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武当国际医学论坛(神经科学前沿)专家简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Neuroimmunology & Neuroinflammation》主编。
沈颖,国家杰青,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研究课题包括973项目、国家
8 沈颖
浙江大学
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RGC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重点等项目
The plasticity in cerbellam
the
。发现了影响神经信息传递、整合和功能的多个重要分子和机制。作为通讯和第一作者在Nat
Neurosci、Neuron、
PNAS、J Neurosci等顶尖杂志发表论文。自然出版集团子刊Scientific Reports、Cerebellum和Neurochemistry
术论文。
赵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西京脑科医院副
7 赵钢 空军军医大学
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医学人工智能进展
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移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
系获得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和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武汉大学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
分子细胞遗传学博士后的研究工作;2005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等孟
德尔遗传病精准诊疗分子机制研究。
The molecular
主要学术贡献:克隆首个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疾病致病基因SLC20A2,揭秘困扰国内外科学家和临床医生160年来难
3
熊志奇
中国科学院神经
组组长,2012年晋升为高级研究员。201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 天使综合征的分子机制
科学研究所
理事。曾获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和赛诺菲中国神经科学优秀学者奖。担任《Neurobiology of Disease》《
Neurogenesis》《Developmental Neurobiology》《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等杂志编委。课题组利用基因操作小鼠
International杂志的审稿编辑。
李云庆,第四军医大学梁銶琚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0年和1993年
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获得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现任该会副理事长,
从扣前带前回脊髓背直角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解剖学工作者联盟(IFAA)副主席,国际形态学大会(ISMS)和亚太地区解剖学
年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研究员合作, 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
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症基因敲入猪。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J Clin Invest》《PNAS》《J Cell Biol》《J Neurosci》等国
9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 直接下行投射路增强感觉 会执委,《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被评为长江学者、全
信息传递的机制 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感觉(尤其是痛与镇痛)信息传递和调
控的神经机制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在Neuron、Nature
2014年和2018年分别到奥地利分子病理学研究所(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olecular Pathology, IMP)、美 神经科学前沿实验技术在 国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USF)和雅克布研究所(The Jacobs Gates
mechanism of episodic 题;新发现导致疼痛致病基因SCN11A,为开发止痛药物奠定基础;发现多个遗传病染色体畸变和致病基因新突变,
pain with NaV1.9
channel mutations and 为携带这些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患者进行产前诊断,直接将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
明专利4项。
主要学术兼职: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湖北省遗传学会理
事;中国遗传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中国遗传学会人类与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
制专业委员会“遗传病学组”成员。
柯昌斌,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十堰市太和医院麻醉疼痛研究所所长、麻醉科副主任。
4 吉永华
上海大学
投身科学 放飞人生 助,1998年首届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0年上海市劳模,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上海市科技精英
提名奖,2011年上海市生物物理学科技精英。学术履职:第三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秘书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国神
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第六届常务理事。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百人计划”;2007年,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入选新世纪“百
5 罗振革 上海科技大学 大脑皮层扩增与进化机理 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获张香桐“青年神经科学家奖”;2012年,
获第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2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
疼痛研究中的应用 Vascular Institute)进行访问和学习交流。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机制研究,麻醉药物毒性和麻醉疼痛和免疫。参
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的科技应对”(2018YFC2001900)和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中。山主大持学湖教北授/省蛋自白然质科组学学基中金心、主教任育,厅广及东卫省生脑计功生能委与项脑目疾共病4项重,点十实堰验市室科主技任,局国项务目2院项特。殊并津在贴国荣内誉外专核家心,期B类刊杰上发
社会履职:第十一届民盟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民盟上海市副主委,民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委、民盟上海
大学委员会主委。第十四、第十五届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第九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
协委员。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创新领军人才。英国MRC(Medical Research Council),法国ANR(Agence Nationale De La Recherche)项目评审专
家。
在PNAS, Neuron , Nat. Commun., Dev. Cell, Nat. Chem., J. Mol. Cell Bi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三十余篇学
应用基础研究”的组织策划者和课题骨干。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上海市
教委《分子生理学》重点学科建设。《大辞海》生理学分科主编。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80 余篇(被引2000余次)。
学术认可度:199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上海市首届自然科学牡丹奖,1996年第三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
第二届武当国际医学论坛(神经科学前沿)专家简历
序号 专家姓名
单位
讲座题目
简历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生理学系教授,北京重大疾病生物银行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生物学 科评议组成员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生物医药学部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 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IATN)主席,《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主编。 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北京人脑保护高精尖中心主任,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 国家科技计划与脑重大疾 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亚大地区生理学联合会(FAOPS) 1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 病研究战略的思考 主席,国际生理学联合会(IUPS)执委,国际环境与生物样本库学会(ISBER)执委和中国大区主席;中国科协生命 科学联合体秘书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和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等职;科技部973 计划 《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和《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目前主持 与承担的在研项目有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北京脑医学计划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直流 电、磁、深部超声和中药单体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防治及发病机制研究。
和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从事脑疾病的分子、突触和神经环路机制研究。在神经科学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70余篇。
从事生物膜离子通道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其相关调制剂/配体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先后担当国家“973”项目“脑功
能与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脑功能的动态平衡调控”的子课题组长以及“重要药用前景动物多肽毒素的临床
青,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在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
际核心刊物180篇,研究论文总影响因子(IF)达 1388, H index 为 63, 累计引用率达到14221 余次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获贝勒医学院药理和神经科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0年-2003年在杜克大学神
经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疾病神经生物学研究
its analgesic drug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参与科技部十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项目。在Nat Genet
、Am J Hum Genet、Hum Genet、Am J Med Genet, J Invest Dermatol等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得国家发
所利用 CRISPR/Cas9等基因修饰技术制备重大疾病非人灵长类模型。2017年初加盟暨南大学, 任暨南大学粤港澳中
利用基因修饰大动物模型 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在2008年在世界上首次利用转基因的方法建立了非人灵长类的亨廷顿疾病模型。2015年制
2 李晓江 美国Emory大学
研究重大脑疾病 备出首例帕金森病的转基因猴模型 ,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了首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及自闭症猴模型。2018
美国Oregon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博士及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博士后。自1996年以来,在美国
Emory大学人类遗传学系任职并于2005晋升为终身正教授,2007年起为美国Emory大学人类遗传学系Distinguished
Professor (杰出讲席教授)。2008年获选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2011-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Birmingham, UAB)神经生物学系博士后访问学者,从事突触形成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元极性建立机
制、轴-树突生长的调节机制、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大脑皮层发育的调控机理以及神经损伤修复等。担任中国神经
科学会理事,神经发育与再生分会会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美国神经科学会会员等。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Communication、Progress in Neurobiology、Pai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6篇,被他引逾3000次。
10 刘静宇 11 柯昌斌 12 黎明涛 13 杨振纲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医药学院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
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生物学专业学士学位,分别在1989-1992和1998-2001年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