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500数字地形图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任务概况 (2)
2.1测量任务 (2)
2.2测区概况 (2)
2.3作业要求 (2)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收集及分析利用 (3)
3.1 已有地形图 (3)
3.2 已有控制点 (4)
3.3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所用已知点 (4)
第四章控制测量 (5)
4.1平面控制测量 (5)
4.2 高程控制测量 (15)
第五章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18)
5.1数字测图测量规 (18)
5.2测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18)
5.3平面精度 (19)
5.4 全站仪测图程序 (19)
5.5 绘制测站草图及展点 (21)
第六章业数字化成图 (22)
6.1数字化传输及展点 (22)
6.2 数字化成图作业步骤 (24)
6.3各类地物绘制要求 (25)
结束语 (28)
致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1)
1.控制网闭合水准计算成果表 (31)
2.控制网闭合导线计算成果表 (32)
3.角度和距离测量记录簿 (33)
4.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34)
5.黄河水院1:1000地形图 (35)
6.黄河水院1:500地形图 (36)
第一章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及其向各专业的渗透,以及电子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地形测量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测量成果不止是可以绘制在图纸上的地形图,而主要是以计算机磁盘为载体的数字地形信息,其提交的成果是可供计算机处理、远距离传输、多方共享的数字地形图。数字测图法是一种全解析的计算机辅助测图方法,与图解法测图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测图以其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特点,已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而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结合发展的光电测量仪器,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因此全站仪也是目前实用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工具。
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航测成图方法和技术基本上还是模拟和手工的,航测成图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周期长,财力和物力投入大,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20世纪末,由于数字化、自动化测量和制图技术的发展,测量与制图的效益大大提高,时间明显缩短。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急需加速空间数据的更新及变化的监测。据了解,过去大比例尺的地图通常采用白纸测图,局部全站仪外业采集成图和模拟摄影测量成图,但由于航摄资料跨年代,使成果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国外在有条件的时候,通常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利用最新的航摄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像片连测加密、调绘、形成文件,为GIS提供空间数据。
第二章任务概况
2.1测量任务
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量。
2.2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金明区东京大道西,金明区位于市区西部。
本测区位于东经114°23′、北纬34°52′附近。位于市西北,东邻黄河大街,北邻北环路,西邻夷山大街,南邻东京大道,与大学新校区毗邻。东西长782米,南北长965米,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学校部地势较为平坦,有教学楼、宿舍楼、各种运动场、湖泊、河流和假山等主要地物分布其中。平均高程73m,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4°。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24—14.50度之间,无霜期213—215天,年降雨量平均670毫米,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4.2㎞,离市中心8㎞,距火车
站约10㎞,离连霍高速公路市入口约3㎞。测区地势平坦,一条主环道路贯通整个测区,通视条件较好。
2.3作业要求
⑴测图比例尺:1:500;方式:全野外数字化测绘。
⑵数字地形图测绘要以国家及省有关最新技术规程及要求作为技术依据,精度必须满足1:500的规定要求。
⑶测绘系统采用19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30′,1.5°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布设城市一级导线和四等闭合水准网。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收集及分析利用
3.1 已有地形图
黄河水院新校区1:1000 地形图,可作为测区围划定与控制测量网形设计及实地选点之用。
图3-1 黄河水院新校区1:1000 地形图
3.2 已有控制点
表3-1 平面及高程控制点
点号横坐标X(m)纵坐标Y(m)高程H(m)备注
H033 52795.225 47474.168 73.954 平面静态GPS
高程二等水准联测
H037 53321.221 47287.823 73.842 平面动态RTK
高程四等水准联测H051 53433.605 47675.075 73.790 平面静态GPS
高程二等水准联测
3.3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所用已知点
表3-2本次平面控制所用已知点
第四章控制测量
4.1平面控制测量
4.1.1平面控制方案选择
4.1.1.1 GPS网做首级控制网
本测区位于市西郊,地形地物简单,测区较小、测区通视条件较好,测区有E级GPS 控制点可以利用,GPS观测耗人力较少,但观测时需要时间多,受信号影响明显。
4.1.1.2 导线网做首级控制网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4.1.1.3 所选方案
平面控制网可选择GPS网作首级控制,亦可选择导线网作首级控制考虑到本测区较小、仪器使用方便、全站仪做导线精度相对较高,所以经过论证比较决定使用导线网做平面控制。
4.1.2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