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资源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法律保护在许多国家,野生动物资源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在一些国家,法律的执行并不够严格,导致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和非法捕猎行为。

加强法律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关键一环。

需要加大对违法猎捕野生动物和非法销售野生动物产品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包括野生动物资源的产权界定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界定等,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生存环境和权益。

二、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它们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需要划定和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加强对栖息地的监测和管理,禁止破坏栖息地的行为,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不受干扰。

鼓励人工保护地的建设,提供更多安全的栖息地。

三、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需要建立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基础之上。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繁殖状况等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建立野生动物资源的数据库,及时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是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捕猎和破坏行为。

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行列中,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力量。

五、加强国际合作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因此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不足及完善建议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是一项涉及生态、环境、法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作。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野生动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不足之处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法律法规仍存在漏洞和不足。

例如,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违法行为的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给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

森林砍伐、草原开垦、水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严重威胁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 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依然存在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利益,非法捕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

此外,一些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从地下转向网络,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

4. 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足尽管我国政府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仍有部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一些地区,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存在。

5.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林业、渔业、农业等。

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协调配合不顺畅,导致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二、完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现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野生动物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2. 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严格审批涉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项目,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 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监管,切断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链条。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反思与完善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反思与完善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反思与完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完善路径。

动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理念滞后、法律制度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动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历史演变,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动物保护立法的成功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本文还将关注动物保护法的实施效果,探讨如何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法律意识等途径,确保动物保护立法得到有效执行。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工作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不足。

我国动物保护法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动物保护行为,为动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我国动物保护立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新兴问题,如生态补偿、动物福利等尚未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仍需加强。

因此,我国动物保护立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将新兴问题纳入法律保障范围,提高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加强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动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野生动物保护法心得体会》

《野生动物保护法心得体会》

《野生动物保护法心得体会》中华人民共与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与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有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与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障依法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有关活动的组织与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培养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与谐进展。

第五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有关保护规划与措施,并将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纳入预算。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事业。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是指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生息繁衍的重要区域。

第六条任何组织与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

禁止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任何组织与个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与机关举报或者者控告违反本法的行为。

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机关对举报或者者控告,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野生动物保护与栖息地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与栖息地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与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野生动物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野生动物保护和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平衡: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和功能。

它们通过控制繁殖过多的其他物种,维持了生态平衡。

如果某个物种数量过多或过少,都将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 濒危物种保护:许多野生动物正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

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经济价值:野生动物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保护野生动物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给当地居民带来收入。

二、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1. 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

保护栖息地意味着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从而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2. 水资源保护:湖泊、河流和海洋是许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通过保护水域的水质和水量,可以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并维持生态平衡。

3. 森林保护:森林是许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也是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的重要场所。

保护森林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并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野生动物保护与栖息地保护的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捕猎、贸易和破坏栖息地等活动的打击力度,确保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2. 国际合作:加强跨国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与栖息地保护的工作。

通过国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保护效果。

3. 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和栖息地保护的意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活动。

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大家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4. 可持续开发: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野生动物和栖息地的保护。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变化,野生动物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灭绝的风险。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关键。

各国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禁止野生动物的非法狩猎、捕杀和贩运,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保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还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贸易的监管,杜绝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现象,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不受滥捕滥杀和贩运的威胁。

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和专家们应当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繁殖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报告,为相关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应当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研究,开展保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寻求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帮助濒危物种重建种群,减缓其面临的灭绝风险。

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途径。

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宣传活动、开展社区教育、制作宣传材料等,向公众普及野生动物的保护知识,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和认识,引导公众爱护野生动物,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还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专业水平,确保野生动物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

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必由之路。

野生动物的迁徙和分布不受国界的限制,许多濒危野生动物种群跨国分布,因此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保护这些物种。

