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口咽部CT扫描
ct胸部扫描标准化流程标准回答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是继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于具有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对病灶定位和定性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等优势,CT检查已成为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各级医疗机构。
规范CT检查技术,为临床和诊断提供普遍公认的优质图像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CT检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内相关专家综合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起草了本版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CT扫描前准备一、设备准备1.检查室按照各类型设备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依照CT设备开机的要求按步骤操作。
3.按设备要求预热X线管。
4.建议按设备要求进行空气校正。
5.建议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如果有PACS 系统,需要确保数据传输通畅。
6.确保高压注射器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7.确保影像交付介质处于正常状态。
8.定期做好CT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设备状态维护)。
9.CT室配备常规急救器械和药品[1]。
二、受检者准备1.受检者检查前,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饰品或可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品,嘱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
2.不合作的受检者(如婴幼儿、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在CT扫描前给予镇静。
3.根据检查部位做好检查前相关准备。
胸、腹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保证扫描时胸、腹部处于静止状态;胃肠道检查前饮水;颈部和喉部检查前告知受检者不能做吞咽动作;眼部检查前告知患者闭上双眼,尽量保持眼球不动,不能闭眼者让其盯住正前方一个目标。
三、操作者准备1.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能根据受检者的特点、诊断的需要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
2.熟练掌握CT机的性能和特点。
3.落实“查对”制度。
4.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检查时取得患者配合。
5.能够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受检者的异常情况。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受检者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参与抢救。
6.熟悉影像危急值的范围。
鼻咽部常见病变的CT诊断PPT课件
1
鼻咽部炎性病变
❖ 慢性鼻咽炎为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 织的非特异性炎症。
❖ 病理表现为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有结缔组织 及淋巴组织增生。
❖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鼻咽不适、鼻咽干燥、 回吸涕中带血、咽异物感、耳鸣、耳胀等多 种症状。
2
❖ CT扫描: ❖ 鼻咽炎多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均匀增厚的对称
8
图1 鼻咽腔内肿物,未侵及肌层 增强CT示病变呈中等度强化
图2 鼻咽壁弥漫增厚,以右侧壁及右后壁明显,侵及右侧咽旁间隙及颈动 脉间隙。
增强CT示病变呈中等度强化。
9
图4A,4B示鼻咽壁肿物侵及颞下窝、蝶窦、上颌窦,肿瘤沿蝶腭孔进入 右侧翼腭窝,向上侵及右侧眶下裂、眶尖、眶上裂、海绵窦及右侧颞叶。
12
图1:双侧鼻咽壁明显增厚,向两侧咽旁间隙突出,同时可见两侧腮腺内多发 结节及肿块。
图8:鼻咽部淋巴瘤累及口咽右前壁及左侧扁桃体,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
13
14
图 1 - 3 :鼻咽纤维血管瘤。 图 1 :平扫轴位见以左侧翼腭窝、颞下窝为中心的软组织密度肿块。 图 2 、3 :增强后明显强化,肿块广泛累及左侧翼腭窝、颞下窝、鼻后
6
CT表现: 早期多局限于咽隐窝处,在黏膜生长,表现为 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中晚期因瘤体较大, 肿瘤向深部浸润,引起咽腔狭窄,鼻咽腔变形 、不对称;向咽旁生长可引起咽旁软组织及间 隙移位、变形甚至消失,进一步侵犯颈动脉鞘 ;向前上生长可引颅底骨质破坏,颅内侵犯, 引起相应脑神经症状;鼻咽癌较小时就可引起 颈淋巴结转移,最常转移为咽后淋巴结。
