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设计
如何评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如何评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如何评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质量目标与实际结果的比较根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设定的质量目标,定期比较实际结果与目标的差距。
这可以通过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产品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评估体系的有效性。
2.过程控制与改进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确保其符合体系要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进而提高体系的有效性。
3.文件与记录管理检查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包括操作规程、质量记录和其他相关文件,以评估其完整性和合规性。
通过对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可追溯性。
4.培训与意识评估员工对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认知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循体系要求。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他们对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遵循和执行。
5.供应商管理评估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和监控过程,确保供应商能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通过对供应商的管理,可以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水平,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6.产品验证与检验检查产品的验证和检验过程,确保其符合体系要求,并能够准确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通过产品验证和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7.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以及投诉处理情况,以评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效果。
通过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可以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评价和需求,进而改进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客户需求。
8.内审与外审检查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执行情况,以评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通过内审和外审的结合,可以全面了解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和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体系的有效性。
质量体系审核的思路和做法
一组方针:政策、方针、法律。
文件初审时评价文件的思路
受审核方采用什么编写方式都是可以 以的,不要求文件与标准条款一一对 对应;
标准中的指令性要求在文件内容中应 应当有所表述,表述可以很简要,但 但不能没有,不能与标准要求相抵触 触;
审核人员需要明确的解释每一项不 合格的事实和标准的要求,不合格可 可能带来的后果和风险。
与ISO9001符合程度高但质量文化程 程度低的组织
审核侧重点在于引导组织将其QMS 与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鼓励组织超越ISO9001要求,帮助 组织识别改进的机会;
注意提出意见的方式和分寸,超出 ISO9001标准要求,不是评价组织 体系是否合格的依据。
ISO9001.4.1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中提 提出“组织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质量 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 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
总要求共六条: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 确定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 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确保获得资源和信息; 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 实施必要措施,实现策划结果和持续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思 路和做法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体系评价的一种 重要方法,通过审核可以评价质量管 理体系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对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依据是审核准 则;
由于2000版ISO9001标准的变化和 ISO19011:2002审核指南的换版,必 然引发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观念的变 化,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审核思路 和做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 的经营者的思想、并为全体员工认同 同和遵守。企业文化是具有特色的 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工作作风、 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企业宗旨和 总和。
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就需要测量和评估其绩效。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s)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重要工具。
通过设定合适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帮助企业量化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
1. 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测量产品的各项指标,例如缺陷率、合格率、可靠性等,可以评估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2. 客户满意度指标:客户满意度是衡量质量管理体系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通过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或收集客户反馈,可以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及时作出改进。
3. 过程能力指标:质量管理体系侧重于过程管理,因此过程能力指标也是重要的测量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和评估各个关键过程的能力指标,例如工艺稳定性、制程能力等,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
4. 缺陷率指标:缺陷率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全面检查,统计缺陷的数量和频率,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并进行改进。
二、质量审核质量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内部评估方法。
通过对企业的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和流程进行审核,可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问题。
1.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常规工作之一。
通过组织内部的审核团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核,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外部审核:除了内部审核外,企业还可以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审核。
外部审核师傅有更客观的视角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三、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也可以用于测量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
六西格玛通过统计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法,帮助企业降低缺陷率,提升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有效性评价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
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
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性的概念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
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
