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区的创设与指导

合集下载

科学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_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方案

科学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_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方案

科学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_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方案
1.选定区域:选择一个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安全卫生的区域,例如教室的一角或走廊的一侧。

2.布置环境:将科学区的环境布置得丰富有趣,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触摸、探索和学习。

可以在这里摆放各种实验器材、工具、材料和科学书籍,还可以挂上海报、贴上图片,制作一些简易的科学模型和展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制定规则:在科学区内设置一些规则,让孩子们学会自律,遵守安全和卫生规范,如不乱扔材料、不乱跑乱跳,使用实验器材时要注意安全等。

二、科学活动指导
1.科学探究:让幼儿通过自己观察、探索、实验和讨论,发现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如观察昆虫、植物、水、空气等自然现象,制作简易的电路实验、水密度实验、风筝实验等。

2.科学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如制作拼图、玩具模型,进行科学迷宫、科学竞赛等游戏。

3.科学故事:讲述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小蚂蚁和大石头》、《水的秘密》等。

4.科学实践: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奥秘。

如制作纸飞机、纸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进行植物种植、
动植物观察等。

以上是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的一些内容,科学区的创设和活动指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变,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开启他们的科学探究之旅。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在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科学区的合理布置和指导,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儿园科学区创设的重要性、具体的指导方法和如何评估科学区成效。

一、幼儿园科学区创设的重要性科学区是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设一个具备科学实验、科学游戏和科学探究等多个功能的科学区,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科学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通过在科学区中的参与,幼儿可以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和思考,提高幼儿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科学区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二、科学区创设的具体指导方法1. 科学区的布置在创设幼儿园科学区时,我们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认识和操作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可以包括放大镜、天平、显微镜、温度计等一些幼儿易于操作的工具。

此外,合理布置科学区的空间,使其具备观察、实验、展示等多个功能区域。

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他们在科学区中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2. 科学区活动的设计与引导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合作、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评估科学区成效的方法为了评估科学区在幼儿成长中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 观察记录法: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区的活动表现,记录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注意力集中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以便了解他们在科学区中的成长和发展情况。

2. 作品展示法:鼓励幼儿将自己在科学区中的发现、实验结果等制作成作品进行展示。

2024年幼儿园科学区角方案

2024年幼儿园科学区角方案

2024年幼儿园科学区角方案一、背景介绍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敏感期,在科学教育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科学区角作为幼儿园的特色区域之一,应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目标设定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和实验设备,为幼儿提供探索科学的机会和场所。

4.通过科学区角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

5.搭建幼儿家庭与幼儿园的桥梁,加强家园合作。

三、活动设计1.主题布置根据不同的科学主题,设置相应的布置,如太空、自然、生物等。

使用明亮的色彩和夸张的道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布置含有科学元素的角落,如宇航员服饰、昆虫标本、显微镜、植物标本等。

2.科学实验区设立一个简单的实验区域,提供一些适合幼儿的简单实验,如水的冰、水的蒸发、纸的变化等。

配备必要的实验工具和安全措施,确保幼儿的安全。

3.观察区域设置一个观察区域,用于展示一些有趣的实物和生物,如昆虫、植物、石头等。

提供放大镜和放大镜,让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和探索。

4.材料搜集角在科学区角设置一个材料搜集角,提供一些常见的科学材料和工具,如磁铁、镜子、金属、绳子等。

鼓励幼儿自主搜集和使用这些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索。

5.探索角在科学区角设置一个探索角,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供一些问题提示卡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答案。

同时,通过和其他幼儿的合作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科学故事角在科学区角设置一个科学故事角,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和图片。

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7.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科学区角的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来分享自己的科学知识或经验,或者组织一些家庭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区的创设与指导对于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科学区的功能、创设要点、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科学区的创设与指导方法。

二、幼儿园科学区的功能幼儿园科学区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功能:1、激发科学兴趣:科学区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科学区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现象、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和推理解决问题,促进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3、培养动手能力:科学区鼓励幼儿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和制作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4、促进合作与交流:科学区活动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幼儿园科学区的创设要点幼儿园科学区的创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布局:选择合适的场地,规划科学区的布局,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2、设备与材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科学教育的目标,提供合适的实验设备、材料和工具。

3、安全保障:确保科学区的安全环境,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4、指导方法:制定科学区的指导方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探究,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幼儿园科学区创设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个幼儿园科学区创设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1、空间布局:将科学区设置在教室附近,方便幼儿在课余时间进入探索。