各国应当加强信息交流与分享,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共同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野生动物面临的各种威胁和挑战。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科研人员应当加强研究,公众应当提高保护意识,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为了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我们需要研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非法捕猎和交易,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它们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所以保护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措施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优化生态环境、恢复植被等方式来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划定和规划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加强保护区的管理,严禁非法开发和破坏,确保野生动植物的生命安全。

优化生态环境: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等措施,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推行绿色出行、减少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减少对栖息地的破坏。

恢复植被: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帮助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栖息条件。

可以通过种树造林、抚育野生植物等方式,增加栖息地的可持续性。

二、减少非法捕猎和交易非法捕猎和交易是导致野生动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这些行为。

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非法捕猎和交易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违法人员的惩戒力度,通过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震慑其他潜在违法者。

提高监控能力: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监控和监测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红外线摄像机等,对野生动物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野生动物保护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捕猎和交易行为。

通过加强情报交流、合作执法等方式,形成合力,确保野生动物的安全。

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公众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才能形成强大的保护力量。

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开展宣传讲座等方式,增加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实施与监督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实施与监督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实施与监督机制野生动物保护法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法律,对于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仅仅有完善的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确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本文将探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实施与监督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法律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方共同配合,形成合力。

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保护区建设、监测与管理工作。

其次,执法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另外,社会组织和公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举报、监督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增强法律的执行效果。

同时,加强对相关行业的指导和监督,遏制盗猎、非法贩运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二、监督机制为了确保野生动物保护法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

一是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二是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监督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工作,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效实施。

同时,完善相关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目击者、群众等向相关部门提供违法线索,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整体的监督效果。

此外,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野生动物、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与监督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打击。

建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二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可能导致监督不力、漏洞百出等情况。

建议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和机制,加强社会监督,确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实施与监督机制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浅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

浅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

浅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发布时间:2023-01-16T02:24:02.54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8月第16期作者:李嘉欣白秋实焦林帆[导读] 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过度利用和不断地破坏环境,以导致许多物种面临生存危机。

栖息地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李嘉欣白秋实焦林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摘要: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过度利用和不断地破坏环境,以导致许多物种面临生存危机。

栖息地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从立法保护的视角对强调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是从源头解决问题,因此我国应当建立系统的栖息地保护制度,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及信息披露工作,构建生态保护优先的价值取向,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栖息地生态1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概念界定1.1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划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或者委托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档案。

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的调查、监测和评估结果,确定并发布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相关自然保护区域,保护野生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对不具备划定相关自然保护区域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划定禁猎(渔)区、规定禁猎(渔)期等其他形式予以保护。

1.2 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必要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为活动频繁,使得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在残存的边远山区、森林、草原、沼泽和荒漠中,分布区域已经相当狭窄。

很多濒危动物种类的分布仅在我国的某一局部地区,而且有些动物种群被不断发达的铁路、公路分割成互不联系的独立群体,群体内部得不到杂交组合近亲繁殖,使品种日益退化。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研究与思考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研究与思考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研究与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深度思考。

动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动物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动物保护立法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历史演变,分析了现行法律法规的优缺点,并指出了在动物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完善动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升执法力度、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文章还深入思考了动物保护立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应如何与国际接轨等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动物保护立法实践的对比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思路和路径。

本文旨在为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我国动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动物保护立法理论基础动物保护立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伦理观念。

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为动物保护立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支撑。

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繁衍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

因此,保护动物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更是对人类自身权益的保障。

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伦理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动物保护立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和资源,它们也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权利。

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理念强调在利用动物的同时,应当尊重动物的生命和感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也是动物保护立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石,它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直接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恢复。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们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保障人类的福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野生动物栖息地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态空间,法律手段成为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首先,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基础。

政府应当制定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区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

例如,划定特定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并在法律中明确这些区域的边界和保护级别。

同时,对于在保护区内进行的非法采伐、开垦、狩猎、捕捞等活动,要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包括高额罚款、刑事处罚等,以增加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是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关键。

执法部门应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巡查和监管。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及时发现和查处破坏栖息地的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再者,法律应当规范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开采、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时,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

