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农村五大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今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回东北农村的爷爷家,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乐得合不拢嘴,说:“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前,爷爷所在的村子是有名的贫困村,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楼房了,就连平房也逐渐变少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千百年来农民头顶烈日收割庄稼的情景,深深烙在我们心里。
而今,秋收时节,耕牛马匹在田野上已经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农业机械化忙碌的身影。
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变成了“水泥路”。
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派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载满了高大的树。
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
现在农业税等好多要交的税都取消了,国家还给每亩地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至少60元钱。
并且农民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免了,以前村里那些穷孩子上不起学,现在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心里美滋滋的。
看到这些变化,我下定了决心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年级(4)班陈柳
指导教师:郑彦。
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生活的变化
谢谢观看!
生活支出不断增长 生活质量逐年提升
食品消费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温饱型
营养型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靠天吃饭
食物单一
营养均衡 粗细伙伴
穿着方面旳变化
低档 单调
高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
住宅方面旳变化
改革开放30年
之农民旳巨大变化
主
要
小康之路
内
容
物质享有
精神食粮 简短总结
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逐渐由贫困走向小康
➢笑脸 ➢欢喜
收入低水平迅速增长阶段(1979-1984年) 收入相对低速增长阶段(1984-1991年) 收入稳定高速增长阶段(1992-1998年) 收入波折波动阶段(1999-2023年) 收入高水平迅速增长阶段(2003-2023年
拥挤
简陋
宽阔
舒适
道路交通旳转变
“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
“水泥公路通到家,街道两旁高树栽,出门坐车 不再难”
家庭设备,电子产品旳普及
“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空调、电脑、热水器、彩色电视机 大型家具……
精神生活
娱乐设施
因为网络旳普及,广场舞这一新鲜活动也在部分农村中悄然升 起。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旳活动。
事实证明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旳必经之路。
2
只有改革开放才干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干发展 中国。
1
改革开放是我国旳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旳活 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旧社会的状况。
1.土地制度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变革,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吃小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过去吃不饱到如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
2.农业税收改革中央取消了农民包括土地税在内的各种税收,而且还给种粮的农民补贴。
这是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性巨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某个角度讲,农民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农业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农村医保实施农民的医疗保险得以实现,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有两句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一直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农民鼓与呼。
4.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物质需求趋于高档化。
30年前,农民盼望的是“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30年后的今天,原来的“三大件”基本作古,取而代之的是“五大件”,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和手机。
过去这些高档商品对农民来说是梦想,而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
5.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资水平也差。
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下只有课桌椅了。
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
跑步时,不小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
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
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
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一转变的多个方面,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转型1.1 城乡差距的缩小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逐渐开放,农村地区也开始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善,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1.2 农民工现象的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重要一环。
他们离乡背井,进入城市工作,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一现象在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3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农村的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教育和农村社会发展2.1 义务教育的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
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村孩子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竞争力。
2.2 高等教育的机会扩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个人素质,也为农村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人才。
2.3 教育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挑战尽管农村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教师资源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结构和农村社会变革3.1 农业转型与人口流动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另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3.2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建立了覆盖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这些举措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3 农村社会问题的挑战尽管中国农村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改革开放农村生活变化
改革开放农村生活变化30年的改革,30年的开放。
这期间相伴的是30年的拼搏,30年的奋进。
收获的是30年的惊喜,30年的巨变。
享受的是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生活。
这一切是一种进步,而这进步我们有目共睹:那是高奏时代凯歌的乐章,是阳光普照下的温馨画卷,是心灵沟通碰撞下的激情火花。
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看那些奋斗的历程,不禁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一、生活方面“要致富,先修路”。
