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土地利用与规划》模拟题

一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经批准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批准.

A.省级人民政府

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C.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

[答案]:D

2.高原系由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和()相间组成.

A.冰川

B.永久积雪

C.平原

D.湖泊

[答案]:C

3.根据中心地理论的市场原则,中心地系列为().

A.1,2,6

B.1,3,12

C.1,6,42

D.1,2,8

[答案]:A

4.通过制定()政策,可以控制城市中心的继续膨胀.

A.较高的地价

B.较低的地价

C.严格的计划生育

D.严格的土地交易

[答案]:A

5.土地供给是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

A.质量

B.范围

C.权利

D.性质

[答案]:A

6.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A.必须确保

B.应当确保

C.没有严格要求确保

D.没必要确保

[答案]:C

7.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

A.土地利用方式

B.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D.土地用途性质

[答案]:B

8.城镇体系是指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

A.城镇群

B.城镇带

C.城镇xxx

D.城镇区域

[答案]:C

9.斗沟是()渠道.

A.排水

B.配水

C.节水

D.输水

[答案]:A

10.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断面法和系数法.

A.目视法

B.等高线法

C.模型法

D.回归预测法

[答案]:B

11.土地垦殖率主要取决耕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

B.森林蓄积量

C.木材消费量

D.己利用土地面积

[答案]:A

12.土地利用规划不是时点行为,而是().

A.法律行为

B.技术行为

C.时期过程

D.技术过程

[答案]:C

13.我国划定的基本农田分为().

A.一级

B.一,二级

C.一,二,三级

D.不分级

[答案]:B

14.下列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属于土地整理对象().

A.砖瓦窑

B.滩涂

C.低产农田

D.尾矿

[答案]:C

15.一般上,下级渠道最好是().

A.垂直相交

B.水平相交

C.立体相交

D.任意相交

[答案]:A

16.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体现出土地具有().

A.养育功能

B.承载功能

C.仓储功能

D.景观功能

[答案]:A

17.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

A.”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

B.集水面积大的地区

C.喀斯特地貌地区

D.占用部分农田地区

[答案]:C

18.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A.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

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

C.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

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

[答案]:C

19.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

A.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B.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C.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D.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

[答案]:D

20.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

A.90%和20%

B.90%和30%

C.70%和10%

D.90%和10%

[答案]:D

21.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A.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C.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D.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C

22.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B.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

C.陆地和内陆水域

D.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

[答案]:A

23.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

A.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B.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C.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

D.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答案]:B

2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

A.控制土地利用效应

B.行政效应

C.监督土地利用效应

D.法律效应

[答案]:D

2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A.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B.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C.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D.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答案]:C

2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

B.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

C.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

D.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

[答案]:A

27.《城市规划法》,颁布是在().

A.1999年

B.1989年

C.1986年

D.1954年

[答案]:B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耕地的

A.0.75

B.0.8

C.0.85

D.90%

[答案]:B

29.根据屠能农业区位论,离城镇最远圈层是

A.放牧圈

B.自由农作圈

C.林业圈

D.草田轮作圈

[答案]:A

30.根据韦勃工业区位论,原材料系数<1时,工厂企业选址应位于().

A.产品的中心消费区

B.原材料产区

C.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中间

D.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之间的某一地点

[答案]:A

31.根据中心地理论大城市的商品种类().

A.多

B.少

C.中间

D.无关系

[答案]:A

32.划定基地农田保护区,这是对()内部规划.

A.农用地

B.耕地

C.园地

D.林地

[答案]:B

33.煤矿塌陷地复垦是一项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措施,需一定资金投入,这笔资金应由()支付.

A.土地复垦者

B.煤矿开采者

C.地方政府

D.国家投入

[答案]:B

34.某县城1996年城区面积为72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是().

A.建城区

B.规划区

C.规划控制区

D.用地区

[答案]:A

35.某县将一河流中的滩涂开发为耕地,土地分类滩涂属于().

A.未利用土地

B.已利用土地

C.水面

D.农用地

[答案]:A

36.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提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中国

[答案]:C

37.下面地类中,属于未利用土地的是().

A.望天田

B.迹地

C.水面

D.滩涂

[答案]:D

38.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时,垦殖率的分析是对土地利用的()分析.

