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化火证的研究进展
TIP中医心理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TIP中医心理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安眠药依赖性失眠
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失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而安眠药作为一种药物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产生依赖性,导致出现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的情况,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治疗安眠药依赖性失眠,并减少安眠药的滥用,采用中医心理疗法进行干预,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TIP中医心理疗法对肝郁化火型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0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肝郁化火型安眠药依赖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IP中医心理疗法干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及8周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采用TIP中医心理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安眠药依赖性失眠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失眠症状,同时减少对安眠药的依赖,达到治疗的目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有效率将会更高。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将对TIP中医心理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
肝郁气滞化火案例
肝郁气滞化火案例
病例:
患者,男,45岁。
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心情郁闷,逐渐出现易怒,烦躁,胸胁胀满疼痛,口苦,头晕,面红,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状。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患者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火,肝火上炎则见口苦、头晕、面红、大便秘结;肝火扰动心神则见烦躁、失眠;火热之邪积聚于下焦则见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肝郁化火之象。
治疗:
该患者为肝郁气滞化火之证,故治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为主。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方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龙胆草、夏枯草、菊花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
1.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随访结果:
患者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总结:
本例患者为肝郁气滞化火证,通过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的治疗方法,辅以饮食、情绪、运动的调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肝郁气滞化火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一个脏腑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脏腑。
因此,在治疗肝郁气滞化火时,也需要考虑到与其他脏腑的关联,进行综合调理。
总之,中医治疗疾病强调个体化辨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肝郁气滞化火证的特点和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一、引言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中医理论中,肺结节的发病机制与肝郁化火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下简称柴龙汤)在治疗肺结节中的疗效。
本文将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对柴龙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探讨。
二、柴龙汤加味治疗肺结节的原理柴龙汤出自《伤寒论》,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功效。
对于肺结节的肝郁化火证,中医认为,该病症因情志内伤,气机阻滞所致。
而柴龙汤正是针对这种病因病理而设立,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真实世界中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患者。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柴龙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临床疗效分析1. 症状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胸闷、气短等得到了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2. 肺结节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肺结节大小有所缩小,部分患者的肺结节甚至消失。
而对照组患者的肺结节变化不明显。
3. 生活质量: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小。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柴龙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真实世界的研究中,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该治疗方法还能够使部分患者的肺结节缩小或消失。
这表明柴龙汤加味在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六、结论综上所述,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柴龙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从肝郁化火论治手足心发热
长期跟踪管理策略
01
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患者症状变化、生活习惯改 善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定期随访
02
03
健康教育
通过电话、网络或面对面等方式 ,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生活 质量。
向患者普及肝郁化火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从肝郁化火论治手足心 发热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 录
