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专题二-公共建筑场地设计讲解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与总平面设计)
④水文 地下水质深度变化影响工程地基基础处理
和施工方案.地表水体要注意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特别
是最高洪水水位、频率,要考虑加强防洪、排涝的设施与
措施.基地排水径流、坡度也要顺畅.
8.2 建筑基础
〔3 环境条件包括建设基地的方位、形状、
面积,基地周围的绿化与自然风景,基地原有 的建筑状况以及城市规划对该地段的要求 等.建筑设计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并通过 设计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单位为公顷,有时也用亩或平方米.
8.1 专业术语介绍
7建筑密度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占用地面积的
比例〔%〕.
8容积率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9人口密度
指单位面积的用地上平均居住的人数.人口密度通常
又分为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两项指标.
8.1 专业术语介绍
〔1〕人口毛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
8.2 建筑基础
图8.7
8.2 建筑基础
图8.8
8.2 建筑基础
8.2.3 建筑基地设计的一般要求 8.2.3.1 基地与道路
〔1〕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
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
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
区块的划分可以先粗一些,以后逐步深入.见图8.9、图8.10.
〔2
用不同线宽、线型的线条加上箭头表示出各功能区块之间联系的
紧密程度和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主要联系方向.另外,还可以
用某种图例标明隔离要求.见图8.11.
8.3 总平面布局
〔3
根据功能分区、防火疏散要求、周围道路以及城市规划的其他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04
案例二
某智能住宅楼
06
分析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的运行效 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能耗和运维成本,为住 户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THANK YOU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公共建筑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满足人 们生理和心理需求;
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提 高建筑质量和耐久性;
考虑节能、节水、节地等环保措 施,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02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布局
空间组合的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功能性原则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合理划 分空间,满足各功能区的使用
需求。
美观性原则
运用美学原理,创造和谐、统 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组
合。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前提 下,尽量节约空间,降低建造
成本。
灵活性原则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变化,设计 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布局设计的要点与技巧
总体布局
根据地形、环境和使用 要求,确定建筑的主次 入口、交通流线、景观
• 技术性: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建筑的性能 和品质。
可持续建筑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适应性设计
使建筑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具有灵活性和可 变性。
智能化设计
运用智能技术,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如楼宇自动化 系统、智能家居等。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的建筑构件和部品,实现建筑的快速搭建和拆卸,便 于维修和更新。
水器等。
环保材料
选用可再生、可循环和环保的建 筑材料,如竹木、生态砖等。
自然通风与采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设计讲义(PPT+1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全面掌握了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案例中。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专业技能,为社会 提供优质的公共建筑设计服务。
展望未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建筑设计面临着更多挑战,如可持续发 展、智能化、无障碍等。我们将紧跟行业前沿,不断创新,为打造更 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
绿色材料
选用环保、可再生、低碳排放的 建材, 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对环境的 影响。
室内环境设计
营造舒适氛围
室内环境设计要致力于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体验。通过合理的采光、色彩搭配和家具布置等,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满足人们的 感官需求。
提升使用体验
关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动线流线。确保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效果,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感和归属感。
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确保建筑物及其 使用者的安全。
节能环保
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用户服务
关注使用者需求,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 提升建筑物的公众价值。
成功案例分析一
以苏州园林为例,这个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传 统文化元素。通过精心的空间布局、精细的园景设计和恰当的材料选用,营造出 独特的中国园林风格,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该项目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 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公共建筑的功能性和 舒适性。
应急消防设备
在关键区域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应急消 防设备,为及时扑救提供保障。
节能环保设计
优化能耗
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材料, 最大程 度降低建筑的用水、用电和用气 消耗。
可再生能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与总平面设计)
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之一, 以其特殊的设计理念和建筑 风格,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 静美丽的思考环境。
音乐剧院
音乐剧院采用最优化的设计 方案创建独特的空间,让观 众感受到每一个音符和动态 所带来的情感荡漾。
社区中心
在社区中心,设计者注重空 间的整体协调和细节处理, 营造出一个充满温馨、惬意、 舒适的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 与总平面设计)
本次演讲将向您介绍公共建筑中场地与总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及其设计原则。
选择与分析地点
城市与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规定和周 边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场 地。
地形与地貌
研究场地区域地形、地貌特 征及气候状况,以便为建筑 设计提供基础信息。
自然与人文环境
