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曹长江

合集下载

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

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

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因其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本文将探讨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

一、引言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工作任务的移动机器人。

它能够通过内置导轨系统实现自主移动和定位,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二、机器人的设计1.导轨系统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是通过内置导轨系统实现自主移动。

因此,导轨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导轨系统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导轨系统的结构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导轨系统的材料也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刚度和耐磨性的材料。

2.移动系统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移动系统需要对机器人进行跟踪和位置控制。

因此,移动系统需要使用高精度设备,例如使用特制的定位传感器和信号发生器实现对机器人位置的监控和控制。

3.控制系统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

控制系统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同时实现对导轨系统和移动系统的精密控制。

因此,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响应速度的特点。

三、机器人的控制1.定位控制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控制需要将机器人定位传感器监测到的位置信息映射到操作缸移动的空间中。

这一过程需要进行算法设计和优化,以确保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2.运动控制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需要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监控和控制。

运动控制需要实现对移动系统和导轨系统的精密控制。

同时,运动控制还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因素。

3.姿态控制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姿态控制需要实现机器人的转弯与倾斜等运动。

姿态控制需要在运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动力单元完成机器人的转弯和倾斜。

四、总结本文探讨了导轨式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

在机器人设计方面,需要关注导轨系统的设计、移动系统的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一、概述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指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和调节,以实现指定功能的一种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设计和开发高效、稳定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1. 机器人硬件平台:机器人硬件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机械手臂、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元件。

各元件之间需要通过专门的接口和传输介质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机器人系统。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指用于控制、监控机器人系统运动状态的一种设备。

控制器包括多个层次,从最底层的传感器采集、执行器控制,到上层的控制结构、运动规划、运动控制等。

控制器需要使机器人精准控制器运动,以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3. 控制算法: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是控制器的核心之一。

主要目标是通过运动规划、路径生成、动态控制和调试等方式,使机器人能按照给定任务要求进行工作。

目前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算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强化学习控制等。

4. 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是指人与机器人系统之间的接口,让操作人员能够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和沟通。

人机交互界面包括控制台、触摸屏、语音识别和手势识别等设备,能够提高操作人员使用复杂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稳定性原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保证系统稳定。

在控制器设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控制算法实现精准控制,避免系统发生不稳定的情况。

2. 精度原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保证系统精度。

在控制器设计中,需要对各种误差进行分析和校准,提供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工作效果。

3. 可拓展性原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

在控制器设计中,需要基于现有的硬件和控制算法,考虑系统未来的需求和可拓展性。

4. 可维护性原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基于STM32的机器人自主移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机器人自主移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机器人自主移动控制系统设计沈友建;黄孝鹏;肖建东;陈煊之【摘要】针对类车机器人自主移动的问题,首先在非完整约束系统下建立类车机器人低速移动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选用适合基础性类车移动机器人研究的自行车模型进行状态分析;在混合式体系结构下用STM32作为机器人自主移动控制系统的核心,给出控制系统框图,完成硬件设计;同时完成环境定位与建图,构建动态贝叶斯网络,最终综合实现类车机器人自主移动的功能.【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年(卷),期】2016(035)018【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自主移动;运动学模型;STM32控制系统;SLAM【作者】沈友建;黄孝鹏;肖建东;陈煊之【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引用格式:沈友建,黄孝鹏,肖建东,等. 基于STM32的机器人自主移动控制系统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18):58-61.从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开始,机器人的智能化过程将会越来越迅速,而“人机协作、与人共融”是下一步机器人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的工业机器人或专业服务机器人的移动能力都不够完善,操作方式不够灵活,自主化程度也都不高。

基于以上在机器人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本文对基于STM32的机器人自主移动技术研究进行简单的论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类车移动机器人,为论述简洁,下文中出现的机器人、移动机器人都代指类车移动机器人,不另注明。

类车移动机器人自主移动是指在无人操作情况下,在随机环境中,为完成特定事件或一系列动作,通过机器人自身搭载的控制系统并应用环境感知技术进行多种数据信息的处理,最终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决策、独立执行,要求是能够躲避各种随机障碍、规避潜在风险[1]。