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
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
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
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三种方法的研究报告
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三种方法的研究报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增长,组织通过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体系(QMS)有效性来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研究和实施方法以持续提高QMS的有效性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就三种持续提高QMS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阐述如下。
一、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QMS有效性提升的核心,因为不断发现、分析和纠正问题可以确保企业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条件。
为了实现连续改进,组织可以实施以下步骤:第一步,识别问题和机会。
可以通过内部审查、顾客反馈、员工建议等方式发现问题和机会;第二步,分析问题和机会。
将问题和机会归类,分析其根本原因并确定改进机会并制定改进计划;第三步,执行改进计划。
确保改进计划按时完成并获得改进效果;第四步,衡量改进效果。
确保改进计划达到预期效果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评估和指导。
持续改进是一个循环过程。
识别问题和机会可以激发创新思维,帮助组织提高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并确保组织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通过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识别问题、制定决策并实现改进的过程。
数据分析提供了权威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组织管理人员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
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方面,例如:1.产品或服务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规范标准;2.流程控制,以确保流程达到稳定状态,协调流转;3.供应商和质量管理,以监控供应商质量并改善合作关系;4.顾客满意度,通过顾客调查等方式追踪顾客时间变化,改善顾客体验,提高顾客满意度。
数据分析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从而增加持续改进有效性。
它也可以提高绩效的可持续性,并减少因缺乏数据支持而进行的低效决策。
三、员工参与员工参与是提高QMS有效性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能够全面理解和积极支持QMS的实施。
员工参与的好处包括:1. 增强员工责任感:员工参与使员工更有责任感和投入感,更加愿意和公司共同努力。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综合评价的研究与实现
的检测人员,给予更加针对性的检测培训,提升培训的日常化和规范化。
加强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强化检测设备的更新。
在检验检测机构中,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还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决定着检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检测数据的精准性。
当前在检验检测机构中,由于缺乏技术支撑、缺乏资金保障,使得一些陈旧的检测检验设备仍然在工作服役中,这不可避免会造成检测数据的偏差和失误。
鉴于此,为落实严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优化检测设备,加强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不符合检测标准,难以提升检测质量的检测设备,结合新的检测设备的特点及功能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灵活性。
同时,对于检测检验机构而言,为提升检测质量,为构建完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打下扎实不仅无法提升检测的质量,更容易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做好检测标准的落实。
检测标准是检测机构实施检验活动的依据性文件,也是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检验标准时应优先选择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国家标准,然后才是行业标准。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在开展检测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主动迎合检测标准,运用统一的检测标准来实施检测,这是保障检测质量的前提,更是保障检测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
同时,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讲,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受周围的环境等影响比较大,为了落实科学的检测质量,为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注重周围环境对实际检测工作的影响,将环境影响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规避不利环境条件对检测工作的影响。
在检测检验机构中,质量管理体系是。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发表时间:2019-07-23T10:33:31.90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9期作者:刘燕[导读] 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于增强顾客满意,而这种声名美誉度来源于切实的制度保障,这种保障就根植于一套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
甘肃省质量审核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于增强顾客满意,而这种声名美誉度来源于切实的制度保障,这种保障就根植于一套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
这套体系由策划、实施和运行、监视和改进这四个要素构成,每一个要素都至关重要。
同时这套体系从初始建立到后续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采用过程方法,结合了“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包括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与改进等多个环节,通过周期性改进,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企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掀起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热潮。
通过认证后,许多企业的管理基础得到了加强,在增强质量意识,管理程序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持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将是企业永恒关注的目标。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意义第一,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约束企业的生产、运营。
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高风险、高危害的特点,如果企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则会在无形中加大企业发展安全隐患。
通过质量管理体现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发现企业质量管理中不科学的地方,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好地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帮助企业发展获取更多的利润。
第二,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深入地管控企业的质量生产,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要求不断调整企业的生产。
第三,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优化企业的自主生产,增强企业发展的社会化作用,使得化工医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与认证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与认证有效性作者:佚名文章来源:ISOYES收集点击数: 1048 更新时间:2006-9—17 0:07:43 近几年,随着认证工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及各界对认证行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对认证工作的质疑和非议也在增加。
究其原因,一是认证行业确实存在许多不规范。
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社会上对认证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一致。
