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与建瓴汤的组方意义和运用

合集下载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用于治疗肝郁气滞,风热内扰引起
的症状,如头痛、眩晕、口苦、口干、咽喉肿痛等。

方剂组成:
当归(6克):当归性温,具有补血、安神的作用,能够舒肝、活血,促进气血运行,对于调和肝胃、缓解痛楚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白芍(12克):白芍性寒,能够清热凉血、调理肝脾,具有温中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乳痛等问题。

陈皮(6克):陈皮性温,能够理气开郁、行痰解酒,尤其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不适等症状。

川芎(6克):川芎性温,能够舒筋活血、通经止痛,对于经期不调、痛经等问题有较好的疗效。

桂枝(6克):桂枝性温,能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对于治疗肢体冰冷、坐骨神经痛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生姜(3克):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止痛、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饮食不畅、肠胃不适等问题。

甘草(3克):甘草性平,具有调和人体各脏腑、调节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增强体质、缓解精神紧张、减少药物副作用等。

以上是镇肝熄风汤方剂的组成,通过对各种中药的精心搭配,可以有效地舒肝、活血、止痛、安神、和胃等,对于治疗肝郁气滞、风热内扰等相关症状有一定疗效。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药性较为温热,适用于寒凉症候较为明显的人群,服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避免副作用。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治风剂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治风剂

方剂学——第十四单元治风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治风剂的适用范围治风剂适用于外风侵袭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风病。

外风证,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及破伤风等;内风证,症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

要点二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当辨别风病属内、属外。

应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

外风与内风常相互影响,应分清主次,全面兼顾。

细目二疏散外风要点一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各四两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薄荷叶八两【用法】为细末,饭后清茶调服。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组方原理】君:川芎—善祛风止痛,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

佐:薄荷—辛凉散风,荆芥、防风、细辛——疏散风邪,祛风止痛。

使:甘草—调药和中,使升散不致耗气;清茶—上清头目,可监制风药之辛燥。

方歌: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趣记:川兄细心防止老伯抢金戒川芎细辛防芷老薄羌荆芥老:国老,甘草【鉴别】九味羌活汤与川芎茶调散均有祛风散邪之功。

九味羌活汤以发汗解表,祛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之证。

川芎茶调散长于发散头面部位之风邪,具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之功,主治外感风邪之偏正头痛。

要点二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秦艽三两川芎独活当归白芍药石膏甘草各二两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白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细辛半两【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组方原理】君: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羌活、防风—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独活、细辛—搜少阴之风。

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熟地—养血白术、茯苓、甘草—益气;石膏、黄芩—清风阳所化之热。

镇肝熄风汤方歌方解,组成,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歌方解,组成,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歌方解,组成,临床应用镇肝熄风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怀牛膝一两(30g) 生赭石一两(30g),轧细生龙骨五钱(15g),捣碎生牡蛎五钱(15g),捣碎生龟板五钱(15g),捣碎生杭芍五钱(15g) 玄参五钱(15g) 天冬五钱(15g) 川楝子二钱(6g),捣碎生麦芽二钱(6g) 茵陈二钱(6g) 甘草一钱半(4.5g)【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方歌】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方解】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风。

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所致。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心中烦热;气为血之帅,气逆则血逆,肝阳上升太过,血随肝阳上逆,气血逆乱,并走于上,则见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不知人事等,发为中风,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

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

治以镇肝熄风,引血下行为主,佐以滋养肝肾之法。

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

配伍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

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壮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上能清肃肺气,有清金制木之用;肝为刚脏,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以强制肝阳下行,势必影响其升发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条达之性,有利肝阳之潜降,以上俱为方中佐药。

《名医张锡纯》镇肝熄风汤

《名医张锡纯》镇肝熄风汤

《名医张锡纯》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出自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药物较多主要有怀牛膝、生赭石各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等药物。

该方有很好的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中医学当中的类中风。

类中风,表现为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这一病症在今天看来,与脑胶质瘤的脑充血、脑出血造成的偏瘫、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病症类似,可辨证使用。

镇肝熄风汤所说的类中风,张锡纯称为内中风。

这个病的病机是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导致。

《黄帝内经》当中提到的“病机十九条”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么一句。

肝五行属木而主风,有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

肝肾阴虚,出现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向上扰动清空,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则心中烦热;肝阳上亢,扰动气血出现逆乱,遂致卒中。

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不知人事等。

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

临床治法以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

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

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

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

这个方子以清热凉肝息风为主,同时还能滋阴、化痰、安神。

《名医张锡纯》石膏粳米汤这些人都是什么症状呢?原来,都是发烧,但是一点汗都没有。

镇肝熄风汤——精选推荐

镇肝熄风汤——精选推荐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组成] 怀⽜膝⼀两(30g) ⽣赭⽯⼀两(30g)轧细⽣龙⾻五钱(15g)捣碎⽣牡蛎五钱(15g)g~ ⽣龟甲五钱(15g)捣碎⽣杭芍五钱(15g) ⽣参五钱(15g) 天冬五钱(15g) 川楝⼦⼆钱(6g)捣碎⽣麦芽⼆钱(6g) 茵陈⼆钱(6g) ⽢草⼀钱半(4。

