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

合集下载

美国单角钢结构设计规范(美国) eng_singleanglespec

美国单角钢结构设计规范(美国) eng_singleanglespec

When a load is transmitted by transverse weld through just one leg of the angle, Ae is the area of the connected leg and U 1.
iii
PREFACE
The intention of the AISC Specification is to cover the common everyday design criteria in routine design office usage. It is not feasible to also cover the many special and unique problems encountered within the full range of structural design practice. This separate Specification and Commentary addresses one such topic—singleangle members—to provide needed design guidance for this more complex structural shape under various load and support conditions. The revised single-angle design criteria were developed through a consensus process by the AISC Task Committee 12 on Single Angles: James M. Fisher, Chairman Leroy A. Lutz, Vice-Chairman Mohamed Elgaaly Shu-Jin Fang Theodore V. Galambos Subhash Goel Charlotte S. Harman Todd Helwig Donald W. White Sergio Zoruba, Secretary The full AISC Committee on Specifications has reviewed and approved this Specification. A non-mandatory Commentary provides background for the Specification provisions and the user is encouraged to consult it. The principal changes in this edition include: Revisions to flexural design strength criteria a. For the limit state of local buckling when the angle leg is in compression b. For the limit state of yielding when the tip of an angle leg is in tension c. For the limit state of lateral-torsional buckling d. For bending about geometric axes The reader is cautioned that professional judgment must be exercised when data or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Specification are applie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material contained herein is not intended as a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on the part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Inc.—or any other person named herein— that this information is suitable for general or particular use, or freedom from infringement of any patent or patents. Anyone making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assumes all liability arising from such use.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is within the scope of expertise of a competent licensed structural engineer, architect, or other licensed profession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s to a particular structure.

美国结构设计规范简介

美国结构设计规范简介
正面角焊缝增大系数:
q = 90 deg. 增大系数1.5
偏心荷载时的计算方法:瞬心法和弹性设计法
35
连接板件的破坏:
受拉破坏
剪切破坏
36
连接板件的破坏:
块剪破坏(block shear)
37
连接板件的破坏:
Whitmore 有效宽度
受压板件的屈曲
38
其他一些连接设计的考虑:
荷载组合方式: 极限荷载组合和允许应力荷载组合 恒荷载、楼面活荷载、洪水、风、冰、雪、雨荷载 地震荷载(场地分类、地震谱、地震荷载计算、地
震荷载组合、抗震体系的选择,地震作用的静力、 动力分析等等)
4
荷载规范ASCE 7简介(接上)
荷载组合方式
Strength design:
Allowable stress design:
支撑框架
特殊中心支撑框架(SCBF); 普通中心支撑框架(OCBF); 偏心支撑框架(EBF);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BRBF)
钢板剪力墙(Special Plate Shear Walls)
53
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
抗震钢结构的材料 宽厚比限值, 保护区(Protected Zone) 特殊抗弯框架的一些设计概念
度系数或计算长度系数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13
2. 整体稳定设计要求(继续)
整体稳定设计: 1. 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有支撑框架(Braced-Frame)和剪力墙系统; 刚接框架(Moment Frame); 重力框架(Gravity Framing)系统(即摇摆柱,其侧
向稳定需要以上两种系统提供); 组合系统。 2.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分析方法: 有效长度系数法(Effective Length Method); 直接分析法(Direct Analysis Method); 一阶弹性分析(First-order Analysis Method)

AISC+360-05_第M章翻译-中英对照

AISC+360-05_第M章翻译-中英对照

AISC+360-05_第M章翻译-中英对照Chapter M 制作,安装和质量控制本章强调车间图纸,制作,车间油漆,安装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本章结构如下:M1 车间和安装图纸M2 制作M3 车间油漆M4 安装M5 质量控制M1 车间和安装图纸车间图纸必须在制作前准备好并提供制作结果部件的必要完整信息,包括焊缝和螺栓的位置,类型和尺寸。

安装图纸必须在安装前准备好并提供安装结果必要的信息。

车间和安装图纸要清楚的分辨车间和现场焊接和螺栓,并清楚识别是预拉伸和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

车间和安装图纸应包括对制作和安装的速度和经济的考虑。

M2 制作1 起拱,弯曲和矫直允许使用局部热或机械方法介绍或改正起拱、弯曲和矫直。

通过批准的方法,A514/A514M和A852/A852M钢的加热的区域温度不可超过1100℉(593℃),其他钢不可超过1200℉(649℃)2. 热切割热切割边要达到AWSD1.1 section 5.15.1.2,5.15.4.3和5.15.4.4的要求,除了要进行计算静拉伸应力的热切割自由边可以免于大于3/16英寸(5MM)深的圆底凹凿和V型尖槽以外。

深度大于3/16英寸(5MM)的凹凿和槽要通过打磨去除或通过焊接修补。

凹角,除了梁顶盒焊接入口孔德凹角,应达到AWSD1.1,section A 5.16 的要求。

如果有另外相等的要求必须在合同文件上显示。

梁顶层和焊接入口孔应达到section J1.6 的几何要求。

梁顶层和焊接入口孔的型钢是镀锌的要打磨。

对于翼缘厚度不大于2英寸(50MM)的型钢,顶层热切割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ASME B46.1 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波度和层面)中定义的表面粗糙值2000u 英寸(50 um)。