让我们先看看我们花木“路的变迁”。
花木的路从原来的北长亭岸,南长亭岸,到花木北路、花木南路,直到现在的北面花木路、南面龙阳路(连接龙东大道至浦东国际机场)…….道路的畅通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此休闲度假,由此发展了旅游事业,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
路的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变化。
再说“车的更替”。
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步行:买小百货从马墩头到龙王庙要走3里路,来回六里;要买大件的话就要去塘桥走6里路,来回12里。
在当时,要是看见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会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慕不已!孩子们下学也是步行来回跑,当然我也不例外。
自己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愿望:快快长大,读完书参加工作挣钱后,第一件事是给自己买辆自行车!后来愿望实现了,但是它除了成为我代步的工具外,更重要的“身份”是成为我挣钱吃饭的劳动工具──挂上拖车,骑着它送蔬菜。
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家庭拥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私家小轿车。
生活好了,人们也有时间开着小车去旅游,享受幸福的生活了。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说说“房的变化”。
七、八十年代,两间平房住鸳鸯──高兴。
九十年代,一幢楼房尝甜蜜──满意。
跨进二十一世纪,三室一厅住新人──知足。
30年里,人们吃、穿、行、住等方面无不体现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0年前,人们普遍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
趣谈改革开放30年前后农村的变化
趣谈改革开放30年前后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
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从课外书上和老人们的谈话中,我也知道了不少30年前的事,这几天放假时,和几个小伙伴总结了一些30年问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
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
现在人越来越讲究住房质量,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简直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
一家两台大彩电。
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
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
出门跟着轮子转。
以车代步,现在越来越普遍了,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轿车,彻底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问题。
电话装在兜里边。
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
衣着越来越靓丽。
现在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流行的靓丽衣服招摇过市。
奶奶也把婚纱穿。
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补拍婚纱照。
客人来了不做饭。
以前家庭主妇最头疼的是家里来客,忙活大半天还怕招待不周。
现在招待客人往往是上饭店,差的也上“大排档”。
在家也可以,只需一个电话,热菜便会送上门。
除夕围炉上酒店。
千百年来除夕之夜都是回家吃团圆饭,如今除夕之夜各大酒家爆满,还要提前订桌呢。
买车买房敢贷款。
超前消费就是超前享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贷款买房买车行情看涨。
大学毕业自己干。
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走出国门看新鲜。
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很多人还开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洋荤。
老头老太舞翩跹。
当年最反对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老人,现在舞跳得最欢,天一亮就花枝招展到公园扭起来了。
改革开放30年农村的伟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农村的巨大变化姓名:周潼学号:1111900331 班号:111900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1978年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历史革命,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一直着力建设新农村,随着一系列兴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在一个典型的经济落后的农村长大的,经历了最近20年来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发生的巨大变化。
不得不说现在的家乡相比于20年发生的变化前可谓是翻天覆地的,我的家乡在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教育、道路交通这六个方面就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最能证明农村取得的成就便是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点可以通过农民的家庭年平均收入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来体现,通过访问以前的村干部了解到,20年前的家乡的家庭年平均收入约为2200元,而现在约为18000元,在20年的时间里将家庭年平均收入增长了近9倍;20年前农民一年能吃肉的次数不超过10次,而现在平均每个月就为5-6次,并且现在人们又更多的选择,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等。
从以前的吃得温饱到吃得有营养,从穿得暖到穿得漂亮,从住的能挡风到住得宽敞舒服,从愁办不了喜事儿到办得讲究排场;这一系列的变化折射出农村经济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只有农民有钱了才能够有更高的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里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时代的面貌,家乡里面有不少人合伙干起了养殖业,先是在有利的地方建立一个大水库,水库里边养殖着大量的鱼类,水库边上修建着大的养殖棚,里面主要是鸭鹅,岸边也中上大量的树木,一方面为了减小臭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坝堤;在大的农田里面还有一些人合伙种植藤藤菜(一种青菜名),通过访问了解到每年的收入有10-20万元;在山坡地方有一些外来人便租赁土地种植一些商业树木,比如茶树、黄果树,并雇佣土地经营者管理;还有一些青年人便离开家乡到城市里面去打工,主要是去广东、福建、浙江这几个省份;农村里面一些人和市场建立了供销关系,使得他们的农产品始终能够销售,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松花皮蛋更是远销东南亚。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至今已快35年,在这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十几年里,我因为尚未出生和年纪过小不能记事,没有看到它的变化,但后十几年里面,我是亲身感受到了它的变化了的。
因为出生在农村,所以对农村这十几年来的变化感受很深刻,下面我将从衣、食、住、行、用和休闲娱乐这几个方面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分别阐述。
一、衣小时候我家人穿的衣服很多都是我妈妈自己做的,夏天的短袖短裤和冬天的毛衣棉袄都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纯手工或者是用缝纫机做出来的衣服,布料材质、颜色、样式会是怎样的,而现在家里能找到的我妈妈做的衣服可能就只有冬天穿的毛衣和毛裤了。
另外一个对比就是雨衣,我小时候穿过蓑衣、戴过斗笠,可能有些人只是在古装剧里看到过这两样东西吧,这两样东西就是那时候的雨衣,除此之外,还有一样雨衣就是一张比较大的塑料纸。
大家再来看看现在的雨衣,穿起来美观、轻便、舒服,一般也不会漏水。
二、食小时候除了米饭以外,我吃得最多的几样东西是土豆、红薯和南瓜,每餐的菜大多是自家种的蔬菜,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桌上的菜才会多几样,也才会有荤菜,当然荤菜一般也是自家的腊肉。
那个时候特别期待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好东西,可以喝饮料,而那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喝到的东西,现在几乎天天都能吃到喝到。
三、住回想我以前的家和周围邻居的家,好一点的也不过一层平房,大多是土房,很少有两层楼房的。
而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而且最低的也在三层,大多都是四五层的。
四、行这方面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道路的变化,二是交通工具的变化。
十多年前,我们那里还很少有公路,一般从家里出发都要走一段泥土路才能到公路,而我现在回家,下车后还不到50米就到家了。
以前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都很少见,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摩托车,也有不少家庭拥有了汽车。
