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肉鸭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肉鸭夏季常见疾病防治

肉鸭夏季常见疾病防治

肉鸭夏季常见疾病防治一、鸭病毒性肝炎该病主要发生于3~20日龄的鸭群,发病日龄越早,病情越严重,对鸭群造成的损失越大。

1.临床症状。

病鸭运动失调、步态不稳、有神经症状(转圈,痉挛等)、身体侧倒、两脚划动、角弓反张(头向后仰,脖子背到背上),肉鸭生长速度缓慢。

2.剖检症状。

病鸭肝脏出血、肿大,外观呈斑驳状,质地易碎,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出现实质性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脾脏肿大,有斑点状出血;肾脏肿大、充血。

3.防治措施。

一般在肉鸭3日龄内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高发病区必须严格做好免疫)。

一旦发病,立即治疗。

治疗该病主要是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肌肉注射(先注健康鸭,再注发病鸭),同时结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并在水中添加维生素C 保肝解毒,促进机体恢复。

二、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主要发生于仔鸭和青年鸭,10~30日龄鸭易感,成年鸭一般不易感染。

1.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靡、瞌睡,缩颈,喙触地面,吃料减少,流鼻液,眼角潮湿并伴有黏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湿润有污物;腿脚发软、无力,站立不稳,运动失调;表现出神经症状,如侧倒、后仰、倒退、两脚踢动、歪头、歪颈、摇头、点头、原地转圈等;排绿色或黄色稀便。

2.剖检症状。

病鸭心包增厚,肝脏肿大、质地变脆,心外膜、气囊及肝脏表面均覆盖一层黄色或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胆囊、脾脏肿大,心包液增多或有淡黄色纤维素膜。

3.防治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鸭舍干燥、舒适,鸭群密度合理,坚持定期消毒,可选用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二联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治疗时选用敏感药物,合理用药。

三、鸭大肠杆菌病各日龄鸭均可感染该病。

该病的诱因有鸭群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潮湿、异味大,未定期消毒,卫生条件差等。

1.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不振、嗜睡,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眼角有分泌物,眼周羽毛潮湿;运动失调,腿脚无力,有神经症状(原地转圈,后仰,侧划等);排灰白或绿色、有腥臭味的稀薄粪便、粪便里有白色黏液或泡沫,肛门周围羽毛潮湿、污秽;脚蹼发绀,脱水。

肉鸭养殖常见的疾病

肉鸭养殖常见的疾病

肉鸭养殖常见的疾病在养殖肉鸭疾病是肉鸭成长中的一个重大的打击成长的因素,养殖肉鸭的的常见疾病有哪些,怎样去防治,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肉鸭养殖常见的疾病,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肉鸭嗜水气的单胞菌病的防治一、病原。

为肉鸭嗜水气单胞菌。

不同日龄的肉鸭均易发病,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鱼、鸭混养场所多见,死亡率20%―50%。

二、主要症状。

减食或不食,无神,呼吸困难,病鸭失明,死亡很快。

三、剖检特征。

各实质器官有败血性病变,气管和肠出血,肝、肾肿大、淤血、质脆呈苍白色,腹腔内充满血性渗出物。

四、防治要点。

(1)养鸭的鱼塘,水质营养丰富,病菌易生长繁殖,鸭在水中活动时易感染发病,可定期用漂白粉或抗毒威消毒,以预防本病。

(2)疗效好的药有庆大霉素,每只每天2万国际单位饮水,连服2-3天。

新霉素混料70-140毫克/千克料,连用3-4天,另丁胺卡那霉素等亦有良效。

养殖肉鸭用药需注意三点目前农村中饲养肉鸭大有可图,因为肉鸭饲养周期短。

但是养殖户为防治肉鸭疫病而滥用兽药、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很普遍。

现就目前肉鸭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充分了解兽药,科学用药。

一般肉鸭发病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如鸭瘟、鸭肝炎等;有的是由细菌感染的,如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

病毒病常采用干扰素、血清、卵黄抗体、黄芪多糖等药物治疗,细菌病选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肉鸭用药治病,要掌握中药和西药相结合、抗病毒和抗菌病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盲目大剂量给药。

二、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给药方式。

肉鸭用药上首先要结合病情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最好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

用抗菌药治病时必须有合适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

疗程应充足,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4天,症状消失后,再巩固1-2天,以防复发,磺胺类药的疗程更长。

三、定期消毒,加强免疫。

定期进行消毒对防治鸭病具有积极作用。

应该选用有机氯等高效低毒的消毒药,目前用于肉鸭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烧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胺盐类(如百毒杀)。

大棚饲养肉鸭常见病的防治

大棚饲养肉鸭常见病的防治

大棚饲养肉鸭常见病的防治
1.鸭瘟的防治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表现为神情沉郁、被毛立起、腿软、头颈低垂,病鸭的头部和眼部发生肿大,解剖病鸭可以见到肠道出血和溃疡,肝部肿胀,有淤血和出血斑点,腺胃出血,小肠上有出血环,食道上出现条纹状溃疡。

防治方法是:
(1)不要到疫区购买种蛋、种鸭和鸭苗,必须购买的也要严格检查,隔离饲养两周确定无病后,才能混群。

(2--3次,连用3--4天;②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长效磺胺、磺胺米等药物,可按每公斤体重0.2--0.5克口服,或按0.4%的比例拌料,连喂3--5天。

5.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得病的雏鸭脐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后可发现心包膜增厚、浑浊,肝脏表面有絮状纤维素沉着,气囊显著增厚。

(1)防治措施:雏鸭在孵化后24小时内喂食维生素E,可提高抗病力,注意雏鸭的保暖和调整密度。

(2)治疗可用以下方法:
1)在饲料中添加0.04%的呋喃唑酮,连喂7天--10天;
2)卡那霉素或壮观霉素,按每公斤体重30--40毫克标准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天;
3)链霉素按每公斤体重7.5万单位注射,1天1次,连续3天。

