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各种缝设置

合集下载

在什么情况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

在什么情况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①伸缩缝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 m。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③防震缝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下面是一个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详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

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宽度20mm ~30 mm。

工程设计中各种缝综述

工程设计中各种缝综述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伸缩缝(温度变形缝)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

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 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 沉降缝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

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

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

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防震缝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 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结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预留人工缝。

沉降缝
在同一幢建筑中,由于其高度、荷载、结构及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致使建筑物各部分沉降不均匀,强敌断裂。

故在建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预留缝,把一幢建筑物分成几个可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这种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垂直预留缝称为沉降缝。

防震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

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钢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墙身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般情况下,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防震缝的设置亦应结合伸缩缝、沉降缝的要求统一考虑。

设置变形缝的条件及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1系列)规定。

一、伸缩缝最大间距
注:各种砌体、试块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取值等事项尚应遵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二、沉降缝宽度
三、防震缝宽度。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变形缝】1.伸缩缝定义: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

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设置目的:未作防护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设置要求:基础部位可不断开;沉降缝基础部位必须断开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设置目的: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

设置要求: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结构缝】3.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定义: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伸缩缝设置规范

伸缩缝设置规范

伸缩缝设置规范伸缩缝设置规范是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项技术规范,旨在保证建筑物在温度变化、地震、地基沉降等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够得到合理的吸收和释放,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关于伸缩缝设置规范的一些详细内容:一、伸缩缝的定义和分类1. 伸缩缝是指建筑物内或连接两个建筑构件的膨胀缝、水平缝或垂直缝,用于吸收建筑物的变形并避免产生应力过大的情况。

2. 根据伸缩缝的位置和功能,可将其分为屋面伸缩缝、墙面伸缩缝和结构构件伸缩缝。

二、伸缩缝的设计原则1. 伸缩缝的设置应与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相协调,并考虑到建筑外观、功能区域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2. 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度、变形情况、应力计算及相关技术要求等来确定,一般不宜小于20mm。

3. 伸缩缝的位置一般应选择在建筑物的中央或对称位置,并尽可能避免设置在荷载集中的区域。

4. 伸缩缝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总长度、布局及设计要求来确定,并应连续设置在相邻结构构件的连接处。

5. 伸缩缝的材料和密封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伸缩性和密封性能,并能适应建筑物的变形和温度变化。

三、伸缩缝的施工要求1. 在进行伸缩缝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勘测,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地基沉降等情况,以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和设置方式。

2. 伸缩缝的施工应参考相关标准,如GB 51355《建筑伸缩缝的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3. 伸缩缝的施工应采用专用的施工工具和设备,并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4. 在伸缩缝的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收口、填充、密封和表面处理等工序,以确保伸缩缝的密封性和美观度。

5. 伸缩缝的施工质量应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验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报告。

四、伸缩缝的维护和检查1. 建筑物的伸缩缝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以了解其变形情况和密封性能,并及时采取维护措施,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功能发挥。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一、变形缝设置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

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

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伸缝构造见图1(a)。

当沿缝两侧垫层板边加肋时,应做成加肋板伸缝,伸缝构造见图1(b)。

图1 伸缝构造图(a)伸缝;(b)加肋板伸缝1-面层;2-混凝土垫层;3-干铺油毡一层;4-沥青胶泥填缝;5-沥青胶泥或沥青木丝板;6-C10混凝土(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

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见图2所示。

图2 施工方向与缩缝布置示意(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见表1。

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表11)纵向缩缝的构造宜采用平头缝,见图3 (a);当混凝土垫层板边加肋时,应采用加肋板平头缝,见图3(b)。

当混凝土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采用企口缝,见图3(c)。

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应放置任何隔离材料,混凝土浇筑时应互相紧贴。

企口缝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其混凝土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MPa。

2)横向缩缝的构造应采用假缝,见图3 (d)。

施工时按规定的间距设置吊模板;或在浇筑混凝土时,将预制的木条埋设在混凝土中,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亦可采用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用切割机割缝。

假缝的宽度宜为5~20mm,缝的深度宜为混凝土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水泥砂浆材料。

