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活动,引导体验
幼儿园巧设情境妙在诱导
巧设情境妙在诱导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和教师的指导。
在情境创设方面,我们主要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设置富有童趣的活动氛围。
我们巧妙利用每一种材料的鲜明特点,精心设计富有美感且充满儿童情趣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氛围,使幼儿一进入便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
如在“认识糖果”的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糖果,把活动室布置成“糖果超市”,让幼儿当顾客,在敞开式的“超市”情境中,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轻松、自由地选购糖果,观察糖果,认识糖果。
2.巧妙设置宽松、愉快的人际情境。
我们注重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
所谓“亲”,是指教师以自己的仪态、表情、语调给予幼儿亲切感、信任感,让幼儿在活动前和活动中感到温暖、安全,没有紧张和压抑感。
所谓“助”,是指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自由操作、交往、提问、表达等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经常以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探索,帮助每个幼儿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他们能从老师那里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转换成学习的内部诱因。
所谓“乐”,是指让幼儿在精神上感受到尊重、独立,获得内心的愉快体验和成功体验,从而能集中精力去尝试、去探索。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尽量在情境中淡化教师的身分,让教师扮演富有童趣的角色,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使幼儿乐于亲近恋于交往。
如在“认识调味品”的活动中,教师是“大厨师”,幼儿是“小厨师”,“大厨师”与“小厨师”共同探讨问题,有效地指导“小厨师”用调味品自己拌制好吃的凉菜。
3.巧妙设置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
①体现参与性,即让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情境的设置。
幼儿参与收集有关操作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促使幼儿产生对有关操作材料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为正式进行操作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②体现适度性,即操作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太容易,幼儿没有操作的积极性;太难,幼儿不理解,也会失去操作的兴趣。
巧用体验式“学习圈”__绽放魅力语文课堂
体验式“学习圈”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时间与空间让学习者亲身经历、感受、体验、交流、感悟、分享、提升、应用的学习方式。
其理论强调的是有效的学习是从体验开始的,通过给学习者创设虚拟的活动与环境,让学习者通过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交流和共享,再经过反思和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终将成果投入应用于实践中。
当前,部分教师以自身的思路开展教学,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导致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教学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无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体验式“学习圈”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体验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体验式“学习圈”的概念及作用1.体验式“学习圈”的概念体验式“学习圈”指从具体体验出发,经过反思观察、概念抽象化、主动实验,再获得具体体验,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圈”。
体验式“学习圈”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中心且基于经验学习的学习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使其自发性地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情境中,经过实践与反思,获得期望的知识与情感。
2.体验式“学习圈”的作用一方面,体验式“学习圈”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体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体会和感受生活周围的事物,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化为学术思维,为发展学生学习思维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体验式“学习圈”还具有交互作用,传统教育教学将学习作为个体的内部过程,将学习局限于教材、教师和学校范围内,而体验式“学习圈”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持续不断的交互过程。
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缺乏课堂教学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因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上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缺少活动生成环节和体验学习环节,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课堂主体地位,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走,缺乏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造成课堂活力不足,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2.忽略学生个性化差异部分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忽略学生个性化差异,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巧设情境,打造高效快乐作文课堂
巧设情境,打造高效快乐作文课堂作文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有时候作文课可能会变得乏味和枯燥,学生们缺乏激情和动力。
为了打造一个高效快乐的作文课堂,我们需要巧妙地设想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营造浓厚的情境1.选择具体的主题和话题,比如“我的偶像”、“我的梦想”、“我心中的英雄”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故事可讲。
2.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形式,营造出一个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联想。
3.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形式,深入体验作文话题,加深理解和印象。
