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分析

合集下载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发布时间:2021-11-23T01:55:28.05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第18期作者:陈睿[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陈睿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四川成都 611430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老师爱孩子就会研究自己、探索学生、钻研课堂、推敲教材,因此我觉得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它让老师通过工作成长,而老师通过工作让学生成长为爱祖国、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一、沉淀自身,净化心灵如今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花花世界的媒体、网络、快节奏的生活无一不冲击着每一个老师纯真的心灵。

我曾听到有老师说怕见学生,一看到心里就烦。

我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除了上课,还有许多琐事缠身。

遇到理解的家长,可能会偶尔关心一下老师。

老师听到这些话,哪怕再累,心里些许会感到一丝安慰。

但有少部分家长对老师心生怨恨,对老师没有半分感激之情。

这样的家长势必会影响孩子,以至于有部分孩子也变得有点奇怪。

我以前教到的学生王XX,每天见到我都高兴地招呼我,在我心目中这个孩子还挺有礼貌的;可是后来我没教他了,他见到我时就与我形同陌路;可是遇到学校的领导,他则使劲地向他们打招呼——这也太让人大跌眼镜了,让人思维转不过弯来!我们祖国是文明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已经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尊师重道”也早已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我承认教师也是一门职业,但我相信所有的老师当初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这门工作,是本着“爱自己的职业,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初心的。

那么我们老师这时应该调整心态,沉淀自身,净化心灵,不忘初心。

我们要通过爱心去教育学生,甚至影响家长改变对老师的认知。

让家长能正视自己的育人观、成才观。

让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教育好孩子。

二、理解学生,赏识学生我爱学生,每当我踏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将来有所作为。

社区教育心得体会

社区教育心得体会

社区教育心得体会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都有共同的规律应当遵循,而这就是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及其需要。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使孩子学会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在对我的孩子的7年的教育中,只能够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反复研究和探索中,到现在为止,碰到很多困难,不能说教育成功了,充其量是孩子有一定的雏形。

对照以下他人和自己的经验,作为家长,我愿意在不断地探索,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失败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关系,再去想办法,想办法解决问题看到了希望,有希望就不会轻易放弃。

这就是我的教育信念!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指导行动,以下主要从两方面谈谈我的感受:一、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就是作为父母教育的学校。

在孩子的一生中,尤其是幼儿阶段,父亲或母亲的责任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1、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有意识地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好,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糟,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失败。

当然,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

这一良好的关系如何检验?当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能否如实告知父母,是父母称职与否的底线标准。

而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是不敢告诉或者不愿意告诉父母,那么他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处理,或者借助朋友的帮助去解决问题。

作为同龄人,是不能给孩子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只会让问题更难以解决罢了。

2、爱孩子,更要尊重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是要爱孩子,而真爱孩子就要真的尊重孩子。

现在不少家长十分爱孩子,但却不尊重孩子。

表现为两种极端,或者过分溺爱,或者过分放任。

惯子如杀子这个道理谁都懂,就是不知不觉中却在做了。

而另外一种是由于工作的压力大,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父母不把孩子当成一件“待办事项”。

浅谈家庭教育艺术

浅谈家庭教育艺术

浅谈家庭教育艺术长期以来,教育就处于科学与艺术两难的困扰之中,并衍化为一波又一波的激烈论争。

家庭教育也未能幸免。

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家庭教育活动科学性的质疑更为强烈,从而极易将艺术等同于经验和随意性。

南京师范大学繆建东在1999年研究中指出,“放眼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拓展和深化,教育的时代精神体现为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对教育的实践意义的反复追寻。

现在家庭教育离这一主旋律相去甚远,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体现时代精神,如何与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接轨?”“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停留于现象的描述和总结,家庭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体系庞杂,内容混乱,专业术语贫乏,理论解释乏力,对未来的预测、对现实的批判比较薄弱,学科结构缺乏应有的理想范型。

”①教育孩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将孩子社会化的问题。

鲁迅曾经批评一些人,只会做孩子之父,不会做人之父。

按照鲁迅的意思,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人胚,只有这个孩子进入了社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接受了人类的语言、情感、生活常识、基本文化等),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孩子的社会化是优还是劣,这和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者密切相关。