5g)[⽤法] ⽔煎服。

[功⽤]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 类中风。

头⽬眩晕,⽬胀⽿鸣,脑部热痛,⼼中烦热,⾯⾊如醉;或时常噫⽓,或肢体渐觉不利,⼝⾓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脉弦长有⼒者。

[病机分析] 《素问,⾄真要⼤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类中风之病位,主要在肝。

肝为风⽊之脏。

中年以后,精⽓⽇亏,或后天失慎,病后体虚,阴虚于下,阳亢于上,若加烦劳恼怒,酒⾷不节,起居失调等因素,以致阳亢化风,⾎随⽓逆,上冲于脑,即可发为类中。

张锡纯认为:“此因肝⽊失和,风⾃肝起,⼜加以肺⽓不降,肾⽓不摄,冲⽓胃⽓⼜复上逆,于斯脏腑之⽓化皆上升太过,⽽⾎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医学衷中参西录》。

由于下虚上盛,风阳上扰,故时常头⽬眩晕,脑中作疼发热,⽬胀⽿鸣,⾯⾊如醉;阴虚阳亢,⼼肝⽕炽,⼼神不安,故⼼中烦热;肝主疏泄,与⽓机升降密切相关,肝病每易犯胃乘脾,今风阳上旋,⽓机升降失序,则胃⽓亦随之上逆,故常噫⽓。

倘若阳亢太过,肝风鸱张,⽓⾎逆乱,举发卒中,轻则经络受阻,肢体不利,⼝眼歪斜;重则清窍被蒙,眩晕颠仆,昏不知⼈。

此即《素问.⾄真要⼤论》所谓“⾎之与⽓,并⾛于上,则为⼤厥”之意。

因瘀阻脉络,⽓⾎运⾏不畅,故见肢体痿废或偏枯等症。

脉弦长有⼒,乃肝阳亢盛之象。

[配伍意义] 本⽅证由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逆所致,本虚标实⽽以标实为急,故治宜镇肝熄风为主,辅以滋养肝肾。

⽅中怀⽜膝味⽢苦师平,主⼈肝肾⼆经, “⾛⽽能补,性善下⾏”(《本草经疏》卷6),张⽒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膝解”中曾说:⽜膝“原为补益之品,⽽善引⽓⾎下注,是以⽤药欲其下⾏者,恒以之为引经。

民国大医张锡纯的名方:镇肝熄风汤,专治易怒、脸红、血压高

民国大医张锡纯的名方:镇肝熄风汤,专治易怒、脸红、血压高

民国大医张锡纯的名方:镇肝熄风汤,专治易怒、脸红、血压高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如何镇摄我们的肝气降血压。

什么叫做“镇摄肝气”呢?咱们都知道,这个肝啊,中医讲是将军之官。

将军,脾气大,对不对?像张飞一样。

可是,将军脾气太大可不行啊!张飞不就是因为脾气暴躁,被属下杀了吗?所以,要控制好肝脏的脾气。

这就是“镇摄”肝气。

我这么说,你可能还是不理解。

我给你讲一段医案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山东中医名宿卢尚岭老师。

有一次,卢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年纪42岁,好家伙,和张飞差不多了。

这个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患有高血压病3年,收缩压居高不下。

当时的主要症状,就是脸红、易怒、心烦、头胀、眩晕、耳鸣,睡觉也睡不着,大便也跟着干燥。

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有力。

什么是弦而有力?就是脉象摸上去像琴弦一样,硬邦邦的,紧张,跳动有力。

这人还说呢:“大家都说我脾气不好,你说我都这样了,脾气能好吗?大便三四天排那么一次,还干燥,脑袋成天迷糊,脸像着火了似的。

你说我这脾气能好吗”?这时候,卢师不慌不忙,给用了一张配伍。

但见——白芍,蜈蚣,代赭石(先煎),玄参,天门冬,龙骨、牡蛎(先煎),川楝子,龟板(先煎),蒺藜,羚羊角粉(冲),黄芩,大黄(后下)。

每日一剂,水煎服,当时是开了6剂。

结果,六剂药喝下去,患者诸症大减,脑袋不晕不胀,耳鸣心烦之感大大减轻,整个人轻松多了。

患者反映,自己最近这三四年,都没有这么舒坦过。

而且,他的大便顺畅了。

这个时候,原方中大黄用量减少,稍作增损。

前后共用40多剂,患者不适症状消失,血压平稳,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这背后是什么道理呢?你记住,这里头用的,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千古“镇肝”第一方,即“镇肝熄风汤”了。