二、设定有趣的任务1.利用“写作游戏”、“作文挑战”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写作或者小组互评,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反思作文,增进交流和学习。
3.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或者采访,让他们亲身体验写作的乐趣和收获。
三、激励积极的表现和参与1.设立“写作之星”、“作文达人”等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作文表现上尽情发挥,勇于创新。
2.通过展示作文、朗读作文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自信。
3.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作文集刊选登等活动,激励他们走向更高的舞台和更广的视野。
四、引导深刻的思考和反思1.设置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实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2.通过交流分享、同侪评价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提高作文的深度和透视力。
3.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创设轻松和愉快的氛围1.利用幽默、情趣等元素,让作文课堂充满欢笑和活力,让学生愿意投入、敢于表达。
2.通过互动游戏、轻松调查等形式,给学生放松的机会,让他们在愉快气氛中释放创作激情。
3.采用多样化的座谈、讨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共鸣和共鸣。
打造高效快乐的作文课堂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表达。
巧设情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巧设情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巧妙地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二、情境设计1.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首先,我们需要在教室中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小书角,摆放各类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
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舒适的座位,如小型摇椅或者躺椅,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2.创造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在开展阅读《小狐狸的故事》之前,可以先布置一间模拟的小狐狸洞穴,通过投影仪将洞穴影像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们可以带着好奇心和期待进入洞穴,然后在洞穴里与小狐狸进行对话,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感受。
又如,在学习《白兔神庙》时,可以设计一个神秘的宝藏寻找活动。
通过谜语和线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谜,最终找到宝藏。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让他们在解谜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体验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和人物。
例如,在学习《嫦娥奔月》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嫦娥,进行一次奔月的真实模拟。
学生们可以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月亮模型,然后在夜晚背诵诗歌,伴随着音乐和灯光的调动,大家一起以嫦娥的身份齐唱月光下的诗句。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嫦娥的情感。
4.联动其他学科的知识为了增加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将语文阅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动。
例如,在学习《小小小小的船》时,可以结合数学的内容进行综合教学。
学生们可以计算并绘制出不同尺寸的船只,从而体会到船只的大小和容量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联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巧设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剧的魅力——以《走进音乐剧猫》为例谈音乐剧欣赏教学
综合2016·巧设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剧的魅力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226500)夏明敏[摘要]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小学音乐教材都十分重视音乐欣赏内容的编写。
原本对小学生来说是“高大上”的音乐剧也走进了音乐课堂。
我们要善于设计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记忆游戏中,了解构成音乐剧的基本要素;在配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对表现不同角色所起的作用;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剧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在场景设计中,加强对音乐剧中舞美艺术的认识;在对比欣赏中,分辨不同类型的舞台表演艺术。
让学生走进作品,感受音乐剧的魅力。
[关键词]活动音乐剧欣赏[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3-071———以《走进音乐剧<猫>》为例谈音乐剧欣赏教学感受与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小学音乐教材都十分重视音乐欣赏内容的编写。
原本对小学生来说是“高大上”的音乐剧也走进了音乐课堂。
由于音乐剧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从简单的欣赏和学习中产生对音乐剧艺术的喜爱。
怎样让学生走进这些作品,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呢?在一次音乐教研活动中,欣赏课《走进音乐剧<猫>》获得了一致好评。
独特新颖的教学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音乐剧的认同和热爱,也为学生科学、正确地欣赏音乐剧打下良好基础。
一、在记忆游戏中,了解构成音乐剧的基本要素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
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要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出发,创造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这节课开始,在“了解音乐剧的要素”这一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个记忆游戏。
教师说:“同学们都玩过记忆大挑战的游戏吧,下面老师将播放一段视频。
记下这段视频中你所看到或听到的。
比比谁的记忆力最棒。
”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的片段。
学生个个屏气凝神,细心观察,生怕漏掉某个细节。
巧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巧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数学课堂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们总是觉得数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很难理解和掌握。