我坚持一个观点: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现在很多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父母自己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

在成长过程中过多的关爱使他们心智成熟比较慢。

自己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却已经开始为人父母。

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一位80后的妈妈一手抱着宝宝哺乳,一手拿着鼠标全神贯注地打游戏。

看着这样的情形,我不得不担忧这位妈妈和她怀中孩子未来的幸福。

父母的岗位是无人代替的,所以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为人父母是一门艺术,教育子女也是一门艺术。

宋代词人家颐曾说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而事实上,教育孩子不仅至要,而且可以至乐。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这样说:“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一生中最甜美、最细腻、最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一本书。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关键词〕教育;学生;培养;认识“仁爱产生仁爱”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

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

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

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

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一只玻璃杯里,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

跳蚤一跳,头碰在玻璃上,又跳一次,头再一次碰在玻璃上。

这样经过无数次碰壁之后,即使把玻璃拿掉,它也跳不出玻璃杯。

因为这只跳蚤由于受到无数次挫折,它的潜意识已经认定自己不可能跳出玻璃杯。

现实生活里,当人们经过多次挫折后,失去了自信心,常常自我设限。

例如,自我认为智商不如别人的高,天生记忆力差,不是学习的料,天长日久,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

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能常常责怪学生,骂学生“傻瓜、笨蛋、没出息”,不能否定或取笑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只能使学生整天提心吊胆,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抑。

其后果只能是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形成懦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

拥有期望的心态生命是不断转变的过程,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是一把等待点燃的火炬。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进行测验,结束时他们交给教师一个随意列取的学生名单,并告诉教师,根据测验结果预计名单上的学生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请教师不要泄密。

11个月后,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学校,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成绩都超过其他学生,智力比其他同学有所提高。

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郭瑞春一、教育是科学1、脑科学、心理学和生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

2、质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从理论上讲,学生只要花时间,总有可能把不会的东西学会。

但是,我们老师是有教育大纲的,教育大纲不允许,也不可能让老师对同一个问题花无限多的时间去教育学生。

换言之,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有教育任务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上去循环往复。

3、“3岁看到老”说明了什么?俗话说“3岁看到老”,表面上看,视乎在说孩子3岁是怎样一种样子,那么到老了就不会再改变什么,把这种不再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结果归罪于孩子本身或孩子的本质。

其实,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家长,孩子3岁后各种习性不再改变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还是那家长,家长教育孩子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倘若孩子在3岁后,家长改变了,那孩子自然会发生变化。

所以,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育更是一门艺术1、从杜郎口中学看到了什么【案例1】高俊英老师是教政治的,她压根儿没学过英语,却担任英语学科主任长达6年。

她曾经在听过一节英语课后与任课教师交流,她问:你为何一讲到底?任课老师答,我不讲他们能会吗?高老师又问:你讲了他们会了没有?任课教师答:反正我讲过了,不会是他们的事!高老师接下来与学生们座谈,她问:老师讲过了,你们为什么没会?有学生这样回答,我也想学会,可我实在听不懂!高老师最后在英语组宣布,以后英语课,教师课堂上一句话都不可以讲!不讲了怎么做?崔其升说,传统课堂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杜郎口一开始“刹讲”还真遇到了挑战,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讲,不讲不会学呀。

他说,这绝对不该成为教师“霸占”课堂的理由!学习原本是学生的“天赋神权”,不放手让学生去学,他们就永远不可能会学。

“会学”不是教出来的,前提是放手和放权。

崔其升曾经这样“批评”过一位老师,某天这位老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和崔校长碰上了,这位老师赶紧让孩子叫“校长大爷”。

表扬--给孩子输送成长的力量

表扬--给孩子输送成长的力量

表扬--给孩子输送成长的力量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

孩子需要成人的爱护和评价,需要成功的喜悦。

表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鼓励,就是激发、勉励。

人们都有自尊心,乐意听表扬,不高兴听批评。

孩子年龄小,他们更喜欢听好话,不高兴大人处处限制他们,指责他们。

为了适应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教育的方法上,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

