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2011.8

合集下载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报告旨在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相关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老年人普遍存在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疾病、身体功能下降、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扰。

其次,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方面,缺乏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社会设施和服务,如医疗、养老机构等,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便;另一方面,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程度不足,存在着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忽视现象。

此外,经济问题也制约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老年人面临经济困境和保障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

首先,应加强老年健康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提供专业化、贴心的医疗服务,并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

其次,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和设施,如养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倡导传统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减少老年人的歧视和忽视现象。

最后,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待遇和福利水平。

为了深入理解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调查数据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首先,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普遍面临健康状况的下降,特别是慢性疾病和身体功能的退化。

这些健康问题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生活的便利性,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因此,应加强老年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

同时,老年人自身也应注重个人健康,积极参与健康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少老年人面临社会设施和服务的不足,如医疗、养老机构等。

这导致他们在面临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支持和帮助,增加了他们的困扰和不安。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2011.8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2011.8

本市老人独居趋势日显养老需求有待进一步关注——本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1-08-17内容摘要:近年来,本市老龄人口快速增加。

如何应对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使社会服务更加适应、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越来越来迫切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目前本市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群体的生活状态,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对本市14个区1500名50周岁及以上的市民,就收入水平、家庭组成、生活内容、生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85.1%的受访者的个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60—70岁空巢老人比重近四成,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目前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本市惠老、为老服务受到肯定,老年群体对交通出行、晚辈陪伴等方面较为满意,同时对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仍有期待。

本市自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

据统计,2010年年末,本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1.02万人,比上年增长4.9%;占户籍总人口的23.4%,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二五”时期,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口还将快速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0多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数量翻番。

到2015年,本市户籍老年人口比重将接近30%。

虽然,改革开放后,大批劳动力人口的快速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进程。

但是老年群体的快速膨胀,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采取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市黄浦、卢湾、徐汇、长宁、普陀、虹口、闸北、杨浦、闵行、宝山、浦东新区、嘉定、松江等14个区1500位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1、基本分布受访者中,居住在中心城区的占六成,浦东新区和郊区的占四成。

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跟踪分析的开题报告

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跟踪分析的开题报告

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跟踪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老年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是评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保障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大城市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服务质量。

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包括社区养老、医疗养老、日间照料、长期护理等各类服务。

但是,上海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究竟如何,他们对这些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仍然需要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对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跟踪分析,以研究他们对当前上海市老年人服务体系的满意度和需求,为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了解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特点;2.探究上海市同批老年人对当前的老年人服务体系的满意度和需求;3.分析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及原因。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同批老年人进行调查,主要采集数据包括其基本情况、生活特点、老年人服务体系的满意度和需求等。

问卷调查的目标群体为上海市同批老年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约定调查时间和地点,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发放问卷,回收和整理数据。

数据分析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在深入分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质性研究和定量分析,以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四、预期结果和贡献通过本研究,预计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整体水平和不同维度上的满意度情况;2.上海市同批老年人对当前老年人服务体系的需求和期望;3.上海市同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贡献在于为上海市政府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提供了实证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研报告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研报告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了大量老年人的意见和反馈。

2. 个别访谈:为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关切,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并记录下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健康状况:调研显示,88%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满意,这主要得益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2. 社交活动:70%的老年人表示,他们参加了各种社交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然而,仍有部分老年人因交通不便或身体条件限制而难以参与。

3. 居住条件:大多数老年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表示满意,但也有少数老年人因收入不高或子女疏于照顾而感到困扰。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的扶持力度,并提倡子女尽责照顾父母。

4. 物质生活:80%的老年人对个人物质生活水平较为满意,但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因收入过低而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低收入老年人的关怀,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5. 退休生活:绝大多数老年人对退休生活较为满意,认为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和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

同时,也有些老年人觉得退休后的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建议开设一些适合老年人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充实他们的退休生活。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1. 加大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指导。

2.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社交机会和便利。

3. 加强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的扶持,确保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4. 拓宽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社区活动。

5. 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尊重老年人,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与照顾。

