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一、引言近代中国历经清朝的衰落和封建统治的束缚,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渴望进行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纲领来指引我们的行动。
本文将针对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和阐述,以期为实现伟大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评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1. 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威胁之一,而要消除这一威胁,我们必须首先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
为此,我们应该制定以下纲领:1.1 终止不平等条约:为了保护国家的权益,我们必须终止一切不平等条约,并重新确立平等和互惠的外交关系。
1.2 开展反帝斗争:我们要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广泛而有力的反帝斗争,迫使帝国主义国家放弃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1.3 发展国防力量:我们要加强国防力量的建设,增强国家的独立和抵御外敌的能力。
2.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外,中国还面临着封建主义的统治,这使得人民长期处于剥削和压迫之下。
为了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我们应制定以下纲领:2.1 实行土地革命: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民的痛点,我们要开展土地革命,使土地重新归农民所有,使农民可以享受到他们劳动的成果。
2.2 消除封建等级制度:我们要消除封建等级制度,废除家族私有制和封建礼教,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
2.3 推进妇女解放:妇女长期受到封建制度的歧视和束缚,我们要推进妇女解放,保障妇女的平等权利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3. 建立民主政治体制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我们需要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具体纲领如下:3.1 实行民主选举:我们要通过普选的方式产生政府的领导人,并确保政府的决策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
3.2 高度自治:我们要促进地方自治,保障各地的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公平。
3.3 加强法治建设: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难民救济工作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难民救济工作尚琛琛【摘要】全民族抗战时期,因日军在山东根据地实行“肃正作战”和“治安强化”运动,加之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大量无辜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根据地政府为了救济难民,发动广大军民群众共同救济,解决了难民基本生活问题并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系统研究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难民救济工作,对于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山东根据地∣难民救济∣群众路线全民族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鲁中、鲁南、渤海、滨海、胶东等五个战略行政区,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独居一省的一块根据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着日军对中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造成大量中国居民被迫离开家园,沦落他乡,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成为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难民。
这一时期自然灾害接连不断,也造成大批难民。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难民工作,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难民救济工作的开展与启示,对于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难民救济工作的开展(一)制定难民救济方针1937年7月7日,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把救济难民、扶危济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改良人民生活:改良工人农民职员教员及抗日军人的待遇,优待抗日军人的家属,废除苛捐什税,减租减息,救济失业,调节粮食,赈济灾荒”等要求,把赈灾救济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及北方局的指示,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人在1940年通过了《山东战时施政纲领》,提出:“实行民生主义,改善人民生活。
各民主政府应斟酌情形,救济灾民难民”[1]。
1943年,山东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经过初步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重新修订1940年的《山东战时施政纲领》,文件表明:“救济贫民、难民、灾民,扶助其参加生产。
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文献札记
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文献札记《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是列宁在1920年6月为____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文件之一。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那么是他在 1920年7月代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就有关问题向大会所作的报告。
____二大于1920年7月19日至8月17日先后在俄国的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举行。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是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
列宁的提纲是作为这个问题的决议草稿提交大会的。
英属印度的代表罗易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
由20人组成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于7月25日审议了这两个提纲。
委员会对列宁的提纲稍作修改后予以通过。
罗易的提纲“主要是根据印度和亚洲其他受英国压迫的大民族的情况写成的”。
列宁认为,这“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UKP276同时他也批评了其中的某些观点。
补充提纲经修改后,也经委员会通过。
7月26日,这两个提纲被提交大会审议。
当天,列宁代表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对提纲的根本思想进展说明。
他说:“我们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修改后的提纲初稿和补充提纲。
这样,我们在一切最重要问题上完全获得了一致的意见。
”[1KP2757月28日,大会通过了这两个提纲。
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他代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系统地说明了____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立场和任务,是____在这个问题上制定的第一个完好的____纲领。
列宁对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进展过深化的研究。
在《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 1903年7月)、《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9___年10—12月)、《论____权》(19___年2—5月)等著作中,列宁不仅说明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而且阐述了研究这个问题应当坚持的原那么和采取的方法。
这些原那么和方法,对于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解决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专业)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兼容、理论与政策兼纳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学科(专业)(世界上只有中国单列其为独立学科),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
本专业是部委级重点学科、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985工程”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全国同类专业中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包括博士后)教学培养层次和系列的学科。
1984年我校开始设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获得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获得了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领先,拥有首批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
二、培养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为: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系统掌握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政策及实践经验,系统了解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胜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面较高层次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
三、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同时重视研究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特别是当代的民族问题,揭示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政策,也研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进民族理论的发展。
论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其意义
( 西安财经学 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 研部 ,陕西 西安 700) 1 10
【 摘要 ]长征 时期党的民族政策 ,即 坚持 民族平等 、民族 团结 ,尊重少数 民族的风俗 习惯 、宗教信仰和语 言文字 ,重视
