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实 地 访 谈 观 察
财 务 报 表 收 集
分散在支行或事业 部,频繁接触客户, 是贷后管理的“第 一道防线”。
贷 款 使 用 事 后 监 控
报告
沟通
客户
早 期 发 现 风 险
及 时 采 取 措 施
撰 写 贷 后 检 查 报 告
预 警 系 统 监 控
跟 踪 客 户 经 理 行 为
财务造假案例——万福生科(300268)
科目 主营业务 收入 利润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万福生科虚增报表数据(万元) 公布金额 实际金额 虚增额 虚增幅度 22,822 10,822 12,000 111% 32,765 17,765 15,000 84% 43,359 24,359 19,000 78% 3,265 414 2,851 689% 4,200 343 3,857 1124% 5,343 753 4,590 610%
重大负面信息
(1)借款人/担保人发生非正常性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 (2)借款人或实际控制人出现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被采取司法措 施的,或涉及重大法律诉讼, 或实际控制人失踪/失去联系; (3)借款人或实际控制人账户被查封; (4)借款人失去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或主要产品销售商; (5)借款人因遭受重大灾害等不能获得赔偿导致重大损失; (6)借款人挪用贷款用于股票、期货炒作或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 等重大风险类投资; (7)他行大额贷款发生展期/借新还旧/非正常收贷/可用授信额度 被冻结/逾期/欠息等不良记录; (8)借款人项目停建/缓建或重大投资失败; (9)我行抵(质)押物严重贬值/被转移变卖或发生重大毁损等; (10)其他对授信安全发生严重不利影响的重大事件。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在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进行交易或贷款时,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可能的损失和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流程和常用的方法。
一、概念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其财务义务的风险。
在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通常包括违约风险、违约损失风险和集中度风险等。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以确保金融机构或企业能够在交易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并保护自身免受潜在的损失。
二、流程1. 识别风险:首先需要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包括评估其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经营状况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
2. 评估风险: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信用评级、债券评级、违约概率模型等。
通过评估风险,可以确定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和风险水平。
3. 控制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设置信用额度、采取担保措施、要求增加保证金等。
通过控制风险,可以降低潜在的损失和风险。
4. 监测风险: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监测风险的变化和演化。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三、常用方法1. 信用评级: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将其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
常用的信用评级方法包括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
内部评级是金融机构或企业自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外部评级是由独立的评级机构进行评估。
2. 债券评级:对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将其债券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
债券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 违约概率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违约概率。
常用的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4. 资本充足率要求:金融机构需要按照监管要求,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
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一种宏观的风险控制措施。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引言概述: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由于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无法按时或者彻底履约而导致的损失。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和企业为了减少风险并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风险评估1.1 信用评级:通过对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将其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以便判断其偿债能力和风险水平。
1.2 历史数据分析:分析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的历史还款记录和交易行为,以预测其未来的信用表现和风险水平。
1.3 资产负债表分析:通过分析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的资产负债状况,评估其债务偿还能力和资金流动性,从而确定其信用风险。
二、风险监控2.1 信用监测: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变化,以便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2.2 限额控制: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和交易限额,控制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的风险暴露程度,避免超过风险承受能力。
2.3 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市场变化和风险指标,提前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风险控制3.1 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组合中的信用风险,降低整体风险水平,避免过度依赖某一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
3.2 担保和抵押: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者抵押物,以减少借款违约风险,增加借款人的还款动力。
3.3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信用保险或者利用金融衍生品等方式,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专业机构,降低自身的风险暴露。
四、风险应对4.1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信用风险事件的流程和责任,以便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和控制。
4.2 灵便决策:根据信用风险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灵便调整信用政策和决策,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损失。
4.3 协同合作: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应对信用风险,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