五、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调查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调查
以 上 的 老 年 人 约 占 四成 。从 家庭 类 型 来 看 ,逾 七 成 与子 女 共 同
2 —3 1 O平米 3 平 米 以上 0 身 体 状况 基 本健 康 身 体状 况 一般 ,但 能够 自理 生 活 只能 半 自理 生 活不 能 自理
35 0 27 8
2_ 03 1. 91
11 04 44 6 l 9 3
6. 76 3. 09 1 3 O2 .
生活 ,约两成为老俩 口家庭 ,5 %为独居及其他 家庭 。从身体状
资料 来 源 :国家统 计局 上 海调 查总 F 0 1 - 项调 查 。 &2 1#专
况来看 ,三分之二 的受访者基 本健康 ;三成健康状况一般 ,但
生活能够 自理 ;另有15 .%为生活半 自理或不能 自理 ( 表1) 。
2经 济 来 源 和 收 入 水 平
依 靠政府补 贴、 出租 住房收 益的 比重仅在 3 %左右 ,依 靠商业 保 险收益的更是不到1 %。
有 8 .% 的 受 访 者 个 人 月 平 均 收 入 1 0 一 3 0 元 , 51 0O 00
l —2 6 0平 米
l0 14 33 2 4 2 3 l 40 8
48 2
7. 36 2. 1 5 28 . 21 . 3. 21
2. 85
受访者 中 ,居 住在 中心城区 的占六咸 ,浦 东新区和 郊区的 占四成 。从年龄来看 ,不 ̄ 6 岁的中老年人约 占六成 ,6 岁及 J0 J O
目前6 —6 岁 老年人 多为 第一代独 生子 女父母 。随着子 0 9 女置业成家 、父母退休 ,两代人均步入人生新 的阶段 。一 些家 庭 由于住房 条件 的改善,子女 另户居住 ;同时不少父母也希望

上海:老年人生活调查

上海:老年人生活调查

上海:老年人生活调查
陈新欣;陆建民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1994(000)007
【摘要】上海:老年人生活调查●陈新欣,陆建民上海市是中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城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05。

8万,占人口总数的16%。

上海市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上海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研讨,从中可以窥见中国老人生活的一斑。

所谓“生活质量”在这里主要包...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陈新欣;陆建民
【作者单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6
【相关文献】
1.社区志愿者身份对居民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r——基于上海X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生活调查的数据分析 [J], 徐佳丽
2.移民社区老年人闲暇生活调查研究 [J], 张宏乾;王文棣;李敏;种军;魏绎濡;张尧;
3.江西崇义县城区老年人音乐生活调查报告 [J], 凌崎;李灵
4.移民社区老年人闲暇生活调查研究 [J], 张宏乾;王文棣;李敏;种军;魏绎濡;张尧
5.上海浦东国际社区的语言生活调查研究——兼论社区语言规划 [J], 俞玮奇;马蔡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报告

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报告

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报告一、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地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涵盖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

二、评估指标和方法本报告采用国际通用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五个方面。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

三、评估结果1. 生理健康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其中65%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好,30%的老年人表示一般,5%的老年人表示较差。

在生理健康方面,老年人最关注的健康问题是慢性病、腰腿痛和视力听力下降。

2. 心理健康60%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的心理状态较好,35%的老年人表示一般,5%的老年人表示较差。

在心理健康方面,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是孤独感、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3. 社会关系70%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的社会关系较好,25%的老年人表示一般,5%的老年人表示较差。

在社会关系方面,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子女关爱、朋友交往和社区活动。

4. 经济状况55%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的经济状况较好,35%的老年人表示一般,10%的老年人表示较差。

在经济状况方面,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是养老金充足度、医疗费用负担和子女经济支持。

5. 生活环境65%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的生活环境较好,30%的老年人表示一般,5%的老年人表示较差。

在生活环境方面,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居住条件、交通便利性和绿化环境。

四、结论与建议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某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较好,但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对慢性病、腰腿痛和视力听力下降等方面的防治力度。

2.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孤独感、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干预。

上海老人调研报告

上海老人调研报告

上海老人调研报告上海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老年人群体进行调研,收集了有关老年人生活状况、健康情况、家庭关系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了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上海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问题,我们针对上海市某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研。

调研对象包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50份。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数据。

二、调研结果分析1. 老年人的家庭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家庭状况比较稳定,有80%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仅有20%的老年人独自居住。