对少数 民族上层人 士的统战工作 ,培 养和使 用 少数 民族 干部 ,帮助 少数 民族 实行 自治 ;长征 时期 党的民族 政策的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是对红 军长征及 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是 长征促进 了党的 民族政策的成熟。
[ 关键词 ]长征 时期;民族政策 中图分类号 :D 1 6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5 3 2 1 )4 0 3 — 3 0 8 8 6 ( 0 10 — 0 3 0
从 13 94年 l O月 到 13 96年 l 0月 , 中 国 工农 红 军 进 行 了历 时 2年 ,转 战 十几 个 省 ,行 程 二 万 五 千 里 的长 征 。在 长 征 中 ,路 经 西 南 、西 北 地 区
面把业 已制定 的民族政策在少数 民族工作 的实践 中加 以检 验 修 正 ,另 一 方 面 提 出 了许 多 具 体 的 民
族政 策 ,从 而完 善和发 展 了党 的 民族 政 策 。 ( 一) 坚持 民族 平 等 、 民族 团结 。坚 持 民族 平 等 ,反 对 民族 压 迫 ,坚 持 民族 团 结 ,是 中 国共
族 平 等 的政 策 方 面 ,一 方 面提 出一 切 民族 一 律 平 等 ,另 一 方 面提 出各 民族 在 一 些 具 体 方 面 如 民族 观 、教 育 、风 俗 习惯 、宗 教 信 仰 等 方 面 要 完 全 平 等 。党 的坚 持 民族 平 等 、民族 团结 的 主 张 ,为 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摘要: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论证历史的必然性并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特点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民族理论的发展,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历史必然性;国家结构形式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萌芽期: 1921 年—1937 年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从联邦制和民族自决向民族区域自治转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权力。
”1 1936 年,中国共产党在宁夏建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从理论变为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以后制定民族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期: 1937 年—1945 年1938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各民族团结抗日的思想主张,提出“团结中华各民族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
”1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提出是在1941 年5 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3根据这规定,成立了城川蒙民自治区和5个回民自治乡,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进行了实践。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期: 1946 年—1949 年1947 年4 月27 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5 月1 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
双月刊(总第179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白江波(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摘要]边疆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边疆治理的政策根据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等边疆治理政策。
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每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边疆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边疆治理;政策;概述[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4—0016—06 [作者简介]白江波,男,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对边疆进行了相对应的治理,实施了一系列的边疆治理政策。
按此可以将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时期等三个边疆治理阶段,这三个阶段主要是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我国边疆治理的特殊政策,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为我国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稳步推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指明了方向。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的边疆治理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巩固和建设以及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新中国的热爱等工作任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历史隔阂深、民族间歧视严重、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势力的存在,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建国的政治纲领,对建国初期如何进行国家治理,也包括了对边疆治理进行了纲领性论述。
促进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
促进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作者:贺艳洁孙玉凤杨波何云峰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和睦的,民族团结是巩固的,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强大的,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我们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是有成效的。
但也要看到,我国民族问题依然面临着挑战。
关键词民族问题宗教挑战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一、当前民族问题的主要特点民族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之间在直接或间接(以国家这一政体为媒介)的问题中所出现的,包括民族矛盾在内的涉及民族利益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它可以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并且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
民族问题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总的来说,民族问题的主要特点有:1、长期性。
民族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民族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民族问题存在的历史长期性,按照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
”2、复杂性。
民族问题与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等问题互相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诱发民族间矛盾的因素很多,这一些因素之间往往存在连带反应,民族问题的解决也就需要多层面的考虑。
3、重要性。
民族问题与我国的繁荣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国家统一、繁荣,则民族团结,民族事业繁荣;民族问题众多,民族矛盾难以解决,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家发展滞后,最终各族人民遭殃。
所以,国家统一、人民团结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4、敏感性。
民族成员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与情感,他们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这种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遇到刺激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往往通过民族情绪表现出来。
民族问题的实质紧紧围绕着民族发展、民族间关系、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这几个层面。
《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出版发行
《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出版发行
佚名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
【年(卷),期】2022()11
【摘要】近日,《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出版发行。
《复兴文库》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第一编集中选编1840-1921年,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主革命、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重在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第二编集中选编1921-1949年。
【总页数】1页(P73-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国家级大型课题最终成果自治区重点大型文化工程《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即将出版发行伊犁师范学院系三所参编高校之一
2.数量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领域的七个"第一"——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汪同三在《乌家培文库》首发式上的致辞
3.现代新儒学对儒学复兴的三点启示——祝贺大陆版《唐君毅全集》出版发行
4.浅析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十要点——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5.雪域奇葩民族瑰宝──评介《格萨尔文库》(第一卷第三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政策2009年10月12日10:22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不断推动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回顾60年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认识,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编者1949年到1957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的解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随着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的贯彻实施,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族地区逐步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针的确定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根据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明确提出按照中国国情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
