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流水水景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

合集下载

园林工程水景方案

园林工程水景方案

园林工程水景方案一、项目背景水景是园林工程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它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愉悦,为城市和乡村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项目位于一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较大,环境秀丽,风景宜人。

但是现有的水景设计并不够完善,希望通过对水景的重新规划和设计来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增强市民的亲水体验和休闲娱乐功能。

二、设计目标1. 提升园区水景的美学价值,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 融入生态环境,提升水景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3. 增加亲水体验,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和活动空间;4. 提升园区形象,使之成为城市中的一处亮点。

三、水景规划1. 总体规划整个水景设计将以园区现有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同时结合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设计。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景观的点缀,打造出一个生态优美、舒适宜人的水景园林。

2. 设计理念水景设计将以生态和环保为理念,注重水的循环利用,通过多样的水景元素和景观形态,增加园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设计中将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提供更多的游憩和休闲空间,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放松心情、感受自然。

四、具体设计方案1. 水域规划在整个园区中,将选取一处适宜的水域位置,设计成一个大面积的水池。

水池周边将种植多样的水生植物,以打造一个自然生态的水景环境。

水池中心将设置一个小型喷泉,通过水的喷洒和花样的变化,使整个水池产生更丰富的水景效果。

2. 瀑布景观在水池的一侧,选择高地进行设计,将瀑布景观融入其中。

通过人工布置的巨石和植被,形成多级的瀑布,营造出一种山水相映的美景。

同时,在瀑布下方设置一处水潭,让人们在欣赏瀑布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清凉的水气和潺潺的流水声。

3. 荷塘景观在水域中的一角,设计一片荷塘景观。

通过引入荷花等水生植物,打造出一片清新而美丽的水面,为园区增添一份浪漫和唯美的意境。

4. 木栈道和观景亭在水景的周边,设计一处木栈道,沿着水域的边缘铺设,让人们可以感受水景的身临其境。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

01
水景设计
水景园的核心是水,根据不同的设计风格,可以选择静水、流水或动
水等不同的水景形式。
02
植物配置
水景园的植物配置要与设计风格相协调,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相变化和层次感。
03
园路设计
园路是连接各个景观的纽带,要考虑到人们的游园需求和视线感受,
园路的材质、走向和尺度都要与设计风格相协调。
通过布局、线条、色彩、明暗等手法,营造出或宁静、或活 泼、或浪漫、或神秘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艺术美感 。
空间感的营造
利用水景园的空间布局和园内建筑物的设计,创造出开敞 、半开敞、封闭等多种空间类型,使人们在不同空间中感 受到不同的氛围和景观。
通过景深、透视等手法,营造出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的空 间感,使园内景观更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
自然风格
通过水景、植物、山石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自然、幽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
现代风格
运用简洁的线条、几何图形和现代材料,打造出一种时尚、清新的感觉,具有强烈的现代 感。
日式风格
以枯山水为代表,强调自然、禅意和纯净的美感,通过石组、水面、植物等元素,营造出 一种静谧、冥想的氛围。
水景园的设计特点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 水生植物的配置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 • 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 •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要素 • 水生植物的配置手法
01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运用自然要素如水、山、石、植物等,与园林建筑、雕塑等 艺术品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自然美又具有艺术美的景观。
THANKS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季节管理
春季
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 加强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工作。
夏季
高温季节需要注意水分 的及时补充,同时加强
水体的清洁和维护。
秋季
做好植物的修剪和整理 工作,为植物顺利越冬
做好准备。
冬季
保持适宜的水位,采取 措施保护水生植物安全
越冬。
06
水景园的效益与影响
环境效益
美化环境
水景园通过其自然美和艺术美,为周围环境增添了生机和美感,提 高了整体环境质量。
调节微气候
水体在蒸发过程中能调节空气湿度,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 于消耗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净化空气
水生植物能吸收部分有害物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社会效益
休闲娱乐
水景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场所,有助于缓 解压力、恢复精神。
生态教育
水景园可作为生态教育的实地教材,帮助人们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和 生物多样性。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 生植物的配置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 • 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 • 水生植物的种类与选择 • 水景园的布局与设计 • 水生植物的养护与管理 • 水景园的效益与影响
01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
自然和谐
尊重自然环境
在庭园水景园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 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 植被等,尽量保持原有生态,减少对 环境的破坏。
合理配置植物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习性, 合理配置水生植物,形成稳定的植 物群落,为水景园增添生机和活力 。
控制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景园内的污染 源,保持水质清洁,为生物提供良 好的生存环境。

水生植物及配置特点及常绿水生植物及选择

水生植物及配置特点及常绿水生植物及选择

水生植物的配置特点及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一、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泓池水,荡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来造景,会使水景大为增色。

中国园林中,水景常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茫茫芦花,阵阵涟漪,浑似白雪,水天一色,秋色美景,意境深邃”。