五、用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就特别高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家的彩电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买的,因为动画片里的人物和动物终于有了颜色,我还记得我家买了彩电之后,邻居每天晚上都会来我家看电视。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化
变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卦之公保含烟创作从变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从一个贫瘠的小村落一步步走向一个贫弱、日益昌盛的城市!我觉得我家乡的变卦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概括:一、衣变革开放前农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买粮靠粮票,买肉靠肉票.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那一句农村里盛行的:“一件衣裳,老年夜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昔时的真实写照.自变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更加丰厚,人们开端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戴更加考究小气得体,服装变得丰厚多彩,并日益裁缝化.鞋子也变得各式各样,旅游鞋、皮鞋、休闲鞋等,不只样式新颖,而且穿戴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承受.以前人们常常使用“西装革履”来形容穿得好,如今,西服、皮鞋在中国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全国有88.7%的消费者更喜欢购置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尽管衣着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但总量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二、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不会陌生,吃饭必需靠这个.随着社会提高,农村经济疾速开展,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追求以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端在吃上考究迷信、求精密、讲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厚的鱼、肉、蛋、鲜、菜、果四季常有,居家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厚多样,副食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换为以追求质量为主.偶尔人们还会吃些粗粮来增进人体的机能.过来,中国人见面的常常使用行动语是“吃了吗?”.“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重量越来越轻了.13年来,中国人越来越远离围绕吃、穿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单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厚多彩.三、住变革开放前,简直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的时候,屋外下年夜雨,屋里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健了土砖房,可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走进农村,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出现在眼前.每家一块五、六分地作为宅基地,四周用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池底,既可捕食,又可欣赏也可防火.宅前后种上花果树林,绿树成荫、百花齐放.在乡政府和村团体经济的资助下,家家户户接通水、电,即可喝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家家户户添了“三宝”;一是修了洁净的厨房,用上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健了茅厕,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渣滓统统灌倒沼气池里,经过发酵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即残渣又是农田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气支出,又呵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是在城市是无法做到的.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为17.8平方米.目前,城镇人均住宅修建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农村到达25平方来.与此同时,寓居质量和配套性能不竭提高,根本普及了煤气、液化气.城镇居民在家具、住房装饰、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成倍增长.四、行从村里到城镇缺乏40公里,却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波动两个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欠好意思见人,路况欠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拓路途,城乡路途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载、超员也是正常现象,近年来,围绕农村建立鼎力实施城乡路途通畅工程,新修乡村公路,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里向乡村的延伸.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只到了全县所有乡,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坐车,直接进城.更年夜收益是过来交通梗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物,也随着路途的疏通进军国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以前,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端把这个过来看来不成能实现的梦想酿成了现实.从1998年开端,中国团体购车比例已经超越50%.目前,在一些年夜中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越70%.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到达100多辆.中国团体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增加到1999年的534万辆,年均增长23.2%,远高于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团体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从15%左右上升到40%左右.五、消费及生活变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作了宏年夜变卦,阅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高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开展进程,变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电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剧、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根本生存型”向“享受开展型”转变.生活用品的变卦: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常使用品;轿车步入寻常苍生家、家用电器不竭更新;农村盖起了砖房;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休闲方式的变卦: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竭丰厚,电视、上网、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厚着人们的生活.变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疾速增长,经济实力不竭提升;迷信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立取得了重年夜造诣;国际位置日益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巨大变化调研综合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巨大变化调研报告1978年,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战略,从此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旳变化。
回眸30年农村旳变化,除了用一种“巨大”来概括外,无法用别旳词汇来形容。
一、观念上旳变化1、思想观念旳变化思想上由本来旳干好干坏一种样,变成了我为自己生产,干好干坏都是我自己旳,与自己利益直接有关,干旳越好越有收益,自己就会越富有,生活就会越好。
本来旳生产活动由生产队安排,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管这种安排与否合理,并且生产旳粮食也是由生产队统一支配,农民在生产上主线就是被动旳。