7
鼻咽癌倾向于黏膜下浸润生长是鼻咽癌的特征 之一,也是与鼻咽炎相鉴别的要点之一,比较鼻咽 部深层结构两侧是否对称,更有利于发现和鉴别 病灶。尽管鼻咽癌CT影像有其特征性,但由于鼻 咽炎CT有时也可见鼻咽腔两侧不对称,咽隐窝变 浅或消失,鼻咽后壁和/或鼻咽侧壁软组织增厚, 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CT征像有时相类似,尤其在 肿物增强不明显,未出现深层组织浸润,又缺乏典 型临床表现时,要作出正确鉴别有时较为困难,因 此,最后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头面部MRI检查技术
头面部MRI检查技术第一节眼部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 线圈:头线圈、头颈联合线圈和小型环形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线圈中心及定位中心对准鼻根部。
3. 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包括:(1)以轴面为主,扫描 T2WI、 fs-T2WI、三维 T2WI 水成像、 T1WI、三维 T1WI序列。
扫描基线平行于视神经长轴并经过视神经,范围包含眼眶上、下壁。
(2)斜矢状面fs-T2WI,扫描基线平行于受检侧视神经长轴,范围包含受检侧眼眶内外侧壁。
(3)冠状面 T2WI、 T1WI,扫描基线垂直于颅脑矢状面,范围包含眼睑前缘至蝶鞍后床突。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斜矢状面及冠状面 fs-T1WI,也可采用二维或三维快速梯度回波fs-T1WI 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以便获得更丰富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4. 技术参数:以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为原则。
二维序列层厚 3.0 mm,层间隔 <0.5 mm, FOV(180~200)mm×(180~200)mm;三维序列层厚0.3~1.0 mm,空间分辨率像素值≤1.0 mm × 1.0mm。
按照常规剂量和流率静脉注射钆对比剂。
5.图像要求:(1)清晰显示两侧眼眶、视神经、眼球、眼外肌、眶周结构等;(2)无明显运动伪影,磁敏感伪影及血管搏动伪影不影响眼眶观察和诊断。
第二节耳部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3 in(1 in=2.54cm)环形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线圈中心及定位中心对准眉间。
3. 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包括:(1)以轴面为主,扫描 T2WI、 T1WI、三维 T2WI水成像、三维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水成像序列。
扫描基线平行于AC-PC 连线。
(2)斜矢状面 T2WI 序列:扫描基线垂直于受检侧面听神经干长轴,范围包含受检侧颞岩骨外侧缘至面听神经干延髓端。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fs-T1WI、三维fs-T1WI。
咽部疾病的CT表现PPT课件
鼻咽及咽周解剖横断示意图
咽及咽旁间隙冠状位示意图
鼻咽部(横断位)1
鼻咽部(横断位)2
鼻咽部(冠状位)
二、口咽部CT解剖
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 前缘:软腭游离缘、悬雍垂、咽腭弓。 后缘:颈2、3椎体及颈前肌群。 主要结构:扁桃体窝,内容腭扁桃体。
三、喉咽部CT解剖
位于喉的后方,上起会厌上缘平面,下至 颈6下缘,移行于食管。 向前经喉口通喉腔,是咽腔最窄部位。 主要结构:在喉口两侧各有一梨状隐窝, 常为异物滞留部位。
2)咽旁间隙 内侧壁: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等咽内肌群。 外侧壁:下颌支、翼内肌及腮腺后部。 上至颅底,下达舌骨水平。 前抵翼突内侧板,后达茎突。 主要结构:颈动脉鞘(包含颈内动脉、颈内静 脉、迷走神经)。 病变:第二鳃裂囊肿、炎症、颈动脉鞘病变。
3)咽后间隙 位于咽后壁后方,上至颅底,下通纵 隔,两侧与咽旁间隙相通。 主要结构:颈前肌群(头长肌) 主要病变:脓肿、转移等
第二部分 炎症
一、扁桃体炎
扁桃体急性炎症未及时控制,可演变成扁 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脓肿时体积肿大,密度不均匀,可 见液化坏死的脓腔,增强后可见脓腔壁强 化。 颈部一般无肿大淋巴结。
扁 发桃 热体 5 天脓 ,肿
吞( 咽 困32 难 )咽 痛 , M/
第三部分 鼻咽良性肿瘤
一、鼻咽纤维血管瘤
F/36,鼻咽癌放疗后4年多, 近来感头痛。
五官疾病影像诊断学
粘液囊肿系炎症使鼻窦开口阻塞,致粘液潴留而成,鼻窦 粘膜为囊壁,囊内含黄绿色或棕黄色粘稠液,发生感染时 可为脓液,多见于额窦和筛窦,少见于上颌窦和蝶窦。
粘膜下囊肿和粘液腺囊肿较小时一般无症状,较大时局部 有胀感,头痛。粘液囊肿早期多无症状,病变进展可致窦 腔膨胀扩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局部隆起,眼球突出移 位,溢泪、头痛等症状,检查局部可触及肿块。
MRI:粘膜下囊肿和粘液囊肿在MRI平扫T1WI上呈低—中 等信号强度,T2WI呈高信号强度,囊肿壁光整。粘液囊肿 MRI的信号强度变化取决囊内蛋白浓度,早期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强度,随着蛋白粘液的变性、机化、纤维 化,其在T1WI、T2WI信号强度降低,以致均可呈低信号强 度。囊肿膨胀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眼眶肿瘤CT表现 (血管瘤)
