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区别【健康小知识】
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和恶性肿瘤的重要保护机制。
激素是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分为激素和神经递质两大类。
其中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本文将探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一、激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激素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免疫抑制剂。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结合,调节下游信号通路,并影响靶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出的激素,影响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代谢和功能。
在免疫系统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细胞增殖和活化,降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促进自噬。
因此,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生长激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是垂体腺分泌出的激素,对皮肤、骨骼、肌肉等器官有着重要的生长和发育作用。
但是在免疫系统中,生长激素能够抑制T细胞和B细胞增殖和活化,促进自噬和凋亡,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3.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分别是卵巢和胎盘分泌出的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和妊娠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在免疫系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能够促进T细胞和B细胞活化和增殖,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和自噬过程,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二、激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激素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雌激素的应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应用广泛。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均可以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但是,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骨质疏松、糖代谢紊乱、水钠潴留等。
2.生长激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生长激素在治疗多种疾病中有着应用前景。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医疗药物,它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和自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也有其副作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作用机制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特定细胞或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控制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等。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炎症反应。
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毒药物,主要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
硫唑嘌呤是一种质子代谢途径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染、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皮肤病变、肾功能异常等。
一般来说,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严格监测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感染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
免疫系统被抑制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因此,患者需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患病的人和物品。
肝功能异常也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之一。
大多数免疫抑制剂在肝脏代谢后分解成代谢物排泄,如果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代谢物积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如果患者已经患有肝病或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应该告知医生。
胃肠道反应也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反应一般在用药初期出现,持续时间短暂,不需要特殊处理。
总结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如有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同时,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免疫抑制剂定义是一类通过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的化学或生物物质。
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1、钙调素抑制剂类: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FK506)2、抗代谢类:硫唑嘌呤、霉酚酸脂(MMF)3、激素类:甲强龙、醋酸泼尼松4、生物制剂:抗T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免疫抑制剂用药原则1、预防性用药:环孢素A、FK506、霉酚酸脂(MMF)等。
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霉酚酸脂(MMF)、FK506等。
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ALG等。
4、二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三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环孢素A(新山地明)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FK506(他克莫司)常用免疫抑制剂1、环孢素(CsA):新山地明(进口)田可、赛斯平(国产)作用机理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 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新山地明受进食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环孢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的吸收和代谢。
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和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副作用(1)肾毒性: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功能损害。
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肾损害很难鉴别。
且发生肾损害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逐渐成为治疗器官衰竭等疾病的有效方法。
然而,器官移植后体内的免疫系统往往会对移植物产生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治疗中。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阻止它攻击移植物。
免疫抑制剂主要分为三类:激素、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
每种免疫抑制剂都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的不良反应。
激素是最早被用于移植免疫抑制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减少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移植物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激素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如增加感染风险、糖尿病、高血压等。
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是免疫抑制剂的主要类别,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它们能够抑制免疫反应,而不具有激素的许多不良反应。
然而,这些药物在增加接受移植物成功率的同时,也会增加特定感染和癌症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免疫调节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减少移植物排斥反应。
其中,基因工程的生物制品较为安全和有效,包括人重组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
尽管免疫抑制剂能够减少移植物排斥反应,但它们也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和风险。