改革后,土地下放到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自己旳生产活动,充足行使自己旳生产管理权和农产品支配权,积极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足调动,真正行使了“当家作主”旳权利。
2、生产观念旳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旳实行,土地划分到户,农民生产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再是吃大锅饭、得过且过,目前做旳好、生产旳多都是自己旳,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旳积极性,也有效地杜绝了此前亩产上万斤旳荒唐浮夸风。
土地旳运用也不再局限于只种植农作物或某些常用旳经济作物,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土地旳多重运用率大大提高,同样旳一块地产生旳经济价值较此前翻了几番。
3、生育观念旳变化未实行筹划生育前,一对夫妻生7、8个子女旳很正常,人口多,在有限旳经济资源下家里就穷,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旳恶性循环,农村生活苦不堪言。
后来国家倡导一对夫妻只生育一种子女,但在实行之初落到实处旳并不多,老式旳养儿送终旳观念根深蒂固,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旳家庭要受其她人旳白眼,因此,超生、偷生旳不少,农民旳家庭承当仍然很重。
目前随着社会旳进步,生育观念发生了主线性旳转变,许多家庭自愿只生育一种孩子。
4、生活观念旳变化此前是家里只要能吃上猪肉就叫富有、生活过旳好。
人人向往顿顿吃白米饭、白面馍。
目前旳农村,人们也朝着吃健康旳高原则看齐,吃肉不算什么,反而要吃素菜、吃粗粮,有一种说法叫作“回归自然”。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农村改变与发展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农村改变与发展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农村工作方针的不断提升,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也催生了众多的成功案例。
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是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
从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制度变革到近年来的承包地制度改革,中国农村逐渐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形式承包经营为主体、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
这种格局的优势在于,通过家庭承包经营的模式,土地规模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承包经营的方式,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而这种格局还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实现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逐渐多元化,包括养殖业、林业和旅游业等等,都成为了农村经济的亮点。
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产业正在向更加集约化和产业链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产业的引导下,一些地方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等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吸引外来游客,同时也使得乡村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对农村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逐渐增大。
如今,各类现代化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已经在中国农村普及。
此外,随着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的进入农村,农村物流网络也在快速发展,而这对于乡村振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了加强农村文化的传承,中国不断开展各种农村文化活动,如“中国农民丰收节”、“春耕文化节”等等,都是为了活跃农村文化氛围,加深群众文化认知。
同时,农村文化创新也是现在的重要方向之一。
比如,一些地方强化了农村扶贫,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进和发展,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们得到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_高一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站起来的亿万农民,三十年间演绎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变迁,谱写出追求富裕,走向小康社会的壮丽诗篇。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服装颜色单一,黑、蓝、灰一统天下,布料基本上是粗布制成,一般人家一年添一次新衣服都不太容易,平时还不舍得穿,要留在过年过节或出门才穿。
家里孩子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完,再给小的穿。
就这样,还有不少人穿着补丁的衣服。
穿的鞋大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买现成的。
如今服装的色彩各种各样。
每个人的衣服都有很多套。
再也看不到身上有补丁衣服的人了。
人们很少有自己做鞋了,而是到商店去左挑右选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鞋。
过去人们的饮食很简单,一年四季基本上以粗粮为主,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和面食,冬天蔬菜少,白菜、萝卜、土豆是主要的副食品。
要想买上好东西,还要凭票供应,限量购买。
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蔬菜和肉,饺子都是家常便饭。
以至现在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上了档次,要吃绿色食品和粗茶淡饭,真可谓物质粮食极大丰富。
过去时好几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住东西屋、南北炕是最平常的事。
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可怜的几平方米。
如今,很少看到几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住了。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三十平方米。
而且,居住的环境也比以前好得多。
过去人家没有几件家具和家用电器。
如今不但家具一应俱全,家用电器也应有尽有。
曾经的奢侈品已变成了普通用品。
过去人们出行,大多安步以当车。
或者坐马车驴车出行。
骑自行车的人是特别受人羡慕的人。
一个村里有一台机动车就不错了。
很少有公共的交通工具用。
如今马.驴车算是稀缺东西,自行车更是不值一提。
每个村子里光是摩托车就几乎每家都有,拥有轿车的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现在要出门,可供选择的公共交通工具应有尽有。
随着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农村,人们以穷为荣,以富为耻。
有钱也不敢张扬.而现在万元户在农村已是贫困户的代名词。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来看,这些变化都是深刻的,且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农村经济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乡村产业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乡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也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选择,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农村经济靠种田,借助当地的水土资源进行耕种。
然而,现在农村既有种养结合的大型农业,也有利用现代技术种植、种时鲜、种地机、种经济作物的小村庄。
二、农村生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遍建立了各种组织形式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如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等等,让广大农民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农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村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繁荣。
三、农村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优质教育的普及,不仅为农村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开启了进城工作和就业的大门。
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同时,随着乡村民俗文化得到重视,农村社会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开放化、宽容化。
四、农村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改善力度。