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设计生动的情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那么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也会随之增加。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利用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和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引入购物和结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体会乘法的应用和意义。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还能意识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结合游戏和竞赛,增加趣味性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数学拼图比赛、数学运算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竞争、合作和学习,从而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样一来,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引入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几何学时,可以引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几何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理解几何知识的应用,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四、组织实践活动,增强体验感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测量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测量,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测量知识,增强对数学的体验感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鼓励创新思维,拓展数学视野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拓展数学视野。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数学实验、探究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这样一来,学生会养成主动探究和创新的习惯,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探求欲。
巧设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巧设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学科之一。
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需要在学生生活中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设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一、通过实验室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到物理规律的具体表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学校实验室的活动设计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但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物理规律。
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磁力的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磁铁和磁性材料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磁力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创新型实验设计。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用简单材料搭建的简易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电流的流动和电阻的变化,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室活动的巧妙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二、利用科技手段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如今,科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我们可以借助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进行虚拟实验。
这样的软件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重复实验。
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实验材料和空间,更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深入体验物理规律。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物理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
这种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使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学科是一个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而自然规律无处不在。
巧设数学活动 注重情感体验——评析田杰老师“摸球游戏”的教学片段
巧设数学活动注重情感体验——评析田杰老师“摸球游戏”
的教学片段
李家永
【期刊名称】《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年(卷),期】2006(000)006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李家永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巧设数学活动注重情感体验——评析田杰老师“摸球游戏”的教学片段 [J], 李家永
2.让“趣味性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脚手架——《摸球游戏》的教学片段赏析[J], 赵玲
3.摸球还是不摸球?——《摸球游戏》的教学与思考 [J], 李再萍;欧阳竞
4.“摸球游戏”教学实录及评析 [J], 李敏
5.借“摸球游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探究课“摸球游戏”教学思考与实践 [J], 马希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巧设音乐训练,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促进学生内化美。
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美育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美育渗透引言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包括审美素养和美育。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当注重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认知。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美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首先,教师应精心选择具有美感的音乐作品。