A.土地利用动态

B.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C.土地利用程度

D.土地利用效益

[答案]:C

39.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河流一般用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黄色

D.绿色

[答案]:B

二多选题

1.()农田水利工程不影响田块大小.

A.农渠

B.毛渠

C.农沟

D.毛沟

[答案]:BD

2.()属于土地开发对象.

A.插花耕地

B.采煤沉陷地

C.滩涂

D.荒草地

[答案]:CD

3.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常用的分区方法有().

A.综合分析法

B.主导因素法

C.平面图法

D.聚类法

[答案]:ABD

4.规划期间,可能增加耕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有().

A.土地复垦

B.土地整理

C.土地开发

D.土地整治

[答案]:ABC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分配.

A.数量

B.质量

C.区位

D.平面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村委会负责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答案]:F

2.土地利用结构是主观存在的,关键在于结构是否合理.

[答案]:F

3.土地利用率等于已利用土地面积与总土地而积之比.

[答案]:T

4.在风害地区,应使田块的长边平行于主风向.

[答案]:F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

[答案]:F

四简单题

1.试分析全球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

[答案]:答:(1)回答出答题要点”城镇化伴随工业化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给3分(2)回答出答题要点”全球城镇人口增长主要将在发展中国家”给3分;(3)回答出答题要点”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超前发展”给2分;(4)回答出答题要点”虽然大城市引人注目,但是直到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城镇人口还是生活在中小城镇”给2分;(5)回答出答题要点”都市连绵区的大量出现”给2分;(6)回答出答题要点”20世纪中,后期,比美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曾出现大规模的郊区化现象,旧城中心区出现空心化”给3分.答题意思基本符合答题要点时,酌情给分.

2.试分析盐碱化地区耕地田块设计应该考虑那些因素?

[答案]:答:(1)回答出答题要点”排水条件”给3分;(2)回答出答题要点”机械化作业程度”给3分:(3)回答出答题要点”灌溉条件”给3分;(4)回答出答题要点”作物种类,旱地”给3分;(回答出答题要点”地形条件”给3分.答题意思基本符合答题要点时,酌情给分.

3.试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答案]:答:(1)回答出答题要点”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用途管制则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措施”;2回答出答题要点”首先,建立有效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以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前提的,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在上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划分的,划

分土地用途区,落实用地布局.土地利用分区的主导用途是管制的重点,也是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鼓励次要用途向主导用途转变,也可维持现状,但不变为期他用途.”;3回答出答题要点”其次,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并保证规划实施.依据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未经规划的地区或规划未批准的地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利用现状”;4回答出答题要点”而且,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就是要求交通用地规划,水利用地规划,林地规划,城市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等专业规划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回答出答题要点通过专业规划的实施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答题意思基本符合答题要点时,酌情给分.

4.为什么要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理由有那些?

[答案]:答:(1)回答出答题要点”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2)回答出答题要点”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处在无规划的盲目利用状态,以致造成一系列退化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继续发生,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迫切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布局作出符合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藉以指导各个局部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改良和保护,为改善土地利用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3)回答出答题要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积仅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左右,而且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势必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对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不做出统筹兼顾的长远安排,不加以控制,任其自由占用和随意扩展,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土地利用宏观失控的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和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出了尽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4)回答出答题要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基础和依据.”

