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和常见节日
传统节日民俗与24节气
第一节 民间节日
2 . 正月初一
拜年 “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正式将“年”字定为岁 首在汉朝。 正月的头一天俗称“三元” ,又称“三朝”、“元 朔” 。又有“上日”、“三朔”、“三始” 等别称。 初一早上开门大吉, 先放“开门炮仗”,爆竹之后, 碎 红满地, 称为“满堂红”。
第一节 民间节日
3 . 正月初二
宋朝蔡京 赵公明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
第一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间节日
7 .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送穷”,这是我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 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神。
“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图 经》) 唐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三首》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第一节 民间节日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 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 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祭灶在先秦时是重要 的祭礼“ 五祭” 之一。 1、除夕
贴对联 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重头戏。鱼、饺子、汤圆、年糕 除夕拜年, 长辈要事先准备好给晚辈的压岁钱。 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
二、花朝节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 日”、“花神生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 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 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 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 “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 俗。
大年初二, 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夫婿与孩子回娘家。 “归宁” 拜年时先去舅舅、岳父家。
第一节 民间节日
4 .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 有些地方俗称“ 赤狗日”, 这一天不出 门, 不宴客。初三又叫“ 小年朝”, 应该祭祀祖先和诸 神, 但不能扫地、起火、打水。 初三日, 有的商店开始营业, 俗称“ 初三开店门”。 初三是俗传“ 老鼠娶亲” 的日子。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作为基础,标志着季节变迁和自然界的规律。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春节:正月初一,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开始,人们迎接春暖花开的季节。
雨水:农历二月中旬,意味着降雨增多,农田开始需要浇水。
惊蛰:农历三月初,代表春雷开始震响,万物苏醒。
春分:农历三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清明:农历四月初,是祭奠祖先和扫墓的传统节日。
谷雨:农历四月中旬,天气潮湿,谷类作物开始生长。
夏至:农历五月中旬,太阳直射地面达到最高点,白昼最长。
小暑:农历六月初,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
大暑:农历七月初,酷暑时期的开始,人们开始采取防暑措施。
立秋:农历七月中旬,季节开始转凉,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处暑:农历八月初,表示暑天逐渐减少。
白露:农历八月中旬,意味着天气渐凉,露水逐渐增多。
秋分:农历九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寒露:农历九月底,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冷。
霜降:农历十月初,正式进入霜降季节。
立冬:农历十一月初,天气变冷,冬季开始。
小雪:农历十一月中旬,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寒冷。
大雪:农历十二月初,天气更加寒冷,预示着雪的降临。
冬至:农历十二月中旬,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农历一月初,寒冷的季节开始。
大寒:农历一月中旬,代表最寒冷的时期。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循环重复。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这些节气标志着中国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和传统节日。
透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在每个节气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并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中国节日节气大全及寓意
中国节日节气大全及寓意我国传统节日和节气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气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按照阴阳五行学说把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的历法。
每个节气都寓意着一年四季变化和生产生活规律。
一、传统节日1.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2.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3.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一、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意义二十四节气,又称节令,是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情况划分的时间单位。
每年的节气共分为24个,每个节气都与气候、物候、农事活动等紧密关联。
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观察认识,也体现了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促进农业生产。
同时,二十四节气也被赋予了不少文化内涵,被融入到中国的民俗与节庆中,赋予节庆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常见传统节日及其意义1.春节春节,又称新年、阖家团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将家族团聚、迎神祭祖,共度团圆时光。
春节是中国人欢庆丰收、祈求来年平安吉祥的时刻。
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踏青习俗。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会扫墓扫尘,祭拜先人,感恩纪念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以缅怀先人、珍爱生命为主题,寄托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祝愿。
3.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风俗是划龙舟和吃粽子。
人们在端午这一天还会祛病防疫,祈福辟邪,以求健康平安。
端午节是人们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时刻。
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夕、月团节等。
中秋节以赏月、赏菊、吃月饼为主要习俗。
人们在这一天会与家人团聚,共享团圆之乐。
中秋节代表的是家庭的团聚与和睦,寓意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三、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精髓。
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代智慧和劳作智慧,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节日则在日常生活中贯穿人们的方方面面,承载了人们的情感、文化传承和社会联系,为民众带来欢乐和温暖。
二十四节气在传统节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规定了人们过节的时间,也指导了节日风俗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春分时节,人们会举办春祭、祈福活动;冬至时节,人们会举办家宴、把饺子等,庆祝冬天的到来。
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具体时间春季立春,2月2-5日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惊蛰,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大寒,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特点、习俗一、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1、迎句芒神: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2、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3、鞭春牛: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4、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咬春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二、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节日节气一览表