基于隔振结构的微型振动机器人设计与实验

基于隔振结构的微型振动机器人设计与实验

基于隔振结构的微型振动机器人设计与实验
陈波;甘中学;欧阳春;周子清
【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
【年(卷),期】2024(43)6
【摘要】为了增强振动机器人的运动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隔振结构的振动驱动机器人。

该机器人结构主要由机器人主体、隔振结构和驱动足组成。

首先,设计了2种不同的隔振结构,通过理论分析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了振动驱动的运动原理,由振动电机产生的离心力进行驱动;最后,制作了振动机器人样机并且进行了实际测试,通过对机器人的直线运动、旋转运动、不同地形上的运动、越障和负载进行测试,对隔振结构进行了性能对比,选取了性能更加优越的Z型隔振结构,同时对机器人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它在玻璃上的最大速度为181.34 mm/s,能够承载高达300 g的负载,这说明了所设计的隔振结构的有效性,为振动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陈波;甘中学;欧阳春;周子清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基于结构明置基础竖向振动复合集总参数模型的被动隔振设计方法
2.船用隔振结构的实验室振动响应模拟试验系统设计
3.基于交通振动环境下建筑结构损伤机理及减振隔振的研究现状
4.基于TRIZ的振动时效机器人用多维隔振装置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器人遥操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器人遥操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器人遥操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生产、服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遥操作控制系统相结合,才能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控制。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遥操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相关内容。

一、机器人遥操作概述机器人遥操作是一种通过远程设备或网络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对不适合人类直接操作的场景进行介入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和场景中,如制造业、医疗、军事、勘探和维护等领域。

遥操作系统一般由操作器、控制器和机器人控制软件组成。

同时,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还可以实时获取机器人所处环境的信息。

这使得用户能够对机器人进行更灵活、更精细的控制,在避免人工操作风险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和作业质量。

二、遥操作控制系统的系统架构遥操作控制系统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即人机交互界面和机器人控制。

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由操作器、显示器和摄像头组成,并通过控制器和机器人控制软件,将用户的指令转化为控制机器人的指令。

遥操作系统的系统架构中,机器人控制部分包括了机器人本身、控制器以及控制算法。

其中,控制器负责机器人的动力、通讯和感知等任务,而控制算法则负责的是控制机器人各种动作和运动的规划和执行。

同时,传感器也是遥操作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以便识别和感知,这项技术也被称为“遥感技术”。

三、机器人遥操作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流程机器人遥操作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机器人的功能和控制需求,确定遥操作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同时,需求分析阶段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维护性等方面。

2.硬件设计:包括遥操作器、控制器和机器人本身等硬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3.软件设计:设计并开发控制机器人的软件,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传感器数据处理和通信等方面。

4.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测试,测试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并优化设计方案和控制算法。

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实现机器人高效工作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并介绍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一、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任务和功能需求,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是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设计的几个原则:1. 开放性: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应该具备开放的接口和标准,方便开发者扩展和集成新的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 模块化: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应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模块,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系统稳定性: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需要保证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机器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且能够容错和自动恢复故障。

4. 用户友好性: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控制和管理机器人,实现其预期的功能。

二、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核心模块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通常由多个核心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任务和功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核心模块:1. 感知模块:感知模块负责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它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到自身位置、周围物体的位置和属性等。

2. 路径规划与导航模块:路径规划与导航模块负责计算机器人在给定环境中的最佳路径,并控制机器人执行导航任务。

它结合感知模块提供的信息,根据目标位置和约束条件,通过算法计算最优路径,并指导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