对于入口孔的弯曲部分是用ASTM A6/A6M,翼缘厚度大于2英寸(50MM)的热轧型钢和用厚度大于2英寸(50MM)的材料焊成的型钢热切割的梁顶层和焊接入口孔,在热切割前要以不小于150℉(66℃)的温度进行预热。

美国结构设计规范简介

美国结构设计规范简介

抗震钢结构 AISC 341
荷载规范ASCE 7简介
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 程师学会)
ASCE 7-05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 and Other Structures包括:
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 360
AISC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美国钢 结构学会)
➢ AISC 360-05 是一本LRFD和ASD合一的规范,但本质 上是一本LRFD钢结构设计规范(13th Manual);
➢ ASD规范是AISC于1989年出版,也是最后一本ASD钢 结构设计规范 (ASD 9th Manual)
➢ 荷载组合方式: 极限荷载组合和允许应力荷载组合 ➢ 恒荷载、楼面活荷载、洪水、风、冰、雪、雨荷载 ➢ 地震荷载(场地分类、地震谱、地震荷载计算、地
震荷载组合、抗震体系的选择,地震作用的静力、 动力分析等等)
荷载规范ASCE 7简介(接上)
荷载组合方式
Strength design:
Allowable stress design:
稳定设计方法对比
2. 整体稳定设计要求(继续)
限制条件: 二阶/一阶位移比Δ2nd / Δ1st :The ratio of second-order drift
to first-order drift can be represented by B2。
GB50017里同样有:
直接分析法:无限制; 有效长度法:B2≤1.5; 一阶分析法: B2≤1.5;且轴压比≤0.5 注意:B2的上限为2.5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

关于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不是《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 360-05)的一部分,而只是为该规范使用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序言本设计规范旨在提供完善的标准设计之用。

本条文说明是为该规范使用人员提供规范条文的编制背景、文献出处等信息帮助,以进一步加深使用人员对规范条文的基础来源、公式推导和使用限制的了解。

本设计规范和条文说明旨在供具有杰出工程能力的专业设计员使用。

术语表本条文说明使用的下列术语不包含在设计规范的词汇表中。

在本条文说明文本中首次出现的术语使用了斜体。

准线图。

用于决定某些柱体计算长度系数K的列线图解。

双轴弯曲。

某一构件在两垂直轴同时弯曲。

脆性断裂。

在没有或是只有轻微柔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

柱体弧线。

表达砥柱强度和直径长度比之间关系的弧线。

临界负荷。

根据理论稳定性分析,一根笔直的构件在压力下可能弯曲,也可能保持笔直状态时的负荷;或者一根梁在压力下可能弯曲,平截面发生扭曲或者其平截面状态时的负荷。

循环负荷。

重复地使用可以让结构体变得脆弱的额外负荷。

位移残损索引。

用于测量由内部位移引起的潜性损坏的参变量。

有效惯性矩。

构件横截面的惯性矩在该横截面发生部分逆性化的情况下(通常是在内应力和外加应力共同作用下),仍然保持其弹性。

同理,基于局部歪曲构件的有效宽度的惯性矩。

同理,用于设计部分组合构件的惯性矩。

有效劲度。

通过构件横截面有效惯性矩计算而得的构件劲度。

疲劳界限。

不计载荷循环次数,不发生疲劳断裂的压力范围。

一阶逆性分析。

基于刚逆性行为假设的结构分析,而未变形结构体的平衡条件便是基于此分析而归纳出来的——换言之,平衡是在结构体和压力等于或是低于屈服应力条件下实现的。

柔性连接。

连接中,允许构件末端简支梁的一部分发生旋转,而非全部。

挠曲。

受压构件同时发生弯曲和扭转而没有横截面变形的弯曲状态。

非弹性作用。

移除促生作用力后,材料变形仍然不消退的现象。

非弹性强度。

当材料充分达到屈服应力时,结构体或是构件所具有的强度。

美国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规范中Ⅰ形截面厚实腹板高厚比限值的介绍

美国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规范中Ⅰ形截面厚实腹板高厚比限值的介绍

2D cp / tw ≤λpw (Dcp , =
0154
E /Fy M p - 0109
2
≤λrw
D cp Dc
(5)
RhM y
式中 :λpw (Dcp) 为对应于 2D cp / tw 的 厚实 腹板 的高 厚比 限
值 ;λrw为非厚实腹 板的高厚 比限值 ;λrw = 517 E /Fy ; Dc 为
受压腹 板的弹 性高 度 ; Rh 为混合 系数 ,对 于轧制 、材 料均 匀
的组合截面构件 、腹板的强 度高 于翼缘强度的组合截面构件
[收稿日期 ]2007 - 12 - 03 [作者简介 ]李军强 ( 19 81 ~) ,男 ,硕士研究生 。
172 四川建筑 第 2 8 卷 5 期 2 00 8 11 0
λpw (D c) ≤λrw 可见 ,式 (6)对双轴 和单 轴对 称 Ⅰ形截面都是适合的 。
5 结 论
A ISC 360 - 05为 了便 于工 程人员使用方便 ,根据截面 类 型的不同 ,将板 件 的宽 厚比 列 成表 格 。但 是通 过 上文 的 分 析 ,应该看到当腹板和翼缘 的高 (宽 )厚比分 别超过 式 ( 3) 和 式 ( 1)所规定限值的 75%时 , A ISC 360 - 05的规定 ,即式 ( 2) 仍然是不够准确的 ,应该用式 ( 6) 对其 做出 判断 。因 此 ,在 用 到规范表格的时候 ,要清楚 其使 用条件 。
[ 7 ] W hite, D1W 1 ( 2006) 1Un ified F lexu ral R es - istance Equations fo r S tability Design of Ste - el I - Section M embers Overview, Jou r2 na l of Struc tura l Enginee ring, in review.