(4)混凝土地面两侧荷载相差悬殊时,需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的构造按加肋板伸缝施工,参见图1(b)。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一、定义1.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⑴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⑵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⑶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⑷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⑸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⑹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楼梯上三步的位置,并垂直于踏步板.⑺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⑻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2. 变形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1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延结构断开.2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3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规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砌体建筑,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是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在设防烈度为八度和九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建筑宜设防震缝:1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2建筑有错层且错层楼板高差较大.3建筑各相邻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此时防震缝宽度可采用50-100mm.缝两侧均需设置墙体,一加强防震缝两侧房屋刚度.防震缝要沿着建筑全高设置,缝两侧应布置双墙或者双柱,或一墙一柱,使各部分结构都有较好的刚度.防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统一布置,并满足防震缝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设防震缝时,基础可以不分开.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三缝合一:缝宽按照抗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3.结构缝系指为避免温度胀缩、地基沉降和地震碰撞等而在相邻两建筑物或建筑物两部分之间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等的总称.4.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5.分格缝为了减少裂缝,在屋面找平层、刚性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上预先留设的缝,刚性保护层仅在表面上作成V形槽,称为表面分格缝.设置一定数量的分格缝可将单块混凝土防水层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其伸缩和翘曲变形,可有效地防止和限制裂缝的产生.分格缝应设置在装配式结构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与立墙的交接处.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6m.屋脊处应设一纵向分格缝;横向分格缝每开间设一道,并与装配式屋面板的板缝对齐;沿女儿墙四周也应设分隔缝.其它突出屋面的结构物四周均应设置分格缝.6.温度缝:即伸缩缝.7.诱导缝:诱导缝是上海地铁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原设置伸缩缝的地方作好防水处理,并在结构受力许可的条件下减少这部分1m左右位置上的结构配筋,有意削弱这部分结构的强度,使混凝土伸缩应力造成的裂缝尽量在这一位置上产生.采用这一措施后,其他部位混凝土裂缝明显减少,这一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尚不能令人满意.二、区别与联系1.伸缩缝和后浇带:伸缩缝的设置距离一直是防水工程界关心的问题,目前就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一直十分活跃,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国外对伸缩缝间距的规定有三种情况,一是前苏联、东欧、法国等国家,规定室内和土中的伸缩缝间距约为30—40m,而英国规定处于露天条件下连续浇筑钢筋混凝土构造物最小伸缩缝间距为7m;二是美国,没有明确规定伸缩缝的间距,而只要求设计者根据结构温度应力计算和配筋,自己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三是日本,虽有要求,如伸缩缝间距不大于30m,施工缝间距为9m,但设计人员往往按自己的经验和各公司的内部规定进行设计.国内规定伸缩缝间距为30m,但由于地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城市中建设的地下工程工期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多设缝以后缝的防水处理难度较大,因此工程界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设置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等,以取消伸缩缝或延长伸缩缝的间距.后浇带是过去常用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对减少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收缩产生的裂缝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后浇带需待一定时间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故对工期要求较紧的工程应用时受到一定限制.加强带是工程界使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规定的伸缩缝间距上,留出lm左右的距离,浇筑混凝土时缝间和其他地方同时浇筑,但缝间浇筑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宝鸡、沧州、济南等地采用这种方法后,伸缩缝间距可延长至60—80m.哈尔滨在混凝土中采用掺FSl01外加剂措施后,伸缩缝间距达到80—100m.2.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基础部位可不断开;沉降缝基础部位必须断开;3.施工缝与后浇带:施工缝和后浇带基本不属于同一范畴,关联在于设置后浇带会人为的形成施工缝.。