因此,在治疗器官移植患者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状态以及移植物特性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免疫抑制剂,避免副作用和风险。
此外,病人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需要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
医生也应当掌握不同免疫抑制剂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手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风险,提高了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但是,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医生需要权衡其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以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
肾病综合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案一、激素(泼尼松)治疗:疗程:疗程为6个月者为中疗程,多适用于初治患者;疗程为9个月者为长疗程,多适用于复发者。
剂量:l)诱导缓解阶段:足量泼尼松1.5-2mg/kg/d(按身高的标准体重),最大剂量60mmg/ d,分次口服,尿蛋白阴转后巩固2周。
一般足量不少于4周,最长8周。
2)巩固维持阶段:以原足量两天量的2/3量,隔日晨起顿服4周,然后逐渐减量,每2~4周减2.5-5mg;减至0.5-1mg/kg时维持3月,以后每2周减量2.5-5mg至停药。
[说明]:(1)对于使用足量激素≥8周者,可于诱导缓解后采用移行减量方法,再进入巩固维持阶段。
移行减量方法如下:维持两天量的2/3量隔日晨顿服,另将其余两天量的1/3量于次日晨顿服,并逐渐于2-4周左右减完,每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
(2)拖尾疗法:对于频复发的NS可酌情在泼尼松0.5-0.25mg/kg水平选定一能维持缓解的剂量,较长时间维持不减。
(3)肾病综合征时甲基氢化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宜的肾病理基础上选择适应证。
二、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耐药、频复发、激素依赖,以及出现严重激素毒副作用者。
选择免疫抑制剂时除应注意适应证外,要尽量结合临床和病理,特别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毒副作用,以期良好疗效。
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环磷酰胺:口服每日2.0~2.5mg/kg,疗程8~12周,总剂量≤200 mg/kg,也可静脉冲击治疗8~12mg/kg•d,每2周连用2d ,或每月1次,剂量750mg/m2•次。
本药应用中注意近期毒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冲击者注意出血性膀胱炎而需重视水化,并注意总累积量(<150~200mg/kg)以防止远期对性腺的损伤。
本药可有助于延长缓解期及减少复发,可改善激素耐药者对激素的效应。
环孢霉素阿A:剂量一般为5mg/kg,口服疗程6个月左右,适用于激素敏感但毒副作用大或有禁忌证以及部分激素耐药者。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药品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药品免疫系统疾病是指身体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这些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品是十分重要的。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攻击并破坏自身组织或器官。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
治疗这些疾病的药品有以下几类:1.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反应。
典型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硫唑嘌呤和美洛昔康等。
这些药品能够降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减轻疾病症状。
2.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通常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
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减轻疾病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有巴利昔单抗和雷珠单抗等。
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或抑制特定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对一些非致病性物质产生异常过度的免疫反应,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品有以下几类: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常见的有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这些药物能够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2.肥皂类药物肥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清洁和洗涤作用减少或去除患者身上的过敏原,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常见的肥皂类药物有皂洗液和洁肤水等。
3.局部用药物对于皮肤过敏等局部过敏反应,可以使用局部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局部用药物有皮质类固醇药膏、抗感染药膏和抗真菌药膏等。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症状和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药品多种多样,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药物,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尽管免疫抑制剂在某些情况下是必需的,但它们也具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1. 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人体的自然免疫反应,导致其对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防御力下降。
这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使感染更加严重。
2. 风湿症状: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风湿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僵硬等。
3. 消化系统问题: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消化道溃疡等问题。
4. 皮肤问题: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如皮疹、瘙痒和皮肤干燥。
5. 血液问题: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或贫血等血液问题,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6. 肾脏问题:免疫抑制剂使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其他肾脏疾病。
7.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如头痛、震颤和失眠等。
总体而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增加某些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注意任何不寻常的体征和症状,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此外,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的良好监控和管理。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免疫抑制剂是一类用于调节、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活跃的疾病。
诸如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都可以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来减轻症状。
但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护理要点尤其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关键环节,减轻免疫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外界侵袭的一种保护机制,但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激活,引起炎症、组织破坏等不良反应,这时就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
免疫抑制剂具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 抑制T细胞活性:T细胞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2. 抑制B细胞活性: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B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
3. 抑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和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组织损伤。
除了上述的作用机制外,免疫抑制剂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其他的分子和细胞,比如抑制浆细胞等。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产生副作用。