然而,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并不紧密,仅有35%的老年人表示与子女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有5%的老年人甚至表示与子女疏远或无法沟通。

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令人关注。

有50%的老年人存在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有30%的老年人存在认知问题,如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有15%的老年人存在运动障碍,如行走困难和关节疼痛等。

3. 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较为有限。

有70%的老年人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如朋友聚会、户外旅行和健身活动等;有20%的老年人只是偶尔参加社交活动;只有10%的老年人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与其他老年人交流和交友。

三、问题与需求分析1. 家庭关系问题由于一些老年人与子女关系疏远或无法沟通,导致他们感到孤单和无助。

因此,需要加强家庭关系的建设,促进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2. 健康状况问题老年人普遍存在慢性疾病、认知问题和运动障碍等健康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和康复训练服务。

3. 社交活动问题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较为有限,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因此,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如开设老年人俱乐部、举办文艺演出和组织户外旅行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您是否患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疾病?〔图一〕
如图一所示,老年病种类繁多,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在老年 人群体中发病几率较高,高血压患者在老年人群体中所占比例高达 25%,心脑 血管疾病患者占总体 20%,糖尿病患者占总体 16%,无慢性疾病的老人仅占总 体的 10%。
大局部的老年人在年轻时都吃过苦,他们拼命工作,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安 康为代价,只是为了给家人增添一丝舒适。岁月像一把无情的刻刀,他在老年人 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岁月像一个刽子手,他无情的剥夺了老年人的青春,最 后,又让病痛时常来折磨他们,让他们苦不堪言。 3.老年人患病后所选择的处理方式:
子女在给予老人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还应更加注重老人的心理安康状况, 时常与老人交谈,深入的了解和关心老人,最大程度的提升老人的幸福感,让老 人切身感受到亲人的关心与家的温暖。
(三) 被调查者的物质生活保障
1.老年人医药费的主要来源:
您的医药费来源主要是〔图七〕
由图七可知,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 42.17%的医药费靠社会医疗保险支付, 有 5.65%的医药费靠商业医疗保险支付,有 23.91%的医疗费靠自己的个人储蓄 支付,有 24.78%的医药费靠子女支付,有 1.30%的医药费靠亲属支付,还有 2.19% 的医药费靠其他方式支付。根据这些数据,老年人的医药费用主要来源还是社会 医疗保险,由此可知老年人对社会医疗保险很依赖,更加坚决了大家对社会医疗 保险的认可和支持。 2. 老年人的住房面积和对其的满意程度:
三调查结果 2 四调查总结 2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1.调查背景
日本"追求"双周刊 2010 年 6 月 24 日的文章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步 入“老龄社会〞的开展中超级大国。国际上将 65 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而我 国则界定 60 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由于现在的家庭类型多是独生子女家庭,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开展的需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备受关注。

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生活质量,我们展开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将综合分析所得数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调查背景为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域和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涉及100名老年人。

二、调查结果1.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老年人中,约有80%的人自认为健康状况尚佳,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其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占比较大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活动受限,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2.经济条件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养老金,但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普遍偏低。

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较高的收入来源。

然而,也有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经济困境中,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3.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愿意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他们经常与亲友聚会、参加社区活动等。

然而,也有部分老年人因为身体或经济等因素,无法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导致社交网络较为狭窄。

4.居住环境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居住在多层楼住宅或老年公寓中,居住环境相对较好。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较差,住在条件简陋的房屋中,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5.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

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有一定的自主权。

然而,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太满意,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较差、社交活动较少等原因导致的。

三、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社交活动以及居住环境等均对其生活满意度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老年人生活方式调研报告

中国老年人生活方式调研报告

中国老年人生活方式调研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健康和幸福的影响,本次调研报告对各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较为规律。

82%的老年人每天早晨都会起床锻炼身体,包括散步、打太极拳等,而40%的老年人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此外,近75%的老年人每天都会与家人朋友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保持着均衡的饮食结构,他们注重膳食的多样化,并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添加剂。

此外,老年人普遍有早餐习惯,有规律地进食有助于他们维护身体健康。

三、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有参与社区组织的习惯,他们参加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和志愿者工作等。

此外,一些老年人还会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与亲友保持联系,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子。

四、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老年人在休闲娱乐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方式。