节日一栏一月一日元旦二月十四情人节三月八日妇女节五月一日劳动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农历)六月一日儿童节七月一日建党节八月一日建军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十月一日国庆节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农历中国传统节日与节气12月29 除夕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正月初一春节新的一年的头天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赏灯,做灯时间不一清明节拜祭祖先的日子五月初五端阳节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七月初七七夕又名情人节,牛郎会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花好月圆,两团圆九月初九重阳节与家人友人外出登山,远游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人日: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
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叫春社。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
《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
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
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
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除不祥,叫做修。
各月节日纪念日 二十四节气
各月节日纪念日二十四节气一月1月1日:元旦1月8日:周恩来逝世纪念日(1976)1月21日:列宁逝世纪念日(1924)二月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2月10日:国际气象节(1991)2月14日:西方情人节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三月3月3日:全国爱耳日(2000)3月5日:周恩来诞辰纪念日(1898)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1963)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925)3月12日:中国植树节(1979)3月14日:马克思逝世纪念日(1883)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3)3月17日:国际航海日3月21日: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3月22日:世界水日(1993)3月23日:世界气象日(1960)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996)四月4月5日:清明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1950)4月22日:列宁诞辰纪念日(1870)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970)4月22日:世界法律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五月5月1日:国际劳动节(1889)5月4日:中国青年节(1939)5月4日:五四运动纪念日(1919)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1818)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1914)5月12日:国际护士节(1912)5月17日:世界电信日(1969)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1990)5月31日:世界无烟日(1988)六月6月1日:国际儿童节(1949)6月5日:世界环境日(1974)6月6日:全国爱眼日(1996)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1934)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1948)6月25日:全国土地日(1991)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七月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1921)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1997)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87)7月11日:中国航海节八月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8月5日:恩格斯逝世纪念日(1895)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1945)8月22日: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九月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日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1958)9月8日:世界扫盲日(1966)9月9日:毛泽东逝世纪念日(1976)9月10日:中国教师节(1985)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1931)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989)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9月27日:世界旅游日(1980)十月10月1日:国庆节(1949)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国际老人节)(1990)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949)10月9日: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949)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1984)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979)10月24日:联合国日(1948)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1950)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十一月11月1日:植树造林日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1917)11月8日:中国记者节(2000)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1992)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纪念日(1969)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1866)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1946)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纪念日(1898)11月28日:恩格斯诞辰纪念日(1820)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1941)十二月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988)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2001)12月7日:国际民航日(1994)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935)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1936)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1999)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1893)中国农历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初八:腊八节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二十四个节气立春(2月4日左右);雨水(2月19日左右);惊蛰(3月5日左右);春分(3月20日左右);清明与清明节(4月5日左右);谷雨(4月20日左右);立夏(5月6日左右);小满(5月21日左右);芒种(6月7日左右)夏至(6月22日左右);小暑(7月8日左右);大暑(7月23日左右);立秋(8月8日左右);处暑(8月23日左右);白露(9月8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寒露(10月8日左右);霜降(10月23日左右);立冬(11月7日左右);小雪(11月22日左右);大雪(12月7日左右);冬至(12月22日左右);小寒(1月6日左右);大寒(1月21日左右。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的时间点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的时间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界的变化和农事活动有关。
在中国,人们会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庆祝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
本文将按照节气的顺序,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时间点。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2月3日前后。
在中国,立春标志着冬季结束,春天的到来。
立春当天,人们会祭祀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雨水:雨水节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2月18日前后。
雨水节气预示着冬天的寒冷即将过去,春天降雨增多。
雨水节当天,人们会祭拜水神,祈求来年的水灾顺利避免。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开始,通常在3月5日前后。
惊蛰节气表示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万物复苏。
在中国,惊蛰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比如舞龙舞狮等,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季中点,通常在3月20日前后。