《共同纲领》还全面阐明了我们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性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这些提法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全面总结和继承,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民族工作的基础和行动指南。
1953年7月,中央统战部根据1952年全国民族政策大检查的情况,起草了《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作了全面的评价,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内各民族获得解放,民族压迫根本消除以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任务是“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来建设伟大祖国的大家庭;在统一祖国的大家庭内,保障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在祖国的共同事业的发展中,与祖国的建设密切结合起来,逐步地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其中包括稳步的和必要的社会改革在内),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落后的民族得以跻于先进民族的行列,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单选题1.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A。
浙江省B.贵州省C.广东省D.陕西省2。
《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0分)A。
1940年B。
1941年C。
1942年D。
1943年3。
()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
0分)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
坚持党的制度路线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A.2012年B。
2013年C.2014年D。
2015年5.《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1.0分)A。
马戎B。
费孝通C.李维汉D。
李培林6。
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
0分)A。
2010年B。
2011年C.2012年D.2013年7.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
0分)A。
1944年B.1945年C。
1946年D.1947年8。
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1.0分)A.4个B。
14个C.24个D。
34个9。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
0分)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B。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10.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
0分)A。
90个B.100个C。
110D.120个11。
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
0分)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
“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
“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
0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
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分析
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分析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当时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主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方针的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始终坚定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分析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始终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击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即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所在。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因素(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深刻分析进行革命的外部大环境。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动态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时局,也影响着自身政策和策略的制定。
就外部环境而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对外军事扩张的重要一步就在于向外推行其对华政策,并试图将其“大陆政策”细化和发展。
1929年由美国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国内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难局面,20世纪30年代,日本联合德、意组成法西斯集团,逐渐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中,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对亚洲侵略扩张,尤其加紧了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方针。
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英美两国害怕日本配合德、意对他们实行攻击,便推行“绥靖怂恿”政策,企图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代价,导致国际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政策2009年10月12日10:22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不断推动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回顾60年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认识,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编者1949年到1957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的解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随着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的贯彻实施,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族地区逐步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针的确定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根据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明确提出按照中国国情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
《共同纲领》还全面阐明了我们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性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这些提法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全面总结和继承,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民族工作的基础和行动指南。
1953年7月,中央统战部根据1952年全国民族政策大检查的情况,起草了《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作了全面的评价,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内各民族获得解放,民族压迫根本消除以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任务是“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来建设伟大祖国的大家庭;在统一祖国的大家庭内,保障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在祖国的共同事业的发展中,与祖国的建设密切结合起来,逐步地发展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其中包括稳步的和必要的社会改革在内),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落后的民族得以跻于先进民族的行列,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十一条缺失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十一条缺失作者:李颖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21年第2期李颖“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闪光的红色起点。
关于中共一大,国内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中文原始档案文献记载。
仅有的两份文献,都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有15条。
但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没有第11条。
1921 年7 月23 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国内各地和旅日党的早期组织选派代表参会。
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出席了中共一大。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党的主要创始人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均因有其他事务未出席一大。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会议。
一大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
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这两份重要文献的原始中文版始终未曾找到,目前我们看到的均译自外文。
其中,一大纲领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组织和纪律等,包含了党章的一些基本要素,具有党章的初步体例,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为后来党章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2.中共二大在民族问题方面有哪些规定?