如果项目可能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重大影响,应当要求开发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设置生态廊道、进行栖息地恢复等,或者直接否决该项目。

并且,对于已经造成栖息地破坏的项目,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恢复原状,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途径。

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跨越国界,如候鸟的迁徙路线、跨境河流流域等。

因此,各国需要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公约和协定,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共同打击跨国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和栖息地破坏行为。

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利益。

很多野生动物栖息地周边都有居民生活,他们的生计可能与栖息地的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的关联。

我国野生动物法律保护的现状研究

我国野生动物法律保护的现状研究

我国野生动物法律保护的现状研究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我国对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也是不断完善和加强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野生动物法律保护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野生动物法律保护的基本情况我国对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2004年对该法进行了修订。

该法规定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

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对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在立法方面,我国对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我国还对非法狩猎、非法捕捞、非法贸易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禁止,对违法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这些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也为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现有问题分析尽管我国对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法律执行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法律执行力度仍然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和惩处。

一些依法受到处罚的违法行为者,由于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往往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形成了一种违法成本低、风险小的现象。

2. 保护力度不够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上,我国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面临着开发利用的压力,导致野生动物的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

一些非法的砍伐、盗猎活动也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

3. 法律保护空白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野生动物法律保护的空白。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反思与完善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反思与完善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反思与完善一、概述动物保护立法,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公众对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动物保护立法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在体系上尚不完善。

虽然已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针对伴侣动物、实验动物等其他动物类别的保护法律尚显薄弱,导致这些动物在面临虐待、遗弃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动物保护立法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执法力度不够,对于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不够严厉,导致一些人对动物保护法律置若罔闻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对动物保护案件的处理存在一定困难,如取证难、定罪难等问题,影响了法律的有效实施。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在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方面也有待加强。

公众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直接影响立法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在动物保护宣传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力度尚显不足,导致公众对动物保护法律的了解和认同度不高。

针对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和不足,有必要进行深入反思和完善。

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和司法实践、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动我国动物保护立法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1. 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上,更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进步。

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每一种动物的存在都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消失将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动物保护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的基石,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食物、药物和生态服务等。

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现状及思考建议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现状及思考建议

窃地2020年(第41卷)第7期M M M i#病预防、免疫程序制定提供依据。

疾病发生状态等的高效准确的方法。

在无抗养殖时代,养殖场应加强实验室检测或提高与国家认可的相关实验室 合作的意识,开展基础的检测试验,如免疫检测、药敏试 验、消毒剂常规检验等,这可以为养殖场在疾病预防、免疫 效果验证、霉菌毒素预防、消毒效果验证等多方面提供参 考依据。

3.1免疫监测免疫监测是在免疫接种前后进行动物体内抗体水平 的检测,从而对动物群体的免疫情况和抵御疫病风险的保 护力有一定的评估。

免疫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禽流感、新城 疫、猪瘟、口蹄疫等,检测方法主要有血凝和血凝抑制试 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养殖场可以实施定期跟踪监 测,也可在疾病多发季节实施监测,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 机体免疫情况,评价本场免疫水平,评估免疫程序等,为疾3.2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可 以根据检测结果科学合理选择高敏兽药,避免出现滥用药 物、产生耐药菌等。

常用方法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抗生 素浓度梯度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3.3消毒剂常规检验养殖场需定期对消毒剂效果进行生物和化学检测,可 验证消毒程序是否适用,消毒操作是否到位,消毒工艺是 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养殖场可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消毒的 使用次数、时间、更换频次等,也可确定场区的消毒情况,从而科学合理安排消毒次数以及消毒剂交叉使用的频次等。

(收稿日期:2020-04-15)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现狀及思考建议刘学蕊1,陈琳、张代宝2(1.杭州动物园,浙江杭州310008;2.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由于环境破坏、乱捕滥猎,使得部分野生动物 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边缘,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而新冠肺炎的爆发更是将野生动物保护推向了风口浪尖。