考虑周边自然与人文环境, 使公共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 合,形成合理的整体体验
绿色建筑设计
设计绿色建筑,给予建筑自然能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施工与操作安排
1
人性化操作设计
2
利用科技手段,让公众更好的参与,
并顺利完成相关操作。
3
优化施工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施 工效率,降低成本。
活动和文化服务
在公共建筑中,设计更加温馨周到 的文化服务场所,让社区活动更加 生动。
案例分析与总结
总平面设计
1 结构组织
合理组织建筑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
2 路径设计
通透明亮,如何合理安排建筑、人流方便地流通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开放空间设计
提供人们休息、交流、活动的公共空间。
场地基础设施与交通设计
1
配套设施
公共建筑周边的店铺、停车场、餐
交通引导
2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公共建筑总体的境布局教学
具体手法:
二、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
? ★《园冶》计成(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a 建筑与地段环境相互衬托 ? 北京和平宾馆。 1952年 杨延宝先生设计
? B借助室外空间中的园林来延 伸室内空间,构成统一综合体
“造园”的设计手法
? 广州东方宾馆。
? C 室外环境成为构图中心 ? 广西七星岩公园月牙楼。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二、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特点 :
? 公共建筑群体是由公共建筑单体相互联系、相互延伸 、 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 ,是建筑群体中较大的群体类 型。公共建筑群体类型多,功能特点差异大,群体组合千 变万化。
? 在建筑群体组合中,建筑形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往往 就是保持外部空间完整统一的一种需要和反映,群体组合 必须同时使建筑形体之间、外部空间之间、建筑形体与外 部空间之间都具有统一和谐的秩序。
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和人流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般地讲来,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首先必须考虑主要人 流必经的路线,其次还要兼顾到其它各种人流活动的可 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沿着哪一条流线活动, 都能看到一连串系统的、连续的画面,从而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结合功能、地形、人流活动特点,外部空间的程序 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 三是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建筑 群体的空间环境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 间效果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参考答案
四、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 如果说功能和地形条件可以赋予群体组合以个 性,而使之千变万化、各有特色,那么统一便是 寓于个性之中的共性。不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建 筑群,也不论处于何种地形环境之中,衡量群体 组合最终的标准和尺度,就是要看它是不是达到 了统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 56页)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1、类型 单一交通联系功能
如:旅馆、办公等建筑的走道 主要为交通功能兼做其他功能
如:医院门诊部、中小学的走 道 复合功能 如:展廊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2、尺度
主要根据功能需要、规范规定及空间 感受确定 宽度 根据人流性质确定,一般大于1500; 长度 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设计规范 以及视觉感受等确定 通则:内走道不超过20米时至少一端 采光口,超过20米时应两端有采光口, 超过40米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口,否则应 采用人工照明;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 (ppt 56页)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概述
大纲要求:2.1 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
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及 各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掌握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标准; 理解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 方式的关系。
学习目的:着重分析公共建筑中的共性问题,力求运用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3、厨房 面积不小于4-5平方米 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布置要求,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米 净宽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4、卫生间 三件卫生洁具、使用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开门 布置 洗衣机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5、层高和室内净高 层高 净高 6、阳台 栏杆 7、套内走道、楼梯及储藏空间 8、门窗
第四节 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
高层建筑建设的必然性:
城市用地与建筑密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化;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建设的可 能性;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
场地设计第二讲PPT课件
19
气象
日照
• 日照间距系数:即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日照间距 D = H - H1/tgh
非交性 ——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不能相 交或重合。
密陡稀缓性——在同一幅地形图中,等高线愈密表示 地面坡度愈陡,反之坡度愈平缓。
凸脊凹谷性——等高线向低的一侧突出则表示山脊, 向高的一侧凹进则表示山谷;
正交性 ——山脊和山谷处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 线正交。
对称性 ——高程相同的等高线在山脊线、山谷线
3
地形地貌
地形图: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投影方式、比例关系和专 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 (如房屋、道路等)通过测量绘制而成的。
4
地形地貌
比例尺 地形图比例尺的是图上一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一段
实际长度的比值
表示形式 1:M 或 1/M
场地设计常用1:500或1:1000的比例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4
风象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某一时期(一月、一 年、数年)内,某一方向来风的次数占 同期观测风象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称 为该方位的风向频率。将各个方位的风 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 成的封闭折线就是风向频率玫瑰图。线 段最长方向的频率最大,称为主导风向, 或称盛行风向。风玫瑰图常用8,16,32 方向。为表达不同季节或时间的风向分 布情况,分别绘制冬季(12-2月,细实 线表示)或夏季(6-8月,虚线表示) 的风向玫瑰图。
《场地设计》课件(二讲上)
4.1.2 建筑高度的限制
4.1.3 高层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按层数或高度进行分类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 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24m为单层、低层和 多层民用建筑,>24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者为高层建筑, 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