• 肝郁化火与手足心发热关系 • 辨证论治原则及方法 • 中药方剂选用与配伍技巧 • 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应用 • 生活方式调整与心理干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肝郁化火与手足心
01
发热关系
肝郁化火概念及成因
肝郁化火是中医术语,指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的病症。
辨证分型及依据
肝郁化火证
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手足心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阴虚火旺证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与策略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针对肝郁化火证,治以疏肝解郁、清 肝泻火为主,常用药物如柴胡、黄芩 、栀子等。
滋阴降火,养阴清热
针对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降火、养 阴清热为主,常用药物如生地、麦冬 、玄参等。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肝郁化火型手足心发热患者进行精准诊断 和治疗。
探索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 加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 度不断提高,肝郁化火型手 足心发热的中医药治疗将在 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一、引言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中医理论中,孤立性肺结节属于“瘰疠”、“肺积”等范畴,其中肝郁化火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
近年来,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在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原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一剂具有疏肝解郁、镇静安神、调和气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其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龙骨、牡蛎则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效果。
针对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通过加味治疗,如加入清热泻火、软坚散结的药物,如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增强治疗效果。
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与结果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我们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
研究对象为符合诊断标准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后,其孤立性肺结节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表现为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肺结节大小的缩小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治疗组患者的肝郁化火证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四、临床疗效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 该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肺结节大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对于肝郁化火证症状的缓解,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五、讨论与展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得到了真实世界研究的证实。
然而,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的作用机制,以揭示其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科学内涵。
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方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效果
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方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在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中,采用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方的疗效。
方法:本院2023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36例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均予以口服舒郁宁心方治疗,随访3个月,统计疗效。
结果:36例患者,经随访,治疗有效率为94.44%。
结论:在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治疗中,予以失眠经方舒郁宁心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疗效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疗效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激素水平的波动,很多女性会出现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
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怒,且常常伴有失眠。
在中医理论中,“肝郁化火”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
“肝”在中医里代表疏泄的功能,而“火”则代表了过度的情绪反应。
当肝气郁结无法正常疏泄,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加剧,从而引发“肝火上炎”,表现为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1]。
经验方是根据中医理论制定的治疗方案。
针对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方通常会采用清肝泻火,滋阴养血的方法。
本文就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方应用在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中的疗效予以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肝郁化火围绝经期失眠患者36例,均于2023年9月~2023年9月收治,年龄:47-59岁,平均(51.57±3.69)岁。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 45~60岁之间的围绝经期女性;(3)改良 Kupperman 评分≥15分;(4)最近一个月内未服用过任何药物;(5) PSQI评分≥ 7分。