贯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鹿心社

贯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2008年8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10月23日《纲要》正式公布实施。今天,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走进中国政府网演播室,就“贯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您,鹿部长。[11-13 09:00]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非常感谢网友长期以来对国土资源部的关心支持,我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通过政府网与各位网友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严格土地管理问题进行在线交流。[11-13 09:00] [主持人]据了解,现在公布的《纲要》历经了三年的修编,请问,与修编前相比,现在的《纲要》主要做了哪些修改?[11-13 09:00] [鹿心社]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国务院刚刚印发的《纲要》和上次审议《纲要》相比,突出了对耕地的严格保护和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从变化角度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调高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原来的纲要耕地保有量不足18亿亩,新印发的纲要,2010年、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是18.18亿和18.05亿亩。[11-13 09:01] [鹿心社]第二,压缩了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原来的送审稿中,每年建设占地600万亩,刚刚印发的《纲要》把它压缩到585万亩。原来确定每年建设占用耕地要310万亩,现在压到300万亩以下。[11-13 09:01] [鹿心社]第三,提出了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我们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11-13 09:01] [鹿心社]第四,强化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科技的手段,落实共同责任,加强监管,使规划真正能够得到落实。[11-13 09:01] [主持人]《纲要》提出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05亿亩,这个数字是怎么确定出来的?[11-13 09:02] [鹿心社]第一,18.05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是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个大的角度来考虑决定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口在高峰期的时候要达到15亿左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满足我们的粮食自给,这就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假如低于18亿亩,那么吃饭问题就要受到影响。[11-13 09:02] [鹿心社]第二,耕地是农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依靠耕地,如果耕地过量的减少,就会动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社会稳定角度来讲,耕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农民有地种、有饭吃,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如果耕地过量减少,农民失去了耕地,又没有稳定的就业途径,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稳定。[11-13 09:04] [鹿心社]第三,耕地也是最重要的生态用地,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看,也必须保有相当数量的耕地。从这几个角度讲,我们都必须保住18亿亩耕地。当然网友也会问,有这个可能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只要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实现保住18亿亩耕地这个目标。[11-13 09:06] [网友Siviasu]根据年初发布的变更调查数据,全国耕地现有18.26亿亩,据此推算,未来10年,耕地减少必须控制在2000万亩以内,以现在的用地速度这样的耕地保护目标能否实现?[11-13 09:10] [鹿心社]应该说网友对我们的规划纲要研究的很细,连我们能够减少的耕地数据都给算出来了,我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确实像网友担心和社会担心的一样,去年年底是18.26亿亩,你要保18.05亿亩,这2000万数据不是个太大的数据,大家担心可能出自于前些年年均耕地的大量减少。[11-13 09:10] [鹿心社]在这里,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耕地减少有四个途径。第一,生态退耕。原来是耕地,现在把它种树。第二,建设占用。城市的扩展,各类建设项目。第三,农业结构调整。就是原来种的是庄稼,现在种果树或者挖鱼塘。第四,灾害损毁。像汶川大地震,导致很多耕地破坏了。前些年我们做过统计,每年减少耕地几千万亩,但其中生态退耕占了很大的比重,2001年到2005年耕地减少1.24亿亩,生态退耕就占了71%。[11-13 09:12] [鹿心社]如何从耕地减少的四个途径来保住18亿亩耕地呢?第一,中央决定,调整我们的生态退耕政策,就是将来生态退耕主要是巩固现有成果,不再安排大规模的生态退耕,这样就把这个因素堵住了。[11-13 09:17] [鹿心社]第二,建设占用耕地,大概一年300万亩左右,按照法律规定,建设占用耕地要占一补一,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占了一亩耕地,你就在其他地方补充一亩耕地。这样这个因素又可以消除了。第三,农业结构调整。我们已经跟农业部做了协调,下发了文件,将来要引导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向不减少耕地或者增加耕地的方向发展。[11-13 09:19] [鹿心社]第四,对于灾害毁地因素,我们要加大防灾能力建设,使灾害损毁耕地尽量减少,过去大概每年100万亩,将来要控制在几十万亩。同时通过土地的整理、复垦、开发,补充一部分耕地。这样算大帐没有问题。但是网友也会问,你在屋里算帐没有问题,那你能做的到吗?这也是大家的担心。确实做到不容易,但是我们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方针,把严格管理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实现纲要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没有问题。[11-13 09:20] [主持人]近期,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务院出台了十项措施,2010年年底前将新安排投资4万亿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网友说,现在看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拉动内需有着远比我们一般老百姓所预料的更为宏大完整周密的规划。国土资源部对于拉动内需有什么具体的部署吗?[11-13 09:22] [鹿心社]中央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采取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非常必要、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国土资源部按照中央的要求,对如何保障服务拉动内需措施的落实到位,研究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总的是既要为拉动内需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优质的用地保障服务,又要按中央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来规范管理我们的用地。[11-13 09:23] [鹿心社]具体来说有这样几方面:第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作出相应的安排。