本文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例,就人们比较关注的体系有效性、认证有效性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一、体系有效性、认证有效性的基本涵义和评价标准1。
体系的有效性200O版ISO 9000族标准已经实施3年多了,大多数获得依据1994版ISO g000族标准认证的组织都实现了向2OOO版标准的转换.我们曾做过调查,在谈到标准转换的增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特别是可以用哪些指标去测度时,许多组织很难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对体系有效性的涵义缺少全面准确的理解,没有一个科学。
系统、量化的测度指标体系.ISO 9O01:20O0标准“总则”明确了组织应用标准的两个目的,即:“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上述目的,就是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按ISO gOOI:2000标准运作的组织需要围绕这样一个基本的目的,在综合考虑组织的性质、资源条件、管理现状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规定具体的用于评价体系有效性的目标或指标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或指标有别于组织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体系有效性的一项指标,但不是全部.就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而言,在以上基本标准的基础上,不同的组织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重点.例如:在体系运行过程中。
对一个资源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生产型组织,可能会将管理的重心放在过程、管理程序及相关职责的优化,以及产品的改进、设施和技术资源的更新改造方面,并建立与之适应的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对一个资源条件或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组织,则可能会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强化资源配置、改进薄弱环节、减少内外质量损失等方面,并建立与之适应的评立与之适应的评价标准;对服务型的组织,评价其体系有效性价标准;对服务型的组织,评价其体系有效性的侧重点,可能又不同于生产型组织,需要更的侧重点,可能又不同于生产型组织,需要更多地关注服务质量、服务环境、服务条件方面多地关注服务质量、服务环境、服务条件方面的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判定原则
度。
1、建立各级指标达成情况的跟踪、评价机制,定期对各级
指标进行跟踪评价;
2、制定措施和配置资源来促进指标的达成;
3、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质量体系持续改
进的潜力或方向;
4、建立内审、管理评审等QMS评价机制,持续对QMS运行有
量管理体系三性判定原则
评价要素
涉及条款
一、组织所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包括:
7、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变化,如:新设备/新的生产线使用等。
1、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QMS过程识别并分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过程分析、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了明确
、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了识别、风险识别与分析;
2、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各部门明确的所有者、各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岗位定岗定编、过程分析识别的资
的适宜过 三、变化措施:
程。
对存在QMS与变化点不相适宜的风险要制定措施;
四、措施的实施:
将应对措施固化到相关体系文件并实施;
五、实施后验证:
对措施实施结果进行验证,以判断是否可以保证QMS适宜性。
质量管理
体系对组
充分 性
织全部质 量活动过 程覆盖和
控制地过
程。
一、过程识别: 1、依据:IATF16949标准、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确定质 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2、实施过程策划,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分为顾客顾客导向 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 3、进行过程分析,明确过程的输入、输出、资源需求、评价指 标等; 二、过程职责分配 1、根据过程分析结果,划分部门,识置部门职责,明确过程所 有者; 2、配置过程所需资源; 三、过程固化 1、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策划过程实施流程; 2、推进QMS体系文件的有效实施,并保留实施记录; 四、有效性和效率评价 给每个过程设置评价指标,对未达成的指标要有持续改进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细则
跟踪改进效果
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 跟踪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 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05
评价结果与报告
评价结果
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能否实现组织 的质量目标。
符合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成熟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以及在实 现组织质量目标方面的能力。
01
作业指导书
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 是否详细、规范,是否能够指导员工
进行规范操作。
03
客户服务
评价企业客户服务的质量,包括服务响应速 度、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等。
05
02
程序文件
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是否完善 ,是否符合实际操作要求,是否存在漏洞或 冗余。
04
质量控制
评价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包 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检验等。
评估组织的质量目标是 否明确、可行,并定期 检查其实现情况。
评估组织内部各个过程 是否高效、协调,是否 存在不必要的浪费和重 复。
评估客户对组织提供的 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 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 实际效果。
审核是评估质量管理体 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应 关注审核发现的问题和 提出的建议,及时采取 改进措施。
建立问题反馈渠道
为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并解 决,应建立多渠道的问题反馈机 制,包括员工、客户和其他利益
相关者的反馈。
及时响应问题
对于收到的反馈问题,应立即采取 行动,包括调查、分析和解决,并 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跟踪问题解决过程
为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应对问 题的解决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确 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验证其有效 性。
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指导。
一、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建立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责任、资源管理、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方面。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质量,提升竞争力。
二、评估指标1. 战略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评估时需要验证质量管理是否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收集客户反馈、投诉处理情况等数据,评估质量管理是否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3. 流程绩效: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够有效支持企业的各项流程,包括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销售等环节。
评估时可以使用流程绩效指标,如周期时间、产出质量、成本效益等。
4. 内部审核结果: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活动之一,评估内部审核结果可以判断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
内部审核应覆盖各个部门和流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需要看是否有持续改进的措施和效果。
可以通过分析持续改进项目的数量、效果评估等指标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通过审查相关文件,如质量手册、流程文件、文件记录等,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实施情况。