春分节气正好是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的一天,预示着昼夜开始变长。
在中国,春分是清明节的节气,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同时也是踏青的好时机。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4月4日前后。
清明节气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极致。
在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拜,欣赏春天的美景,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清明文化庙会。
谷雨:谷雨节气通常在4月19日前后,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意味着种子播种完成,开始进入了耕作阶段。
在中国,谷雨节气是各地农田的关键时刻,人们会进行田间管理和溉水工作,确保庄稼的顺利生长。
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夏季节气,通常在5月5日前后。
立夏的到来标志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和大自然的勃发生机。
在立夏节气当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烧香祈福,同时也是吃新鲜水果的好时机。
小满:小满节气通常在5月20日前后,意味着五谷开始结实。
小满时节,农民们会开始收割一部分庄稼,为夏季的丰收做准备。
此时,人们也会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地万物的生机。
芒种:芒种节气通常在6月5日前后,意味着农作物开始抽穗结实。
节日节气: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节日节气: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独特的节日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在中国,每年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和节气,它们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节气:中国农历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历是一个以月亮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体系。
与阳历不同,农历的一个月份通常包含29或30天,一年则有12个或13个月份。
由于这种历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气也是按照农历来确定的。
中国历法中每个月份都有两个节气,一共有24个节气。
这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这些节气标志着每个季节的开始和结束,也对农民的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农历的新年。
它通常在阳历的1月份或2月份庆祝,日期根据农历的变化而定。
春节是中国人欢庆新年的时刻,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
春节前的准备工作通常开始于除夕,家庭会彻底打扫房屋,以迎接新的一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贴窗花和春联,准备年夜饭和各种传统食物。
此外,人们还会点燃鞭炮和放焰火,以驱逐邪灵和迎接吉祥的来临。
除夕夜,家庭成员会进行团聚,共进年夜饭,而大家会聚在一起观看春晚,该晚会是中国最重要也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此外,人们还会去庙宇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
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
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观赏烟花表演,一起品尝元宵,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点。
此外,还有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清明节:祭奠祖先的节日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奠祖先节日,通常在农历4月4日或5日之间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以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传统节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传统节日及庆祝活动
传统节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传统节日及庆祝活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瑰宝,并且在今天的中国仍然保留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节气以农民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为基础,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其中一些。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的开始。
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进行祭拜天地神灵的仪式,以求得一个繁荣富饶的农业年。
此外,立春也是农民们犁田耕地的开始,他们会聚集在一起庆祝这一重要的日子,享用美食并观看舞狮和舞龙表演。
清明:清明是一个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并进行祭拜和打扫墓地的活动。
此外,清明也是春游的好时机,许多人会趁着假期前往郊外踏青赏花,寻找春天的气息。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天的开始。
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活动来庆祝夏至的到来,比如赛龙舟、游泳比赛和户外烧烤派对等。
此外,中国北方地区还有一项古老的传统活动,即“打小麦”。
人们会在夏至这天将小麦种子敲打成面粉,象征着对来年丰收的期望。
中秋: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天的开始。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此外,一些地区还有舞龙灯、舞狮等传统表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天的开始,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备受重视的一个。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冬至饺子”,这是冬至节日的传统食物。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举行群众性的冬至祭祀活动,以祈福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除夕:除夕是农历新年的前一天,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通常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在除夕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并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迎接新年的到来。
总结: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丰富多样,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
最新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
日晷仪
漏壶
寿星图
三、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曈曈:形容初日的光亮。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 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 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 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 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 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 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 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 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 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春节的传说
一、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 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 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 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 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 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 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 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 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 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 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 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 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 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中 国传统节日与24节气的对应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与24节气的对应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传统节日和 24 节气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规律,也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民族情感。