肉鸭常见疾病推荐方案

肉鸭常见疾病推荐方案

河南省大明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水禽的见病的诊断与防治(一部)第一病毒性疾病一、禽流感简述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是由A型正粘膜病毒——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死亡快,头面部肿胀,呼吸困难,鸡冠、肉髯发绀,严重腹泻。

病程稍长时出现瘫痪等神经失调的症状。

诊断要点拉绿色粪便,突然死亡,腺胃有出血点,产园蛋、螺纹蛋、软蛋!防治措施1.10日油苗注射预防一次,蛋鸭开产前一个月再预防一次。

2.已发病鸭:●3倍干扰素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然后打流感疫苗,常规剂量。

●药物预防:独特双效+强力氟康●药物治疗:●1、头孢菌威+独联体+金丝桃素。

●2、盐酸金刚烷胺+冰蟾紫锥菊+阿奇红+强力氟康二、鸭病毒性肝炎简述本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角弓反张、肝炎、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诊断要点1.幼鸭群(一月龄)突然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

2.病鸭精神萎顿、呆滞、离群、厌食,死前抽搐,侧卧,呈痉挛性头向后背的角弓反张症状。

3.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

4.肝肿胀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防治措施:1、1日龄必须打鸭肝疫苗一次,蛋鸭开产前再预防一次;2、发病时第一时间注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2毫升,1克头孢曲松(人用药品)供150只鸭,连用3天;3、药物预防和治疗:预防:●预防:独特双效+强力氟康(症状轻微时预防或定期预防)●治疗一:利巴韦林(100克加水2000斤水)+冰蟾紫锥菊+金方庆大●治疗二:利巴韦林(100克加水2500斤水)+冰蟾紫锥菊+水溶性阿莫西林(100克2000斤水)三、大肠杆菌病简述大肠杆菌是一种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细菌性传染病;典型病变:7天以内的小鸭多成扭头歪脖子,拉稀便,腹水,包心包肝,大鸭的粪便为正常;本病原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所以平时要做好应激预防工作;防制措施:预防一:三黄解毒散拌料,连用5天后隔10天后再用5天,循环反复使用;治疗一:包心包肝金方庆大+水溶性左旋氧氟沙星(100克加水2500斤);治疗二:气囊炎高效气囊清+氟苯尼考%治疗三:弗洛西尼+金丝桃素治疗四:利高美+金丝桃素+三黄解毒散四、霍乱简述本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水禽互感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4月龄育成鸡及成鸡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季多发。

肉鸭常见疾病以及防治措施【最新版】

肉鸭常见疾病以及防治措施【最新版】

肉鸭常见疾病以及防治措施肉鸭常见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垂直传播疫病流行严重,种禽质量亟需提高。

由于很多肉鸭养殖户没有固定的种鸭场,雏鸭由多场家供给,雏鸭质量不稳定,易发生垂直传播的支原体病、鸭副伤寒、产蛋下降综合征、鸭传染性禽脑脊髓炎、鸭副粘病毒等疾病。

2.鸭舍环境条件差。

鸭舍条件、管理水平与肉鸭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联系紧密,一旦鸭舍光线不充足、空气不流通、肉鸭密度过大及鸭舍不及时进行通风,导致鸭舍空气浑浊,那么肉鸭极易患病。

3.免疫效果差。

主要原因在于免疫程序不合理、不科学;疫苗保存、使用不当;滥用疫苗,则容易导致肉鸭的免疫力低下,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及毒力增强。

4.气候、季节性流行病的影响。

5.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6.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措施,消毒不及时。

7.滥用药物,药物蓄积引起中毒。

防控措施:1.认真贯彻落实《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控规划》,加快种禽场净化工作;主动开展种禽净化,保证种子的清洁无疫。

2.加强饲养管理,控制饲养密度,做好禽舍通风换气,提高空气质量;注意肉鸭密度、光照、温度、湿度和禽舍空气质量的控制;保持养殖环境的封闭和稳定;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做好鸭舍的清洁、消毒措施,应特别注意出入口处的消毒,加强人、物进出场管理,防止疾病传入;合理的营养(饲料和饮水)的供给:饲喂全价优质饲料,不要饲喂霉变饲料。

3.注意临床观察。

观察肉鸭的精神状态:正常情况下有神、灵活、部分休息、部分觅食,而病鸭则沉郁;观察分布情况:若肉鸭分布不均,则氧气和温度分布不均;观察肉鸭大小是否均匀:大小不均需考虑是否料槽、水槽不足;观察采食量:若下降则考虑是否患病、及时加强水、料管理;观察呼吸情况,呼吸困难(甩鼻、流鼻液),则有呼吸道疾病;观察粪便颜色。

4.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基础免疫。

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开展免疫抗体、病原监测工作。

5.做好病死禽无害化处理;杜绝病死畜禽流入社会,防止疫情传播。

鸭常见疾病诊断

鸭常见疾病诊断

肉鸭常见的病毒病有: 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常见的细菌病有: 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支原体病;寄生虫病多见于球虫病。

1. 鸭病毒性肝炎: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多见于3周以下的雏鸭发病。

①表现:突然发病,无任何病症死亡,几小时后涉及全群,精神委靡、缩头.垂翅、闭眼:运动失调,倒地旋转,角弓反张:少数病鸭腹泻,排黄白色或灰绿色稀便,病重者爪呈紫红色。

②剖检: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呈淡红色或外观呈班驳样:外表有出血点或岀血斑:脾肿大,呈班驳样:肾肿,充血;胆囊扩张,胰腺肿大。