由于免疫抑制剂减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患者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和严重性增加。
另外,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引发胃肠道病变、肝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皮肤病变等副作用。
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患上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护理要点尤为重要。
以下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的护理要点:1. 个体化护理计划: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步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用药剂量等,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2. 监测感染情况: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患者易感染,特别是严重的病原体感染。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如联合用药、调整剂量等。
免疫抑制剂-汇总1
作用机制
*环磷酰胺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 生成活性代谢产物磷酰胺氮芥。 *通过与DNA交联阻止DNA链分离,抑制合成新的DNA; 少数与RNA交联而破坏细胞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对细胞周期S期作用最明显。 *阻断淋巴母细胞生长发育,阻断T、B淋巴细胞分化, 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
用法用量
• 口服给药:一日2-4mg/kg,连用10-14日,停用1-2周后重复给药。 • 静脉滴注 • 持续性治疗:一日3-6mg/kg(120-240mg/m2)。 • 间断性治疗:一次10-15mg/kg(400-600mg/m2),每2-5日1次。 • 大剂量间断性治疗和大剂量冲击治疗(如骨髓移植前冲击):一次20-
• (5)局部用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可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等。
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时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缓慢减量、 长期维持”的原则,要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减剂量、缩短疗程 、骤然停药。骤然停药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如恶心、呕吐、 乏力、低血压、低血糖等;减量过快容易使病情反复,前功尽弃;用药 期间应定期门诊复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 脂、电解质等。
环磷酰胺
概述
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是一种细胞毒 性药物 • 20世纪60年代环磷酰胺用于治疗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70年 代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环磷酰胺在上述治疗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其相关的毒副作用限制其长期应用。
适应症
• 肾病综合征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炎 • IgA肾病 •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病 • 狼疮性肾炎 • 原发性小血管炎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方法及疗程宜根据病人、病情、 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特点来制订。
免疫抑制剂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这类药物虽然在防止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免疫抑制剂副作用。
首先,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攻击各种外来物质和病原体。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得身体对于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
常见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患者需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与有传染性的患者接触。
其次,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消化系统问题。
例如,口腔溃疡是免疫抑制剂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舌痛、口腔疼痛等症状,进食困难。
此外,免疫抑制剂还可以导致胃肠道问题,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是因为消化道黏膜对于病原体的抵抗力也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于刺激性的食物,保持肠道通畅。
另外,免疫抑制剂还有一些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例如,免疫抑制剂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使得身体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
此外,由于抑制了免疫系统,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增加患者患血液肿瘤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确保身体的免疫状态正常。
最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免疫系统对于皮肤的影响。
免疫抑制剂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等症状。
此外,免疫系统的抑制还可能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皮肤病变,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疾病传染源。
总的来说,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消化系统问题、血液系统问题以及对皮肤的影响。
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个人卫生,避免与传染源接触,注意饮食卫生,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同时注意皮肤的保护和观察,以确保身体的免疫状态和整体健康。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和注意事项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和注意事项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药物,其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免疫反应,从而减少或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靶向治疗药物。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控制炎症反应和免疫介导的疾病。
然而,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易感染、激素依赖、高血压等。
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遵循逐渐减少剂量和定期监测体征的原则。
2.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森立曲普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性来减少免疫反应。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毒性。
此外,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导致增加感染和肿瘤风险,因此需要加强个人卫生、预防接种和定期进行体检。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针对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免疫介导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在使用靶向治疗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与医生密切合作: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确定剂量和疗程。
在使用药物期间,定期回访医生,并告知他们任何疗效或副作用的变化。
2.遵循用药规定: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
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
3.注重个人卫生:免疫抑制剂可能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和定期接种疫苗等。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等,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 膜性肾病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MN)
A normal glomerulus is shown diagramatically. The normal anionic charge barrier of slit pores in overlying podocyte cytoplasm prevents protein molecules such as albumin from passing through the endothelium. The normal mesangium contains about 2 to 4 mesangial cells, which have a macrophage-like function.