建筑结构缝的设置及实例

建筑结构缝的设置及实例

1 伸缩 缝 ( 度变 形缝 ) 温
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 , 由于施工 时缝 内不慎被砖块或砂浆 等 但
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 。在寒 冷地区 , 因保 暖需要 , 可 伸缩缝 的主要作 用是避 免 由于温度 和混 凝土 收缩而使 房屋 杂物堵 塞 , 但必须保证墙体能 自由沉降。 结构产生严 重的变形 和裂缝 。为 了防止房屋 在正常使用 条件下 , 在缝的侧面充填 保温材料 ,
要求的数值 , 根据本工程的情况应属规范 列表 中的第一 项非采暖 3 防震缝 地 区的房屋 , 向温 度 区段长 限值 为 20 m, 向 限值 为 1 0m 纵 2 横 2 防震缝是 因为建 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 向不规 则时 , 考虑对结 ( 柱顶为刚接) 。经过初步设计计算 和结 合工程 实际分析 , 最后工 构抗震不利 , 因而设 缝将该 体型 复杂 、 平立 面特别不 规则 的结构 程设计 中在车间纵向 中部位置设置 了一 道温度缝兼 防震 缝 , 满足 划分为多个较规则 的抗侧力 结构单 元 。防震 缝两侧 的上部 结构 了规范要求。横向没有设缝 , 但采取 了一些有效 措施。横 向不 设 应完全分开 , 防震缝 与伸缩缝 、 沉降缝应综合考虑 , 凡是 需设伸缩 缝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原因 :) 1 本工程 的建 筑面积将 近 7 0 2 缝 、 降缝 的地 方均应做成防震缝 , 00 0m , 沉 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 , 两 纵向轴 网上共设 计了 4 5根柱子 , 柱子截 面较 大 , 且 若在 横向设置 侧应 布置墙 。一般 防震缝 的基础 可不断开 , 只是 兼作沉降缝 时才
建 筑 结 构 缝 的 设 置 及 实 例
蔡 欣 然
摘 要: 结合 工程 实例 , 根据 国家建筑设计规 范, 对结构设计 中的伸缩缝、 降缝 、 沉 抗震缝及施 工缝 的作用及设 置规定进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变形缝的设置原则一、概述变形缝是建筑物中用于吸收结构变形而设置的缝隙,其作用是防止建筑物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而导致的损坏,同时也能减少震动和噪音。

在建筑工程中,合理设置变形缝对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定变形缝位置1.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变形缝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设置。

2.考虑结构特点:应考虑建筑物所处环境、地基条件、结构体系等因素,决定变形缝位置。

3.确定分段长度:根据建筑物长度和结构体系分段进行设置,一般不宜超过50米。

三、确定变形缝类型1.按照材料分类:可分为金属板式、橡胶板式、沥青板式等。

2.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伸缩型、滑动型和固定型。

其中伸缩型最常见,适用于较大位移;滑动型适用于小位移;固定型适用于不需要位移的部位。

四、变形缝的尺寸和间距1.变形缝尺寸:应根据结构体系、温度变化、建筑物长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为2-3厘米宽,深度为0.5-1.5倍宽度。

2.变形缝间距: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设置,一般不宜超过50米。

在较长的建筑物中,可以适当增加变形缝的数量和间距。

五、安装方法和要求1.预留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预留变形缝位置,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设置。

2.固定方式:金属板式可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橡胶板式可采用粘贴或搭接固定;沥青板式可采用钉子或粘贴固定。

3.注意事项:安装时应注意保证变形缝与周边材料之间的空隙,避免因收缩膨胀而导致损坏。

同时还需注意防水处理,以免影响建筑物整体防水效果。

六、维护保养1.检查频率: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2.维护方法:对于金属板式变形缝,应定期清理杂物,并进行防锈处理;对于橡胶板式变形缝,应注意保持其弹性和防止老化;对于沥青板式变形缝,应注意防水处理,并定期更换。

七、总结合理设置变形缝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位置、类型、尺寸和间距,并且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细节问题。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得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得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得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得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得最大伸缩变形得要求,以及其她得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得部位得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得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与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得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得1、5倍。

3、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与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得内力与变形得部位得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得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与地面高差得影响。

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得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得伸缩缝最大间距。

7、某些标准图集与《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得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规定得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她防渗漏措施处理。

8、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得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她防渗漏措施处理。

变形缝设置

变形缝设置

变形缝设置引言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变形缝是一种常见的结构设计元素,用于解决由于材料膨胀、收缩、振动等原因引起的构件变形带来的问题。

变形缝的设置可以减少结构的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分类、材料选用以及施工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形缝的作用和使用。

变形缝的作用变形缝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缓解应力:当建筑物或构件发生膨胀、收缩或振动时,变形缝可以减少应力的集中,防止应力超过材料的承载能力,从而避免出现裂缝和变形。