美国规范AISC360_05对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的规定_刘大林

美国规范AISC360_05对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的规定_刘大林

条文规定如何计算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轴拉
承载力。AISC 360-05增加了这一部分
内容。在计算中忽略混凝土的抗拉强
度,认为钢管屈服为构件的抗拉极限状

态,极限承载力为
。轴拉构件的
抗力折减系数为 0.90,安全系数为 1.67。
2.3 剪切承载力
此部分是 AISC 360-05的新增内容。
规范规定,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剪切承载
2.4 弯曲承载力
AISC 360-05推荐了三种方法计算钢
管混凝土构件的弯曲承载力:(a) 弹性应
力分布法,全截面都考虑;(b) 塑性应力
分布法,只考虑钢管,忽略混凝土对抗
弯的贡献;极限承载力为
,其中
W n 为钢管的塑性模量;(c) 若有充足的剪 力连接键,可认为全截面的应力为塑形
分布。以上三种方法在计算中均不考虑
参考文献 [1]西北电力设计院.多管式烟囱内简图 [2]上海富晨化工有限公司.邹县电厂四期 烟囱内防腐工程防腐技术方案及作业指 导书.2006.05 作者简介 林学森:(1964 —)男,本科,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山东诚信工 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电源建设部副主任,邹 县电厂四期工程项目监理部总监。 于国新:(1970 —)男,专科,工程师,国 家注册监理师,邹县电厂四期工程项目监理 部副总监,有多年土建专业施工、监理经验。 樊晨超:(1983 —)男,本科,助理工程师, 2005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焊接专业, 现于邹县电厂四期工程项目监理部担任专业 工程师。
上接第 48页
AISC 360-05 推荐了两种方法确定 组合截面的极限承载力, 即塑性应力法和 应变协调法。塑性应力法是 AISC 规范的 传统方法,这一方法认为组合截面达到 极限承载力时,截面充分发展塑性,钢 管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 fy ,受压区混凝土 的应力为 0.85fc’(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或 0.95fc’(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混 凝土的强度在计算中不予考虑。应变协 调法为AISC 360-05规范的新增加的设计 方法,来源于美国混凝土设计规范[4]。这 一方法认为组合截面达到极限承载力时, 平截面假定仍然成立,即横截面上的应 变遵循线性分布规律,受压区混凝土的 最大应变为 0.003,受拉区混凝土的强度 在计算中忽略不计。横截面上各处钢和 混凝土的应力按照其距离中性轴的距离和 事先(借助于试验或者参考文献)确定

(简介)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要点

(简介)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要点

ANSI/AISC 360-05美国国家标准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2005年3月9日发布本规范取代下列规范:1999年12月27日颁布的《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1989年6月1日颁布的《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容许应力设计法和塑性设计法》、其中包括1989年6月1日颁布的附录1《单角钢杆件的容许应力法设计规范》、2000年11月10日颁布的《单角钢杆件的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设计规范》、2000年11月10日颁布的《管截面杆件的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设计规范》、以及代替上述规范的所有从前使用的相关版本。

本规范由美国钢结构协会委员会(AISC)及其理事会批准发布实施。

本规范由美国钢结构协会规范委员会(AISC)审定,由美国钢结构协会董事会出版发行。

美国钢结构学会One East Wacker Drive,Suite 700芝加哥,伊利诺斯州60601-1802版权©2005美国钢结构学会拥有版权保留所有权利。

没有出版人的书面允许,不得对本书或本书的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本规范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基本上是根据公认的工程原理和原则进行编制的,并且只提供一般通用性的相关信息内容。

虽然已经提供了这些精确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在未经许可的专业工程师、设计人员或建筑工程师对其精确性、适用性和应用范围进行专业审查和验证的情况下,不得任意使用或应用于特定的具体项目中。

本规范中所包含的相关材料,并非对美国钢结构协会的部分内容进行展示或担保,或者,对其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展示或担保,并且这些相关信息在适用于任何一般性的或特定的项目时,不得侵害任何相关专利权益。

任何人在侵权使用这些相关信息时,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所有相关责任。

必须注意到:在使用其它机构制订的规范和标准时,以及参照相关标准制订的其它规范和标准时,可以随时对本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或修改并且随后印刷发行。

本协会对未参照这些标准信息材料,以及未按照标准规定在初次出版发行时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2005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

2005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

2005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摘要美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于1921年,在1923年发行了第一版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这本规范基于容许应力设计原则,长达十页,后来又发行了其他版本,一直到1989年的第九版本,但自从第八版本(1978)以后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了。

极限状态设计,在美国又被称为荷载和抗力分项系数设计(LRFD),在第一版本的LRFD规范中被正式介绍,它基于超过15年的大量研究和改进,又被修改过两次,现在使用的是第三版本(1999)。