排除标准:(1)因环境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各种继发性失眠者;(2)并有肝肾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过敏体质或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4)用药依从性差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口服舒郁宁心方治疗,药物组成:僵蚕、柴胡、姜黄、栀子、白芍、当归各10g,蝉蜕、大黄、炙甘草 6g各6g,山茱萸 9g,生牡蛎、酸枣仁各30g。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发泡疗法及多种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思考。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
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一、引言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肝郁化火证是孤立性肺结节的常见证型之一,患者常伴有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
目前,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手段,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治疗。
本文旨在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跟踪观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治疗效果等信息,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1. 临床疗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中,患者的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同时,患者的肺部结节也有所缩小,部分患者的结节甚至完全消失。
这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在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 中医证候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肝郁化火证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如情绪稳定、口苦咽干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这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3. 安全性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未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这表明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在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同时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解郁安神香囊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失眠(肝郁化火型)的临床观察演示稿件
04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研究对象与分组
研究对象
慢性失眠(肝郁化火型)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
分组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定时记录患者睡眠情况;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解郁安神香 囊和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解郁安神香囊联合柴 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 性失眠(肝郁化火型 )的临床观察
汇报人:XXX 2024-01-08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慢性失眠(肝郁化火型)概述 • 解郁安神香囊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的理论依据 •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讨论与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长、 睡眠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价,改善程度达到 20%以上即为有效。
症状改善情况
睡眠质量
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与治 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睡眠时长
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长明显增加,与 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入睡时间
治疗后,患者入睡时间明显缩短,与 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慢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失眠多与肝 郁化火有关,因此神香囊和柴胡疏肝散加减 是常用的中医疗法,具有一定的
疗效。
研究目的
01
探讨解郁安神香囊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失 眠(肝郁化火型)的临床效果。
02
分析解郁安神香囊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失 眠(肝郁化火型)的机制。
睡眠效率
治疗后,患者睡眠效率明显提高,与 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孙竞婕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孙竞婕发布时间:2023-06-06T08:55:59.80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孙竞婕[导读] 摘要:目的:观察肝郁化火型失眠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在2021.12月至2022.12月,研究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使用阿普唑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每组有50例患者,对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应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中,会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肝郁化火型失眠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在2021.12月至2022.12月,研究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使用阿普唑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每组有50例患者,对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应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中,会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治疗效果失眠指的是睡眠质量不佳、夜晚难以入眠等表现,若患者长时间失眠,患者的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临床治疗失眠的主要方式为西药治疗,但是对病情反复发作的睡眠患者,长期用药虽然可控制住患者的病情,但是用药安全性难以保障[1]。
