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质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共18张PPT)优质课件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
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
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地理环境整体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 掌握地理环境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呈现的整体性特征;3. 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定义和分析;2. 地理环境的要素和相互作用关系;3. 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地理环境的内涵和特征;2. 掌握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四、教学难点:1. 认识地理环境具有的整体性特征;2. 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地理环境的概念、要素和相互作用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地考察、调查,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整体性思维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问题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掌握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教师通过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内涵和特征。
3. 分析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4. 地理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与地理环境有关的数据,并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6. 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并与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
7. 提问与解答:教师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典例剖析】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讨论 这些影响,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相应学生用书第75~76页)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相应学生用书第76~77页)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 的平衡功能
形成 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 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 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一、教材内容和目标教材内容: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地理环境不仅对地球上的各类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3. 了解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地理环境的定义、要素、相互关系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环境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地区差异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或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步骤二: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组成要素,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步骤三: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讨论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地理环境对不同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总结归纳。
步骤五: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点。
鼓励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该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省优质课讲课课件

3.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 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是 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 水库和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 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3分)
地形---土壤
假设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土堆都没有植被,请同学们适 当改变条件来模拟气候中的降水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土壤
表现1: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透系 地 ,、 理 构相 环 成互 境 一制 各 个约 要 有和 素 机相 相 整互 互 体渗 联
举例应证
不明白一个道理
课后练习: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 立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 ) D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 态系统的 ( )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 A 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
青藏高原的牦牛
奔腾的黄河水
两极的冰川
亚马逊的雨林
大尺度范围
黄土高原
植被的变化会导致其它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化?
砍 过 开 伐 度 垦 森 放 荒 林过度放牧 牧 地
水文变化 水 土 流 失 加 剧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共44张)

推动国际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各国可以共同推动国际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自然地理环境保护提 供法律保障。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YOUR LOGO
20XX.XX.XX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课 件 概 述
03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整 体 性 的 概 念
04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整 体 性 的 实 例 分析
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节能设 备,减少碳排放
节约用水:采用节水设备, 避免浪费水资源
推广环保产品:使用环保材 料制成的产品,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与技术:各国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在自然地理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保护 水平。
联合行动: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联合采取行动,共同应对全球性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
课件结构
课件封面
课件内容
课件目录 课件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03
性的概念
定义与内涵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定义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表现形式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高中地理《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性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理主干知识: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原理。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 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大表现。
一、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二 、 地 理 环 境 各 要 素 之 间 的 相 互 制 约 , 即 “牵 一 发 而 动全身”。 三、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 必 可避免的影响到其它区域。
(2) 赞成。加那利群岛是非洲、欧洲、美洲间来往轮船 的重要燃料供应站,石油市场需求量大;在当地开发 石油可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有利于促进当 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就业等。 或不赞成。加那利群岛距离非洲主要产油国近,方 便 进口石油;位于西亚至欧洲的石油运输线附近, 便于 石油的运进;沿岸有优良的港口,海运便利; 当地开 发石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且不利于旅游业、 渔业的发 展。
B
完成学案达标检测 题
选择题答案:
C D C BD
加那利群岛 ( 西班牙海外领土 ) 是非洲大陆西北岸外的火山群 岛。各岛崎岖多山,海岸陡峭。群岛西部岛屿地势较高,特内 里费岛上的泰德峰海拔 3 718 m ,为最高峰。该群岛地处大西 洋海运线上的重要十字路口,是非洲、欧洲、美洲间来往轮 船 的重要燃料供应站。 2012 年3 月,西班牙政府批准了在加 那 利群岛海域进行石油勘探的许可,该区域很有可能成为该 国最 大的石油生产区域。农业是加那利群岛经济的主要组成 部分, 主要产香蕉、椰枣和甘蔗;渔业、旅游业较兴盛。欧 洲大陆第 三纪晚期曾遭到冰川活动袭ft, 加那利群岛为古地 中海亚热带 植物区系提供了避难场所。下图为加那利群岛位 置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等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
大气环流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表示形成热带雨林砖红壤过程的是?
①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②黄土高原上稀疏的植被
③浑浊的黄河水
④地上河
考试大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要求: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考情统计:
课标全国5年6考 2017•课标全国Ⅰ•T8:植被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017•课标全国Ⅲ•T37(2)(3):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斑狗鱼生存的自然条件及 数量少的原因 2016•课标全国Ⅱ•T6、7:长白山西北坡冻害高发的因素 2016•课标全国Ⅰ•T37: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大型野生动物数 量较少的原因 2014•课标全国Ⅰ•T7~9:大气氮沉降与草本、木本植物的相互关系 2014•课标全国Ⅱ•T8、9: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的原因分析
整体性表现三: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下图讨论这 些影响,并把结果填写在空白处。
草甸化或 盐渍化
地下水 位上升
物种构成 改变,某
诱发 地震
些物种可
能消失
温和 湿润
时空 调控
减少
减轻
水库建成后,原有的河流径流被抑制, 尤其是上游的回水区,形成了相对静 止的水环境,泥沙淤积,杂草丛生, 逐步演变成沼泽和草甸。这一过程不 仅影响到水库的寿命,也影响水质。
整体性表现一: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 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 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 候,降水丰富
地表水丰富 河流众多
红壤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流水作用, 山、谷交错
整体性表现二: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4·江苏)《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2、3题。
关于盐碱化(盐渍化)问题,主要是 在干旱地区,由于水库的蓄水而抬高 了地下水水位,造成库区周边地带及 灌区土壤盐分积累。
4、青藏高原隆起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北 上,有巨大的阻挡 作用。使北半球亚热带荒漠带北移。山体和高原的隆升还加 剧了亚洲内陆的干旱化, 形成了一望无垠的戈壁和沙漠。 同 时, 干旱化的趋势有利于粉尘向东传输, 从而在我国西部形 成巨厚的黄土堆积, 也就是屹立至今 的黄土高原。
环
能
力
气候
减
蒸发减弱,降水减少, 气候变干
境 恶
弱
地形
水土流失加剧,沟谷增 加,地势起伏变大
化
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 境状态的改变。
整体性表现三: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若图中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会对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 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 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 统一变化的过程。 请根据统一变化过程的原理,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 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地形: 湖泊变为陆地; 气候: 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旱; 水文: 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 生物: 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代替; 土壤: 土壤水位逐渐下降;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若图中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发生哪些变化?
整体性表现二: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汛期水位上升快
涵
水量大,水位高
养
水文 枯水期地下水补 水位季节
区
水
给减少,水位低 变化大
域
源
植
Hale Waihona Puke 保河流含沙量增大生
被
持
减
水
泥沙淤积
态
少
土
土壤
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整体性表现三: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改
在
变
中 上 游 植 被 破 坏 严
河 流 含 沙 量 增 大
中
河道淤积抬高,形成地上河
下
游 地
湖泊萎缩
区 泥 沙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湖泊调 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增多
沉
中 下 游 地 区 的 地
重
积
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理
环
境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 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
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要 素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分别会形成什么特点?
地表水分贫乏,河流
深
不发育,多为内流河 水文
居 内 陆
干旱 气 大陆性 候
稀少
植被
发育差,有 机质含量少
土壤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物理风化 地貌
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沙漠
西北 地区 整体 自然 环境
阅读教材案例1,思考: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对其他地理要素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归纳】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 ①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 ②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③改善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 ④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⑤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表现一: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石林
溶洞
自峰主林学习:4分钟后提问回答
1.结合材料,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
地貌发育典型的原因:
2.下列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与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
发育过程相关的是: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水循环
C.生物循环
D.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