两本规范的同时存在对美国的设计人员和工业发展都带来了麻烦,AISC因此同意制定一部唯一并且标准统一的钢结构设计规范。

这部规范直到2005年8月13日才被审核通过,介绍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包括名义强度准则的使用与适当措施结合以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在许多其他方面的改进中,框架体系稳定性和支护设计有重大的进步,包括采用塑性准则的新设计方法。

关键词规范可靠性名义强度稳定性标准塑性连接设计组合设计论文纲要1.介绍2.基本设计理念容许应力设计荷载与阻力因素设计2.2.1强度不足和超载3. 2005年AISC说明书3.1 背景3.2 格式规范3.3 基本设计要求4 新规范内容布置4.1内容概述4.2总则4.3设计要求B1 总则B3.6连接点B3.6.1简单连接B3.6.2弯矩连接4.4稳定性设计分析4.4.1稳定性设计要求4.4.2需求强度计算4.5 构件抗拉设计4.6 构件抗压设计4.7 构件抗弯设计4.8 构件抗剪设计4.9 构件组合受力设计和抗扭设计4.10 组合构件设计4.11 连接设计4.12高速钢和箱形构件连接设计5 注释6 摘要参考文献1.介绍1923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制定的目的是解决那个时候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钢材和其他材料性能标准是可用的,但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建筑设计规范。

因此,个别州或城市有自己的要求,并且有时候设计特定的建筑甚至有多种规则可以使用,比如,那时候建造的一些桥梁必须遵守由桥梁当局制定的详细的规定,而当局又常常和杰出的设计者或制造商勾结。

美国建筑规范体系介绍(Ⅳ)

美国建筑规范体系介绍(Ⅳ)

万方数据SBCCI:SBC(StandardBuiIdingCode);州建筑法规:ICBO:UBC(UniformBui1dingCode):ICC,IBC(InternationalBuildingCode):NFPA:NFPA5000(BuiIdingConstructionandSafetyCode)建筑样板法规:样板法规(ModelCode)这一说法来源于美国,这与美国的联邦制国家性质有关,所有的建筑样板法规(ModelBui1dingCode)均属于自愿性示范法,只有被各州及地方政府采纳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只有权颁布自己修改后的条款,所采纳的协会标准由使用者向协会购买,标准的版权归协会而不归政府所有。

1994年以前,美国建筑样板法规由以下三个不同的组织制订:LIcBO(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BuildingOfficials),即“国际建筑官员大会”。

制订了UBC(UniformBuildingCode),为美国西部各州采用;2.嗍(BuiIdingOfficialsandCodeAdministratorsInternationalInc.),即“国际建筑官员与法规管理员联合会”。

制订了NBC(NationalBuiIdingCode),为美国东北部各州采用;3.SBcCI(SouthernBuiIdingCodeCongressInternationalIc.),即“美国南方国际建筑法规委员会”。

制订了SBC(StandardBu订dingCode),为美国东南部各州采用。

1994年以后,美国建筑样板法规由以下两个不同的组织制订:1.ICC(TheInternationalCodeCouncil),即“国际规范委员会”,制订了IBC(InternationalBuiidingCode)是I—Code(InternationalCodeSerie8)系列14个法规中的一个;2.NFPA(NationalFireProtectionAssociation),即“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制订了NFPA5000(BuiIdingConstructionandSafetyCode}以上就是目前美国的5个建筑样板法规(ModelBuiIdingCode)及其制订组织。

美国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

美国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

美国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ANSI-AISC-
360-05)
该文档旨在为美国的钢结构桥梁设计提供指导和规范。

在美国,桥梁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概述
本文档基于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发布的“美国钢结构桥
梁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

该规范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准则,包括荷载计算、结构分析、材料规范、构件设计等方面内容。

设计准则
1. 荷载计算:根据桥梁所承受的不同荷载类型(如车辆荷载、
风荷载等),进行准确的荷载计算。

该规范提供了相应的荷载系数
和计算方法。

2. 结构分析: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以评估桥梁在不同荷载情
况下的响应和变形。

该规范提供了结构分析的方法和要求。

3. 材料规范:规定了适用于钢结构桥梁的材料要求,包括钢材
的强度、可塑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4. 构件设计:根据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的结果,进行桥梁各构
件的设计。

该规范提供了构件设计的准则和建议。

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规范的设计准则旨在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
的荷载计算、强度评估和结构分析,可以预测和控制桥梁在使用过
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和失效情况,从而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

结论
美国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ANSI-AISC-360-05)是美国桥梁设计
的重要参考依据。

它提供了全面的设计准则,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
和可靠性。

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该规范进行设计,以确保桥梁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及对《钢规》的一点疑问说明:本文中《钢规》指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美标指ANSI/AISC 360-05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钢规》第2章术语和符号2.1.14对“计算长度”的定义:构件在其有效约束点间的几何长度乘以考虑杆端变形情况和所受荷载情况的系数而得的等效长度,用以计算构件的长细比。

一、概述通常我们在设计验算一个钢框架的稳定性时,都是根据《钢规》中的计算长度法把框架稳定简化成柱子构件的稳定问题来对待,求柱子的计算长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验算柱子本身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验算框架的整体性。

这里,任何一根框架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框架中的其它构件对整体的稳定性都是相关的。

《钢规》中在验算压弯构件稳定问题时的几个公式(式5.2.2-1、式5.2.2-3)和强度验算公式相比也只是添加了稳定系数、等效弯矩系数,其它和强度验算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如何体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呢?就是通过稳定系数和等效弯矩系数。

