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的常用概念:经纱纬纱密度,幅宽,克重及表示方法

面料的常用概念:经纱纬纱密度,幅宽,克重及表示方法
面料的常用概念:经纱纬纱密度,幅宽,克重及表示方法

面料的常用概念:经纱纬纱密度,幅宽,克重及表示方法

1、经向、经纱、经纱密度——面料长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经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密(经纱密度);

2、纬向、纬纱、纬纱密度——面料宽度方向;该向纱线称做纬纱,其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密(纬纱密度);

3、密度——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

4、幅宽——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

5、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6、色织——日本称做“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为“色织布”,生产色织布的工厂一般称为染织厂,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衬衫面料都是色织布

谈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做法

谈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做法 2010年是湖南省新课程改革的第三年,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在我校也开展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一开始我们的怀疑到困惑期,再发展到现在的成熟,经历了无数次的摸索、探究、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为此,有不少教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成长,特别是不少青年教师勇敢地走到了新课改的最前沿,推动了我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质的提高,给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在2010年高考和学考中,我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下面谈谈自己经历三年新课改后的一些认识和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对新课改的一些认识 1.新教改的必要性 社会要发展,历史要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在工业、农业、经济、科研等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相应地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旧的教学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支持新课改,勇敢地去争做改革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2.新教材体现了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文精神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知识内容与当今社会发展相对应,与世界接轨。如:信息技术的应用、概率与统计等。再就是新旧知识的调整与更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同内容间的知识整合以及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新教材比旧教材更科学、更具有时代性、更能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所以,我们对新教材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了新教材,我们才能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 3.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重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这些观点和理念都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要求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我们应加强学习,不断推陈出新,用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使我们不走老路、不走弯路,用最短的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4.实施新课改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我校借改革之机,废除了旧的管理模式和旧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七个准则:(1)目标多元化(知识、情感、价值);(2)内容立体化(用好教材,挖掘教材);(3)关系绝对化(学生的主体地位);(4)对象全元化(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大群教育);(5)教学

水的密度——概念和计算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教师: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段 一、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 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说出密度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 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能说出密度的概念,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考点分析:密度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 导入: 1.家里的水表的计数单位是 立方米 ,记作 m3 。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 吨 ,符号为 T ,1吨(T)= 1000 千克(kg)。 一、水的密度 1、学生演示实验: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 40克 (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充当评委,也给予其他学生们纠错的机会,达到复习量筒及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的目的。) 2、实验:二人小组合作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研究水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完成下表: 3、讨论:从实验表格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始终是1克/厘米3 ,是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 = 1克/厘米3 含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 (2)l 克/厘米3可以写成 1克·厘米-3 (3)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 成正比 二、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讲解:⑴.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⑵.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用符号表示为:ρ= m/V 公式中ρ—密度 ,m —质量 ,V —体积 。 ⑶.密度的单位:国际制主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实验次数 体积(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40 2 80 3 100 教学方法:

对试题库建设的认识和做法

对试题库建设的认识和做法 《山东省师专试题库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已基本完成,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获1997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其子课题的《师专古代汉语试题库》在学校领导及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也取得成功,被列为省级题库。我作为主编,经历了该题库编制的全过程。下面我想谈一谈对试题库建设的认识以及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做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试题库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考教分离、最大限度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是实行标准化考试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邓小平)最近,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明确指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等学校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重大作用。"《山东省师专试题库建设》教学课题的胜利完成,向教育现代化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利用试题库进行考试是命题方式的重要改革,是实现由传统人工命题到采用计算机随机命题的根本性转变。这种命题方式的特点是:由命题人提出命题原则,由计算机根据命题原则组卷。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命题组卷的速度,而且克服了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从而保证了命题组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测试在保证考试纪律的前提下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现代化的考试方法、考试手段,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东省师专试题库建设》课题组推出的师专试题库系列软件,必将在提高全国师专系统整 体教学水平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我国,随着"科教兴?quot;伟大战略的确定,必将迎来人民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辉煌时代,教育工作者将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其中考务工作占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把这一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就会腾出大量的人手,集中精力用于教学工作。因此考教分离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由于考教不分,考试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教学实际的情况是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考试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实行考教分离,才能保证考试对教学实际进行测量的客观公正性。用计算机去完成命题、组卷、阅卷、分数登记、统计、试卷分析等各项繁具琐细的工作,会做得快捷、准确,而其先决条件就是有一套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试题库系统。有了这样的试题库系统,考试部门可以用它生成适应各种考试目的的试卷,客观、准确、全面地测量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可以生成用于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评估的试卷,对各教学单位进行各种教学情况的比较,提出教学