③治疗:早期用抗病毒药+广谱抗菌药+电解多维治疗有效,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病鸭用髙免血淸治疗效果显著,发病早期每只雏鸭肌肉或皮下注射康复血清或髙免血淸0. 5亳升能够防止感染发病和降低死亡率。

2. 鸭瘟:又需鸭病毒性肠炎,大头瘟,由鸭瘟病毒引起.多见于15-20天以后的肉鸭发病。

①表现:病鸭髙热不退,食欲降低,渴欲增加,两肢发软,常卧地不起;病鸭眼,流泪,有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流鼻涕.头颈肿大;腹泻,排岀绿色或灰白色粪便,翻开泄殖腔可见黏膜上充血、水肿、有出血点,严重时覆盖一层假膜。

②剖检:皮肤皮下充血出血:全身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岀血斑,腺胃黏膜岀血.淋巴组织坏死,消化道黏膜有坏死斑点、出血、溃疡或形成假膜「肝脏上有白色点状坏死和出血斑,胆囊肿大,气管黏膜出血。

③治疗:早期用抗病毒药+广谱抗菌药+电解多维治疗有效,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高免血淸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 5-1. 0ml有一泄疗效;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展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1.0ml, 3天1次,连用2—3次。

3. 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2周以后易发病。

①表现:急性病例突然死亡,病鸭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呆立、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死前神经病症明显,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呈角弓反张,也有的鸭死前阵发性痉挛。

②剖检:主要特征浆膜出现广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岀,心包膜、肝被膜、气囊及脑膜常见。