而稳定系数又和构件的计算长度是直接相关的。

在与柱翼缘平行的平面内,通常布臵斜撑构成无侧移体系,此种体系的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都小于1,实际应用中简化计算取1,本文只讨论在与柱腹板平行的平面内的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

二、规范中的计算方法2.1. 《钢规》中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方法附录D 表 D-2 注1,对有侧移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值按下式计算:0cos )(6sin 3621221=⋅++⎥⎥⎦⎤⎢⎢⎣⎡⎪⎪⎭⎫ ⎝⎛-μπμπμπμπK K K K 其中1K ,2K 分别为相交于柱上端、柱下端的横梁线刚度之和与柱线刚度之和的比值。

《钢规》条文说明5.3.3中提到,以上计算的基本假定为:1 材料是线弹性的;2 框架只承受作用在节点上的竖向荷载;3 框架中的所有柱子是同时丧失稳定的,即各柱同时达到其临界荷载;4 当柱子开始失稳时,相交于同一点的横梁对柱子提供的约束弯矩,按柱子的线刚度之比分配给柱子;5在无侧移失稳时,横梁两端的转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有侧移失稳时,横梁两端的转角不但大小相等而且方向亦相同。

2005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

2005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

2005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2005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摘要美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于1921年,在1923年发行了第一版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这本规范基于容许应力设计原则,长达十页,后来又发行了其他版本,一直到1989年的第九版本,但自从第八版本(1978)以后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了。

极限状态设计,在美国又被称为荷载和抗力分项系数设计(LRFD),在第一版本的LRFD规范中被正式介绍,它基于超过15年的大量研究和改进,又被修改过两次,现在使用的是第三版本(1999)。

两本规范的同时存在对美国的设计人员和工业发展都带来了麻烦,AISC因此同意制定一部唯一并且标准统一的钢结构设计规范。

这部规范直到2005年8月13日才被审核通过,介绍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包括名义强度准则的使用与适当措施结合以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在许多其他方面的改进中,框架体系稳定性和支护设计有重大的进步,包括采用塑性准则的新设计方法。

关键词规范可靠性名义强度稳定性标准塑性连接设计组合设计论文纲要1介绍2基本设计理念2.1容许应力设计2.2荷载与阻力因素设计2.2.1强度不足和超载3 2005年AISC说明书3.1 背景3.2 格式规范3.3 基本设计要求4 新规范内容布置4.1内容概述4.2总则4.3设计要求B1 总则B3.6连接点B3.6.1简单连接B3.6.2弯矩连接4.4稳定性设计分析4.4.1稳定性设计要求4.4.2需求强度计算4.5 构件抗拉设计4.6 构件抗压设计4.7 构件抗弯设计4.8 构件抗剪设计4.9 构件组合受力设计和抗扭设计4.10 组合构件设计4.11 连接设计4.12高速钢和箱形构件连接设计5 注释6 摘要参考文献1.介绍1923版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制定的目的是解决那个时候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钢材和其他材料性能标准是可用的,但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建筑设计规范。

因此,个别州或城市有自己的要求,并且有时候设计特定的建筑甚至有多种规则可以使用,比如,那时候建造的一些桥梁必须遵守由桥梁当局制定的详细的规定,而当局又常常和杰出的设计者或制造商勾结。

AISC 360-05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doc

AISC 360-05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doc

ANSI/AISC 360-05美国国家标准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2005年3月9日发布本规范取代下列规范:1999年12月27日颁布的《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1989年6月1日颁布的《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容许应力设计法和塑性设计法》、其中包括1989年6月1日颁布的附录1《单角钢杆件的容许应力法设计规范》、2000年11月10日颁布的《单角钢杆件的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设计规范》、2000年11月10日颁布的《管截面杆件的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设计规范》、以及代替上述规范的所有从前使用的相关版本。

本规范由美国钢结构协会委员会(AISC)及其理事会批准发布实施。

本规范由美国钢结构协会规范委员会(AISC)审定,由美国钢结构协会董事会出版发行。

美国钢结构学会One East Wacker Drive,Suite 700芝加哥,伊利诺斯州60601-1802版权©2005美国钢结构学会拥有版权保留所有权利。

没有出版人的书面允许,不得对本书或本书的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本规范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基本上是根据公认的工程原理和原则进行编制的,并且只提供一般通用性的相关信息内容。

虽然已经提供了这些精确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在未经许可的专业工程师、设计人员或建筑工程师对其精确性、适用性和应用范围进行专业审查和验证的情况下,不得任意使用或应用于特定的具体项目中。

本规范中所包含的相关材料,并非对美国钢结构协会的部分内容进行展示或担保,或者,对其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展示或担保,并且这些相关信息在适用于任何一般性的或特定的项目时,不得侵害任何相关专利权益。

任何人在侵权使用这些相关信息时,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所有相关责任。

必须注意到:在使用其它机构制订的规范和标准时,以及参照相关标准制订的其它规范和标准时,可以随时对本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或修改并且随后印刷发行。

本协会对未参照这些标准信息材料,以及未按照标准规定在初次出版发行时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

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
一、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总体要求
1、钢结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建筑规范。