我们根据实际调查,并借鉴传统水生植物的造景手法,依水域形式不同,将水生植物归纳为四种基本配置模式。

(1)水域宽阔处的水生植物配置此配置应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

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宏大而连续的景观效果,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感受。

如:荷花群落、睡莲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

(2)水域面积较小处的水生植物配置此配置主要考虑近观,更注重水生植物的单株观赏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等,适合细细品味;手法往往较为细腻,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故水生植物配置时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

配置时水面上的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持恰当,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更无倒影可言。

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以供游人亲水及隔岸观景。

(3)在河流等条带状水域中的水生植物配置水生植物配置则要求水生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节奏与韵律。

(4)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一眼即可见底。

此类水体的宽窄、深浅是植物配置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应选择株高较低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且体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只起点缀作用。

二、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大部分水生植物的观赏季节在夏季,冬季时观赏效果普遍较差。

在水生植物的配置时选用一定比例的常绿和半常绿品种,冬季时与枯萎的植物互相映衬,可美化丰富冬季景观。

在江南地区,水生植物绝大多数为落叶性状,只有少数如石菖蒲、水毛茛(Ranunculusaquatilis)等表现常绿特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必须合理使用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虑冬季景观的营造。

园林水景与植物配置设计探讨

园林水景与植物配置设计探讨

园林水景与植物配置设计探讨摘要:在人们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要求也随之提高,园林环境建设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个体现。

由于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环境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了园林造园。

园林作为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把自己认为的理想生活环境通过园林环境表现出来,体现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征服欲望。

关键词: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1园林中不同水体的植物种植设计1.1湖在园林景观当中,湖是最常见的水体景观,相对于其他水景,其水域面积十分宽阔,且湖面宽广无余,波光粼粼。

许多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经常将其分成多个水域,隔而不断,彼此之间相互贯通.充分体现出“以分为主”的设计理念。

从组织的层次来看,园林的水景,似乎又丰富了许多。

中国古代园林多以“一池三山”作为湖体景观的主要形式,搭配适宜的水生植物,营造自然优美的山水园林。

如湖中的金鱼藻、虾藻等沉水植物,水面上的睡莲、王莲等湖水植物,及驳岸边的芦苇、香浦等,起到览之有物而不致空旷,创造出疏影横斜、静雅共赏的美景。

1.2池水体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出现在规模比较小的园林中。

常以植物突出个体姿态或者水面空间立体感,营造出活泼、宁静的风光特色。

池中常配一一些浮水植物,如满江红、萍蓬草等,池边的植物考虑到观赏者的需求,以花叶芦竹、纸莎草、石曹清等配合乔灌木搭配组合,创造幽静清雅的水池意境风光。

1.3沼泽园沼泽水池所延展出来的一部分,常以美丽植物,如蓝草、花曹有、泽泻、千屈菜、梭鱼草、小婆婆纳等湿生植物,打造花草熠熠、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1.4溪园林中流水译涂,山石高低不同,形成一个个小的浮布,流水声不断。

溪涧石隙旁配植以叶形奇特如肾旅等矮生植物品种,溪涧则以观花植物如八仙花等,创造出别有一番山林野趣的溪流景观。

1.5泳池水泳池水景以静为主,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

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类植物,既能起到很好的遮蔽作用,同时,又能为游人提供阴凉的林下小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园林的美感。

简述湖边的植物配置

简述湖边的植物配置

简述湖边的植物配置
湖边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湖面的生态环境和美学要求。

以下是一些配置原则:
1. 选择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以丰富水景。

这些植物可以构成主景,或与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营造开阔湖岸的植物配置效果。

2. 植物配置要注意远景、近景和孤植的种植方式,以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果。

3. 沿湖景点要突出季节景观,注意色叶树种的应用,使湖水随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色彩。

4. 对于湖边的攀爬植物和散尾葵等枝条较软的植物,可以利用它们软化工程型池岸,增加层次感,创造活泼和宁静的景观。

此外,在进行湖边植物配置时,还需考虑水深、面积及形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化方式来美化湖面。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园林专家。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

庭园水景园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摘要:有园必须有水,如何理水,如何搞好水景园的水生植物的配置?笔者从理水的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方面作以阐述。

关键词:设计理念水生配植从殷周时期的“灵囿”作为中国园林的起源,历经秦汉时期的建筑宫苑,唐宋时期的写意山水园,元代的大内御苑的太液池,到清代保留下来颐和园,体现了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风格。

法国巴黎路易十四世建筑的凡尔赛宫苑作为西方规则图案式园林的代表。

中西方对待园林的理念有着不同的观念,中国园林的“师法自然”、“中得心源”的手法与西方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是相反的两种观念。

现代社会的庭园水景观应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经验,汲取世界各国园林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模山范水、集广思议”。