对此,建议让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把中医治疗法融入其中,提升用药安全性[2]。
从中医角度看待睡眠,常见类型为肝郁化火型,建议患者接受龙胆泻肝汤,在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睡眠症状。
柴连疏肝合剂治疗失眠症(肝郁化火型)的临床研究
柴连疏肝合剂治疗失眠症(肝郁化火型)的临床研究王志刚;李巧霞【摘要】目的:观察柴连疏肝合剂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肝郁化火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柴连疏肝合剂,2次/d,1袋/次,200 mL/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1次/d,1 mg/次,睡前口服.疗程2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各进行一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医肝郁化火证候积分表评定,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9%;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结论:柴连疏肝合剂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n treatment ofinsombia (GanYu HuaHuoXing) by ChaiLian ShuGan HeJi.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insomnia(GanYu HuaHuoX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reatn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aiLian ShuGan HeJi,3 times/d,each 1 bag, 100 nL;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tazolam, 1 tine/d,1 mg, orally at bedtine.Course is 2 week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nent achieved a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questionnaire,TCM GanYu HuaHuoXing syndrome standings assessment,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9% in treatment group and 83.3%in control group,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ChaiLian ShuGan HeJi has similar effect on GanYu HuaHuoXing insomnia,and can improve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1(024)006【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失眠;柴连疏肝合剂;肝郁化火【作者】王志刚;李巧霞【作者单位】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天水,741000;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天水,7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临床治疗失眠症多采用镇静药物,但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疗效不甚满意。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治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中部分结节可能发展为恶性病变。
在中医理论中,孤立性肺结节常与肝郁化火证相关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此类病症。
本文旨在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背景中医认为,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成与肝郁化火证密切相关。
肝郁化火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畅、易怒、口干口苦、胁痛等症状。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的作用,对于治疗此类病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其具体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患者的临床数据。
所有患者均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肺结节变化、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设置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临床疗效分析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肝郁化火证的相关症状如情绪不畅、易怒、口干口苦等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2. 肺结节变化情况: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肺结节大小及数量均有明显变化,部分患者的肺结节得到缩小或消失。
而对照组患者的肺结节变化不明显。
3. 生活质量评估: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孤立性肺结节肝郁化火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该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缩小或消除肺结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可能与该方剂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的作用有关,能够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汗证(肝郁化火型)体会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9), 2714-271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9406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汗证(肝郁化火型)体会冉 凤1*,陈 俊2,3#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2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3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2日摘 要围绝经期是女性生殖机能逐渐衰退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此阶段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导致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所致的症候群,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属“绝经前后诸证”范畴。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病理性外泄的病症。