镇肝熄风汤,多威武的名字!我当初学习中医药的时候,就对这个名字十分敏感。

它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留下的方子。

张锡纯这辈子,好方子留下了不少,但是像镇肝熄风汤这样,直接进入当代中医方剂学教科书的,不多。

治风方之建瓴汤

治风方之建瓴汤

建瓴汤【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生怀山药30克,怀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生地黄18克,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熄风,滋阴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耳鸣耳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脉弦硬而长等。

【方解】:本方中怀牛膝引血下行,并能补益肝肾,为主药。

代赭石与生牡蛎、生龙骨相配,镇肝熄风,降逆潜阳,是为辅药。

生地黄、白芍、山药滋养阴液,以制阳亢;柏子仁滋养阴血,安心宁神,均为使药。

诸药配伍,共奏镇肝熄风,安神滋阴之效。

【加减】:若大便不实者,加建莲子、去赭石;畏凉者,以熟地易生地;夹杂外感之热者,则加生石膏。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症。

方用滋阴安神的生地黄、白芍药、柏子仁、配以镇肝熄风的代赭石、生龙骨、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眩晕、心悸、口干、舌稍红,脉弦而长,为其辩证要点。

临床如见腰膝疲软、精神萎靡、形瘦、烦热等肝肾阴虚证者,加熟地、山萸肉、龟板;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赤等肝火偏盛证者,加龙胆草、丹皮、生大黄、钩藤等。

【附方】:1、滋肾熄风汤(《医醇剩义》),由当归、菊花、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巴戟天、豨签草、独活、天麻、大枣、生姜构成。

功能养肾熄风。

主治肾风,心中悬悬,头目眩晕,惊惧畏人,常常蒙被而卧。

2、养阴熄风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由桑叶、甘菊、黑芝麻、制首乌、白蒺藜、生地、天冬、怀牛膝、女贞子、柏子仁构成。

功能养阴滋液,镇肝熄风。

主治卒中后半身不遂,以及肝肾,筋脉拘挛,阴虚,血燥生风,腰酸足软,手指麻木等。

3、。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标题: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与功效解析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方剂和治疗经验。

镇肝熄风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功效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解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这一方剂的机会。

一、方剂组成: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主要包括以下药材:1.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清热降火,疏肝理气,对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有着显著的疗效。

2.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口舌生疮等病症。

3.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功效,能够改善肝脾气机不畅,缓解肝脏郁结所致的病症。

4. 炙甘草:具有温中和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增强体内阳气,调节脏腑功能。

5. 枳实: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痰滞、咳嗽痰多等病症。

6. 丹皮:能够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对于心痛、瘀血内闭等有一定的疗效。

二、功效解析:镇肝熄风汤主要具有以下功效:1. 疏肝解郁:柴胡的作用可以调和肝气,缓解肝脏郁结的情况,对于治疗肝脾气机不畅、胸闷郁滞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2. 清热解毒:黄芩、黄连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热毒病症,如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3. 散风止痉:镇肝熄风汤还能够散风止痉,对于风痉、痉证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三、临床应用:镇肝熄风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毒病症:由于镇肝熄风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在治疗热毒病症,如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2. 肝脾气机不畅:通过疏肝解郁的作用,镇肝熄风汤可以缓解肝脾气机不畅所致的胸闷、腹胀等症状,对于肝脾不和、胃口不振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3. 风痉、痉证:镇肝熄风汤散风止痉的作用能够缓解风痉、痉证等病症,对于风痉抽搐、肢体麻木等有一定的疗效。

结论:镇肝熄风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其方剂组成严谨且功效明确。

镇肝熄风汤的功能主治

镇肝熄风汤的功能主治

镇肝熄风汤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镇肝熄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主要功能是镇静肝风、熄制肝火,具有清热解毒、安神益智的功效。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镇肝熄风汤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主治。

1.镇静肝风–镇肝熄风汤的主要功效之一是镇静肝风。

中医理论认为,肝风是由肝阳上亢或肝阴不足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

肝风伴随着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等。

镇肝熄风汤可以通过平肝潜阳以达到镇静肝风的效果。

2.熄制肝火–镇肝熄风汤还有熄制肝火的功效。

肝火是指肝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阴阳失调,引发一系列症状。

例如,口干苦、目赤、怒易急躁等。

镇肝熄风汤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平衡肝火,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3.清热解毒–镇肝熄风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清热解毒是指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炎症病变。

炎症疾病表现为多种症状,如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镇肝熄风汤中的药物成分能够发挥抗炎、消炎的作用,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4.安神益智–镇肝熄风汤还具有安神益智的功效。

中医认为,肝为藏魂之脏,肝血充盈才能保证神明清醒。

肝风、肝火等病症会导致神明不清,影响思维、记忆等方面。

镇肝熄风汤可以平肝潜阳,低声安神,对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制作方法镇肝熄风汤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具体方法如下:组方药物:黄连、黄芩、柴胡、赤芍、枳壳、生地、薄荷、赤茯苓、大庆花。