区内设有实验区、观察区、制作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2、设备与材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合的实验设备,如显微镜、放大镜等,以及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如水彩、黏土、剪刀等。

3、安全保障:确保实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避免使用有毒或危险的实验材料,提高安全意识。

4、指导方法:教师制定科学区的指导方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探究。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一、活动背景幼儿园科学区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科学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自主探究和操作,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创设一个适合幼儿探究和学习的科学区至关重要。

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4、培养幼儿合作学习和分享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1、场地准备:选择一个安静、宽敞、明亮的空间作为科学区,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操作和探究。

2、材料准备: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科学实验材料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各种植物、动物标本、电路元件、磁铁、沙土等。

同时,也要准备一些记录表、笔等辅助工具。

3、教师指导:教师需要在科学区中观察幼儿的操作和探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

四、活动过程1、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有趣的现象来引入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会结冰?”等。

2、探究实验: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究实验。

例如,幼儿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或者用磁铁吸引各种物品,或者组装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等。

3、观察记录: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图画或符号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或电路连接情况。

4、分享交流: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心得体会。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们是怎么做的?”等。

5、教师点评:教师对幼儿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成功地创设了一个适合幼儿探究和学习的科学区。

在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合作学习和分享的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区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探究区的创设与指导

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 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 及同一年龄段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采 用层次性策略,这样既能够关注到幼儿 的个体差异,使大家在操作中均能得到 发展,体验成功感,又能使教师的指导变 得 有 目 的 、有 计 划 、更 有 利 于 幼 儿 的 发 展 。 如 大 班 探 究 区 活 动《斜 坡 上 的 发 现》中 ,在 个 别 能 力 强 的 孩 子 游 戏 成 功 后,教师可提供不同高度的斜坡,让他们 探索不同高度的斜坡,用两个一样的物 体同时下滑,哪个先从斜坡滑下来?这 对孩子既是一个提高,又是一个挑战。
二、科学探究区中教师的指导
在科学探究区教师是间接的指导 者,只对孩子进行隐形的帮助,给他提供 合适的材料,引导他思考和解决问题。
(一)引导幼儿开展自主学习和深度 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幼 儿的经验是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 成的,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 “真枪实弹”地“搞科学”,从而体验探究 的乐趣,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并在后续的 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得到不断丰富。在科 学探究区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建 立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幼儿才 能将科学探究一步步引向深入。
3. 材料的辅助性 幼儿在不断操作 摆弄材料中,会发现一些现象,也会产生 许多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教师 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予解答,而是要通过 不断增添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设 法寻找最终的答案。如磁铁是幼儿喜欢 的探索材料,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该考 虑到探索的几个点,磁铁跟什么相吸引、 什么时候会排斥,还有一些小的磁铁探 索道具,在玩的过程中,会碰撞出答案。
(四)跟随幼儿兴趣及时生成新的探 究内容
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玩的乐此不疲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探究区探究的内 容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期初年级组内教 师通过不断地观察和研究探讨,并对以 往开展的科学探究区的前期经验上做相 应 的 调 整 ,最 后 设 定 每 学 期 探 究 主 题 。 科学探究区的活动内容大部分是基于主 题活动背景下的科学游戏活动。一部分 是主题内容的前期经验储备,另一部分 则是主题活动中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延 伸 ,是 对 集 体 教 学 内 容 的 巩 固 与 拓 展 。 活动内容基本上与幼儿园近期开展的主 题活动保持一致。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精品课件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精品课件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以及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合作、分享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天气变化图片等)。

学具:放大镜、种子、花盆、浇水工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植物标本、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动植物生长过程、天气变化规律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4. 课堂实践(1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生长过程播种发芽成长结果2. 天气变化规律晴天阴天下雨下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填写。

2.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答案:根据实际操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生长过程和天气变化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实践3.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4. 作业设计的实际操作与记录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跟进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具,使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所学内容。

2.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件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件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解析材料。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科学区域活动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原则、组织方法、指导策略等方面内容。
3.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学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创设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科学探索环境。
3.提高教师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指导、评价能力,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富有层次的科学区域活动。
教学重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原则、指导方法和评价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学生需在课后反思自己在设计科学区域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富有层次的科学区域活动。
4.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科学区域活动。
5.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区域活动,并分享设计思路。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六、板书设计
1.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原则
-富有层次、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安全性高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书的第三章“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及第四章“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过程组织、方法指导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案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案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旨在介绍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