园林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

西方流传着许多希腊神话,神话把人神化,描写的神其实是人,结合西方雕塑艺术,在园林中把许多神像规划在园林空间中。

而中国传统的道教,传说描写的神仙往往在名山大川中,所有的神像在园林中应用一般供奉在殿堂之内,而不展示于园林空间之中,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不同的园林风格的园林形式。

园林作为一种虚拟化的现实,把自己理想的生活环境付诸于现实,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见证,也是“师法自然”、“中得心源”的意念回归。

明代计成就的《园治》中提出,园林应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然图画”。

造园应做到富于激情画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美国欧姆斯特德的“Landscape·Architecture”把艺术用于改造和美化自然之论。

以生态学的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将是园林设计的必然发展。

宋代郭熙的对水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水活物也。

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四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欲扶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生辉,此之谓活体也”。

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

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

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庭园中的水生植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园艺植物,在欣赏美丽的水生植物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庭园的作用。

但是,要想让庭园中的水生植物健康茂盛,需要一定的配置和管理之道。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

一、基础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主要需要以下几种基础配置:1、水池或水族箱,用于存放水生植物,并形成独特的水景效果。

2、水泵,用于维持水体循环,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保持水生植物的生态环境。

3、过滤系统,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维持水的清洁度。

4、底座或支架,用于固定水池或水族箱,保证其稳定性。

5、灯光系统,可用于补光,增加光照时间,有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二、水生植物的种类选择庭园中的水生植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1、睡莲睡莲是庭园中常见的水生植物之一,能够生长于静态水体或缓流的水体中。

睡莲茎叶粗大,花朵美丽,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能调节庭园的生态环境。

2、荷花荷花也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淤泥和烂泥中,较为耐寒,极具观赏价值。

荷花含有可溶性色素和挥发性的香气,能够改善庭园的空气质量。

3、凤眼莲凤眼莲是一种水量大,水流快的水生植物,通常生长于大水流的节段和湍流处。

凤眼莲的果实圆润,与眼球相似,故名凤眼,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水生植物的养护管理庭园中的水生植物也需要一定的养护和管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光照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可以根据品种特点选择不同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在室内种植时,需要注意增加光照时长或购置电子光源等,增加光照强度。

2、水温水温的变化对水生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水温在20℃左右时,水生植物是比较适宜生长的。

3、水质水质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关键,需要维持水的清洁和充氧,否则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可适时更换水体,控制水中杂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4、肥料水生植物需要适量的营养供应,可使用一些合适的水生植物专用肥料进行施肥。

5、病虫害防治庭园中的水生植物也会遭受一些病虫害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现状
目前,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广场、机关单位、居 住区等公共空间,成为现代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学科也面临 着如何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需求等问题。
02
水景植物的种类与特点
水生植物的种类
挺水植物
是指茎叶大部分挺立于水面的 水生植物,如荷花、菖蒲、千
屈菜等。
生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水景植物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配置原则
统一协调原则
在配置水景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景观要求,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浑然一体的效果。
符合水域特点原则
不同水域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湖面宽阔、水浅、水流缓慢的水域,适合配置根系发达、株形优美的水生植物,而小溪 、涧流等水域则适合种植一些精致的观赏植物。
组合法
03
将不同类型的水景植物进行组合配置,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空间

配置技巧
植物选择技巧
根据水域的特点和周边环境的需求, 选择适合的水景植物,注重植物的色 彩、质地、形状等方面的搭配。
空间利用技巧
在水景植物的配置中,要充分利用空 间,使植物的高低、远近、疏密错落 有致,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色彩搭配技巧
养护措施
浇水和排水
确保水景植物的水分需求得到 满足,同时也要注意排水,避 免水分过多对植物造成伤害。
修剪和造型
定期修剪水景植物,使其保持良 好的形态和生长状态,同时要注 意及时修剪枯枝和病枝,避免病 害的发生。
施肥和营养
为水景植物提供足够的营养,可适 当施用肥料,但要注意适量,避免 对植物造成伤害。
在选择水景植物时,要注意色彩的搭 配和调和,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形 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反应。同时 也要考虑四季色彩的变化和对比,使 水景植物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庭院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庭院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庭院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庭院作为与人密切互动的室外空间,在景观设计上要充分展现艺术美感。

我国的文化倾向于“自然”和“写意”,水景的构建能够将二者进行融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水景造型以及水生植物的搭配调整,一株株灵巧、美妙的水生植物让一池清水充满生机。

水生植物指水中生长的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中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湿生植物等,大部分的水生植物能够帮助净化水资源,并对水中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

1、动态水景设计:动态水景灵动且富有生气,多表现为瀑布、水流、喷泉、水雾等形态。

其中小型瀑布和喷泉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水雾,适合在周围设计相应的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的选择应结合该处环境情况搭配植物,根据阳光照射强度、温度、湿度的不同,依据水生植物的特点,分别选择恰当的植物种类;在对水流或者喷射力度较小的喷泉景观环境中进行水景的构建时,应根据庭院的风格特点以及水景规模大小,选择恰当的挺水植物等,使整体更具有观赏性,提高美观性。