农村垃圾处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大家日常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焚烧秸杆、乱伐森林等一系列的现象逐渐得到遏制。
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对农村保护环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更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状况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1.土地制度改革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壮大3.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四、未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状况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处于相对落后和贫困的状态。
土地私有化程度低,大多数土地都是公有制的,由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经营。
同时,由于缺乏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劳动力生产率低下,导致了粮食供应不足和贫困问题。
此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十分匮乏。
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1.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实施了土地制度改革,将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人或家庭经营,鼓励农民通过自主经营和劳动来增加收入。
这项改革使得农村的土地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初期推出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该制度鼓励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实行责任制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举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还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包产到户”政策,即将生产资料交由个人或家庭所有并由其自主安排生产活动。
这项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创造力,并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壮大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技手段,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
(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粮食等主 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 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基本格局。粮 食等农产品供应丰富,为市场稳定和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支持 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入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 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 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影响,农产品 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 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目前在主要 农产品中,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供求基本 平衡,玉米正在从供求平衡向供不应求 转化,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蔬菜和水 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 成。
上升了0.6、19.2和7.9个百分点。
2020/3/24
•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 形成
• 在资源比较优势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逐 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种植业的区域 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 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 80%以上;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 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 的棉花产业带。畜牧业生产也更加向区域化集中发展。四 川、湖南等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5%以 上。内蒙古、黑龙江等7个奶业主产省牛奶产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农产品产量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 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 物质生活水平。
2020/3/24
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 活水平持续改善
•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 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 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 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 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 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 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 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 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 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30年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30年变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改革,应突出“统筹协调”和“以人为本”两个要害人类社会对发展观的熟悉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经济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
二是综合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
四是科学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观熟悉的最高境界。
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灵魂。
其中,非凡要贯彻好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
1.坚持统筹兼顾,当务之急是统筹城乡,而统筹城乡的要害是必须跨越“止血、补血、造血”三重门,尤其要断然为农村“止血”。
专家认为,农民建国后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积累,最保守的估计是30万亿。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农村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逐步强化,农村资源流失的“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
一是金融。
每年约有七、八千亿元资金通过金融渠道流向了城市,平均每个县高达3亿元以上。
二是土地。
20XX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约达一万亿元,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得到的补偿只占土地出让价格的百分之几。
三是劳动力。
1亿多农民工每人每年可为城市贡献2-3万元的生产价值,但带走的年工资却只有几千元,这种对农村的活劳动索取,比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剥夺来得更便捷,程度更深入。
四是环境污染。
仅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就高达1.5亿亩以上,约占全部耕地的1/10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LoCAlhOST城市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是三大要素流失之外一个重要的隐性失血。
农村的大出血不是毛细血管的渗漏,而是主动脉的长期放流。
目前这种势头不仅依然没有得到控制,而且出现新的创口和局部血流加速症状。
长期的大出血,是三农多病缠身的根源。
流血不止,补效大失;补而不足,元气难复;元气亏虚,血无以造!城乡统筹必须跨越“止血、补血、造血”三重门。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住所的变化