在认真学习了“不输在家庭教育”P4页上学习材料之后,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倍感教育的策略性的重要。

表扬对孩子有许多积极的影响:1.表扬可以强化孩子良好行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2.表扬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是鼓励孩子进步的催化剂。

3.表扬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向上、是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

4.表扬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但是表扬得注意以下几点:1.表扬孩子不要太多,注意要掌握适度的量,而且还要注意要表扬还要有适当的批评,不能只表扬不批评。

2.表扬孩子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本人。

3.表扬孩子要具体。

很多父母在表扬女儿的过程中,往往会用“你真棒”一句带过,并不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表扬。

其实,这是不正确而且是没有效的表扬方式。

4.表扬孩子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吝啬。

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表扬。

5.表扬孩子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6.表扬孩子要丰富自己的表扬语言。

学会表扬,不能胡乱表扬。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多用表扬少用批评。

但是表扬孩子应该是在该表扬的时候,我们说表扬是孩子做了好事,我们要表扬,孩子没做的好事,我们不能表扬,孩子做了一件事,虽然没成功,但是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可以表扬他有上进心,有爱心。

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语言表扬,可以起到神奇的激励作用。

表扬孩子要表扬到孩子的心理去,要细心观察,不可随意表扬,孩子做了一件事,孩子也感到是自己经过一番努力做好的,或者是孩子平时不常做的事,孩子也感觉有特别的地方,我们可以表扬,给孩子继续这样做的信心和勇气,不能是孩子经常做的事,你去表扬,孩子很不领情。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参加济南全员培训学习心得教育是什么?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由的人”,赫尔巴特说“教育是为了成就人的道德”,卢梭说“教育是为了人的成长”,或者我们可以将各种观点定义为更具体的:“教育就是由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

两天的济南学习,时间不长,感慨颇多。

一边听,一边学,一边也在思索:教育是什么?每一个专家的做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每一点做到“精细”了都会是一门艺术。

现将几点心得总结如下:一、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一直很赞同一句话,“教育就是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你遗忘了许多书本上的知识之后还能留在心底的那些东西”。

同理于此理论的,余国良老师也提出了在“慢慢的期待中等待,慢慢的等待中期待”的“慢教育”理念。

在当今一切求快,“速生速成”遍地,复制粘贴铺天盖地的今天,很值得我们去推广并践行之。

静等一株花开。

给孩子犯错的时间,有等孩子慢慢发现并改错的耐心和空间,持顺其自然的坦然,收获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祥和。

就像余教授,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慢慢将一个个顽劣的孩子打磨,让棱角在不痛不痒中磨平,伤痕在温温的呵护中愈合、抚平。

东东和翠翠的故事不是个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学校中,有不少教师也在用爱陪同千千万万个东东和翠翠走出成长的困境,当这种教育“慢”心境成为常态,孩子的学习环境会真正好起来。

所以,身为一名教师,能真正地静下心且耐下心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在错误中成长,与此同时一并感受着教育的温度和学习生活中的美好,也许这就是教育工作的本色吧?二、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换个角度看教育,教育是无所不能的”。

一个真的热爱教育的人会带着全方位去研究的兴致一路走一路感悟。

“换个角度看孩子,满校园都是好孩子”。

一个有爱的老师会放大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一个老师走近孩子蹲下身来与他们会话,才会知道不爱学习的孩子们“除了节日其他的都是苦日子”的无奈与苦衷。

无论是音乐育人也好,还是男生跑步女生做特殊的美体操也好,都体现着一个领导与教师的细心与爱心。

教育是艺术--心得体会

教育是艺术--心得体会

“教育是艺术”心得体会***小学 **2011年7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文理学院教授裴跃进教授的讲座。

裴教授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是一门艺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结合裴教授的教育理论和自身的教学经历,我觉得,教育更是一种慢得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平静与平和,我们要时刻告诉自己,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不能有悖学生认知、成长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放慢教育的速度,留足等待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慢下来,我们的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一位孩子的困难并及时给与帮助,使他们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后,多为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力量。