各种密度定义

⑴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p ---- 材料的密度,g/cm3 ; m——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g;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内部都有一些孔隙。在测定有孔隙材料(如砖、石等)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绝对密实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实体积数值就越精确。 另外,工程上还经常用到比重的概念,比重又称相对密度,是用材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4C)的质量的比值表示,无单位,其值与材料密度相同(g/cm3)。 ⑵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材料实体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也称视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p'料的表观密度,kg/m3或g/cm3; m --- 材料的质量,kg或g; V '――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即只含内部闭口孔,不含开口孔),见图1 - 2,m3或cm3 ^1-2 口然然态下体袒弘意测 通常,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式采用排液置换法或水中称重法测量。 ⑶体积密度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的质量,俗称容重。体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0——材料的体积密度,kg/m3或g/cm3; m— — -材料的质量,kg或g; V0 —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见图1-1, m3或cm3。 对于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量具测得。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体积是逐块量取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轴线尺寸,计算其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排液法或封蜡排液法测得。 毛体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因其质量是指试件烘干后的质量,故也称干体积密度。 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3.知道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a)

中考考点:3.知道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a)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 1、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①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②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样才能通过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来完善自己。 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最了解的人是自己,因此,要想全面认识自己,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一般而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既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的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③通过集体了解自己。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友好相处,能否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会对了解自身有一定的帮助。集体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更全面、更客观。 ④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自己,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以更新的自己面对新的一天。 二、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努力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不足,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以新的自己面对新的每一天。 课堂练习: 1.小青在自己的成长记录本上写道:“本学期学习退步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小青认识自我的途径是 A.他人的态度 B.自我观察和反省 C.考试的成绩反馈 D.集体综合评价 2.《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训诫和唐太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感慨,启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有 ( ) ①读史书②照镜子③自我反思④倾听他人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通过他人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下列名言和谚语揭示的道理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④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比重 密度的关系

比重密度的关系 比重和密度 物体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物体的比重。用γ表示比重,G表示重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则比重的数学表达式为:γ=G/V 常用的单位有克/厘米 3、千克/分米 3、吨/米3,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牛顿/米3。比重最大的是水银。 必须指出,以上比重的定义,现在已只有历史意义了。虽然我国中学物理课本中过去常采用上述比重定义,即把单位体积内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比重,但是,早在1979年我国出版的国家标准《物理量符号》中已把它叫做重度。1984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已接受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规定,在科学术语中取消重量一词,上述比重的历史定义就更无现实意义了。为了贯彻国际计量大会精神,执行国务院命令,我国近几年出版的物理教科书中大都已不再讲比重,普遍讲密度。事实上,原先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书籍、辞典中对比重的定义也不一致,有的把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标准物质的质量之比叫做比重,这时比重没有单位,是个纯数。所以,比重

的定义不统一,常使读者造成混乱。鉴于上述情况,我国初中物理 新课本中已删去了比重这个概念,改为密度,因为密度是一重要的广泛应用的物理量。 密度一般是表示某量在空间、面上或线上分布的密集程度的物理量,常用ρ表示。任何一种量在空间、表面上或线上分布时,其微小部分的含量和其相应的体积、面积和长度之比值,分别称作为该量的体密度、面密度和线密度。例如,电子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中的电子数;体电荷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中的电量等等。通常密度一词指物体的质量密度,即物体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 ,常用单位为克/厘米 3、千克/分米 3、吨/米3,同种物质用以上三种单位时,密度的数值不变。例如水的密度在4℃、时为1克/厘米3,或1千克/分米3,1吨/米3。对非均匀物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称为该物质的平均密度。例如地球的平均密度为克/厘米3,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克/厘米3。 容重、比重、密度有什么区别? [自然科学物理 ] 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悬赏点数105个回答 crystalzjyu xx-06-2020:49:46 容重、比重、密度有什么区别?