而且,很多传统节日与24 节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先来说说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的 1 月下旬到 2 月中旬之间。
从 24 节气的角度来看,春节往往与大寒和立春这两个节气较为接近。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立春则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春节正处于这两个节气之间,蕴含着辞旧迎新、冬去春来的美好寓意。
清明是另一个与节气紧密相关的传统节日。
清明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正好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重合。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这个时节,大地回暖,草木萌动,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扫祖先的坟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同时,清明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光,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春天的美景。
端午与节气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个时候接近芒种节气。
芒种意味着农作物进入繁忙的耕种阶段,人们要抓紧时间播种和田间管理。
而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既有着纪念屈原的文化内涵,也可能与农忙时节的庆祝和祈福有关。
中秋佳节在农历八月十五,通常与白露和秋分节气相近。
此时,秋高气爽,谷物成熟,是收获的季节。
人们在中秋之夜赏月、吃月饼,寄托着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节日虽然没有与某个特定的节气完全重合,但也受到节气的影响。
比如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个时候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传说中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处于初秋时节,人们会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缅怀。
24 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
而传统节日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了宗教、神话、传说和民俗等元素形成的。
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023节日节气大全及时间(具体时间分秒)
2023节日节气大全及时间(具体时间分秒)2023节日节气大全及时间元旦:公历2023年1月1号,农历腊月初十小年:公历2023年1月14号,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除夕:公历2023年1月21号,农历腊月三十日春节:公历2023年1月22号,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公历2023年2月5号,农历正月十五日情人节:公历2023年2月14号,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妇女节:公历2023年3月8号,农历二月十七日植树节:公历2023年3月12号,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愚人节:公历2023年4月1号,农历闰二月十一日清明节:公历2023年4月5号,农历闰二月十五日劳动节:公历2023年5月1号,农历三月十二日青年节:公历2023年5月4号,农历三月十五日国际护士节:公历2023年5月12号,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母亲节:公历2023年5月14号,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国际儿童节:公历2023年6月1号,农历四月十四日父亲节:公历2023年6月18号,农历五月初一端午节:公历2023年6月22号,农历五月初五建党节:公历2023年7月1号,农历五月十四日建军节:公历2023年8月1号,农历六月十五日七夕情人节:公历2023年8月22号,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公历2023年8月30号,农历七月十五日教师节:公历2023年9月10号,农历七月二十六日中秋节:公历2023年9月29号,农历八月十五日国庆节:公历2023年10月1号,农历八月十七日重阳节:公历2023年10月23号,农历九月初九万圣节:公历2023年11月1号,农历九月十八日寒衣节:公历2023年11月13号,农历十月初一感恩节:公历2023年11月23号,农历十月十一日冬至:公历2023年12月22号,农历十一月初十圣诞节:公历2023年12月25号,农历十一月十三日2023节气表2023 年立春 (本年度第1个节气)时间是:2023-02-04 10:42:21立春三侯情况: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二十四节气与习俗
二十四节气与习俗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表示春天开始的节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春被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习俗是“迎春接福”,人们会在立春这天贴春联、挂红纸,家家户户点燃爆竹,以驱邪祈福。
此外,人们还会踏青游玩,观赏梅花和蝴蝶,感受春天的到来。
雨水雨水是春季的第一次降雨,预示着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
在雨水节气中,人们会进行的主要活动是祭雨。
祭雨是一种祈雨祈福的仪式,人们会在自家门前烧香、燃烛,祈求雨神能带来足够的水源,保佑作物能够顺利生长。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音乐、舞蹈等民间表演活动,以庆祝雨水的到来。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虫豸从冬眠中苏醒的时候。
在这个节气中,人们会有一系列的习俗来庆祝春天的到来。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惊蛰这天吃蛇肉。
蛇肉被认为具有驱寒保暖的功效,而且根据传统,蛇具有驱邪、辟邪的象征意义。
此外,人们还会纳福,悬挂福字和充满希望的寄语,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如意。
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表示春天和夏天之间的平分点。
在春分这天,天空中的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分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人们会清理祖坟,上香祭拜祖先,并在祖坟前摆放鲜花和食品作为祭品。
此外,在江南一带,人们还会舞狮子、耍龙灯等活动,庆祝春分的到来。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清明节,人们会回家祭奠逝去的亲人,扫墓、上香、祭拜等都是常见的习俗。
此外,人们还会借着清明时节的好天气,踏青赏花,品尝清明粽子等传统食物。
同时,由于清明节也是农忙时期的开始,一些地区还会进行田神祭祀等农耕祈福的活动。
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春季节气,也是表示麦、麸等坚实作物收获季节的节气。
谷雨节气在中国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比如,在江南地区,人们会举行划龙船、赛龙舟的活动,象征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二十四节气歌及二十四传统节日
二十四节气歌及二十四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天文观测知识。
每年的二十四节气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变化。
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歌词和传统节日:1. 立春:立春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传统节日:春节。
2. 雨水:雨水时节,天气渐暖,降雨增多。
传统节日:元宵节。
3. 惊蛰:惊蛰时节,春雷始鸣,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
传统节日:清明节。
4. 春分:春分时节,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春季正式到来。
传统节日:寒食节。
5. 清明:清明时节,阳光明媚,适宜扫墓祭祖。
传统节日:清明节。
6. 谷雨:谷雨时节,雨量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传统节日:无。
7. 立夏: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进入夏季。
传统节日:端午节。
8. 小满:小满时节,农作物开始成熟,季节进入初夏。
传统节日:无。
9. 芒种:芒种时节,麦类和稻谷开始成熟。
传统节日:夏至。
10. 夏至:夏至时节,太阳直射地面,白天最长,进入盛夏。
传统节日:无。
11. 小暑:小暑时节,气温升高,天气炎热。
传统节日:无。
12. 大暑:大暑时节,夏日最热,气温达到最高点。
传统节日:无。
13. 立秋:立秋时节,季节由夏进入秋,天气渐凉。
传统节日:七夕节、中元节。
14. 处暑:处暑时节,天气开始凉爽,夏天结束。
传统节日:无。
15. 白露:白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露水增多。
传统节日:无。
16. 秋分:秋分时节,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进入秋季。
传统节日:中秋节。
17. 寒露:寒露时节,天气渐渐寒冷,露水成霜。
传统节日:重阳节。
18. 霜降:霜降时节,温度进一步下降,开始降霜。
传统节日:无。
19. 立冬:立冬时节,天气更加寒冷,进入冬季。
传统节日:无。
20. 小雪: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开始有雪。
传统节日:无。
21. 大雪:大雪时节,气温最低,降雪较多。
传统节日:无。