这些音乐作品可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音乐流派或时期,以便让学生体验多样性的音乐之美。
同时,作品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确保内容既具挑战性又容易理解。
其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引入互动性强的活动,如音乐听后感、小组合作演奏、音乐作品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参与。
例如,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演奏,或者通过讨论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来互相交流。
此外,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音乐时代等信息,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更深刻的音乐情感连接。
最后,创设教学情境还包括音乐教室的环境和氛围。
教室可以布置音乐相关的装饰,展示音乐家的照片和音乐乐器,以提醒学生音乐的存在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个人感受,以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和充满音乐氛围的教育环境。
综合来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努力,以确保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真正感知和欣赏音乐之美。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更具有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巧设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生活能力
巧设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生活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更加复杂多样化。
特别是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才,他们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强大的生活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巧设一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生活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生命观的统一体现,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巧设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如暑期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磨练,并且让学生感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他们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非常重要,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比如,在英语口语课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行设计对话内容,进行模拟演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合作分享等人际交往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自我管理的过程。
比如,在数学课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编制一道数学题,再交给其他同学做,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方协调、提供资源、提供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
四、锤炼学生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是指人们在明确目标和任务后,实行计划,付出实际行动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检测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从行动中体会执行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Fun time是小学《英语》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特定的角色功能。
教学用书明确定义其功能为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操练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主要词语、句型和日常用语。
罗列三上和三下教材,可以发现此板块主要出现5种形式:Point and say,Make a nd act,Make a nd say,Guess and say,Play and say。
通过Play,Guess,Make 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其中Play,Guess活动,各出现了4次,Make活动,出现了7次。
这样的编写安排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情,使句型操练更有趣味性。
但是,在日常课堂中,教师把Fun time板块处理成做游戏、做手工或处理成单词和句型的集中操练,都是片面的做法。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整合板块,扎实Fun time教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合理的补充、删减、替换,以满足本地区的教学的实际需要。
Fun time作为句型操练板块,教学任务相对较轻。
因此,执教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板块重组,如Fun time和Cartoon time组合、Fun time和Sound time组合、Fun time和Rhyme time组合。
整合板块要注意: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语用能力。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要素。
根据学情设计明确、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作为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及Story time的拓展延伸,学生需要在趣味性的操练中熟练掌握重点句型,适当输入新单词和新句型,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创设整体情境,打通板块脉络。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有放在情境中才会有意义。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具有情境意识,不管是利用书本情境还是创设新情境,都有整体视野。
在处理Fun time板块时,主要通过人物串联、话题串联、情境串联、游戏串联等方法设计一条清晰的主线,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主题中完成学习,体现教学功能的延续性。
让活动作文焕发生机与活力