肝郁化火型围绝经期汗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肾精亏虚,阴虚生热,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迫津外泄。
治以疏肝泻火,滋阴补肾。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女性围绝经期,汗证,肝郁化火Danzhi Xiaoyao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weating (Liver Depression Fire Type) ExperienceFeng Ran 1*, Jun Chen 2,3#1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3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of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28th , 2023; accepted: Sep. 11th , 2023; published: Sep. 22nd , 2023*第一作者。
“乐摩”疗法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证的临床研究
者经 常引 起 日问正 常 生 活 工作 中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反应
迟缓 、 疲劳 、 头痛等症状 , 严重者导致精神分裂、 抑郁症
和焦 虑 症 等 。笔 者 针 对 肝 郁 化 火 型 失 眠 症 采 用 “ 乐 摩” 进行 治疗 , 取得 了较好 的疗效 , 现 报道 如下 。
者得 到 了科 学 的治 疗 , 又 从 心 理 学 角 度对 患者 的精 神
状态 以及 心 理 感 受 方 面 给 予 正 面且 积 极 的影 响 。失
患者 符合 肝郁 化 火证 型 , 其 中主 症 : 1 ) 不寐 , 无 为 0分 ; 偶 有发 作 ( 周 3次 以下 ) 为 1分 ; 发 作 频 率 较 多
眠证 患者 6 0例 随机 分为 对 照组和 观 察组 , 其 中对 照组 3 4例 采 用传统 头部 推拿 配合 听音 乐疗法 ; 观 察 组 2 6例 在 对 照组 的基 础上 采 用 头部平 肝 潜 阳 乐摩 疗 法。 治疗 1 4天后 , 比较 两组 患 者的 临床 疗 效 。结 果 :
1 . 1 一 般 资料
本研 究 对 2 0 1 1 年 1月 一2 0 1 3年 1月 本 院 门诊 及
住 院患者 中的 1 1 0例失 眠患 者进行 筛 查 。选 出符 合 中 医学 的肝 郁 化 火 证 患 者 共 6 0例 。其 中 , 男 2 6例 , 女 3 4例 ; 年龄 3 0~6 0岁 ; 其 中病程 最长 者 2年 , 最短者 1 周 。随机 分 为观 察 组 2 6例 , 对照组 3 4例 。 中医 辨证
分 型均 为 “ 肝郁 化火 ” 型 的失 眠病 。两 组 间 年 龄 、 性
作用被人体传导感知 , 使这种谐 振对人体 能产 生深度
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郑舒月;王媛媛;彭浩轩;陈明;李茜;杨菲;严玉倩【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3【摘要】失眠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病,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现代人常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压力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且临床证型多为肝郁化火型.其虽然不属于危重病症,但长期、持续的失眠会出现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全身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西医针对失眠的治疗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西药往往会产生嗜睡、疲乏、头昏和头痛等不良反应.而中医注重整体观念,治疗失眠时往往审症求因从整体调节下手,故在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未来,对失眠的治疗将偏向于中西医结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Insomnia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 nowadays,and it belongs to the term "bu me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ith the rapid pace of the modern life,the incidence of insomnia has been rising up.Modern people often have sleepless symptoms of varying degrees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from work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o liver-fire type insomnia is often seen in clinical.Though insomnia is not one of the severe diseases,the continual insomnia makes people feel tired with syndromes ofdizziness,headache,palpitation and amnesia,which affect people's normal work,study and life.Nowadays,western medicine doctors often use medicines like benzodiazepine,which will have adverse effects ofsomnolence,tiredness and dizziness.However,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emphasize on the integration and usually treat patients via identifying etiology from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nd signs as a whole,which have an evident advantage over the western medicine doctors.The future treatment of insomnia will b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possible methods.【总页数】5页(P2662-2665,2670)【作者】郑舒月;王媛媛;彭浩轩;陈明;李茜;杨菲;严玉倩【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系,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相关文献】1.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J], 马芊;高昆;单娥仙2.探究针灸联合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J], 李娜3.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J], 马丹丹; 王琳琳4.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J], 游伟杰;詹文吉5.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J], 牛嘉暄;赵英强;牛增辉;赵翊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肝煎治疗肝郁化火病证的运用