五、风险评估与改进5.1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一章 风险管理基础-信用风险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一章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点:信用风险● 定义:未能履行合同的义务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 详细描述:(一)定义: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
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
(二)主要形式:1、违约风险,即个人或企业因经济或经营状况不佳而产生违约的风险;2、结算风险: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 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在外汇交易中较为常见,涉及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
3、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但事实上,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产品的影响不同,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于衍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虽然会小于衍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三)特点: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
1、两种情况: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带来损失的风险。
2、信用风险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和衍生产品交易中。
3、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
4、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5、1974年,赫斯塔特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6、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属于非系统风险特征。
例题:1.()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A.信用风险识别B.信用风险计量C.信用风险监控D.信用风险报告正确答案:B解析:风险的计量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2.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宣布破产时,已经收到许多合约方支付的款项,但无法完成与交易对方的正常结算,这属于()。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主要针
对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
信用风险指的是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或无法全额偿还
债务的潜在风险。
金融机构在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业务中,面临着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这可能对金融机构的资
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信用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的信用资料和历史
数据,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确定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
2. 信用风险评估: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以确定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并为后续风险控制和决策提
供依据。
3. 信用风险控制:制定合适的信用政策和业务规范,确保
贷款和授信业务的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通过担保、
抵押、保证金等方式减少风险。
4. 信用风险监测:定期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信用风险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
控制。
5. 信用风险应对:当发生信用风险事件时,通过追索担保、启动保险机制等方式应对风险,减少损失。
信用风险管理对金融机构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机构降
低信用风险,确保资产安全,并提高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
同时,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
动作用。
信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三、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五)、非预期损失(UEL)
1、概念
非预期损失:由于在资产的存续期内债务人可能发生违约和非预 期信用等级转换,资产的价值在一段时间内上下波动,资产的损失 值也呈现某种不确定性,该风险可以用损失的标准差也即资产价值 的标准差来衡量,称之为非预期损失。
2、与预期损失的区别
1)预期损失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对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 2)预期损失可用计提准备金的方式补偿,非预期损失要用经济资 本金补偿。
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1
概论
信用风险的概念、种类以及特征
信用风险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2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种类以及特征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1. 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造成违
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它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
活动”,俗称“寻租。
4. 理性预期理论: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 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做出行动而不会
犯系统性的错误。
5. 不确定性理论:是基于正则性,单调性,自对偶性,可数可加性,乘 积测度5大公理,建立起了与概率论平行的一个理论。
7
三、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பைடு நூலகம்
17
四、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3. 基于信用环境变动因素的动态信用风险模型―CPV模型 (1) 概念:CPV模型则在信用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 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 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利用蒙地卡罗模拟技术,模 拟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来生成信用评级转移概率在未来时期的情景。 (2)模型的理论思想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占比25分。
易出多选题,重点章节。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信用风险识别、计量、检测与报告、控制和资本计量,在复习时要注意法人和个人信用风险识别、内部评级法、违约概率模型、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和关键业务流程/ 环节控制这些知识点。
3.1 信用风险识别考点01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 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2. 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3. 财务报表分析关注四项内容: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4. 盈利能力比率,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身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5. 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中过的现金流、融资活动中的现金流。