第二部分:背景科学区域活动是指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自由探索、实践科学知识和理解科学原理的区域。

它可以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设计原则1. 融入日常生活:将科学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结合,使幼儿能够在日常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和原理。

2. 激发兴趣: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和探索。

3.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4. 多元化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第四部分:活动设计1. 研究动物足迹-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了解动物的特征。

- 活动步骤:a)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不同动物的足迹。

b)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猜测动物的种类和习性。

c) 回到教室,制作动物足迹模型,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实践。

2. 探索生长-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 活动步骤:a) 培育一些易于生长的植物,如豆芽或小麦苗。

b) 让幼儿参与种植过程,并负责每天给植物浇水和观察生长情况。

c)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水、阳光和土壤等因素。

3. 发现浮沉-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 活动步骤:a) 准备一个水槽和一些物体,如木块、泡沫球等。

b) 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木块会浮起来?”。

c)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物体浮力和密度的关系。

第五部分:活动指导1. 提供材料和资源:准备各类实验工具、生活用品等,以支持幼儿开展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

2. 引导问题提出: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科学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的科学活动方案

科学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的科学活动方案

科学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的科学活动方案科学区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因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科学学习不是听科学、记科学,而是实实在在地”做”科学,是像科学家一样亲历探究的过程,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

那么,怎样创设科学区才能引导幼儿真正地”做”科学,实现科学区的价值呢?对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一、环境创设科学区在氛围营造、空间布局、场地设置、物品陈列等方面要能较好地适应科学区活动的特点,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1.营造安静的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心理氛围的支持。

为此,科学区可与数学区等相对安静的区域相邻,远离活动室门口或窗口,尽量避免和音乐区等比较嗜杂的区域相邻。

可利用多层的材料柜、材料架形成一定的隔挡,围合成半封闭、半开放的区域格局,形成相对独立且安静的空间。

科学区内既可设一些固定的操作台,满足幼儿持续探究的需要,也可利用集体教学用的大方桌满足多人同时参与或合作的需要。

操作台可考虑靠墙摆放,以减少干扰,有助于幼儿专心操作和探究。

有些比较吵闹或者需要较大空间进行操作的活动,如筛豆子、钓鱼(利用磁铁)等,也可视情况灵活安排到活动室其他适宜的空间进行,不必限制在一个严格框定的空间内,以此满足科学区不同活动的具体需要。

2.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不同年龄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具有差异,我们需要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小班幼儿身体动作还不够协调,有目的选择活动的意识不强,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更喜欢场景化的操作环境。

为此,小班科学区宜使用通透性强的材料架来储存材料,且架子不宜太高,摆放的材料不宜过多过满,以相同类型的平行材料为宜,以满足多入同时操作的需求。

材料架宜与操作台相邻,方便幼儿一目了然地看到材料,就近拿取操作。

随着活动的推进,可把新投放的材料放在显眼的高处,将旧的活动材料暂且移至架子底层,并逐步替换更新,以此不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科学认知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有效地创设科学区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下面是关于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有效创设的一些建议。

一、环境创设。

科学区域的环境应该是一个鼓励幼儿探索和实验的地方。

要设置一个专门的科学区域,可以是一个角落或一个专门的房间。

区域内要有充足的天然光线和通风,给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要准备一些科学实验用具和材料,包括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秤等工具,以及玻璃瓶、容器、管子等不同的容器。

这些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要设置一些展示区域或者展示柜,供幼儿展示他们的科学实验结果和作品。

二、活动内容。

科学区域的活动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相结合,有趣、实用且有针对性。

可以通过一些主题活动来进行,如水的性质、空气的特点、动物与植物的生活等。

活动可以包括观察、实验、探索和创造等不同的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科学的奥秘。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观察活动中,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探索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在实验活动中,可以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科学原理和规律。

三、教师角色。

教师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要发现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特长,关注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幼儿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要及时地对幼儿的科学区域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幼儿的努力和成果,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四、家园合作。

科学区域活动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参与。

家长可以在家中给予孩子科学知识的启发和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区域活动,并与教师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科学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一、引言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通过与同伴和材料的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创设和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

二、创设区域活动环境1. 合理规划活动区域: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活动区域的大小和布局,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

同时,根据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语言区、科学区、艺术区等。

2. 丰富区域材料:提供多种适宜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例如,在语言区提供绘本、故事机等,在科学区提供各种实验器材和教具等。

