一篇人物专访。
于是,通过互联网记者很快进入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网址,并在该校转基因动物中心找到杨向中的E-mail地址。
记者通过E-mail向杨表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意图并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
两天后,杨从荷兰参加国际会议后一回到办公室,便用E-mail 回答了采访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还发来了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
3网上采访不仅可以用E-mail对人物(特别是新闻人物)进行专访,而且还可以通过新闻组(Newsgroup)和电子小组(Listservs)对众多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
一位名叫Michael O,Reilly的记者曾经写了一篇有关电脑光盘的商业性应用的文章.他在新闻组里贴了几个问题,一小时以后答复便陆续返回,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些更为理想的采访对象。
随着视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视频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向任何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将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4 (三)网上查询背景资料每一个训练有素的记者都知道,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事先作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翻阅大量的与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
过去,这些工作都是通过本单位的资料室或公共图书馆来完成,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查阅起来既费时又费力。
互联网络为新闻记者查阅资料提供了最简便快捷的方法。
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最经常使用的工具是搜索引擎,它能帮助记者在网上主动搜索信息,将这些信息自动索引,并将索引内容自动储存在可供用户查询的大型数据库中。
如美国数据电子公司(DEC)开发的搜索引擎Aita Vista,其资料库蕴藏着2000多万个WWW资料以及10000多个新闻组资料,成为网上搜索引擎的领先者。
网上各式各样的提供检索功能的电脑资料库,包括政府网站、公共电子图书馆等都是记者搜索资料的好帮手。
目前,国内许多新闻单位如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等都建立的自己的数据库。
新华社综合数据库()成立于九十年代初,目前共有中英文库28个,子库100多个,数据量达80多亿汉字,并以日均150万汉字的速度增长。
这些数据库充分利用新华社社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及时、全面地反映国内外各领域的最新动态,不仅收录了大量的一次文献,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经过精心组织编写的二次文献。
数据库还采用了全文检索技术,用户可通过互联网或用远程终端方式随时进行资料检索和数据查询,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不受时间、地点和文本的限制。
(四)网上查证新闻事实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几乎没有管制的信息通道。
因此,互联网在给记者提供丰富的海量的原生信息的同时也难免有大量失实的,甚至虚假的信息。
因此,记者在网上采访中必须和于辨别网上信息的真伪,对网上得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查证和核实,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怎么来辨别网上信息的真伪呢?首先要调查信源的可信度。
记者可以通过域名来了解谁是该信息的发布者或网页、网站的所有者。
一般说来,如果信息来自有权威性的机关团体或国内外有知名度的网站,其信息的真实性较为可靠;如果说信息来自一些无名的个人网站或网页,就需要对事实进行认真的核实。
第二,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
要从多方面了解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的宗旨和目的;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做到客观公正?是否带有政治上或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是否带有商业炒作的成份?提供的信息是第一手材料还是道听途说?第三,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新闻姓“新”,网上信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也有许多是已经过时的旧闻。
因此,在网上搜索新闻线索的同时也要注意网页的更新频率和更新时间,内容是否已被刷新。
俗话说“货比三家”,有比较才有鉴别。
网络上一条原生信息往往有多个出处,我们在采访中尽量从多个新闻源中进行比较和过滤,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保证为公众提供完全真实可靠的新闻。
网络新闻的采访的六大特点网络新闻采访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从事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起步环节。
它主要以因特网作为新闻素材采集的环境,用搜索、采访、下载和编辑加工等方式采集素材及相关资源。
网络新闻采访直接从传统新闻采访和计算机辅助新闻学发展而来。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寻找采访线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核查数据,如何利用电子邮件、BBS、新闻组、邮件列表、网络电话和聊天工具、可视化交互式设备等进行远距离的全球性、实时性的全数式新闻采集和新闻调研等活动,亦包括利用数字化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在现实空间中所进行的新闻素材采集和调研活动。
网络新闻采访主要是由网络记者完成的。
网络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记者包括全体网民。
李希光教授认为,互联网降低了进入记者行业的深门高槛,人们不用在政治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不用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投资,也不需要专业文凭和记者证;只要接入了互联网,就与成千上万的受众连接起来了,就可当上记者。
①因网络新闻的传播通道相当多,有WWW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BBS和网络寻呼或其复合使用等,这就决定了其发布者(即首发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批上网的个人用户成为业余甚至专职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