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还没选《音乐欣赏》课前,我对音乐的欣赏,说深不深,说浅也不浅,小学和中学的音乐课,老师基本上没有教我们什么音乐知识,也就是放些歌曲让我们听而已,根本不懂得音乐中隐藏意义,也不懂得这首歌用什么乐器演奏。不过我曾经学过五年电子琴,对音乐还是蛮熟悉的,也有种亲切的感觉。
在这繁忙的大学课程中我很有幸的报了《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程。能够听老师的音乐欣赏可真是万分的荣幸。我们的课在9楼上,那有比较优秀的设备能让我们听到较好的音效。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以及音乐的发展史。我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理解感悟能力都有所提高。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音乐欣赏的范围通常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声乐中的合唱、独唱、重唱、表演唱;二是器乐中的合奏、独奏、重奏、齐奏等。要想完整地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就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的基本规律,提高相应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欣赏效果。所以,基础乐理和学唱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似乎很容易,甚至有人认为只不过是听听热闹而已,其实,音乐欣赏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且要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人们通常把欣赏的层次划为官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阶段不无道理,因为官能欣赏仅仅局限于乐曲的好听,这种欣赏是肤浅的,只有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才能较全面地领略音乐的内涵,获得艺术享受。
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去欣赏音乐,老师总是分以下几点介绍音乐的背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创作信息:
(一)作品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个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只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极深刻地理解它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的艺术特色:音乐作者由于生活时代、环境和经历及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艺术特色。
(三)民族特征: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有着强烈的民族特征。例如,有些作品只是概括地体现了民族语言的某些特点,有的则和具体的民间音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四)音乐语言:作曲家创作乐曲,如同文学家写诗作文一样,有自身表情达意的体系,这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要从以上要素中表现出来。
(五)曲式、体裁和标题:曲式是音乐材料的排列样式、也就是乐曲的结构布局。具体可分为乐段、二段式、三段式、复三段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和套曲等形式。体裁是音乐的品种,是在各时代,各民族,各阶级和个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体裁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如歌曲、舞曲、进行曲、夜曲、序曲、交响曲、组曲等等,这些体裁适合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在器乐作品中,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分,标题是指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文字,是帮助人们理解音乐的。
这学期我们所学习的音乐大多是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国民族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列,由于民族音乐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因此被人们提炼过的必然是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且内容多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真挚流露,是人民生活的生动反映。流传最广泛的大都是生动形象,意境鲜明,
朗朗上口的曲子。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其一,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的理解和演绎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加入了个人的风格及即兴发挥,这也是民族音乐出现新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即兴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二,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性格特征等不同,因此对同一首作品的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各异。以《绣荷包》为例,这首曲子在山西中部和陕西北部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明媚、俏丽,带出喜悦之情;后者淳朴、抑郁,流露出凄凉之感。其三,我国国土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各民族的音乐的地方性首先表现在方言上。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各民族均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而各民族中也并非只有一种语言,各族歌曲首先以各地方言为基调。其次还表现在各族人民的性格特征上。如北方人较直率、粗犷,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大方、宽阔,如《好汉歌》;南方人较为细腻、温柔,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舒缓优美,如扬州的《茉莉花》。我认为地方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面明镜,一直照耀着历史的年轮。因此,无论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上,在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音乐的创作、理论、著述,以及创作和表演的艺术经验等,也都有深厚的积累。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总结民族音乐的特殊规律,对创造社会主义民族的新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族音乐是其核心部分,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从而继承与弘扬民族音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放异彩是当代青年不可懈怠的使命。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我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能力,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领悟,通过对音乐作品感受获得某种情绪体验,将这种体验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发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起自身情感共鸣,再通过相关音乐知识的积累,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领悟。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感受音乐的前提,也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听”入手,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我们在入学前大多缺乏对音乐形象的整体认识,因此,倾听习惯的培养,必须在我们所接触的每一门课开始。老师在教学之初就教会我们学会倾听,倾听优秀作品的声音,倾听他人的声音,也倾听自己的声音。我们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老师经常开多媒体给我们欣赏有关音乐。培养我们的音乐理解感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有了听,才能去充分感受音乐语言,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在正确的声音概念指导下的唱、奏练习和音乐欣赏,从音乐语言入手,老师引导我们去发现、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形式美等等。由于我们专业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老师先从乐曲的文字标题或一些简单的标题音乐入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倾听和标题的提示,引导学生能够抓住音乐作品的基本框架和情绪特点,从而形成对音乐的较为直观的感受能力。听着音乐,不仅感叹起音乐的伟大,造物主的神奇!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音乐是人宝贵的精神粮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一种气质。我一直比较喜欢音乐,李大钊说:“绝美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曲调!”,我也有这种感觉。在我喜欢的音乐中,比较优美而持久的往往是很悲伤的旋律。我个人认为,音乐中的音感,就是对音乐的一种感觉,能把人的感情融入音乐旋律当中,随着音乐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而变化,是人和音乐的心灵桥梁,是学习和欣赏音乐的关键。音乐无处不在,在大学生活校园里,音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无论学校社团活动、音乐课堂、校园晚会、同学小聚,音乐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音乐无极限,充满着无尽的遐想空间,音乐的无穷魅力吸引着我们,它让我们的喜怒哀乐有了生动的感情表达,它无尽的音乐元素充实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大学生内心的文化素质修养,诚如李岚清总理所说:”要成为高素质人才,要成为大师级人物,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是不太可能的。”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对未来的人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无疑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自己全身素养的舞台,提高我们