16
(4)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 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该外墙 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 25%。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按四 级确定。
17
4.3 日照间距及遮挡
4.3.1 关于日照参数
(1)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平面即地球表面观测点以铅垂线为法线的切平面。 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 太阳高度角最高 冬至日:12月22日或23日 太阳高度角最低 在一年中冬至日的日照时间最短和日照质量最差,因此在 确定建筑是否满足日照要求时,只需满足冬至日日照要求 即可。
平均风速玫瑰图中,图 中离中心越远的方位, 表示该风向的风速最大。
46
47
4.5.2 污染系数 即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受害程度。下风部位受污染的程度与 该方向的方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即污染系 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污染源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避免污染源对其他 设施产生危害。 4.5.3 风的等级
18
4.3 日照间距及遮挡
4.3.1 关于日照参数
2)太阳赤纬角:太阳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 所夹的圆心角,也就是太阳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连线同 地球赤道面的夹角。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与总平面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与总平面设计1. 背景公共建筑是指为人民服务,供公众使用的建筑,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以及政府机关等。
公共建筑有着广泛的功能需求,如容纳大量人群的需求、安全环保的需求、社会形象的需求、文化氛围的需求等等。
因此,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案中场地和总平面设计的规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与总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场地的重要性场地来自于周边环境的信息和要素,而这些信息和要素是公共建筑的生命周期。
因此,场地的选定和规划是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
设计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公共建筑的场地:2.1. 人流量和交通确定公共建筑的人流量和交通路线是场地规划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便于人们的出入,还可以起到形象展示和识别度的作用。
设计者应当考虑到建筑内外的道路、步道、停车区域等交通组成部分,从而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减少出行压力。
2.2. 周边环境公共建筑往往建在城市中心或其他特殊的位置,因此周边环境的状况尤为重要。
如环境的安静或颜色搭配等都可以对场地效果起到极大的作用。
周边环境还包括水源、草地、道路,设计师可以与这些元素相结合,使场地更加美观。
2.3. 自然状况场地的自然状况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植被、气候、地形等都可以对场地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绿化带可以在视觉上起到缓冲作用,改善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大气污染,并增添自然气息。
2.4. 可行性设计师的场地规划方案必须符合可行性原则。
在场地规划时,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场地周边现有的属性,并尽量不破坏景观原貌。
另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资金问题,对于预算较少的项目,应当规划出适合项目的场地。
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平面设计的重要性总平面设计是指在场地规划方案上,基于场地和建筑实际需求的比例关系和规律,对公共建筑的整体格局和布局进行安排,以达到环境和建筑的和谐性和美观性。
总平面设计同样也十分重要。
3.1. 空间布局总平面设计中的空间布局是指建筑内、外空间的分布方式。
场地设计原理课件
场地设计原理
•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 • 地形图上等高距的选择与比例尺、地面坡度有关:
高程 青岛平均海平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等高线: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1/500,1/1000地形图上常用1m的等高距
等高线定义:
地面上高程相等地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成的闭 合曲线,用以表达地貌的形状。
场地设计原理
用等高线表示的集中典型地形
山脊
山脊顺者一个方 向延伸的高地 雨水以山脊线为 分界线,分水线
有时包括前期的 用地分析选择和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
即除建筑物单体之外的所 有内容的详细设计,而且 还包括建筑物在场地中的
场地设计原理平面与竖向上的工程定位。
场地设计之 基础资料
总体规划
建筑策划 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
需要全面掌握有关资料,并且需 要对资料 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 校核,避免因错误二造成返工。
气象Biblioteka 1、建筑气候区划建筑气候 区划系统分 为一级区和 二级区两级
2、风象
3、其他气象条件
风向,风频 和风玫瑰图 风速 风级 污染系数 局地风
气温 降水
场地设计原理
• 风象 •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 某一时期(一月、一年、数年)内,一方向来风的次数占同期观测风
象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方位的风向频率。
体育活动、游戏活动
施
场地设计原理
场地设计概念要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专题二-公共建筑场地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2)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
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的关系有如下三种: A、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的一侧重合,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相邻。 B、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相交,表明城市道路穿过场地。场地中被城市 道路占用的土地属于城市道路用地。 C、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分离,基地应设置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 (3)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
• 场地的建设条件对场地设计实践的影响
• 场地布置
• 设计实例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场地的公共限制 •
为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为确保场地和其它的用地拥 有共同的协调环境与各自的利益,场地设计与建设必须遵守一定的公 共限制。 公共限制条件是通过对场地设计中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 来实现的。通过对场地界限、用地性质、容量、密度、限高、绿化等 多方面指标的控制,来保证场地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与周围环境和 城市公用设施协调一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 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 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 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 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 设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 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之 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贝聿铭
