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教学在大学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一)
“生物统计学”课程情感价值目标的探索与实现
![“生物统计学”课程情感价值目标的探索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6236d1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f.png)
“生物统计学”课程情感价值目标的探索与实现作者:连玲丽薛李春林世强何华勤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25期摘要:“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绪论课作为整门课程的开篇,承担着向学生展现课程概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功能。
以此章节为例,从学情分析、案例选择与组织、教学实施等方面探索课程情感价值的实现途径,包括采用文献资料法使案例内容更丰富饱满、采用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法融入情感价值元素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等,为课程其他章节及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情感价值目标;教学实施;绪论课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大数据的盛行,众多生物学问题被精确量化,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越来越依赖于统计学的分析。
因此,生物统计学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直以来是生物学类、医学类和农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小组经多年实践发现,课程的工具性属性很容易使授课老师过多地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情感价值的传递;同时课程理论性很强,涉及大量概念、公式和原理,也容易使教学过程的单一化和扁平化、造成课堂缺少温度。
因此,在课程中以讲故事、解案例、读文献等形式融入蕴含情感价值元素的实例[1],既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增进技能,也有利于培养统计思维、提升人文素养,使教学模式更加多元立体。
其中,绪论课作为课程的开场,往往被赋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求实的品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及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2]等多种功能,是达成课程情感价值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
基于此,笔者以绪论课为例,从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实施与反思等层面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课程情感价值目标的构建和实现是以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为基础的,因而有必要首先对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加以优化与重构。
1.1 比较分析以确定绪论课教学内容现有的相关教材中,第一章大致涉及五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统计学含义、统计学发展简史、统计学功能或作用、统计学应用、统计术语。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一章绪论)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eb6437cc22bcd126ff0cbf.png)
一,选择题(单击下列各小题题目可显示该小题答案,以下各章相同)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中庸》D.《大学》答案:A3,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论》答案:B4,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A.克鲁普斯卡娅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凯洛夫答案:A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答案:A6,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论》答案:B7,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B8,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A9,《教学与发展》一书的作者是A.克鲁普斯卡娅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赞科夫答案:D10,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A.基础学科B.应用学科C.决策学科D.管理学科答案:A11,《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赞科夫D.凯洛夫答案:B12,《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A.克鲁普斯卡娅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凯洛夫答案:B13,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学B.教育哲学C.教育社会学D.教育经济学答案:A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 ,揭示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_________ 现象和教育_______ 现象。
答案:社会,认识3.教育规律是教育________ 之间、教育与________ 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答案:内部诸因素,其他事物4.教育学是庞大________ 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2023初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
![2023初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bcd31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6.png)
2023初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初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织全县化学教师召开化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师讲课、评课、老教师经验介绍、专家领导点评等。
教研过程中充分重视了每位教师的参与和体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主动参与到教研中的积极性,让教师在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得到提升。
一、重视实验探究,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
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讲课教师应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引者。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合作,鼓励学生创新。
这样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为创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化学天地中自由翱翔,真正改变了学生在学习时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民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的热情高涨,学生好学乐学,课堂气氛活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老师的课应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教师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一味地强调教的权威,而是完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每堂课都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信任老师。
所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够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师要较好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的教育理念。
大学教案中的课堂引导与讨论
![大学教案中的课堂引导与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a6b8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6.png)
大学教案中的课堂引导与讨论在大学教学中,课堂引导和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从引导的目的、引导的方法和讨论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探讨大学教案中的课堂引导与讨论。
引导的目的课堂引导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
通过引导,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引导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持续追求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引导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引导方法,如提问、启发式学习和案例分析等。
提问是最常见的引导方法之一。
教师可采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此外,启发式学习注重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索、发表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材料和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发现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引导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的重要性讨论是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的有效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充分交流和碰撞思想,拓展视野,增强对问题的理解。
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讨论中,学生需要进行理性思考、辩论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大学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讨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果。
总结大学教案中的课堂引导与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引导,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分享观点、交流思想、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授课 有 意义
![授课 有 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e2f9f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2.png)
授课有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授课这一行为无处不在,无论是学校里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在职场中领导向员工讲解工作要点,甚至是在家庭中长辈向晚辈传授生活经验。
那么,授课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它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此重要呢?