中央决定拉动内需上的这些项目都需要用地保障,我们将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作出用地的统筹安排。第二,在土地利用计划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安排。一方面对今年的用地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保障中央确定的拉动内需的项目的用地指标,同时我们对明年的用地计划将会同发改委进行研究,作出科学合理的用地计划来保障明年用地。第三,在严格程序的同时,我们要简化有关手续,提高效率,加快用地的预审、审批,为这些拉动内需的项目及时提供土地。[11-13 09:24] [鹿心社]另外,我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这些拉动内需的项目用地我们是应该作出保障和支持的,但是各类项目都应该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严格的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同时要妥善保护好被占地农民的利益,占了农民的地,要让他们有知情权,要给予他们合理的补偿安排,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提高,从长远看,生计要有保障。[11-13 09:28] [网友发展不息]目前,一些地方反映基本农田布局已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主要因素,希望在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中大幅调整基本农田布局。请问:国土资源部在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面是怎样考虑的?将采取什么措施确保《纲要》确定的15.6亿亩基本农田真正落到实处?[11-13 09:30] [鹿心社]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基本农田承担了当前粮食生产的主要任务,基本农田是十几亿中国人的饭碗田,必须保住。所以在规划修编当中,要确保纲要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布局大体稳定。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数量不能少,产能要提高,布局大体稳定。按照规划,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安排,需要少量的占有部分基本农田,可以在规划修编当中对布局做局部调整,但是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必须是耕地,质量不能低于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6]114号)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 国土资发〔2006〕114号 目次 、八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引用的标准和文件 3 依据 4 总则 5 供地环节的协议出让 6 原划拨、承租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协议出让 7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协议出让 8 出让土地改变用途等土地使用条件的处理 附录A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书示范文本格式附录B 划拨土地使用权准予转让通知书示范文本格式 、八 前言 为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行为,统一程序和标准,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推进土地市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 、附录B 为协议出让活动中所需文本示范格式。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廖永林、冷宏志、岳晓武、雷爱先、高永、谢量雄、吴迪、宋玉波、牟傲风、叶卫东、钟松忆、林立森、申亮、陈梅英、周旭、沈飞、张防。本规范参加起草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世专、马尚、王薇、车长志、邓岳方、叶元蓬、叶东、任钊洪、关文荣、刘显棋、刘祥元、刘瑞平、朱育德、闻洪溪、严政、吴永高、吴海洋、张万中、张英奇、李延荣、李晓娟、李晓斌、束克欣、杨玉芳、杨江正、肖建军、陈永真、陈国庆、林君衡、罗演广、祝军、胡立兵、胡红兵、赵春华、郝吉虎、高志云、徐建设、涂高坤、秦水龙、钱友根、梁红、黄文波、韩建国、韩洪伟、靳薇、潘洪篙、魏成、魏莉华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年版)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17 代替GB/T21010-2007 2017年11月1日发布、实施 一级类 二级类 含 义 类别编码 类别名称 类别编码 类别 名称 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 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家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枝、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 橡胶园* 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4 其他园地* 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01 乔木林地* 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0302 竹林地* 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3 红树林地* 指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0304 森林沼泽*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0305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 0306 灌丛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0307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圊等林地 04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牧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实施禁牧措施的草地,不包括沼泽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牧草的草地 043 其他草地** 指树林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放牧的草地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国土规划工作的请示》(国土资发…2009?202号)上的批示意见,为了切实做好《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编制工作,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有关部门、单位,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国土规划”要求,在扎实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系统总结国内外国土规划编制实施经验,准确把握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入研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部署,立足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围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国土资源、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改善国土生态环境,统筹提出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制定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政策措施,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原则 (一)统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保护、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合理确定国土资源和地