2、静态水景设计:静态水景的植物设计应加强与原有生态景观的连接,使水景建设的完整性更强;在静态水景中搭配设计水生植物时,应根据景观的面积大小、水体深度等选择恰当的植物种类,使水景和植物之间更加和谐;使用荷花、凤眼莲、萍蓬草、荇菜等具有彩色花朵观赏性较强的水生植物,并在水体中增加鲤鱼等小动物,达到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的效果,使水景环境更加自然、灵动。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用来创造视觉效果、增加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体、净化水质和提供遮阴等。

在景观设计中,水生植物可以放置在水池、喷泉、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也可以用来装饰水景的周围的岸边。

还可以在水景的周围建造水生植物观赏台,方便人们观赏水生植物。

在选择水生植物时,应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水体的特点。

一般来说,在水体深度较浅的地方可以种植浮萍、荷花、荷叶草等水生植物;在水体深度较深的地方可以种植睡莲、芦荟、莲藕等水生植物。

还应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对水质的影响,以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在规划水生植物的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应根据水体的水质、深度、温度等情况,
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

2.水生植物的造型:应根据水体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宜的水生植
物,使植物的形态与水体相得益彰。

3.水生植物的颜色:应根据水体的颜色、水质、水体周围的建筑物
和景观,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使植物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4.水生植物的密度:应根据水体的大小、形状和使用功能,合理安
排水生植物的密度,使水体看起来美观而不显得拥挤。

此外,还应注意水生植物的常绿性和花期,以使水体在不同季节看起来都美观。

通过合理的配置,水生植物可以为景观设计增添色彩和生机,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总之,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给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丰富景观的视觉效果。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设计,它多用于湖泊、池塘、河流等水体的景观建设。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主要以水植物、水中景观建筑等多种因素为基础,以充分利用水美化环境或丰富水体景观为主要目的,选择有利于提升水质和净化环境的植物,并研究合理利用当地植物和结构,营造水体景观。

景观设计应以生态学角度出发,考虑植物的特性和特征,在室外景观中提供各种微生态之间的协调,使植物和微生物在更安稳的环境中自动调节,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

依据水中生态过程,尽可能选择低维生态系统、弱生态系统作为全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多样化美化。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必须由实践和理论的相结合的。

实践包括收集当地的水体形式、植物结构、植物名称、植物位置、植物生长条件、水体污染情况、流域管理状况等数据,并结合水生植物的特性及生态效应,更合理的控制其水体污染排放及气候变化的平衡。

就是在现场就做以及预研究,以及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基础,最终让它和工程师以及使用者所有需求都进行满足。

针对水体植被而言,要突出其本地特点、以自然为主,避免植被布置过于规制,单调冗长;有效的消灭水体污染、沙化,增强水体的生态功能,以及保护水体生境。

因此,水生植物景观设计应当将实施自然化的内涵融入力学,充分考虑水库、湖泊、池塘的特点,考虑生态功能的保护,营造出大自然的美观,具有审美张力的表现形式。

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理念庭院流水景观是一种以水景设计为主导的庭院景观形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水流自然地融入庭院环境之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流动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融合: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目标是创造出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植被选择,使水景与周围的绿植、花草相互融合,达到环境一体化的效果。

2. 流动变化:流水是庭院流水景观的核心设计元素,它能够给庭院带来生命力和动感。

设计师通过合适的流水形式,如水池、喷泉、小溪等,将水景与庭院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流动、变化的景观效果。

水的流动不仅可以增加景观层次感,也能够产生水雾、声音等多种感官的体验。

3. 空间层次: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强调空间层次的处理,通过高低错落的水景、石块、植物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感。

设计师会合理规划景观视线和空间布局,使庭院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多样的景色和景观,给人以开阔的感受。

4. 绿色生态: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

设计师会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植在水景中,提高庭院的生态价值。

同时,在设计中也会考虑节水、节能等环保因素,采用合适的设施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功能综合: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既注重美观,也注重功能的综合。

设计师会充分考虑庭院主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合理规划庭院的功能区域,如休息区、娱乐区、观赏区等,使庭院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能够实现生活的便利与舒适。

总之,庭院流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流动、变化为核心,注重空间层次和绿色生态的处理,同时兼顾美观与功能的综合。

它旨在为庭院创造一个舒适、自然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与快乐。

浅谈水生植物在园林中效果

浅谈水生植物在园林中效果

浅谈水生植物在创造园林水景效果中的应用利用水生植物创造水景效果的配置技巧1 水面景观配置技巧在湖、池中通过配置浮水花卉、飘浮花卉及适宜的挺水花卉,遵循一定的艺术构图原理,在水面形成美丽的景观,配置时注意花卉彼此之间在形态、质地等观赏性状的协调和对比,尤其是植物和水面的比例。