3、建筑与功能的关系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 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 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 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 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 作用。
■ 南京中山陵规划意象
深圳华夏艺术中心
苏州园林
岭南园林
振成楼祠堂题对
建筑的环境美
■ 建筑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核心。
■ 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人的物质价值:人生于环境,长于环境
环境对人审美价值:寄情于环境,畅神于环境 ■ 建筑环境:内部环境 宏观环境 环境理想 外部环境 中观环境 环境模式 微观环境 环境意向
第二章、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因而它是一项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综合 性很强的设计工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将着 重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力 求运用一般性的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 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从中了解 到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从而获得指导实践、举一反三的效果。
建筑的目的在于空间。这可以从人们 对建筑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加以佐 证: 1.物质方面的需求 2.精神方面的需求
2、“实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 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 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 用、坚固、美观。 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曾对适用、经济、美观的问题做过 精辟的论述
总体规划布局 环境背景特色 功能关系分析 体形空间组合 结构形式选择 造型艺术创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2章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合理的功能分区就是既要满足各部分使用中密切 联系的要求,又要创造必要的分隔的条件。
联系和分隔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的作用 在于达到使用上的方便,分隔的作用在于区分不同使 用性质的房间,创造相对独立的使用环境,避免使用 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以保证有较好的卫生隔离或安 全条件,并创造较安静的环境等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3)功能分区方式
总结实践经验,按功能要求分区,一般有以 下几种方式:
a.分散分区 即将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分别按一定 的区域,布置在几个不同的单幢建筑物中。这种方 式可以达到完全分区的目的,但也必然导致联系的 不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很好地解决相互联系 的问题,常加建露廊相连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1)什么是功能分区 在设计各类公共建筑时,在研究了它们的使用程
序和功能关系后,就是要根据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 各部分联系的密切程度及相互的影响,把它们分成若 干相对独立的区或组,进行合理的分区设计组合,以 解决平面布局中大的功能关系问题,使建筑布局分区 明确,使用方便、合理,保证必要的联系和分隔。
各种类型的建筑物,由于用途、性质的 不同,它们所需要的主要使用部分和辅助用 房的大小、数量很不相同,一般按设计任务 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时,通过调查研 究,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的调整。
第二节: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
工业建筑都有一定的生产工艺,建筑设计必 须根据工艺的安排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在公共建 筑中虽然没有严密的一道道工序,但也有一定的 使用程序。建筑的平面布局要与这种使用程序相 适应,而不能与之发生冲突。
(最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课件
建筑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规律——“目的性”、“地点性”、“时间性”— —建筑产生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贯穿始终的三大普遍规律。
目的性规律:
三大规律的主体和主导性规律。建筑现象的发展
变化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人的需要、欲求、意
愿等等,即人对建筑的目的。(人类产品共有)。
地点性规律:
地点不同,相应的条件不同,建筑势必因之而异。(建
2.设计的定义 设计的定义
设计: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如:服装设计;厂房设计。(《辞海》472页) 亚历山大《论形式的合成》中,区分了原始的、民 间的建造过程与职业建筑师的设计活动,并很有见 地的称前者为无意识设计,后者则称为有意识设计。
设计的三个核心: 1)先于事物的实际存在 2)非常周密严谨符合逻辑 3)清晰完整的表达 表达的方式: 图示表达 模型表达 文字表达 语言表达
“公用地”危害理论——是指场地谁来用都行, 怎么用都 行
土木楼操场
作为停车场应该用地性质单一 应该排他性的使用, 如把停车场地面做成鹅卵石地面
▪水——给水 种类
饮用水: 直接能喝 洗涤热水: 洗澡等 洗涤冷水: 平常所用自来水 冲厕水: 如北京用中水 复杂分级: 物尽所需,在总体社会运营成本 上便宜
降水——对建筑影响大,雨与雪比较难挡,设计的建筑要 做到不漏和排水通畅
雨: 水表面有张力,雨水在粗糙的地面上流淌要1%以上 的坡,1%~3%的坡度是主要选取的值,因此建筑场地 没有平的,一定要考虑场地排水
雪: 要考虑雪的荷载
门
下水井
院子 人行道
场地排水简图
气流 方向: 根据实际情况迎合或避开主导风向 速度: 几级风即速度每小时约多少公里 风频玫瑰图: 距圆心越远表示频率越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二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DESIGN
PUBLIC ARCHITECTURE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THE PRINCIPLE OF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2.1.1 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DESIGN
PUBLIC ARCHITECTURE
线性交通空间形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UBLIC ARCHITECTURE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THE PRINCIPLE OF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DESIGN
PUBLIC ARCHITECTURE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THE PRINCIPLE OF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THE PRINCIPLE OF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2.1.2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DESIGN
PUBLIC ARCHITECTURE
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 坡道等形式。
(一)楼梯
形式有直跑楼梯、双跑梯、三跑梯、弧形、螺旋形、剪刀式等; 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消防楼梯等。
DESIGN
