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训练题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综合训练题(十一)
【现代文阅读】
A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守桥葛俊康
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
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
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
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
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
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
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
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
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
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说完,就往石桥下冲。
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
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
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
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
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
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
老葛剁了几下脚。
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
老葛的心更慌了。
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
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
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
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
妻子用手拉着绳子。
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
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
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
”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
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
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
村长也来了。
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
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
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
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
桥面完全露了出来。
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
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
拿到奖金
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
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
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
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
肯定答应,您说就是。
”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
”校长一听,愣
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不染袁炳发
高三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
这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
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
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
隙挤到小屋来。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赌客们
弄到深更半夜时,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
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
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只五元。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
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
高一军训时,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
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的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
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是借上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
....地盯着棋盘。
吴爷爷就一眼不眨
....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
“我的头发很多。
”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吴爷爷,俩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杨直迎来了高考。
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
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
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
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
但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并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
杨直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5.文章开头第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半部分为什么花大量笔墨介绍杨直的家庭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文中连用了两个“一眼不眨”,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划线句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训练】
好,是壮丽的河山,是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
请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1.(4分)退休教师老葛在山洪爆发时奋不顾身跳入河中锯断了卡住桥洞的大树,坚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石桥。
2.渲染紧张气氛,突出洪水的来时之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老葛冒着生命危险守桥做铺垫;烘托人物紧张担忧的心情,使老葛的性格更加鲜明。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1)心理描写。
写出了老葛看到桃树堵住桥洞后的震惊,表现出老葛对桃树堵住桥洞会导致坍塌的紧张和担忧。
(答出心理描写给1分;答出作用给2分。
意对即可)
(2)校长先是感到意外,没想到老葛会提出上课要求;随之理解老葛心情,被老葛的举动深深打动;最后对老葛充满敬意,毕竟像老葛这样全心全意为教育的人太少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或概括了老葛平日守桥、洪水中护桥、洪水后修桥的主要内容);具有深层含义,暗示老葛守护孩子、守护自己心中的教育信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主旨,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5.暗示了杨直的才华(1分);并用老师、同学和杨直邻居的不同观点作对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为下文介绍杨直的家庭情况作铺垫(1分)。
6.介绍杨直的家庭情况,表现父母的不称职,不仅不关心儿子的学习、生活,还丝毫不顾忌这样的家庭环境可能对儿子产生不良影响(2分);与后文杨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清华大学形成对比,突出杨直的自立自强。
(2分)
7.第一个“一眼不眨”生动形象写出了杨直看吴爷爷象棋残局时的专注。
(2分)
第二个“一眼不眨”写出了吴爷爷对杨直处于这样家庭环境能够不受影响,始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方向的赞赏。
(2分)
8.含义:这句话表面上写芽儿抵抗住了来自巨石的压力,茁壮成长(1分),实际写出了杨直在这样不利的家庭环境下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自己要走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的第一个梦想(2分)。
作用:点明主旨,表现了杨直的自强自立、有主见。
(2分)
【写作训练】
【真题题解】
“什么是个好”这道作文题的气质“很苏州”,就是有点小情调,有点小精致,有点小诗意,有点小甜蜜,也有点小娇羞。
它介于“浓抹”和“素颜”之间,选择了一种叫作“淡妆”的美学立场。
从历年的命题“心中有支欢乐的歌”“遥远的眼神”“不错过”“记得那一次出发”“东风为我来”看,基本都是如此,除了2017年的“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一不留神粉底抹得确实太厚了点。
这种命题追求和思路,大概可以看出苏州这座历史古城给人们精神基因的编码。
这道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可谓不大,虽说没有语义理解上的九曲连环,但需要迈过三重门槛。
1.切中命题意义内核的“好”。
“好”是个语用中的高频词汇,运用在不同的语境场合,也有着丰富的表达内涵,尽管“什么是个好”的搭配确实不多见。
“好”之词义,基本有三种词性分类:
一是名词意义上的,可广泛指代一切美好的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诚如引导语中“好,是壮丽的河山,是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的典型罗列。
需要注意的是,引导语中的提示是无序的,也是不完全归纳的,这从紧接着的第二种词性的意义分析可以看出。
二是形容词意义上的,可以理解为作为“一切美好的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标志和属性。
可以把引导语倒过来理解——“河山的好是壮丽,田园的好是秀美;朋友的好是信任,对手的好是挑战;邂逅的好是美丽,错过的好是无悔;港湾的好是宁静,征途的好是崎岖”。
由于“好”指代事物的宽泛性,因此其在形容词意义上的理解自然也极为宽泛,但不妨用“真”“善”“美”做三维归纳,并作为思维发散的原点。
我们可以看出,引导语给出了“善”和“美”的举例,却并没有给出“真”这个维度上的好,譬如,“宇宙万物的好是规律,人类思想的好是求知”。
三是动词意义上的,可以理解为对某种选择的判断与确定,以及对某种言行、事物的认可与认同。
比如,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哪个是个“好”?新能源好。
又如,黄渤导演的电影《一出好戏》好不好?好!好,就是我们在面对具体问题与事物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一种明确回答,它的对立面是“坏”。
我们在回答什么是“好”的同时,其实也就回答了什么是“坏”。
2.拨开命题对象迷雾的“什么”。
“什么”是个不确定代词,这个词出现在中考作文题中恐怕还是头一次。
表面上看,只要回答“好”是“那一个”的问题,实际却是在千挑万选、左右权衡后,在各种看似都好其实只有一个真正好的事物迷局中做出判断,或者在这个也好、那个也好的左右为难中痛苦抉择出一个“更好”。
足够严谨的话,还需要辨明全命题“什么是个好”与半命题“____是个好”绝不是一个“物种”。
前者瞬间提升了审题难度并预设了切题作文极为严格的评价标准,其写作所需的思维图式或者最终的成文结构应当是“陈列
各种好→确定其一好→阐述为什么这个好”。
简单地说,文章不仅是要写一个“好”,还要写若干个“欠好”或“不好”,这在考场作文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字数约束下,难度可想而知。
而后者只需“陈列一个好”“讲好这个好”就可以了。
3.建立命题旨趣“什么”与“好”之间的叙事逻辑。
从整体上把握题目的语法特征不难看出,“什么是个好”已经构成了一个“主谓宾”一应俱全的完整句式,这显然对写作构成了极为严格的规定,写作者的任务就是用文章来回答题目的发问。
写作难度不在于“好”的内容选择,而在于设计出确定“好”的过程的故事演变情境,以及选择合适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法。
因此,这道题对考生的叙事能力构成一定的挑战。
【佳作一】
什么是个好
外婆家依山傍水,附近有一条小溪。
溪水十分清澈,它贪婪地融进了蓝天,融进了草木的影子,也融进了小女孩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这里,四季卖弄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秋日天高气爽,落叶翩飞;冬日白雪倚风,银装素裹;春天百花争艳,嫩草破土。
而到了蝉鸣蛙叫的夏夜,外婆常常引着我在柳树下乘凉。
小溪和小虫们奏起了大合唱,一棵棵青草随风起舞,并散发出怡人的清香。
我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星空。
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朝我眨眼睛,于是,我也调皮地朝它们眨眨眼。
“真好!”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外婆笑了,问我:“什么是个好?”她摸摸我的头,给我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
我说:“这兔子真傻,让乌龟赢了。
”外婆又笑了:“坚持就是个好。
”
不久,老师教我们背诵一首古诗《归园田居》,我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了外婆,又问:“外婆,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傻,不做官却跑去种田?”外婆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孩子,这就是本心,不是傻。
本心就是个好。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再大一点后,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小溪边,将小脚伸进柔和的溪水里。
溪水拂过我的脚跟,小鱼小虾轻轻滑过我的脚背。
我发现小溪有时流得很急,一路马不停蹄地追逐着什么;有时又流得很缓,滋养着沿岸的花草,并欣赏着这些花草回报的美景。
这就是小溪的坚持与本心吗?
