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通过教材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一份教案的蓝图已经形成了。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1二年级数学连减应用题详细介绍:课题:连减应用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教学难点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投影出示复习题.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2.教学例3.(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3)初步理解题意: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板书:(2)还剩多少张?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答:还剩10张.(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教师总结: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3.完成“做一做”.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2)引导学生画出: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3)学生分析、解答.(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随堂练习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较: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叙述解题思路及答案,集体订正.布置作业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10筐,下午卖11筐,还剩多少筐?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2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第课时投放日期年月日。
苏教版二年级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二下 表格式教学设计
2.动手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大约宽( )厘米,注意测量的方法指导.
3、揭示课题。
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认识另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板书课题)
二、认识分米
1.同学们,在课前让大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约10厘米或20厘米,你们找到了吗?
重点
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4十6=50十90=60十90=
8十3=70十80=3十7=
提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和的最高位上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37+25 64+8
提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1)根据刚刚的计算学习,大家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4)比一比:今天学习的加法在笔算时与上节课学习的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823+l76=65+214=19+680=
72l+58=82+31l=777+222-622=
板
书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教学反
思
龙虬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第二课时进位加
共7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执教人
教学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形式,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
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总结: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记时的。
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学生的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感知1分钟有多长。
学生可以写生字,做口算,数脉搏,老师计时。
师生互动拨钟表
拨5分钟、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学生说时间,老师拨。
实际应用
妈妈说煮稀饭要12分钟,请你帮忙。
学生回答
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
学生的独立操作
师生互动拨钟表
教
学过程教来自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第二单元•第1课时•总第7课时
课
题
时、分、秒
教
学
目
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结合实际,延伸拓展
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有关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时、分、秒
作业设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点是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
课题:认识秒主备:颜玉荣课型:新授课审核:备课组【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难点: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教学过程】【课堂讲练】训练助学教师导学个性修改一、情景导入:1、小朋友仔细听,回答2、小朋友仔细地看,回答二、思索探究:1(1)认识秒针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①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时钟的“滴答声”学生感受。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生:拍一下手。
(做动作)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一、情景导入: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思索探究:1(1)每一个嘀嗒,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①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师:(跟着做)对,很好!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④小结(3)1秒的价值。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时和分是时间单位。在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1分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静静坐着,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
提问: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除了口算,你1分钟还能写多少个字呢?还是从老师说“开始”起,每人连续地写“时、分”两个字,满1分钟老师说“停”你就停。
二、计算练习
1、做练习一第8题。
出示式子,让学生在□里填数。
提问:□里最小是几,能说说是怎样想的吗?
2、做练习一第12题。
(1)计算。
谈话:小朋友已经知道余数比除数小,那我们来看看余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请小朋友看第12题,你知道表里是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依次计算被除数除以3的结果,把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4)主动感受。
(5)体会1分钟的价值。
谈话:许多小朋友感觉都比较准确。虽然1分钟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
4、认识1时=60分,感受1小时。
(1)认识1时=60分。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和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老师在钟面上拨一拨,看时针经过了几小时,分针走了多少。
小结:在同一时间里,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圈是60分,这说明1小时等于60分。
(2)演示并提问:分针从12起走一小格,你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吗?
引导:分针走2小格表示多长时间呢?走3小格呢?
分针从12走到1表示几分呢,为什么?从12走到3呢?你是怎样想的?走到6、走到9呢?