2.吸收变形:变形缝可以吸收由于材料的热胀冷缩、水分变化等引起的变形,防止这些变形对建筑物或构件产生破坏。

3.分隔构件:变形缝可以将建筑物或构件分隔成若干独立的部分,避免整体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变形缝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条件,变形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结构缝:结构缝是在建筑物的结构元素(如梁、柱、板等)之间设置的缝隙,用于吸收构件的变形和分隔结构。

2.伸缩缝:伸缩缝是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如墙体、屋面等)中设置的缝隙,用于吸收围护结构的变形。

3.装饰缝:装饰缝是在建筑物的装饰面层(如瓷砖、木地板等)之间设置的缝隙,用于吸收装饰材料的变形和分隔装饰面层。

变形缝的材料选用变形缝的材料选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柔软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可伸缩性,以便吸收变形并缓解应力。

2.耐久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经受长期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

3.耐候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抵御紫外线、温度变化、湿度等因素的侵蚀。

常用的变形缝材料包括橡胶、塑料、泡沫塑料等,具体选用何种材料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来决定。

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变形缝位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确定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

2.清理缝隙:在变形缝位置进行清理,将灰尘、杂物等清除干净。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工程中常采用的施工缝(3篇)

工程中常采用的施工缝(3篇)

第1篇一、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是指沿建筑物垂直方向设置的缝隙。

这种施工缝主要用于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

垂直施工缝的特点如下:1. 施工方便:垂直施工缝便于施工操作,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2. 结构稳定性:通过设置垂直施工缝,可以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降低单部分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 应力分布:垂直施工缝有助于应力在结构中的合理分布,降低结构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应力集中。

二、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是指沿建筑物水平方向设置的缝隙。

这种施工缝主要用于多层建筑、多层住宅等。

水平施工缝的特点如下:1. 分层施工:水平施工缝可以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便于分层施工。

2. 结构安全性:通过设置水平施工缝,可以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降低单部分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3. 应力释放:水平施工缝有助于释放结构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应力,降低结构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裂缝。

三、斜向施工缝斜向施工缝是指沿建筑物斜方向设置的缝隙。

这种施工缝主要用于特殊结构、复杂结构等。

斜向施工缝的特点如下:1. 施工难度较大:斜向施工缝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技术。

2. 结构稳定性:斜向施工缝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降低结构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应力集中。

3. 应力释放:斜向施工缝有助于释放结构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应力,降低结构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裂缝。

四、施工缝的处理方法1. 填充法:在施工缝处填充密封材料,如聚氨酯、沥青等,以防止水分、气体等侵入。

2. 填充与加固法:在填充的基础上,对施工缝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

3. 留缝法:在施工过程中,预先预留施工缝,并在后续施工中进行处理。

总之,施工缝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设置和处理施工缝,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施工缝类型和处理方法,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性能。

施工缝留置形式和措施

施工缝留置形式和措施

施工缝留置形式和措施一、施工缝留置形式:1.水平缝:在水平结构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产生沉降变形,因此需要设置水平缝。

在水平缝的留置上,一般采取“T”形缝或直接用挡缝板遮挡,以避免沉降产生的裂缝。

2.垂直缝:在垂直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和荷载的作用,会产生伸缩变形,因此需要设置垂直缝。

常见的垂直缝留置形式包括“L”型缝、“U”型缝和“+”型缝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范围缝:在大型结构中,为了防止整体结构的变形对局部结构产生影响,常常设置范围缝。

范围缝一般为直线形式,根据结构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设置多个范围缝,以达到分段施工和控制变形的目的。

4.接缝:在不同材料、不同构件或不同工序连接处,需要设置接缝。

接缝的留置形式和控制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连接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二、施工缝留置措施:1.缝留置前的处理:在进行缝留置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度和净度,并清理掉杂物和灰尘。

同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和试验,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缝留置的布置: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对缝留置进行布置。

布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缝的位置和长度,以及施工缝的宽度和深度的控制。

同时,需密切关注缝的数量和间距,并采取措施保证缝的均匀分布和合理布置。

3.缝留置材料的选择:根据施工缝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缝留置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缝封胶、缝充填胶、挡缝板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耐候性、耐高温性、耐酸碱性等性能,以及施工材料的施工性能和施工要求。

