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_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_的程度。
A . 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
B . 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C . 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
D . 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
2. (2分) (2018高一上·广西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韩国棋手李世石与人工智能阿尔法的围棋大战,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关心围棋,而是关心智能化时代人类在未来的命运。
B . 主场作战的中国男足在幸运地以2:0击败卡塔尔后,全国球迷陷入了狂欢,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男足首次打入亚洲区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阶段。
C . 她用灵活自由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形成略带伤怀而又充满温情的迷离意境,使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抒情性。
D . 所谓“生态觉醒”,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3. (2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听闻我即将出嫁,严叔心中甚是垂念,他表示到时一定亲来恭贺。
B . 一位同学在经验介绍会上说:“我殷切期盼同学找对方法,与我共同进步。
”
C . 本人最近感染风寒,身体欠安,不能出席你的新书发布会,深感抱歉。
D . 林海看到有人在他的菜地拔萝卜,遂破口大骂,唾沫星子四处乱飞。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
4. (6分) (2017高二上·昆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
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
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
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
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
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
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
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
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B . 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但它们却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C . 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
在这种活动中,人成了自己心灵的主宰。
D . 无论是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还是在美感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都有它的意义,也都有它的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的区别。
B . 文章在论述时用了许多排比和对称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产生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
C . 在文中,作者认为完全的人应真善美都有,而且作者更肯定人应拥有美感的态度。
D . 文章第四段举了大量的实证,论证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离开人的观点,事物都混然无别,真善美就没有了意义。
B . 真和美是人精神上的需要,一个没有精神需要的人或民族,是一个心灵疾病衰老的人或民族。
C . 时光流转,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它们让我们感到亲切。
D . 造壶可以贮茶,造长城可以抵御外敌,这是人的实用活动;但造壶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造长城求它外观雄浑壮美,则是人的美感活动了。
5. (12分) (2019高二下·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瞎子
(美)坎特
帕森斯先生刚刚跨出旅馆大门,就有一个乞丐沿着大马路走过来。
这是一个瞎眼乞丐,拄着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驳驳的旧拐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路面,慢慢向前移动脚步。
乞丐的脖子很粗,长着绒毛,衣领和口袋上满是油腻,一只大手握着拐棍的弯把,肩上搭着一条褡裢。
看样子,他还卖点什么东西。
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
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
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是幸运。
几年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技工,现在,他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这都是他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冲破层层障碍,艰苦奋斗的结果。
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了步子。
衣衫褴褛的乞丐立即转过身来。
“等一等,先生,耽搁你一点时间。
”
帕森斯先生说:“已经迟了,我有约会。
你想让我给你点东西吗?”
“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确不是,我这儿有些小玩意儿。
”
他摸索着,把一个小物件塞进帕森斯先生的手掌——“挺精巧的打火机,只要一元。
”
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略略感到有些烦恼和尴尬。
他是一个俊雅的男人,身着整洁的灰色衣服,头戴灰色宽边礼帽,手握一根棕榈木手杖。
当然,兜售打火机的人永远不会看到这些……“我不抽烟。
”他说。
“等一等。
我断定你认识许多抽烟的人,买一个作送人的小礼物吧!”乞丐谄媚地说,“先生,你不会拒绝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瞎眼乞丐紧紧抓住帕森斯先生的袖子。
帕森斯先生叹了口气,伸手在内衣口袋里摸出两张五角票来,放进乞丐手中:“当然,我会帮你的。
你说得对,我可以把这东西送人。
或许电梯司机会——”他犹豫了一下,不想显得粗鄙好奇,即使是同一个瞎眼小贩在一起。
“你是不是完全失明了?”