3. 控制与执行模块:控制与执行模块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任务执行。

它通过驱动器控制机器人执行各种动作,如移动、抓取、操作等。

此外,它还负责与外部设备和系统进行通信,以实现机器人与其他设备的协同工作。

自主锁止蠕动式微小管道机器人关键技术

自主锁止蠕动式微小管道机器人关键技术

基于“感知-决策-执行”模型设计
01
将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处理,并发出控制指令,驱动机器人的运动。
融合多传感器信息
02
利用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获取环境信息,提高感知的准确性。
实现自主导航
03
通过预编程的路径规划和避障算法,使机器人在复杂的管道环境中自主导航。
选择低功耗、高性能的微控制器
智能化水平
未来可以结合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多复杂任务。
微型化与集成化
为了满足更多微型化和集成化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材料、设计和制造方法,减小机器人尺寸并提高其集成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自主锁止蠕动式微小管道机器人关键技术
汇报人:
2023-12-06
目录
引言自主锁止机构设计蠕动式行走机构设计微小管道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实验与分析结论与展望
01
CHAPTER
引言
为了解决微小管道检测、维修等作业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具有自主锁止功能的蠕动式微小管道机器人,用于狭小空间内的作业。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设计
根据微小管道直径和机器人尺寸,设计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尺寸和形状,以实现收缩和扩张时的自主锁止。
基于机器人结构和运动方式,建立运动学模型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建立运动学模型
分析运动学特性
优化运动学特性
通过分析运动学模型,得出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特性,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适应狭小空间
通过优化机构设计和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在管道内的运动速度。
提高运动速度
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的材料,如橡胶或高分子材料,以确保轮体在管道内的滚动性能。

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大作业--MEMS motor

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大作业--MEMS motor

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大作业题目:MEMS motor摘要:本文以微电机驱动方式为线索介绍静电型微电机、电磁型微电机、压电式微电机、形状记忆合金微电机和磁致伸缩型微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字:微电机微机电系统微机械WORD中静电型微电机0 引言现代微电机的发展与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微加工技术都息息相关,也正是由于这些包括MEMS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微电机的开发和拓展注入了活力。

本文介绍了包括静电微电机、电磁型微电机、压电式微电机、形状记忆合金微电机和磁致伸缩型微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应用前景。

1 微电机种类1.1 静电型微电机微电子技术的巨大成功在许多领域引发了一场微小型化革命,以加工为纳米结构和系统为目的微米/纳米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自198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研制首台静电微电机以来,微电机随着加工工艺、方法的突破取得长足发展。

静电微电机因其与IC(integrate circuit)兼容、转速高、易于控制等诸多优点成为研究重点。

静电微电机技术主体有五个方面,设计建模和仿真、加工制造、应用,如图1。

图1静电微电机包括顶驱动电机、测驱动电机、摆动电机、中心电机、法兰盘电机、线性步进电机、超声电机、双定子轴向驱动可变电容电机、外转子电机、电感应电机、快门电机等。

图2为纳米电机。

图21.1.1 设计MEMS中静电微电机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电机系统的设计,主要区别是MEMS 的设计需要集成相关的制造和加工工艺新型静电感应微电机的设计,其转子上所加载的负荷主要来自于电机气隙与轴承间产生的粘滞曳力,这些驱动器的加工过程还不能与IC完全兼容。

1.1.2 建模和仿真为了加快和提高MEMS设计,研究者开发出多种建模和仿真工具用于多能域、多学科交叉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如VHDL-AMS可用于微电机的系统建模,Spice 和Saber可用于静电学仿真,ANSYS可用于多能域(机械、热和静电等)系统仿真。

工业机器人最小代价的轨迹规划

工业机器人最小代价的轨迹规划

工业机器人最小代价的轨迹规划
阎树田;吴斌;曹长虹
【期刊名称】《机械制造》
【年(卷),期】2012(50)3
【摘要】提出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的最小代价轨迹规划方法.将机器人的轨迹视为由机器人关节空间中一系列的关键点构成,关键点的两点之间通过3次样条曲线进行连接.使用加权系数法定义代价函数,从而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时间、消耗能量、奇异点的避让、关节加速度和关节二次加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综合最优,同时考虑关节位置、速度、加速度、二次加速度以及力或力矩的约束条件.采用差分进化算法(DE)和基于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来处理非线性约束的优化问题.斯坦福机器人(捡拾操作)的仿真结果显示,两种算法运行良好,然而DE 算法比NSGA-Ⅱ收敛速度更快,解的质量更好.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阎树田;吴斌;曹长虹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实验室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乌鲁木齐83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22;TP242
【相关文献】
1.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金属厚板拆垛轨迹规划
2.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金属厚板拆垛轨迹规划
3.工业机器人时间一冲击最优轨迹规划
4.6R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运动轨迹规划仿真研究
5.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现状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型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实现