化肝煎治疗肝郁化火病证的运用王星晨【摘要】“化肝煎”为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创之方,由青皮、陈皮、山栀子、牡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七味药组成,列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陈·寒阵》之中,用于治疗“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现肝郁之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肝郁化火所致的肝火病更是占50%~60%,故掌握其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化肝煎本方配伍得当,加减得法,治疗肝郁化火所致病证疗效明显,应用范围广.故浅谈其方药配伍及临床应用的体会.【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8【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化肝煎;肝郁化火;医案【作者】王星晨【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化肝煎载于明末医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新方八陈·寒阵》,其主要治疗郁怒伤肝,郁久而化热,从而导致的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症。
因其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故将其整理如下。
1 肝之生理病理化肝煎用来治疗肝病,因此需要认识“肝”以及肝如何为病。
此处所讲的肝并非西医学中能看得见的实质性的脏器,而是中医学理论中的“藏象肝”,是一种“象”而非实体肝。
肝之生理病理,《内经》中前贤之述备矣。
肝,通于春气,为阳中之少阳,春三月,天气温和,阳生阴长,万物隐隐向荣。
同理,在人体,肝的生理特性主生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1],此为肝之生理。
如若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指出不应四时之气,逆春气伤肝则肝病,肝为病,其脉弦,弦为郁滞,为阳伏之而在内的阴郁不能出的脉象,阴虚故不能出,郁久而化热,故曰“阴虚则内热”。
在五行中,肝属木,木曰曲直,其义为阳曲于外密固不出而中阴反直,因水作火,取象于木,阳曲阴则阴反直[2],此谓阳生阴长,应于春。
2 肝火为病《西溪书屋夜话录》曰“肝为病,可分为三,肝气、肝风、肝火病”[3]。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2月第2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No.22020111能。
选用日本JOA评分量表对症状、体重、腰腿部活动受限、膀胱功能4个维度进行观察评分,总分为各维度之和,分值0~29分,得分愈高,腰椎功能愈好。
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检验;计量资料以(狂s)表示,r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分析治疗2周后,观察组下肢麻木、反复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症状体征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分析[n(%)]组别例数下肢麻木反复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改善未改善改善未改善改善未改善观察组3027(90.00)3(10.00)28(93.33)2(6.67)28(93.33)2(6.67)对照组3020(66.67)10(33.33)21(70.00)9(30.00)20(66.67)10(33.33) X2 4.812 5.455 6.667P0.0280.0200.0102.2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对比未见有显著差异(Q0.05);治疗后观察组JOA 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对比(尬s)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13.76±2.9823.80±2.52对照组3013.24±2.5220.74±3.48 t0.726 3.351P0.4700.001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多样,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可能是腰椎间盘髓核出现退行性病变,使其弹性、张力、韧性降低.当人体站姿坐姿不当、腰部突然负重或腰部发生外伤时导致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进而造成腰椎失去正常的生理曲度,腿部活动受限,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叫牵引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拉伸作用增加腰椎体的间隙,以增加纤维环张力,促使髓核回纳到椎间盘,脊神经根压迫解除,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叫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痛”的范畴.中医病机为腰腿部经络运行阻滞引起气滞血瘀、经络失于濡养而致病。
南五味子软胶囊治疗失眠症(肝郁化火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b期临床研究
周, 第7 、 1 4 、 2 8天各随访 一 次 , 对 治疗前后 匹兹堡 睡眠质 量指 数 的变化 、 中医证 候 分级量 化积 分 、 每 日入
睡 时 间改善度 、 夜 间睡眠 时 间/日间觉 醒 时 间、 加 用唑 吡 坦 ( 商 品名 : 思诺 思 ) 的 剂量 以及 临床 总体 印 象
中
・
医
药
学
报
2 0 1 5年 l O月第 4 3卷第 5期
Vo 1 . 4 3, No . 5, Oc t . 2 01 5
6 0・
Ac t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y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6—1 8
剂 量纽 南五味 子软胶 囊对 失 眠症 ( 肝 郁 化 火证 ) 疗 效 明显优 于低 剂 量纽 和 安慰 剂组 , 且 安全 性 良好 , 初 步 可 以推 断 Ⅲ期 临床 用药剂量 为 高剂量组 。 关键 词 : 南五味 子软胶 囊 ; 失 眠症 ; 肝 郁化 火证 ; 临床研 究
中图分类 号 : R 2 5 6 . 2 3
究结 果表 明 : 南 五 味子 软胶 囊 能 缩 短 阈剂 量 戊 巴 比妥
失 眠症 , 中医 又 称 之 为 “ 不寐” , 是 由于 外感 或 内 伤等 病 因 , 致使 阴 阳失调 , 阳不 入 阴所 引起 的经 常性不 易入 寐为 特征 的病证 。肝 郁化 火证是 临床 上失 眠症 最 常见 的证 型之一 , 总 因恼 怒伤 肝 , 肝郁化火 , 上 扰 心 神 而成 。南 五 味子软胶 囊是 由扬 子江药 业集 团南 京海 陵
摘 要: 目的 : 评 价 南五味 子软胶 囊不 同剂量纽 治疗 失眠症 ( 肝 郁化 火证 ) 的有 效性 和安 全性 , 为 Ⅲ期 临
解郁平肝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的临床探究
解郁平肝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的临床探究发布时间:2021-11-16T07:47:51.05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9期作者:于敏、丁凤伟、李承明[导读] 目的:探究解郁平肝汤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中的治疗效果于敏、丁凤伟、李承明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2摘要:目的:探究解郁平肝汤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在本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患者参与研究,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为患者增加解郁平肝汤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取黛力新治疗。