其实,教育恰如孩子学步,不能越俎代庖。

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

如果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个脚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一会儿捉住他的右腿,一会儿抓住他的左腿帮他迈开,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到独立迈步。

教育是慢的教育,需要耐心和耐性,我们要经得起上天对我们耐力的考验。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有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理由。

在孩子成长的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只要精心施肥,精心浇水,精心松土,精心除草,或许在哪一天,会有一件事、一个情境拨动了他的心弦、触动他内心深处,他自会长大、自会感恩、自会成熟。

真的不必求之过急,古人说的“欲速则不达”也是这个道理。

教育是慢的教育,需要细致和细腻,尤其需要我们合理的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错误、成绩、感悟点滴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

他一跌倒,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

因此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时一种旅历性的成长资源。

教师要学会是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中慢的教育。

当学生最终以生命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才会真切感受到“慢”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是孕育精细的原始本真的历程。

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

间 ,让 孩 子 们 充 分 发 挥 自 己 的 创 造 力 ,并 在 他 们 出现 困 难 时 予 以 鼓励 、 发和 引导 , 孩子课 程 精 神 , 立 新 的 树 教 育 理 念 ,要 求 我 们 对 于 学 生 的 评 价 应 该 是 充 满 感 情 色 彩 和 赏识
的 ,只 是 提 供 一 个 自 由 轻 松 的 空
乐 ,时 刻 确 保 所 有 学 生 在 课 堂 中 不 受 到嘲 笑 、 责 、 辱和 恐 惧 。 指 羞
教 育 是 一 种 艺 术 ,就 看 你 怎 么 去 运 用 它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听 写是 经 常进 行 的一 种教 学 活 动 。 如 果 学 生 写 错 了 ,教 师 的 通 常 反 应 是 : 今 天 怎 么 啦 、 么错 得 这 你 怎
离 不 开 我 们 每 一 位 教 育 者 的 努 力 。 对 于 特 殊 教 育 而 言 , 为 教 作
师 的 我 们 ,更 应 积 极 地 去 发 现 残
不 会 有 人 歧 视 。老 师 悄 悄 对 那 个 学 生 说 :“ 天 要 听 写 了 , 师 先 明 老 给 你 听 写一 下 , 打 分 的。 不 ”听 写
使 我对特 殊教 育 的理念 和 美术教
学 的 方 法 都 作 了更 为 深 入 的 思 考 。 当前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领 域 正
发 展 的。 美 国作 家桃 乐 斯 ・ 特 诺
这 样 阐 述 “ 的 成 长”: 一 个 孩 子 人 “
在 发 生 着 一 场 深 刻 的 变 革 。这 场 变 革 要 求 广 大 中 小 学 、特 殊 学 校 教 师尽 快确 立 崭 新 的教 育 观 念 ,
弱 ,放 学 的 时 候 就 把 那 个 学 生 留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所以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门艺术,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同时,更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学生的心结,与他们真诚地沟通,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想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学会沟通。

了解学生,理解、尊重学生是与他们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心换真心,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班上一个男孩,我刚接到这个班一两个星期几乎天天有人报告他:骂人,乱拿别人东西,人家跳皮筋他来捣乱……更出现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很多同学不愿和他一起玩,把他孤立了。

看到他孤单的身影,孤独的眼神,作为班主任的我,该思考采取措施,因为只有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我把他找来谈心,又向班内其他同学了解情况,让同学们设身处地想:“别人把你孤立了,你是什么滋味?希望同学们能伸出援手帮一帮他,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接着我也多关注这个孩子,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强化同学们对其优点的认识。

渐渐的,这个男孩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他不满的报告声也渐渐消失了,他融入了这个班集体。

只有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同学们才能都快乐起来。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讲究方法。

二、爱心加细心赢得信任,理解与支持。

三、锲而不舍,多种形式沟通,让他们明其理,动其行。

四、以爱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心灵沟通的工作,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

班主任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的果实。

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浅析“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摘要:针对“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这一话题,笔者从教育学的起源回顾教育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说明教育学对教育实践形成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然后再从学习者和教师的特性进行分析,说明教育不能仅仅是一门科学,而要成为一门个性化的艺术。

