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儒学宗教性思想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3期2009年6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 ienc es)
Vo l.23No.3
Jun.2009杜维明儒学宗教性思想探析*
韩国茹
(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摘要]20世纪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关于儒学宗教性的研究。第三代新儒家学者杜维明一方面继承了前辈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作出了他的创新。他关于儒学宗教性的主要观点包括两点:一是内在超越;二是一种作为群体行为的终极的自我转化。在第二点中他突出强调了社群是个人自我转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构成了他对儒学宗教性课题研究的特色。
[关键词]内在超越;终极的自我转化;信任社群
[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304(2009)03-0026-05
Studies on the Religious C haracter of C onfucianism of Du Weiming
H AN Guo-ru
(Depar tment o f Philosophy,Nankai U niver sity,T 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m ost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study on Confucianism in20th century is about the re-lig ious char acter of Confucianism,on w hich Du Weiming,o ne o f the scholars of the thir d generatio n new-co nfucianists,not only accepts the results o f the antecessors,but also moves forw ard.Tw o ideas a-bout the r elig io us character of Co nfucianism are:one is Confucianism,bo th imm anent and transcendent, the o ther is the w isdom o f ultimate self-transfor matio n in society w hich em 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i duciar y com munity in self-cultivating,and the second idea makes his study distinctive.
Key words:imm anent and transcendent;ultimate self-transform ation;fiduciary co mmunity
20世纪50年代以来,儒学宗教性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杜维明说,/讨论这个课题是及时的,乃是因为目前中国国内与海外华人正在讨论-儒家人文主义的第三期发展.问题0[1]。加之国际上正在进行着的儒耶之间的对话,儒学宗教性的研究对于世界范围内文明的发展以及宗教研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牟复礼曾经说过,/杜维明儒学观令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就是日益强调儒学的宗教性0[1]。杜维明的儒学宗教性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理论创新。
一、儒学宗教性的核心:内在超越
杜维明接受了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对于儒学宗教性的核心的阐释,即内在超越观念。他也认为儒学虽然不是有组织的宗教,不像基督教一样具有一个外在的/完全他者0(wholly other)的上帝,但是儒学却具有宗教性,有它自身的超越性观念,杜维明在不止一处提到了儒学也有它自身的超越者。/对超越者的一种诚敬的对话性的回应0[2],/儒家倡导的人文主义,既不否认也不轻视超越者0[2]。对杜维明来说这个超越者,在儒学的思想脉络里是指天、天道、诚、心等形而上的层面,特别是/诚0这个具有客观性的概念。杜维明认为这些观念是整个儒学思想的超越的支撑点。它们的超越性虽然不像上帝那样显而易见,但是它们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确实不能完全属于个人、社会、自然以及宇宙(即使它们可以部分地被人体现于这个世界之内),是超越这些现实存在的。它们的意义结构与这个自然的、现实的世界的差别不能从量上加以说明,而只能是质的区别。
但是在提到这些超越者的象征符号时,杜维明
*[收稿日期]2009-02-26
[作者简介]韩国茹(1981-),女,河南新乡人,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生,主要从事现代新儒学研究。