法律作为保护野生动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很 多问题和细节上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笔者结合工作经 验,梳理了当前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现状,探讨了当前 存在的保护对象范围界定难、法律基本制度不完善、处罚 力度不够、刑罚罪名范围窄、执法地位不明确等问题,同时 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强化两法衔接、加强宣传教育等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健全野生动物保护 法律体系提供参考和思路。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分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问题:1.人类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和污染,生活空间受到限制。

而且,野生动物常常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和商业活动的对象,这不仅导致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2.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较为落后,执行效果不佳,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机制。

有些保护措施过于单一和模糊,对于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的人,处罚过轻,不足以起到威慑作用。

3.保护意识不够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的普及程度仍不够,许多人缺乏对野生动植物的认识和了解,缺乏环保意识,这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破坏和捕杀。

二、对策:1.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完善保护机制,提高处罚力度,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抢救性保护”、“饲养繁殖”等措施的管理,确保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能够维持稳定。

2.推动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加强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生态保护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尤其要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创新科研方法和手段,提高保护效果。

4.建立多方参与的保护体系: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保护体系,加强各方的合作和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总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生态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目前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为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思考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思考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思考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管理行为。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需要有监管和执法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巡查和监测,发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侵犯野生动植物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态学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技术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第四,加强宣传和教育。

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全球性的保护计划,共同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发展。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思考和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探讨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问题的研究

探讨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问题的研究

探讨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问题的研究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已是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深入研究野生动物与栖息地的保护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生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国是全球野生动物资源大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视的。

目前,虽然我国已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但由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坏严重,保护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人口数量庞大,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围湖造地、沼泽开发、土地、水资源的滥用,都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对物种的正常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第二,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农业废水以及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导致了酸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使得很多水陆生物和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第三,滥砍滥伐以及大量盗猎等现象日趋严重。

自从50年代起,由于栖息地日益萎缩,中国猕猴的数量一直在下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另外,羚羊、野生鹿以及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由于过度的狩猎和捕捞,导致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

第四,栖息地的破坏是造成物种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因素[1]。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大片、连续的天然栖息地,被分割为若干小的栖息地,生境破碎化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其中65%的天然栖息地已灭绝,而在温带区域,原有的栖息地已不复存在,大片的水域也被分割开来,栖息地的碎裂化是导致很多物种濒临绝种的主要原因。

2、生境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生境破碎化不但造成了生物适应生境的丧失,也使适应生境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因此,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对物种的扩散、迁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进程的完整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毕业论文

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过度狩猎、栖息地丧失和贸易驱动,使野生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现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社会将奠基于对自然资源包括野生动物资源的有效管理、深层开发和持续利用之上,我们需要从法制和理性两方面慎重思考和妥善处理野生动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实现野生动物保护和发展经济的协调统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具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对野生动物保护有着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用法律来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完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

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上也取得了巨大成效,初步构建起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立法。

从当前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看,保护形势严峻,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现象层出不穷,正在将野生动物推向濒危甚至灭绝的边缘,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局限性越来越突显。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主要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现状、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现状。

其中包括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野生动物保护刑事和行政方面的法律规定。

(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主要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在野生动物保护范围、非法伤害、虐待、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法律缺失、立法处罚力度、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致害补偿、野生动物保护法与相关法律的协调关系、执法体制等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减少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栖息地,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本文将从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1.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栖息地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是维持野生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非法侵占、破坏、污染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行为,以及建立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相关的管理制度。

这些措施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栖息地的管理除了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外,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管理。

栖息地的管理包括划定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区规划等。

这些管理措施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和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助于保护和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3. 野生动物保护法存在的问题尽管《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

其次,缺乏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很难及时掌握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变化和破坏情况。