最后,评述教育者应追求的教育境界。

关键词:教育;科学;艺术;教无定法“教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这一命题自提出之日,就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直至今日仍有不少教育学者提出这样或是那样的材料来说明这个问题,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在此,作者仅根据自身的认识对这个命题进行简单阐发。

一、教育是一门科学1 教育与教育学何谓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促进人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制约下进行的,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都会影响到教育的进行。

要使教育的整个过程得以实现需要三个因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这三个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学习者,这是因为不同的学习者常常具备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的自我管理能力,所需要的学习帮助也是各有差异,这就决定了学习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怎样在这样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过程中找出可以广泛应用的一套经验,这就是教育学产生的最初动因。

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各国的教育学家们为此付出了长期艰辛的努力:英国科学教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成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产生[2]。

19世纪以来,教育学又出现了众多的分支,它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研究教育规律的方法等问题。

其中影响巨大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他在《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中提出的教育命题对教育界影响深远,例如“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为什么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为什么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为什么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随便什么事,你要小孩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事,求什么样的知识,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你要有一个法宝呢”就是“鼓励”。

孩子需要成人的爱护和评价,需要成功的喜悦。

表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鼓励,就是激发、勉励。

人们都有自尊心,乐意听表扬,不高兴听批评。

孩子年龄小,他们更喜欢听好话,不高兴大人处处限制他们,指责他们。

为了适应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教育的方法上,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善于从表扬出发达到批评、纠正的目的,总是疾言厉色,当头一棒,刺激孩子幼小的心灵。

如,从户外玩耍回家的孩子,往往身上弄得很脏,有的家长忍不住就会骂几句,命令孩子立即去洗手脸。

这种消极的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改用温和和暗示的方法鼓励说:“宝宝不是会自己洗手么现在手脏了怎么办”孩子即会领悟“洗干净”的要求,而愉快地执行了。

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很多,在运用时对幼儿的表扬要注意及时。

如,孩子在公园游玩时把剥下的果皮放进垃圾箱,家长应及时表扬孩子做得对。

孩子在客人面前大方地表演节目,大人鼓掌,也是一种及时鼓励。

事实表明,家长对孩子的活动能及时进行鼓励,就能提高孩子参加活动的兴趣,并能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孩子的教育,提倡鼓励和表扬,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需要批评,只是批评要适当,要适合幼儿的接受的年龄特点,不要处处指责,约束孩子的手脚,使孩子失去自信。

鼓励能诱发孩子良好的上进心,表扬则促进孩子自信。

鼓励和表扬是教育孩子行之有效的“法宝”,家长应在教育子女中常用多用。

教育孩子的语言艺术

教育孩子的语言艺术

教育孩子的语言艺术哎,说起教育孩子这事儿,那可真是个大学问,尤其是咱们当爹妈的,得学会那门子“语言艺术”。

你想啊,小孩子嘛,心思跟那春天的天气似的,说变就变,咱们得用对了话,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还能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

首先啊,得明白,跟孩子说话,得像跟花儿浇水一样,得温柔,得细心。

别动不动就“你给我听着”、“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话一出,孩子心里头的小火苗“嗖”地一下就灭了,剩下的只有害怕和抵触。

咱们得换个方式,比如:“宝贝,妈妈看你今天好像有点不开心,是不是遇到啥难题了?跟妈妈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样一来,孩子就感觉到被关心了,自然愿意打开心扉。

再者,教育孩子还得讲究个“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喜欢听道理,有的孩子就得靠实际行动来引导。

比如,你家孩子要是爱听故事,那就多给他讲讲那些名人小时候怎么克服困难、怎么努力学习的故事,让他从故事里找到力量。

要是孩子比较调皮,那就得带他去做做手工、种种花,让他在实践中学会耐心和专注。

还有啊,跟孩子说话,得学会“打比方”、“举例子”。

有时候,那些大道理他们听不懂,但你一用他们熟悉的东西来打比方,他们就豁然开朗了。

比如,你想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可以说:“你看那小树苗,每天都需要阳光雨露才能长高长大,你学习就像小树苗吸收养分一样,只有不断努力,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当然了,教育孩子还得有点“幽默感”。