常见鸭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鸭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鸭病症状及防治一、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以上,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病程一般3-7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80%以上.防治:盐酸阿比朵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5日龄以上的鸭2-3倍量肌注或老疫区5倍量以上引水.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2、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最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3-25日龄雏鸭.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剖检:肝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肿大,有班驳状..防治:用高免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或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进行防治.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3、鸭副粘病毒病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剖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腺胃乳头与黏膜及肌胃交界处有出血.鸭口腔粘液较多,喉头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防治:1对鸭群立即接种鸭副粘病毒疫苗,每只肌注;2发生副粘病毒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3鸭棚舍、用具、场地彻底消毒包括流动水面.4、减蛋综合症垂直传播本病是由禽的一种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经繁殖、喉头和排粪时排毒.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其传染途径既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症状:病鸭一般无特殊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生产蛋明显下降,比发病前正常产蛋量下降50%左右.病鸭产软壳蛋、圆形蛋、畸形蛋、小个蛋,有的蛋清稀薄如水样.很少死亡多数鸭吃食正常.剖检:发病鸭卵巢发育不良,输卵管萎缩,卵泡软化,子宫和输卵管粘膜水肿、出血、肥厚,输卵管内滞留干酪样物质或白色渗出物.防治:本病应与禽流感、蛋子瘟等传染病或其他原因如饲养管理、饲料等引起的产蛋下降相区别.预防可用疫苗接种:蛋鸭120日龄用鸭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或鸭减蛋综合症蜂胶灭活疫苗皮下注射每羽1毫升.在本病流行区域已发病鸭群,加强消毒,鸭群补充维生素和鱼肝油粉、复合维生素、增蛋宝等,以及抗病毒、抗菌药,对预防和控制本病有一定效果.5、鸭传染性脑脊髓炎可垂直传播本病主要是侵害雏鸭神经系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主要特征.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主要侵害1-3周龄雏鸭,7-14日龄最易感.发病率为50%-60% 死亡率为20%-30%.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种鸭感染后可经蛋垂直传播.症状:常出现在1-3周龄的雏鸭,开始精神不振,随之发生运动失调,跗关节着地,前后摇晃,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倒卧在一侧,以后症状更加明显,很少活动,如受惊扰,行走动作不能控制,足向外弯曲难以行动,两翅展开.头颈震颤,步态不稳,最后呈侧卧瘫痪状态.病初雏鸭有食欲,当病鸭完全麻痹后,则无法摄食和饮水,衰竭并相互踩踏死亡.剖检:可见大脑水肿,大脑后半部有液囊,脑膜充血,并有浅黄绿色深浊的坏死区.肌胃内层有较多细小点状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小肠轻度炎症.防制:无特效药物.在发病严重地区种鸭应接种疫苗,在种鸭产蛋前1个月接种禽脑脊髓炎油佐剂灭活疫苗. 当雏鸭发病时,立即淘汰重病雏鸭,并做好消毒、隔离与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病原扩散.对全群注射脑脊髓炎高免卵黄抗体,同时用中药、病毒灵粉,配合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液及抗生素,连用5-7天可控制病情.6、鸭坏死性肠炎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不良,鸭棚潮湿、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潮湿、炎热季节多发.发病多见于育成或成年鸭. 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臭的黑褐色稀粪,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臭气味扑面而来.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粘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肠粘连,发黑.肾肿大,肝肿大,质脆.防治: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甲削唑、杆菌肽,另外可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在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对本病预防,主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抗感染能力;同时做好鸭舍的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在多发季节,可用上述药物进行预防.7、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是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主要发生于2-7周龄以下的雏鸭.饲养管理不良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症状:潜伏期1-3天.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围羽毛粘湿,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便.腿软,走路摇摆,跛行卧地不起,后期倒地,两腿呈游泳状划动.肌肉痉挛,头颈震颤很快死亡.慢性病例头颈扭曲,采食困难,消瘦死亡.剖检:病死鸭心包积液,后期心包及心外膜上有纤维素附着,心包粘连.肝肿大,边缘增厚,有白色包膜,肝脏有出血点或血包.气囊浑浊不透明,有淡黄色干酪样物. 治疗:1、氟本尼考1克10-20斤料.连用3-5天2、头孢类1克3-20斤料.连用3-5天3、黄连解毒散1-3克/只.天.连用3-5天预防:17日龄雏鸭皮下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只.2在8日龄和25日龄用氟本尼考,左氧等进行预防.3棚舍、用具和场地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舍内通风.8、卵黄性腹膜炎鸭蛋子瘟本病是产蛋母鸭常见的疾病.由致病性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产蛋母鸭的卵巢、卵子和输卵管,导致母鸭发生卵黄性腹膜炎.本病流行于产蛋期间,可使母鸭产蛋率下降,并发生死亡死亡率为10%-20%,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鸭群在污秽的浅水池或浅水塘内交配、公鸭的外生殖器发生溃烂等,均能传播本病.病鸭输卵管常因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炎,使输卵管伞部粘连,漏斗部的喇叭口在排卵时不能打开,卵泡不能进入输卵管而掉入腹腔引发本病.症状:病鸭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活动,两脚紧缩,蹲伏在地.下水后常离群独自飘浮,羽毛湿水俗称游毛.肛门周围粘满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有粘性蛋白状物或黄色碎片,粪便中有时混有蛋清、蛋黄.腹部下垂膨大.病鸭后期食欲废绝、失水、眼球凹陷,发病1周左右衰竭死亡.鸭群产蛋率缓慢下降.剖检:特征性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而混浊液体,混有破损的卵黄.腹腔内脏器官表面覆盖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相互粘连,肠浆膜上有出血点卵巢变形萎缩,卵子出血、死亡.腹腔内卵黄存在时间长久,则凝成硬块,切面呈层状.防治:平时应加强对鸭群的消毒卫生措施.对种用公鸭应逐只检查,发现外生殖器有病变的公鸭,一律淘汰.不到污秽浅水池、塘内放牧.保持产卵窝干燥清洁.及时隔离病鸭.药物治疗可选用:1、氟本尼考1克10-20斤料.连用3-5天2、头孢类1克3-20斤料.连用3天3、丁氨卡那1克15斤料.连用3天4、黄连解毒散1-3克/只.天.连用3-5天5、因配种需要,不能淘汰的公鸭,外生殖器有病变的,用双氧水清洗,并在病变部位涂擦抗菌素软膏或5%碘甘油,每天1-2次.9、鸭出败禽出败、霍乱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除鸭外,鸡、鹅和火鸡等家禽都能感染发病.由于病禽常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统称禽霍乱.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成年鸭多发,幼鸭少发.症状:症状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往往看不到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晚上进棚还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死在棚内.急性型病鸭精神萎顿,离群,翅、尾下垂,头隐伏翅下,似睡,食欲废绝,体温℃℃,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鸭常摇头,排灰白色或绿色稀便,病鸭瘫痪,1-2天内死亡.慢性主要表现消瘦,关节肿胀、跛行.剖检:可见心外膜或心冠部脂肪、肺、胃肠道粘膜和浆膜等有小出血点,十二指肠出现出血性肠炎.肝肿大、色淡、质变硬,散布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慢性病鸭关节肿胀,有豆渣样渗出物.防治:加强饲养管理.2月龄以上鸭,每只肌肉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2ml,或肌注山东省生产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1ml.药物治疗.1、氨苄1克10斤料.连用3天2、氯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0mg一次肌注,或土霉素每公斤饲料加拌料喂鸭.3、喹乙醇按每公斤体重20-30mg,一次口服. 10、鸭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2核黄素是机体生物氧化过程中多种酶特别是黄霉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许多的营养代谢过程,对家禽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功能都有很大影响.发病原因:①饲料单一,缺乏维生素B2的含量;②配合料中未添加多维素,或多维素品质低劣;③饲料贮存不当,尤其是曝晒或遇碱性物质,饲料中维生素B2被破坏;④长期饲喂高脂肪低蛋白饲料,导致机体对维生素B2的需要量增加;⑤环境温度或高或低,机体对维生素B2的消耗量大大增多.症状:雏鸭缺乏维生素B2,常发生在2-4周龄,主要表现为消化机能混乱、生长缓慢、消瘦、贫血、衰弱、羽毛蓬乱、绒毛稀少,严重时出现拉稀.特征性症状是趾爪向内蜷曲,不能站立,以飞关节着地,瘫痪不起,两翅展开.病鸭虽有食欲,但因无法行走站立采食或被踩而死.成年鸭主要表现产蛋率及蛋的孵化率显着降低,有些种蛋孵出的幼雏体小,浮肿趾爪蜷曲,绒毛稀少,卵黄吸收慢.剖检:可见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显着变粗.胃粘膜萎缩,胃壁变薄,肠内有多量泡沫状内容物.肝脏肿大,含较多脂肪.防治:喂富含维生素B2的饲料,或可多喂些青绿饲料,配合饲料应添加一些多维素.病鸭群饲料中,每公斤添加核黄素20毫克左右,连用一周.病重鸭可口服核黄素,雏鸭每只每天服2毫克,成年鸭5-6毫克.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维素,一般保持雏鸭每公斤饲料中含有核黄素毫克左右,育成期毫克,种鸭毫克.。

肉鸭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控?

肉鸭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控?