3 肾功能损伤
• • 两个方面 •
急性肾衰竭 肾小管功能损伤:近曲小管损害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a.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严重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 失液(吐、泻、大量放腹水等) 过度利尿 不恰当使用降压药
b.不恰当使用ACEI类药
c.不恰当使用非甾体类药
d.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2
• This is IgA nephropathy (Berger disease). The IgA is deposited mainly within the mesangium, which then increases mesangial cellularity as shown at the arrow.
• This is a normal glomerulus by light microscopy. The glomerular capillary loops are thin and delicate. Endothelial and mesangial cells are normal in number. The surrounding tubules are normal. Life is good.
分析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
分析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摘要】目的:讨论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CTX等)对原发性IgA 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中使用激素联合CTX治疗。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使用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其中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激素;免疫抑制剂;原发性IgA肾病【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066-02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ormone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tacrolimus, CTX, etc.)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 Zhang Bin.Cangxi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Kidney 628400, Guang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8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ormone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tacrolimus, CTX, etc.)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80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Hormone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acrolimu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Hormone combined with CTX treatment.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 using hormone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hormones combined with tacrolimus are effective and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Hormone; Immunosuppressant; Primary IgA nephropathy原发性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在治疗中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1]。
免疫抑制剂(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免疫抑制剂(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免疫抑制药是对机体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
大致分为:①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②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皮质激素;③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④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
这些免疫抑制药都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正常和异常的免疫反应均呈抑制作用。
故长期应用后,除了各药的特有毒性外,还易出现降低机体抵抗力而诱发感染、增加肿瘤发生率及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等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有: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泼尼松、甲基泼尼松;②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③抗增殖/抗代谢类,如西罗莫司、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④抗体类,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巴利昔单抗等。
除此之外,雷公藤多苷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其中,钙调磷酸酶抑制药是目前临床最有效的免疫抑制药。
二药理作用此类药物只能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不能根治。
选择性差,对病理免疫、正常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可诱发感染和肿瘤,骨髓抑制、不育、致畸等不良反应。
对初次免疫应答的作用强,对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弱。
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病理反应作用不同,如Ⅰ型超敏反应对细胞毒类药物不敏感。
不同类型的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最佳时间不同,如糖皮质激素在抗原刺激前24~48小时给药,免疫抑制作用最强,而硫唑嘌呤在抗原刺激后24~48小时给药,抑制作用强;大部分免疫抑制药有抗炎作用。
三适用范围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但免疫抑制剂只能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而无根治作用。
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首选糖皮质激素类,对此类药物耐受的病例,可加用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免疫制剂知识点总结
免疫制剂知识点总结一、免疫制剂类型1.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
其中,干扰素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可以增强免疫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2.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制剂,通过使用人工合成的抗体来治疗相关疾病。
常见的抗体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一种抗体,可以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多克隆抗体是指由多种抗体组合而成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3. 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改造和增殖,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用于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的免疫细胞治疗方法包括CAR-T细胞治疗、免疫细胞疗法等。
二、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免疫制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1. 增强免疫力一些免疫制剂可以增加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干扰素通过增加天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来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清除能力。
2. 抑制免疫反应另一些免疫制剂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过度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来治疗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 靶向治疗一些免疫制剂可以通过靶向特定的抗原或免疫细胞,实现精准治疗。
例如,抗体药物可以通过结合特定的抗原,来靶向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三、免疫制剂的临床应用免疫制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 感染性疾病免疫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1)免疫作用是环孢素的数十倍到数百倍。
干燥症治疗方法哪个最好?【新知识】
干燥症治疗方法哪个最好?