有时候,一句玩笑话就能化解一场小风波。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正闷闷不乐呢,你就可以说:“哎呀,这次是不是‘小马虎’又偷偷溜到你试卷上玩去了?下次咱们可得把他关在门外,让他没机会捣蛋。

”这样一来,孩子就笑了,心情也好了,接下来再跟他分析原因、制定计划也就容易多了。

最后啊,我想说,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会感到疲惫,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读教育孩子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孩子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孩子的艺术》有感荷花小学胡春华在这个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时代,对家长们来说,孩子的教育失败是无可弥补、遗憾终生的失败。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老师,也不再是那么好当了,很有可能,学生有某些方面懂得比你多,教育方式方法上已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断探索。

教育是一门塑造灵魂的艺术,作为家长、教师,我们怎样做才算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呢?这些天一直在翻阅《教育孩子的艺术》,说实在的,买来后,我已看了好几次,颇受启发。

本中内容分家庭教育篇、学校教育篇、社会教育篇和箴言妙语篇,另外还有各省的一些获奖征文。

书中没有空洞的说教,每一篇都来源于实际,讲述的是每个作者身边的故事,或是他们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与体会,夹叙夹议,可读性强,能给每一个阅读的人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签。

下面说说自己阅读中的感悟吧!一、身为家长,不要让“爱”压死孩子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不一样的“爱”却会造成不同的后果。

最严重的莫过于“溺爱”。

面对孩子的许多无理要求,无条件地满足,无时无刻不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书中写道,有几个孩子在放学后自告奋勇地去清扫厕所,当家长来接孩子时,看见儿子在厕所里满头大汗地搞卫生,马上气呼呼地责问老师,为何让他孩子干这种臭活。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样的“爱”中,孩子会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爱中,教师的苦口婆心倾刻间前功尽弃,灰飞烟灭。

还有就是“爱”的期望太高。

书中的一篇《她将父母骗了三年》一文,让人看后心情无法平静。

一位女儿“考”上了重点中学,让父母着实地兴奋了一番,然而当高三家长去学校找班主任时,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原来这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尖子生,老师喜欢、家长溺爱,大家都指望她“成龙”,考高中时,家长指示要破釜沉舟,非重点学校不去。

可孩子考砸了,她不敢告诉父母实情,假装考上了重点中学,开始长达三年的欺骗生活。

爱孩子,严格教育是对的,但孩子稚嫩的心灵却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

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第一,可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酿成悲剧。

家长的教育感言

家长的教育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孩子已经从幼儿园的稚嫩孩童成长为一名即将步入中学的少年。

在这漫长的教育历程中,我感慨万分,有许多话想要与大家分享。

以下是我作为家长的教育感言,希望能够给其他家长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教育孩子,其实是一场爱的修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和关爱,而我们的教育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

1. 深入了解孩子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我们要深入了解孩子。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点和不足。

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挥优点。

2. 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关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养分。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琐事,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勇敢面对。

3. 爱与规则并行爱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原则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我们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树立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爱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孩子,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教育智慧:1.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成长。

2. 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3.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的航标。

我们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教育是一种责任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育好孩子。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教育责任:1. 做好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郑柏利您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陶丽丝诺蒂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在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关心他人;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逞强好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在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在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教育的效果依赖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可以像纸搞的房子一样坍塌下来。

因此,再次非常感谢诸位的各位家长能前来出席本次家长会。

许多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虽然也有规律,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教育有法,没有定法,需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

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

每个孩子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他们吸引着我们去创造。

孩子的价值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孩子身上如果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责任在你,而不在孩子。

孩子是无辜的,甚至是可悲的。

好孩子是我们用心雕刻出来的。

家长存有三类,那么您属其中哪一类?a类: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10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靠眼睛;b类: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5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靠嘴巴;c类:无法发现自己的孩子存有任何一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依靠手脚。