让活动作文焕发生机与活力摘要:在活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情出发,审时度势,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实施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作文如何化解小学生活动作文教学中产生的窘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四步走:一、巧设活动情境,充分体验教师选择适当的话题,创设课堂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这类活动场景的设置并非纯粹为了娱乐,我们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唤醒其观察与发现的热情,激活其体悟生活的能力。
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受大家欢迎啦!你喜欢吃吗?为什么?生:喜欢。
萝卜甜甜的。
生:萝卜脆脆的。
生:心里美!萝卜切成丝可漂亮了,吃起来真爽!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可爱的萝卜做游戏。
教师如话家常,亲切地把低年级孩子的关注点引向了萝卜,寥寥数语,引出了孩子吃萝卜的感受,孩子们不知不觉中亲近了学习的主题。
教学过程实施的第一步,旨在唤醒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拥有新鲜的素材,从而激活他们深刻的体验,解决“无米之炊”的烦忧。
二、细化观察指导,授之以渔天真烂漫的孩童,其游戏心理是急切而充满渴望的,他们往往急着体验乐趣而容易忽略活动过程中的观察与体验。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调动与保护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灵活驾驭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示学生留心观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把快乐大本营的舞台搬到了我们教室,也来玩一玩“快乐猜猜猜”!今天我们展开的可是两项比赛。
台上的选手在竞猜,台下的同学都是文明观众,得比比谁观察得最细致:谁能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间、最有趣的语言、最逼真的神态、最夸张的动作!(一个学生表演“螃蟹”。
)师:刚才这位同学表演得惟妙惟肖。
(一个学生模仿赵本山)生:卖拐,拐了、拐了!走,走一个试试!(学生哈哈大笑)师:这熟悉的大家让语言一下子就猜着了!运用特殊语言,妙!这则案例中老师适时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对象,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摸一摸,细致入微地观察对象的变化,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留心周围同学的反应。
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的心得体会
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的心得体会回到学校,也是开学了,在假期的线上教学工作也是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日子的工作,我也是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也是收获很多,对这次的线上教学,我也是来做一个教学方面的总结。
和线下教室里面的教学相比不同很多,也是无法时刻的监督着学生们学习的一个情况,但是也是可以通过不同的一些方式,以及家长们的来帮助,来让我更加的了解孩子们的情况,特别是某某某上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随机的抽查,也是可以看到学生们学习的一个情况是怎么样的,而且也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老师不监督,就自己玩自己的,不认真的听课,毕竟很多学生在家里,也是独自一个人,父母很多时候也是需要去上班的,更是容易松懈了下来,毕竟学生的年纪也是比较的小,也是需要我们持续的去督促他们,而不仅仅只是让他们做好作业就可以了的。
通过这次的线上教学,我也是知道了,要备课方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毕竟和教室里面的教学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们听课不够认真还可以看到,但是某某某上的教学,如果课堂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那么无论怎么监督,抽查提问,都是无法很好的去完成教学的,只有把课堂准备的更加的充分,让学生们更加的感兴趣,那样的话,也是能更好的去把孩子们想要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也是在教学之中,去看别的老师的网课,看他们是如何教学的,自己再去改进,去尝试,让自己能有更好的方法来把教学给做好了。
并且我也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平时上课的时候,也是没有特别的生动,这次的线上教学也是准备的要更充分才行。
最后的教学结果也是不错的,学生们也是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是让我更加的懂得了,做好课堂的准备,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是我一直要进步的点,只有让学生们更加的喜欢上课,那么才能更好把课堂给教学做好。
也是以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讲解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学生们对于语文更加的有兴趣,能更热爱这门课程。
我也是要继续的努力,去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并且也是通过这次的线上教学,让我更加的了解了我所教学的学生们的情况,以后也是更加的有针对性的去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的成绩。
巧设话动,引导体验
染力。
这 样 的 问 题学 生极 容 易 忽 视 。 一石 激起 干层 浪 , 这
两 个 问题 提 出 . 势 必 会 引 起 学 生 的讨 论 。 这 样 的 问题 ,
既 有 利 于 引 导 学 生认 真 仔 细 地 读 书 . 又有 利 于 培 养 能 力. 发展智力 。 提 问 是 语 文 教 学 非 常 重要 的常 规 教 学 方 法 . 当学
阜. 这 中间 又多 是 树 枝 槎 丫的 杂 木 树林 : 在这一幅冬 日
年 思 想 和 行 动 的 一 只 无 形 的手 . 把 他 们 推 进 战 场 充 当 炮灰 。 总之 , 学 校 里 所 有 的布 置 都 代 表 了 权 力 意 志 及
侵略思想 . 成 为 宣 扬 战争 和 殖 民统 治 的工 具 , 进 而 揭 示 了 民 族 灾 难 和 个 人 不 幸 的根 源 所 在 。
样: 晴空的高爽 , 日光 的洋 溢 , 引 诱 得 使 你 在 房 间 里 坐
不住” 设 计这 样一 个 问题 : “ 你试想想 ” 和“ 你 说 还 够 不
如讲《 一滴眼泪换 一滴水》 , 在 分 析 人 物 爱 斯 梅 拉 达 为 伽西莫多送水体 现“ 爱” 和“ 善 良” 时. 可 以 设 计 这 样 一
个问题 :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市民的笑和辱骂呢? 为 能更好地解析这 一问题 . 教 者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回 忆 学 过 的文章 : 如 初 中《 孔 乙 己》 中 咸 亨 酒 店 内外 那 些 嘲 笑 孔 乙 己 的 人们 : 《 藤 野 先生 》 一文围观枪毙的看客 。 这样 学 生 就 明 白了 老 师 提 出 的 问题 了 , 也 懂 得 中 外 看 客 的 共 性了 : 人性扭曲后的愚昧 、 麻木不仁 、 没有同情心 。 在 此 基础上 . 学 生 就 能 有 的 放 矢 地 分 析 人 物 爱 斯 梅 拉 达 为 伽西莫 多送 水所体现 “ 爱” 和“ 善 良” 了。 作 者铺 写“ 众
巧设主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巧设主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有效性又离不开课堂效率的提高。