首先,授课是一种知识的传递。
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授课行为使得知识得以从一代人传递到另一代人,从而保证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领导者或长辈等授课者,将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分享给听众,使得听众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其次,授课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听众可以从授课者身上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授课,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者,授课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通过授课,授课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理念和价值观传达给听众,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形成共识。
这种沟通不仅有助于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提升授课效果呢?首先,授课者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自己肚子里有货,才能教给别人。
其次,授课者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得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授
课者还要注重与听众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授课是一种极具意义的行为,它推动了知识的传承,提升了人们的素质,促进了沟通与理解。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422f90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2.png)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代码:00111027—34开设形式:根据教务处教学安排,安全教育课程贯穿大学整个学习过程,主要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的形式授课。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的本科、专科学生。
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要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三)课堂教学使用教材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莫锦荣主编,《大学生安全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四)授课形式与考核授课形式: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课程教育、日常教育、班会课、班级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实物图片展示法、课堂讨论法、文献阅读法、实地参观法。
考核方法: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试,以课堂提问、实地检查寝室安全、案例分析、课程考勤计入平时成绩,随堂考查。
总成绩以100分制计算,依据平时成绩30%和随堂考查成绩70%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五)教学内容其他要求重要节假日、寒暑段放假前应开展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财物安全、网络安全等教育;大型集会或活动前应开展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教育。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15ec3127284b73f242508d.png)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讲解学习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d9875473f78a6529647d53f1.png)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观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2)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3)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4)还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
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我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成果。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1.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
2. 古埃及印度: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古希腊罗马:修辞学校(“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哲学学校(“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 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4. 在中国古代教育,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
5. 西周大学:天子开办大学(辟雍)和诸侯开办的大学(泮宫),教育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6.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繁荣,这些私学有一些已经具有了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最著名的齐国稷下学宫,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7.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8.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文学、法学、医学、神学四大学科。
9. 洪堡两条最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和学术自由原则,从洪堡开始,出现“学自由”和“教自由”。
10. 柏林大学对洪堡高等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创新: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眀纳尔”和研究所;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f6a88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0.png)
人物
观点
蔡元培 陶行知 晏阳初 梁漱溟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美育 北大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教育独立思想:经费独立、行政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脱离宗教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小先生制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对教育的研究 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社 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向 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通过“陶冶”与“唤醒”来建 构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整个世界 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师生关系诸方面给人 以新的启发。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 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该书构建了教育学的逻 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明确提出 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是心理学和伦理学 。 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 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 比较、总结、应用五阶段教学法。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观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三中心)。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及其发展
绪
论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和 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培训班、体罚、择校 教育问题:弹唱跳、体美不受重视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 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无机化学的应用与探讨(1)
![无机化学的应用与探讨(1)](https://img.taocdn.com/s3/m/6d1af0f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d.png)
无机化学的应用与探讨摘要: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以探究式进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上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机化学实验;化学探讨;教学内容;改革无机化学是高校一年级化学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甚至是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的进门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结合;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有多名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李慧泉等提出了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等七个方面构建“科学研究依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支持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反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陈田将绿色化教学引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从改革实验内容、推广微型化实验、重视三废处理、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对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途径和建议。