密度(教学案)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 【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

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自主预习案】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2. 密度是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 是,其他常用单位是。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关(填“有”或“无”)。 4.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读作,其物理意义 是,用常用单位表示,则为________ g/ cm3。 【课堂探究案】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 题:。 2、作出的猜 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完整版)密度教学设计.docx

课题:密度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 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通过探 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 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 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 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换算、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哑铃 2 个、小铁钉、大泡沫块 学生观察实验用:天平砝码,木块 2 个,石块 2 个,量筒,水,烧杯 2 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

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的 师:最近老师一直在减肥健身,老师今 天带来两个哑铃想和咱们班力气大的同 学比一比。看看健身效果如何。谁想试 试啊? 找一健壮男学生到讲台前。拿出两个哑 铃(一真一假,假的为泡沫模型与真的 外观相同)。师拿假哑铃并将真哑铃递给 学生。师生一起举起哑铃。 引 课学生败,老师胜。老师显得很轻松。 老师将假的哑铃递给学生。 师:两个哑铃不是一样的么? 老师拿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问学 生那个质量大。 师:不是铁质量大么?到底谁质量大 啊? 师:哦。原来还有前提啊!那同学们说 铁和金子谁的质量大呢? 提 出 问师: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题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呢? 通过精彩的课 学生踊跃举手 堂小活动,激 起学生的疑 问。 其他学生为师 生二人计时 学生们奇怪 生:哑铃是假 的,泡沫做的 啊太像了 生:不一样, 铁沉,铁的质 量大 通过图钉与泡生:泡沫沫塑料块的比 较,把学生的思生:在体积相 维定向到“质量”同的情况下, 和“体积”上来 铁质量大。 生:体积相同 时金子的质量 大。 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现象, 并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 学生举例观察生活现象的 习惯。

教学实践中的看法和做法

教学实践中的看法和做法 16年来,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只是默默的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为经验,权当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吧。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范围相当广阔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学习活动的诸多方面,而且存在于学习进程中的各个环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 1、坐立姿势 饱满、健康的精神状况能提高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增强对信息的接受知识的记 理解能力 2、做笔记 手脑并用,让精力更集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为复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3、积极发言,认真倾听 提高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同时形成对问题完整性认 识 4、做题时在关键字、词、句上养成圈、点、划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结果的变化 5、用红笔订正作业 找出错误的症结,对症下药,加深印象,减少以后解题中的出错率。 二、重视每一个学习时间段学习效果的检查,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因人而异,要求不同) 1、课前提问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更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2、课内监督 3、课后检查、督促(查笔记,查听课效果) 4、单元基础知识过关减少无意义的惩罚 5、单元测试。一方面可以把这段时间的知识加以归纳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 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反思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扬 长避短,以更好的适应学生们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三、重视方法,提高效率 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接受的知识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拦路虎”,如不及时地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技巧有效地突破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之一。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形象,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化生疏为熟悉,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下面就初中科学教学中常采用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理解方法 1、旧知迁移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地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学生如不能有效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能有效地领会新知识(这就产生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运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 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符号ρ(读作rōu)。国际主单位为单位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2、密度的物理意义。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 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常见的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气体的密度:(单位:千克/米^3)金:19.3×10^3 银:10.5×10^3 钢,铁:7.9×10^3

铅:11.3×10^3 铜:8.9×10^3 铝:2.7×10^3 干松木:0.5×10^3 水银:13.6×10^3 硫酸:1.84×10^3 植物油0.9×10^3 煤油,酒精0.8×10^3 汽油:0.71×10^3 二氧化碳:1. 98 氧:1.43 空气:1.29 一氧化碳:1.25 氦:0.18 氢:0. 09 纯水:1.0x10^3 海水:1.03x10^3 砖:(1.4~2.2)x1 0^3蜡:0.9x10^3 3. 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4.在印刷术语中,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5.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经曝光显影后,影像深浅的程度。如胶片,画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

各种密度定义

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⑴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ρ——材料的密度,g/cm3; m——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内部都有一些孔隙。在测定有孔隙材料(如砖、石等)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绝对密实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实体积数值就越精确。 另外,工程上还经常用到比重的概念,比重又称相对密度,是用材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4℃)的质量的比值表示,无单位,其值与材料密度相同(g/cm3)。 ⑵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材料实体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也称视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ρ′——材料的表观密度,kg/m3或g/cm3; m ——材料的质量,kg或g; V′——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即只含内部闭口孔,不含开口孔),见图1-2,m3或cm3。 通常,材料在包含闭口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式采用排液置换法或水中称重法测量。 ⑶体积密度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的质量,俗称容重。体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ρ0——材料的体积密度,kg/m3或g/cm3; m——材料的质量,kg或g;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及其开口孔隙、闭口孔隙,见图1-1,m3或cm3。