2、钢结构建筑形式应结合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功能和经济要求,
确定合理的形式和结构布局,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3、钢构件的设计应根据结构形式、受力要求和几何尺寸,选择最优
的节点、连接和尺寸,选用合理的制造工艺和材料;
4、建筑形式和结构重要的构件均应经结构计算,经结构校核和结构
检验,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5、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设计的施工图纸,细致把控施工过程,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美国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要求
1、结构计算
对钢构件及节点、连接的荷载和构件变形特性,进行计算,确保结构
的安全可靠,满足各荷载状态的受力要求。

2、结构校核
对计算、检验及施工中容许的受力状态及变形量进行校核,确认构件
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3、结构检验
在构件制作和施工过程中,对材料性能、形状精度、焊接质量、节点、连接要求等,进行检验,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美国规范AISC360_05对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的规定_刘大林

美国规范AISC360_05对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的规定_刘大林

(当P e≥0.44P 0时) 或P n= 0.877P e(当P e<0.
44P 0 时 ), 其 中


,K L 为构件的计
算长度。AISC 360-05规定轴压钢管混
凝土构件的抗力折减系数为 0.75,安全系
数为 2.00,据此可以确定构件的设计承载
力或容许承载力。
2.2 轴拉承载力
以往 AISC 各版本的规范均没有明确
以计算组合截面的轴压承载力 (P 0),该方 法认为组合截面的轴压承载力为钢管和混
凝土的塑性承载力之和:
,其中 C1= 0.85(矩形钢管 混凝土构件)或C1= 0.95(圆形钢管混凝土构 件) 以考虑圆钢管的约束引起的混凝土强
度提高。确定轴压构件的承载力应考虑
构件长细比的影响,规范规定轴压构件
的极限承载力(P n )为
等,是良好的防腐材料。但该材料对基 层的喷砂处理、底漆、中层漆、面漆的 刷涂等有很高的要求(见表二 钢内筒 防 腐 质 量 要 求 ), 因 此 监 理 工 程 师 将 钢 内筒的防腐工序处理作为旁站监理的重 点 , 制 定 了 《 防 腐 施 工 质 量 检 查 卡 》, 对每一节内筒的防腐制作的全过程都进行 了监督检查并记录。
2.2 安全控制 钢内筒的安装工作主要在混凝土外筒 内部,具有吊装重量大、吊装时间长、施 工空间狭小、高空作业等特点,对安全控 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监理工程师首 先对整个烟囱的施工流程、工艺进行分析, 对危险源进行L E C评价(L -事故或危险事 件发生可能性;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 率;C -危险严重度),确定了重点安全监 控点包括钢内筒的吊装及高空工作等高风 险工作。 除了定期检查吊具、安全防护用品 等常规安全工作外,监理工程师还填写 《 安 全 监 督 检 查 卡 》, 按 照 危 险 源 评 价 中的风险等级逐项检查,将工作做到细

美国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规范中轴心受压柱、受弯和压弯构件的稳定设计

美国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规范中轴心受压柱、受弯和压弯构件的稳定设计

CH EN Ji
( Colleg e o f Civ il Engineering , Xican U niver sit y of A rchitect ur e & T echnolog y, X ican 710055, China) CHEN Ji: chenji- jichen@ 163. com
Keywords: flexura-l torsional buckling; effective r adius of gy ration; resistance factor; residual str ess; plate gir der; w eb plastification factor
不安全, 按照 AN SI/ A IS C 360 - 05 的规定, 此时 式( 5) 中
的等效弯矩系数 可偏于 安全 地用 Bb = 1. 0, 而在 式( 6) 中 只需将其中的根号项取为 1. 0 即可。验 算梁整体 稳定的
公式为:
第3期
美国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规范中轴心受压柱、受弯和压弯构件的稳定设计
M cr =
Bb
Mp -
(Mp -
Mr
)
ly lr -
lp lp
[ Mp
( 5)
在弹性阶段, 即当 ly > lr 时, 非 均匀受 弯梁的临 界弯
矩为:
M cr =
Bb
P2 E W x ( l y / rts ) 2
1 + 0. 078 I t l y 2 W xh r ts
( 6)
在塑性阶段, 式( 5) 中梁侧向长度的限值为:
1. 25M max 2. 5M max + 3M A + 4M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不是《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ANSI/AISC 360-05)的一部分,而只是为该规范使用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序言本设计规范旨在提供完善的标准设计之用。

