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最大径≤3cm,局限于肺或 脏层胸膜内 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未侵犯到肺叶 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
根据肿瘤大小,T1分为: T1a(≤2cm) T1b(>2cm,≤ 3cm) 原因: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中,T1a和T1b的5年生存率相 差4%(51%和47%),HR为 1.27(T1b vs T1a)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M分期)
Mx:无法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转移 M1: M1a:对侧肺内出现转移结节、胸膜转 移结节、恶性胸腔(或心包)积液 M1b:胸腔外的远处转移
变化原因: 胸腔外远处转移的预后最差,中位生 存期4~7个月 胸膜转移的中位生存期为7~10个月 对侧肺转移的中位生存期9~11个月
TNM分期变化情况
不确定
0期 IA期 IB期 IIA期 TX Tis T1a,b T2a T1a,b T2a T2b IIB期 IIIA期 T2b T3 T1,2 T3 T4 IIIB期 IV期 T4 任意T 任意T N0 N0 N0 N0 N1 N1 N0 N1 N0 N2 N1,2 N0,1 N2 N3 任意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a,b
肺
癌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 2009年IASLC国际肺癌淋巴结图谱
放疗科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分期)
Tx: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或痰脱落细胞、或支气 管冲洗液中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未 发现原发肿瘤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1期)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N分期)
Nx:不能确定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N0:没有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N分期)
N1:转移到同侧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包括直接侵入肺内的淋巴结 N2:转移到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转移到:对侧纵膈、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4:气管支气管
5:主动脉弓下(主肺窗) 6:主动脉弓旁(升主动脉)
7:隆突下
8:食管旁(隆突以下) 9:肺韧带 10:肺门(主支气管) 11:叶间 12:叶(上叶、中叶、下叶) 13:段 14:亚段
IASLC
1区:下颈、锁骨上及胸骨切迹淋巴结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 下界:双侧锁骨,胸骨柄上缘 以胸骨柄中线(气管中线)为界分为1R、1L
2区:上气管旁淋巴结
2R、2L分界:气管左缘
2R:右肺尖——头臂静脉尾部与气管交叉平面 2L:左肺尖——主动脉弓上缘
3a(血管前) 3p(气管后)
3a(R) 3a(L) 3p
上界 胸壁尖端 胸壁尖端 胸壁尖端
下界 隆突水平 隆突水平 隆突
前界 胸骨后 胸骨后
后界 上腔静脉前缘 左颈总动脉
4区:下气管旁淋巴结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4期)
任何大小肿瘤已直接侵及下述结构之一: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 喉返神经、食管、椎体、隆突 原发肿瘤所在的同侧肺内,有独立的肿瘤结节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4期)
原M1中之原发肿瘤所在肺叶以外的同侧肺出现转移结 节归为T4 原因:该类型肺癌的预后(10%)与T4 肺癌预后相似 (7%),(10% vs 7%,HR=0.86,P=0.0002) 原T4中之胸膜转移(恶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 胸膜转移)归为M1 原因:该类型肺癌的预后(5年生存率只有2%),明 显差于 T4(2% vs 7%,HR=0.72,P<0.001)
T2aN1M0 T2bN0M0
IIB降期为IIA IB升期为IIA
T4N0-1M0
IIIB降期为IIIA
2009年IASLC肺癌淋巴结图谱
常用肺癌淋巴结图谱
图1:The Naruke lymph node map for the staging of lung cancers as recommended by the Japan Lung Cancer Society(1960s) 图2:The Mountain-Dresler modification of the lymph node map originally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1996)