也总是能够同时注意到超越者的另外一面,即内在性。他认为在儒学中,这些超越者的象征符号只用超越性这一个层面来说明是不够的,它的这一层面是和内在性一面紧紧相连的,因而是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相贯通、诚明合一以及心性合一的。这种合一是本体论上的。相对于西方基督教在造物主与创造物之间的本体论的鸿沟而言,儒者认为,天道与人道在本体论上是一致的,凡人与圣人之间也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经过修身自我可以上达于天,凡人可以成为圣人。同时,天、天道、诚、圣人等也不是一个外在、超越可以预期的一个目的,不是可以实在化的。相反,体现天、天道以及成为圣人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在于人类普遍的日常经验中的过程,内在于人际关系、社群的过程中,同时更重要的是内在于人性或人的主体性之中的。所以,杜维明经常说一个人越是能够深入到他的内在性,也越是能够与超越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他描述为/越深入就越超越,越内在就越能够对外扩展0 [3]。他还说,天人之间的互动性,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有可能把超越体察为内在0,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性的内在性获得了一种超越的意涵0[2]。
杜维明认为儒学所具有的内在超越的特色,相对于基督教的外在超越性而言,是根源于中国的本体论的一个基调,即存有的连续性[4]。存有的连续性观念认为,生物、植物、人类和灵魂等都是宇宙中互相关联的相互交融的实体,可以用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河来譬喻这种以存有的连续为特征的本体观[3]。因此,杜维明一方面认为圣人与愚夫愚妇之间质的区别,这是从实践的结果上来说的;但另一方面,在存有论上,二者之间同时又具有本体论的连续性。
虽然杜维明一再强调儒学宗教性的核心特色是内在超越,但是他对于内在超越的直接阐释并不多见,而且也大都因袭唐君毅、牟宗三的思想。同时,他虽然没有直接对于儒学具有超越性进行批判与否定,相反却进行过很多次直接的肯定与论证,但是他对于超越性应用于儒学的正当与否,却在一个侧面的提法中提出了一点暗示性的异议,那就是关于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轴心时代特色的说明上。杜维明曾经多次提到过这一事例。在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后,首先是在1972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提议召开了一个讨论轴心时代文明的特色的会议,当时与会学者的共同理解是以/超越的突破0作为这一期文明的特色。无疑,这一观点确实得到了像犹太教的上帝、希腊哲学的逻格斯、印度的梵天,甚至是道家的道的支持,但是它仍然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在事隔十年之后的1982年,在德国召开了一次韦伯思想的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对于上次会议的结论进行了修正,认为/超越的突破0不能概括轴心时代所有文明的特色。一位犹太教的思想家鄂尔堪纳提出了/第二序思想0的观点,认为反思能力的出现是轴心时代文明的特色,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信服[5]。
杜维明认为,/超越的突破0这种观念可以应用于说明轴心时代几乎所有的文明,虽然阐释的强度上来说有区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具有最强的超越精神,印度的梵天次之,道家的道又次之;但是大家共同承认的普遍看法是超越的突破对于儒学来说是否是恰当的。(当然,杜维明对这种怀疑持否定态度,他多次承认了儒学具有超越性的观念这一点。)用/第二序思想0则可以非常恰当地来说明包括儒学在内的所有轴心时代的文明传统。杜维明在上述两种观点之间是比较信服后者的。/这一基于不同类型反思的观念,在我看来是胜过超越说的,有其独特之处和生命力0[5]。也就是说,起码在对轴心时代的古典儒家来说,杜维明认为用反思能力比用超越性观念来描述更为恰当。
但是,在杜维明的思想中,他更多的是用内在超越来阐释儒学的基本特色,而不是用/第二序思想0。其实杜维明认为用内在超越来说明儒学的宗教性特色,以对比于基督教等神教的外在超越传统,是非常合适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首先,笔者以为这和儒学宗教性的问题的缘起有关。在唐君毅、牟宗三首先开始关注儒学宗教性的问题时,问题是这样提出的:因为儒学中没有超越性观念,不具有超越精神,所以儒学不是宗教,也不具有宗教精神,只是世俗的伦理道德。因此,用内在超越来回答这一问题比/第二序思想0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其次,杜维明多次强调,虽然,国外流行的看法、学者们的共同理解是用超越性来解释轴心时代儒学的特色的不恰当性,不承认儒学也进行了超越的突破,但是,显然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是经不起考验的。最后,/第二序思想0对于所有轴心文明的阐释或许更加切中,但是超越的、突破的思想也并不因此而没有一点合理性,即/第二序思想0仍然可能是在不同的角度对轴心文明的特色进行概括,而不
27
第3期韩国茹:杜维明儒学宗教性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