微型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实现

微型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实现
周刚慧;施鹏飞;曹长江;张琛
【期刊名称】《测控技术》
【年(卷),期】2001(020)005
【摘要】利用Ф2mm电磁型微马达作为执行器设计制作了一外形尺寸为5
mm×6mm的微型机器人小车,附设了粗细两级CCD摄像头来实现机器人视觉。

为了满足机器人实时控制的要求,采用简单实用的机器人运动参数粗略提取方法,实现了机器人当前位置、运动速度和方向以及运动加速度等参数的实时提取。

当机器人到达目的地来实现微器件精密定位时,采用亚像元定位的方法来实现微操作端位置参数的精确提取。

模板匹配技术在微型机器人系统中的灵活运用解决了系统参数提取的实时性问题,实现了机器人视觉。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周刚慧;施鹏飞;曹长江;张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
模式识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6+2
【相关文献】
1.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系统的实现 [J], 冯志刚;李泷杲;熊天辰;江一帆
2.TSR-1型微型足球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 [J], 赵臣;阴炳皓;韩晓军
3.线缆检修机器人视觉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黎志勇;欧阳业;苏超;覃家栋
4.移动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J], 仇翔;陈旭;刘安东;俞立
5.基于NAO机器人视觉的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 [J], 李张霞;唱艺;王彬;张郑依明;谢宇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微型无线控制平台的设计

一种微型无线控制平台的设计

一种微型无线控制平台的设计
吕高利;曹建;付国强
【期刊名称】《测控技术》
【年(卷),期】2014(033)001
【摘要】微型化是无线控制平台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挑战.设计一种通用的微型控制平台,内部集成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及形状记忆合金的远程控制.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微型化需求,采用集成2.4 GHz无线通信模块的CC2530作为微处理器,通过六步换相法实现实时的无刷直流电机状态控制,并使用PWM方法改变形状记忆合金电流输入来完成伸长及收缩状态.通过相应实验进行验证,系统可以实时响应PC端控制指令,精确完成无刷电机转动和形状记忆合金控制,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系统高度集成,满足低功耗、微型化需求,在微型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页数】5页(P70-73,78)
【作者】吕高利;曹建;付国强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3;TP242
【相关文献】
1.一种体内微型医疗装置磁标记定位系统的人机操作平台设计 [J], 皮喜田;彭承琳;郑小林;吴旭东;候文生
2.一种微型无线控制开关的研究 [J], 崔建国;郑小林;侯文生;彭承琳;皮喜田
3.海洋平台数据管理的无线控制仪系统设计 [J], 喻言;孟元栋;焦栋;李志瑞;王洁;张传杰;欧进萍
4.智能机器人平台中无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J], 刘立阳;傅家祥
5.微型甘蔗收获机无线控制系统改进设计与研究 [J], 赵立新;王玉兴;唐艳芹;张殿武;黄汉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基于电磁型微马达的微摩擦测试装置

一种基于电磁型微马达的微摩擦测试装置

一种基于电磁型微马达的微摩擦测试装置
曹长江;张琛;江莹澜
【期刊名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年(卷),期】2000(000)010
【摘要】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对微观世界的摩擦现象进行研究测试,以求发现宏观与微观世界中摩擦现象的联系和区别,但由于测试条件的限制,现在还很难对微观世界进行直接测试.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微小摩擦测试方法--间接测量法,利用了微型马达同时作为驱动元件和测试元件,通过分析微马达在施加力前后其运动特性的改变,间接地计算出微小摩擦力的大小.文中对测试机理和系统实现做了详细介绍.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曹长江;张琛;江莹澜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上海市,200030;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上海市,200030;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上海市,2000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1
【相关文献】
1.基于AT90S8515的微密码锁的微马达测试系统 [J], 樊晓霞;陈佳品;李振波;陈文元;赵小林
2.电磁型微马达及其控制方式应用研究 [J], 曹长江;杨红红;张琛
3.电磁型微马达的微转子研究 [J], 杨春生;赵小林
4.用于φ2mm电磁型微马达的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研究 [J], 陈文元;丁涛
5.基于4mm电磁型微马达的管道检测微机器人系统研究 [J], 陈佳品;李振波;张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型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微型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微型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曹长江;张琛
【期刊名称】《电气自动化》
【年(卷),期】2000(022)006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微型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利用了外尺尺寸仅2mm的电磁型微马达制作了一5mm×6mm的微型机器人,利用该2mm微马达既可作为同步电机又可作为步进电机的特性实现微型机器人的快速移动和精确定位。