2.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质量相关的数据,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和问题。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直方图、趋势图、质量损失程度等统计分析手段。
3. 客户反馈:通过电话、邮件、客户回访等方式,收集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对客户的影响。
4. 内部审核:进行规范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
内部审核应覆盖各个部门和流程,并制定改进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
Management Innovation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了满足日益增长、差异化的客户需求,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钢铁企业,宝钢需要进一步建立一个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运作的评价方法以及运作体制,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分析发现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研究思路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估。
通过分析国际通行的质量成熟度评价模型主要优点和不足,基于宝钢ISO/TS16949和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运营状况,以过程审核、体系审核、质量成本、产品质量策划方法应用为重点,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的要求,将有效性——宝钢股份公司实践案例◆曹 英 王国清 庄 维 / 文评价转化为定量和成熟度综合评价,建立公司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2.评价模型设计根据ISO/TS 16949要求,建立评价模型框架,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总体评价标准(见图1)。
最终建立的指数测算公式如下:1)公司层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指数:2)厂部层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为图1 QMS 有效性评价模型指数:其中: ——第i个部门的权重,i=1,2,…,N;——第i个部门的质量有效性指数;——各部门的评价指标项数; ——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j=0-100;——第j个指标的的权重,x=0~1。
2.1确定评价准则与评价基准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分别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设计了评价准则与评价基准。
——针对定性指标,主要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管理中的“方法-展开-学习-整合”(Approach-D e p l o y m e n t -L e a r n i n g -Integration,简称ADLI)方法,建立定性指标的评价基准,对现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审查和查证,为每一项指标确定一个具体的得分。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有效性审核指南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有效性审核指南1. 前言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内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内审,可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制定改进计划。
然而,如果内审不具备有效性,那么就无法实现上述目标,甚至可能会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崩溃。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内审,以及如何评价内审的有效性。
2. 内审的目的和要求内审的目的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审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同时,内审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内审应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例如ISO 9001等•内审应基于证据,评价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内审应关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效果,而不是人员的表现•内审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因素和改进机会•内审应提供为体系改进建议和活动•内审应促进用户,顾客和其他方面的满意度3. 内审的有效性评价3.1 评价指标内审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价:•内审计划是否符合要求?•内审是否全面评价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是否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否提供了有效的改进建议?•内审是否为公司的持续改进提供增值?•是否明确了内审的目的和依据?•是否符合审核人员的要求和资质?•评价结果的记录是否完备?3.2 评价方法评价内审的有效性应基于证据,不能单纯依靠个人的主观判断。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评价内审的计划和实施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针对每个内审的项进行评价,一项一项地进行分析和评价•监测和记录每个内审的结果和建议•实验室内部人员之间的对话,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内部沟通•定期review当前的评价方法和过程,及时进行调整改进4. 参考资料•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9011:2018 指南——管理体系审核•中国验收检验协会内审员培训课件5.内审的有效性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价指标之一,不同于外审的纯技术评估,其有效性的评价更应基于体系的实际运行。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分析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分析作者:谭桂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21年第02期摘要:本文先是分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及有效性的特点,然后就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因素,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进一步提升相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是各企业基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标准下,结合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建立的结构组织,主要作用是确保企业资源成为有机整体。
也由此可见,企业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是否有效,决定了企业策划活动实施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或者达到程度如何。
因此有必要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针对问题及时改进,进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及有效性特点1.1 主要目标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从而提供使用者对企业质量的满意程度。
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使用者对产品的期待,一般需要对市场购买需求及分布方向进行分析,以此进行质量方针的调整,并对质量和生产能力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但需要明确的是,质量管理体系既要满足消费者的期待,也要保证企业的基本利益,而这需要企业重视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的控制管理,找到质量控制和质量活动的平衡点。
也因此决定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复杂性,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并保证资源有效整合及相关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2 有效性特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动态控制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正因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复杂性,往往许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并不能达到企业理想的经营效果,于是便需要关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客观评价和分析,从而找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帮助企业摆脱质量管理管理的困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利益水平。
质量体系培训效果评价