眼眶血管瘤
平扫
增强
炎症性假瘤
为眼眶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占突眼病50%,可分为弥漫 炎症型,泪腺炎型、血管炎型、肌炎型、脂肪坏死型、肉 芽肿型、纤维硬化型。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突眼、复 视、视力下降、。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
X:早期可无异常,严重可有眼眶内密度增高及眼球突出。 CT: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绕眼球,
良性肿瘤:边缘光滑、 密度/信号多数均匀,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 性肿瘤,本病35~45%属遗传性,其中10%有阳性家族史。该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肥,肿瘤 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 ,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瘤体可坏死、出血 、钙化。
【CT MRI】CT、MRI实验-咽部(一二组)
正常鼻咽部(T2WI)
咽喉疾病
(He鼻Nmaa咽sno纤gpiho维afirb血yrno管gmea瘤al)
咽喉部Biblioteka 概述 好发于10-25岁的男性青少年,瘤内血 管丰富,易出血,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 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肿瘤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 构成,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 出血。 本瘤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且范围 较广泛,不易彻底切除,术后常易复发。
★正常影像学表现
咽喉部
咽喉部组织CT密度 1 气体:低密度 2 粘膜:粘膜和其它软组织平扫均表现为等 密度,不易区分,增强扫描后粘膜强化。
3 肌肉:等密度。 4 骨骼:致密高密度。 5 咽旁间隙、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翼腭 窝等内充满脂肪,为低密度。
6 血管: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整齐的等 密度,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正常影像表现
咽喉部
4、颈动脉间隙 为颈动脉鞘包绕而成的 筋膜间隙,又称茎突后间隙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咽后间隙外侧,腮腺 内侧,左右各一 内含颈内、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第Ⅸ至 Ⅻ对颅神经、颈交感丛、淋巴结等
★正常影像学表现
咽喉部
颞下窝及翼腭窝 ·颞下窝:为中颅凹底下头颈部三角形窝 内含颞肌、咀嚼肌、腮腺深叶及下颌骨喙突 等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方,蝶骨翼突与腭骨 垂直板之间,在上颌窦后内方与蝶骨翼窦之 间一狭长裂隙,内含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及 颌内动脉 翼窝:翼突内外板向后伸形成翼窝
一、X线
咽喉部
DSA检查见肿瘤血供丰富,颈外动脉 造影可发现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造 影检查明确后应行供血动脉超选择性 插管栓塞,以利手术剥离并减少术中 出血。
主要由颌内动脉供血,肿瘤较大咽
颌内动脉
鼻咽纤维血管瘤 颈外动脉造影
鼻咽癌的CT表现
4、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吞咽困难、头痛、嗅觉障碍等, 如果侵及其它器官则引起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以此为首发症状。 临床晚期可有鼻中隔穿孔。 多伴有后纵隔和腹腔广泛淋巴结肿大。
5、淋巴瘤CT诊断
CT检查对判断鼻咽部淋巴瘤的大小、 形态、性质、周围组织关系以及颈部淋巴 结的显示非常有价值,可以明确观察肿瘤 对颅底及相邻骨质有无破坏,对鉴别诊断 有着重要意义。
正常鼻咽部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整 个头颈恶性肿瘤的3%。好发40-50岁男性。
3、病 理
淋巴瘤细胞大小形态相对一致,以圆形细胞 为主,核分裂多见。细胞呈散在分布,与未分 化癌呈巢状分布不同。组织中坏死明显。肿瘤 实质丰富而间质少、嗜银纤维呈网状分布。
鼻咽癌的CT表现
1、肿瘤的密度: 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45Hu,密度均 匀,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 呈均匀性轻度到中度强化。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 软组织肿胀增厚。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