对于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量具测得。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体积是逐块量取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轴线尺寸,计算其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材料的体积,可用排液法或封蜡排液法测得。 毛体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因其质量是指试件烘干后的质量,故也称干体积密度。 ⑷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有干堆积密度及湿堆积密度之分。堆积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堆积密度,kg/m3; m ——材料的质量,kg; ——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材料的堆积体积包括材料绝对体积、内部所有孔体积和颗粒间的空隙体积。材料的堆积密度反映散粒构造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及材料可能的堆放空间。其测定方法在实验部分有专门介绍。

安全管理的认识和具体做法(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管理的认识和具体做法(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的认识和具体做法(新版) 最近几乎每天新闻媒体中都有关于安全事故的报道,从所有的事故中不难看出,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制度不健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国家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安全管理工作是和生产经营工作相辅相承的、相互促进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经营工作的有力保障,促进和保证经营工作的开展,经营工作的良好局面也离不开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常说,没有安全的效益不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XX队做为一线岩巷专业掘进队伍,对安全管理工作有着较深刻地认识。 一、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安全工作是全员性的,不单单靠几名安全管理人员的几次检查就能搞好安全工作,因此要形成全员性的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使每一位员工都有安全管理责

任,使每一位员工都树立很高的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全员的安全知识、安全理论培训,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中的安全状况,因此要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员工的持续性的培训,让职工明确工作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怎样才能够保证安全十分常重要的。 三、抓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区队的落实和执行,充分发挥区队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严细的工作作风,监督检查要仔细,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及时解决。要给予安全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做到大胆管理,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安全和生产发生冲突的时候,安全管理人员能够理直气壮的坚持原则,做到对生产安全负责。 四、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建立安全奖罚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能马虎,要监督整改情况,要限期整改,否则,上级的检查就流于形式,就会失去检查的意义。

安全管理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安全管理的认识和具体 做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管理的认识和具体做法最近几乎每天新闻媒体中都有关于安全事故的报道,从所有的事故中不难看出,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制度不健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国家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安全管理工作是和生产经营工作相辅相承的、相互促进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经营工作的有力保障,促进和保证经营工作的开展,经营工作的良好局面也离不开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常说,没有安全的效益不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XX队做为一线岩巷专业掘进队伍,对安全管理工作有着较深刻地认识。 一、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安全工作是全员性的,不单单靠几名安全管理人员的几次检查就能搞好安全工作,因此要形成全员性的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使每一位员工都有安全管理责任,使每一位员工都树立很高的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全员的安全知识、安全理论培训,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中的安全状况,因此要结合生产

实际组织员工的持续性的培训,让职工明确工作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怎样才能够保证安全十分常重要的。 三、抓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区队的落实和执行,充分发挥区队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严细的工作作风,监督检查要仔细,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及时解决。要给予安全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做到大胆管理,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安全和生产发生冲突的时候,安全管理人员能够理直气壮的坚持原则,做到对生产安全负责。 四、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建立安全奖罚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能马虎,要监督整改情况,要限期整改,否则,上级的检查就流于形式,就会失去检查的意义。 五、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适应企业安全要求的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经验,要不断地组织安全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人员的管理水平。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讲义(打一份)

初中物理 质量和密度专题讲义 授课老师:陆建成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质量和密度专题 题型一: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 4.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 m /3,常用单位有g cm /3。110333g cm kg m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题型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等。 2. 测量金属块密度的步骤:

(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m; (3)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体积V1; (4)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此时的体积V2,则ρ 物= - m V V 21 。 3. 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V 物 于 2. 鉴别物质:检验纯度,依据题设条件求出物体的密度,然后把求出的密度跟物质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物质的种类或纯度。 3. 合金类问题:首先要抓住合金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 4. 空心类问题:包括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和求算空心部分体积两种情况。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一方法,求算空心部分 体积时则必须求材料的体积,有V V V 空实材 =-。 5. 溶液的配制问题:配制所需密度的液体等是密度应用的创新点,如要配制密度为