探究式教学,是对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改革,通过复合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方法论无机化学是四大基础化学之首,是化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汇编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cb53f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9.png)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汇编15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高中化学实验模块的教学,是增大学生实验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化学技能,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提高化学实验素养和实验能力,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同时还培养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化学实验和化学科学的积极情感。
实验化学模块让学生体验学习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生活、生产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收集、处理有关实验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并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充分体现了实验化学模块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作用。
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如下的问题:(1)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如海带中提取碘、酸碱的中和滴定等;(2)学生对实验的反应原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如乙酸乙酯制备条件的选择;(3)教材中实验的设计和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2xx月xx日下午到达xx省电化教育馆报到参加20xx年初中化学实验管理操作培训学习,对于本次培训学习我充满了期待!20xx年xx月xx日上午8:30培训学习正式开始,首先由xx 馆长出席培训开幕式并致辞,同时提出具体的培训要求及强调完成相关的学业。
授课由xx师范大学化工学院的xx副院长和史君雄副教授共同完成。
20xx年xx月xx日上午9:0——11:30由史君雄副教授上课,首先主讲化学绪论。
任何一门课程第一节课上的一般都是绪论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开设本门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的必要性,并且设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激发其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和欲望,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要重视绪论课。
史君雄副教授所讲的化学绪论课的教法新颖实效,他阐述了绪论课教学在化学整体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讲好化学绪论课的具体措施,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的知识框架结构,讲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在现代科技成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具体的问题和实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领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初中的化学教学,这对今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20xx年xx月xx日下午3:00——5:10由xx师范大学化工学院的xx副院长上课,主要讲授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内容详细准确,讲解清晰透彻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建设的标准和规范管理。
绪论教案
![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56430ccbff121dd3683dd.png)
第一节: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本课内容: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意义,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有关数学与气体知识的复习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授课时间:90分钟本课习题:无一、教学目的物理化学又称为理论化学。
研究物理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向化学提出的理论问题,从而使化学能更好地为生产实际服务。
二、教学意义物理化学与化学中的其它学科(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化学则着重研究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本质的化学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物理化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亦正是其它化学学科最关心的问题。
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了诸如无机物理化学、有机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等新兴交叉学科。
三、教学重点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除必须遵循一般的科学方法以外,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还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物理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应当培养一种理论思维的能力,或者说是用物理化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化学中问题的能力;亦就是说要用热力学观点分析其有无可能,用动力学观点分析其能否实现,用分子和原子内部结构的观点分析其内在原因;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物理化学(包括结构化学)课程的学习才能培养。
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依托、辅以板书的课堂讲授方式。
六、讲授内容1.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意义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3. 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1) 要注意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2) 必须注意要自己动手推导公式。
(3) 重视多做习题。
(4) 勤于思考。
4. 有关数学知识的复习(1) 函数:Z = f (x,y)(2) 偏微分(3) 全微分的物理意义(4) 全微分的性质5. 有关气体知识的复习(1) 三个经验定律(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 混合理想气体(4)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的比较(5) 物质的pVT关系和相变七、讲授方法1.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意义用锂离子电池、石油化工分馏塔、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实例,说明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绪论备课思路2021(3)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绪论备课思路2021(3)](https://img.taocdn.com/s3/m/d5fc49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4.png)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绪论备课思路一、本章节主要内容(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二、教学目的:由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导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重点难点重点: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难点: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四、本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时代——如何去践行——应该具备什么提出: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
践行: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具备:是新时代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五、本章节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作用),本章节和其它章节的关系本章节作为整本教材中提纲挈领的开篇,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学第一课的关键,也是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性质、意义、作用的开端,尤其是将绪论与“开学第一课”结合,引导学生打开思想之门,为其形成对本课程的探究兴趣、思考探索、持续实践的动力打下良好基础。
六、教学方法:故事讲述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入法、讨论法、问卷调查法七、教学建议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思想;结合各高等院校自身特点,重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发挥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运用好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课程思政”典型教育案例分析——以暖通空调专业课为例
![“课程思政”典型教育案例分析——以暖通空调专业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c7c04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a.png)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2-0115-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4.2.0441前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2]。
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体地位不变,在有限的专业课时中,结合学科、专业及学生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找准典型案例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和落脚点,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达成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目的[3]。