• (1)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 块。密度多较均匀。其内可出现坏死,坏 死区无强化或灶周环形强化。增强扫描肿 块常轻度强化,液化坏死少见。
(2)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淋巴 结多无明显强化。
(3)对邻近组织侵犯少。增强扫描肿块与 咽后壁头长肌等分界清楚,多无颅底及相 邻骨质破坏。鼻咽部肿块虽较明显,但咽 旁间隙较清晰,或只有受压改变。
平扫CT48-50Hu
CT值26Hu
CT诊断学精品_咽喉CT
功能性扫描
令患者发低调的“e”音,正常情况下, 声带及构状软骨内收,两侧梨状窝膨胀, 构会厌皱襞变薄 有助于显示声带麻痹以及梨状窝部位 的病变
声带固定
声带麻痹 声带肌肉受损
环杓关节破坏
肿瘤太大,限制了声带运动
平静呼吸
发 “e”
第二节
喉部CT解剖
主要内容
声门上区:喉前庭、梨状窝、会厌间 隙、 杓会厌皱襞 声 门 区:室带、 声带、喉室
喉内间隙
会厌前间隙
位于舌骨下会厌体前,前界为甲状舌 骨膜和甲状软骨前上部,下界为会厌 蒂,外侧为舌骨会厌韧带
室带层面
甲状软骨板、前结节、颈血管鞘 室带、喉旁间隙
杓状软骨顶端(足突)是识别室 带的标志
喉内间隙
喉旁间隙
以方形膜和弹性圆锥为内界,甲状软骨 板为外界,在声门两侧成狭长的脂肪间 隙,其前上方可与会厌前间隙相通
淋巴转移至喉前、气管前及颈深部
声门上区与声门下区的淋巴引流 声门上区:胚胎发生于咽原基,淋巴引 流经甲状舌骨膜至颈静脉二腹肌和颈鞘淋 巴结,高颈部淋巴结转移 声门下区:胚胎发生于肺和气管原基, 淋巴引流经环甲膜至喉前、气管前、双侧 颈淋巴结,下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
鉴别诊断
乳头状瘤
动脉管径小,位置偏内;静脉管径 大.位置偏外 颈内动脉在前,颈外动脉在后
颈内静脉在后,颈外静脉在前,位于 胸锁乳突肌表面
两侧血管可不对称
会厌前间隙
喉前庭 杓状会厌襞 梨状隐窝
甲状软骨切迹层面
甲状软骨切迹呈“八”形 外围有舌骨下肌群、颈血管鞘
内有梨状隐窝、杓状会厌襞、会 厌前间隙、喉前庭、会厌
声带层面
甲状软骨板与下角、颈血管鞘 声带、声门裂呈三角形其顶端尖锐、杓 状软骨底部、声带突、肌突、喉旁间隙 甲状软骨前角后缘软组织厚度在1-2mm
鼻咽病变的CT、MR诊断
• 颅神经出颅孔道的侵犯MR表现为局部孔道增宽,内见软组织影、 强化,而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
肿瘤医院再行鼻咽镜检查并活检,结果: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正常鼻咽腔CT
The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正常鼻咽MR
The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
鼻咽淋巴瘤
The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鼻咽CT检查示淋巴瘤,活检为NHL(弥漫大B)
The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
The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T1WI
T2WI
T1WI+C
正常鼻咽腔 双梯形,两边对称 增强扫描鼻咽粘膜均匀强化,呈连续均匀线状高信号
The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正
常
鼻
咽
冠
状
位
及
矢
状
位
Case 2
The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鼻、咽、喉、颅底
四、经环状软骨层面的CT解剖
经环状软骨横断层的喉腔为声门下腔,向两侧有环状软骨 和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在老年人易发生钙化,故在CT图像 上呈现低信号,软骨中央可见骨髓内含脂肪组织而呈现高 信号,青年人的环状软骨常与周围的脂肪组织呈等信号。 MRI图像,声门下区黏膜正常厚度在1mm以下,大于1mm 为异常,应考虑喉的微小占位性病变。
正常鼻咽腔
方形
长方形
梯形
双梯形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咽周间隙 1.咽后间隙:潜在间隙, 正常不易显示。位于咽后壁与椎前肌肉之间, 内含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 2.椎旁间隙:脊椎骨与椎前筋膜之间的间 隙。颈椎结核常扩展至此形成椎旁脓肿
正常影像解剖
咽喉部
3.咽旁间隙 •左右各一,上起颅底, 下至舌骨平面,呈倒臵 锥形,脂肪、血管、神经 •其受压移位常有利于对病变来源的判定: 如咽旁间隙向外侧移位提示病变来自咽粘膜 若向内移位提示来自腮腺深叶或嚼肌间隙 若向前移位则提示病变来自颈动脉鞘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咽喉部
鼻咽 前:经后鼻孔与鼻腔相通 后:与斜坡下部、第1、2颈椎前肌肉相邻 顶:附着于蝶骨底及枕骨斜坡 下:接口咽于软腭平面 当发声或屏气时软腭上提关闭鼻咽峡成为 鼻咽下壁 顶后壁呈穹隆状,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 织称咽扁桃体(腺样体或增殖体)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鼻咽:CT/MRI •横断面上鼻咽腔可呈方形、长方形或梯形 • 侧壁由前下向后上:咽鼓管咽口、咽鼓管 圆枕及咽隐窝(Rosenmuler 窝) • 在咽鼓管侧方,可见腭帆提肌与腭帆张肌, 与咽鼓管开闭有关。 •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下方,咽鼓管 咽口位于咽圆枕下方,上方为咽隐窝, • 矢状面鼻咽腔呈J型。