6.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信用管理的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
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客户信用 档案,记录客 户信用历史和
经营状况
制定信用政策, 明确授信标准 和条件,规范 授信审批流程
建立风险预警 机制,及时发 现潜在风险并
进行预警
定期评估客 户信用等级, 调整授信额
度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设定信用额度
建立信用审批机制
定期评估信用风险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便及时了解客户信用 状况。
设定信用额度:根据客户信用状况,设定不同的信用额度,控制客户债务风险。
合同条款明确: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违约责任、还款方式等条款,降低违约风险。
04
信用管理风险控制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风险预警机制的概念和作用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步骤 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方式 风险预警机制的优缺点
信用管理的风险 防范与风险控制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信 用 管 理 风 险 概 述
03 信 用 管 理 风 险 防 范
04 信 用 管 理 风 险 控 制
05 信 用 管 理 风 险 防 范 与 控制的关系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信用管理风险概述
信用风险的来源
风险防范与控制是 信用管理的核心,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 善管理体系,以应 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环境和客户需求。
信用管理风险防范 与控制需要持续改 进,不断完善管理 体系,以降低风险、 提高管理效率、提
升客户满意度。
风险防范与控制需 要不断学习和借鉴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 方法,持续改进管 理体系,以适应不 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知识点
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知识点一、风险管理基础知识1.1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业务、资产或负债产生的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1.2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银行从业初级风险管理应该以保护银行资产和维护合规性为目标,遵循审慎经营原则,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包括识别、测量、监控和控制各类风险。
1.3 风险管理框架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银行内部控制框架(ICF)和企业治理框架(EGF),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综合风险管理框架。
综合框架应包括组织结构、政策和程序、人员和培训等方面。
二、市场风险管理2.1 市场风险的定义和类型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投资组合价值下跌或者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
2.2 市场风险测量方法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市场价值敞口(MVaR)和历史模拟两种常见的市场风险测量方法,并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同时还应该了解其他一些补充性的市场风险测量方法,如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
2.3 市场风险控制方法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市场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交易限额、交易前批准、止损限制、对冲和多元化等。
同时还要注意监控市场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三、信用风险管理3.1 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类型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发行人违约而导致债权人或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违约风险、评级迁移风险和集中度风险等。
3.2 信用评级体系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信用评级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常见的信用评级体系,如穆迪、标普和惠誉等。
同时还应该了解信用评级的限制和局限性。
3.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银行从业初级应该了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包括风险分散、担保、保证金和保险等。
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审查借款人或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并及时调整授信额度。
四、操作风险管理4.1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类型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失误、不当行为或系统故障而导致的损失可能性。
信用卡基础知识及风险管理
第二部分 信用卡风险管理
七、信用卡风险资产分类
正常:60以内 关注:60-90天 次级:90-180天 可疑:180-360天 损失:360天以上
第三部分 信用卡发展的制度障 碍和技术“瓶颈”
据银联统计: 从1985年中国发行第一张信用卡至2004年6月末:我国信
用卡发卡量达7.14亿张;发卡机构达110多家;684个城市实 现了银行卡联网;银行卡特约商户接近30万家;银行卡交易 额达18万元;全国已建立18个城市银行卡交换中心和总中心, 开展跨行交易,联网通用,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也暴露出银行卡发展的制度障碍和技 术“瓶颈”
第三部分 信用卡发展的制度障
碍和技术“瓶颈”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总体竞争能力较 弱。持卡消费比例、持卡人用卡频率、商户普及率等指标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差距很大。
(二)、银行卡使用范围和交易规模的扩大,市场化程度 的提高,银行卡产业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出现矛盾和摩擦
第一部分 信用卡基础知识
四、信用卡种类 根据发卡机构的不同分为: 银行卡、非银行卡 根据清偿方式的不同分为: 贷记卡、借记卡 根据发卡对象的不同分为: 单位卡、个人卡(主卡、附属卡) 根据持卡人信誉、资信情况的不同分为: 普卡、金卡 根据流通范围的不同分为: 国际卡、地区卡
第一部分 信用卡基础知识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全部或部分要素进行评
估,结合各种因素的相关权重,计算出申请人的 信用分数,确定其相应的信用额度。
• 对未达到相应信用评估分数的申请者需附加担保
人或保证金。
第二部分 信用卡风险管理
• 对未达到相应信用评估分数的申请者需附加担保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暴露分类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暴露分类● 定义:商业银行应该制定适应本行的风险暴露分类的管理政策和程序● 详细描述:(1)三个阶段: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
(2)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基于二维评级体系:一维客户评级,另一维债项评级(3)分类:⑴主权风险暴露⑵金融机构风险暴露⑶公司风险暴露⑷零售风险暴露⑸主权风险暴露⑹其他风险暴露例题:1.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是()。