质量体系培训效果评价1. 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不断提升和保证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许多企业选择通过培训来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
然而,培训本身只是一个手段,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进行评估。
本文将讨论质量体系培训的效果评价方法和步骤。
2. 评价目标和指标的选择在进行培训效果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指标。
评价目标应当与质量体系的目标相一致,常见的目标包括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缺陷率等。
评价指标应当能够量化培训效果,如员工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工作绩效的改善情况等。
3. 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评价目标和指标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评价方法:3.1. 反馈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向培训参与者收集他们对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和培训组织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了解培训参与者的满意度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3.2. 知识测评通过向参与培训的员工进行知识测试,来评估他们对质量体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培训参与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
3.3. 行为观察通过观察参与培训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是否应用了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培训效果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观察和评估。
4. 评价步骤在进行质量体系培训效果评价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制定评价计划在评价开始之前,需要制定评价计划,明确评价的目标、指标和方法。
评价计划应当包括评价的时间、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责任人等。
4.2. 收集评价数据根据评价方法的选择,收集相关的评价数据。
可能需要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知识测试的开展和结果收集、行为观察的记录和分析等。
4.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培训效果的评估结果。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工具来进行数据分析,例如Excel或SPSS等。
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三种方法
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三种方法提纲: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述2.1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及其演变2.2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2.3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标准第三章: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方法3.1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3.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控制机制3.3 实施全员培训和参与质量管理第四章:应用案例分析4.1 某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究4.2 某企业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分享4.3 某公司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经验总结第五章: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展望5.1 影响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因素分析5.2 展望未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方向和趋势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方法,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研究中,主要意见集中于如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有效性。
例如,赵和然、马文等人提出了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有效性;西耶邦等也提出了基于“PDCA”模型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法。
此外,国外也有很多著名企业成功实践了质量管理体系,例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方法,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分析,总结出三种持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方法。
主要包括: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控制机制、实施全员培训和参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第七讲: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这是管理评审应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不少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时,未能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而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起不到质量管理体系应有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作用.对这三性的简单理解:适宜性:能不能用充分性:够不够用有效性:有没有用一、适宜性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合于组织的运动.而却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领导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即使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地变化相适应.二、充分性充分性指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地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地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其是否符合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具体讲,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组织是否识别了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否对已识别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表述,是否根据控制的需要对过程予以充分的展开.如果某一过程特别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过程没有被识别,或者尽管识别了某一过程,但对如何确保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没有给予适当的规定,或者对过程控制和管理职责作出规定,就会因过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造成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充分.第二是组织在实施各种持续改进时,可能会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诸多考虑的活动,或者结构不合理、删减标准条款不恰当、职责权限及接口规定不明确、资源配置不足、文件不能满足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与运行和控制的需要、所需的信息不够、采用的方法不当等,出现这些情况就是没有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三、有效性有效性指组织对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所进行的度量,即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完成体系所需的过程或者活动而达到所设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程度,包括与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顾客满意程度等.为判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可将有关的信息与设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进行对比,判断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这些信息主要有:顾客的反馈,包括对顾客的满意、不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和顾客抱怨;过程的业绩,即过程实现直接增值或间接增值而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包括顾客对员工服务态度满意程度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成本的降低等;产品的符合性,包括与过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要求的符合程度;审核的结果,包括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不符合等.