本条文说明是为该规范使用人员提供规范条文的编制背景、文献出处等信息帮助,以进一步加深使用人员对规范条文的基础来源、公式推导和使用限制的了解。

本设计规范和条文说明旨在供具有杰出工程能力的专业设计员使用。

术语表本条文说明使用的下列术语不包含在设计规范的词汇表中。

在本条文说明文本中首次出现的术语使用了斜体。

准线图。

用于决定某些柱体计算长度系数K的列线图解。

双轴弯曲。

某一构件在两垂直轴同时弯曲。

脆性断裂。

在没有或是只有轻微柔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

柱体弧线。

表达砥柱强度和直径长度比之间关系的弧线。

临界负荷。

根据理论稳定性分析,一根笔直的构件在压力下可能弯曲,也可能保持笔直状态时的负荷;或者一根梁在压力下可能弯曲,平截面发生扭曲或者其平截面状态时的负荷。

循环负荷。

重复地使用可以让结构体变得脆弱的额外负荷。

位移残损索引。

用于测量由内部位移引起的潜性损坏的参变量。

有效惯性矩。

构件横截面的惯性矩在该横截面发生部分逆性化的情况下(通常是在内应力和外加应力共同作用下),仍然保持其弹性。

同理,基于局部歪曲构件的有效宽度的惯性矩。

同理,用于设计部分组合构件的惯性矩。

有效劲度。

通过构件横截面有效惯性矩计算而得的构件劲度。

疲劳界限。

不计载荷循环次数,不发生疲劳断裂的压力范围。

一阶逆性分析。

基于刚逆性行为假设的结构分析,而未变形结构体的平衡条件便是基于此分析而归纳出来的——换言之,平衡是在结构体和压力等于或是低于屈服应力条件下实现的。

柔性连接。

连接中,允许构件末端简支梁的一部分发生旋转,而非全部。

挠曲。

受压构件同时发生弯曲和扭转而没有横截面变形的弯曲状态。

非弹性作用。

移除促生作用力后,材料变形仍然不消退的现象。

非弹性强度。

当材料充分达到屈服应力时,结构体或是构件所具有的强度。

此时,也达到其强度极限状态。

层间位移。

底盘侧挠度及与其关联的毗邻底盘侧挠度,为两底盘间的间隔所分,(δ-δn-1)/h。

n永久负荷。

超时变动极少或是微少的负荷。

其他所有负荷均为变动负荷。

主要构件。

用于阻塞分析,梁或大梁。

用来支撑架构其上的辅助构件发出的集中反应力。

内应力。

仍然存在于一个已经构架在成品中的构件的压力。

(这类压力包括,但不限于,冷变压力,滚轧或是焊接后冷却的压力)。

刚架。

连接保持负荷的梁和柱体构件之间角度关系的结构。

辅助构件。

用于阻塞分析,梁或托梁。

用来直接支撑结构顶壁分布负荷。

侧移。

结构在横向作用下的横向运动,不对称的垂直载荷或是结构的不对称特性。

侧移弯曲。

由于框架侧移导致断裂,由连接点相对侧向位移沉淀来的多层框架变曲模式。

壁球负荷。

柱体区域因屈服应力面扩张。

圣²温南特扭力。

在构件中的部分扭力。

仅包含在该构件内的剪应力。

机械硬化。

发生在韧性钢上的现象,即经历多次在屈服点或刚刚高于屈服点的位置发生变形,仍然显示出比其他材料发生初始屈服要高的抗荷载能力。

部分装配。

结构框架的截切部分。

切线模量。

在每一点压力下,应变应力曲线在非弹性范围内的斜度;该范围是通过在受控条件下,对一小块标本进行抗压实验而确定的。

建筑总偏移。

大多数点有底盘顶部侧向框架偏移,其由建筑的高度及其级别分隔,Δ /H。

咬边。

由于熔化和焊接边缘母体金属的移除而导致的缺口。

变动负荷。

大量超时变量的负荷。

翘曲扭力。

总抗扭力的一部分,由横截面的翘曲抗力提供。

屈服坪值。

非轴向拉力或是轴向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的一部分,此期间拉力不断增大,但压力保持不变。

第A章总则A1. 范围该规范的范围要比它所取带的两个版本的规范的范围要广:1999年版《钢结构建筑荷载和抗力分项系数设计规范》(AISC,2000b,1989年版《容许应力法设计规范》(ASD设计规范),(AISC,1989)。

该版设计规范结合了上述两个版本的规范,同时,也参考了《管截面(HSS)杆件的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设计规范》(2000年版本),《单肢角钢杆件的容应力法设计规范》(1989年版本)和《单肢角钢杆件的荷载和抗力系数设计法设计规范》(2000年版本)。

该设计规范各条款的基本意图是确定钢结构建筑的杆件可用强度和标准强度,接头的可用强度和标准强度,以及其他各种部件的可用强度和标准强度。

标准强度通常定义为抗性荷载效应,比如说轴向力,弯曲力矩,剪力或扭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可以理解为压力。

本设计规范提供两种设计方法:(1)荷载和抗力分项系数设计(LRFD):标准强度乘以一个抗力系数Ф ,得出的设计强度则要求等于或是大于现行建筑规范规定的LRFD荷载组合结构分析确定的需求强度。

(2)容许应力设计(ASD):标准强度除以一个安全系数Ω ,得出的容许应力则要求等于或大于现行建筑规范规定的ASD荷载组合结构分析确定的需求强度。

该设计规范给出了依据适当的极限状态确定标准强度值的条款,并列出了抗力系数Ф 和安全系数的相应值Ω 。

而且在动静荷载比值为3的时候,ASD安全系数调整到获得用LRFD 方法同样的结构可靠性和杆件尺寸。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体。