肉鸭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控?肉鸭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控?1.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缘由:鸭疫里默氏杆菌。

当鸭群密度大、通风不良、地面湿润、卫生条件差、管理粗放、蛋白水平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时均可诱发此病。

主要症状: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眼周围毛粘连形成“眼圈”;嗜睡,两肢懦弱,跛行或卧地不起,行走摇摆,转圈,倒退,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粪便淡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部膨胀。

流行特征:2~8周龄肉鸭发病多,2~3周龄严峻;四季可发,严寒时节严峻;主要经呼吸道、皮肤伤口传扬。

传扬途径:空气传扬。

防治措施:强化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制度,削减应激因素,以及在流行地区在雏鸭料中添加抗菌素药物等方法;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苗,6日龄接种一次,举行免疫预防;用多种抗菌素(阿普霉素、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蒽诺沙星等连用4~5天)举行治疗。

2.鸭瘟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

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防治本病无暂无专用药,主要是搞好预防接种和强化饲养管理。

一是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月龄以上鸭200倍稀释液胸肌注射1毫升;初生雏鸭用50倍稀释液腿部肌注0.25毫升;二是强化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3.禽流感禽流感的埋伏期:从几小时到14天不等,埋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的强弱有关;因感染途径、感染的禽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主要症状:有的雏鸭感染后,无显然症状,很快死亡,但多数病鸭会浮现呼吸道症状。

通常病鸭骤然发病,精神沉郁,缩颈闭目,体温上升,食欲削减或废绝;打喷嚏,鼻腔内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液,鼻孔阻塞,呼吸困难,常浮现摆头、张口喘息症状;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后期不能站立,死前下痢。

慢性病例,羽毛松乱,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流行特征:2~6周龄的雏鸭**易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株的强弱及另外病的继发感染紧密相关。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治PPT课件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治PPT课件

主要是由于饲料、饮水被有机磷农药 污染,或使用了过量的有机磷药物。
磺胺类药物中毒
症状
肉鸭磺胺类药物中毒后,会出现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渴欲增强、
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 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病因
主要是由于磺胺类药物使用过量, 或使用时间过长。
防治
严格控制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 使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同时, 要保证饲料和水源的质量,防止污 染。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磺胺类药物的使 用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 超量使用和长时间使用,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 肉鸭抵抗力。
某养殖场肉鸭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案例
症状识别
病因分析
肉鸭黄曲霉素中毒后,会出现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呼吸困难、腹泻、体重下降等 症状。
由于养殖场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超标,导 致肉鸭摄入过量而中毒。
发病机制
肉鸭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后,会引起机 体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导致器官 功能损害或死亡。
02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种类与症 状
有机磷中毒
症状
肉鸭有机磷中毒后,会出现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流泪、瞳孔缩小等症状。 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甚至死亡。
病因
防治
严格控制饲料和水源,防止被有机磷 农药污染。同时,要合理使用有机磷 药物,避免过量使用。
预防措施
加强农药管理,避免肉鸭接触 农药,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
高肉鸭抵抗力。
某养殖场肉鸭磺胺类药物中毒的防治案例
症状识别
肉鸭磺胺类药物中毒后, 会出现食欲病因分析
由于养殖场使用磺胺类药 物不当,如过量使用、长 时间使用等,导致肉鸭中 毒。
防治措施
立即停用磺胺类药物,对 中毒鸭只进行催吐、补液 等处理,同时使用特效解 毒药如维生素K进行救治 。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治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治

01
疫苗接种
按照兽医建议,及时为肉鸭接种 疫苗,预防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 引发的中毒。
合理用药
02
03
停药期遵守
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寄生虫药物等,避免药物残 留和过量导致的中毒问题。
严格遵守兽药使用的停药期规定 ,避免药物在肉鸭体内蓄积引发 中毒。
05
中毒病的治疗与应急处理
立即停止毒源接触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 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毒病概述 • 肉鸭常见中毒病类型 • 中毒病的诊断与监测 • 中毒病的预防与控制 • 中毒病的治疗与应急处理 •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01
中毒病概述
中毒病的定义
• 中毒病是指由有毒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的疾病。在肉 鸭养殖中,中毒病通常由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毒物质引起。
农药残留引发中毒案例分析
要点一
案例分析
农药残留是肉鸭中毒的另一原因。在饲养环境中使用 农药时,若未按照安全间隔期进行施用,肉鸭可能接 触到农药残留物,从而导致中毒。中毒症状可能包括 呕吐、抽搐、死亡等。
要点二
防治措施
预防农药残留中毒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农药,并严格 遵守安全间隔期。饲养场应建立农药使用记录,确保 农药使用符合规定。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 饲养,清理饲养环境,并咨询专业人士进行救治。
03
中毒病的诊断与监测
观察临床症状
01 行为异常
中毒的肉鸭通常会出现行为异常,如步态不稳、 抽搐、瘫痪等。观察肉鸭的行为表现,可以初步 判断是否可能中毒。
02 呼吸急促
某些毒素会影响肉鸭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急促 、喘息等症状。监测肉鸭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有助于发现中毒迹象。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鸭是常见的家禽,富有营养价值且易于饲养。

然而,鸭子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鸭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鸭霍乱鸭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病毒可通过水源、食物或粪便传播。

鸭子感染鸭霍乱后,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鸭子的死亡。

鸭霍乱的防治方法包括:1.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鸭舍内的粪便和污水,减少霍乱弧菌的滋生和传播。

2.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3. 疫苗接种:及时给鸭子接种鸭霍乱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二、鸭秧苗烧伤病鸭秧苗烧伤病是由感染鸭白痢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高温季节更容易发生,患病鸭子表现为悲鸣、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鸭秧苗烧伤病的防治方法包括:1.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2. 环境卫生管理: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拥挤。

3. 处理患病鸭子:对于发现患病鸭子,应及时将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三、鸭鹅病毒性肝坏死鸭鹅病毒性肝坏死是一种由黄痢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进入鸭体内。

患病鸭子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等症状,重症时可造成鸭子的死亡。

鸭鹅病毒性肝坏死的防治方法包括:1.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2. 疫苗接种:及时给鸭子接种鸭鹅病毒性肝坏死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3.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四、鸭新城疫鸭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鸟类和污染的物品传播,鸭子一旦患病,会出现神经症状、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当前规模化养鸭场常见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当前规模化养鸭场常见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5 2016年1月24日2时22分
防治措施
5.疫苗预防。 考虑到该菌血清型较多,且区域性较强的特 点,制造自家疫苗应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由于油 乳剂疫苗在免疫后,常在注射部位形成肉芽肿,不仅影响 肉鸭生长,而且影响肉的品质。我们以蜂胶为佐剂针对发 病地区研制了鸭疫巴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鸭疫巴氏杆菌 与大肠杆菌蜂胶二鸹钜呙缂把家甙褪细司+禽霍乱+大肠 杆菌多价蜂胶三联灭活疫苗,试验和推广应用证明,该苗 不仅具有促生长作用,而且易于吸收,无肉芽肿,不影响 肉的品质,均收到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17 2016年1月24日2时22分