总之,由于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不适宜;由于过程未识别或已识别的过程未充分展开,可能造成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充分;由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未能实现,会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时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效性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适宜性、充分性是达到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围绕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对质量管理体系系统的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及时做出改进决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过程和资源需求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的变化应具有持续的适宜性,在满足要求方面具有持续的充分性,从而确保实现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持续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规范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规范一、概述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能力的自我检查和提升的重要手段。
为了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估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内容、权重分配等方面进行规范描述,旨在为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和使用提供指导。
二、指标体系设计原则1. 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角度进行设计,包括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情况,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反映企业质量管理的全貌。
2.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即指标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要具备可行性,评估人员可以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客观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尽量客观,能够通过客观的指标和数据来反映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减少主观评价的影响。
4. 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即可以将评估结果与其他企业或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三、指标体系内容1. 管理体系指标: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情况、组织结构与职责的明确性、人员培训和素质要求的落实情况等。
2. 流程管理指标:包括流程的设计和改进情况、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流程的控制和监督措施的有效性等。
3. 绩效管理指标:包括质量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关键绩效指标的监测和反馈机制、绩效奖惩制度的有效性等。
4. 客户满意度指标:包括客户需求的获取和分析情况、产品或服务质量与客户期望的一致性、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的有效性等。
5. 过程改进指标:包括问题识别和解决的能力、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推动力度等。
四、权重分配1. 指标权重的设置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业务需求进行灵活调整,重点关注与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指标。
2. 不同指标的权重分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因素:指标对企业质量管理影响的重要程度、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收集难度、指标的实际价值和效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设计一、引言稳定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来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增强顾客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和降低产品不合格数(Karapetrovic、Fa 和Saizarbitoria,2010)。
可是不少通过ISO9001 认证的企业,其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存在不足的现象,截至2011 年12 月31 日,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暂停数为18117 张,27133 张证书被撤销。
企业对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评价,可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为顾客和认证机构等外部评价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采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方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本身就属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这两种定性的评价方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得出精确的量化评价结果。
为了开展认证活动,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
他们主要是采取第三方审核方式,通过收集客观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定性的评审结论。
这种定性评价方式虽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尽管两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程度不同,但在认证审核员的眼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都可能是“有效运行”,都能被推荐认证注册。
他们所给出的笼统评价结论并不能满足企业想准确了解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不足的需求,所得出的有效性评价结论不能用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也无法衡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处的水平,对如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重要问题(Jain 和Ahuja,2012)。
现有研究要么从ISO9001 标准机械地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要么抛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指标体系,忽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生特性。
现有评价方法过于数学化,不易操作,难以在企业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反映内生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便于指导企业发现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为企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指出改进方向。
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根据ISO9000:2005 标准,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就是完成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包含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有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相应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有效性评价指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构成(如图1所示)。
质量改进属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一部分,本文认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已经反映了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因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不需要包含改进指标。