从平面上看,应留出1/2-1/3水面,水生植物不宜过密,否则会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

为此,山下、桥下、临水亭榭附近,一般均不宜种植水生植物,即使种植,也常在水体中设隔离带,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

2 岸边景观配置技巧水景园的岸边景观主要是通过湿生的乔木、灌木及挺水花卉组成。

乔木的枝干不仅可以形成框景、透景等特殊的景观效果,不同形态的乔木还可组成丰富的天际线或与水面形成对比,或与岸边建筑相配植,形成强烈的景观效果,岸边的灌木或柔条拂水,或临水相照,成为水景的重要组成内容。

岸边的挺水花卉虽然多数矮小,但或亭亭玉立,或呈大小群丛与水岸搭配,点缀池旁桥头,极富自然之情趣。

线条构图是岸边植物景观最重要的表现内容。

3 沼泽景观配置技巧自然界沼泽地分布着多种多样的沼生植物,成为湿地景观中最独特和丰富的内容。

在西方的园林水景中有专门供人游览的沼泽园,其内布置各种沼生植物,姿态娟秀,色彩淡雅,分布自然,野趣尤浓。

游人沿岸游览,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再现,其乐无穷。

在面积较大的沼泽园中,种植沼生的乔、灌、草多种植物,并设置汀步或铺设栈道引导游人进入沼泽园的深处,去欣赏奇妙白勺沼生花卉或湿生乔木的气根。

在小型水景园中,除了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外,也常结合水池构筑沼园或沼床,栽培沼生花卉,丰富水景园的观赏内容。

沼园(床)的形状一般与水池相协凋,即整形式水池配以整形式沼床,自然式水池配以自然式沼园。

4 滩涂景观配置技巧滩涂是湖、河、海等水边的浅平之地。

园林中早就有滩涂景观的运用。

在园林水景中可以再现自然滩涂景观,结合湿生植物的配置,带给游人回归自然的审美感受,有时将滩涂和园路相结合,让人在经过时不仅看到滩涂,而且需跳跃而过,顿觉妙趣横生,意味无穷。

园林工程水景设计方案

园林工程水景设计方案

园林工程水景设计方案水景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清新的感受。

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的公园内,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水景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主体水景区域、配套设施和植物布置等。

二、环境分析1. 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边环境繁华,人流量大。

2. 地形地貌:地面平坦,无明显高差,适合进行水景设计。

3. 气候特点: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4. 生态环境:周边植被丰富,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

三、设计理念本水景设计方案主要以“自然”为主题,在保持现有环境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打造出一个美观、舒适的水景环境。

四、设计内容1. 主体水景区域主体水景区域设计包括一个大型中心湖、多个小型人工湖泊和几条曲折的水道。

中心湖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周边布置景观石和草坪,湖水清澈见底,可供游客观赏和嬉水。

小型人工湖泊分布在不同区域,形状各异,与周边植被相呼应,为水景增添一份静谧的美感。

水道设计沿着自然地形走势,蜿蜒曲折,为游客提供了一处别具风情的漫步之地。

2. 配套设施在水景周围配套设置休闲长廊、凉亭、石桥等设施,提供休息、观赏、交流的空间,同时也为景区增添了一些特色元素。

休闲长廊贴水而建,玻璃栏杆与水景相映,供游客观赏湖景、欣赏水生植物。

凉亭分布在不同位置,可供游客歇息,每个凉亭周围都布置了一些花卉,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石桥则连接了不同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通行通道。

3. 植物布置在水景区域周围布置各类水生植物,如睡莲、菖蒲、芦苇等,使得水景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为了提高观赏性,还在周围的草坪或石台上植入了各类观赏花草。

植物的选择以当地适宜生长的品种为主,保证水景的生态环境。

五、施工工艺1. 地面处理水景周边地面处理主要包括清理、整平和铺设铺装。

清理主要是清除地面上的杂草和垃圾,整平主要是对地面进行修整,确保水景周边的地面平整美观。

铺设铺装则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铺装,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配置应用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配置应用

