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灸手法谢锡亮灸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灸手法谢锡亮灸法

1操作方法

先将施术部位(穴位)涂少许凡士林或植物油,以增加粘附作用,再将艾绒搓成锥状如麦粒大之艾炷粘附在穴位上,引燃(熟练者可将艾炷粘附在施术者的食指尖,引燃后粘附在患者的穴位上),当艾炷燃至患者感觉可以接受的灼痛时(嘱患者叫“嘘”以表示之)即可施以手法。

1.l补法

(1)重补(亦称封补、按补):医生用拇指或食指将燃着的艾炷(待患者叫嘘时)呈90度垂直按下,按灭时速度要快,力度要适宜(否则会烧灼皮肤起泡或灼伤医生手指),按住穴位约3~5秒后缓慢离开。

(2)平补(亦称温补):用拇指与食指将艾炷捏灭后用食指或拇指轻按穴位约5~10秒即可。

l.2泻法

(1)推泻:待艾炷燃至患者叫“嘘”时用食指或拇指将艾炷轻轻向四肢末端方向推灭(速度不宜太快,压力不宜太重,以防皮肤擦伤,但速度也不宜太慢,以免灼伤皮肤)。

(2)抽泻:用拇指和食指将穴位皮肤及艾炷捏住轻轻向体外呈90度抽出(不宜捏的太紧以免拉伤皮肤)。

1.3平补平泻法(亦称和法)

(1)施术者用拇指与食指将艾炷捏灭后(不能捏及皮肤)轻轻离开穴位。(2)待艾炷燃至灼痛时用口将艾炷快速吹离穴位(注意:采用此法不能涂粘附剂,吹离的艾炷不要烧伤其它部位或衣物)。

1.4注意事项

灸法手法可与针刺手法相媲美,应用面广,疗效迅速。但在应用时对素体阴虚者、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采用。头、面、五官、胸、背尽量少采用补法(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泻法中的第2种手法)。此外在施灸时应掌握程序:从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后灸上。一般采用本法1个穴位仅l~3壮即可。

2病例举隅

2.1血晕

1982年秋,笔者下乡遇一产妇出血不止(约已失血1500~2000MI),面色苍白,目合气微,不省人事,触之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此乃失血过多,气随血脱,血晕之危证。惜我下乡途中身无针药,若送村卫生所,则山路颠簸,路途亦远。苦思之时忽见端阳节悬门之艾,急命众人收取搓成艾绒,急灸水沟(补)、合谷(补)、足三里(补)、三阴交(补)各3壮,当灸至三阴交则头摇足动,约5分钟见血凝固成块,出血已止,喜有生机,嘱将鸡汤投入生艾1撮3沸后频频喂服,少顷目开如缝,呼能会意,血止晕平。事后查询,母子俱安。

2.2腹痛泄泻(急性胃肠炎)

例1:林某,女,38岁,阵发性腹痛半日,伴水样泄泻8次,曾服氟呢酸、阿托品、霍香正气水等未效。诊其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证属腹

受风寒,中阳被困,运化失常,治

宜温中散寒,疏调气机,增强运化功能。取内关(平补平泻)、腹哀(泻,向中脘推泻)。中脘(向脐方向推泻)、足三里(平补平泻),以上诸穴各3壮,灸后逐渐痛止泻停。

例2:叶某,男,13岁,食隔夜不洁食物后水样泄泻10余次。症见眼眶微陷,口干,神疲,苔白腻,脉濡。取止泻特效穴(经验穴,位于内踝至脚底正中线1/2处)补3壮,20分钟后泻出量及次数逐渐减少,嘱服淡盐开水数次,而愈。

2.3腰痛

陈某,男,32岁,腰痛10余日。曾服西药炎痛喜康、维生素B1;等无效。见腰部疼痛重着,拘急不能转侧,尿短色黄,舌苔腻而微黄,脉濡。此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之证,治宜利湿泻热,兼以通络。取肾俞(平补平泻3壮)、殷门(往承山穴推泻)、承山(往足跟方向推泻)各3壮。每日1次,连灸5次而愈。

2.4痹证

陈某,女,46岁,干部。右肩疼痛、酸痛重着已2月余,经中、西医治疗时愈时发,近来疼痛加剧,抬举不便,遇阴雨或寒冷则痛甚,舌苔白腻,脉弦滑。此属寒湿客于肩部经络,气血闭阻之候,不通则痛,治宜祛湿温经通络,取肩髃(补)、巨骨(平补平泻)、臑俞(补)、曲池(往手三里

推泻)、血海(补)各3壮。每日1次,经治8次而愈。

2.5盗汗

陈某,女,10岁,睡后汗出浸衣已有半年(经查无结核病灶),曾服止盗汗片、钙片、中药六黄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等求效。症见面色无华,神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此属气阴虚弱,汗液外泄。穴取合谷(补)、后溪(抽泻)各3壮。连治5次(每晚1次),汗止神复。

2.6哮喘(慢支急性发作)

胡某,男,58岁,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每逢感受风寒则发作。来诊症见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咳嗽痰多,苔白腻,脉浮缓。此为内伏痰饮,外感风寒,气因痰阻,升降不利。治宜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取天突(平补平泻2壮)、肺俞(补3壮)、列缺(平补平泻2壮)、太溪(平补平泻2壮),灸治3日(日2次),喘咳俱平。

3体会

直接灸的手法应用是灸疗中的一朵奇葩,它进一步体现灸的特色和极大地发挥灸的功能,弥补了灸法长期以来无手法的空白,而且使原有灸法的壮数大大减少,且不需烧至艾灭,灸的疼痛减轻,使患者可以接受,一般无化脓,无遗留癫痕。笔者认为灸手法中的补泻,对艾炷火温的调控及火力的走向与穴位、经络的效应有关。据分析补法对穴位刺激的深度、温度、幅宽、渗透力等相对偏大偏强,具有温与补的特性,适用于临床中的寒证、虚证;泻法的艾温相

对偏低、幅宽较小、渗透力弱,主要是利用艾温刺激穴位后运用手法来引导经气,从而达到“其气可聚,邪气可散”的目的,故具有泻和导热的功能,适用于临床中的实证、热证;平补平泻系介于前两者之间,其特性以平和为特点。临床中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其疗效尤为快捷,正如《医学入门》所说的:“寒热虚实皆可灸之”。总之,灸手法具有简便易学,疗效快捷,无交叉感染,临床应用面广等特点。应该加以推广,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谢锡亮灸法师承实录

发表时间:2008-9-3012:53作者:梁知行来源:民间中医网

字体:小中大|打印

作者:admin

谢老:我的一些学术见解及经验可见于《谢锡亮灸法》《针灸基本功》两书中,我已经给你系统讲解了一遍,我年岁已大,近年已很少给学生这样系统讲解了,你大老远来,我们又谈得挺投缘,你看还有何疑问尽管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