用法用量:以上九味药物捣碎,根据个体病情调整用量,常以每味药10-15克的比例配制。

然后将所有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约30-45分钟。

最后将药液过滤,分为两次饮用。

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用药注意事项:镇肝熄风汤为中药方剂,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治疗范围镇肝熄风汤可以用于辩证属于肝阳上亢、肝阴不足的病症。

具体适用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口干苦、目赤、怒易急躁等症状;•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引发的思维、记忆等问题。

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87-01镇肝熄风汤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张锡纯所创,由建瓴汤加减而成,原为“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而高设。

治疗主证为上盛下虚,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活动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甚则眩晕颠扑,不知人事,偏枯,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

拟指现代病名“高血压症”及“脑血管意外”(脑血栓、脑溢出)。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应用,认为本方对一切“气火上冲”之证均有良效。

镇肝熄风汤由淮牛膝30g,代赭石30g(先煎),生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生龟版15g(先煎),生白芍15g,元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5g,组成。

笔者临床上痰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肝气郁加越鞠丸、合欢花;神昏加石菖蒲、远志;肝火旺加丹皮、山栀、黄芩;肝风内动加羚羊角、钩藤;肾阴虚加山地、萸肉;有瘀血加丹参、川芎。

兹举临床治例五则如下:1癫痫小发作徐××,男,10岁,1996年5月9日诊。

一年来时发神呆,数秒钟即复常。

近三月内时时昏仆,移时始苏。

多发于嗔怒之后,或饮冷之际。

纳少形瘦,面色少华。

舌苔薄白,脉弦滑。

此脾虚生痰,挟肝风上扰清空。

治以平肝潜阳,化痰开窍:生白芍12克,生龙骨(先煎)、怀牛膝各15克,生牡蛎(先煎)、生苡仁、生赭石(先煎)各30克,陈胆星、朱茯苓各10克,天竺黄6克,石菖蒲5克。

3剂后,未再复诊。

1999年7月6日,其邻居舒姓孩,患同样病症,来诊时告知,该患儿服药3剂后,至今三年未再复发。

2癔病性晕厥胡××,女,44岁,2000年4月16日诊。

二年前,曾因暴怒昏厥,逾时渐苏,后即反复发作。

厥前心悸,头面哄热,口苦,全身抽掣,四肢强直,不省人事,多在10-30分钟内复醒。

情绪不安时动辄加剧,夜半至平旦易于发作,每隔1周或半月不定。

镇肝熄风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镇肝熄风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镇肝熄风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镇肝熄风汤怀牛膝一两(30g)生赭石(轧细)一两(30g)川楝子(捣碎)两钱(6g)生龙骨(捣碎)五钱(15g)生牡蛎(捣碎)五钱(15g)生龟板(捣碎)五钱(15g)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各15g)生麦芽、茵陈各二钱(各6g)甘草一钱半(4.5g)水煎服(现代用法:煎汤温服)。

【原方证治】本方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

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

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证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制方背景】1.常独辟蹊径,不因循常法正如前所言,张锡纯为人勇于在继承中创新,反对人云亦云,临证制方总于常法中精思慧识,发挥独到见解,以提高疗效。

制镇肝熄风汤也不例外。

该方所治之证,肝阳呈上亢之象,肝气呈扬逆之征,肝风现内动之兆,皆当以平逆肝阳,导气下行,宁息肝风为常法。

然张锡纯深谙气机升降之要理,认为气之升降,互为其枢,无升则无以降,无降则无以升,即所谓升降相因。

故治疗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肝风内动等冲逆证候,不主张单纯投平肝降逆之品,而以调理气机升降入手,佐以升发肝气,疏散郁结的药物,升降药物相伍,降中有升,升降相宜,形成独特的用药风格。

2.遵五行生克,依制胜组方镇肝熄风汤针对肝阳上亢这一病机,体现了直镇肝阳,滋水涵木,清金制木多种治法,看似复杂无端,实则巧妙运用了五行生克制胜的原理,有效地保证了方剂疗效,充分体现了与张锡纯临床注重实效的学术思想。

木为水之子,肝阳上亢除与肝本身生理功能失常有关,还与肾水不能涵木直接相关;木为金之所胜,肝阳过亢,肺金不能制木亦难逃其责。

故欲平镇过亢之肝阳,既要直接镇肝,还当滋水以涵木,清金以制木。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关键词】中风内科高血压脑溢血眩晕震颤麻痹镇肝熄风汤---【组成】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生杭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15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5克。

【功用】镇肝熄风。

【主治】用于肝风内动,头目晕眩,耳聋耳鸣,心中烦热,躁扰不宁,筋脉拘急,手足蠕动,脑中发热,面红如醉之证。

【古籍论】本方是用于治疗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主剂。

本证是由于气血上冲所致,故用牛膝为主,以引血下行而治其标。

然阳虚则阳亢,故辅以用龟板、杭芍滋阴养血,龙骨、牡蛎潜阳熄风,以治其本。

若肝阳上升,肺胃之气随之也升,故以赭石降肝胃之逆气,玄参、天冬以肃降肺气,肺胃之气行,则又可抑制肝阳之上僭作为兼制药。

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如用药过于强制,反会引起肝阳更加上升,故用川楝子、麦芽、茵陈清热疏肝,甘草调和诸药作为引和药。