PUBLIC ARCHITECTURE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THE PRINCIPLE OF
2.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交通空间是指为联系上述各个房间及供人流、货流来往联系的交通部分,包括门厅、 走道及楼梯间、电梯间等。 2.1.1 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水平交通空间的布局,应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要直接、通畅,防止曲折多变,具备 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 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如旅馆、办公等建筑的走道;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或通廊,如医院门诊部的宽 形过道;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与厅堂,如某些展览馆的过道。 总之,过道的空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敞的或半开敞的,还可 以是直线的或曲线的,或是两者结合等空间形式。其形式根据内容的需要外,还应服从建 筑整体布局及空间艺术处理O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容量控制 (一)、容积率 (二)、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
六、绿化控制 (一)、绿地率 (二)、绿化覆盖率
七、建筑形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2.2建筑、建筑突出物与用地红线的规定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 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 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 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 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3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 4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 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场地的公共限制的内容
一、用地控制 (一)、场地界限 (二)、用地性质
二、交通控制 (一)、基地交通出入口方位 (二)、停车空间 (三)、道路
三、密度控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四、高度控制
• 2、道路红线 • (1)道路红线与城市道
路用地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 (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的规划控制边界线,般 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用 地条件图中标明。道路红 线总是成对出现,两条红 线间的用地为城市道路用 地,由城市市政和道路交 通部门统一建设管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2)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
紫线:国家和各级政府确定的历史建筑、历史 文物保护范围界限;
黄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 施的用地界限。
2.2.2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退后用地红线、道 路红线、绿线、兰线、紫线、黄线一定距离后的建 筑基底位置不能超过的界限,退让距离及各类控制 线管理规定应按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执行。
• 一、用地控制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4.2.3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 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 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4.2.4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 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 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突人道路 红线建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一)场地界限
• 1、征地界限与建设用地边界线
征地界限:是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供土地使用者征用的边 界线,其围合的面积是征地范围。征地界限内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如 代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征地界限是土地使用者征用土地,向国 家缴纳土地使用费的依据。
建设用地边界线:是指征地范围内实际可供场地用来建设使用区 域的边界线,其围合的面积是用地范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主讲人:唐尧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专题2:公共建筑的场地设计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4.2.5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建造不应影响交通及 消防的安全;在有顶盖的公共空间下不应设置直接排气的空调机、排 气扇等设施或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
• 场地的建设条件对场地设计实践的影响
• 场地布置 • 设计实例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场地的公共限制
•
为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为确保场地和其它的用地拥
有共同的协调环境与各自的利益,场地设计与建设必须遵守一定的公 共限制。
• 公共限制条件是通过对场地设计中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 来实现的。通过对场地界限、用地性质、容量、密度、限高、绿化等 多方面指标的控制,来保证场地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与周围环境和 城市公用设施协调一致。
《全国民用建筑工 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景观》
第一部分
总平面设计 P6页
2.2.1用地红线: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类工程项目 的用地界限;
道路红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城市道路 路幅(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界限;
绿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 制线;
蓝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江、河、湖、水库、 水渠、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的控制的界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的关系有如下三种: A、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的一侧重合,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相邻。 B、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相交,表明城市道路穿过场地。场地中被城市 道路占用的土地属于城市道路用地。 C、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分离,基地应设置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
Design principles of Public building • (3)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 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 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 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 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 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