鼻咽癌影像诊断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a:咽后淋巴结 N1b:单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小 于3cm; N2: 双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 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Ⅳ、Ⅴb区 Ps:淋巴结转移由上而下循 序性转移,极少跳跃性转移
颈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
❖ 1.横断面:淋巴结最小径≥10mm; ❖ 2.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 3.同一高危区域≥3个淋巴结,其中一个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8mm
T3:侵犯颅底、翼内肌;
T4: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间 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根据第 6 版鼻咽癌 AJCC临床分期系统,鼻咽癌颅底 骨质破坏和或鼻窦受侵划为 T3,颅神经受累被划为T4
T1期:局限于鼻咽
左耳鸣伴听力下降
放疗后2个月
T1期:局限于鼻咽
男性,44岁,发现右颈肿物4个月
MR报告模版
❖ (2)淋巴结:分布特点(成串、成簇肿大淋巴结), 各组具体描述。咽后淋巴结应分口咽上下平面。 测量最大者的最大横断面的最大径和最小径 (Ser.,Image)。重点描述典型淋巴结的特点, 即包膜外侵(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 模糊或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及累及邻近结构)、 坏死及强化。面部、皮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
(高危区定义:N0者,II区;N+者,转移淋巴结的下一站) ❖ 4.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
部消失;淋巴结融合); ❖ 5.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
颈部转移淋巴结
包膜外侵征 淋巴结边缘出现粗细不一
毛刺 周围脂肪模糊或消失 不规则强化
颈部转移淋巴结
灶、淋巴结的强化模式及肿瘤蔓延颅神经周围等是必不可少的。
咽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咽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咽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咽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咽炎如何诊断鉴别,咽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咽炎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鼻咽部MRI检查、耳鼻咽喉CT检查
*一、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口咽及鼻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腭弓及悬壅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体温可升高至38°C,根据病原的不同白细胞可增多,正常或减少。
*以上是对于咽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咽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咽炎易混淆疾病。
*咽炎如何鉴别?:
*一、鉴别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与扁桃体炎鉴别
急性扁桃体炎的咽痛及全身症状均比急性咽炎严重,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化脓,咽部粘膜虽受影响,但淋巴滤泡无化脓表现。
与咽白喉相鉴别
咽白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精神萎靡,咽部可见灰白色假膜,取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咽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咽炎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咽炎”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主要向粘膜表面及腔内生长,表面光滑,外浸不明显, 咽旁间隙变窄不明显,颅底骨质完整,即使形成较明显肿块伴随的 咽鼓管阻塞征象较轻,同侧乳突气房多清晰,与早期鼻咽癌(咽隐 窝变浅没有外浸)鉴别困难,活检确认
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轻度 到中度强化。磁共振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T2WI:信号高于肌肉T。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 ,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