当今的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下降,课堂效率的提高成为了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巧设主题情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什么是主题情境、如何巧设主题情境以及主题情境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主题情境的概念主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某一特定的主题或话题,运用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将学习者置身通过感官刺激和情感激励,使学习者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环境。
简单来说,主题情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巧设主题情境需要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感知、情感和认知等不同维度上都能够得到满足。
在教授历史课时,可以通过布置古装、搭建古代建筑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在教授数学课时,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如何巧设主题情境要巧设主题情境,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在巧设主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主题情境对学生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设计环境和活动。
2. 学科内容:根据所教学科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主题情境,使之能够与所学知识和技能相契合。
3.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运用适合学生的主题情境。
4. 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文具、实物等,为主题情境的创设提供支持。
5. 活动设计:设计与主题情境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设定、实践操作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
通过以上几点的考虑,教师可以更好地巧设主题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提高课堂效率。
三、主题情境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1. 激发学习兴趣:巧设主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巧设活动体验单指导学生写作
巧设活动体验单指导学生写作作者:林日萍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4期林日萍写作是一个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难产的过程,它的困难在于它是一件艺术品,不可复制,需要心灵的碰撞,没有心灵的共鸣,作品至少不能回味无穷。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拥有心灵的艺术,不惧写作,找到写作的源泉,我们的做法巧设活动体验单,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一、体验单初探,违背教育规律选择体验单进行作文教学,目的是激发农村学生观察形形色色的身边人,发现这些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质朴的美。
最初的体验单设计,我们设计了5个人物的观察任务,分别从观察点、观察感受、具体描写、自评、他评五个角度进行积累。
任务性明确,人文性不强。
这种违背循序渐进教育规律的教学,不具备爱与责任要素,很难让学生写出有感情、有温度的文字。
体验单的设计,我们忽视了一个成长体验的必然过程。
体验单内容为学生周末作业,从上交的作业分析,有4 .4 %的学生按要求完成,22%的学生完成五个人物的前三项,51%的学生完成三个人物的前三项。
这是一个失败的作业,反馈出观察的人物太多,学生不可能走向市场街头去观察5个人,真挚地写出感受,客观地进行人物描写。
为此,我们的第二次体验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完善。
二、再设体验单,彰显人文性再设体验单.我们以生为本,从写作目标和写作指导上让学生具体可感;从内容上,重点突出,写一个人物;从项目设计上,突出让学生真正地走向生活,写出有个性的人物。
首先突出写作目标定位,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等,抓重点刻画人物,其次是写作指导具体,如运用联想和合理的想象,借助修辞,刻画人物形象。
按照一定的顺序,富有逻辑地进行描写等。
最后补充名著经典语段对照,有仿写的名篇借鉴。
这个体验单的设计,可操作性比第一次体验单更具人文性,因此学生的落脚点有了支撑,作业反馈效果好,经过修改也收集了有可读性的文字,如一个学生描写的卖烤地瓜的人,“他冻得发抖,身子向前微倾,瘦弱的脊梁挡着寒风的袭来。
巧设情境 体验乐趣 实现
巧设情境体验乐趣实现探究摘要《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
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
本文着重从“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想方设法拓展实验时空”、“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在工作中的具体教学策略,望能提高科学实验教学实效。
关键词实验基本要求动手操作拓展实验时空亲临乐境探究实效《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
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
科学课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基础。
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策略: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1)事先告知实验目的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因此,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
(3)布置实验观察任务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巧设情境体验乐趣实现探究
巧设情境体验乐趣实现探究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情境体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情境体验可以让学生结合场景和体验来理解知识和概念,并在实践中应用它们。
通过情境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学习的主题,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巧妙设计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和实现探究。
首先,一个好的情境体验必须是具体、生动、有趣的。
也就是说,情境体验要有丰富的场景设置,以及生动形象的故事描述,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科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或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并在其中体验和探究科学原理。
这样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究。
其次,情境体验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一个好的情境体验应该是有目的的,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什么,以及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方向性的学习和探究,避免迷失和无目的性。