35%的老年人喜欢阅读书籍、报纸和杂志,这有助于他们保持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此外,老年人还会选择看电视、打扑克牌、下棋等传统休闲活动。

在数字技术的普及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学习和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网听音乐、观看视频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五、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调研数据显示,老年人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他们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他们还注重心理健康,通过与亲友聊天、听音乐、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六、老年人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感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老年人对幸福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家庭和社区的情感支持上。

他们认为家庭的和睦以及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

(完整)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完整)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完整)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本报告旨在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档将通过数据和事实,展示老年人在生活、健康、社交、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生活状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6,其中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

然而,由于子女工作忙碌,许多老年人面临孤独和无助的困境。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部分老年人生活水平较低,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二、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据统计,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同时,由于健康意识不强,部分老年人缺乏适当的锻炼和健康饮食,导致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三、社交状况老年人社交需求较高,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部分老年人由于子女工作忙碌,缺乏亲友关爱,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

我国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较高,她们在社交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四、经济状况五、建议与措施1. 家庭关爱:子女应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常回家探望,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2.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政府应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

4. 提高健康意识:老年人应加强锻炼,注重饮食,提高健康意识。

5. 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医疗保障。

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安享晚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家庭关爱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家庭关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需求逐渐增加,他们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陪伴。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子女无法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导致老年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家庭成员应该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年人,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居住条件、社交活动、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访问和在线调查两种形式进行。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居住条件、社交活动、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3、受访对象本调查对象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通过抽样方式确定调查对象,包括居住在养老院、居住在家庭中等不同居住环境的老年人。

4、调查结果分析4.1 健康状况通过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有82%的老年人存在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为主要疾病。

此外,调查对象中有45%的老年人存在行动不便的情况,需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工具。

4.2 居住条件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住在家庭中,仅有少数老年人选择居住在养老院。

其中,居住在家庭中的老年人中有30%存在居住环境不佳,房屋狭小、没有修缮等问题;而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中有15%存在设施不完善、护理不到位等问题。

4.3 社交活动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有60%的老年人存在社交活动较少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家庭成员不在身边等因素限制了他们的社交活动。

4.4 经济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约有50%的老年人存在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依靠养老金生活,但养老金水平较低,同时医疗费用、居住费用等开支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调查问卷样本:包含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样本,包括问题内容和选项。

- 数据分析报告:详细记录了调查结果分析的数据和分析过程。

- 调查对象信息记录: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调查过程的记录。

6、法律名词及注释- 养老院: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服务和日常照料的机构,包括护理院、敬老院等。

- 慢性疾病:指病程较长且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助行器:指为行动不便的人设计的辅助工具,如手杖、轮椅等。