蔬菜科技自然与生活3.2水景绿化营造因地制宜设计水景,可以几种水生植物混合配置,综合考虑植物生长主次,结合植物形态、姿态及颜色特点,协调不同植物花色、花期。

可种植常见的水生植物荷花、水葱及睡莲等,园区水边栽植耐水湿花草,增加水景趣味丰富水边景象,带来自然生态感。

3.3区内道路绿化车道边应选用树冠整齐、枝条广被植物进行配置,常用树木有阴香、香樟及广玉兰等。

在乔木底部种植绿篱以遮挡视线防噪声,通常可选四季常年茂盛的树木,枝条稠密无间隙。

园区小路既是道路也是景观,为小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

园路采用乔木、灌木或草皮多层次组合,具有情趣的特色植物可对节点起到强调作用,达到步移景异效果。

3.4园内建筑小品利用园区内雕塑、座椅等景观配置可美化环境,同时具有实用价值。

设置花架与植物,攀缘植物可沿花架生长,营造绿意盎然效果,常用攀缘植物有紫藤、爬墙虎等。

雕塑可放置在较开敞位置,形成视觉焦点。

座椅附近植物应以落叶乔木为主要背景。

座椅背后配置稠密植物起到依托,具有安全感和私密性,还能对建筑墙角起到软性作用。

小区建筑风格与外部环境有效融合,优美的居住环境与品质提高居住满意度,居民零距离接触大自然,获得咼品质生活感受。

3.5季节化配置植物做好园林植物配置要结合季节特点进行设计。

不同植物生长周期不同,需选择适当季节进行植物配置。

春季种植植物,要保障花期适宜,对植物进行层次性搭配。

夏季为创造清爽生活环境,选择乔木类较高大植物,增加绿色遮阴。

秋季园林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耐寒性,和其它植物搭配好,优化景观。

冬季植物搭配选择耐寒性植物,确保其冬季有旺盛生机。

3.6空间美感配置植物植物配置应对植物混搭,形成直观视觉冲击。

采取多方法体现植物美感,包括水平垂直对比及大小对比,呈现植物形态美、层次空间美感。

应避免植物景观单一,优选多品种植物。

4后期养护管理4.1修剪绿植栽培后要适当修剪绿植枝叶,提高景观观赏性,有利植物自身养分积累,提高植物存活率。

庭院水景设计理念与方法

庭院水景设计理念与方法

庭院水景设计理念与方法庭院水景设计是指在庭院中增加水景元素,以丰富庭院景观的设计方式。

其目的是通过水的流动、声音和反射效果等,营造出一种优雅、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

以下是庭院水景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一、理念:1. 自然与人工融合:水景设计要追求自然效果,打造出自然的水体形态和流动方式,同时又要与人工景观融为一体,与庭院环境相协调。

2. 统一与变化并存:水景设计要与庭院整体设计相统一,风格一致。

同时,水景元素的形式和变化要丰富多样,给人以惊喜和变化。

3. 与周边环境相适应:水景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庭院的地理特点、植被分布等,使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方法:1. 选择合适的水景元素:根据庭院的面积、形状和主题风格,选择适合的水景元素,如池塘、喷泉、流水、水帘等。

2. 构建变化丰富的水体形态: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石头、瀑布和喷泉等,打造出自然流动的水流,形成多层次的水体形态,增加景观的变化。

3. 利用植被营造水景效果:在水景元素周围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结合水的倒影和植物的色彩,营造出优美的水景效果。

4. 考虑水声的作用:在水景设计中,水声是重要的元素之一。

根据庭院的大小和位置,选择适合的水声元素,如瀑布的水流声、喷泉的喷水声等,通过水声的流动和声音,增加庭院的宁静感。

5. 考虑光影的运用:光影是水景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置灯光照射水体,形成光影的变化效果,给庭院增添浪漫和神秘感。

6. 合理规划水景区域:根据庭院的大小和位置,合理规划水景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使其既满足庭院的功能需求,又能够充分展现水景元素的美感和特点。

综上所述,庭院水景设计要以自然、统一、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为理念,通过选择合适的水景元素,构建丰富多样的水体形态,利用植被、水声和光影的作用,合理规划水景区域,使其与庭院环境相融合,营造出宁静、舒适、优雅的庭院水景效果。

浅谈水景设计中水生植物的运用与配置

浅谈水景设计中水生植物的运用与配置

浅谈水景设计中水生植物的配置江苏唯美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陈一木摘要:本文就水景设计中相关水生植物的配置阐述了观点,分别阐述水生植物的类型,水生植物配置的原理,水生植物配置的设计内容,水生植物的选择原则以及结合淮安地区的实际情况如何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等观点。

关键词:水景设计、水生植物、运用、配置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水景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水生植物,对水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在设计工作中的几点肤浅观点,希望和各位专家、同行探讨。

一、水生植物的类型水生植物在水景中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与情感特征,而且也是保持水体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水生植物更会让水体的边缘显得更柔美和动人,弱化水体与周围环境原本生硬的分界线,使水体自然地融入整体环境之中,即使是非常规整、有装饰性池边,适当点缀水生植物也可以让当掉枯燥的感觉一扫而光。

如今有好多新的植物种类及其栽植被广泛地运用到水景中,例如睡莲的培育,已经有很多的品种正在代替传统的老品种。

我国的水生植物品种繁多,在我们苏北淮安地区,可以运用的水生植物在20种左右,它们也是植物观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植物按照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学术界通常把其氛围四大类:1、挺水型水景植物挺水型的水生花卉植物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茎扎入淤泥生长发育,上部挺拔出水面。