4.缝留置的施工技术:在进行缝留置施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包括控制施工缝的宽度和深度、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确保施工材料的充填和涂抹均匀等。

5.缝留置后的处理:在完成缝留置后,需要对留置处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标示。

同时,需要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缝的表面平整,美观和密封性好。

以上是施工缝留置形式和措施的一些常见内容。

缩缝和胀缝的设置

缩缝和胀缝的设置

缩缝和胀缝的设置缩缝和胀缝是在建筑和工程中常见的设计元素,用于应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因素引起的伸缩变形。

缩缝和胀缝的设置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缩缝是指建筑物中设置的一种间隙,用于容纳建筑物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伸缩变形。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通常会在建筑物的连续结构中设置缩缝。

缩缝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同时还能避免因伸缩变形而引起的裂缝、开裂等问题。

缩缝的设置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物的尺寸、结构形式、使用环境等。

一般情况下,缩缝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结构节点处,如柱、梁、墙等连接部位。

在连续结构中,缩缝的设置应尽量避免断裂,以确保缩缝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此外,缩缝的宽度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伸缩变形需求。

胀缝是指建筑物中设置的一种间隙,用于容纳建筑物因荷载作用而引起的伸缩变形。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建筑物所受荷载的变化以及荷载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通常会在建筑物的连续结构中设置胀缝。

胀缝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荷载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同时还能避免因伸缩变形而引起的变形、位移等问题。

胀缝的设置同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物的尺寸、结构形式、荷载情况等。

一般情况下,胀缝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结构节点处,以确保胀缝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胀缝的宽度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伸缩变形需求。

此外,胀缝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如防水、隔热等特殊功能。

缩缝和胀缝的设置在建筑和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置缩缝和胀缝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物的变形和应力集中,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缩缝和胀缝的设置也需要在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功能发挥。

缩缝和胀缝是建筑和工程中常见的设计元素,用于应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因素引起的伸缩变形。

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缝线

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缝线

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缝线一、引言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部件的协调配合,而缝线作为连接建筑结构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结构稳定和整体性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缝线的质量和技术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施工中的缝线需要特别注意。

二、施工中缝线的种类1. 结构缝线结构缝线是为了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而设置的缝线,通常是在建筑物的结构部分设置的,用于连接结构构件,以增加整体稳定性。

结构缝线的设置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同时施工人员需要仔细检查缝线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从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 砌筑缝线砌筑缝线是在砌筑墙体时用来指示砌筑位置和调整砌筑墙体的布局,通常是根据设计要求在墙体上划出的一条线,用于引导砌筑工人进行砌筑。

砌筑缝线的设置需要准确、整齐,以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3. 交界缝线交界缝线是指不同材料或构件之间设置的缝线,用于连接两者之间,以便于施工和保持结构整体性。

交界缝线的设置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注意保持缝隙的一致性和整齐性,同时施工人员还需注意缝线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4. 装饰缝线装饰缝线是在装饰施工中使用的一种缝线,通常用于装饰材料之间的连接或美化作用。

装饰缝线的设置需要考虑到装饰效果和整体协调性,同时还需注意缝线的一致性和美观度。

5. 混凝土缝线混凝土缝线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缝线,常用于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位置和形式。

混凝土缝线的设置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点进行,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施工中缝线的质量要求1. 缝线的精准度在施工中,缝线的精准度对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度有重要影响。

精准的缝线能够确保结构构件的正确布局和连接,避免出现裂缝和变形等问题。

因此,施工人员在设置缝线时需要注意精准度的把握,避免出现误差。

2. 缝线的一致性在施工中,相邻的缝线之间需要保持一致性,即缝线之间的间距、宽度和深度应保持一致,以确保整体的结构和装饰效果。

如果缝线之间存在差异,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设置缝线时需要注意一致性。

建筑地坪分隔缝方案

建筑地坪分隔缝方案

建筑地坪分隔缝方案建筑地坪分隔缝是指在地坪表面设置的一种线性缝隙,用于控制地坪的开裂和变形,同时还能够起到分隔不同功能区域的作用。

在建筑地坪设计中,分隔缝的选择和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地坪分隔缝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传统的直线型分隔缝。

