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发与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发与设计
摘要:该文以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为示例,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从确定课程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内容和设计学习效果评价4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路及设计方法等。
关键词: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整体设计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高职课程建设工作目标主要放在“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研究成为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热点,《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作为化工技术类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的[2]。在该课程开发过程中,泰勒课程理论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3]。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主要围绕四个中心问题展开,即: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简而言之,泰勒把课程编制过程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验证评价效果四
个步骤。这四个基本步骤已经渗入到高职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本文将结合泰勒原理针对《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教学组织实施进行阐述。
1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课程在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核心课程,从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和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
1.1 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培养化工生产岗位操作技能型人才,通过走访企业,组织教学人员与企业生产专家研讨,对化工产品生产职业岗位的职业性质及岗位要求进行分析,化工产品生产岗位能力要求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技术数据,参照工艺流程图、设备图等,对所要生产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工艺分析、设备分析、原材料分析,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熟练操作和维护化工生产设备、装置,借助DCS控制技术,使得生产装备安全运行,最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因而确定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有机化工工艺流程观念,能根据有机化工生产任务和化学反应特点,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能识读工艺流程PID图,能识别主要设备类型及结构,能根据仪表显示数据对化工生产运行状态的正常与否进行判断,对导致工况异常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能选择正确措施消除工况的异常状态,维护装置正常运转。结合教学实际可以细化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综
合素质目标。
1.2 选择教学内容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要紧紧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突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完成课程培养目标。根据这一原则,依据化工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繁多、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和岗位设备类型情况,紧紧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条件,选择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装置或实训装置为载体,以其生产过程为实施任务,设计规划学习情境。共选择了五个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分别为: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甲醇的生产、醋酸的生产、苯乙烯的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对应设置五个学习情境,从原料投加到产品产出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各个教学情境中设计了相应的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施课程教学。下面以烃类热裂解制乙烯为例说明,其他情境类似(如表1)。
1.3 组织实施教学内容
组织学习经验也即教学内容时,泰勒认为应遵守三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
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4]。依据这一理念,对所选定的教学情境的工作任务进行组织安排,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又遵循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各个任务按照:布置工作任务、搜集整理资料和预习、认识工艺流程、分组讨论和讲解流程及工艺原理、仿真实训操作、工艺学习汇报与总结、教师点评等步骤实施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模式。
1.4 设计学习效果评价
关于课程评价,16号文件主要提出“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结合泰勒原理,实际上要求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要进行多主体、全方位、立体式考评,从而走出以往课程考核单一式、平面式的误区,忽略了对实际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理论考试于期末进行,占30%;平时过程性考核占70%。其中,平时考核在每个能力训练项目的同步完成的。实训过程考核包括:装置运行稳定性、操作规范、学习态度、劳动纪律等构成。此外,资料整理、收集和形成报告,安全知识和遵守纪律情况等列为第三方面。实行百分制。每个项目形成一个过程考核结果,期末三项平均即为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考核表举例如表2所示。
2 结语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对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紧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改革,经部分班级教学,比较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目标设置上具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准确的定位,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符合实际,在教学组织上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特别是在评价体系方面能较全面
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刘振河.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发[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6):44-47.
[3] 黄文伟.基于泰勒原理下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98-100.
[4]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瞿葆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