暖通空调早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深入挖掘暖通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教学目标2.1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内容涵盖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空气质量环境的控制技术,综合了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技术的核心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并辅以一定的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冷热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各种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和调节方法,系统中主要设备、构件的构造、工作原理、特性和选用方法,并使学生对建筑节能、暖通空调自动控制、暖通空调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有一定了解,具有一般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制冷与空调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从事制冷与空调行业工作打下基础。
2.2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内容:暖通空调的含义和内容;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供暖通风与空调技术的发展概况。
知识目标:理解暖通空调的含义;理解暖通空调按不同属性的分类;了解供暖通风与空调技术的发展过程。
技能目标:能说出暖通空调的含义;会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分类;通过了解暖通空调,能自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减少建筑运行费用。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44e54b2b7c1cfad6195fa7ee.png)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如何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如何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难点: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当代大学生个人成才如何与历史新使命结合;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课堂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步入大学前,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2、步入大学后,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学?大学不在于一定要有大大的校园、高高的教学楼,大学有其深邃的精神。
蔡元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中原大学的使命是“传启文化,服务社会”。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特德: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
可见,现代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追求真理、完善人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大学的“大”在于: 1、真理为大 2、学术为大 3、育人为大4、要有大师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1、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国统一教材);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启示:从2021级开始,我国高校中原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将合并为一门课程。
但是它绝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全新意义上的整合,是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而成为一门新课程。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的什么?是调节社会的两条杠杆。
这就表明,这门课程最终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素质的课程,是伴随大学生成长的成长课程。
2、课程类型:必修课(考查)3、学分:3学分4、课时:48课时(其中课堂42,实践6)5、主要内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属于思想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部分(第四章及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属于道德教育内容;第三部分(第五、六章部分内容,第七、八章),属于法制教育内容。
绪论教学在大学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
![绪论教学在大学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126da024693daef5ff73d78.png)
绪论教学在大学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本文从绪论教学在学科课程讲授中的地位入手,分析了绪论课在大学本科授课中的灵魂作用,并就不重视绪论教学的一些现状提出了解决对策。
标签:绪论教学内容方法(一)绪论涵义“绪”,从字义上说是丝端的意思,即一缕丝有多少个“头绪”。
顾名思义,作为一本书的绪论,就是要为学生建立起一门课程的知识轮廓。
从教学角度看,绪论课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学习方法和教学总体安排等内容。
(二)绪论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绪论是教材的先导与灵魂。
绪论作为一本教材的概述,是读者(或学生)最先接触到的部分。
但是,从近些年出版的教材情况来看,有相当部分的教材未写绪论。
而有绪论的教材其绪论也没有真正符合绪论的写作要求,没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的是对整体内容的重复堆砌,有的则是天南海北的一顿胡乱引用,更有甚者,把前言与绪论混杂在一起……(1)绪论是构成一本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具有科学与通俗的内容,还应该具有合理与完整的结构。
绪论则是教材结构系统中的重要一项,同案例、习题、参考文献一样,是不能忽略的。
绪论好坏,直接影响到教材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了教材的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2)绪论是教材的纲领。
绪论与教材正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绪论是教材的发端之言,是总揽教材的纲领,它为读者概括说明教材的整体内容以及教材或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从而使读者(或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科的全貌。
2.绪论课是对授课对象的“启动”与“激发”。
“绪论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篇,绪论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
“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或两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启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有“启”、“承”、“转”、“合”,绪论就是教材的“启”。
好的“绪论”教学,教师和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这就是启动。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绪论教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639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5.png)
案例4:女生为报复舍友成盗窃罪。
案例反映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浅薄,行事易冲动,要预防或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大学生应多接触社会。努力提升法治素养。
总结: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提问:学习本课程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提问:大家现在有理想吗?你的理想是什么?
观看视频:上榜时代新人。
任务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让学生思考中国梦与个人梦有什么关系?
案例一:以大学生王冰洁去西部支教为例,个人梦服务于中国梦。
案例二:以宋玺参军的过程,教育学生必须坚持自己的梦想,有坚定的毅力。
总结:通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3、思想道德与法律有什么关系?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案例3:我国一个留学生搭乘地铁不买票,刷爆自身信用。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_5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_5](https://img.taocdn.com/s3/m/1eb694f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0.png)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两块。
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源于对实验的喜爱,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教材中,更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尤其增多了探究性实验,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及协作精神,也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
那么如何上好实验课,__就略谈几点心得。
第一,要重视创设化学实验问题情景。
比如在讲高二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条件时,我们可以首先把化学方程式2NO2==N2O4写出,然后告诉学生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这能量的变化,要么吸热,要么放热,NO2是红棕色气体,而N2O4是无色气体。
学生可以分析出,如平衡向右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浅,如平衡向左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深,到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老师再组织讨论,并补充完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分析典型实验,做到以点带面。
比如通过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叙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与干燥;⑥气体的收集与放置;⑦装置的拆御。
对于这些操作,要讲清它的理论依据及原理,要让学生能吃透。
比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
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为氯气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增加生成物中的Cl-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
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第三,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大体上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魔术,很好玩。