例如,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语言,并达到特定的交流和交流目的。
第三,情境体验需要有挑战性和反馈。
在情境体验中,学生应该面临一定的挑战,这样可以让他们克服困难,并实现提高和成长。
同时,情境体验也需要及时给出反馈,告诉学生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探究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巧妙设计情境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和实现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和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习和探究的乐趣,并从中获得实际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在设计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体验更加丰富和生动。
总之,在教育学习中,情境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情境体验,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巧设体验培养量感
巧设体验培养量感小学阶段接触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对小学生而言,比较适合感知的量是“千克”。
“克”过于轻,无法形成明显的体感,“吨”过于重,无法实现体感。
因此,“千克”便是质量单位中比较适合体感的基本计量单位,也就是质量单位教学的“种子课”,质量单位中有了“千克”这一基本计量单位后,我们巧妙设计生活体验,就能培养学生量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质量的相关知识。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特别是计量单位这样抽象的知识,更需要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知。
第一步:课前生活大调查------寻找“身边的千克”因为是起始课,课前作业可以设计社会调查,寻找身边的“千克”,学生有单独行动的,有小组一起的,我不动声色,学生们在这期间少不了讨论交流,谁都想找到出其不意的例子。
果然一周后,我们的这节课上分享到了方方面面使用“千克”的物品,好佩服孩子们!几十双火眼金睛,“千克”无处藏身。
整个流程基本呈现为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学生亲身感悟,记忆深刻。
第二步:问题讨论:1千克有多重?这些东西真的是1千克吗?我们生活中多用哪个计量单位来表示?他们之间有联系吗?解决问题:用天平测量验证学生所猜测1千克物品是否是1千克,体验天平测量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多少,1斤有多重,多少克是1斤。
深层次讨论:(小组活动)1千克棉花、1千克铁块、1千克石块、1千克水一样重吗?实验验证:(小组活动)先估再用手来掂掂各种的物品,看看误差有多少?根据体感估一估一桶洗衣液、一袋小米、一块豆腐是不是1千克?第三步:体感升华到数感。
最后学生手上的1枚硬币验证了“1克很轻”。
因此,克的知识由纯粹的体感建立逐渐过渡到通过数感来建立。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1克的物品?大约重1克的物品有一枚2分硬币、2粒花生、一粒纽扣、3粒药片、6颗黑豆、4个回形针......我们清楚学生对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枚2分硬币重1克”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学生对1克有了初步的感知后,随机给学生提供了多次估测、称量的机会。
课间巧安排心理健康教案
课间巧安排心理健康教案课间巧安排心理健康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课间为什么要走出教室2、知道课间为什么要望远3、知道课间为什么要稍微活动情感:1、喜欢课间走出教室去呼吸新鲜空气2、乐于在课间进行户外活动3、体验眼睛疲劳后望远的轻松舒畅感受行为:学会健康文明的课间休息方式教学重点:认识课间户外活动、望远的好处教学难点:体验健康休息的身心愉悦感教学准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小朋友们,课间十分钟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谈话:你们过得真愉快、真有趣。
不过,休息也要注意健康,那么怎样休息才利于身心健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 思考并回答听好奇,心想:该怎样休息呢?齐读课题二、学习新知提高认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打开大屏幕并引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人很多,又闹又吵,感觉很闷)提问:你觉得现在的教室怎样?师:让我们再看一段录象(教室里没人,通风换气)提问:你觉得现在的教室怎样?那么,下课我们应该到哪去?到外边去干什么呢?(板书: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我们走出教室,可让教室换上新鲜空气。
大家来演一演看课件:上完一节课,学生身体疲劳示意图。
问:下课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板书:活动身体大家来演一演刚才,大家的身体消除了疲劳,可是,我们还有一个部位也很疲劳,来看课件(眼睛疲劳示意图)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板书望远)体验一下望远的感受,怎样?谁来说说下课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读儿歌看大屏幕心情不舒服回答问题看屏幕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表演(外出呼吸新鲜空气)看回答问题表演课外活动好奇看回答问题望远并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读三、综合体验行为指导模拟下课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并做相应指导。
四、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间休息很重要》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今后都能健康文明地休息,保护身体、珍惜时间,做健康向上的好少年。
课间巧安排心理健康教案2【活动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的积极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活动,引导体验-中学语文论文
巧设活动,引导体验
马鸣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由专题与板块组成,每个专题又有各自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文本研习,或问题探讨,或活动体验。
其中,“活动体验”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活动开展的依据应是文本特点、文本内涵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
而体验则强调亲历性,即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亲身体验。
所以,教师只有在透彻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巧妙地设置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生发深刻的体验。
“活动体验”课可以有如下设计安排。
诗词诵读——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中的篇目都是诗歌,一组不同时代的诗歌。
鉴于以往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的一些学生不能正确流利、自然、大方地朗读,不能在读中感悟的情况,我将本专题的主要教学方法设计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诗歌的主旨与诗人的情感。