最后,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仍然存在,如乱砍滥伐、非法开采和污染等。

4. 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对策为了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对于破坏和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要严格处罚。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获取栖息地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为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合力。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栖息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面临挑战。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在我们广袤的地球上,野生动物栖息地是无数珍稀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野生动物栖息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态空间,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有效的干预和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有一系列法律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强调了保护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此外,《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也在宏观层面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野生动物栖息地,设定了法律框架。

法律的执行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环节。

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破坏栖息地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这包括对非法开垦、滥砍滥伐、非法采矿等活动的严格监管。

对于那些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周边进行的可能威胁其生态平衡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

执法部门要确保这些评估真实、准确,并依据评估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

如果项目可能对栖息地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应当坚决予以制止。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也是通过法律途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对栖息地的面积、生态状况、物种数量等进行定期监测和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法律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和问题。

一旦监测到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或者受到破坏的迹象,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法律程序,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同时,要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教育宣传,让公众了解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和举报破坏栖息地的行为。

当公众发现有违法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情况时,应当知道如何通过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投诉。

在法律实践中,对于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应当给予严厉的惩处。

加大罚款力度,使其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其可能获得的利益,从而形成有效的威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林业局湿地办) 。 1 3 ㊀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 现阶段我国法律追求的还是一种理
1 8
林业资源管理
第 1期㊀
想的、 单一的生存秩序。环境保护法和自然资源法 各有其独特的目的和价值, 当这些目的和价值发生 冲突时没有更高层次的法律规则或法律原理来协 调
[ 1 2 ]
1 1 ] 1 4 %[ 。 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的 2
3 ) 湿地公园建设。湿地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和 繁衍场所。截至 2 0 1 2年底, 林业系统共建湿地公园 4 8 3处湿地公园。其中, 国家湿地公园 2 9 8处, 面积
2 2 1 7 8万 h m , 保护湿地面积 1 1 8万 h m ( 数据来源于
2 0 1 4年 2月 第 1期
林业资源管理 F O R E S T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
J a n u a r y 2 0 1 4 N o 1
加强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阮向东
(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 0 0 7 1 4 )
4 9 4 %, 其中国家级 3 6 3处。其中, 林 国土面积的 1 业系统建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 湿地类型、 荒漠
2 5 0 处, 面积1 24 8 6 5 万h m , 约 类型等自然保护区21
占国土面积的 1 3 %, 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 8 2 % ( 数据来源于国家林业局保护司) 。 2 ) 自然保护区小区建设。为保护自然保护区 之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自1 9 9 2年 7月江西婺源县 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小区开始, 这种微型的自 然保护形式在我国南方人口稠密地区得到了快速 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 0万余处。但其中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小 小区 1 区所占比例较小, 以浙、 赣、 闽 3省部分县为例, 仅占
摘要: 概述了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 美国、日本、英国对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法律保护制度,对我国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完 善提出了建议:提高我国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在 《 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引入重要栖息地制度, 完善禁猎区制度;完善濒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的土地征用和补偿制度,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度。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保护; 栖息地; 禁猎区 中图分类号: S 7 5 9 9 ; D 9 1 2 6 ㊀文献标识码: A ㊀文章编号: 1 0 0 2- 6 6 2 2 ( 2 0 1 4 ) 0 1- 0 0 1 6- 0 6 D O I : 1 0 . 1 3 4 6 6 / j . c n k i . l y z y g l . 2 0 1 4 . 0 1 . 0 0 4
R u a nX i a n g d o n g