3. 创设安全环境:确保活动区域内的环境安全,避免任何可能造成伤害的隐患。

对活动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三、制定区域活动规则1. 与幼儿共同商讨规则:让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参与度。

通过与幼儿讨论,共同制定出合适的活动规则。

2. 明确规则要求:规则要简单明了,易于幼儿理解。

例如,规定每个区域的人数、活动时间、噪音控制等。

3. 强化规则意识:在活动前重复提醒幼儿规则要求,并在活动中对遵守规则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四、教师指导策略1. 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灵活运用指导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例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指导法,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采用参与式指导法,通过与幼儿一起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 适度介入指导: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要适度介入,不要过度干预幼儿的活动。

当幼儿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度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4. 评价反思调整: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1、科学区域的规划:幼儿园科学区域应该设立在宽敞明亮的场所,可以设置为一个有足够空间的房间或者是室外活动区域。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安全和便利性。

科学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生物区、物理区、化学区等,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科学体验。

2、科学区域的设施:科学区域需要配备适合儿童使用的科学实验工具和设备,如放大镜、显微镜、计算器、磁铁、天平、试管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一些科学实验材料,如水、沙子、泥土、纸张、塑料杯等。

这些设施和材料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和探索科学知识。

3、科学区域的布置:科学区域的布置应该简洁明了,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布置,比如在生物区可以设置一个小鱼缸或者是蚕室,让儿童观察和学习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在物理区可以悬挂一些小型的物理实验装置,让儿童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在化学区可以设置一个实验台,让儿童参与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等等。

可以根据季节和主题进行装饰,增加科学区域的趣味性。

4、科学区域的活动:科学区域应该设置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科学活动。

比如在生物区可以进行观察小动物、植物的活动;在物理区可以进行小型物理实验的活动;在化学区可以进行简单化学反应实验的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或者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让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来体验科学的乐趣。

5、科学区域的引导:在科学区域的活动中,教师要进行适度的引导。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儿童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和观察,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科学规律。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故事书等,让儿童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科学知识。

6、科学区域的评估:科学区域的活动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来了解儿童的科学认知水平和乐趣。

教师可以观察儿童在科学区域的表现和兴趣,记录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总结,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反应和提问。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案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案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造能力。

为了提高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质量,我们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有效指导。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设计和指导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科学奥秘。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科学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教师对科学区域活动的认识。

2. 学习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提高教师组织科学活动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科学区域活动的概念与特点2. 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3. 科学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4. 科学区域活动的类型与案例分析5. 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四、活动准备1. 教案、课件及相关资料2. 科学实验器材和教具3. 活动场地和环境布置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发教师对科学区域活动的兴趣,导入本次活动。

2. 讲解:介绍科学区域活动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让教师了解科学区域活动的基础知识。

3. 分享:分析科学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与组织科学区域活动,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

5. 实践:分组进行科学实验或活动演示,让教师亲身体验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7.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题目,让教师课后思考与实践。

六、活动延伸1. 观摩优秀科学区域活动案例:组织教师观看其他幼儿园或教育机构的成功科学区域活动案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结合自己园所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2. 设计自己的科学区域活动:让教师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设计适合自己园所的科学区域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材料等。

3. 分享与讨论:教师之间相互分享自己设计的科学区域活动方案,并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科学区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科学区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科学区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学习的地方,为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区被引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

学习区是指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区域。

而在学习区中的“科学区”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区域,旨在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设置、引导等方面,探讨幼儿园科学区的活动指导。

1. 科学区的设计与设置科学区是幼儿园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区域,要注意它的设计与设置,以满足幼儿在科学学习中的需求。

(1)色彩搭配与物品摆放科学区的颜色搭配应以明亮、鲜艳的颜色为主,如橙黄色、天蓝色等,以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物品的摆放应有秩序,避免混乱,以方便幼儿探索和实验。

(2)学习用具的准备科学区的学习用具要齐全、完整,并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可以准备一些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等实验工具,以及科学书籍和图表,供幼儿使用和参考。

(3)安全措施的考虑科学区中的实验器材和物品要注意安全性,避免幼儿不当使用造成伤害。

可以设置一些标志或线条,提醒幼儿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如禁止接触强酸碱等。

2. 科学区的活动引导科学区的活动引导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关键,需要幼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兴趣引导与开放性问题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是自然而然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同时,在活动引导中,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举个例子,当幼儿发现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的时候,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下去,有些会浮起来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课堂讲解与实际操作在幼儿园科学区中,幼儿教师的角色也体现为一位引导者和讲解者。

