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分类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的分类说明
电池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其分类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按电解液种类划分包括:碱性电池,电解质主要以氢氧化钾火溶液为主的电池:如:碱性锌锰电池(俗称碱锰电池或碱性电池)、镉镍电池,镍氢电池等;酸性电池,主要以硫酸水溶液为介质,如锌锰干电池(有的消费者也称之为酸性电池)、海水电池等;有机电解液电池,主要以有机溶液为介质的电池,如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第二类:按工作性质和贮存方式划分包括:一次电池,又称原电池或干电池,即放电后不能再充电的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锂原电池等;二次电池,即可充电池又称蓄电池,充放电能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的电池,如镍氢电池、锂离电池、镉镍电池,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活性材料连续注入电池,使其连续放电的电池,如氢氧燃料电池等;贮备电池,又称激活电池,即电池贮存时不直接接触电解液,直到电池使用时,才加入电解液,如镁银电池,锌银电池等。

第三类:按电池所用正、负极材料划分包括:锌系列电池,如锌锰电池、锌银电池等;镍系列电池,如镉镍电池、氢镍电池等:铅系列电池,如铅酸电池等;锂离子电池、锂锰电池;二氧化锰系列电池,如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等;空气(氧气)系列电池,如锌空电池等。

锂离子二次电池就是按工作性质、正、负极材料划分来划分的。

锂离子二次电池按其电解液状态又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固态锂离子电池(PLIB,又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或塑料锂离子电池);按其形状又分为方形锂离子电池、圆柱锂离地电池异型电池;按其外壳的材质又分为钢壳、铝壳、软包装等。

电池知识(电芯的常用知识)
1.锂离子电池研究及发展历史
两个世纪以前的1800年,Volta将不同的金属与电解液接触,做成Volta堆,这被认为是人类第一套电源装置。

1859年发明铅酸电池,1882年实现商品化。

1868年发明干电池,1888年实现商品化。

1899年发明镉镍电池,1951年实现密闭化。

1990年发明了锂离子电池,1991年实现了商品化,1995
年发明了聚合物锂电,1999年商品化。

锂离子电池是在1990年由日本索尼公司宣布开发研制成功的,并在一年内推向市场。

由于锂离子电池拥有高电压、高重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等卓越的性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主流
2.电池的基本术语
化学电源(又称电池): 一种直接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容量:在一定放电条件下从电池中获得的电量。

标称容量:一定条件下,规定电池应该给出的最低限度的电量。

工作电压:电池输出电流时,电池两个极端的电位差。

开路电压:外部电路断开时,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标称电压(又称额定电压(锂电池标称电压是:3.7V)):规定的电池开路电压的最低值。

终止电压: 电池放电试验中,规定结束放电的负荷电压。

内阻:电池内部两极之间的电阻。

包括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两部份,
自放电:电池在荷电或贮存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容量损失的现象。

循环寿命:充电电池在失效前所能达到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贮存寿命: 电池在规定条件下的贮存期限,贮存结束时,电池仍能保持规定的性能。

放电率: 电池在规定时间内放出额定容量时所需的电流值;或按一定输出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时所
需的时间。

常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充电率: 蓄电池在规定时间内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电流值;或在一定电流下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

一般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恒压充电: 充电时,保持充电器两端电压始终不变的一种充电方法。

恒流充电: 充电时,充电电流保持不变的一种充电方法。

记忆效应: 电池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电性能。

不能全部放出额定容量,只能达到常用的放电深度。

譬如:一只额定容量为100%的电池,在使用时,如果在尚未用完电量后就充电,长期下去,电池就“记住了”这个“刻度”,以后再充电时,充到这个“刻度”就再也不容易充进去了。

电池/电池组: 两个以上的电池串联、并联在一起提供所需要操作的电压和电流。

一般使用下所说的电池仅指单支电池。

3.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与其他电池电池一样,均是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部分组成。

正极-活性物质用钴酸锂、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三元材料等含有Li+的化合物;
负极-活性物质可选用以下几种:碳材料、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新型合金、钛酸锂等,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均采用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 LiPF6。

溶剂:EC、PC、DEC、DMC等有机溶剂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根据电解液的要求不同而定溶剂组份与比例);
隔膜-采用的是多孔性高分子聚合物单层膜或多层膜,PP-PE-PP三层结构,具有化学稳定性及机械强度,而且离子通过率大等特点;
外壳-通常采用钢壳、铝壳、铝塑膜等。

4.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过程是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间的移动,通过在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嵌入和脱嵌而进行电子的交换。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活性物质晶格间脱出,迁移通过有机电解液后嵌入到碳材料负极中;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碳材料中脱出回到正极中。

典型的电池体系为:
(-) C | LiPF6—EC+DEC | LiCoO2 (+)
正极反应:LiCoO2=Li1-xCoO2+xLi++xe-
负极反应:6C+xLi++xe-=LixC6
电池总反应:LiCoO2+6C=Li1-xCoO2+LixC6
5.锂离子电池的优越性能
(1)工作电压高 (为3.6V,是镉镍和氢镍电池的3倍)
(2)比能量大
(3)循环寿命长 (大于1000次)
(4)工作温度范围宽(-20~+50℃,不存在高温性能恶化) (5)自放电率低(6)无记忆效应
(7)无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