3 / 2.1cm g的盐水或3 / 7.0cm g混合液等。在这些计算中,若加固体物质,一般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若所加物质为液体溶剂,则在考虑溶液质量增加的同时,还要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kg的可能是: A. 一头大象 B. 一只苹果 C. 一台电视机 D. 一只蚂蚁 ( ) 例题6.小明为鉴别妈妈所戴的金戒指的真伪,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时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读出戒指的质量是__________g,密度是__________kg m /3, 由此可判断这枚戒指__________纯金的。(填“是”或“不是”)(ρ 金=? 1931033 ./ kg m)

密度的定义

1-1公尺的由来及1-2质量 1.「质量就是物质的量,而物质的量就是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寡称为物质的量」 2.质量受地心引力产生向下的力称为重力,而质量m的物体在一重力场内受引力 大小的值即为其重量。 3.公尺(meter)是由巴黎科学院(Paris Academy of Sciences)于 1791 年所制定的,当时的定义是「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千万分之一是一公尺」。为实现这个定义,一群大地测量家花了六年的时间,测量从敦刻尔克(Dunkirk)到巴塞罗那(Barcelona)之间的距离,并把这个定义做成了长度是一公尺的白金棒。但由于测量误差,这个公尺原器有 0.2 公厘(mm)的误差。 经过许多年,公尺制度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有 20 个国家于 1875 年签订公约,并成立国际度量衡局负责相关的业务。1889 年国际度量衡局改良第一代公尺原器的设计,制作了 30 支截面是X形的铂铱合金棒,分赠给各会员国,来统一及推广公尺的定义。并于 1927 年,把保存在国际度量衡局内的改良型公尺原器,当它在摄氏零度时,原器上两端刻线间的距离,做为国际公尺的定义。 4.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78公里(长轴),极半径约6357公里(短轴)。 5.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量 质量是使用天平,而重量则是弹簧秤 重量:物体内的质量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 重量本身是一种力,即重量和力的单位是相同的 重量会随地点而改变,主要是因为引力的强度会随地点而改变重量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因有质量而得以和地球以万有引力相吸,这个相吸的力量即为物体的重量,质量 以M代表,重量以W代表,则可用一简单的式子将两者连接起来: W=KM K值因万有引力强度而有所改变 (1) 在水平面附近 K≒1 => 1kg的物质重量等于1kgw (2) 在高山上K值较小(和平地相比较) (3) 在赤道上K值较小(和南北极相比较) (4) 在月球上K值大约等于1/6

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李银一、历史背景 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名称是“问题解决”模式。北师大的何克抗教授认为“从古代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真正源头应当追朔到孔子,从近代看一般只追朔到杜威(1900年发表的《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要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中心,即“儿童中心”论)和皮亚杰(他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从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为建构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当代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他从1959年开始搞了一系列教学实验,但是不成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严密的、探索性的科学思维习惯很难相容,这和今天我们的认识有相似之处。到了80年代,“问题解决”模式在世界兴起了,可以说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问题的三个层面: 1.研究性课程 在《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具体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是与学科课程迥异的课程形态,其根本特性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 以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在整个研究活动过程中,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收集并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老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还使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3.研究性教学 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练习专题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练习专题 例1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 A. 密度是一样的 B ?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例2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B. 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 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 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例3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A .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 .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 C .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 .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 例4 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 X 103kg/m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千克? 例5 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体积是0.4 X lO^m,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p铁 =7.9g/cm3) 例6、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p铝=2.7 X 103kg/m3,p铜=8.9 X 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 的 C.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例7、有一只空瓶的质量是20g,装满水后称得质量是120g,倒干净后再装满酒精称得质 量是105g,问这种酒精是不是纯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 X 103 kg /m 3) 基础知识训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松木块的密度是0.4 X 103kg/m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它锯掉3/4,剩下的松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块石碑,长50cm 宽20cm 高3m 质量为0.75t,则它们的密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g/m 3.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与实心的铝球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 I , 3 3 的铝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p铜=8.9g/cm ,p铝=2.7g/cm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减轻飞机的重力,因选用密度较(选填“大”或“小”)的材料来制造飞机 5. 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 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体积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