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

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
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

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

在高考一轮甚至二轮复习中,我们讲季风与季风气候时,经常会用到“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1)”。对于这幅图,学生存在这么几个疑问:①粗线围都有季风现象存在,但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上并不是都属于季风气候,如非洲、马来群岛等。这涉及的是季风区与季风气候区的问题。②北美洲、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都存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不在图上季风围。这涉及到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问题。③非洲几亚湾北部、索马里半岛、南亚、东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澳大利亚北部夏季的西北季风的出现,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形成,但为什么同在赤道附近的中美地峡不存在这种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而形成的风?这涉及到赤道辐合带的问题。

图1 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关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问题

湘教版教材地理必修一中,对季风是这么界定的:季风是指大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对于这种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风,笔者理解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风向改变。如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例如在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夏季在海洋夏威夷高压影响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见图2)。随着季节变化,风向季节性的显著改变,这一现象的大致出现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图3中A区域),为季风区。而在该线的西北部,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偏南风难以到达,盛行风并未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为非季风区(图3中B区域)。

图2 亚洲1月、7月季风图

图3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

第二种是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而形成的风向改变,这种季风出现在低纬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如图2),7月吹的东南风,是处在东南信风带。而1月吹的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在一年,风成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也为季风区。同样的还有出现在非洲几亚湾北部、索马里半岛、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由此可见,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依据是有无季风现象。

二、关于季风区和季风气候区的问题

季风气候须具备条件之一是随冬夏风向显著差别,季节变化明显,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突出。比如,夏季风强弱的非周期性变化。因此,图1中的非洲、马来群岛等地虽存在季风现象,但不是季风气候区。也就说,存在季风现象并不一定有季风气候。但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除外,解释见下)一定存在季风现象。以我国为例,依据气温、降水的组合不同,气象学家们把我国气候分为热带

季风气候(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和高原高山气候(E)5类(如图4)。在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的分界线,采用的是400mm等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高原高山气候的分界线采用的是2000℃积温分界线。由于划分依据的差异,对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图3)和《中国气候类型图》(图4)就会发现,季风区与季风气候区的地域围并不吻合(如图5)。

图4 中国气候类型图

图5 季风区和季风气候区的地理围差异

三、关于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问题

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东南部、澳大利亚大陆东部。这里纬度、海陆位置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由于所在大陆分布的陆地面积小,与大洋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并不像东亚那样突出,主要要素如风的频率、转向的角度等达不到季风的标准,因此未形成季风气候,但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小,降水量年分配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均匀,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北美洲、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虽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不在季风围。

四、关于赤道辐合带的问题

赤道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一种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是介于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辐合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以世界7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为例(图6),发现:在大洋上移动幅度较小,而靠近大陆部分移动幅度较大,如在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再到非洲的索马里半岛、几亚湾北部的经度上,向北移动得幅度大,因此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西南风。而在中美地峡附近由于移动幅度小,因此西南风不明显。

图6 世界7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图(图中ITCZ为赤道辐合带)

全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表格

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 热带:(南北纬30°之间, T最冷月>15℃)1、热带雨 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 雨 南、北纬10o之 间的低纬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亚洲马来群岛等 地、南美亚马孙河 流域 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 升气流。 2、热带草 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交 替 南、北纬10o~ 南、北回归线之 间 非洲中、南部、澳 大利亚北部和东 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 季多雨,冬季 少雨 南、北纬10o~ 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中 国的海南岛、雷州 半岛,台湾南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 季风交替控制 4、热带沙 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 雨 南、北回归线~ 30 o大陆内部 和西岸 非洲北部地区、亚 洲阿拉伯半岛和 澳大利亚大沙漠 区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 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 1、亚热带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 少雨 南、北纬25o~ 至35o间的大陆 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 美大陆、南美大陆 和澳大利亚大陆 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 风交替控制 2、地中海 气候 夏季高温少 雨,冬季温和 多雨 南、北纬30o~ 40o之间的大陆 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 北美洲大陆西 岸,非洲大陆和澳 大利亚大陆西南 等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 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 影响,干旱炎热;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 活动,暖湿多雨 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 T最冷月>0℃)1、温带季 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 雨,冬季寒冷 干燥 南、北纬35o~ 55o之间的大陆 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 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半岛和日本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 风交替控制 2、温带大 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 水稀少 南、北纬40o~ 60o之间大陆内 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温带海 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四 季湿润,冬雨 较多 南、北纬40o~ 60o大陆西岸及 岛屿 西欧、北美大陆和 南美大陆西海岸 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北纬 60°附近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 寒,暖季短 促,降水少且 集中夏季 南、北纬50o~ 70o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5℃1、苔原 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分布在极地附 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冰洋沿 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 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 气团控制 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 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 控制 高山 气候 垂直变化明 显 分布中、低纬度 的高大山地和 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 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分析