22. 冬至:冬至时节,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进入寒冬。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联系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联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其中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文化符号。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根据太阳运行轨迹划分的二十四个时间点,用于规划农事活动和农民生活。
传统节日则是中国人民庆祝重要时刻或纪念特定事件的日子,常常伴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依据。
中国传统节日常常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通过二十四节气为传统节日确定日期,使得节日和自然规律相协调。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春节恰好是立春后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中秋节则是在秋分后的第一个节气,庆祝秋天的丰收和家人的团聚。
通过与二十四节气的关联,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其次,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十四节气源自于农耕文化,它们规定了中国农民的农事活动和生活习惯。
节气的划分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也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敬畏和尊重。
传统节日则是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的表达,通过节日庆祝和传统习俗,人们可以忘却辛劳,享受丰收和团聚的喜悦。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的存在,凝聚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激之情。
此外,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独特习俗也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时间点和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的独特习俗和庆祝方式。
比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彩丝线等活动来庆祝。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则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踏青郊游和放风筝的好时光。
这些习俗和庆祝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民俗文化,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十四节气为传统节日确定了日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
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和节气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传统节日是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事件或特定意义的日子,而二十四节气则是根据太阳运行轨迹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时期。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变化和人文传统的共同关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以太阳为基准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之日。
农历的春节往往落在阳历的二月份,正是阳光逐渐变得温暖和明亮的季节。
正如“立春”这个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春”意味着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正好与春节的团圆、贴春联、祭祖等习俗相契合。
清明节是一个与二十四节气关联程度较高的传统节日。
它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一词直接对应。
清明节落在太阳经过黄经15度之后的第三个旬末,也就是阳历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天气渐暖,大地万物开始复苏,正是扫墓祭祖的最佳时机。
人们会提前准备祭扫用品,通过扫墓、烧纸、祭拜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尊重。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龙舟竞渡节日,它对应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端午”。
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夏季正式开始,阳光明媚,万物生长迅速。
正如“端午”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所表达的,此时正值午日,白昼最长,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刻。
人们在这一天会挂菖蒲和艾叶,佩戴五彩丝线,吃粽子,以求避邪驱暑、祈求平安健康。
中秋节是表达家人团聚之情的传统节日,它对应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秋分一般落在阳历九月的第三个旬末。
在这一时刻,白昼与黑夜持平,阴阳相等,温度适宜,正是收获的季节。
因此,中秋节往往与丰收、月亮、家人团聚等元素联系在一起。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处暑、白露、秋分、霜降、立冬、大雪等都与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节气反映了中国人们对自然律动的了解和感知,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重视。
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和追求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道酬勤
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 •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 中元节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月圆桂香,大团圆的象征,边吃月
•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老人节;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插 菊花;"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 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 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 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
二十四节气和常见节日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雨水
立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立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雨水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春分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清明 芒种
大暑
秋分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惊蛰
风雷掣电闹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春分 寒露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
• 春节(正月初一)、
古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 元旦、岁朝、新正、首祚
• 元宵节(正月十五)、 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上元节;元夜; 元宵
• 龙抬头(二月二)、 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水边沐浴,祭祀宴饮、曲水 流觞
• 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扫墓祭祖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
• 七夕或者乞巧节;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重阳节;除夕 除夜;清明节或者寒食节
• 2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提出五年多来,作为一项国家倡议 在国际上取得巨大成果。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关于“一带 一路的对联(每副开头已经给定)。要求: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的 本特点,所给短语全部用上,不得重复使用。(6分)
• 互信互惠 百国百族 共荣共赢 中欧班列 万里海疆
• 东往西来 经贸巨轮 引领潮流 创新局面 风驰电掣
• 第一副:一带一路 引潮流互信互惠;百国百族创新局面共荣共 • 第二副:千年丝路 中欧班列风驰电掣;万里海疆经贸巨轮东西
一带一路共荣共赢创新局面;百国百族互信互惠引领潮流
一带一路共荣共赢创新局面;百国百族互信互惠引领潮流
• 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 20、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 节日名称。(5分)
•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 •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 •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 •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