顺肝脏条达之性,自可趋于和平。

使阴足阳潜,气血以和,其风当自平。

【点评】此方是以镇逆为主,佐以养阴舒肝之品,在临床上较常用。

*************************************************************** ******************************************************************* **************************前贤张锡纯在其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中风”的病理有精辟论述:“中风证,其人忽然眩仆,更或昏不知人,其剧者不能苏复,其轻者虽然能苏复,恒至瘫痪偏枯,西人谓此非中风,乃脑充血也。

”并创方镇肝熄风汤治之。

笔者摄其要义临症每收殊效,且引申而用,疗效亦佳。

兹举案如下。

1 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男,54岁,1998年5月4日初诊。

患者素患眩晕病,常感头晕目眩、恶心欲呕、心中烦热,7日前因骤然回头致眩晕发作,步履不稳,两目复视,吞咽不顺,手足重滞;半日后症状缓解。

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大家聊一聊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

原方:白芍、天冬、玄参、龟板各15,代赭石30、茵陈10、龙骨30、牡蛎30、麦芽10、怀牛膝30、川楝子6、炙甘草6。

镇肝熄风汤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子,它来自张锡纯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作者这个人很坦荡,很无私,他跟其他的医家不一样,他写的东西直击临床,随手拈来使用效果都很好。

先看下原文是怎么写的:“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且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舌红少苔,脉弦长而有力。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痰多者,加胆星,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大便不实者。

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喻嘉言谓石脂可代赭石)。

”适合镇肝熄风汤的人的体质往往“外强中干”,不知道什么时候内风就呼得起来了,血压也会高,脸红,脉率快且有力气。

肝为将军之官,大将军性子脾气火爆,已经发脾气了,还不来镇压,想让它造反于君主?所以用代赭石,碾细。

代赭石是红色的矿物质药材,入肝经血分,质重能引血下行,滋补肝肾之阴,走肝经镇肝之气。

怀牛膝,质地也比较重,你用手颠一颠感觉就很敦实,能引血下行补肾,还降经络脏腑之气血。

川牛膝比较轻,活血化瘀能力强。

肝气旺盛,阳气跟随它一起上升,但上升太过了的话就越级了,所以用五钱龙骨和五钱牡蛎来镇压并收摄往上跑太过的阳气以及镇压肝风。

龙骨降身体气血的左路,牡蛎降身体气血的右路,左右逢源来使气血畅通。

再用龟板来滋阴,大补真阴和降冲脉之气。

其实应该只用河里乌龟的底板才可以,腹为阴嘛。

然而现在药材比较缺乏,有的也用龟甲。

现代分析龟板和龟甲成分差不多所以就都选用了。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镇肝熄风汤又称眩晕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镇静肝风、熄灭内火的作用。

该方剂是在《金匱要略》中首次记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头晕眩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介绍镇肝熄风汤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病例一:头晕眩晕患者张先生,60岁,主述头晕眩晕已有数月,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耳鸣等症状。

经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眩晕。

医生给予张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周的连续服用,张先生的头晕眩晕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情也变得平稳许多。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二、病例二:耳鸣眩晕患者李女士,45岁,患有多年的耳鸣眩晕症状,反复发作,经常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经过一次详细的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肝风内动所引起的。

医生决定给予李女士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耳鸣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接着再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恢复了正常。

三、病例三:头痛口苦患者王先生,50岁,常年头痛口苦,伴有疲劳无力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肝火上升引起的。

医生给予王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头痛口苦症状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继续进行了数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基本痊愈,感到整个人焕然一新。

在临床应用中,镇肝熄风汤方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眩晕、耳鸣眩晕、头痛口苦等症状。

该方剂可镇静肝风、清热燥湿,对患者心情波动、耳鸣头晕、口苦口干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病情斟酌配伍,严格掌握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方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对一些症状的缓解有显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头晕眩晕等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希望医生们在使用该方剂时,能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科学斟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镇肝熄风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镇肝熄风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镇肝熄风汤的神奇功效与作⽤镇肝熄风汤⼀、古⽅简介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怀⽜膝30g,⽣赭⽯30g,川楝⼦6g,⽣龙⾻15g,⽣牡蛎15g,⽣龟板15g,⽣杭芍15g,⽞参15g,天冬15g,⽣麦芽6g,茵陈6g,⽢草4.5g。

【功⽤】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上逆之类中风。

头⽬眩晕,⽬胀⽿鸣,脑部热痛,⼼中烦热,⾯⾊如醉,或时常噫⽓,或肢体渐觉不利,⼝⾓渐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