演示并说出经过时间:从12起转动分针,让学生5分5分地边观察边数多少分。
小结:分针走1小格表示1分钟,走几小格就表示几分钟;从12起走一圈是60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
小组长说时间,组员拨,拨完后相互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认识几时几分
8时零5分还可以写成8:05
作业设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单元•第2课时•总第8课时
课
题
认识几时几分
教
学
目
标
1、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重
点
难
点
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学生观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学生用两种写法写出时刻
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四、自我总结,延伸知识
“想想做做”的习题
1、第1题2、第2题把钟表和相应时间用线连起来。3、第3题
4、第4题
5、第5题
给钟面画分针。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都成了时间的小主人,把你的收获和心情讲给大家听。
教
法
教
具
教法:讲解法
教具:实物钟、钟表模型
课
时
安
排
第二课时
课
前
准
备
预习新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表格教案苏教版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表格教案(苏教版)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
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
二、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1.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做出示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体验。
借助直观,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竖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2.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六、教具准备:小棒、桃子贴图,圆片、教学挂图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课时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1课时3.练习一………………………………………2课时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3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备课教师:吴礼繁备课时间:2014/03/03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教学内容:第4、5页内容,“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图片: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游戏: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
不信,你考考老师?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提问:怎样列式?(板书:7÷3=)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2)鼓励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1个。
)剩下的1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桃,不能再分)讲述:7个桃,每盘放3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1个”。
如果是17个桃、27个桃、37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3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②列竖式算一算谈话:笔算7÷3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3 7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商2,二三得六,6比7小,商3;三三得九,9比7大,所以商2。
想法三:二三得六,2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又小于7,所以商2。
想法四: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商2。
提问:7的下面改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1”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1个,这个1就是余数)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如下板书:(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课本26-28页例题,想想做做1-6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二、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三、探究1、认识分米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
学生尺、长1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板。
学生尺米尺学生实践操作: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
第二单元认数第一课时认数整百数【教学内容】课本第8-1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一.认数1.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 65 962.数百以内数。
(出示方块图)1)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0。
2)一十一十的数,从10数到100。
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呢?(板书)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块?3.教学例题。
1)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就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2)师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问:九百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一千)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二.写、读整百数:一千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指名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学生动手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出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是,只有百位上拨了4各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4,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都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问:十位和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
300、600、700、9003)在百位上再添一百,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写?3.巩固练习。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电子表格教案第二单元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课前准备:课件、钟面教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思索探究
1.认识秒针
(1)认识秒针
每一个嘀嗒,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
①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表格形式)
教 学 反 思
第 2 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5 页的例 3、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 比 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 10 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 们,你们愿意接受 挑战吗? 提出问题: 这 10 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 怎样分才合理呢? (1)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 2 枝、 每人分 3 枝、每人 分 4 枝) 如果每人分 2 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 3 枝,可以分 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 4 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 分。 二、交流共享 1、 (1)分一分: (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二次备课
4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 1 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 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 2 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 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 意义。 3、第 3 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 数各是什么? 4、第 4 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 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 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 找一找,如果找到 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表格教案(苏教版)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
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做出示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体验。
借助直观,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竖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2.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六、教具准备:小棒、桃子贴图,圆片、教学挂图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课时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1)课时 3.练习一 (2)课时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谈话:“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人,还剩几支?”指导操作,自主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出示表格:二次备课(2)写算式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支?这1支还能分吗?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1)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
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的第1~3题。
1.第1题: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思考:▲÷5=●……★,余数最大是();▲÷4=●……★,余数最大是()。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页二次备课第2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第5页的“想想做做”第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桃子贴图,圆片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 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①学生列式计算。
②追问: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二次备课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②列竖式算一算。
提问: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再问: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2.提问: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 3.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4~5题,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补充练习: (1)12里有()个4,13里最多有()个4。
(2)37里最多有()个5,29里最多有()个7。
四、全课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二次备课第3课时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 1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 1.口算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提问:怎样列式?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 2.完成第1题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题: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反馈;观察思考: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练习一第5、6题:读题后要求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
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页二次备课第4课时练习一(2)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12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 1.口答: 25里面最多有()个6;48里面最多有()个7;36里面最多有()个8。
28里面最多有()个6。
2.用竖式计算43÷6 32÷7 20÷4 36÷7 二次备课(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7、8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除数最小应是几?2.练习一第9、10、11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3.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填表后,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2)提问: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4.练习一思考题(提示: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2)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3)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