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方针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等两个指标,以反映“完成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程度”。
方针目标设计包括质量方针适宜性和质量目标适宜性。
质量方针适宜性是指企业所设计的质量方针是否适合自身的规模、性质和行业特征,是否与自身的经营宗旨相一致,所明确的质量方向是否适合企业。
质量目标适宜性意指所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是否做到既有高度又通过努力能实现,能否真正作为企业追求的总体目的,对质量目标的部门分解是否合理。
过程设计包括过程策划充分性、职责分配合理性、程序适宜性和文件适宜性等四个属性指标。
过程策划充分性是指企业是否将质量管理的所有过程和活动都已经充分识别,有无遗漏,对过程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
职责分配合理性是指各项活动和过程的权责是否清晰地明确并合理地得到分配。
程序的适宜性是指完成各项过程与活动的途径是否明确并被合理地规定,从而保证过程和活动的有序性。
文件适宜性是指企业的文件形式、数量和内容是否与各个岗位的要求相适宜,是否具有沟通意图和统一行动的增值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质量目标实现、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和质量成本等四个指标,以反映“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质量目标实现包括公司目标实现和部门目标实现两个属性指标,公司目标实现是指公司层面上的总目标的实现程度,由实际测量结果与制定的目标值比较而得,部门目标实现是指部门层面上分目标的实现程度,由对部门目标的实际测量结果与分解的目标值比较得到。
产品质量包括产品一次合格率和产品返工率两个属性指标,产品一次合格率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一次交检的合格成品比率,产品返工率是因产品的某些质量属性不符合要求而返工的产品数量所占的比重,产品返工率用来衡量半成品质量的稳定性,而产品一次合格率用于评价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顾客满意包括顾客满意度与顾客投诉次数两个属性指标,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在事后感知的结果与事前期望之间所作的比较,顾客投诉次数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期限内收到顾客投诉的次数,没有顾客投诉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有顾客投诉不一定说明总体顾客满意度程度就低。
质量成本包括产品报废损失和顾客索赔损失,产品报废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本因质量不符合要求报废造成的损失,顾客索赔损失是指产品出厂后因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产品更换、维修费用和顾客要求的赔偿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三、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设计(一)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设计包括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指标值的计算方法两个方面。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唐晓芬,2001),它们各有优缺点,其中层次分析法简单明了,适用于复杂问题且又能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得出有效的结果。
因此,本文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按照Saaty 教授提出的1—9 标度法(如表 1 所示)计算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得分来确定权重。
【表1】本研究选择了三位专家根据表中的判别等级就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指标独立地给出判断意见。
在这三位专家中,一位是辅导过多家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高级咨询师,一位是企业副总经理兼管理者代表,还有一位是具有副教授职称的高级审核员。
在第一轮中,各位专家的给分在个别指标比较上评分有不一致,于是将结果重新反馈给各位专家修正,最后给出的评分结果一致。
根据具体的评分结果构建判断矩阵(如表2 所示)。
【表2】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3 所示)。
对各个指标的权重做归一化处理,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为:【1】对所计算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
可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6.02752。
一致性指标C.I.计算公式和一致性比例C.R.计算公式分别为:【2-3】其中,R.I.的值来自相关文献(如表4 所示)。
根据计算公式,求得C.I.的值为0.0055,由表4 查得六阶矩阵的R.I 是1.26,则C.R.的值为0.0044。
根据一致性检验规则,当C.R.<0.1 时,判断矩阵就符合一致性要求;当C.R.>0.1时,就认为判断矩阵不可接受,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本研究的结果C.R.=0.0044,小于0.1,就可以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方针目标设计等六个指标的权重具有可靠性。
在各位专家的打分结果中,相同一级指标下的每一个属性指标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因此,其权重也相同,这样可以得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如表5 所示)。
【表5】(二)指标值的计算方法设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总目标理论值为10 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总目标值由一级指标的总分值乘以其相应的权重而得,即【4】一级指标值由属性指标值的加权计算而得,也就是说,一级指标值等于属性指标值乘以初始权重,即【5】每个一级指标的分值为10 分制,每个一级指标的分值按照属性指标的初始权重分配到每一个属性指标,形成各个属性指标的分值(如表6 所示)。
由属性指标的折算权重计算公式【6-7】其中,属性指标的实际值通过数据统计和调查问卷方法得到。
属性指标值的评分规则如表7 所示。
属性指标值的评分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由评分小组进行打分,打分者需要在收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客观地打分。
【表略】在取得属性指标值的评分结果后,就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总目标的计算结果就可以确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级别,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级别按有效性程度分为完全无效、极低、低、基本有效、有效和完全有效六个等级(如表8 所示)。
这六种等级分别表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处的状态,在每一种有效性等级状态下,都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
这样,企业根据一级指标的实际值和有效级别就可以确定自身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改进的方向或者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提升的方向。
【表8】四、案例研究X 公司是江苏一家生产铸件产品及精密机加工产品的专业制造商,2005年,该公司在咨询机构的辅导下,按照ISO9001 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一家知名认证机构的认证。
2008 年和2012 年分别换发了认证证书。
X 公司每一年都接受认证机构的审核,在每一次审核中,认证机构的审核员都给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结论,可是公司领导自我感觉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不少,公司员工也对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工作产生厌倦感。
公司领导很想改变这种现状,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但不知采用何种方法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
本文研究者在对X 公司进行全面调查后,选择公司质量部经理、管理者代表和一名员工组建了评分小组,由评分小组按照前面提出的评分规则对各个属性指标进行打分,同时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指标体系中的各属性指标的实际值(如表9 所示)。
根据各属性指标的实际值,求出一级指标的计算值,最后求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实际值为6.0136(如表10 所示)。
由表8 可知,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级别属于“基本有效”。
【表9】根据本文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评的结果,X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程度与认证机构给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结果有差距,还没有达到“有效”程度。
由一级指标的计算值可知,方针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和质量目标实现的指标值偏低,明显存在“设计有效性”问题。
可见,该公司要想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首先要解决“设计有效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