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黄华鸢尾、千屈菜、菖蒲、香蒲、慈姑等,在我们淮安地区运用较多的有黄华鸢尾、千屈菜、菖蒲、香蒲(见图01)。

2、浮叶型水景植物浮叶型水生花卉植物的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他们的体内通常蕴藏有大量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地漂浮在水面上,常见种类有王莲、睡莲、萍蓬莲、芡实、荇菜等,在我们淮安地区运用较多的是睡莲。

3、漂浮型水景植物漂浮型水生植物的种类较少,这类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物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风向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水池提供装饰和阴凉,又因其能吸收水内的矿物质,因此有利于池内水体的水质,同时也有利于池内鱼类在夏季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流水水景的设计理念及水生植物的配置要求-1摘要:水景观在水景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

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的特性,有助于设计者更好的把握水景设计与设计意图的表达。

关键词:风景园林依水景观设计关系环境1.引言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2]。

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

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1],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早期水景大多与艺术品相搭配,所以其演变也是传统的、着重观赏的雕塑或神像喷泉、水池,进入与抽象造型相结合的水景,再进入到与周围环境相搭配的水景,以及能够让人亲近接触的亲水性喷泉[3]。

正是水的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依水景观的无穷魅力。

作为园林中的独特一景----依水景观,与水景一样也相应的有它独特的观赏价值。

2.依水景观的审美特征依水景观是园林水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的特殊性,决定了依水景观的异样性。

在探讨依水景观的审美特征时,要充分把握水的特性,以及水与依水景观之间的关系[3]。

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依水景观,园林小品中,亭、桥、榭、舫等都是依水景观中较好的表现形式。

2.1 依水景观的设计形式2.1.1 水体建亭: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

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5]。

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5]。

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2.1.2 水面设桥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5]。

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

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4]。

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2.1.2.1 水景中桥的类型及应用步石又称汀步、跳墩子,虽然这是最原始的过水形式,早被新技术所替代,但在园林中尚可应用发挥有情趣的跨水小景,使人走在汀步上有脚下清流游鱼可数的近水亲切感。

汀步最适合浅滩小溪跨度不大的水面。

也有结合滚水坝体设置过坝汀步,但要注意安全。

梁桥跨水以梁、独木桥是最原始的梁桥。

对园林中小河、溪流宽度不大的水面仍可使用。

就是水面宽度不深的也可建设桥墩形成多跨桥的梁桥。

梁桥平坦便于行走与通车[5]。

在依水景观的设计中,梁桥除起到组织交通外,还能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耐人寻味。

拱桥拱券是人用石材建造大跨度工程的创造,在我国很早就有拱券的利用。

拱桥的形式多样,有单拱、三拱到连续多拱,方便园林不同环境的要求而选用。

在功能上又很适应上面通行、下面通航的要求。

拱桥在园林中更有独特造景效果。

因此有“长虹偃卧,倒影成环”的描写。

如北京的玉带桥、十七孔桥。

玉带桥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拱高而薄,恰如一条玉带横舞水面,它造型复杂、结构精美,在水面上映出婀娜多姿的倒影。

浮桥浮桥是在较宽水面通行的简单和临时性办法。

它可以免去做桥墩基础等工程措施,它只用船或浮筒替代桥墩上架梁板用绳索拉固就成通行的浮桥。

在依水景观的设计中,它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但其重点不在于组织交通。

由于它固而不稳,人立其上有晃悠动荡之势,给人以不安的感觉,利用浮桥的不稳因素,可以与水的静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激发人们勇于冒险、积极奋进的进取心。

吊桥在急流深涧,高山峡谷,桥下没有建墩的条件,如我国西南地区,最宜建吊桥。

它可以大跨度的横卧水面,悬而不落[6]。

吊桥具有优美的曲线,给人以轻巧之感。

立于桥上,既可远眺,又可近观。

轻巧的悬索吊桥随着我国科技发展,今后在依水景观的设计中,必将出现更多的具有优美曲线、轻巧的吊桥。

亭桥与廊桥这类即有交通作用又有游憩功能与造景效果的桥,很适合园林要求。

如北京颐和园西堤上建有幽风桥、镜桥、练桥、绿柳等亭桥。

这些桥在长堤游览线上起着点景休息作用,在远观上打破上堤水平线构图,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作用[6]。

桂林七星岩的花桥,这一长的廊桥是通往公园入口第一个景观建筑。

扬州瘦西湖上的五亭桥是瘦西湖长轴上主景建筑。

2.1.3 依水修榭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

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

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

最常见的水榭形式是:在水边筑一平台,在平台周边以低栏杆围绕,在湖岸通向水面处作敞口,在平台上建起一单体建筑,建筑平面通常是长方形,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四面作落地长窗。