行
•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 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 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 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 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 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 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 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 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 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从 1996年9月1日,
人们衣着的变化
食
• 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 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 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 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 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 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 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 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 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 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 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 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 “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 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 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 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 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 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 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饮食的变化
住
•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 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 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 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 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 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 地,. 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 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 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 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 民别墅”。
30年,中国农民生活发生的几大变化
lj 霪固
在 京 工 河 邓 市 北 打 的 南 州
1 D3 / 4 省统计 局数字显示 ,2 0 年 ,江西农 民 7 %g9 %,近 1 的自然村通 了油路水 高集 乡1 岁姑娘 周学 现说起还在读 中学 07 9 人均住房面积由1 8 年的1 .平方米增加 泥路。路好了,随着自行车、摩托车的普 的弟弟就非常羡慕。她说 : “ 90 1 8 由于家境不
老人纳志邦说 ,那时候什么都缺,买粮要 则是数百亩绿毯似 的吊瓜 ,整个村庄俨然
E 蛋 蓬 盈
从 “不 ” “ 得 吃 饱 到 吃
粮票 ,衣服 自己做 ,买布还要布票。
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好”,反映的是农民生活 “ 跨越贫困进入
E 暑 堡蕊
‘三 、E  ̄ 缝 新 年 I 、 ] -
E 善 置 蕊
等方面的巨变。
括 农业税取 消等 系列 惠农政 策的实施 ,
农 民生活 继续改善 ,恩格 尔系数下 降至
了1 55 ,增长了54 5. 元 . 倍。
变化一 :
5 % ,达到了小康线。 0
变化三 :
从“ 天 作吃 饱 到“ 种田 吃 ” 天 耕 不 ” 不 却 得好
从“ 干打垒” 砖瓦房到 “ 、 别墅楼”
7年 ‘ 打 0 代 ‘ 垒”, 干
32 『中国经济信息 2/0 8 02 0 I
s
IRe o t r p
例 巾寸刀I 坦 J 坦 丁
乏
8 年代砖瓦房 ,9 年代混凝土 ,进入 新 0 0 水泥 ) 率和通公 路率分 别达 到 路 世纪建设新农村 ,农 民开始住别墅。江西 通油 (
在已经是一名农 民企业家。他说 : “ 以前 子漂亮的衣服可能就有一大箱。”宁夏银 部拆 旧建新 ,盖起了2 4 — 层不等 的小楼 , 天天种 田都吃不饱 ,现在不但吃饱 ,而且 川市永 宁县杨和 镇纳家户村8 岁的 回族 各家楼内自来水、水冲厕 一应俱全,楼外 1 吃得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更好地使农民脱贫致富,更 好地发展农业,10月24日,中 国访谈特地邀请到著名农业经济 和农村发展经济学家严瑞珍教授, 和大家谈谈他的一些思路。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的改 革开始的。我们知道,您是新中 国成立以后第一批专门从事农业 经济问题研究的专家,这三十年 以来,在您的眼里中国农村最大 的变化是什么?
第二个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们是用计划来配置资源的。从 这以后,我们是通过市场来配置 资源,所以资源的配置、资源的 利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在 技术上有很大的变化。另外,在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的 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特别 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农村当中 的交通、运输、信息的直通、干 净清洁的饮水等方面都有了根本 性的变化。
所以我们说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 在人类的历史上,在这么一个人 口大国发生这么一个巨大的变化 是很少见的。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中国农村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细分起来大 概可以分做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实现了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这个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农民 发展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点非 常重要。因为农户是整个经济的一个基 本细胞,只有细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 动起来,农村经济才能够得到动力,才 能得到发展。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农村 五大变化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 地位显而易见,可以说“农业丰 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 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放之初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短时 间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 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将目 光聚焦“三农”,对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第四个方面,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现在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 农村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了 极大的发展,当中包括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 制度等等,覆盖面快速的在发展。 这说明现在的农民慢慢不太发愁老 和病了,这是农村当中非常 现在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 农村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了 极大的发展,当中包括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 制度等等,覆盖面快速的在发展。 这说明现在的农民慢慢不太发愁老 和病了,这是农村当中非常大的一 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