上海地区20例百岁老人健康与生活状况的调查

上海地区20例百岁老人健康与生活状况的调查

上海地区20例百岁老人健康与生活状况的调查王传馥;孙鹏镖;吴弢;韩力【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年(卷),期】2011(17)6【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地区百岁老人的健康与生活状况,为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和健康长寿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的各区县随机抽取20名百岁老人,由专职医师入户对百岁老人进行体格检查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含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两个方面,健康状况的调查包括询问所患慢性病史、性格特点和体格检查;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月收入、居住方式、烟酒、运动能力、睡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饮食.结果健康状况:(1)患病情况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有8人,也有6人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2)性格特点:以外向型(开朗、语言丰富)居多;(3)体格检查:多数人日常血压控制稳定,神志清楚,保持准确的计算能力,视力尚佳,心、肺、腹部、肢体活动如常;但听力大部分人减退.生活状况:(1)大部分百岁老人有固定收入;与子女或老伴直系亲属共同居住为多,选择养老院模式少;每天能坚持(或在他人帮助下)慢步行走至少10 min;16例有午睡习惯且时间≥1 h;晚上睡眠时间充足,15例≥7h.另外有3人吸烟,7人喜饮酒;(2)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大部分百岁老人能自理完成穿衣、进食、行走、大小便,少部分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行走、大小便;大部分百岁老人在打电话(手机)方面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帮助完成;(3)饮食调查,百岁老人膳食营养显示主要是低热量、高纤维素、丰富的矿物质饮食.结论本组百岁老人得以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是居家养老,无病则防,有病早治,坚持活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及不吸烟、少饮酒.%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and life status of the centenarians in Shanghai district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research of senior citizens' health care and longevity in community. Methods 20 centenarians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districts in shanghai city were chosen at random. On-the-spot service by full-time doctors was provid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rvey content contained two parts, which were state of health and living behavior. State of health included chronic medical history, character specialt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Living behavior included monthly income, living-pattern, addiction on liquor and tobacco, motor ability, sleeping, per-formance state and diet. Results The state of health showed: ①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major in morbidity, included 8 patients with explicit organic disease and 6 not. ② Most centenarians were extraverted (optimistic and conversable). ③ Most centenarians had stable blood pressure, consciousness, accurate calculate ability and passable eyesight. The function of heart, lung, abdomen and limbs was as usual but the audition was declined in most people. The living behavior showed: ① Most centenarians had fixed income and lived with their lineal relatives. They were able to walk at least 10 minutes a day. 16 of them used to siesta more than 1 hour and most of them had enough sleep at night. 3 of them were smokers, 7 of them were drinkers. ② Most centenarians can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who had the ability of getting themselves dressed, feed and relieved, as well as walk, but few of them need others' help, especially when they want to call somebody. ③ The diet structure of the centenarians mainly contained low quantity of heat, high content of plant cellulose, and were rich in mineral substance. Conclusion The major factors of thesecentenarians' good health and longevity were home car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persisting in moderate exercises, enough sleeping, rational diet, rejection of tobacco and drinking control.【总页数】4页(P340-343)【作者】王传馥;孙鹏镖;吴弢;韩力【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病科;200040,上海市,上海市老年学学会;200040,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伤外科;200040,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2【相关文献】1.湖北省钟祥市百岁老人健康状况评估与慢性病调查 [J], 葛亮;王桦;曾尔亢;吴晓玲;叶光明;赵晟珣2.社区独居老人健康和生活状况调查 [J], 张欣文;郝建华3.海南岛百岁以上老人健康随访调查报告 [J], 李娥卿4.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健康状况调查 [J], 李萱;吴继尧5.福建省城镇老人健康与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J], 王方刃[1];石剑锋[2];杨艺明[3]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闸北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调查及对策

上海市闸北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调查及对策

上海市闸北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调查及对策
蔡静芳;施永兴
【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年(卷),期】1999(13)3
【摘要】我们随机整群抽取闸北区9所街道417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面询调查,调查提示: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者占71.70%,其中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占37.00%,日常生活自理良好者占89.7%,中等者占7.7%,较差者占2.8%,日常生活功能良好者占74.5%,中等者占8.2%,差占19.1%,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良好者占65.1%,中等占28.6%。

较差占6.3%。

调查显示:社区老年保健任务繁重,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全过程、全方位、各行业、以人群为中心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体系。

【总页数】2页(P43-44)
【关键词】老年人;生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上海
【作者】蔡静芳;施永兴
【作者单位】上海市闸北区临汾地段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9.2;R161.7
【相关文献】
1.上海市闸北区户籍老年人肺炎疾病及疫苗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J], 张小娟;黄瑾;徐敏钢;华瑞珏;敖建军;蒋懿
2.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调查分析 [J], 胥婧;罗珺璟;
胡竣强;王伟;王超;罗嵇宁;陈慰
3.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社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意愿调查分析 [J], 陈慰;严非;王伟;王超;孙慧娟;蔡静芳;胥婧;秦卫
4.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社区老年人健康和家庭、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J], 蔡静芳;罗珺璟;顾予华;王超;严非
5.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 [J], 庞连智;章亚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质量1. 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通过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评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满意度,从而为社会和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选择了500名老年人作为受访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居住地区、经济状况等等因素。

3. 调查结果(a) 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有70%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优秀。

(b) 经济状况:大部分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其中60%的人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好。

(c) 社交活动:近半数的老年人参加过各种社交活动,如社区组织的活动、志愿者工作等。

(d) 家庭关系:大多数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良好,他们经常与子女和孙子孙女保持联系,并互相帮助。

(e) 休闲娱乐:调查显示,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包括读书、看电视、运动等等。

(f) 生活满意度:绝大多数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认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4. 结论与建议通过调查可见,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高且满意度较高。