榭与水的结合方式有很多种。

从平面上看,有一面临水、两面临水、三面临水以及四面临水等形式,四周临水者以桥与湖岸相联。

从剖面上看平台形式,有的是实心土台,水流只在平台四周环绕;而有的平台下部是以石梁柱结构支撑,水流可流入部分建筑底部,甚至有的可让水流流入整个建筑底部,形成驾临碧波之上的效果。

2.1.4 水面建舫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

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建筑,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

舫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建筑,其形似船[5]。

舫建在水边,一般是两面或三面临水,其余面与陆地相连,最好是四面临水,其一侧设有平桥与湖岸相连,有仿跳板之意。

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空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

2.2 水与山石之间的关系2.2.1 石在园林,特别在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

“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

今天,园林用石尤广,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蹬,围池作栏,叠山构峒,指石为坐,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

品石中较典型的有太湖石,黄石等[12]。

品石,在景石造型中,可作庭园的点缀,陪衬小品,也可以石为主题构成依水景观的中心。

在运用品石时,要根据具体素材,反复琢磨,取其形,立其意,借状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的增色景观。

2.2.1.1 雕塑型景石其所选的品石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寄意于形[12]。

塑物型景石作为庭中观赏的孤赏石时,一般布置在入口,前庭,廊侧,路端,景窗旁,水池边或景栽下,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景石的一定意境,置于庭中,往往成了庭园的景观中心,而深化园意,丰润庭景。

2.2.1.2 筑山型景石该种景石,常用岩、壁、峡、涧之手法将水引入园景,以形成河流、小溪、瀑布等。

溪涧及河流都属于流动的水体,由其形成的溪和涧,都应有不同的落差,可造成不同的流速和涡旋及多股小瀑布等。

这种依水景观的形成,对石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石的形状要有丰富的变化,以小取胜,效仿自然,展现水景主体空间的迂回曲折和开合收放的韵律,形成“一峰华山千寻,一勺江湖万里”的意境。

2.3 临水驳岸形式及其特征园水局之成败,除一定的水型外,离不开相应岸型的规划和塑造,协调的岸型可使水局景更好的呈现出水在庭园中的作用和特色,把旷畅水面做得更为舒展。

岸型属园林的范畴,多顺其自然[5]。

园林驳岸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保岸),必须结合所在景区园林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面形成、材料特性、种植设计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其建筑结构及其建筑结构形式。

庭园水局的岸型亦多以模拟自然取胜,我国庭园中的岸型包括洲、岛、堤、矶、岸各类形式,不同水型,采取不同的岸型。

总之,必须极尽自然,以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统一于周围景色之中。

2.3.1 洲渚洲渚是一种濒水的片式岸型,造园中属湖山型的园林里,多有洲渚之胜。

洲渚不是单纯的水面维护,而是与园林小品组成富有天然情趣的水局景的一项重要手段。

2.3.2 岛岛一般指突出水面的小土丘,属块状岸型。

常用手法是:岛外水面萦回,折桥相引;岛心立亭,四面配以花木景石,形成庭园水局之中心,游人临岛眺望,可遍览周围景色。

该岸型与洲渚相仿,但体积较小,造型亦很灵巧。

2.3.3 堤以堤分隔水面,属带形岸型。

在大型园林中如杭州西湖苏堤,既是园林水局中之堤景,又是诱导眺望远景的游览路线,在庭园里用小堤做景的,多作庭内空间的分割,以增添庭景之情趣。

2.3.4 矶矶是指突出水面的湖石一类,属点状岸型,一般临岸矶多与水栽景相配,或有远景因借,成为游人酷爱的摄影点。

位于池中的矶,常暗藏喷水龙头,自湖中央溅喷成景,也有用矶作水上亭榭之衬景的,成为水局三小品。

2.3.5 池岸岸型中最常见的仍数沿池作岸的环状岸型,通称池岸[5]。

我国传统庭园池岸多属自由型,它因势而曲,随形作岸。

一般多以文石砌作,或以湖石,黄石叠成[11]。

新建庭园之小池池岸,形式多样,采用的材料亦各不相同,这些岸式一般较精致,与小池水景很协调,且往往一池采用多种岸式,不同的岸式之间用顽石作衔接,使水景更为添色。

2.4 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水是植物营养丰富的栖息地,她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它野生物。

大多数水塘和水池可以饲养观赏鱼类,而较大的水池则是野禽的避风港[10]。

鱼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溪流和小河中,但溪水和小河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池塘中可以培养出茂盛且风格各异的植物,而在小溪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则是问心无愧的建筑艺术。

2.4.1 水与植物的关系2.4.1.1 水边的植物配置无论大小水面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7]。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

如杭州黄龙洞水池南面的山,山脚距水池10余米,山坡陡峻,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绿面”,高达30余米,而水池宽仅18米,再加上池旁白色的园林建筑衬托,高低对比更加明显。

林中鸟声唧唧,坐临池畔,如入深山老林,使人感到水池空间更为宁静、古拙[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