A.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分析B.信用评分模型—专家判断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C.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信用评分模型—专家判断法D.专家判断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信用评分模型正确答案:A解析: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是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分析2.关于信用风险定量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
A.信用风险暴露的总额B.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C.风险暴露的地域分布D.风险暴露的行业或交易对手分布E.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正确答案:A,C,D解析:信用风险定量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风险暴露的总额、风险暴露的地域分布、风险暴露的行业或交易对手分布3.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分类包括()A.主权类B.金融机构类C.公司类D.零售类和合格循环零售类E.股权类和其他类正确答案:A,B,C,D,E解析:在内部评级法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即主权类、金融机构类(含银行类和非银行类)、公司类(含中小企业、专业贷款和一般公司)、零售类(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和其他零售)、股权类和其他类(含购入应收款及资产证券化)。
初级银行风险管理知识点:信用风险识别
初级银行风险管理知识点:信用风险识别初级银行风险管理知识点:信用风险识别导语:信用风险控制是指授信方根据信用识别和评估的结果,针对自己所承受的信用风险及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针对具体的环节进行调整和改良,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最佳结果。
基本信息分析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1)管理层风险分析(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准)(2)行业风险分析(行业特征、行业周期、行业竞争力、行业替代性、行业监管)(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总体经营风险、产品风险、原料供应风险、生产风险以及销售风险)(4)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分析担保分析担保是指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方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障,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
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与定金。
二、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项目内容整体状况分析商业银行应当对集团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及担保状况等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潜在的信用风险。
特别是对集团内各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
(11项,参考教材)在识别和分析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力争做到:第一,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系统。
第二,完善授信工作。
第三,识别客户关联方第四,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概述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按照合约规定履行义务或未能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为控制和降低信用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流程、方法和工具。
二、目标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按时、足额地履行金融交易的义务。
具体目标包括:1. 降低信用风险:通过评估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避免与高风险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进行业务往来。
2. 控制信用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限额管理、担保品要求、分散投资等,控制信用风险的暴露程度。
3. 应对信用风险:建立应急预案和风险应对机制,及时应对信用风险事件,减轻损失。
三、流程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信用评估: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分析,以确定其信用风险水平。
2. 信用批准:根据信用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进行业务往来,以及授予的信用额度和条件。
3. 信用监控:对已批准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信用监控,及时发现信用风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4. 风险控制:建立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限额管理、担保品要求、分散投资等,以控制信用风险的暴露程度。
5. 风险应对:建立应急预案和风险应对机制,及时应对信用风险事件,减轻损失。
四、方法和工具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用评级: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以评估其信用风险水平。
2. 担保品要求:要求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提供担保品,以减轻信用风险。
3. 限额管理:设定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信用额度,限制其借款或交易规模,控制信用风险的暴露程度。
4. 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借款人或交易对手,降低集中信用风险。
5. 风险衍生品:使用信用违约掉期、信用违约互换等衍生品工具,对冲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
1.2.2 市场风险
❖ 1、定义: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 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 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 险和商品风险四种。
❖ 2、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 散化投资完全消除。国际金融机构通常采取 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市场的方式来降低系统 性风险。
❖ 4.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 背景:到了20 世纪80 年代,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1)存 贷利差变窄,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 从事其他中间业务来谋取更高的收益, 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 重因此迅速增加。(2)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 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全球化的趋势,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 要。商业银行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 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而成。在此情 况下,金融学、数学、概率统计等一系列知识技术逐渐应用 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认 识,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以前单 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 险管理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管理并举,组织流程再 造与定量分析技术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所造成的实际结果。 ❖ 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 反映的是损失发