域空间开发的规模、强度、结构、布局和时序,提高国土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二)着力解决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重大问题。全面分析国土开发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矛盾,立足区域协调发展、能源资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社会民生建设等重要方面,明确规划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措施。 (三)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和区划的衔接,统筹考虑人口变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对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的需求,发挥国土规划的综合协调与统筹管控作用。 (四)坚持科学决策、公众参与。构建跨部门多领域合作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征求地方、部门、行业、企业、院所、专家和公众意见,加强协调、咨询和论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充分利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战略研究成果。以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基础地理测绘、海岸带和海岛调查、全国森林清查、全国荒漠化石漠化及沙化土地监测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国土资源战略研究、相关规划研究编制等重要成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0m,北方宽< 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水浇地旱地农用地园地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地坎。 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表 A.1(续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城市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三级类含义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调整 (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7)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0)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 (11)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行政措施 (12) 第二节经济措施 (12) 第三节经济措施 (13) 第四节社会措施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表 (16)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

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 见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已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为更好发挥《纲要》引领和约束作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把规划蓝图变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效,现就建立健全《纲要》实施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动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各级党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履行政府责任、提升政府效能,建立健全《纲要》实施机制,形成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一)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该放的全部放给市场,把该管的切实管好。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促进公平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最大限度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责任,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

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全国一盘棋”,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建立《纲要》实施横向纵向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对全局性、战略性及跨区域、跨领域目标任务的统筹协调。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推进《纲要》实施。 (三)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系统设计和辩证思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在抓好《纲要》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同时,围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四)强化《纲要》统领和约束作用。《纲要》是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是指导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维护《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推进《纲要》实施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各类规划、计划、政策的制定实施要服从和服务于《纲要》实施。 二、明确实施责任主体 (五)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分工。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有关职责分工,制定《纲要》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纲要》各项目标任务落地。 (六)强化领导责任和实施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将《纲要》重大任务落实情况和下一年度实施计划列入党委(党组)和政府会议年度重点事项,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工抓好主要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以下简称“三个重大”)的落实工作。 (七)加强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已有国家级重大规划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八)发挥群团组织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群团组织要积极搭建广大人民群众有序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解读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解读 新华社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 《纲要》指出,要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要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提升国土开发质量、规范国土开发秩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纲要》提出了加快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的总体目标。到2030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土开发强度不超过4.62%,城镇空间控制在11.67万平方千米以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质进展,国土开发的协调性大幅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大幅下降,坚守耕地“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万平方千米以上。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海洋开发保护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更加完善,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纲要》部署了全面协调和统筹推进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开发格局,推进建设国土开发集聚区和培育国土开发轴带。二是构建分类分级全域保护格局,依据环境质量、人居生态、自然生态、水资源和耕地资源5大类资源环境主题实施分类保护。三是构建综合整治格局,修复与提升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和海岛地区的国土功能。《纲要》提出,要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设置“生存线”,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议;理论 引言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讨论,近些年在规划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对策建议,但是,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变革,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规划师在认识方法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城市总体规划问题多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一直未能以强有力的姿态开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 1.1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 1 9 9 4年中国制定并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为了在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和措施,其中包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以推动地方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1.2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要求规划之间的融合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业.第三产业等非农活动的地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集中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社会空间结构形式。与自然系统相比,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城市以其紧密联系的区域为依托。与城市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大气.水.生物.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们既起着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水.粮食.劳动力等,又是城市产品的主要市场。同时起着消化.吸收和降解城市的废物。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融合,城市与区域日益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按照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应该避免利益相互冲突,力求建立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协调发展形式,城市与乡村统一规划@。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必须相结合,而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在国际规划界流行的一种观点:“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ture city planning must be regional planing)ⅲ。在中国城镇密集的高城市化地区,尤其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应该逐步拓展到大都市地区范围的规划。 1.3整体规划的原则要求根据著名规划专家萨伦巴教授所述,整体规划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①功能上的结合,是指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结合,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②不同层次地域空间的结合,是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表明城市与乡村的规划必须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有机整体;③地域规划与部门规划的结合,是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部门上下级的纵向计划和建议与横向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可能结合起来。④时间上的结合,主要是考虑规划的动态性.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性.规划的弹性等问题。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规划的整体,统一于区域与城市规划为主体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之中。 2.对城市总体规划现存问题的剖析 2.1城市总体规划历史的回顾在我国所有的城市规划类型中,城市总体规划无疑是法律地位.权威性.受重视程度和期望值最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市普遍经历过两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近期5年,远期15~2o年,并且重点放在远期,即期望总体规划能对城市未来20年的各项开发建设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的部署。但是现实往往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完美,实践表明:第一轮的总体规划平均发挥了不到10年的作用。第二轮的刚过5年就已经与实际建设相去甚远。在当前我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处境十分尴尬。回顾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