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前后扁 平,位于1-6颈椎前方,为呼吸 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部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
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
部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平扫
① 体位:仰卧位,两侧外外耳孔与台面等高,头颅正中矢状 面垂直于并对准台面中线。
② 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 扫描范围: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 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 ⑤ 扫描范围:从上往下由中颅凹底至硬腭。 ⑥ 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⑦ 扫描参数:层厚和层间距都是3mm,或薄层扫描。 ⑧ 曝光条件:120kV,≥120mA。 ⑨ 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
3、侵犯周围组织:
咽旁间隙、翼内、外肌、颞下窝、颈动脉鞘区、咽后淋巴结。通过卵 圆孔、破裂孔进入颅内。
4、NPC颈部淋巴结转移:是NPC最常见的转移
鼻咽囊肿
咽囊炎,又名咽黏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又称桑汶地病。 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咽囊脓肿自行破裂 可形成脓性瘘管。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鼻咽镜检查时较易 发现。
慢性鼻咽炎
主要向粘膜表面及腔内生长,表面光滑, 外浸不明显,咽旁间隙变窄不明显
不伴坏死 颅底骨质完整 即使形成较明显肿块伴随的咽鼓管阻塞
征象较轻,同侧乳突气房多清晰 与早期鼻咽癌(咽隐窝变浅没有外浸)
鉴别困难,活检确认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为鼻咽部各种良性肿瘤中之较常见者,常发生于 10~25岁的男性青年,男女之比为19:1。瘤中含有丰富血管,容易 出血,故又有“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之称,可说明 本病的特性。
(2)增强扫描
①对比剂用量:成年人用量为60~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 对比剂,如碘佛醇或碘克沙醇。儿童用量为 2ml/kg。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注射速率一般为3.5~ 5.0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对比剂注人后监测主动脉弓,阈值为120HU, 延迟5s开始扫描。 ④其他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临床表现: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患者自觉呼吸时有 臭味,用力吸咳时可咳出脓性物或脓痂。常有头痛,部位为枕后粗隆 下方,炎症或脓性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耳聋,可有颈部 淋巴结肿大。
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鼻咽镜检查时较易发现,镜下可见鼻 咽顶部正中有表面光滑的息肉样肿物,有时上覆有脓痂,除去脓痂可 见咽囊开口或瘘口,探针探入囊腔,有分泌物外溢。
会厌谷 腭扁桃体 咽淋巴环
(三)喉咽 梨状隐窝
咽鼓管咽口 咽扁桃体
咽隐窝 咽鼓管圆枕
鼻咽 软腭 腭扁桃体 口咽 会厌 喉咽
4
咽的分部
依与鼻腔、口腔 和喉腔的毗邻关系, 咽部分成三部分:
鼻咽 口咽 喉咽
后壁分别平第C1~2、
第C2~3、第C3~6颈椎。
喉室
咽腔前壁后面观
鼻咽、口咽部CT扫描
【适应证】 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 脊索瘤等。 2.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 【禁忌证】 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含碘对比剂过敏。 3.病情严重难以配合者。
临床表现:1、反复鼻出血:为一重要症状,小的肿瘤仅局限在鼻咽 者,出血量并不多,有时仅涕中带血。2、进行性鼻塞:肿瘤向前伸 展,堵塞后鼻孔,可引起一侧或两侧鼻阻塞,鼻塞重时用口腔呼吸 ,睡眠发出鼾声,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咽部常有干燥感。
影像学表现:致密纤维组织和扩张血管,血管丰富、缺乏弹性易出 血,多位于蝶骨体、枕骨斜坡及后鼻孔,明显强化,超过100Hu,T 1WI中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内部血管基质低信号
现单侧或双侧鼻塞,单侧耳鸣、耳内堵塞感、听力下降, 颈部肿块;晚期可出现一侧持续性、部位固定头痛,甚至 剧烈头痛,或可出现面部麻木、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复 视、眼脸下垂、食入反呛、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
③ 检查:鼻咽检查可见鼻咽顶后壁或咽隐窝有结节状或菜花
状隆起的新生物。颈部可触及无痛性肿块,质硬,固定 不移。