⼆、临床新⽤(⼀)内科疾病1.冠⼼病【案例】某男,52岁,于1999年5⽉10⽇初诊。

⾃诉胸闷痛,⼼悸,头晕2年余,伴胸部灼热,⽓短乏⼒,少寐多梦,曾在⼤庆市职⼯医院诊断为冠⼼病、⼼绞痛,间断服⽤硝酸异⼭梨酯痛、复⽅丹参⽚、双嘧达莫,服药时症状缓解,停药后胸闷痛频繁发作。

查体:⾎压17/12kPa,⼼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双肺听诊⽆异常。

诊见:神清体胖,⾆质红,苔薄黄,脉弦。

⼼电图⽰:窦性⼼律,ST-T段改变,不正常⼼电图。

证属胸痹,乃肝阳上亢,⼼阴亏损。

拟平肝熄风、养⼼安神之法,⽅选镇肝熄风汤加减。

处⽅:⽩芍、天冬、⽞参、龟板各25g,太⼦参、⽠蒌各15g,⽣⽯膏40g,代赭⽯、⽣牡蛎各30g,葛根20g。

⽇1剂,⽔煎早晚温服,并配合对症治疗。

⼆诊:治疗半个⽉后,症状基本消失,⼼电图复查已正常。

嘱继以养⼼益⽓安神之法,以巩固疗效[王⼴侠,等.镇肝熄风汤新⽤.四川中医,2001,19(7):79]。

【按语】胸痹者乃胸闷闭塞⽽痛也,以胸憋闷、⼼前区疼痛为主症。

其病因多为胸阳不振,阴乘阳位,阳阴失调,⽓机不畅所致。

临床虽以胸阳不振,⽓滞⾎瘀,痰浊壅塞者居多,但⼼⽤不⾜,内营灼热,阴虚阳亢者亦⾮鲜见。

故治以镇肝熄风,养⼼安神收效尚好。

2.膈肌痉挛【案例】某男,51岁,于1993年3⽉10⽇就诊。

10余⽇前与⼈争吵后,呃逆发作,曾在某院服中药及针刺治疗,⽆好转。

镇肝息风汤

镇肝息风汤
【方解】本方是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初起最常用的方剂。我们这里先大致分析下肝风内动的发生机制。自然界中水少则风生,北方水少,北方风多;冬春水少,冬春风多(台风因热极而起,与此有别)。人体内也是一样。当下焦肝肾阴精不足时,风即从内而生。表现出来的就是头晕头痛等内风症状。随着内风势力不断加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大怒(肝阳化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劳累(正气不足,无以御风)、凌晨(对应一年之春,风气当令,天气升发,外内相合),即可发作为中风病。风本无形,但大风可以飞沙走石;内风同样无形,但内风一动,从下而上,可以带动血、痰等有形邪气,上攻头脑,神窍闭阻,人即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大风症状。风止后,血痰等有形邪气无法顺利下行,痰瘀交阻,人即出现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表现。
方歌
张氏镇肝熄风汤 龙牡龟牛制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 茵陈川楝麦芽襄
痰多加用胆星好 尺脉虚浮萸地匡①
加入石膏清里热 便溏龟赫易脂良
类中风。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者。
按:内中风之证,曾见于《内经》,而《内经》初不名为内中风,亦不名为脑充血,而实名之为煎厥、大厥、薄厥。今试译《内经》之文以明之,《内经》脉解篇曰:“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盖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挟气血而上冲脑部,以致昏厥。此非因肝风内动,而遂为内中风之由来乎?
可见,如果平时多注重养生,多培养少耗散肝肾的精血,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中风的发生。对于素体肝肾阴虚的人,平时注意调摄心情,避免大的情绪波动;避免过度疲劳;避免过度熬夜伤阴;避免饮食过于肥厚生痰,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中风病也是同样可以避免的。对于医生来说,治疗中风病的关键时期,是内风初起的阶段。因为此时肝风初动,血虽上行但并未成瘀,尚可用药引其下行。如果等到昏倒不省人事再行救助,难度就非常大了。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一、引言镇肝熄风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风热内扰所引起的眩晕、头痛、口苦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镇肝熄风汤的组成、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方剂组成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包括以下药材:1.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口苦、口干等症状。

2.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目赤肿痛等症状。

3.木香: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头痛、胸闷等症状。

4.川穹:具有平肝熄风、止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眩晕、抽搐等症状。

5.神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口苦、口干等症状。

6.石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目赤肿痛等症状。

7.甘草:具有和中调和、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口苦、口干等症状。

三、方剂功效镇肝熄风汤具有以下功效:1.镇肝熄风:镇肝熄风汤中的川穹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眩晕、抽搐等症状。

2.清热解毒:方剂中的黄连、黄芩、神曲、石膏和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目赤肿痛等症状。

3.疏肝理气:方剂中的木香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头痛、胸闷等症状。

四、适应症镇肝熄风汤适用于以下症状:1.眩晕:镇肝熄风汤可以平肝熄风,对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2.头痛:方剂中的木香可以疏肝理气,对于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口苦:方剂中的黄连和神曲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口苦、口干等症状。