发病原因:

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在鸭瘟流行时,成年鸭 发病和死亡比较严重,1月龄以下的小鸭发病较少。本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最易流行。本病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次也可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
道而传播。其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或病鸭群带毒的鸭,其
16 2016年1月24日2时22分
防治措施:
3.高免卵黄液的制备方法:取高免疫力母鸭产的 蛋,除去蛋清,把蛋黄搅拌成匀浆,加入适量青 霉素、链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4—5倍,分装入 瓶即成。每只雏鸭皮下注射0.5—2毫升,一般注 射1次即可见效.根据鸭群病情也可重复注射1次。 有的资料介绍,同时饮用加葡萄糖的卵黄液2—3 毫升,疗效更好。
一旦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
物进行积极治疗,以免盲目用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9 2016年1月24日2时22分
防治措施:
4.药物控制。对于饲养条件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可通过 添加药物进行积极预防。通过临诊药敏试验表明,当前大
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

鸭的疾病防治

鸭的疾病防治

鸭的疾病防治一、引言鸭是重要的农场家禽,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在鸭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类疾病的侵扰,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科学的鸭的疾病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二、鸭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1. 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疾病,严重损害鸭的免疫系统,导致批次性高死亡率。

为预防鸭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进行鸭瘟疫苗接种,建立群体免疫力;b. 严格控制鸭的交通和人员流动,防止病毒传播;c. 规范饲养管理,确保鸭群的营养均衡和环境卫生;d. 加强疫情监测,一旦发现鸭瘟疫情,立即进行隔离和治疗。

2. 鸭肝脓肿病鸭肝脓肿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主要侵犯肝脏,导致肝脏坏死和脓肿形成。

为预防鸭肝脓肿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加强饲养环境卫生,保持干净、通风的饲养环境;b. 食饮水源要保持清洁,避免用脏水饮用;c. 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鸭群的行为,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d. 饲养环境要合理调节,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鸭群的影响。

3. 鸭腹水病鸭腹水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蓄水,严重时会导致鸭的死亡。

为预防鸭腹水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环境的干燥;b. 合理饲养,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c. 添加适量的盐和维生素,增加鸭的抵抗力;d. 经常观察鸭群的食欲和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鸭脑白质营养不良症鸭脑白质营养不良症是由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鸭的生长迟缓、下翅部羽毛易脱落等。

为预防鸭脑白质营养不良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添加适量的维生素;b. 注意饲喂方式,确保鸭能充分吸收营养;c.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5. 鸭传染性胃肠炎鸭传染性胃肠炎是由鸭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鸭的食欲不振、腹泻、体温升高等。

为预防鸭传染性胃肠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避免污染;b. 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避免湿度过高;c. 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隔离新加入的鸭只,避免疫情传播;d. 定期消毒饲养设施,防止病原菌滋生。

鸭病诊断与防治

鸭病诊断与防治

鸭病诊断与防治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以及近年来从域外引种增加,国内禽类品种交流频繁,各类疫苗的广泛使用等原因,使各种禽类传染病不断扩散。

鸭病己成为鸭业生产的最大障碍。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也很惨重。

所以,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现在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鸭病的诊断与防治,和鸭病的综合预防等技术措施。

一、鸭传染性浆膜炎病1、病原: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天内死亡,病程较长的8-10天死亡。

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

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8周龄以上的鸭和成年鸭很少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等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育雏舍密度过大、换气不畅、潮湿、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过低等,都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的诱因。

2、临床症状:患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症状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下降。

呼吸困难,站立不稳,咳嗽,打喷嚏,呈“犬坐”或“企鹅”状。

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

腹泻,拉黄白色或淡绿色稀粪便,患病后期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典型症状表现为,病鸭缩颈或头颈歪曲,转圈运动,双脚麻痹,行走不稳,栽跟头等。

3、防治措施: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要从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开始,特别是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及控制饲养密度,地面育雏时要勤换垫草,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定期对场地、用具及饲槽等进行彻底消毒。

做好药物防治是控制发病和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要注意,在使用药物预防治疗前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常见鸭病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

常见鸭病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

常见鸭病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鸭病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第一部分病毒病1、鸭瘟【发病年龄流行季节】各种年龄均发病,但以成年鸭发病和死亡比较严重,一月龄一下发病少春夏之交和秋季比较容易流行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诊断要点】眼睛流泪、鸭子不愿意下水鸭子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下痢,绿色或则灰白色稀粪口腔、咽喉头有坏死病灶、食道有条纹状溃疡、泄殖腔黏膜出血或则溃疡(特征病变)小肠有出血环、心内膜有出血【实验室诊断】elisaPCR【治疗方案】疫苗接种:鸭瘟弱毒疫苗20日龄接种,免疫器达6个月80天可以再接种一次2、鸭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流行季节】一周内鸭发病死亡率极高,一月以上的鸭子很少发病死亡,成年鸭不表现临床症状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不经蛋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诊断要点】神经症状,角弓反张俗称“背脖病”,肌肉抽搐潜伏1-4天,死亡快肝肿大,质脆,棕黄色,表面见有出血斑点,胆囊充盈。