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 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 5、实践中金融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分类: ❖ (1)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是指商业
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 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 采用中间值)。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 方式来应对和吸收。 ❖ (2)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是 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 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 预见到的较大损失;利用资本金来应对。 ❖ (3)灾难性损失(Stress Loss,SL):指超出非 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 性的重大损失。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但对于 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灾难性损 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行为的做法加 以规避。 ❖ 本书主要侧重于风险与损失这个角度。
信用风险知识点总结
信用风险知识点总结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风险类型,是指出借人或实体由于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所导致的损失。
信用风险可能发生在各种金融交易中,包括贷款、债券、信用衍生品、外汇和其他衍生品等。
对于金融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并控制信用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信用风险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实体不能履行其合同义务所导致的损失。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违约风险和违约对手风险两种。
违约风险是指出借人或实体不能履行其债务的风险,而违约对手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其交易义务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来源信用风险的来源包括客户信用状况不佳、市场环境恶化、政治因素、经济衰退等。
客户信用状况不佳是最常见的信用风险来源,包括客户逾期不还贷款、债券发行人债务违约、信用卡持有人逾期违约等。
市场环境恶化时,公司的信用状况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政治因素和经济衰退也会对信用风险产生影响,如战争、政府债务违约、通货膨胀等。
三、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监控对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监控是金融从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评估信用风险的方法主要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种。
基本分析是通过对公司财务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管理层及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公司的信用状况。
技术分析是通过对市场价格图形和交易量等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市场上的信用风险。
监控信用风险的方法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开展信用风险评估、建立信用额度、建立违约预警机制等。
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是指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确保公司对信用风险有可以有系统的管理。
开展信用风险评估是指对公司信用状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公司对信用风险有全面的了解。
建立信用额度是指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额度分配,确保公司对信用风险有防范措施。
建立违约预警机制是指建立预警指标和预警信号,及时发现信用风险可能发生的迹象。
四、信用风险的管理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包括信用风险传统管理方法和信用风险创新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在金融机构和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以降低信用风险对机构或者企业的影响。
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无法或者不愿意按时履行其债务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信用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格式的文本,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的定义、目标、原则、流程和工具等。
一、定义: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评估、监控和控制债务人违约风险,以保护金融机构或者企业的利益,确保其资产安全和稳定经营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目标:1. 降低信用风险:通过严格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减少债务人违约的概率,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
2. 保护资产安全:确保债权人的资产不受到债务人违约行为的伤害。
3. 提高经营效率:通过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提高金融机构或者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
三、原则:1. 综合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应该成为机构或者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份,与其他风险管理相互配合。
2. 风险定价: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和违约概率,合理定价债权产品,确保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3. 分散风险:通过分散投资组合中的债权,降低单一债务人违约对整体组合的影响。
4. 客户尽职调查:对潜在债务人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了解其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风险特征。
5. 风险监控: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信用风险。
四、流程:1. 信用评估: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评估,包括评估其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违约概率等指标,以确定债权产品的风险等级。