( A c a d e m yo f F o r e s t I n v e n t o r y a n dP l a n n i n g , S F A , B e i j i n g1 0 0 7 1 4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o u t l i n e dt h e s t a t u s q u o o f w i l d l i f e h a b i t a t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 l e g a l s y s t e mo f w i l d l i f eh a b i t a t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t h ee x i s t i n gw e a kp o i n t s i nC h i n a C o n t r a s t o nt h eb a s i s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a , J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l e g a l p r o t e c t i o ns y s t e m s o f e n d a n g e r e ds p e c i e s a n dt h e i r h a b i t a t si n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p a n , G r e a t B r i t a i n , i t m a d e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p e r f e c t i n gl e g a l s y s t e mo f 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o f e n d a n g e r e dw i l d ,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l e g a l s t a t u s o f t h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o f e n d a n g e r e dw i l d l i f e h a b i t a t s , i n t r o d u c i n g c r i t l i f eh a b i t a t s i c a l h a b i t a t s y s t e mi nWi l d l i f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L a wo f C h i n a , p e r f e c t i n g s a n c t u a r y s y s t e m , i m p r o v i n g l a n da c , a n de s t a b l i s h i n gs t a k e q u i s i t i o na n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s y s t e mo f t h ec r i t i c a l h a b i t a t s o f e n d a n g e r e ds p e c i e s h o l d e r c o n s u l t a t i o n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s : w i l d l i f e ,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 h a b i t a t , s a n c t u a r y ㊀㊀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 栖息地, 是野生动物生活或居住范围的环境, 为野 生动物提供生息繁衍必须的空间场所。每个物种 都有其特定的栖息地, 其变化直接关系着其中野生 动物的命运。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 1 ㊀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 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 一。约有脊椎动物65 9 7 种, 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加强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1 7
1 ] 2 ] 的1 0 %。其中, 兽类 5 5 6种 [ 、 鸟类 13 7 1 种[ 、 爬
一条规定: “ 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 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 生动物造成危害时,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 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 对土地开发、 农田开垦 等可能导致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转化的 建设性项目, 第十二条规定: “ 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保护 部门在审批时, 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 门的意见。 ” 从管理环节上, 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 门有机会在相关活动或行为可能对野生动物栖息 地产生实际损害之前, 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2 ㊀栖息地保护状况 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各级政府在野生动物 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等建立自然保护区、 禁 猎区、 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等, 初步建成了野 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体系。 1 ) 自然保护区建设。截至 2 0 1 2年底, 全国共建
收稿日期: 2 0 1 3- 1 2- 0 4 ; 修回日期: 2 0 1 3- 1 2- 1 2 作者简介: 阮向东( 1 9 6 5- ) , 四川屏山人, 教授级高工, 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方面的研究与管理。 E m a i l : x d r u a n @1 6 3 c o m
[ 6 - 7 ] [ 5 ]
表明, 栖息地面积减少、 破碎化、 隔离和质量
[ 8 - 1 0 ]
下降是造成野生动物资源下降和物种濒危的最主 要因素。研究证明 , 栖息地破碎化对野生动物 的面积效应、 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等生态学效应影 响着野生动物的分布、 基因交流、 种群动态、 扩散行 为、 种间关系和生活史特征等, 最终影响着物种的 9 8 8年陆续发 生存。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自 1 布了《 野生动物保护法》 及相关配套法规, 初步建立 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 1 ㊀我国栖息地保护法律制度 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法律体系由《 野生动物保 护法》 及 其 配 套 法 规、 行 政 规 章 和 相 关 政 策 构 成。 为保护我国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 《 野生动物保护 法》 明确了国家保护野 生 动 物 栖 息 地 的 原 则 与 方 向, 从而将擅自从事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确 立为非 法 行 为, 为 法 律 所 禁 止。具 体 体 现 在 第 八 条: “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禁止任何单 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 同时, 《 野生动物保 护法》 明确了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主体框架, 主 要由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构成, 并分类施予不同的 保护手段。第十条规定: “ 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 管部门和省、 自治区、 直辖市政府, 应当在国家和地 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 域, 划定自然保护区, 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 从法律上将 自然保护区确定为政府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主 要方式。第二十条规定: “ 在自然保护区、 禁猎区和 禁猎期内, 禁止猎捕和其它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 的活动。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 具和方法, 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 管部门规定。 ” 对其它野生动物栖息地, 政府主管部门则着重 于监测、 调查和行为规范。《 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