结果:评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舒张压与收缩压),经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数值减幅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焦虑数值评分上,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数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解郁平肝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患者,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明显的降低,其临床症状得到环节,治疗效果较佳。
关键词:高血压;解郁平肝汤;肝郁化火型高血压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常见的症型是肝郁化火型,由于该疾病具有发作的反复性等特征,因此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焦虑情绪[1-2]。
临床实验研究证实,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为提高治疗效果,本院采用平肝汤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探究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肝郁化火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
在所有试验对象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2.31±5.32)岁,患者的平均患病时长是(7.23±2.2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服用5mg依那普利片(Enalapril Maleate Tablets),每日两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郁化火证的研究进展肝郁化火证的研究进展肝为风木之脏,主司疏泄、藏血,最忌郁遏。
其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调节气血运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建立,疾病的生理与心理关联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的情志致病理论源远流长,其中特别重视肝木与情心所致病的密切关系。
在临床中发现,肝郁化火证广泛存在于各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是情志致病病机转变的关键环节。
所以,对肝郁化火证的理解及其相关的基础研究,不仅促进了中医学情志致病理论的发展,而且对现代医学理论的进步也起到较大的作用。
1.肝郁化火证的诠释肝郁化火证是指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火升腾而出现的证候。
常见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灼痛、急躁易怒、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具体论述“肝郁化火”证,但已记载了情志致病的相关内容。
如“木郁”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以描述肝郁的病理状态,并提出“木郁达之”的治则。
《内经》中论述到肝与情志的关系,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内经》还论述了情志对气机的影响,如《素问·举痛论篇》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到金元时期,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张元素在其著作《珍珠囊·去脏腑之火》中首次提到“肝火”两字,其日“白芍药泻肝火”;元代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首次正面概况了肝的生理功能,提出“肝司疏泄”。
肝郁化火证的病理包括肝气郁结和内火炽盛两个方面。
肝气郁结是肝郁化火证的病理基础,正如朱丹溪说的“气有余便是火”。
情志不畅,忧思郁怒,最易影响肝司疏泄的功能,肝气郁结,久则化火,如刘完素“五志过极化火”的观点。
肝火炽盛证、肝火上炎证和肝郁化火证都属于里实热证,病位在肝和肝经。
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三者证名经常混同使用,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其细微差别进行分辨。
肝火炽盛证,又称肝火上炎证,常简称为肝火证,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常以头痛、目赤、耳鸣、口苦为主症。
可因七情过极、气郁化火所致,也可因火热之邪内侵,或他脏火热累及于肝。
而肝郁化火证尤指因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的病证。
肝郁化火证与肝火炽盛证的郁火程度不同,后者火势较重,有火势上炎的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等症状,也有灼伤血络的鼻出血等症状;前者火势较轻,没有以上症状。
可以认为肝郁化火证是肝火炽盛证的初期,也可以认为是肝气郁结证向肝火上炎证的过渡阶段。
在治法方面,肝火为病,清肝泻火为基本治法,但同时必须考虑肝火产生的原因以及肝木的生理和肝火的病理特点。
肝火上炎证,多用苦寒直折之品,寒以泻火,苦降火势,选方多用龙胆泻肝汤。
而肝郁化火证以郁火为要点,火起于郁,盛于里,肝气亦不疏达。
因此,必须配伍辛散疏达、甘滋润柔之品,以疏肝达郁,垄断化火之机。
临证时多以养血疏肝泻火为法,方常用丹栀逍遥散。
2.肝郁化火证的病机演变2.1阴阳病机转化肝郁化火证为里实热证,火盛伤阴,可耗伤肝血,甚致肝阴亏虚。
肝体阴而用阳,若肝阴血不足,则肝阳失于滋润,阴不制阳,则火热内起,故阴血不足,则郁火更盛。
如唐容川说:“肝为藏血之脏,又司相火,血足则火温并不烈,游行三焦,达于腠理,莫不得其温养之功。
若血虚火旺,内则烦渴淋闭,外则骨蒸汗出,皆肝经相火之为病也。
”肝郁化火证可伤阴血,但与阴虚无以制阳的肝阳上亢证有所不同,后者阳热亢盛于上的症状更明显,且伴肝肾阴亏于下的表现,属于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
2.2脏腑病机转化肝火犯胃。
胃的传导化物,依赖于肝气的畅达。
当肝火内生,横逆伤胃,则中焦升降失常,运化失司,可见嗳腐吞酸、呃逆等症。
木火刑金。
肝主升,肺主降,若肝郁化火,邪火上侮肺金,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甚者灼伤肺络,咳中带血,如《柳宝诒医案》日:“木郁化火,上刑肺金,则咳嗽口干。
”肝火扰肾。
肝肾同居下焦,共藏精血,肝郁化火,可下扰肾脏,影响肾的闭藏功能,临床可见遗精等病症;肾主二便,肝火下扰,也可致胃肠受累,临床可见湿热下注、热淋等病症。
肝火冲心。
心主神明,五行属火,肝火内盛,母病及子,临床可见心悸、失眠等症;更甚者,可见躁狂等病。
2.3肝火可动风夹痰七情失调,肝气郁结,则郁火内生,火盛则生风,导致肝风内动,或肝火灼津成痰,风火夹痰阻滞经脉,蒙蔽清窍,临床上可见中风等病症。
3.肝郁化火证的基础研究3.1肝郁化火证的炎症机制研究急性炎症状态时的全身反应可见体温升高、外周血细胞数目改变、补体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多。
其临床症状具备了中医火热证的一般特征,如面*红、咽喉肿痛等。
急性炎症状态可大致理解为外感之火邪,或局部实火。
肝郁化火证的火为内生之郁火,目前研究显示可能与慢性炎症状态有关。