长大后,我随父母到大城市里上学。
逐渐繁重的功课与不太理想的成绩,常常令我想打退堂鼓。
每当这时,激流的小溪跨越枯木、冲过岩石的画面就会跳进我的脑海,于是我又打起精神,继续努力。
而当我为了目标的实现焦头烂额之时,缓缓流淌的小溪又流进了我的心田,驱散了污浊,于是我决定稍稍放手,调慢节奏。
忽然间,我明白了外婆的话——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为目标而努力,但也要记住在努力的途中,欣赏沿岸风景,重拾本心。
坚持是个好,本心是个好,坚持本心更是个好!
点评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首先,小作者吃透了“什么是个好”的种种内在要求,实现了文与题的完美匹配。
其次,小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忘初心”,将题目的旨意随身携带,一步步耐心地把“好”推向山巔。
再次,还要点赞小作者处理“复杂叙事”的能力。
复杂的长题呼唤复杂的故事。
本文中,故事的元素、故事的场景珠联璧合,颇得贾平凹散文神韵,不信请对照《月迹》,定会有“心”的发现。
【佳作二】
什么是个好
有人说,“好”是家中生有一“女”一“子”;有人说,这酒清醇甘甜,是“好”酒;有人说,这儿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是“好”景……而我认为,“好”意味着善良。
一战时,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研制出氯气、芥子气等毒气。
为证明其实用性,军队借风将毒气吹散至敌军军营,正如当年周瑜借东风,敌军死伤惨重。
皇帝授予哈伯一枚勋章,而他的妻子却因为无法忍受丈夫轻视人命,开枪自杀。
后来,哈伯因为在其研究领域内取得了突出成绩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获得的荣誉是无法遮盖他的罪行的。
爱因斯坦说,你所做的好事无法弥补你所做的坏事,你所做的好事无法弥补你的恶行。
人类需要明善。
幼时,每每回到家乡,妈妈总会带我去家附近的一个钓鱼行买两盒蚯蚓,将它们放生在草丛中。
“妈妈,放生蚯蚓有什么意义吗?”我特别喜欢问这个问题,妈妈也总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别人买蚯蚓是为了钓鱼,那样,它们的生命就结束了。
我们买下它们放生,它们就获得了重生、自由。
小虫子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它们,这何尝不是在做善事呢?”人需要行善。
夏日,凉风轻拂树梢,蝉鸣鸟啼,树叶树枝仿佛在为它们伴舞。
我轻闭双眼,感受微风拂面,聆听鸟儿叽叽喳喳唱着的夏日恋歌。
我忆起了春:蝴蝶、蜜蜂被花香所吸引,纷纷来采蜜,辛勤地传递着花粉,一朵一朵,一株一株;蒲公英被春风吹得四处飘散,飘至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万物以不同的方式向世界、自然傳播着美好,一切的存在都是因为心中有爱,有善良。
人需传善。
究竟什么是个好呢?是那良田美食,还是湖光山色?又或者是甘甜的美酒?任谁也说不清楚。
但我想,好,是明善,是行善,是传善。
这一点是无人能驳的。
【点评】
这篇文章,判一类文也未尝不可。
文字背后,隐约可见一个善问乐思,有着人文情怀与较好思维品
质的优秀初中生形象。
小作者写作方面的潜力巨大。
不足之处有二:一是整体性欠佳,结句虽然写得不错,但对全文的“补救”意图非常明显;二是“明善”“行善”“传善”三部分的文字还欠点儿火候,如果能在“明善”部分突出“个人的荣光”与“个人的使命”的比对,什么是个“好”的感染力就会更具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