关于提高“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关于提高“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3f1ed58fd0a79563d1e7210.png)
关于提高“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是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共五个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该课程在这些专业的知识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紧密联系和应用先修课程,如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工电子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控制理论基础。
该课程主要围绕系统、反馈等经典控制理论的概念进行讲解,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的工程实践价值,有利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树立系统和反馈控制思想,为学生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以反馈控制理论为核心,突出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控制系统建模方法,线性系统的时域、频域和根轨迹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因此,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数学、物理、电工等多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是一门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程。
在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反馈控制理论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们不断克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质量。
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制度四个方面完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也越来越好。
一、完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和领会所教授的知识为主要原则。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改善。
1.教材选择教材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主要工具,是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因此教材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编写了适合机械类各专业的通用性教材。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注重学生接受能力和上课质量,编写不同的教案,有针对性讲解课程核心内容。
在给独立学院上课时,发现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学得也不是太扎实,因此在讲解系统的数学模型之前,首先给这部分学生单独补习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然后再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中用到的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从概念到例题详细讲述一遍,以便于这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能轻松顺利接受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教学设计原则的重要性是什么
![教学设计原则的重要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ae1c2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4.png)
教学设计原则的重要性是什么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的过程。
而教学设计原则则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教学设计原则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点各不相同。
有些学生喜欢听课,有些学生喜欢实践,有些学生对图像和色彩更敏感,有些学生对文字更有感觉。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
2. 促进知识的连接和迁移教学设计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构建知识的逻辑结构,将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这样,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相联系,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中能够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性。
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能力,教学设计原则则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设计原则的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4. 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原则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注重反思和调整教学设计原则强调教师的反思和调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反思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根据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教学在大学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一)
摘要]本文从绪论教学在学科课程讲授中的地位入手,分析了绪论课在大学本科授课中的灵魂作用,并就不重视绪论教学的一些现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绪论教学内容方法
(一)绪论涵义
“绪”,从字义上说是丝端的意思,即一缕丝有多少个“头绪”。
顾名思义,作为一本书的绪论,就是要为学生建立起一门课程的知识轮廓。
从教学角度看,绪论课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学习方法和教学总体安排等内容。
(二)绪论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绪论是教材的先导与灵魂。
绪论作为一本教材的概述,是读者(或学生)最先接触到的部分。
但是,从近些年出版的教材情况来看,有相当部分的教材未写绪论。
而有绪论的教材其绪论也没有真正符合绪论的写作要求,没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的是对整体内容的重复堆砌,有的则是天南海北的一顿胡乱引用,更有甚者,把前言与绪论混杂在一起……
(1)绪论是构成一本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具有科学与通俗的内容,还应该具有合理与完整的结构。
绪论则是教材结构系统中的重要一项,同案例、习题、参考文献一样,是不能忽略的。
绪论好坏,直接影响到教材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了教材的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2)绪论是教材的纲领。
绪论与教材正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绪论是教材的发端之言,是总揽教材的纲领,它为读者概括说明教材的整体内容以及教材或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从而使读者(或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科的全貌。
2.绪论课是对授课对象的“启动”与“激发”。
“绪论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篇,绪论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
“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或两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启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有“启”、“承”、“转”、“合”,绪论就是教材的“启”。
好的“绪论”教学,教师和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这就是启动。
“启动”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明白这本教材的主旨和篇章结构,从而达到认识教材轮廓的目的,使学生熟悉教材的知识系统,这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绪论教学,使学生在认识教材的同时,也认识了教师本身。
“激发”是指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动机是在对学科的价值观领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潜在力量,动机越高尚,其动力越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充分,学生会自觉地学好本门功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头开好了,后面就容易了。
开头“难”的原因,是因为“万事开头重要”才难,教学也是这样。
第一堂课上得好坏,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
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忽视甚至省略绪论课的教学过程,严重影响了今后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3.绪论课是授课者自编自演的“首映式”。
教师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像电影摄制,更确切地说像教师自编自导自演。
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剧本”——教材,又要策划“剧情”——编写教案与课堂设计,还要“自演”——讲述传授知识。
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
一堂好的授课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而一堂差的授课则是无聊的泡沫剧。
因此,如何演好“这场戏”,“首映式”——绪论课,对“观众”(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亦是演员)——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首次的绪论课讲授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教材的推测评价。
因此,绪论课是整个学科教学的基础课、前言课、简介课、导言课。
上好绪论课是今后正常教学的基础。
如果绪论课没讲好,学生一开始对这门学科的性质、作用不清楚,心中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学好了也没用”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产生种种疑虑,影响了听课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4.绪论教学贯穿整个授课教学过程。
教材的绪论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对教材的学习将起到引领、提示、导向等作用。
绪论教学尽管是在课程之初,但其引领与导向必贯穿整个授课的全过程。
讲授绪论课时不妨留些悬疑与问题,这样,一来可以吊起学生求知欲的胃口,增强学习兴趣;二来可以在后续授课过程中,逐渐解开包裹,给学生答复。
即解决了问题又回顾了先前的知识,前后照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