五、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镇肝熄风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药剂量: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禁忌症:对方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3.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镇肝熄风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镇肝熄风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镇肝熄风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急性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致残率高。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而受到极大的关注。

清代名医家张锡纯,认为中风有真中、类中之别;类中风有脑充血和脑贫血之殊。

脑充血即所指西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又称原发脑出血,据调查,在所有的脑卒患者中,脑出血虽然只占10%~20%,但其病死率、病残率均居脑血管病之首[1]。

针对脑充血辩证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并创方:镇肝熄风汤。

本文就镇肝熄风汤,谈谈其研究进展。

标签:急性脑出血;张锡纯;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祖国医学治疗类中风肝肾阴虚,风阳内动经典方剂其中之一,原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特创”引气血下行”[2]之法,以滋肾平肝降逆之药组成该方:怀牛膝一两(30 g)生代赭石轧细,一两(30 g)川楝子捣碎两钱(6 g)生龙骨捣碎五钱(15 g)生龟板捣碎,五钱(15 g)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15 g)生麦芽茵陈各二钱(6 g)甘草一钱半(4.5 g)本方所治类中风,其病为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

肝为风木之脏,肝肾阴亏,肝阳偏亢,甚则阳亢化风。

若肝阳过亢,血气并走于上,则出现眩晕颠仆,不知人事,或肢体不利,半身不遂等中风症状。

方中怀牛膝性味苦酸而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用为君药。

又用代赭石重镇降逆,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共为臣药。

玄参、天冬以滋阴清热,壮水涵木;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纯用重镇之品以强制之,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泻肝热,疏肝理气,以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与生麦芽相配,并能和胃调中,防治金石类药物碍胃之弊,为使药。

本方重用镇潜诸药,配伍滋阴之品,镇潜以治其标,滋阴以治其本,标本兼顾。

诸药成方,共奏鎮肝熄风之效[3]。

1肝肾阴虚是中风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中风病位在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镇肝熄风汤与建瓴汤的镇静及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镇肝熄风汤与建瓴汤的镇静及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镇肝熄风汤与建瓴汤的镇静及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俞晶华;赵智强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1999(016)004
【摘要】观察了镇肝熄风汤与建邻汤对小鼠自发活动及阈下戊巴比妥钠的影响,结果前者两实验且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及给药前后自身相比,均极为显著差异(P〈0.01),后者两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

提示:镇肝熄风汤与建领汤确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俞晶华;赵智强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镇肝熄风汤与建瓴汤的组方意义和运用 [J], 辛松根
2.温胆汤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J], 马伯艳;吴晓丹;张福利;李然
3.蝉枣汤镇静催眠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J], 谢达莎;耿晓照;隋艳华;苏士印;李新坎
4.龙胆泻肝汤、建瓴汤镇静与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 [J], 陆跃鸣;赵智强;俞晶华;赵玫
5.养心安神汤镇静催眠作用实验研究 [J], 周宁娜;韦群辉;张恩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小 结
2 . 2 . 1 脾 胃虚 弱 证
胃痞 是 临床 常 见 症状 之 一 , 往 往 兼 夹在 诸 多 疾 病 之 中。临证 审疾 , 纯 虚 纯 实 者少 , 虚 实夹 杂 者 多 ; 独 寒独 热者 寡 , 寒 热错 杂 者 众 。笔 者 师 古 而 不 泥 于 古, 于经 典 中推 陈 出新 , 临证 多 年 , 全 面分 析 , 综 合 思
浊, 苦 寒 清热 除湿 , 共奏大气一转 , 其气乃散之效。
若 恶心 呕吐者 , 加 姜竹 茹 、 生姜、 旋 覆花 以止 呕 ; 纳呆 不食 者 , 加鸡 内金 、 焦 山楂 、 焦麦芽、 焦 神 曲以开 胃导 滞; 泛酸、 烧 心者 , 加椴 瓦楞 、 椴牡 蛎 、 海 螵蛸 以制 酸 ; 便 溏者 , 去大 黄 , 加 芡实 、 诃子、 白扁豆 以化 湿止 泻 。
胃。其 中辛 者开散 宣通 , 苦 者沉 降通泻 ; 辛 温开气 泻
既为健 补脾 胃之妙 品 , 更 为消 化瘀 积之要 药 , 每 每用
之, 总有捷 效 。
2 . 2 . 2 胃 阴 不足 证
胃脘 痞 闷, 嘈杂 , 饥 不欲食 , 恶 心 嗳气 , 口燥 咽干 , 大便秘结 , 舌红少 苔 , 脉细数 , 则为 胃阴不 足证 。治宜 养阴益 胃 , 调 中消痞 , 方用一 贯煎合 芍药 甘草 汤加减 。
气降, 中焦气 机得 调 , 则 痞 自除 , 方 以 香砂 六 君 子 加
减 。若其 虚者 久 矣 , 则“ 非 大 加 温补 不 可 ” , 必倍 用
黄芪 、 人参 等 大补 中 气 之 药 。脾 阳不 足 者 , 寒从 中
生, 阳虚 失温 , 治宜 温运 脾 胃 , 方 以附子 理 中汤加减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9 1 0 ( 2 0 1 4 ) O l 一 0 0 4 1— 0 3