2. 风险控制:根据债权产品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设定贷款额度、担保要求等,以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
3. 监控和预警: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及时监测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并设定预警指标,一旦浮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4. 追踪和催收:对于浮现违约行为的债务人,及时采取催收措施,追踪债权的回收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风险控制策略。
五、工具:1. 信用评级模型: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模型,对债务人进行客观、准确的信用评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5)KMV模型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 公司资产价值和资产收益率波动性的估计。(注:如果
是上市公司,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期权定价方法直接得到)
和贷款等非交易性信用资产进行观测和估值的模型。
(2)模型的基本思想:债务人的资产价值变动是驱动信用风险产生的本 质因素,所以只要确定了债务人的资产价值变动所遵循的规律和模型, 就可以实现估计违约率的目的。
(3)适用范围:该模型最适用于上市公司,首先由股票市场公开的数据 和信息来确定公司权益的价值,再据此确定公司的资产价值,进而估 计违约率。但必须保证股票价格估值的正确性,否则会有很大的误差。
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信用风险的概念、种类以及特征 信用风险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概论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种类以及特征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
1. 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造成违 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它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 2.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不仅包括直接的违约风险,还包括由于 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种类以及特征
(二)信用风险的种类
按照来源划分,信用风险可分为违约风险和价差风险。 1、 信用违约风险:是债务人不能偿付其财产义务的风险。
2、信用价差风险:是由于信用质量的变化导致信用价差变化的可能 而引起的财务损失风险, 信用价差风险可以通过金融产品的交易或盯市 得到反映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种类以及特征
4、银行对某一借款人调整后的信用风险敞口(AE)等于 AE=OS+ a COM (a 是贷款提取比例)
三、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二)违约概率(PD)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付债务 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
(三)平均既定违约损失(LGD)
平均既定违约损失:指发生违约时的债务面值中不能收回部分所占 的比例,与违约损失率对应的是违约回收率 。
(三)信用风险的特征
信用风险源于三种风险来源 (违约风险, 市场风险, 回收风险 ) 的复合过程。与大多数市场风险不同,信用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概率分布产生严重的左偏 2. 悖论现象 3. 信用风险数据的获取困难
二、信用风险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概况来说信用风险的产生有如下几种理论解释:
1. 借贷市场的逆向选择理论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
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2. 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理论
道德风险:是指在银行贷款发放后,借款者将有可能从事一些与 借款时承诺的不一致的以及银行不期望进行的活动,如一些高风险 的投资活动。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资金难以收回,从而使风险增加。
二、信用风险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3. 信贷市场的寻租理论 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
EL=AE×EDF×LGD
三、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五)、非预期损失(UEL)
1、概念
非预期损失:由于在资产的存续期内债务人可能发生违 约和非预期信用等级转换,资产的价值在一段时间内上下 波动,资产的损失值也呈现某种不确定性,该风险可以用 损失的标准差也即资产价值的标准差来衡量,称之为非预 期损失。
三、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违约敞口
1、 违约敞口概念:也称为信用敞口或信用风险暴露,是指在一段时间 内借款人的承诺清偿额。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商业银行对某一借款人的 信用风险暴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未清偿贷款(OS)和贷款承诺(COM)。
2、未清偿贷款:一般指银行允许借款人延期偿付的债务。
3、 贷款承诺:是银行应债务人要求承诺将来贷出的金额,分为已提用 部分和未提用部分。
3、基于评分的信用风险度量 该方法缺陷:基本局限于定性分析,虽然也运用了许多财务分析 指标,但指标的风险权重等没有明确,没有建立多变量指标的不同权 重评价体系。
四、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二)、现代的信用度量方法
1、KMV模型---信用监控模型 (1)概念:该模型是基于Merton 提出的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风险债券
四、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4)KMV模型的原理 关于KMV模型原理有以下几个概念需要说明: 1、预期违约率 (EDF):是指该公司在未来一年或几年内违约的
概率 ,它受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公司市值随市场波动的变动程度、 负债水平的影响。
2、违约点:公司的资产价值低于一定水平时 , 公司就会对债权 人和股东违约,与这一水平相对应的资产价值为违约点。2、与预期 Nhomakorabea失的区别
1)预期损失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对均值和预期 损失的偏离。
2)预期损失可用计提准备金的方式补偿,非预期损
四、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一)、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
1、专家系统 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借助内行人或 有经验
者的意见来进行决策的过程,本质上这是一种主观的方法。 2、基于评级的信用风险度量
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这种 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 活动”,俗称“寻租。 4. 理性预期理论: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 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做出行动而不会 犯系统性的错误。 5. 不确定性理论:是基于正则性,单调性,自对偶性,可数可加性,乘 积测度5大公理,建立起了与概率论平行的一个理论。
三、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四)、预期损失(EL)
1、概念
预期损失:指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过程中能够预期到的 损失额,是反映信用风险的一个指标,银行通常会为缓冲这 部分损失而设置贷款损失准备金。
2、 计算公式
银行信用资产的预期损失可以表示为调整的风险暴 露(AE)、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的三者乘 积, 是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方差,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