葛娜等认为,炎症发生时,致炎因子对自身组织攻击导致免疫系统紊乱,造成生理机能失调。
对于火证而言,脏腑某些功能相对处于亢奋的病理状态,或产生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该产物导致人体组织一器官各种火证的病理变化。
黎杏群等研究发现,同属阳盛实热证的肝胆湿热证和肝火上炎证,两证的前列腺素F2。
(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测定值均高于健康人,但两证比较,肝胆湿热证PGE2高于肝火上炎证,PGF2α/PGE2比值低于肝火上炎证。
PGE2可致血管内皮损伤,小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发生组织充血、水肿、疼痛反应的重要致炎因子。
PGF2α作用与PGE2相反,它使局部血管收缩和抑制缓激肽致痛反应。
其认为结果反应出肝火上炎常由内生之“火”,与肝胆湿热常由外淫之“热”在炎症反应上的特点。
黎杏群等在另一研究中,对“肝火上炎”证患者进行比较,发现炎症介质释放增加:PGF2α、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均升高。
何汝帮等也检测到肝火上炎症患者的PGE2、TNF、精氨酸加压素(AV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显著提高。
有的学者还讨论了炎症、“上火”与自由基的关系。
Elaine M 等认为某些类型的炎性组织损伤是由活性氧代谢产物介导的,大量的氧自由基可引起机体产生炎症,比如关节炎。
所以,肝郁化火证的实质之一与自由基损伤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STBZ肝郁化火证的神经一体液调节研究国内研究表明,阳盛与机体内环境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失衡有关。
凡实邪火、郁、瘀、痰者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及性腺亢奋联系密切。
谌剑飞等对肝郁化火证失眠患者的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激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激素分泌紊乱,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更为显著。
其认为结果显示的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垂体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生长激素(GH)等水平变化,进一步阐述了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现代病理生理机制,即阳盛证者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黎杏群等发现肝火上炎证以内源性神经一体液代谢失调、交感神经机能偏亢和炎症反应为特征,并发现PGF2α和AVP升高又区别于肝肾阴虚证和肝阳上亢证。
结果显示:血浆NE、E、皮质醇(F)、醛固酮(Aid)升高。
其认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交感一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祁建生等通过对高血压肝火亢盛证患者的红细胞游离ca2+浓度变化情况分析,认为高血压肝火亢盛证与病人交感神经中枢兴奋性增高有关。
细胞内ATP含量增加,可促进细胞外ca2+流,而由于交感神经亢进,末梢所释放的神经介质(肾上腺素),又可促进细胞内ATP合成。
朱崇学等通过测定人体红细胞内核苷酸水平以探讨肝火证能量代谢特征。
结果显示,肝火上炎证组红细胞内ATP较健康人组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较健康人组高,腺苷酸池(ATP—ADP—AMP)水平下降且能荷值减少。
其认为肝火上炎证具有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增加、能量储备减少的特点。
郑关毅等对原发性高血压(EH)辨证分型与血浆内源性多肽含量进行研究,发现:肝火亢盛、痰湿雍盛、阴虚阳亢3型的神经肽Y(NPY)与NE含量高于阴阳两虚型,而l3-内啡肽(p—EP)则较之为低。
其认为NPY、NE含量的增加可体现EH实证和热证的本质。
3.3肝郁化火证的基因水平研究人类五羟色胺转运体(5一HTT)基因启动子区(5一HTrLPR)有一个多态性重复序列,该多态性对5.HTT的转录有调节作用。
色氨酸羟化酶(TPH)是5.HT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人类的TPH基因的第7个内含子上存在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A218C。
有研究表明,上述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人格特征、情感障碍等疾病具有相关性,但研究结果有矛盾性。
胡随瑜等发现5-HTrLPR多态性在肝火上炎证患者与健康人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5-HTILPR多态性Ss基因型在肝火上炎证中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其认为,5一HTFLPR多态性ss型个体可能是肝火上炎证的易感人群,但该结论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尤劲松等对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气虚证、肝阳上亢证患者及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
发现:4种中医肝证患者Beck焦虑量表、抑郁量表测值积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Beck焦虑量表测值肝火上炎证显著高于肝气郁结证和肝气虚证。
肝火上炎证患者5.H3TLPR SS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肝火上炎证患者s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其认为5一HTFLPR多态性ss型个体可能是肝阳上亢证和肝火上炎证的易感群体,该群体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的特征。
3.4肝郁化火证与A型人格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晚期,美国Friechnan和Rosenman提出A 型和8型两种行为类型。
对紧张刺激反应强烈者的心理状态为A型行为类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表现为急躁、易怒、喜欢竞争,急于求成,埋头工作而对其他方面很少在意,讲话时示意性动作多,具有攻击性。
8型行为类型(TBBP)则缺乏以上特征。
崔向阳等临床调查显示,肝火证组TABP占89.5%,而健康对照组TABP仅占55.3%,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其认为,可初步认为TABP人群易患肝火证。
4.肝郁化火证研究展望肝郁化火证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临床表现包括肝气郁结和内火炽盛两个方面的证候,可以认为肝郁化火证是肝气郁结证向肝火上炎证过渡的中间阶段,其主要的病理特点在于郁火内生:肝郁化火证是肝病病机演变关键环节。
肝郁化火证为里实热证,可耗伤肝血,甚者伤阴,若肝阴血不足,火热更盛,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肝郁化火后,可犯胃、刑金、扰肾、冲心,又可动风夹痰,产生更为复杂的病机。
因肝郁化火证的根本是郁火,由情志所伤,过极化火,故治疗时,应采用养血疏肝泻火法。
清肝泻火的同时,必须疏肝达郁,断其化火之源。
目前,肝郁化火证在临床上各科十分常见,特别是身心疾病和情感障碍疾病。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针对肝火证和人体整体的阳盛证的基础研究展开,主要讨论了炎症、神经一体液调节、基因和性格体质等方面的相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