肾肿胀与充血。

脾有时肿大。

【治疗方案】鸭群发病的初期,可应用高免蛋黄抗体治疗(山东信得、洛阳普莱柯、四川绵阳宝来生物有批号),每羽注射-毫升,常可获得良好效果。

3、水禽副粘病毒【发病年龄流行季节】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病是鹅和番鸭群发生一种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与品种的鹅和番鸭均可感染疫病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在一周内传染全群,死亡率在20%以上,有的高达80%。

国内已分离鉴定了多株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

鹅和番鸭都可因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而引起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传染途径。

病禽和带毒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所产的蛋也可能带毒。

已知本病毒对鹅、番鸭和鸡均具有高度的致病性。

【诊断要点】病禽精神沉郁,减食以至食欲废绝,腹泻,便稀,有的呈红色。

部分病禽头部肿大,下颌部出现水肿,刺破后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治

肉鸭常见中毒病的防治
详细描述
食盐中毒的肉鸭会出现口渴、食欲不振、肢体麻痹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饲料中食盐的 含量,避免饲料和饮水中含盐量过高,以及及时处理病死鸭等。
黄曲霉素中毒
总结词
黄曲霉素中毒是肉鸭因摄入黄曲霉素而引起的中毒病。
详细描述
黄曲霉素中毒的肉鸭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产蛋量减少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预防措施 包括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受潮和霉变,以及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等。
03
肉鸭中毒病的预防措施
饲料管理
饲料储存
确保饲料储存环境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饲料发 霉、变质。
饲料成分
合理搭配饲料成分,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均衡, 避免过量添加某些营养成分。
饲料卫生
定期对饲料进行卫生检测,确保饲料无污染、无 有害物质。
药物使用规范
合理用药
根据肉鸭病情合理选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
肉鸭中毒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毒病的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肉鸭的精神状态、食 欲、粪便等,判断是否存 在异常。
病理学诊断
对病死鸭进行剖检,观察 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有 助于确诊。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病 毒学或毒物检测,以确定 病因。
中毒病的治疗原则
清除毒源
立即停止饲喂可疑有毒的饲料或水源,避免继续摄入有毒物质。
对症治疗。
食盐中毒
补充水分,使用利尿剂 促进盐分排出,同时对
症治疗。
05
肉鸭中毒病的案例分析
实际案例一
总结词
养殖场肉鸭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
VS
详细描述
某养殖场在饲料储存过程中,由于湿度和 温度控制不当,导致饲料发霉,进而引发 肉鸭黄曲霉素中毒。养殖场采取了更换新 鲜饲料、增加饲料储存环境的通风、改善 饲料储存条件等措施,有效预防了黄曲霉 素中毒的发生。

肉鸭常见疫病的症状及其防制措施

肉鸭常见疫病的症状及其防制措施

兽医临床誄1大肠杆菌病该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1.1症状患鸭精神萎顿,昏睡,食欲减退或废绝,排黄白色稀粪,粪中有时带有白色粘液或混有血液,雏鸭脐部红肿,腹部膨大。

1.2防制措施要特别注意种蛋的清洁卫生及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和管理工作,保持饮水清洁、鸭舍清洁及通风、干燥,在雏鸭阶段要提供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以提高雏鸭的抗病能力,避免一切不良应激因素。

由于鸭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差,故最好选用当地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预防。

鸭出壳时,按500单位/只在其颈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2传染性浆膜炎该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常与大肠杆菌并发感染。

2.1症状最急性病例无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精神沉郁,缩颈嗜睡,食欲减退或废绝,脚软弱无力不愿走动,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腹泻薄且黄绿色粪便,有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2.2防制措施改善环境卫生,保持鸭舍的通风、干燥,加强消毒工作,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供给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的饲料,减少或避免不良应激性反应。

常发病区可选用禽出血性败血病、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三联菌苗进行免疫。

有条件的宜选用当地的鸭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菌株制备灭活菌苗进行免疫。

2~3周龄的雏鸭可用0.04%氯霉素混料预防。

由于鸭疫巴氏杆菌和鸭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故用药前应根据药敏试验来选用高敏药物。

3病毒性肝炎本病是雏鸭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

3.1症状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高。

病鸭精神沉郁,眼半闭,食欲减退或废绝,发病l天左右开始全身抽搐、倒地、转圈、角弓反张,不久即死亡。

3.2防制措施不宜从疫区(点)购入鸭苗或种蛋。

发生过本病的鸭场,应尽可能不从发生过本病的地区或鸭场引入种蛋和鸭苗,避免引起疫病的流行。

对1日龄雏鸭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畜牧兽医2019年第40卷30常见肉鸭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张金芳侯泮永(山东省广饶县畜牧局257300)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3-0030-02 近年来肉鸭生产发展迅猛,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鸭病也是阻碍肉鸭养殖健康发展的技术问题,为肉鸭生产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现就本县肉鸭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经验介绍如下:1鸭坏死性肠炎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特征是肠道黏膜坏死,排黑色稀粪。

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

当鸭肠道黏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黏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不良,鸭棚潮湿、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潮湿、炎热季节多发。

发病多见于成年鸭。

1.1 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排出腥臭的黑褐色稀粪,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

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

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臭气味扑面而来。

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黏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

肠粘连,发黑。

肾肿大,肝肿大,质脆。

1.2 防治(1)可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百服安。

在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

(2)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抗感染能力;同时做好鸭舍的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

在多发季节,可用上述药物进行预防。

2 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

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8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

2.1 症状感染后潜伏期1~4d。

突然发病,迅速传播。

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

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后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肾、脾有时肿大。

2.2 防治由于该病发病急,传播快,一旦发现有感染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抗体或血清,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把疾病控制,将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鸭肝抗体或鸭肝血清属于生物制品,在制作运输、储存的过程留超标。

(2)严禁使用假劣兽药,尽量使用天然中草药或天然物提取药。

如果养殖户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无意中使用了假劣兽药,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影响动物自身的免疫功能,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要到正规兽药店购买兽药,并索要购买凭证。