该系统还利用图象采集系统来实现了机器人视觉。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曹长江;张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存储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存储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无线微型机器人肠道内窥镜系统中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子系统的设计 [J], 付国强;梅涛;孔德义;张彦
2.面向微型机器人的无线供电系统变空间尺度问题综述 [J], 陈旭玲;陈阳
3.微型机器人无线群组化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J], 曾妍
4.基于微型机器人的显微注射系统设计与实验 [J], 秦传波;曾军英;田联房;曹路
5.胃肠道诊疗微型机器人系统研究与设计 [J], 刘伟; 任思璟; 贾红丹; 刘拯廷; 徐晓鹏; 韩颜光; 董宏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功能机器人微机控制系统

一种功能机器人微机控制系统

一种功能机器人微机控制系统
侯长来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年(卷),期】1994(011)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MCS-51系列单片机8031为核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发,研制。

剖析了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原理和软件设计要点,重点介绍了在构造动作形式库中采用的“环形节点法”。

工业机器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工作精度要求,因而多采用系统微机制作控制器。

作为服务和观赏机器人应在保证完成预定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性能/价格比,力求经济,实用。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侯长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结肠诊疗微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J], 陈雯雯;颜国正;高鹏;王志武
2.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第七讲仿真技术与微机联锁系统功能的检验 [J], 杨威
3.HCS—1型多功能微机核子称:一种新型动态在线计量与控制系统 [J], 张文金;邸生才
4.基于PC104单板微机和FPGA的救援救助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J], 余晓鑫;
王孝洪;田联房;张勤;刚毅;林锦赟
5.一种机器人化的多功能护理床及其控制系统 [J], 张铁;谢存禧;周惠强;熊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RM-Linux多功能机器人的设计

基于ARM-Linux多功能机器人的设计

基于ARM-Linux多功能机器人的设计
徐海宝;杜伟龙;曹江涛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
【年(卷),期】2014(22)17
【摘要】针对目前机器人技术普遍存在的成本高、功耗大、实时性差的缺点,采用性能高、成本低、功耗低的S3C2440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移植实时性较高的Linux操作系统,以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实现机器人的精确实时控制.并通过设计视频采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等功能模块,使系统具有实时监控、语音控制、无线传输等功能.
【总页数】4页(P19-21,25)
【作者】徐海宝;杜伟龙;曹江涛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06
【相关文献】
1.基于ARM-Linux与超声波技术的多功能监测系统设计 [J], 李鹏;李郁侠;任丽丽;张斌
2.基于ROBOGUIDE的多功能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仿真 [J], 李向阳;王俊
3.基于多类型工业机器人的多功能实训设备设计 [J], 李显;朱青松;吕世霞;王学雷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体式多功能医用机器人的设计 [J], 王肖文;唐健豪;陈旭创
5.基于Robei EDA工具的多功能可重构机器人设计 [J], 钟杭;孙浩;龚蓓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张燕;陈林奇;盛洲【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年(卷),期】2017(030)001【摘要】设计了一款可以探测未知环境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结合超声红外九轴传感器相关的信息能够实现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自主运行。

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舵机控制部分以及系统控制部分;移动机器人传感器避障系统由红外超声传感器构成,实验结果说明避障系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编写上位机系统接收下位机传感器数据,且能够通过上位机观察移动机器人运行结果。

通过实际移动机器人的运行结果说明控制系统的正确性。

%A mobile robot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to detect unknown environment in thispaper.Ultrasound sensor,in-frared sensor,and 9-axis sensor are combiled to realize autonomous operation for mobile robot.Control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two parts,steering control section and a system control section,mobile robot obstacle avoidance sensor infrared sys-tem consists of ultrasonic sensors constitute.【总页数】3页(P18-20)【作者】张燕;陈林奇;盛洲【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南京 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南京 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南京 21008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自动导引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J], 李培英;刘伟亮2.基于STM32控制系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J], 唐飞龙;张娜;黎安庆3.基于自动导引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J], 李培英;刘伟亮4.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J], 章安福5.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控制系统设计 [J], 李娟;秦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