然而,还存在一些老年人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如经济状况不稳定、孤独感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 政府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养老服务;(b) 加强社区组织和志愿者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参与机会;(c)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d) 增加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e)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和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高,但我们仍需关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享受幸福的晚年。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本调查针对某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社会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有比较广泛的社会交往。

59.2%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本地有亲戚、朋友或者邻居,而且大多数(66.6%)每个星期都会与他们见面。

此外,老年人还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61.3%),去社区、公园散步(55.8%),以及参加某些志愿活动(31.7%)。

总体来看,老年人的社交生活相对比较丰富。

二、物质生活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表现比较均衡。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食物、衣服和住宿条件都不错。

87.5%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食物质量较好,71.3%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衣服质量较好,80.0%的被调查者住房条件较好,符合人体工程学。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收入问题也不容忽视。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退休金(69.1%),还有一部分老年人通过兼职或者与子女合伙创业来获得额外的收入(30.9%)。

此外,虽然大多数老年人有社保和医保,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认为医疗费用较高(40.0%)。

三、身体健康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关心的焦点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67.5%的老年人每天都会外出活动,61.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甚至赶上年轻人。

但是,也存在一部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如慢性疾病问题、骨质疏松等,类型和比例较为分散。

四、心理健康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非常关键。

调查结果显示,67.5%的老年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他们积极寻求生活中的快乐和意义。

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抑郁或者孤独感,比例较高(30.0%)。

此外,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91.3%),这可能限制了他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途径。

结论总体上,本调查显示老年人生活状况情况总体较好。

老年人生活方式调研报告

老年人生活方式调研报告

老年人生活方式调研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本报告通过调查和分析来探讨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养生方法以及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择了50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5人,女性25人。

他们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居住在不同的社区和家庭中。

2. 调查方法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的方式,向被调查对象提供了一系列与生活方式相关的问题。

调查内容包括日常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方式、社交活动参与频率以及养生方法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保持着均衡的饮食习惯。

近80%的被调查者每日摄入蔬菜水果超过500克,而且注重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

他们普遍意识到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

2. 体育锻炼虽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每周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

体育锻炼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健康的心脏功能。

3. 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被调查者每周都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和邻居聚餐、参加文化课程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社交关系,预防孤独和抑郁的发生。

4. 养生方法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养生方法非常重视。

近90%的被调查者每天会进行一些养生活动,如喝中药、按摩保健等。

此外,他们也注重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积极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老年人普遍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

2. 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3. 养生方法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效果。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的认识。

100名上海市百岁老人生活质量调查

100名上海市百岁老人生活质量调查

100名上海市百岁老人生活质量调查
郑志学;蒋雄万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1998(018)004
【摘要】目的百岁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国内未见,通过调查了解生活质量,供有关方面参考。

方法应用中华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学会流行病学学组设计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对100名百岁老人登门调查了表格所示11项内容和总评价总分。

结果评价总分良10名,中45名,差45名,其中以家庭和睦及生活满意度良者较多,分别为53名和38名。

结论经过百岁老人调查认为此量表是份多维评价,内容完整适宜于老年人生活调查,个别项目对高龄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郑志学;蒋雄万
【作者单位】华东医学;上海市老年学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7
【相关文献】
1.海南省百岁老人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J], 王利;栾复新;赵亚力;李靖;孙婷婷;郭俊艳
2.海南省百岁老人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J], 王利;栾复新;赵亚力;李靖;孙婷婷;郭俊艳;
3.上海市116名百岁老人长寿因素的调查 [J], 夏建锋
4.上海市崇明地区百岁老人生命质量调查分析 [J], 黄晓晓; 麻志恒; 宋慧; 李国红
5.中学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PT区为例 [J], 吴华清; 刘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市老人独居趋势日显养老需求有待进一步关注——本市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1-08-17内容摘要:近年来,本市老龄人口快速增加。

如何应对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使社会服务更加适应、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越来越来迫切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目前本市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群体的生活状态,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对本市14个区1500名50周岁及以上的市民,就收入水平、家庭组成、生活内容、生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85.1%的受访者的个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60—70岁空巢老人比重近四成,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目前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本市惠老、为老服务受到肯定,老年群体对交通出行、晚辈陪伴等方面较为满意,同时对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仍有期待。