图3: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1998-2009)
(J Thorac Oncol. 2009;4: 568–577)
Naruke lymph node map
1:上纵膈、最上纵膈 2:气管旁 3:气管前 3a:前纵膈 3p:气管后或后纵膈
谢 谢!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2期)
肿瘤最大径>3cm,≤7cm: 肿瘤已侵犯到主支气管,距隆突≥2cm 侵犯脏层胸膜 合并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但未侵犯到单侧整个肺
根据肿瘤大小,T2分为: T2a( >3cm,≤ 5cm) T2b( >5cm,≤ 7cm ) 原因:T2a和T2b的5年生存率相差 15%(45%和31%) 根据肿瘤大小,原T2 之肿瘤>7cm者 归为T3. 原因:肿瘤>7cm的患者和T3 期的患者有相似的中位生存期
7、 8、 9区
7区:上界 气管隆突 下界 左侧下叶支气管上缘 右侧中间叶支气管下缘 8区:隆突下淋巴结 食管壁周围
上界 左侧下叶支气管上缘
右侧中间叶支气管下缘 下界 膈肌
9区:肺韧带内淋巴结
上界 下肺静脉 下界 膈肌
10-14区
10区:肺门淋巴结 上界 右侧为奇静脉下缘 左侧为肺动脉上缘 下界 双侧叶间区域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3期)
肿瘤>7cm或直接侵及:胸壁(包括肺上沟瘤)、横膈、膈神经、纵膈胸膜、心包 肿瘤位于左右主支气管,距隆突<2cm,但未侵及隆突 伴有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在同侧肺和原发肿瘤所在的肺叶内,有独立的肿瘤结节 原T4中之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转移结节归为T3,原因:该类型肺癌5年生存率(25%) 明显优于T4期(7%)甚至优于第六版分期T3患者(15%,HR=0.007,P<0.001)
11区:叶支气管之间区域
11s:右侧上叶与中间支气管之间 11i:右侧中叶与下叶支气管之间
12区:叶支气管周围
13区:段支气管周围 14区:亚段支气管周围
讨 论
区别:
1、锁骨上淋巴结、胸骨切迹淋巴结——1区 2、中线区分R、L的方法去除 上纵膈淋巴引流主要自右气管旁经中线至对侧
右肺上叶——右气管周围区域 左肺上叶——主动脉弓下及周围淋巴结 中、下叶——隆突,然后为右气管旁 25%出现跳跃转移,多为上叶肿瘤,腺癌
包括内容 上界 下界 4R 右气管旁、气管前淋巴结 头臂静脉尾部与气管交叉平面 奇静脉下缘 4L 气管左缘以左至动脉韧带 主动脉弓上缘 左肺动脉上缘
奇静脉弓水平
5区 6区
包括内容 上界 5区 主动脉下、动脉韧带侧 主动脉弓下缘 6区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与侧方 主动脉弓上缘切线
下界 左肺动脉上缘 主动脉弓下缘
根据肿瘤大小,T1分为: T1a(≤2cm) T1b(>2cm,≤ 3cm) 原因: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中,T1a和T1b的5年生存率相 差4%(51%和47%),HR为 1.27(T1b vs T1a)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M分期)
Mx:无法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转移 M1: M1a:对侧肺内出现转移结节、胸膜转 移结节、恶性胸腔(或心包)积液 M1b:胸腔外的远处转移
变化原因: 胸腔外远处转移的预后最差,中位生 存期4~7个月 胸膜转移的中位生存期为7~10个月 对侧肺转移的中位生存期9~11个月
TNM分期变化情况
不确定
0期 IA期 IB期 IIA期 TX Tis T1a,b T2a T1a,b T2a T2b IIB期 IIIA期 T2b T3 T1,2 T3 T4 IIIB期 IV期 T4 任意T 任意T N0 N0 N0 N0 N1 N1 N0 N1 N0 N2 N1,2 N0,1 N2 N3 任意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a,b
肺
癌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 2009年IASLC国际肺癌淋巴结图谱
放疗科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分期)
Tx: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或痰脱落细胞、或支气 管冲洗液中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未 发现原发肿瘤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1期)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N分期)
Nx:不能确定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N0:没有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N分期)
N1:转移到同侧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包括直接侵入肺内的淋巴结 N2:转移到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转移到:对侧纵膈、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4:气管支气管