文章导读
干燥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大多数的病因为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当出现干燥症的时候,人体的唾液腺和泪腺的分泌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口干眼干,会出现其他的一些分泌腺体受到连累和影响。
得了干燥症,要及时进行治疗,比如说全身治疗,激素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方面的治疗。
1、全身治疗:
可采用激素与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亦可试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辅酶Q10,左旋咪唑和胸腺素等,但应注意药物利弊。
2、激素:
病情稳定者,应避免激素治疗,合并各种结缔组织病者为激素应用的指征,可采用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缓解后递减剂量,尽早撤除激素,如需要维持治疗以隔天为妥。
3、免疫抑制剂:
常用的有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CTX100~200mg/d(成人),硫唑嘌呤为100~。
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免疫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的区别
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免疫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的区别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免疫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的区别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见于肠道粘膜。
治疗克罗恩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饮食调节等。
其中,药物治疗占据了主要的治疗手段。
在药物治疗中,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是两种常用的类别,它们有着不同的机制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区别。
一、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药物,其作用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免疫调节剂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
1.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由生物技术合成的大分子药物,其作用通过靶向特定的免疫分子或细胞进行调节。
常见的克罗恩病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抗白细胞介素(IL)-12/23抗体、抗整合素α4β7抗体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改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克罗恩病的症状。
2. 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主要是针对克罗恩病中的免疫细胞进行调节,以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
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其作用是通过干扰免疫细胞的DNA或RNA合成,减少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二、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降低克罗恩病病情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非糖皮质激素两大类。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合成的类固醇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来减轻炎症。
糖皮质激素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快速缓解急性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免疫抑制等。
2. 非糖皮质激素:非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通过干扰免疫细胞信号传导而发挥作用的药物。
常见的非糖皮质激素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其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剂类似,但副作用相对较轻,更适用于长期治疗。
三、免疫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的区别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在治疗克罗恩病时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机制。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免疫抑制疗法中常见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增殖和抗代谢药、抗体类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主要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对细胞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
这些药物能够与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同时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然而,长期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高血压等。
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是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西罗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增殖过程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等。
抗体类也是免疫抑制剂的一种,主要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巴利昔单抗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淋巴细胞结合并抑制其功能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抗体类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等,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的疗效和适用范围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疗法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时,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肌酐偏高吃什么药,常见的有这三种【健康小知识】
肌酐偏高吃什么药,常见的有这三种
文章导读
对于肌酐偏高这一现象,我们是可以通过服用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的,可以
服用的药物主要分为免疫抑制剂,利尿药以及激素类药物这三种,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在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xa01、免疫抑制剂:肾病患者,在使用激素副作用太大,或是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酸胺、硫鸟瞟吟、环饱霉素A、长春新碱、雷公藤多甙等,但是副作用较大。
\xa0 \xa02、利尿药:一般情况下在用药几天之后会有尿液出现,不必要使用利尿剂。
对发生严重水肿的肾炎患者,可以选用利尿剂,通常使用的利尿药有呋塞米,最好是先输
低分子的油旋糖酐,但是效果不显著。
\xa0 \xa03、激素疗法:肾炎患者最常用的药物,是泼尼松,根据疾病的类型、患儿
对泼尼松的反应等,分别采用短疗程、中疗程及长疗程。
短疗程用于初治的单纯性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区别
文章导读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病的话都希望药到病除,退一步也想一吃药就能有效果,
但事实上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特别对于一些特殊的病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比较漫长的。
而像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疮、皮肤病等,这些都可以用到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药物治疗,可医生却有的开的一种,有的两种都开了,这只能根据病情来,那么免疫抑制
剂和激素区别在那里呢?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
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
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膜肾球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
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
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
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激素类药物作为一种药效迅速明显但副作用同时也很严重的药物,一直以来都是倍受争议,一般医院不到万不得已是尽量避免使用该
药物的。
当然不是一回事,首先是价格,激素便宜,免疫抑制剂低昂对贵不少;其次是副作用,
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对身体有很大的副作用,而免疫抑制剂要小很多;在看具体的病,有些病如果可以使用大剂量的激素进行冲击治疗,可以使用激素,如果是慢性病、且易复发的自
身免疫性疾病,还是用免疫抑制剂进行长期治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