世界气候 一、气候形成因子 (一)、气温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

对世界季风分布图的一些思考 在高考一轮甚至二轮复习中,我们讲季风与季风气候时,经常会用到“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1)”。对于这幅图,学生存在这么几个疑问:①粗线范围内都有季风现象存在,但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上并不是都属于季风气候,如非洲、马来群岛等。这涉及的是季风区与季风气候区的问题。②北美洲、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部都存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不在图上季风范围内。这涉及到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问题。③非洲几内亚湾北部、索马里半岛、南亚、东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澳大利亚北部夏季的西北季风的出现,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形成,但为什么同在赤道附近的中美地峡不存在这种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而形成的风?这涉及到赤道辐合带的问题。 图1 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关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问题 湘教版教材地理必修一中,对季风是这么界定的: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对于这种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风,笔者理解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风向改变。如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例如在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夏季在海洋夏威夷高压影响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见图2)。随着季节变化,风向季节性的显著改变,这一现象的大致出现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图3中A区域),为季风区。而在该线的西北部,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

偏南风难以到达,盛行风并未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为非季风区(图3中B区域)。 图2 亚洲1月、7月季风图 图3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 第二种是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引起的风向偏转而形成的风向改变,这种季风出现在低纬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如图2),7月吹的东南风,是处在东南信风带。而1月吹的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在一年内,风成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也为季风区。同样的还有出现在非洲几内亚湾北部、索马里半岛、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由此可见,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依据是有无季风现象。 二、关于季风区和季风气候区的问题 季风气候须具备条件之一是随冬夏风向显著差别,季节变化明显,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突出。比如,夏季风强弱的非周期性变化。因此,图1中的非洲、马来群岛等地虽存在季风现象,但不是季风气候区。也就说,存在季风现象并不一

世界气候自然带分布图

世界气候自然带分布图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联系 哥就是学文的,政史地里也就地理好点啦,O(∩_∩)O哈哈~…简单的给你说一下吧地理就是地图+理论!!时刻不要忘了地图,特别是学习区域地理时。关于你的世界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他并不是无规律可循了!!!你要学会看着地图,参考着资料,静下心,自己慢慢分析记忆。平时零碎的时间也抽空时不时的看看地图,联想一下。千万不要着急,想着一天两天要一点不差的记完。另外,做练习题时也结合图多分析。日积月累,不想记住都难啊。O(∩_∩)O~加油啊! 2、自然带分布与气候分布的关系 自然带:热带雨林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热带草原带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自然带:热带荒漠带气候类型:热带荒漠气候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自然带:温带落叶林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气候类型: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气候类型: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自然带:苔原带气候类型:苔原气候 自然带:冰原带气候类型:冰原气候 即:一定的气候类型影响一定的自然带,一定的自然带反映一定的气候类型 3、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

热带,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萨瓦纳带)、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寒带、亚寒带,高纬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就全球范围来说,自然带的划分,早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所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5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后来又根据各地气候、生物等差异进行了细分。 在大洋主要是根据海洋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把大洋表层划分为7个带:赤道带,南热带、北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极带、北极带。 (3)世界气候自然带分布图扩展资料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水偏少。 一、气候形成因子(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 一) 、气温影响因素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温越低。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 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 气温偏高。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 区,气温偏低。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二)降水影响因素(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 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的水热状况 . 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 冬季风降水少。小、变化慢. 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 (4)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 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纬度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 (纬度决定热量)其季节移动(大气环流 因素 决定降水量) 季风环流 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度陆海陆海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因素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大气环流 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洋流 因素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因素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 , 相互制约. 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 : 气温与降水 , 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 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农业生产热带南北纬 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终年高温多雨, 2000mm终年赤道低热带雨林水稻种植、热带经雨林地、马来群岛以上压控制,盛济作物,全年可耕气候行上升气流作 热带南北纬 10-南北回非洲、南美洲、大洋终年高温,干湿两季,赤道低压带热带草原畜牧业为主,种植草原归线洲700-1000 mm和信风带交业以小麦为主,湿气候大陆内部和西岸替控制播旱收南北回归线 - 南北北非、阿拉伯半岛、终年高温少雨, 250mm副高或信风热带沙漠绿洲农业、畜牧业热带纬 30°大陆内部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以下带控制 沙漠和西岸 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全年咼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 两侧 终年咼温,一年有明 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 陆内部和西岸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 南半岛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 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和 湿润气候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夏季咼温多雨,冬季 温和少雨 (1月均温在0°以 上,一年四季分明, 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 大陆 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 东部夏季咼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月均温在0°以下,一年四季分明,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温带海洋性气 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候 南北纬40 °—60° 大 陆西岸 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 小) 温带大陆性气 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 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年温差 大,降水少且集中夏 季) 寒带气候 南北极圈内的高纬度 地区 全年严寒少雨,温差 大 高原山地气候 海拔较咼的咼原、山 地 由于海拔高,终年寒 冷 如何确定气候类型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1月温度低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1月温度高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一一以“温”定“带” 热带:最低月均温〉15° C (各月都在15° C以上);终年高温; 热带 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 温带:「最低月均温0° C―― 15° C;冬暖夏热; ■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低月均温V 0°;冬寒夏热;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必修一教案(1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及判读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判读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2.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0--3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之间为中纬度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北半球夏半年(冬至到春分再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北半球冬半年(夏至到秋分再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应用:非洲热带草原动物的迁徙,向北向南的迁徙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的移动方向(或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一致。 (三)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气压带上气流的上升与下沉对降水的影响:上升气流(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多;下沉气流(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降水少 2.风带的风向与降水的影响: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多;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随纬度降低气温升高),降水少 3.具体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