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进行简短的课堂讲解,介绍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方法,并引导幼儿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和记录。

例如,在讲解水的变态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亲手将水烧开,观察水的变态过程,并在观察完后,帮助幼儿进行记录,如绘画、写字等。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科学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可以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

一、设立适宜的活动区域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首先需要设立适宜的活动区域。

科学区域应当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创新气氛的地方,幼儿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

科学区域的空间应当宽敞明亮,配备各种科学器材和实验用具,让孩子们可以充分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科学区域的布局应当合理,活动材料和工具应当摆放整齐,方便幼儿自由取用,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进行科学探索。

二、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为了有效创设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各种颜色的水、磁铁、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测温器等各种科学器材和实验用具,以及各种科学书籍、图片和视频资料。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和挑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和思考。

三、引导师生互动在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中,师生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师应当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和指导,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和尝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老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进行主题活动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主题活动。

在植物生长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自己的小型种植实验;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物质的混合和分离实验;在天气变化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观察不同天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PPT课件

幼儿园科学区创设与指导PPT课件

大班科学区的指导策略:
环境中有丰富的、符合教育目标的操作材料, 并鼓励幼儿根据探索的需要收集、制作相关材 料。
班级中有丰富的科学类图书及与近期活动相关 的材料。
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探索时间。
教师经常向幼儿提出各种有关事物、现象的问 题,使幼儿勤于思考。
鼓励幼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尝试,敢于 探索。
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记录或表达自己探索的过 程和结果,与同伴分享探索时的发现和体验。
中班幼儿活动特点及表现:
常常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到好奇,喜欢问为什么。 想象力丰富,爱幻想。 急于见到探索结果,如:常常将自己种植的种子挖 出来看。 开始探索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寻找原因。 喜欢新鲜事物,但持久性不强。 对事物的认识和解释往往从主观意愿和个人感觉出 发。 喜欢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象。 常把操作材料当成玩具。
中班科学区材料特点;
幼儿的部分实验需要投放记录表进行个人记 录,记录内容包括:自己的学号、结果,可 以用√×等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背景上可以将幼儿记录的结果以集体的方式 呈现,也可以是大家发现有规律的经验。 材料投放每种材料都放一个即可。 材料可以设计为两名幼儿一起完成的内容。
中班科学区呈现方式:
中班科学区游戏
目标: 能对身边的事物、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并 从中体会快乐。 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积极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尝试学习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 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探索过程、方法与结果,分 享探索的快乐。 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 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学会清理、整理玩具物品。
大班幼儿科学区特点及表现:
喜欢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过程及其 结果感兴趣。
积累了初步进行科学小实验的经验和 方法,如实验的步骤、记录的基本格 式、对材料的使用、物品的整理等。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件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件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围绕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展开,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具体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科学区域的设置与材料准备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等。

2. 掌握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合适的科学活动。

3. 学会设置科学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及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区域的设置与材料准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等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个具体的科学活动为例,讲解如何根据设计原则进行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参与。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科学活动,并展示分享。

5. 科学区域设置与材料准备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设置科学区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6. 实践操作(2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观察、指导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3. 科学区域的设置与材料准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以“植物的生长”为主题的幼儿园科学活动。

a.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b. 活动内容:观察种子、种植植物、记录生长过程等。

c. 活动步骤:准备种子、土壤、花盆等材料,分组进行种植,每日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d. 反馈与评价: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讨论植物生长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津南六幼教师理论学习内容
中一班张庆娜
幼儿园科学区的创设与指导
[摘要]
益智区材料投放前的准备及材料投放时应注意的原则: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性原则;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摆放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幼儿在活动时应遵守的规则和交流情况。

[关键字] 材料规则相互交流
区域活动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材料是幼儿活动场所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益智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序上信赖于材料的提供。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投放前:
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是准备区域材料的前提条件。

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根据孩子来自生活中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材料。

如,我们在主题活动“可爱家乡”中,孩子很感兴趣,我们让孩子再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家乡,让孩子在宽松的区域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孩子们节日里外出去游玩了,他们会带来许多不同名胜地的风景照,以及不同景点的门票,孩子们会高兴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就在区域活动中,把孩子们零星的知识内容,进一步丰富,充实,我们从迁安地图深入到中国地图,地图的拼图,各地景点照片的收集,家乡的土特产,家乡的名人,家乡之最家乡历史等,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祖国,了解世界,扩大眼界,热爱自然。