乞丐把钱装进口袋,“十四年了,先生。
”接着,又加了一句,带着一种神经质的自豪,“韦斯特伯里,先生,我过去也是其中一员。
”
“韦斯特伯里,”帕森斯先生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噢,是的,那次化学爆炸……报纸多年都不提它了。
当时它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次灾难。
”
“你想知道我是怎样瞎的吗?”乞丐喊道,“喂,听听吧!”他的话语里含着痛苦,但又带着一种讲故事的人时常有的夸张味道。
“当时,化学药品店里,我最后一个跑出去。
楼房在不断爆炸,跑出去就有了活的希望。
许多人都安全冲出门,跑远了。
当我冲到门口,正在那些大铁桶之间爬动时,后面有人拉住我的腿,说,‘让我过去,你——’他也许是个疯子,谁知道!我试图从心里宽恕他,先生。
但他比我强壮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从我身上爬了过去!他把我踏进尘埃里,出去了。
我躺在那儿,毒气把我包围了,还有火在燃烧,药品在……”他咽下一口唾液——颇为熟练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满含着期望,默默无语地站着。
他或许还会讲出下面的话来:“太不幸了,伙计,不幸极了,那么,我想——”
“这就是那个故事,先生。
”
春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不完全是。
”帕森斯先生说。
瞎眼的小贩发疯似地颤抖起来,“不完全是?你这是什么意思,你——”
“故事是真的,”帕森斯先生说,“除去信口雌黄的部分。
”
“信口雌黄的部分?”他粗野地哇哇叫着,“哎呀,先生——”
“我也曾在化学药品店里待过。
”帕森斯先生说,“可事实不是这样的,是你把我拉回去并从我身上爬过去的,是你比我强壮得多,马克沃德特。
”瞎子好长时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只是一个劲儿地狠狠咽着唾液。
最后,他忍着气,说:“帕森斯,上苍有眼,上苍有眼!我还认为你——”接着,他再一次大声地叫道,“是的,可能,可能,但我却瞎了!我是瞎子,你一直站在这儿让我滔滔不绝地讲啊讲,你一直在嘲笑我!我真是瞎了眼啊!”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
“你走开,我瞎了!你听见没有?我是——”
“算了吧,”帕森斯先生说,“别这样吵吵啦,马克沃德特……我也是个瞎子。
”
(1)下列关于小说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划线句子既交代时间,又以景写情,渲染了和暖的气氛,并以暖春之景烘托帕森斯的怜悯之情、恻隐之心。
B . 帕森斯真诚善良,自尊自强,乐于助人;而马克沃德特自私,缺乏自尊,被别人陷害后不知进取甘于沉沦。
C . 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帕森斯与马克沃德特外貌的对比、德行的对比、人生态度的对比。
D . 文中的春风“温润”而又“刺骨”,营造了一种矛盾即将爆发的氛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作充分的蓄势。
(2)小说结尾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请从文章中找出三处依据,说说结尾为什么“在情理之中”?
(3)小说以“我是瞎子”为题,你认为有何好处?
6. (18分) (2016高二下·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说没有林徽因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
(1)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林徽因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奇女子,文中多处提到她在建筑、学问、诗人、作家等方面的成就。
这也是作者佩服欣赏林的主要原因。
B .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运用细致的笔墨对林徽因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突出表现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C .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意思是说少女时期的林徽因只是像花一样美丽,成长后的她才真正的能够像树一样的坚强面对生活。
D .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林徽因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作为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 . 专家给林徽因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但她又活了10年。
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坚忍、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没有阴暗、卑微、鄙俗的生命境界。
(2)
文章题为“传奇女子——林徽因”,请您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其传奇之处?
(3)
根据选文第五段,说说描写张爱玲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4)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请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生?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8高二上·会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亦不从。
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 .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 .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 .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
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 .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 . 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 . 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
“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 .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 . 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 . 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
②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8. (9分) (2018高三上·建平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诉衷情
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
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1)下面对周邦彦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诗为词
B . 词中老杜
C . 婉约正宗
D . 词家之冠
(2)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落金盘”较之“置金盘”更生动地体现出从摘下到放置的动态过程。
B . “犹有小唇丹”写少女乍尝后残杏留下口红痕迹,极为细腻娇态可见。
C . “齿软”本是形象性的说法,既衬托出了杏之酸又引出下句的“半残” 。
D . 下片前三句以景衬情,描画出少女品杏之后因与期望反差甚大的失落。
(3)这首词上下两片衔接自然,试分析其妙处。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
9. (8分)(2018·江苏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