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造一艘小船》教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载重时船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小船,并测试船的载重能力。
3.全班交流并评出“载重冠军船”。
4.引导学生共同交流:增加船的稳定性和载重量的具体方法。
1.各组明确比赛规则,并进行动手实践。
2.展示小船
3.交流评比
4.观察了解
5.交流并得出结论。
采用动手实践与竞赛评比相结合的探究方式,既增强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科学态度。
《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已经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但对于相同重量的同一类物体,如何增加它的排开水量已达到增强装载量这一问题,却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践,因此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集中展示引入新课
1.上一节课,老师让每个小组在课外设计一艘小船,下面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一下自己造的小船吧!(展示时请当众用垫圈验证一下它的载重能力。)
2.大家所展示的小船造型都很精美,但在载重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
3.引导学生猜测小船载重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三)联系生活开阔视野
1.课件展示: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船只,让学生感知船的发展历程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2.交流活动:如果你将来成为了一名船舶设计者,你准备设计出一艘怎样与众不同的船只?
1.观察、感知
2.交流汇报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感知船的发展历程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板书设计:4.造一艘小船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4.今天,老师就让大家公平比试一下:如何用重量、材料都相同的物体造一艘载重量最大的小船。
1.展示并验证船的载重能力。
2.小组交流
3.猜测原因
4.明确研究主题
从各组小船载重量的差异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控制变量对于研究物体沉浮能力的重要性。
(二)控制变量深入探究
1.比赛规则:
①以承载垫圈数量作为评判载重量的标准。
越大→物体易浮
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越小→物体易沉
教学难点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学情分析
本课时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继续感知物体排开水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它的沉浮状态,并且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评比活动,均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每组学生: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圈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