本市自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

据统计,2010年年末,本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31.02万人,比上年增长4.9%;占户籍总人口的23.4%,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二五”时期,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口还将快速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0多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数量翻番。

到2015年,本市户籍老年人口比重将接近30%。

虽然,改革开放后,大批劳动力人口的快速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进程。

但是老年群体的快速膨胀,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采取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市黄浦、卢湾、徐汇、长宁、普陀、虹口、闸北、杨浦、闵行、宝山、浦东新区、嘉定、松江等14个区1500位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1、基本分布受访者中,居住在中心城区的占六成,浦东新区和郊区的占四成。

从年龄来看,不到60岁的中老年人约占六成,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四成。

从家庭类型来看,逾七成与子女共同生活,约二成为老俩口家庭,5%为独居及其他家庭。

从身体状况来看,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基本健康;三成健康状况一般,但生活能够自理;另有1.5%为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基本分布2、经济来源和收入水平2010年,本市享受离退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352.02万人。

调查显示,60周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97.4%以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经济来源。

同时,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养老金、退休金也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有72.4%的受访者表示只有1项收入来源,27.6%有2项及以上的收入来源。

总体来看,老年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重较低,仅14.7%获得子女补贴和赡养费,14.3%需动用积蓄来补贴自己的日常开销。

而依靠政府补贴、出租住房收益的比重仅在3%左右,依靠商业保险收益的更是不到1%。

50—60岁的中老年群体,有一部分还未退休,仍在岗位上工作,约四分之一受访者有工薪收入,工薪收入成为部分群体除了养老金退休金外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有85.1%的受访者个人月平均收入1000—3000元,4.8%月收入3000—5000元,另有8%月收入不到1 000元(主要是高龄无保障老人和外地退休返沪的老人)。

二、独生子女父母进入空巢和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值得关注与子女共同生活仍是目前本市老年人最为普遍的居住方式。

5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73.7%的受访者目前与子女共同居住,21.5%为老俩口家庭,2.8%为独居家庭。

据此分析,本市实现“9073”,即“9 0%由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

但调查同时发现,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

1、60—69岁老年人空巢比例近四成目前60—69岁老年人多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

随着子女置业成家、父母退休,两代人均步入人生新的阶段。

一些家庭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子女另户居住;同时不少父母也希望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主动选择分开居住。

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比重,与50—59岁中老年相比陡然下降,从逾八成减少到六成,降幅逾20个百分点;而空巢老人家庭(指独立居住的老俩口家庭和独居老人家庭,下同)比重上升逾两成,达到38.9%(见图1)。

这表明,随着多数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家庭快速膨胀,空巢趋势日益突出。

2、70岁及以上老年人空巢比重降至三成目前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少拥有多个子女。

子女共同赡养父母的负担相对较轻。

随着父母渐入高龄,不少子女为了方便照顾,接回原先独立居住的父母,回归到两代、三代同住的家庭模式。

调查中,近七成70岁以上受访者与子女共同居住;空巢比重降至三成,比60—69岁年龄段降低近10个百分点。

子女照顾的及时介入,家庭组成的适时调整为进入高龄期的老年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养老保障基础。

然而,仍有近三成年过古稀、渐入高龄的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精神需求亟需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

图1 50、60、70老年人家庭组成的变化趋势3、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60岁以上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重,郊区为61.1%,中心城区为61.5%,两者基本相当;空巢家庭老人比重,郊区为38.2%,中心城区为35.9%,两者差异也不明显。

然而由于郊区与中心城区之间教育、就业资源的差异,郊区子女更早离家求学和谋职,其父母在50岁甚至更早便与子女分开,进入空巢状态。

50—59岁,郊区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比重为76.3%,低于中心城区7.9个百分点;空巢家庭比重22.1%,高出中心城区9个百分点(见图2),表明郊区家庭空巢中年化趋势明显。

郊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建立较晚,社区养老、医疗保健等保障服务覆盖尚不完备,而空巢中年化趋势进一步加深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社会养老功能不到位之间的断层,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图2 中心城区和郊区50—59岁受访者家庭组成的比较三、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老年人主要生活内容进入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群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为家庭操劳,为兴趣投入、为社区服务是目前本市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生活状态(见图4)。