直线型分隔缝可以按照地坪的布局和需求进行规划和设置,可以沿着长边或者短边方向铺设,在室内可以将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如起居区、就餐区、游戏区等;在室外可以将不同道路、停车场、花坛等进行分隔。

直线型分隔缝的特点是简洁明了,结构稳定,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

第二种方案是弯曲型分隔缝。

弯曲型分隔缝可以在地坪表面设置弯曲线条来进行分隔,这种方式更加有设计感,可以增加地坪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弯曲型分隔缝适合在公共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商业中心等地方使用,可以使整个地坪更加富有变化。

第三种方案是植草型分隔缝。

植草型分隔缝可以在地坪表面设置植物带,将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隔,同时还能够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环境。

植草型分隔缝适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可以创造出自然、生态的氛围。

第四种方案是彩色分隔缝。

彩色分隔缝可以通过在地坪分隔缝处使用不同颜色的材料来进行区分,这样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彩色分隔缝适合在商业、办公、休闲场所使用,可以使整个地坪的色彩更加丰富,增加人们的观赏性和舒适度。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建筑地坪分隔缝方案,每种方案都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地情况和设计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选择方案时,需要考虑地坪的功能、使用条件、环境因素以及使用寿命等因素,力求达到美观、实用和经济的平衡。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控制,以确保分隔缝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构件缝隙标准

混凝土构件缝隙标准

混凝土构件缝隙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构件缝隙标准是指在混凝土构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缝隙,其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安全,同时也是为了规范建筑施工行业,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缝隙的类型、缝隙的尺寸、缝隙的位置、缝隙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缝隙的类型混凝土构件中产生的缝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施工缝隙施工缝隙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隙。

其主要作用是避免混凝土裂缝产生,同时也有利于混凝土的干燥和强度的提高。

施工缝隙可以分为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两种。

2.自然缝隙自然缝隙是指在混凝土构件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缝隙。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膨胀、温度变化、地震等因素所引起的。

自然缝隙分为水平自然缝和垂直自然缝两种。

3.设计缝隙设计缝隙是指在混凝土构件设计过程中,根据工程需要而设置的缝隙。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同时也有利于混凝土的干燥和强度的提高。

设计缝隙可以分为水平设计缝和垂直设计缝两种。

三、缝隙的尺寸混凝土构件中的缝隙尺寸是指缝隙的宽度和深度。

缝隙的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1.施工缝隙的尺寸水平施工缝的宽度一般为20mm-30mm,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截面厚度的1/3-1/2。

垂直施工缝的宽度一般为20mm-30mm,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截面厚度的1/3-1/2。

2.自然缝隙的尺寸水平自然缝的宽度一般为0.2mm-0.5mm,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截面厚度的1/3-1/2。

垂直自然缝的宽度一般为0.2mm-0.5mm,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截面厚度的1/3-1/2。

3.设计缝隙的尺寸水平设计缝的宽度一般为20mm-30mm,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截面厚度的1/3-1/2。

垂直设计缝的宽度一般为20mm-30mm,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截面厚度的1/3-1/2。

四、缝隙的位置混凝土构件中的缝隙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现浇 55
剪力墙结构现浇 45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门洞时,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

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
级不同时,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

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2 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
3 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设沉降缝;
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
排架结构装配式 100 70
框架结构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
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对下列情况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 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 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
装配式结构 40 30
现浇结构(配有构造钢筋) 30 20
现浇结构(未配有构造钢筋) 20 10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
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小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粘土瓦或石棉水泥瓦屋盖、木屋盖或楼盖 75
钢结构单层房屋和露天结构的温度区段长度(伸缩缝的间距)
结构情况纵向温度区段横向温度区段
柱顶为刚接柱顶为铰接
采暖房屋和非采暖地区房屋 220 120 150
热车间和采暖地区非采暖房屋 180 100 125
露天结构 120 - -
沉降缝
抗震设计
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 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 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 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
构形式等。

5 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在地基压缩性相差较大的部位,宜结合建筑平面形状、荷载条件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宽度宜取30~50mm,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宽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宽度
房屋层数沉降缝宽度mm
2~3 50~80
4~5 80~120
>5 >120
给排水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

天沟布置应以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为分界。

电缆支架的梯架、托盘的直线段超过下列长度时,应留有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
钢制,30m
铝合金或玻璃钢制,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