因为有许多的地方是孩子们去过的,他们会十分喜欢。

二、材料投放时应注意的原则:
1、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看,幼儿认识事物具有直观形象特点,认识事物多信赖于感知觉,而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的较为丰富感性经验。

其次,材料有时属于集体教学的继续、补充,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并配合集中教育活动的进度拟订益智区的具体教育目标,安排活动内容,适时增加操作材料。

例如:中四班在上午教师的科学活动中幼儿了解“镜子的秘密”,在下午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在科学区投放许多的镜子和玩具,让幼儿用两面镜子捏成不同的角度照一下玩具,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在照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两面镜子彼此成直角,玩具放在中间镜子中会出现3个玩具,如果两面镜子间的角度越小,出现的玩具就越多。

通过这种操作活动,不仅巩固了上午学习内容,从而加强了幼儿在操作中的观察
力和发现感知镜子反光玩具和折射的科学现象。

2、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性原则
在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去探索、去发现,因为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

在提供材料中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允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

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配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怎么样”,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为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最初探索。

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

也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就容易放弃或用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手法。

通过材料,使幼儿在作作玩玩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性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

如中四班“有趣的弹簧”活动后,老师在科学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及粗细不同的铁丝,让幼儿继续探索弹力现象与技术制作,使幼儿体会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在材料提供上,也更注意经济性原则,以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5、摆放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
利用把多样化的材料分类放在开放性的较矮的木柜的格子里,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并用文字或图来表示物品摆放的位置,这样,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联放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另外,材料在材质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幼儿操作前,我们要详细的给幼儿讲述操作的规则,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安全等。

在科学区、益智区的材料摆放上,我们除坚持材料投放的原则性外,还更注意材料摆放的艺术性。

因为材料是区域活动灵魂,幼儿依靠材料为载体,在与材料相互中发展。

在突出材料摆放的艺术性中,我们注意师幼互动、师生共同设计作品;注意家园互动,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材料收集;注意把道具的形象设计、美丽的色粉、有趣的名称和可操作性、可探索性容入到材料的艺术制作中。

三、活动中的规则
制定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

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和孩子们一起来制定的,这样即付合孩子们活动的需要,也容易记住和自我约束。

比如固定物品的取放规则,可以自由选择物品,但用完后,一定要整理好放回原处。

为了控制人数,我们就用挂牌的方式,如果今天的牌子已经用完了,能不能再进去了。

可以自由张贴自己的作品,和带来的资料,但不能破坏或者破坏别的小朋友已经贴在上面的内容。

四、活动中的相互交流
交流包括师生间的交流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认为还是在于,激发兴趣,引导孩子能大胆去尝试,我们的提示语是“真有趣,试一试”“真好玩,我再来!”“真开心,我真棒”。

其实,这也是教师在不同阶段里,对不同层次孩子的引导作用,鼓励方法。

在活动的前期,主要是要引导孩子产生对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不太愿意尝试的,胆子比较小,怕做错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让他敢去试。

第二个层次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体验,又进一步活动的时候,也许会出现新的问题,或者出现一些困难的时候,要求孩子能支持,能进一步去思考,进一步去深入活动。

第三个层次,在于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幼儿,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自信。

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帮助孩子在活动中进一步思考,发现新的经验,孩子们在活动中一次次的尝试,会掌握一些新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也许是零星的,比如,孩子在走迷宫中,发现有时候,一次一次的试,要好多次才会成功,如果从终点开始走,很快就走出来了,可能一次就会成功的。

还有在搭迷宫的时候也是这样,孩子一开始搭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后来,他们知道只要先搭好一条正确的路,后面的都是可以随便加上去的,想复杂就可以多加一点上去。

孩子们的经验,是一点点积累的,当孩子有了一些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点拨,让孩子知道,许多的事情都是有一些规律可以掌握的,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也就要去发现这些。

同一活动区内活动孩子会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每个孩子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的言行,有着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通过相互交流,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

幼儿间互相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发生的,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益智区,也是能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的,孩子们会把自己从不同地方了解到的新的知识点,告诉给别的小朋友。

比如,在迷宫的活动中,孩子新搭好的迷宫,可以让小伙伴一起来走一走,小伙伴们又会给他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当有伙伴来玩他们自己做的迷宫的时候,他们的劳动,他们的努力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