而不同性别、家庭组成、年龄段的老年人的生活重点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

1、近六成老年女性为家务忙碌调查显示,操持家务占据了老年人较大比重的日常生活内容,约半数老年人反映在操持家务,其中,女性在家务上投入精力更多,近六成老年女性表示为家务忙碌;而仅三分之一男性受访者需要操持家务。

相比之下,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承担家务的比重更高,不少人承担买菜、做饭、打扫收拾等大部分家务,尽可能地帮助子女减轻负担。

2、近半数老俩口家庭积极投入兴趣爱好近四成受访者表示将时间精力投入到业余爱好是老年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他们说,退休是生活的新起点,可以全身心地倾情于自己的爱好;兴趣爱好是老年人的保健药、养心药,是保持年轻心态的一贴良方,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获得晚年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老俩口组成的空巢家庭,逾半数受访者积极投入兴趣爱好,以充实内心世界。

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老年群体从在职到退休、从两代人到老俩口之间的感情落差。

这表明,积极投入兴趣爱好成为空巢老人的重要生活内容。

3、逾四成低龄老年人热衷参与社区事务除了对物质保障、精神享受的要求,获取新的社会角色、实现社会价值,也是本市老年市民较为普遍的精神诉求。

而较为成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也为不少老年人赋闲后继续为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条件。

受访者对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愿,有37.7%的表示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60—70岁的低龄老年人仍健康,且闲暇时间较为充裕。

有43.7%的受访者经常参与社区服务。

他们中有的担任楼门长,有的辅助维护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有的发挥一技之长,提供便民服务,有的在社区教育和宣传活动中出谋划策,布置张罗……不少老年人表示,通过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实现了老有所为愿望;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在社区管理决策中为老年群体表达诉求、争取权益。

4、60岁后享天伦之乐,70岁后重养生保健60岁以后,大部分人开始了退休生活,生活重心随之发生转移,除了操持家务、参加社区活动,含饴弄孙、养生保健也成了不少人的主要生活内容。

逾两成60—70岁的受访者帮助儿女带孙辈,享受天伦之乐。

而70岁以上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上升,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关注点。

有三成7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日常生活注重修身养性、医疗保健,还有17.2%表示健康堪忧,需要长期的修养和治疗。

图3 老年群体的主要生活内容同时,由于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子女成年后仍不能自食其力,需要长期负担的等等原因,有少数负担特别重的家庭,仍需为生计担忧。

调查中,有3.2%的受访者有此反映。

因此,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生活重心和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得养老服务更贴近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

四、老年群体积极评价各项惠老政策,对收入、住房仍有期待本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不断加大老年工作的投入,各项惠老政策逐年出台落实,以老年需求为导向的各种为老服务不断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

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保护,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

调查显示,老年群体对惠老、为老政策服务带来的交通出行、生活安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惠和便利给予积极的评价。

同时也期待收入、住房等物质保障水平进一步有所提高。

1、八成受访者满意出行条件,交通出行满意度最高2008年开始,本市政府为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敬老服务卡。

低廉的出行成本和方便快捷的公交设施,使得本市老年人有条件外出游览观景,感受城市变化。

八成受访者满意交通出行条件,其中28.7%表示非常满意,交通出行满意度达80.9分,位列九大方面满意度之首(见图4)。

图4 对生活九大方面的满意度2、晚辈陪伴、社会交流较为充分,精神需求满意度较高重视、关心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也已经逐步成为子女,以及全社会的共识。

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对晚辈陪伴表示满意,与子女同住的受访者中,近八成感到能经常与子女聊天;与子女分居的,也有近七成表示子女会经常回家看望。

晚辈陪伴总体满意度达到79.5分,仅次于交通出行,位列第二。

除了来自家人的精神慰籍,社区、社团也成为老年人寻找共同语言、填补空闲时间、充实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

目前全市几乎所有社区都建立了老年服务中心,住宅小区中安装健身器械、开设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合唱队、舞蹈队的文体团队,这些设施和组织为老年群体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分担忧虑、分享快乐提供了场所。

调查中,七成受访者对社会交流感到满意,社会交流满意度达77.1分,位列第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