5:主动脉弓下(主肺窗) 6:主动脉弓旁(升主动脉)
7:隆突下
8:食管旁(隆突以下) 9:肺韧带 10:肺门(主支气管) 11:叶间 12:叶(上叶、中叶、下叶) 13:段 14:亚段
IASLC
1区:下颈、锁骨上及胸骨切迹淋巴结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 下界:双侧锁骨,胸骨柄上缘 以胸骨柄中线(气管中线)为界分为1R、1L
2区:上气管旁淋巴结
2R、2L分界:气管左缘
2R:右肺尖——头臂静脉尾部与气管交叉平面 2L:左肺尖——主动脉弓上缘
3a(血管前) 3p(气管后)
3a(R) 3a(L) 3p
上界 胸壁尖端 胸壁尖端 胸壁尖端
下界 隆突水平 隆突水平 隆突
前界 胸骨后 胸骨后
后界 上腔静脉前缘 左颈总动脉
4区:下气管旁淋巴结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4期)
任何大小肿瘤已直接侵及下述结构之一: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 喉返神经、食管、椎体、隆突 原发肿瘤所在的同侧肺内,有独立的肿瘤结节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4期)
原M1中之原发肿瘤所在肺叶以外的同侧肺出现转移结 节归为T4 原因:该类型肺癌的预后(10%)与T4 肺癌预后相似 (7%),(10% vs 7%,HR=0.86,P=0.0002) 原T4中之胸膜转移(恶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 胸膜转移)归为M1 原因:该类型肺癌的预后(5年生存率只有2%),明 显差于 T4(2% vs 7%,HR=0.72,P<0.001)
T2aN1M0 T2bN0M0
IIB降期为IIA IB升期为IIA
T4N0-1M0
IIIB降期为IIIA
2009年IASLC肺癌淋巴结图谱
常用肺癌淋巴结图谱
图1:The Naruke lymph node map for the staging of lung cancers as recommended by the Japan Lung Cancer Society(1960s) 图2:The Mountain-Dresler modification of the lymph node map originally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1996)
图3: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1998-2009)
(J Thorac Oncol. 2009;4: 568–577)
Naruke lymph node map
1:上纵膈、最上纵膈 2:气管旁 3:气管前 3a:前纵膈 3p:气管后或后纵膈
谢 谢!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2期)
肿瘤最大径>3cm,≤7cm: 肿瘤已侵犯到主支气管,距隆突≥2cm 侵犯脏层胸膜 合并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但未侵犯到单侧整个肺
根据肿瘤大小,T2分为: T2a( >3cm,≤ 5cm) T2b( >5cm,≤ 7cm ) 原因:T2a和T2b的5年生存率相差 15%(45%和31%) 根据肿瘤大小,原T2 之肿瘤>7cm者 归为T3. 原因:肿瘤>7cm的患者和T3 期的患者有相似的中位生存期
7、 8、 9区
7区:上界 气管隆突 下界 左侧下叶支气管上缘 右侧中间叶支气管下缘 8区:隆突下淋巴结 食管壁周围
上界 左侧下叶支气管上缘
右侧中间叶支气管下缘 下界 膈肌
9区:肺韧带内淋巴结
上界 下肺静脉 下界 膈肌
10-14区
10区:肺门淋巴结 上界 右侧为奇静脉下缘 左侧为肺动脉上缘 下界 双侧叶间区域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T3期)
肿瘤>7cm或直接侵及:胸壁(包括肺上沟瘤)、横膈、膈神经、纵膈胸膜、心包 肿瘤位于左右主支气管,距隆突<2cm,但未侵及隆突 伴有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在同侧肺和原发肿瘤所在的肺叶内,有独立的肿瘤结节 原T4中之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转移结节归为T3,原因:该类型肺癌5年生存率(25%) 明显优于T4期(7%)甚至优于第六版分期T3患者(15%,HR=0.007,P<0.001)
11区:叶支气管之间区域
11s:右侧上叶与中间支气管之间 11i:右侧中叶与下叶支气管之间
12区:叶支气管周围
13区:段支气管周围 14区:亚段支气管周围
讨 论
区别:
1、锁骨上淋巴结、胸骨切迹淋巴结——1区 2、中线区分R、L的方法去除 上纵膈淋巴引流主要自右气管旁经中线至对侧
右肺上叶——右气管周围区域 左肺上叶——主动脉弓下及周围淋巴结 中、下叶——隆突,然后为右气管旁 25%出现跳跃转移,多为上叶肿瘤,腺癌
包括内容 上界 下界 4R 右气管旁、气管前淋巴结 头臂静脉尾部与气管交叉平面 奇静脉下缘 4L 气管左缘以左至动脉韧带 主动脉弓上缘 左肺动脉上缘
奇静脉弓水平
5区 6区
包括内容 上界 5区 主动脉下、动脉韧带侧 主动脉弓下缘 6区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与侧方 主动脉弓上缘切线
下界 左肺动脉上缘 主动脉弓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