3.怎样认识中共关于民族自决权的主张?
必读书目: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摘录),1922年7月。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终确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十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讲授历史背景、民族纲领政策两大部分。历史背景,主要介绍每个历史时期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等内容。民族纲领政策,主要是概括介绍每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时期民族理论的创新,民族纲领政策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并适当介绍其历史局限性。其目的是使学生从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侧面,辩证的观点去解读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的历史文献。
2.《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摘录),1923年6月,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1925年1月。
4.《中国共产党四届一次扩大执重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纲领政策的走向成熟。
教学难点:由民族自决权主张到民族区域自治主张的转变。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纲领政策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解放区土地改革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等情况。使学生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式确立、单一制统一国家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等。
第一章 党的创立到大革命时期的民族纲领政策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过程、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民族观等。使学生理解中共二大的民族纲领政策、中共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主张、中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情况等。
教学重点:中共二大的民族纲领、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萌芽。
教学难点:对少数民族上层统战政策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纲领政策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共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对民族事务的管理等情况。使学生理解中共关于团结中华各民族共同抗日的主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入系统研究民族问题的开始及其成果、“中华民族”科学概念的阐述等。
教学难点:民族自决权主张与民族自治主张的关系。
第三章 红军长征开始到抗日战争以前的民族纲领政策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长征时期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大量的民族工作的开展等。使学生掌握中共在红军长征时期关于加强对民族工作领导的主张、对少数民族上层的统战政策、关于民族干部、民族经济政策等。
教学重点:长征时期民族纲领政策在中共民族纲领政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对少数民族上层统战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
十一、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金炳镐主编:《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一书,系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金炳镐教授任主编、康基柱教授、乌小花副教授任副主编。本书的第一编,经过严格筛选,选录了1921年7月党的成立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领导人有关民族、民族问题及民族工作方面的纲领性、政策性文献。该书是1991年编印“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文件选”,并在我校历届民族理论专业本科生中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史”教材使用的基础上,经过重新调整、筛选后编印的,实际上已有多年的使用经历,受到使用本教材师生的好评。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自决权主张。
第二章 大革命失败到红军长征以前的民族纲领政策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党的民族工作的初步展开等情况。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民族自决权主张的发展、民族自治主张的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形成等。
教学重点:中华苏维埃一大的民族纲领政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的初步形成。
参考书:
1、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91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金炳镐主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3、何龙群:《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
4、李资源:《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十二、各章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三、中共早期的民族工作。在实际民族工作中,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早期共产主义者,培养了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积累了民族工作的最初经验。
四、建党时期少数民族党员:邓恩铭、张伯简、荣耀先、王俊、韩乐然等。
第二节 民族纲领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中共二大的民族纲领。二大制定的初步民族纲领,虽然还不是完整系统的纲领,但它毕竟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寻求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尝试,是中共在民族问题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第一章 党的创立到大革命时期的民族纲领政策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解,对中共制定自己的民族纲领政策,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二、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民族观。早期共产主义者民族观的初步形成,为中共民族纲领政策的制定,对国内民族问题的探索,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二、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主张。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无产阶级参加民族革命的目的。
三、对“少数民族”的认识。1926年以前,还没有直接使用“少数民族”概念,对民族和种族没有加以区别。1926年11月以后,开始使用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