治疗:咽囊较小者可穿刺抽脓后用10%~2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
灼破坏咽囊黏膜,以防感染复发。咽囊大者可将软腭拉开或切开,显 露咽囊,用细长剪剪除咽囊前壁,刮除后壁,去除干净囊壁。若有增 殖体肥大者可予以切除。
慢性鼻咽炎
慢性鼻咽炎是一种病程发展缓慢的慢性炎症,常与邻近器官或全身 性疾病并存,如鼻窦炎、腺样体残留或潴留脓肿、咽囊炎等,可能 使鼻咽部长期受到刺激以致发炎。另外,与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或 症状,如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失调、
(3)摄片要求
①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 ②软组织窗宽:W300~400HU,窗位:L40~50HU。 ③骨窗窗宽:W3000~4000HU,窗位:L500~700HU。 ④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⑤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 CT值(必要时)。
鼻咽部正常影像解剖
横断面上鼻咽腔可呈方形、 长方形或梯形
影像学表现
CT:咽隐窝变浅、闭塞,咽侧壁增厚、不对称(早期) 均匀软组织密度肿物,坏死密度可不均匀,分界 不清(中晚期)
MRI:T1WI中低信号,T2WI较高信号 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较均匀、坏死则欠均匀
影像表现
1、肿瘤的密度和信号: 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45HU,密度均匀,
鼻咽、口咽部CT扫描
鼻咽指腭帆平面以上的部分,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在其侧壁 正对下鼻甲后方,有一咽鼓管咽口,通中耳鼓室。在咽鼓管咽 口前、上、后方有弧形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的后 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形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在鼻咽的两侧壁距下鼻甲后端之后约1cm处,有咽鼓管咽口,此 口呈镰状或三角形,鼻咽腔经此口通向中耳鼓室。咽鼓管开放 时(如吞 咽或打呵欠),空气通过咽鼓管咽口进入鼓室,以维 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部感染时,细菌经咽鼓管传播到中 耳,引起中耳炎。小儿的咽鼓管较短而宽,咽鼓管咽口与咽鼓 管鼓室日在同一高度,故儿童患急性中耳炎远较成人为多。
第C2~C3
前壁:咽峡 舌根 舌扁桃体
口腔顶盖为腭, 前2/3是硬腭,后1/3是软腭. 口腔下方为舌和口底部, 舌前2/3是舌体,后1/3是舌根.
侧壁:腭扁桃体 咽侧索
后壁:淋巴滤泡
口咽腔层面
鼻咽癌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 性肿瘤之首。
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 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 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 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 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诊断依据:
① 病史:可有家族史。
② 临床症状:早期可有回吸涕中带血或擤出带血鼻涕;逐渐出
④ CT或MRI可显示肿块大小及浸润范围。病理检查可明确
诊断。EB病毒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临床表现
本病起自鼻咽顶侧壁,早期咽隐窝变浅消失,失 去对称外观,软组织增厚,侵润性生长,与周围组 织分界不清,鼻咽腔变窄。可伴有颅底骨质 破坏和中耳炎,可有头颅底侵犯。
CT增强可见咽部粘膜和肿块不同程度的强化 ,75%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80%为双 侧。
淋巴瘤
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附近粘膜内聚集的淋巴小结 弥漫分布的均匀密度肿块 周围深层组织侵犯少,多无颅底及相邻骨质破坏 淋巴结受累部位 (腭扁桃体、软腭、舌根、鼻咽等构筑的淋巴管网Waldeyer淋巴环、
多中心病变)
谢谢大家欣赏
侧壁由前下向后上:咽鼓管 咽口、咽鼓管圆枕及咽隐窝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 下方,咽鼓管咽口位于咽圆 枕下方,上方为咽隐窝
矢状面鼻咽腔呈J型。正常鼻 Nhomakorabea部软组织窗
翼突内外侧板 咽鼓管咽口 圆枕 咽旁间隙 咽隐窝
翼腭窝 翼外肌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头长肌
5
轴位
冠状位
1、咽鼓管隆突 2、咽鼓管咽口 3、咽隐窝 4、翼内肌
束 5、咽旁间隙 6、头长肌 7、翼内板 8、翼外板 9、
颈内动脉 10、颈内静脉 11、会厌 12、蝶窦
正常鼻咽腔横断面
正
长
方
方
形
形
梯
双
梯
形
形
冠状和 矢状位
口咽部(中咽)
为软腭游离缘平面至 会厌上缘部分,前方借 咽峡(与口腔相通,向 下连通喉咽部)。咽峡 系悬雍垂和软腭的游离 缘、两侧由腭舌弓及腭 咽弓、下由舌背构成。 腭舌弓和腭咽弓间的深 窝称扁桃体窝,内有腭 扁桃体。咽峡的前下部 为舌根,上有舌扁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