尽量使用天然中草药或天然提取药代替抗生素和合成药。

(3)减少药物残留。

特别是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比如促生长或清热解毒的药物。

尽量使用如黄连、黄岑、黄柏、大蒜、白头翁、龙胆草等,不仅价廉而且不良反应少,不产生耐药菌株、无药物残留。

(4)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比如:人用药、激素类药品等。

禁用药虽然一样能提高养殖效益,但是它们会在动物体内产生药物残留,对人体带来危害。

(5)购买正规厂家的饲料,同时一定要弄清饲料中的添加剂情况和预防性药物成分。

若自配料,尽量使用酶制剂、活性多肽、大蒜素、防酶制剂、乳酸菌等绿色添加剂。

这些绿色添加剂虽然增加养殖成本,但从长远看,可改善机体抵抗力,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报酬,且没有耐药性。

(6)做好动物免疫,减少疾病发生每个养殖场和各个地区流行的疫病不同,所以最好请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监测动物抗体水平,然后再根据动物健康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让畜禽有效产生免疫抗体,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用药量。

3 做好养殖过程的管理(1)做好在畜禽养殖档案中的用药记录填写,包括时间、用药名称、给药方式、剂量、休药期,并将兽医开具的处方粘贴在背面,这样有助于总结和追溯。

(2)做好消毒药物的选择,不仅考虑药物的消毒效力还要考虑药物残留,如苯酚类消毒药因残留较重,在养殖生产销售、运输中避免使用。

(3)各个饲养段的饲料应分开放置。

末期养殖的畜禽不能因混放而误食带有药物添加剂的饲料而造成药物残留。

(4)做好饲养场卫生,将饲料兽药消毒药灭鼠药等分开存放,及时处理霉变饲料,过期饲料等物质。

(5)及时按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和医用废弃物(针头、药瓶、疫苗瓶),不乱丢不乱放。

(收稿日期:2018–12–11)2019年第3期(总第260期) 疾病防治 31中很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最安全的方案就是在注射抗体时加些提高机体抵抗力的药,如聚肌胞、胸腺肽等药物。

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ml ,进行预防。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

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3 鸭瘟鸭瘟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

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3.1 症状 潜伏期2~5d ,体温42℃,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

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

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

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

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

病程一般3~4d ,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90%以上。

3.2 防治 本病无特效药,主要是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月龄以上鸭200倍稀释液胸肌注射1ml ;初生雏鸭用50倍稀释液腿部肌注0.25ml 。

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4 黄曲霉毒素中毒肉鸭吃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即引发本病。

4.1 症状 本病以损害肉鸭肝脏为主要特征,病鸭的食欲逐渐减退,生长缓慢,脱毛、跛行、抽搐,死前呈角弓反张样。

本病的死亡率可达100%。

4.2 防治 该病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要停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很快就会停止发病。

因此,在高温多雨季节,饲料要注意防霉。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里默氏杆菌病。

主要危害 2~8 周龄以下的鸭,其主要特征是引起鸭的心包炎、肝周炎以及纤维素性腹膜炎。

发病和死亡率均很高,成为危害肉鸭业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一周龄以内很少发病,但近年来12日龄后发病有所增高,2~3周龄最易感。

由饲料、饮水、垫料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播。

发病鸭表现为嗜睡、缩颈,嘴拱地,脚软不愿意走动,行走摇晃,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

部分出现腹部涨满现象。

痉挛性点头,摆头。

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身,呼吸困难,有的出现角弓反张现象。

剖检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以及纤维素性腹膜炎。

心包黏连、填充黄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肝脏多肿大,呈橙红色,质脆,胆囊多充盈。

肝脏表面包盖一层纤维素膜,易剥离。

该病与大肠杆菌病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

可用义合康泰饮水,当天控制死亡,3d 治愈。

6 鸭副粘病毒病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6.1 症状 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

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

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

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

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剖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

鸭口腔粘液较多,喉头出血,食道黏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

6.2 防治 对鸭群立即接种鸭副粘病毒疫苗,每只肌注0.5ml 。

发生副粘病毒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鸭棚舍、用具、场地彻底消毒(包括流动水面)。

7 食盐中毒误食(饮)含盐量过大的饲料(饮水),均会引起食盐中毒。

7.1 症状 病鸭食欲不振,渴感增强,口、鼻流出粘液,精神委顿,两脚无力,行动困难,常瘫痪,呼吸困难,鸣叫不安。

7.2 防治 立即停喂含盐的饲料与饮水,给予加糖的清洁饮水,并多喂些青绿饲料。

8 混合感染当前的禽病在发生和流行上,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相当普遍,使对禽病的诊治和防治越来越复杂,现举曲霉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

8.1 症状 病鸭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羽毛松乱、精神不佳,排出含有气泡的灰白色糊状稀粪,继而排出黄色或绿色糊状粪便,有的泄殖腔红肿外翻、眼睛流泪,眼睑被粘性分泌物粘在一起,有的还可挤出豆粒大的灰黄色干酪样分泌物,生长缓慢,迅速消瘦,病鸭打喷嚏、甩鼻、张口呼吸,部分病鸭可见摇头或头颈扭曲、转圈,受刺激后表现更为突出,身体平衡失调,甚至后退倒地,最后虚弱而死。

8.2 治疗 可通过服用益利+仕特壮(舒安林、普乐等)饮水或拌料服用并在饲料中并加喂维生素C 粉,每100kg 饲料中加100g 维生素C 。

8.3 综合防治 上述措施应综合应用,另外加一些辅助措施:鸭舍、用具用0.5%的过氧乙酸消毒,1次/d ,加强鸭舍通风,及时清除潮湿垫料,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

(收稿日期:2018–1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