临 床 经 验

镇 肝 熄 风 汤 与 建 瓴 汤 的组 方 意 义 和运 用
辛松 根
( 襄城 县 中医院 , 河南 襄城 4 6 1 7 0 0 )
摘 要 张锡 纯 为 近 代 中 西 医 汇 通 派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 临 证 细
久 痞多 见虚 实 夹 杂 , 寒 热并 见 , 症 见 胃脘 痞 满 、 疲 倦 纳呆 、 口干 苦 、 舌 质淡 而 苔 微 黄腻 。对此 , 笔 者 效 法 仲景诸 泻心 汤 法 , 加用黄芩、 黄连 等寒 热 并 用 , 辛 开苦 降 , 以开通 气机 , 祛寒 化湿 , 泻热 消 积 , 降逆 和
2 . 2 虚 痞
若 津伤较重者 , 可加石斛 、 天 花粉等 以加 强生津 ; 食 滞 者, 加谷芽 、 麦芽等 消食导滞 ; 便秘 者 , 加麻 仁 、 玄参 润
肠 通便 。又脾 为三 阴之长 , 故临证 时常用黄 精伍 山药 以补脾气 、 养脾 阴 , 脾 阴足则 能灌溉诸脏腑 。
察, 详记病情, 注重实 际, 勇 于探 索 , 每 多创 制 新 方 , 论药求 实 效, 不 拘 成说 , 倡 导“ 衷 中参西 ” , 并 尝 试 中西 药 并 用 。 张 氏
为: “ 风名 内 中, 言 风 自内 生 , 非 风 自外 来 也 。 ” 创 制
了镇 肝熄 风 汤 , 用 以治 疗 内 中风证 。从 近 几 年 发 表 的文献来 看 , 以镇 肝 熄 风 汤 治疗 高血 压 病 、 脑梗死 、 出血性 中风 等神经 系统 疾病 的研 究较 多且 全面 。 临
考, 辨 证论 治 , 使脾气得升, 胃气 得 降 , 湿浊除 , 气 机
通, 中气 旺 , 化源 足 , 使 胃由“ 否” 转“ 泰” 。
通信作者 : 李鲜 , 教授 , 7 7 0 4 0 5 2 4 0 @q q . t o m 收 稿 日期 2 0 1 3—1 1 — 0 1
( 编 辑 马 虹 )
医术 精 湛 , 见解 独 特 , 善 用 生 药 。 他 著 有 《医 学 衷 中 参 西
录》 , 其学术思 想对 后世 影 响颇大。镇 肝 熄风 汤、 建 瓴 汤 均
是 针 对 中风 初 起 而设 立 , 方 简药 约, 配伍 严谨 , 切 中病 机 , 今
加 以整 理 , 荐于同道, 以期 得 以传 布 。 关键词 : 镇 肝 熄 风 汤/ 治疗应 用; 建瓴 汤/ 治疗应 用 ; 张锡 纯;
胃脘痞 闷 , 胀 满时 减 , 喜 温喜 按 , 食 少不 饥 , 身倦 乏力 , 少气懒 言 , 大 便溏 泻 , 舌 质淡 , 苔薄白, 脉细 弱 ,
则 为脾 胃虚 弱 证 。 中气 虚 者 , “ 脾 虚 不 运 而痞 塞 不
开也 ” , 治宜补 宜 中州 脾 土 , 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气 , 使脾气升 , 胃
中医研 究
2 0 1 4年 1月 第2 7卷
第 1期
T C M R e s . J a n u a  ̄2 0 1 4 V o 1 . 2 7 N o . 1
郁 气滞 证 。治宜 疏肝解 郁 、 理气 消痞 , 方 以柴胡 疏肝 散 合越 鞠 丸加 减 。“ 肝脾者 , 相 助 为 理 之 脏 也 ”, 肝 木 过 盛可克 伤脾 土 , 即不 能消食 而成 痞 , 笔 者重 视从 肝、 脾 着手 , 疏肝 、 实脾 、 和 胃同用 , 3者 和则痞 自除 。
2 . 1 . 4 寒 热 错 杂 证
温、 补、 运共用 , 浊 阴得 散 , 则 痞 自行 。若 兼 肾 阳 虚
者, 命 门不 暖 , 或 畏寒 怕 冷 , 或 溏便 , 可 加 肉桂 、 肉苁 蓉 以温 阳散寒 。久 虚致瘀 者 , 当调 气活 血并 进 , 则 加 活血 之 品 , 如 三七 、 丹参 。世 之用 补气 药治 痞而 不效 者, 盖不 知 此 理 故也 。更 有 鸡 内金者 , 与 白术 并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