在鉴赏完这一板块的诗歌以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诗歌朗诵会。
我以这一板块的四首诗歌为范例,对朗读方法加以指导。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理解诗意,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揣摩语音语调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找到恰当的声音表现形式。
例如《沁园春·长沙》格调昂扬豪迈,我指导学生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看”、“怅”、“问”、“忆”领起的句子应读出不同的语气。
《致青年公民》激情洋溢,要读出热情奔放的气势,并注意声
音高低、节奏快慢的变化,突出点题的关键句。
《相信未来》沉稳而坚定,要妥善处理好声音的停顿与连读,在语气对比中表现坚定的信念。
《六月,我们看海去》节奏明快,朗诵时语速要快,不能拖调徐吟,我甚至让学生尝试用现代摇滚乐“说唱”的节奏形式,来表现诗句中那种天然的韵律感。
此后,我在班内组织了朗诵比赛,要求每位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参加比赛。
因为先前已进行过诵读指导,再加上四首诗歌的实践,所以学生普遍能在朗诵时注意语速语调,把握好感情。
个别学生对语气语速处理得较好,感情也拿捏得较准,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一位男生将《再别康桥》读得声情并茂,深深打动了其他同学。
比赛过后,许多学生收获了他们的活动体验——要朗读好诗歌,理解诗意是第一步,之后才能准确把握节奏,处理好抑、扬、顿、挫等语气语调。
同时,通过朗读,他们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了,并在朗读中体验到了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而这些是老师的讲解所不能代替的。
书信沟通——走向理性的成长体验
十七八岁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稚气未脱却又充满了独立意识,他们希望以成人的姿态面向家人与社会,然而其思考与判断往往缺少理性,甚至偏激。
于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常常因难以沟通、缺乏沟通而产生隔阂。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范例。
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中的《十八岁和其他》是杨子在儿子十八岁时写的。
他在孩子生日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敞开心怀,诉说对儿子的理解、期望和深爱,给了
孩子一份珍贵的人生礼物。
杨子的做法给了我们启示——与对方不便当面讲的话,不妨通过书信来交流。
用书信交流,没有了两个人面对面谈话话不投机时的剑拔弩张,也没有谁打断你的话,因而更易于向对方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更易于拉近两人的心灵距离。
所以我选取了书信的形式来组织此次活动。
这次活动是这样开展的:先让学生仔细阅读《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然后将文章拿给家长看,叫家长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然后与子女作书面交流,说出最想与子女讲的话,子女再以回信的形式与家长交流,最后再让学生在小作文《活动感言》中谈谈对这次活动的感想。
在“感言”中,许多学生提到自己原本与父母有较深的隔阂,通过书信交流,他们深切体验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意识到冷战、对立不能解决矛盾,只有交流、沟通才能填平鸿沟。
我们利用《十八岁和其他》这一材料,为两代人的对话与交流创设了一个平台,引发了家长们的共鸣,引导了学生根据自我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促成了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等话题进行了真诚、平等而深入的交流,使学生获取了对人生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从而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学生能有如此体验,那么,这次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图片解读——震撼心灵的历史体验
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一个人的遭遇》以一个普通人的遭遇揭示了战争给苏联人民造成的不幸。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个德国伤兵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也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精神状况,揭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
《安妮日记》告诉人们的,是一位犹太少女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族迫害的经历,表现了她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灾难以及人们对和平
的渴望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接下来的板块“历史画外音”——《图片两组》我设置了“图片解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数字,包括军备开销、战争伤亡等数据,这一举动立刻在课堂上营造出了一种凝重、严肃的氛围。
然后我再展示出图片,要求学生看完图片后用一个词概括此时的心情,结果学生纷纷用“难过”、“震惊”等词语来形容。
强烈的视觉冲击后,我介绍了两组图片的摄影背景,然后请学生概括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
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所表现的对象和中心人物,结合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抓住最具震撼力的细节,进行认真解读。
具体要求是:1.为每幅图加一个小标题;2.选择一幅令自己最感震撼的图片,为它配上解说词(解说词的写法先介绍一下)。
接到任务后,学生开始凝神解读。
许多同学的解说词写得很精彩。
比如,有位学生这样解读其中一幅图片:“画面上是一对父子,做父亲的穿着军服,右手握着步枪,左手紧紧握着幼小的儿子的手,并用臂膀把孩子拥在胸前。
左脸颊紧贴着儿子稚嫩的脸,脸上神情忧郁,也许他在想自己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儿子,也不知道能否再见到儿子。
而怀中的儿子则正张大着嘴巴在哭,似乎在喊着:‘爸爸,别去!’真是一幅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离别图。
”听着学生们读自己写的解说词,我知道在这次活动中,他们深刻体验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人民对和平的热爱,今后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既学会了解读图片,学会了写解说词,又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之余对人类的一些痛苦历史有了深刻的体验,增添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活动体验”课强调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这类活动,引导学生深刻体验活动内容,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形成各自独特的经验。
教师只有立
足于文本特点、文本内涵和学生的实际,巧妙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这些自己亲自参与的活动中获得独特而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江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