在平时的自学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对孩子多一点表彰和引导,太少一点抨击和批评;多一点包容和期盼,太少一点蛮横和恭维;多一点唤起和指点,太少一点责怪和一厢情愿,也许你将可以获得一个杰出的孩子。

做个一流的家长

做个一流的家长

做个一流的家长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流的。

我们做家长的就该反思一下:你是一流的家长吗?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应当讲究方法。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准备了它在孩子的进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进展。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情。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就算你的孩子上了学校、中学,它也不只是老师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象一张白纸。

如何将一张白纸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那要看你的本事。

假如你的孩子将来不光是一个有学问,还彬彬有礼,与人为善,有爱心,懂得谦让的人,那是你的功劳。

假如你的孩子将来是一个不学无术,举止粗鲁,常常给你惹是生非的人,那也是你的责任。

由于他生下来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我信任很多家长学问渊博,事业有成,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不管是谁“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尤其是个人修养。

可我们在孩子面前就应当把自己最奇妙的一面呈现在他们眼前。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作为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父母布满幸福的笑容,全家人一起吃饭,一起沟通,早晚的问候,对老人的敬重,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参加社区的活动,等等都可以很自然的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你的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姿态,都会让孩子得到满足感,信任感。

会让孩子形成热忱开朗的性格,举止文明的行为。

大胆的把孩子放出去,热忱的把小伙伴请进来,鼓舞孩子到群体中去交往玩耍,关怀孩子发觉同伴的优点,慢慢形成接纳、合作的意识,不要让他心里只想到自己,全部的人都该为自己,克服独生子女的毛病。

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培育孩子说的欲望。

每天都静下心来听听孩子说说幼儿园发生的一些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润物无声
台前县实验小学胥燕家庭教育事迹材料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家长是每一个人终生的职业,它具有最重要、最复杂、生产期最长等特点,没有哪一种职业能够像家长那样把一个初来世间的小生命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可见,家庭教育绝不是小事情,所以,作为家长,终生都要学习和修炼。

教师是人类最光辉的职业,除了担负着教学生掌握知识的职责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养成好习惯……因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我不仅是孩子的家长,而且还是一名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十七年,我深知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家庭教育方面很用心,一方面积极配合孩子的老师对我的孩子施以合理的、科学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我也经常进行家长学校授课,引导学生家长配合我的工作,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让我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双重的身份,让我收获了不少教育心得,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方法。

首先,我坚持给孩子幸福感。

不论对孩子还是学生,我都让他们感觉和我在一起他们是幸福的。

今天的孩子在物质上是幸福的,而在精神上,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忧虑,
这些忧虑势必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从我大量的案例中发现,一些具有偏激行为的孩子一般都生活得不幸福,所以,我认为,幸福感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一旦有了可以带来幸福感的东西,自然会激发内心积极的一面,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和实现属于自己的幸福。

即使一时实现不了,也会有一个方向。

说白了,幸福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东西,有了它,内心才有支撑,成功才会水到渠成。

那么孩子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来源于父母。

许多家长朋友急于选择家教理念,寻求教育技巧,其实,夫妻关系应该最先关注的。

在家庭中,父亲、母亲、孩子构成了“爱的三角”,其中,夫妻关系是基础,最为重要,其次才是亲子关系,这是自然的次序,也是家庭稳固的保障,对孩子经营自己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大有好处。

如果这个关系弄错了,会衍生出许多问题。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和丈夫相处和谐,因为我性格外向,丈夫又挺幽默,所以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经常逗笑,儿子说我们是一对长不大的父母。

当然,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总是避免不了的,如果出现意见分歧,我们也不会大吵大闹,更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休,而是采取先冷静再处理的方法,让孩子始终感觉自己在安全的港湾里幸福成长,所以,孩子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下辈子还做我们的孩子。

从孩子的话语中不难看出,我的家庭让孩子生活得很幸福。

所以,儿
子的性格也比较活泼开朗,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朋友也不少。

孩子是家庭的根基,孩子优秀,家庭自然也幸福,家庭幸福,孩子没有后顾之忧,能不优秀吗?因为我有这种观点,所以,在家长学校授课中,我不止一次向家长朋友传授这种教育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夫妻关系是“看不见”的家庭教育。