石油化工厂、动力核电站、和其他一些工业设施的许多结构都以类似于建筑物的方式设计并建造。

该规范并不适用于带水平和垂直荷载抗力系统的钢结构,这些结构不同于建筑物,比如说那些用壳或是悬索建造的结构。

为了便于该设计规范,管截面(HSS)定义为管截面(HSS),杆件每一处都均匀。

即具有均匀的管壁厚度,圆形、方形或是矩形的截面。

管截面(HSS)是通过使管材(钢丝或是钢板)加工至要求形状,并用无缝焊接制造出来的。

市面上已有著作描述各种生产管截面(HSS)的方法。

(Graham,1965;STI,1996)。

《钢结构及桥梁惯用标准规范》(AISC,2005)定义这些规范为,大众所接受的钢结构建筑建造习惯用法标准。

同样道理,《标准规范》最初是作为合同性文件而出现的,其包含在焊接钢结构买卖双方的合同中。

《标准规范》中的某些规定,现在又构成了本设计规范的基本条款。

因此,在本设计规范适当的地方,会提到《标准规范》,以保持这些文件的联系。

A2. 参考规范、法规、及标准第一章第二部分提供本设计规范所引用的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级别的特殊材料规范都必须符合本规范方可使用。

通过的材料和级别列表详见第一章第三部分。

A3. 材料1、钢结构材料1a、ASTM 命名有数以百计的钢用材料及产品。

本规范仅列举了供结构工程师方便使用的产品和材料,以及那些有长期满意效果的产品和材料。

其他一些材料可能适用于特殊的设施,但是其检测评估则是使用那些物质的工程师的责任了。

除了典型的强度特性,材料方面要考虑的包括横向强度特性,延展性,可成形性,安定性,包括热循环灵敏性的焊接性,冲击韧性,其他形式的裂缝敏感性,涂料及腐蚀性,但不限于此。

产品形式方面要考虑的包括生产效果之外的材料方面注意事项,容忍度,测试性,报道性及表面轮廓。

热轧结构型材。

本设计规范允许使用的钢材级别,包含在ASTM规范中,扩展至屈服压力为100ksi(690 MPa)。

某些ASTM规范规定了最小屈服点,而另一些则规定了最小屈服强度。

术语“屈服应力”在本设计规范中用作通用术语,既可表示屈服点又可表示屈服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率限制在某些强度和尺寸组合下仍然存在。

在各种材料规范中并没有囊括所有的型钢材尺寸。

举例来说,60ski(415 MPa)屈服应力的钢材在A572/A572M规范中,包含底盘厚度上限至11/4英寸(32毫米)。

另一个关于利用率限制的是,即使产品包含在本规范中,但机床生产这种产品的频率很低。

拟定这此产品可能导致生产滞后,或要求从生产车间直接大量订购。

因此,最好是在完成设计之前就检查产品的利用率。

AISC网站提供相关信息(),此外,AISC《现代钢结构体》每年发行两次利用率数据表。

轧制方向上的特性是钢结构设计的主要焦点所在。

因此,屈服应力(由标准抗拉测试确定)就成为遵守本规范选取可用钢材而认可的主要机械特性。

同时也要认清,其他一些机械特性和物理性质对结构体的满意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说,向异性,延展性,冲击韧性,可成形性,抗腐蚀性等等。

要在这一本条文说明中给出所有的信息,提供完整的衡量因素,来考虑材料选择及规范以建造独特的或是专门用途的设施是不可能的。

在信息馈乏的情况下,建议本规范的使用人员利用后附的参考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包含在特殊用途文献中;找出ASTM规范中提供的补充材料生产或质量要求。

其中,钳制焊接联结便是一例(AISC,1973)。

轧制钢具有向异性,尤其是考虑到延展性的时候;因此,如果不注意材料的选择、细节、工艺、及检查的话,在高焊接区域的焊接收缩应变就有可能超过材料强度。

另一种特殊情况是,用于特定类型使用情况的断裂控制设计(AASHTO,1998)。

对于专门需要的使用情况,比如说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的结构物,尤其是那些带有冲力荷载的结构,带有超高韧性规范的钢材规范都有基保质期。

但是对大多数建筑物来说,钢材均为相对暖性的,应变速率比较稳定,应力大小和整体设计应力的循环数量都比较低。

因此,大多数建筑物断裂的可能性也就比较低。

高品质的制造工艺、良好的设计细节,再加上可以避免严重应力集中的几何结构连接,就是抗断裂建设的最有效方法。

管截面(HSS)。

表C-A3.1对各种管截面(HSS)及钢管材料规格和级别作出了确定的最小抗张力特性总结。

ASTM A53 B级别就是一种合乎规格的可用制管材料,因为它是在美国销路最好的产品。

其他具有类似ASTM通过产品特性和特点的北美管截面(HSS)产品,则在加拿大生产,并遵守《轧钢焊接钢结构质量一般要求》(CSA,2003)。

管钢依据其他一些规范生产:需要满足A3部分强调的强度,延展性,焊接要求,此外,还可能对冲击韧性和压力测试有额外要求。

管钢在ASTM A53材料中很容易获得,而圆形的管截面(HSS)在ASTM A500级别中也很常见。

对于矩形管截面(HSS),ASTM A500级别B是最容易获得的材料,而其他材料则需要下特别的订单。

可以依据尺寸,订制焊接的或是无缝圆形管截面(HSS)。

但是在北美,所有的用于结构物的ASTM A500 矩形管截面(HSS)都是焊接的。

矩形管截面(HSS)和箱形截面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在圆角处的加厚外,它们有均匀的厚度。

ASTM A500级别A的材料对于K2.3a(12)部分的直接连接来说,并不满足延展性“适用限制”。

该限制要求F y/F u≤0.8。

要确定其他材料满足此延展性限制,值得注意的是,ASTM A500允许依据0.2%残余变形法确定屈服强度,或是依据0.5%荷载下延伸方法(EUL)确定屈服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