我班曾有个学生叫小磊,我发现他情绪非常低落,有自闭倾向,通过我多次和他交谈了解到,他的家庭氛围很糟糕,父母经常争吵,而争吵多半是因为小磊的学习成绩引起的,小磊的成绩并不算差,在班里中上等,但这样的成绩远远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如果哪一次考试小磊没考好,父母一定会爆发战争,互相指责,埋怨,每当此时,小磊就会深深内疚,情绪非常低落。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抽时间分别和小磊的父母进行交谈,让他们认识到这样下去的后果会毁了孩子,他们也深深地剖析了自己,都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改善家庭氛围。

不久以后,我就看到小磊的变化,上课举手次数多了,下课也活跃了。

所以说,家庭“爱的三角”好比是花园中三条交汇的小径,每条小径都应该掩映在花草之中,都应该沐浴在阳光之下,如果两条小径荒芜了,第三条小径也会有凄凉的寒风。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

我一直注意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的正面形象,给他们做个好榜样:我要求孩子勤奋学习,我自己首先做到工作踏实,并
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去感染他们;要求孩子爱劳动,首先做一个勤奋的好妈妈,好老师……
在家里,一年四季,我都坚持六点起床。

数九寒天,最冷的时候是清晨,我要求儿子一定要早睡早起,有时儿子讨价还价,但我只要一说:“妈妈起得比你还早呢。

”听到这儿子就会乖乖起床,因为在孩子的记忆里,每天等他睁开惺忪的睡眼时,妈妈已经在忙碌了,在我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儿子早已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从上学开始,儿子从没迟到过,他因此而感到骄傲。

我想这是一个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在学校,我也为学生做表率。

我是一个很重视仪表的人,每天出门前,我都在镜子前照照,非常注意自身形象,我把这种心理毫不保留地告诉学生,并且告诉他们“衣贵洁,不贵华”,所以,我们班学生衣着都是干净整洁。

除了注意自身形象外,还引导他们注意环境卫生。

每次上课前,我都在教室外面转一圈,看到小纸屑就弯腰捡起来。

这个动作坚持了没多久,我就再也捡不到纸屑了,因为我的学生不给我机会了,因为每天学生在翘首等待我上课时,我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弯腰捡起几片纸,这无疑让孩子们感到自责而不好意思,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他们不注意保护卫生带来的结果,所以,他们都再也不乱扔垃圾了,并且在我的带动下,他们养成了无论在学校的哪个角落,看到垃圾就自觉捡起来的习
惯。

可见,我的言传身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再次,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采用“外松内紧”的教育方法以及从小培养孩子进行广泛阅读的习惯。

所谓“外松内紧”,是指平时并不给孩子多留作业,不整天盯着孩子,表面上看好像不管,平时不怎么跟孩子唠叨,而在关键时刻给以点拨。

这种方法不易造成逆反心理,不易形成厌学情绪。

有不少家长整天和孩子唠叨学习,唠叨得孩子都烦了,家长又是给请家教,又是给报补习班,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孩子能不厌学吗?总的来说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过度”,我认为应该给孩子松一下绑,稍微宽松一点,这样可能更益于孩子学习。

因为热爱家庭教育事业,所以,我总是自觉执行上级和领导的安排,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外,积极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并为本校的德育建设出谋划策。

我知道,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2011年8月,我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并取得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除此以外,我还经常看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自费订阅《现代家长》、《家庭》等大量家庭教育相关的杂志。

我还关注有关家庭教育的微博,从而积累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因此,工作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优
秀辅导教师”称号,2004年,被评为台前县优秀班主任,2007年,被评为台前县优秀教师,2010年被濮阳市教育局评为“师德先进个人”,同年又先后被评为“濮阳市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11年被台前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文明教师”,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濮阳市家庭教育先进个人”所写家庭教育论文也被发表。

一项项荣誉只代表过去,今后,在家庭教育这块沃土上,我会不断进取,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发挥学校和自身各种优势,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